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添加标题
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 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添加标题
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 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
添加标题
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 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添加标题
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 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 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初种)、加强免疫(复种)。
使用规定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 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 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3. 定点接种 4. 预防接种门诊 5. 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服务人群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实行按日(周或旬)进行预防接种。 6. 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在乡级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按周(旬或月)集中进
行预防接种。 7.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及管理办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见《附件一》。
4. 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5. 预防接种证、卡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6.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 7. 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8. 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
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 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31第三部分
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一、领取储存疫苗 产科接种点每月 5 日前根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 的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 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 温度监测并记录,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疫苗 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 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 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至少查 阅1次温度监测记录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 录表”。
7月龄
8月龄
12月龄

《卡介苗接种培训》ppt课件

《卡介苗接种培训》ppt课件

卡介苗接种的历史与发展
1924年
卡介苗被引入中国,并开始大 规模接种。
1970年代
随着结核病死灰复燃,卡介苗 接种重新受到重视。
1921年
卡介苗由法国科学家卡美特首 次研制成功。
1950年代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结核 病发病率下降,卡介苗接种被 暂停。
1980年代至今
全球范围内推广卡介苗接种, 以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04
卡介苗接种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一:卡介苗接种是否安全?
总结词
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详细描述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严格测试和批准的疫苗,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在 接种过程中,专业医生会确保正确的接种方法和剂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
常见问题二
总结词
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并且 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02
它是一种活疫苗,通过注射进入 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结核 杆菌的免疫力。
卡介苗接种的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 引起的传染病,卡介苗接 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 段。
保护易感人群
新生儿和儿童是结核病的 高发人群,卡介苗接种可 以保护他们免受结核病的 侵害。
降低发病率
通过大规模的卡介苗接种, 可以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成绩、学员反馈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 学员掌握情况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 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结核病年底工作总结报告(3篇)

结核病年底工作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在结核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方向,现就本年度结核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工作回顾(一)宣传教育工作1.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本年度,我们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契机,通过设点宣传、健康咨询、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据统计,共发放宣传资料10万份,接待咨询群众2万人次。

2.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对本院医务人员及村站医生进行不定期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结核病的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

全年共培训医务人员1000人次。

3. 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校园,向学生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青少年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二)预防接种工作1.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对新生儿及时予以卡介苗接种,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本年度共接种卡介苗10万剂。

2. 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对流动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

(三)病人筛查工作1. 加强门诊医生责任心:要求门诊医生对慢性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首诊病人进行常规结核病排查,提高疑似病例的发现率。

2. 完善筛查流程:建立疑似病例转诊机制,确保疑似病例得到及时确诊。

本年度共筛查疑似病例5000例,确诊300例。

(四)病人治疗全程管理1. 落实结核病随访管理:对辖区内肺结核病人进行全程管理,定期上门进行随访督导。

本年度共随访管理肺结核病人1000例。

2. 加强用药指导:为病人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确保病人坚持规则用药。

本年度共开展用药指导活动1000次。

3. 关注服药副反应:对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三、存在问题1. 防治知识普及不足:部分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了解有限,存在恐慌心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影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 部分病人治疗依从性差: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坚持规则用药,导致病情反复。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
卡介苗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预防措施,也是儿童常规免疫程序中的一
部分。

卡介苗接种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a.确定接种点和时间:通常由社区医疗机构或者学校卫生部门组织接
种活动。

家长可以提前了解接种点和时间,并按照通知参加接种。

2.登记和填表:
b.填好表格后,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询问问题和评估:
a.接种者或接种者家长需要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是否有过敏史等,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接种者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b.接种者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种卡介苗。

4.推注卡介苗:
a.在确定接种者适合接种卡介苗后,医务人员会准备好卡介苗液剂。

b.卡介苗接种通常是通过推注(皮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医务人员会
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接种。

c.在接种之前,医务人员会先在接种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注射器中
的液剂推注到皮下。

5.处理接种部位和观察:
a.完成注射后,医务人员会给接种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如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以防感染。

b.接种者需要在接种点留观一段时间,通常是15-30分钟左右,以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

6.给予相关信息和建议:
a.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向接种者或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应急处理方法等。

7.完善接种记录:
a.接种完成后,医务人员会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接种证或接种卡上,并给接种者或家长留一份副本。

b.完善接种记录有助于接种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提供相应的健康证明和接种信息。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图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一、收集掌握本地与免疫规划工作有关的基本资料。

特别是本辖区内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人口资料,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免疫接种卡、证、电子信息系统档案。

二、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按时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做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三、做好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的运输和贮存管理。

四、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五、按时报告免疫规划工作中常规接种率等各类报表、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等相关工作情况。

六、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本级与村级接种人员免疫规划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七、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八、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九、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免疫规划工作任务。

预防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场所必须宽敞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备有空调,定期对室内空气、物表进行消毒。

二、接种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戴口罩、帽子进行接种。

三、接种室接种操作台标识明确,分台接种;疫苗存入要冷藏,有冷藏所需冰箱或冷藏包。

四、接种前要做到三核对,三询问,三检查。

1、三核对:查验接种证、必须仔细核对姓名、年龄、预约接种疫苗名称。

2、三询问:详细询问健康史、过敏史、既往接种副反应史及禁忌症。

3、三检查:检查疫苗的效期、性状,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或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五、接种时,做到“三严”、“三准”。

1、三严:严格掌握禁忌症,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接种(糖丸苗一人一勺,门诊看服下肚)。

2、三准:接种时严格进行消毒,做到部位准,途径准,剂量准。

六、接种后,及时做好记录,(年月日、剂量、疫苗批号、签章)不得用符号代替,接种数据及时备份,统计上报。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

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

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卡介苗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注意事项

卡介苗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注意事项

卡介苗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注意事项【摘要】本文作者以社区责任医师的角度,总结了卡介苗的一些基本知识、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和流程、接种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法。

旨在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加强结核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18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46-02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流行仍非常严重,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由于新生儿对结核病没有胎传的被动免疫,出生后容易患结核病,特别是新生儿感染结核杆菌后,易发生急性严重的结核病,如急性栗粒性结核,并引起全身性结核病,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最大[1]。

因此,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发生被列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开展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儿童免费接种国家指定的疫苗。

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并实施的重要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也是社区责任医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因此社区责任医师应积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掌握结核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知晓卡介苗(bcg)的预防价值及接种流程,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1认识卡介苗卡介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以结核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该品冻干粉针剂为乳白色疏松固体或粉末,加入1ml注射用水应于2分钟内完全溶解为均匀混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

bcg的接种主要是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

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是全球应对结核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下面是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1. 登记接种人员信息接种卡介苗之前,需要登记接种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现住址等。

2. 询问接种人员是否存在过敏史在登记信息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询问接种人员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果有,应向医生咨询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3. 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经过第二步的询问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如血压、体温、血常规等。

特别是对接种人员的皮肤进行观察,查看皮肤是否存在炎症、过敏、瘢痕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样,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4. 消毒接种部位在对接种人员进行体检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

首先使用洁净的水、肥皂或洗手液清洗手部,然后再用含70%以上的酒精或碘伏消毒。

5. 皮肤划口接种工作人员需要用灭菌的针头在接种部位划口,然后将卡介菌素溶液注入皮下组织中。

6. 观察接种后反应接种卡介苗之后,接种工作人员需要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情况。

一般来说,接种后的1-2个月内,可能会产生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发生局部炎症等反应。

如果发生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就医。

7. 建议后续检测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建议接种人员,在接种卡介苗之后定期接受X光片检查。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接受治疗。

总之,在卡介苗接种工作中,接种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勤洗手、消毒器具、选择合适的针头,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接种工作人员也需要对接种人员进行详细的询问、体检和观察,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种卡介苗,同时也能保证接种后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最新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全套)

最新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全套)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一)预防接种管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

(二)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

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

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

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并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接种后的工作。

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因为乙肝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 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 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我们调 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 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 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 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我们 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 但是我们国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儿童常见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儿童常见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费用报销
确保保险能够覆盖因意外反应导致的 各种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手术等。
赔付标准
了解保险合同中的赔付标准和条件, 确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获得合理 赔付。
优质服务
选择信誉良好、理赔快速的保险公司 ,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获得及时高效 的服务。
儿童疫苗接种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个儿童建立详细的疫苗接种健康档案,记录所有接种情况并妥 善保管。
数据记录
完善接种信息记录,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 种健康档案。
风险防控
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疫苗接 种中的各类异常反应。
提高家长疫苗知识和接种意识
1 疫苗知识普及
2 重视接种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讲座、宣传 册等,向家长全面系统地传授 疫苗的种类、作用、接种时间 和注意事项等知识。
强调疫苗接种对于儿童健康成 长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积 极正确的疫苗接种态度。
档案信息完整
包括接种疫苗种类、剂次、时间、反应等详细信息,为后续健康管 理提供依据。
动态跟踪管理
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监测接种进度,提醒家长按时完成后续接种。
信息安全保护
确保儿童健康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妥善保管避免泄露。
疫苗接种与儿童健康成长的关 系
1 预防重大疾病
2 提高抵抗力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严重传 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减少 因感染导致的并发症。
3 互动交流机会
4 配合接种流程
为家长提供咨询、交流的平台 ,解答他们在疫苗接种过程中 遇到的疑问。
引导家长主动配合疫苗接种的 各项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
儿童疫苗接种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疫苗研发
将针对新兴疾病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接种

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菌型鉴定为卡
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为结核病变。
治疗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脓疡有 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用利福平纱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 用利福平粉剂或加用异烟肼涂敷,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 为2~3天换药1次。
(2)骨髓炎

已发生溃疡者,在用异烟肼液冲洗后,再用利福平粉
撒于溃疡面。
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和肺异常阴影,但极少引起肺 部结核。
(2)治疗
全身治疗

口服异烟肼和利福平,异烟肼儿童8~10mg/kg,1次
顿服,每日总量不超过300mg,利福平儿童10~20mg/kg,
空腹顿服,每日总量不超过450mg 。
局部治疗
立即将异烟肼50mg加于0.5%普鲁卡因溶液中,作局 部环形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后改为每3天1次,共计 8~10次。
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 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4.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
(1)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
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

生差错事故或异常反应,应查明原因,立即上报以便及时处理,不 得隐瞒。
卡介苗预防接种操作方法
1.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检查核对受种者 姓名、预防接种证,无误后予以接种。(查对制度)
2.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3.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
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 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 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 同时将接种记录登记到接种证上
8
预防接种卡(大卡)&信息系统个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已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地区,可以用儿 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 (簿),但不得代替儿童预防接种证。
山东省最新要求
已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地区,可对满6周 岁且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打印存档, 按《规范》要求期限保存(满6周岁后不少于15年)
9
(一)预防接种管理-接种通知与接种单位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预防接种管理-档案整理与查缺补漏
档案整理
接种单位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 和整理
对失去联系≥12个月或长期流出、死亡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资 料,另行妥善保管
查缺补漏
查漏补种
➢ 《山东省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014年)
清理预防接种卡(簿)或通过信息系统建立的儿童预防接 种个案信息,根据预防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发挥 乡村/社区医生的作用。
13
接种前的工作-通知受种者或监护人
采取口头预约、书面预约、电话联系、手机短信 (微信)告知、邮件通知、广播通知、公示告知 等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
中层: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上层: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等严禁 冻结,要放在冷藏箱(包)的上层,不能直接接触冰排。
其他疫苗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温度,参照上述要求放置。
15
接种前的工作-准备接种器材、药品、器械
按受种对象人次数的1.1倍准备相应规格的注射器材

卡介苗的操作流程方法

卡介苗的操作流程方法

卡介苗的操作流程方法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下面将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大家介绍卡介苗接种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疫苗准备: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且储存条件符合规定(通常需要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2.接种环境:选择一个清洁、明亮、通风良好的接种环境。

3.接种工具:准备一次性注射器、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或纱布等。

4.接种者准备:接种者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戴好口罩和手套,确保双手已消毒。

5.接种对象准备: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准备接种。

二、操作步骤1.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的皮肤(通常是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2.疫苗抽取:轻轻摇匀疫苗安瓿,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疫苗。

3.注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

4.按压止血:用无菌干棉球或纱布轻压针刺处,避免出血。

三、注意事项1.接种对象: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也可以对未接种过卡介苗的成人进行接种。

2.接种时机: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若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应在3个月内尽快补种。

3.接种剂量:剂量需严格控制,过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4.禁忌症:对疫苗成分过敏、患有严重疾病或免疫缺陷的婴幼儿不宜接种。

5.观察反应: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反应。

6.后续护理: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化脓、结痂等正常反应,家长需做好护理,避免感染。

四、常见反应与处理1.正常反应:接种后2-3周,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硬结,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一个小疤痕。

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过程,一般持续2-3个月。

2.异常反应:若局部红肿超过10mm且长期不消退,或形成脓肿、破溃长期不愈合,或淋巴结肿大超过1cm且长期不消退,或出现高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方法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下面将详细介绍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方法。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 查看接种者的健康状况:接种者必须是身体健康的人群。

对于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史、免疫系统疾病或慢性病的人群,应先进行医疗咨询。

2. 阅读说明书:接种者或其家长需要阅读卡介苗的相关说明书,了解接种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接种设备准备:准备好接种所需的材料,包括卡介苗冻干粉剂、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等。

二、接种操作流程1. 消毒:接种者的上臂内侧清洗干净,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

2. 配制疫苗:首先将0.1毫升的蒸馏水注入卡介苗瓶中,摇晃溶解粉末,使其完全溶解,形成卡介苗溶液。

3. 抽取疫苗:使用注射器将卡介苗溶液抽取出来。

4. 注射疫苗:将抽取的疫苗注射器插入接种者的上臂内侧皮下层,并缓慢注射疫苗。

5. 待疫苗干燥:将注射后的部位不要清洗,也不要使用创口贴或绷带遮盖,让疫苗自然干燥。

6. 观察接种者:接种后,接种者需要在接种者所在的医疗机构等待30分钟,以便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如果接种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7. 记录接种信息:医务人员需要将接种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疫苗接种记录卡上,并告知接种者接下来的注意事项。

三、接种后的注意事项1. 接种部位:卡介苗接种后会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瘀斑,接种者需要避免碰触或挤压接种部位。

2. 清洗:接种部位不要清洗,以免影响卡介苗的吸收和效果。

3. 保持干燥:接种后的部位应保持干燥,不使用创口贴或绷带包扎。

4. 观察反应:接种后,接种者应在接种后的数日内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局部感染等异常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5. 不适症状:接种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6. 注意隔离:接种者在接种后两天内,应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以免感染结核病。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感染年龄
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
出生
90%
1~6月龄
80%
7~12月龄
60%
1~4岁
35%
较大儿童和成人
10%
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
四、常见知识问答
(二)如果孩子第一针打的酿酒疫苗,第二和第三针打的其他的,会导致不良反应率会提高吗? 使用汉逊酵母的乙肝疫苗,或者是酿酒酵母,或者是CHO的,一般情况三针都是用同一种疫苗。如果特殊情况可以互换,为什么可以互换呢?最后的产品都是表达的表面抗原,只是用什么载体表达有区别,最后的产品还是一样。三种疫苗有一个区别,利用汉逊酵母,或者利用酿酒酵母的,用于母婴阻断是用10微克,而用CHO苗是用20微克,是有区别的。
血管性水肿
过敏性紫癜
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
处置原则 直径<15mm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 早期(24小时内)冷敷, 后期(24小时后)热敷 直径>30mm 及时到医院诊治
*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六)卡介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3、接种剂量:0.1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七)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6、早产儿、低体重儿暂缓接种
地区
检测单位
检测时间及频次
补种时间
城区
宜昌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介苗接种工作流程
评估 L 婴儿目前的健康状况(体重、胎龄,体温情况,是否异常产、畸形、有
无新生儿黄疸、过敏史、皮肤病等)
药物:性质、剂量、储存冰箱内的温度 十 L ►操作部位皮肤情况
护理问题 —目前婴儿存在的护理问题
厂^ 操作者: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准备一►用物:治疗盘、治疗巾、1ml 注射器、75 %酒精、棉签、卡介苗、
注射用水 和 「查对:医嘱 —►解释,查对厂►核对胸牌及手圈的床号、姓名、性别、药名
家属解释注射目的、可能出现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 消毒:摆体位,用75%酉精消毒左手臂三角肌外侧下缘
,待干 严 注射量每婴儿为 0.1ml ,剂量要准确 —►皮内注射要浅、缓慢注入,出现
6? 8mm 大小圆形小 丘,见毛孔为准,如针头在注射途中脱出或漏液时, 应在
原注射针眼处补足 0.1ml —►注射完毕,旋转拔出,以免药液漏出,不能用棉签压住 —►
菌苗打开超过卞小时不能使用 f 登记:填好各种登记卡,以便上报 ―k 整理
~►病人:助病人整理衣服
婴儿床单位:整齐、清洁,用物妥善清理、归原
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
效果评价 *新生儿:无不良反应
*评估家属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没掌握再次宣教
使用方法: 5人份/支卡介苗抽吸0.5ml 注射用水,10人份/支卡介苗抽吸1ml 注射用 水溶解,耍将菌苗充分摇匀,稀释后摇,杣菌液前摇,注射前摇。

每次抽取
0.15ml,排尽空
气。

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禁忌症:新生儿体重不够
2.5公斤,胎龄不足37周,体温不升或体温超过 37.5 C, 异常产、畸形、新生儿黄疸、患冇过敏史、皮肤病等都不宜接种卡介苗。

2. 注射过程中不慎将菌谊射入眼内,应及时用盐水或消水冲洗,以免发生意外。

3. 严禁皮下注射,若误将菌苗注入皮下,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口服异烟肼剂量按
8毫克/公
斤体重,每日一次,连续服一周。

4. 局部溃疡不愈者,可用异烟肼片研粉,撒于溃疡面上,也可用龙胆紫外擦。

5. 没经过卡介苗接种专门技术培训人员,不得从事接种工作,卡介苗必须由专人保管。

实施f 操作 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