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一、常见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及其特点:1、烟度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尾气检测方法,通常用于检测未经实验室分析的低浓度汽车尾气中的废气排放量。

它采用流体抽气机,萃取汽车尾气样品,在抽取瞬间完成烟度计测量,简便快捷,且实现了实时检测工作。

2、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原子吸收技术的一种应用,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汽车尾气检测方法。

它主要利用离子源、原子吸收分析仪等仪器,实现对汽车尾气的精确检测。

它采用的波长相对比较长,可以测量比较弱的原子态元素,特别表现出检测范围广、灵敏度高的优势。

3、拉曼光谱法: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尾气检测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实时成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等优点,提高了汽车尾气检测的精度,是近年来汽车尾气检测技术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技术。

二、汽车尾气检测标准:(1)国家现行标准:汽车废气排放标准(GB 18285-2005);(2)Emission standards for light duty vehicles(Euro IV、V、VI);(3)国家未来新的标准:新能源汽车废气排放标准(GB/T 31406-2016);(4)The Stage V emission standards for non-road dieselengines(新欧Ⅴ非道路车评价程序)。

三、对汽车尾气检测的质量要求:(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严格执行ISO17025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服务质量。

(2)设备准确率要求:汽车尾气检测设备测量精度必须达到专业仪器要求,确保设备准确率.(3)测量程序要求:使用具备相应技术认可的测量程序,以确保测量的可靠性。

(4)数据记录要求:全部测量数据必须有效、准确、可靠、完整,以确保数据的可重现性。

四、汽车尾气检测报告处理要求:(1)报告内容必须完整,格式正确不得篡改。

(2)检测成果必须真实、准确,并有足够数据支撑报告中的成果。

(3)报告应与检测程序及检测设施相匹配,充分反映检测情况。

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研究

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研究

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研究唐棣欣,廖锦洪(佛山市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本文对车辆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模型与参数进行分析,并将机动车划分为乘用车、公交车、货车以及摩托车四种类型,在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下(简称国Ⅳ、国Ⅰ、国V),对CO、NO x以及PM10等污染物因子进行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排放标准不断提升后,各类车辆污染物因子都在不断降低,尤其是标准达到国Ⅳ之后控制效果更加显著。

可见,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提早颁布较为严格的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使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1-0013-020引言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我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释放的污染物逐渐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为了控制车辆尾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各地政府陆续出台许多污染整治措施,其中污染物排放标准便是主要措施之一。

在该标准的应用中,应对车辆污染因子进行确定,才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与管理。

1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1.1构建模型当前,COPERT模型在车辆排放因子探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型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采用大量可靠数据,可对多个国家标准与指标参数进行兼容,针对百余种车型释放的污染物进行计算,如CO、CO2、N2O、CH4等。

在模型应用中根据工况不同对污染物因子产生不同影响,因子计算可分为热稳定、冷启动与燃烧挥发等内容。

在不同排放标准下,热稳排放因子公式是以排放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测量数据构建而成。

例如,对于汽油乘用车来说,以CO作为热稳因子,因子定量计算公式为:EF=a+c×V+e×V21+b×V+d×V2式中:V代表的是行驶速度均值;a到e均为计算系数,与排放标准之间有所关系,随着标准的变化而改变。

在冷启动因子方面,不受排放标准的影响;在综合排放因子计算时,应确定车辆的行驶里程、行驶速度均值与气候参数等指标均符合规定。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随着全球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致命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车辆的尾气排放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因此,发展有效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与评估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的目的是定量测量和评估车辆尾气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

监测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检测和间接监测两种。

直接检测方法通过安装传感器在排气管中直接测量尾气成分和浓度,从而实时监测车辆尾气排放。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然而,直接检测方法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专业的设备,成本较高且监测过程繁琐。

间接监测方法则通过分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料消耗来评估尾气排放。

例如,通过测量车辆的加速性能、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等参数,结合车辆的技术规格和燃油消耗情况,可以对尾气排放水平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其评估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行为、道路状况和环境温度等。

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评估方法也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车辆的特点和排放标准。

例如,对于传统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尾气排放监测和评估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传统燃油车辆的尾气排放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此需要对燃料的成分和燃烧效率进行分析。

而对于新能源车辆,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尾气排放则主要涉及电动机的能源消耗和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因此,对新能源车辆的尾气排放评估要考虑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电池的环境影响等因素。

除了上述监测和评估方法,还需要建立尾气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来限制车辆排放的污染物。

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车辆排放标准,要求车辆在特定条件下满足一定的尾气排放要求。

这些标准不仅包括传统燃油车辆,也适用于新能源车辆,并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环境保护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还需要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车辆排放检测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尾气排放监测和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解析及注意事项

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解析及注意事项

ASM工况法检测的两个工况
• 稳态工况法有两个等速工况段:一是ASM5025工况 ,车速为25公里/小时,按车辆加速度为1.47m/s2 时负荷的50%对该工况进行加载,故称为ASM5025 工况;二是ASM2540工况,车速为40公里/小时, 按车辆加速度为1.47 m/s2时负荷的25%对该工况 进行加载,故称为ASM2540工况 注意:对于可使用两种燃料的车辆,要求使用两种 燃料分别进行稳态工况法排放检测,使用两种燃 料的检测结果都应合格
使用各类检测方法的设备条件
使用各类检测方法的设备条件
工作原理:两个光源提供脉冲红外线。仪器分上下两 部分:上部有测定室、比较室,比较室中充有不吸收 红外线的氮气使射线顺利通过。测定室中通入含CO的 被测尾气,将有红外线被吸收。下部是检测室,有容 积相等的左右两个腔,充有同摩尔数的CO,中间用金 属膜片隔开。由于射到检测室左室的红外线在通过测 定室时一部分射线已被排气中的CO吸收,而通过比较 室到达检测室右室的红外线并未减少,这样检测室左 右两室吸收的红外线能量不同,从而产生温差,使得 电容器一个表面的金属膜片弯曲振动,其振幅与排气 中CO浓度大小有关,用电信号输出就得到了检测值。
ASM2540 工况测试程序 (1) 启动:车辆从25km/h 直接加速至40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 加载,工况计时始计时(t=0s),车辆保持40 km/h±1.5km/h 持续运转 5s,如果底盘测功机模拟的惯量值在计时开始后持续3s 超出所规定误 差范围,工况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t=0)。如果再次出现该情况, 检测将被停止。系统将根据分析仪最长响应时间进行预制,(如果分析 仪响应时间为10s,则预时间为10s,t=15)然后系统开始取样 (2) 10s快速检查工况:系统开始预置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 t=15s 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 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10s(t=25s)ASM2540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 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 90s 工况。 (3) 90s检查工况:车辆运行至90s(t=90s)ASM2540 工况结束。测功机 在车速40.0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 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 设定扭矩的±5%。在测量过程中,任意连续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 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 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合格。如 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 束。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10 次排放值经修 正后如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

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

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

城市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一、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常用的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测定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排放物浓度和相应的行驶工况,计算出单位行驶里程(车辆排放物浓度与行驶工况的乘积)的排放量。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标污染物和测量方法。

常见的目标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况。

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道路条件,通常可以选择城市道路行驶工况、高速公路行驶工况和停车等待工况等。

然后,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车辆进行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行驶工况,计算出排放因子。

最后,根据城市机动车数量和行驶里程,计算出机动车的排放量。

排放因子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度较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机动车实际排放情况进行测算。

缺点是测算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费用较高。

二、车流量法车流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城市道路上的车流量和车辆类型,结合排放因子和行驶里程,计算出机动车的排放量。

首先,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和测量时段进行车流量的实地测量。

通过视频监控或人工观测,记录每辆车的类型和行驶速度等信息。

然后,根据测得的车流量和车辆类型,计算出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里程。

最后,结合排放因子,计算出机动车的排放量。

车流量法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对车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测量即可。

缺点是排放因子的准确性对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测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测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城市机动车数量、行驶里程和车辆类型等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出机动车排放空气污染的情况。

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城市机动车的相关数据,包括车辆注册信息、年度行驶里程、车辆类型和车辆年限等。

然后,根据数据建立预测模型。

模型可以采用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或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建模。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计算出机动车的排放量。

在用机动车基于台架试验CO2 排放因子研究

在用机动车基于台架试验CO2 排放因子研究
油气公交车的使用 [17] ,以此控制尾气污染物的排放.而国内缺少对国
六标准液化石油气公交车 CO 2 排放因子的相关研究,因此,需要对当
前在用车辆进行重新测量,以获得符合当前道路机动车真实情况的
CO 2 排放因子数据.
以往研究表明,机动车的冷热启动程序对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有
重要的影响 [18⁃19] .冷启动指的是机动车长时间未启动,发动机和机油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587
1 795
1 795
2 771
2 768
6 494
6 494
3 77
6 87
6 87
4 75
9 50
9 50
3 0×10 4
7 8×10 5
8 6×10 5
6 5×10 4
1 5×10 5
行换算,得到相应的排放因子( g / km) :
P s T0
1öö
æ
æ
ç C s - C0 ç1 -
÷ ÷ M

F D ø ø 22 4P 0 T s mix - 3
è
è
FE =
10 ,

(101 325 kPa) 和温度(273 15 K) ,V mix 为 CVS 的体
积( m 3 ) .
车辆排放因子建立的试验于厦门环境保护车辆
排放控制技术中心( VETC) 进行. 试验期间,各机动
车放置于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测试,车辆的测试流程
释.使用不分光红外线吸收( NDIR) 型 CO 2 分析仪对
试前均经过标准气的标定. 在每一个工况运行结束
后对管路进行清洁.具体的测试流程如图 2 所示,测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方法和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于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方法,最常用的是使用尾气分析仪进行测量。

尾气分析仪可以用于测量机动车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例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x)、非甲烷总烃(NMHC)和颗粒物(PM)。

通过对尾气中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可以评估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水平。

尾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将尾气样品引入仪器内部的传感器或探测器中进行分析。

一些尾气分析仪可以实时显示尾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而另一些则需要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测量。

尾气分析仪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都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除了尾气分析仪,还有一些其他的尾气检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可以使用红外线光谱仪来检测尾气中的CO和CO2。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尾气样品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来确定CO和CO2的浓度。

还可以使用质谱仪、光吸收法和电化学法等方法来进行尾气分析。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有许多污染防治措施可以采取。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通过改进燃油喷射系统、优化燃烧室设计和改善机械传动系统,可以减少燃料的浪费和尾气排放。

安装催化转化器也是减少尾气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

催化转化器可以将一些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通过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来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清洁燃料,例如天然气和电动汽车,来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这些清洁燃料不仅能够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还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可以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高排放车辆的销售和使用。

还可以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拥堵情况,从而减少机动车的排放。

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方法和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城市空气污染的比例高达30%以上。

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检测方法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做一些探讨。

一、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传统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便携式废气分析仪来对汽车的排气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对车辆的废气进行快速的检测。

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只能对车辆的瞬态工况进行检测,无法对车辆的长期排放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而且传统的尾气检测方法往往会受到环境和操作者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不断涌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车辆尾部装配排气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排气情况,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车辆的长期排放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还可以及时对车辆的不合格排放进行报警和处理。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排气传感器故障会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为了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制定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对新车的尾气排放进行限制,可以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

对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也有助于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

2.提倡清洁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比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不仅可以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降低车辆的噪音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特性。

提倡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缓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

3.建立尾气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尾气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可以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对不合格的排放进行处罚和处理。

通过对排放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车辆,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

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

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机动车排放因子是指单辆机动车行驶单位里程或消耗单位燃料排放污染物的量,以g/km 或g/kg燃料来表示。

它是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的最基本参数,也是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目前常用的测试机动车排放因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模型计算法、隧道法、台架测试法、实际工况法。

在目前来说,世界上较普遍用于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计算模型主要有美国的MOBILE、IVE、EMFAC 、CMEM模型和欧洲共同体的COPERT模型。

目前国内使用较广的主要是美国的MOBILE模型和IVE 模型。

EMFAC,COPERT模型和CMEM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MOBILE、EMFAC 和COPERT为平均速度类模型,其主要特征参数为机动车行驶平均速度;而IVE和CMEM为工况类模型,微观模拟能力强,能了解城市道路的真实排放,其代表了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模型的发展方向。

MOBILE模型由美国环保局开发,于2002年升级到MOBILE6.2版本,也是目前最新版本,可以用来计算1952-2050年间的机动车排放因子。

在排放计算方面,MOBILE系列模型在中国被引入的时间较早,应用范围也较广,并且跨越了不同的版本。

目前版本主要涉及28种车型(汽油车13种、柴油车11种、公交车3种和摩托车1种),25个模型年,14个速度区间,并提出10种排放类型,其中消耗型排放(Exhaust Emissions)包括4种排放类型:冷起动、热起动、空转排放、稳定行驶下的排放,非消耗型排放(Non-Exhaust Emissions)6种:挥发性热起动排放、每日挥发排放、停车排放如泄漏、行驶挥发排放、加油排放、鹤管挥发排放等,同时还有2项刹车片磨损、轮胎磨损引起的PM排放;还涉及5种道路类型(高速公路、主干道、城市支路、弯曲的坡道、非前四种类型道路),19种污染物:HC(THC、NMHC、VOC、TOG、NMOG)、CO、CO2 、NOx、硫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铅Pb、SO2、NH3、刹车片磨损引起的PM、轮胎磨损引起的PM、苯、甲基叔丁基醚、1.3-丁二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

浅析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

浅析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

浅析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也高出其它许多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和国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一现象在体现了在国力增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隐患!因此,加强、加大力度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是势在必行,改变观念、重视源头机动车检测和源头监督管理更是治标治本的根本方针。

关键字、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检验源头管理污染,前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应对这一状况,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相关标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限值做出明确要求,对那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行驶。

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做出科学、准确的检测,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力度,必须加强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检测。

当前,由于国内外汽车燃料资源的日益减少、经济节能和低碳环保的倡导,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尽管其低碳、节能、环保和近似的零污染,但皆因其动力传递效率低而未被广泛推广使用,而传统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由于其动力大、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被人体吸人后,致使人体缺氧,抑制思考,使人反应迟钝,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死亡;虽然碳氢化合物(HC)只有在含量相当高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对人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它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分;氮氧化物(HC)是一种褐色的有刺鼻气味的气体,它进人人体肺泡后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亚硝酸盐则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对结合,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体缺氧;二氧化碳(CO2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大幅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的温室2效应;炭烟不仅影响道路上的能见度,并因为含有少量的带有特殊异味的乙醛,能引起人们恶心和头晕,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害,而且炭烟粒的空隙中往往吸附)和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等。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机动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尾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机动车尾气检测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机动车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来确定尾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目前,常用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总气体分析法总气体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尾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检测。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多种污染物,但必须与其他测试数据和车辆历史记录相结合使用,以确定车辆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2. 扫描探测法扫描探测法是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对排出的尾气进行探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尾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并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

3.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尾气中的电离辐射来确定尾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多种污染物,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也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二、污染防治措施机动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监管与管理政府应严格监管和管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监测指标、惩罚措施等,对超标排放的车辆实施强制整改或取缔。

2.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有效的尾气污染防治措施,政府应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数量。

3. 宣传教育与科研创新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尾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并加强科研创新,寻求更加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总之,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是保障城市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关键性工作。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拉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

拉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3月第23卷第6期拉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杨晓波",阿球,巫鹏飞2,李新3(1.四川川大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5;2,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藏拉萨850000;3.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PEMS)测试了4种不同车型的气态污染物(HC、CO、NO*)排放因子。

结果表明:微型汽车实测结果,CO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5—7.52倍和2.57—11.06倍,NOx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32.93—60倍和49.4—64.1倍,THC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4.9-9.8倍和4.01-30.6倍;轻型汽车实测结果,CO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4.8~18倍和1.5〜34倍,NOx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1.67〜19倍和2~39倍,THC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13倍和19倍;重型汽车实测结果,CO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12.65〜12.89倍和5.16-7.39倍,NOx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3.14倍和1.4倍,THC排放因子低于排放限值;低速货车实测结果,CO排放因子是排放限值和《指南》的2倍左右,NOx和THC#放因子低于排放限值。

该研究结果可为拉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及机动车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测;拉萨市中图分类号:X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6-0101-05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至2011年中国小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⑷,而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需要开展尾气检测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遥感检测和传统尾气检测。

遥感检测利用红外线技术,通过遥感设备对经过的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和识别,具有快速、高效、非接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城市的尾气排放监测。

传统尾气检测则是将车辆引入专门的检测点,通过测量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

传统尾气检测通常需要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检测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

首先是加强车辆排放标准和监管,对新车和老旧车辆进行分类管理,提高排放标准和限制超标车辆的行驶。

其次是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测和控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质量和效果。

还可以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如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限制某些区域或时段的私家车辆通行等,减少机动车数量和行驶里程,从而降低尾气排放。

在尾气污染治理中,还需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和车主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不规范的行车行为,如急加速、急刹车等,从而减少尾气污染的产生。

需要加强对汽车维修门店的监管,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保证车辆排放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要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尾气污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关键。

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治理,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

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

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郭丽辉,高原(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昆明650028摘要:介绍了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即台架测试法、模式计算法、实际行驶工况测试法、公路隧道法,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应用的范围。

机动车排放因子是指单辆机动车行驶单位里程排放的污染物量,一般以g/km为单位来表示。

它是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的最基本参数,也是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因此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意义,在于量化机动车的污染状况,为进行机动车污染控制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1台架测试法此方法是在试验室采用国家标准的工况测试规程,用常见车种、车型的在用车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道路行驶工况(加速、减速、匀速、怠速)进行排放测试而得到各车型的平均排放因子。

轻型车的测试规程等同于欧洲十五工况法,重型汽油发动机的测试规程等同于美国九工况法。

用台架测试法测试得到的排放因子能反映出我国实际使用中的机动车的平均排放水平,而且其测试结果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模式计算重要的基本输入参数。

21模式计算法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排放因子的模式是MOBILE模式,它最初是美国环保局开发的计算车队排放水平的程序,它的数据来源是各种不同的在用车排放水平的检测结果和联邦测试程序FTP建立过程中测得的排放结果。

它作为基于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随着试验数据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地进行改进,现在MOBILE系列模式已经发展到第五版,第六版正住开发之中。

中国的MOBILE5修正模式的基本计算公式可归结为以下2个。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车辆的基本排放与其使用里程呈线性关系:Cipn=Aip+Bip×YinCipn-基本排放因子;Aip-新车排放因子;Bip-排放因子劣化率;L-累积行驶里程; 下标i,p,n-分别表示车型的出产年代,污染物类型,计算年代。

在计算出基本排放水平后,考虑各种因素对其排放因子进行修正,得到实际排放因子E:E=(C+T-M) ×F×A×L×U×H式中:C-FTP-75平均排放因子; T-车辆其它部件老化造成的排放增量;M-车辆由于进行维修保养减少的排放;F-包括温度,速度,热启动/冷启动工况等综合的环境修正参数; A-空调装置修正参数;L-负载修正参数;U-拖车修正参数;H-湿度修正参数以上各种修正参数均根据当地实际调查情况确定,进行模式计算后就可以得到实际运行条件下机动车的平均综合排放因子。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及设备研发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及设备研发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及设备研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汽车现在是大多数人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危害与检测和治理技术,希望帮助大家认清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唤起人们加快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步伐。

标签:汽车尾气;检测方法;设备研发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破坏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一辆汽车一年排出的尾气量足足比汽车自身重量大三倍。

因此,控制尾气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对尾气的检测与治理成为环保措施的重中之重。

1汽车尾气检测技术概述1.1底盘测功机测试法所谓的“底盘测功机”,是一种用来测试汽车燃油指标、多工况排放指标及动力性等多方面性能的试验设备。

底盘测功机测试法是一种传统的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将底盘测功能机与其他分析仪器结合起来,在机动车预设行使的前提条件下测算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该种测算方法的成本投入较低,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在汽车维修行业、汽车监测站等应用十分广泛。

1.2车载尾气检测法该方法主要采用便携式的尾气检测技术,在模拟实时路况的情况下,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

该种实时监测的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不同车型在不同路段的尾气排放情况,测算数据的精度较高,真实、可靠,并能节省大量的测算时间。

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该种测算技术开始在市面上流行。

1.3遥控检测法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尾气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技术,对汽车尾气中不同成分的占比进行测定。

检测时,工作人员要在汽车尾气遥感设备的光源发生器发出紫外线和红外线光束,对面的放光镜会将光束反射到光束检测器内,而后检测器对光谱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尾气中其他成分的浓度。

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而后利用化学计算方式对二氧化碳的绝对浓度进行计算,进而区分不同成分的浓度。

汽车尾气怎么检测VOC?剖析检定标准和测试方法

汽车尾气怎么检测VOC?剖析检定标准和测试方法

汽车尾气怎么检测VOC?剖析检定标准和测试方法一、相关标准1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历程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汽车VOC的直接标准只有两个,即HJ/T400《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历程HJ/T400规定了M类(载客)车辆和N类(载货)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但是该标准只适用于车辆静止状态、恒温及恒湿条件下的车内空气采样,并未涉及车辆运行状态下的车内污染物采样,而且未对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指标与限值进行规定。

GB/T27630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给出了汽车车内各VOC污染物的限值标准。

该指南引导汽车企业开展车内VOC控制工作,但引起的争议也暴露出我国在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且指南只针对我国整车的VOC标准,汽车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无相关国家标准,没有从源头控制VOC的排放问题。

图1展示了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发展历程,表明我国的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发展建议通过借鉴国外汽车行业VOC检测相关标准先进经验,深入了解我国汽车行业VOC现状,研究和完善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如下:D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HJ/T400-2007和GB/T27630-2011,但对于汽车车内VOC污染物,国家并未按这两个标准对新出厂和销售车辆的车内空气污染实施控制,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和人类环境带来隐患。

因此,我国应明确汽车产业链各方责任和监督管理措施,对汽车行业进行监管,健全汽车信息披露机制,让消费者了解每台新车的挥发水平,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

2)借鉴国外VOC检测管理经验,结合我国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现状,规范我国汽车行业零部件和材料VOC检测方法,降低零部件、材料供应商的技术和成本压力,基于全产业链引导零部件及材料企业开展统一的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工作。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需要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点式检测和连续监测。

点式检测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车辆尾气进行一次性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车辆的排气口进行尾气成分的分析和监测。

点式检测方法简单快捷,可以为车辆的尾气排放情况提供一个快速的评估。

不过点式检测只能提供瞬时的排放数据,无法全面反映车辆尾气的排放情况。

而连续监测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车辆尾气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监测,以获取车辆尾气排放的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车辆尾气排放的情况。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点式检测方法,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监测方法将逐渐成为主流。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尾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法、动态检测法和混合检测法。

静态检测法主要是通过在车辆怠速状况下进行尾气排放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取车辆怠速时的尾气排放情况。

动态检测法和混合检测法则主要是通过模拟车辆行驶过程进行尾气排放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取车辆不同行驶状态下的尾气排放情况。

这些传统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由于受限于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的瓶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所欠缺。

而先进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检测法、车载检测法和市地一体化检测法等。

这些先进方法采用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车辆尾气排放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尾气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为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技术手段、政策手段和管理手段。

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清洁燃料等措施。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分析及设备研发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分析及设备研发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分析及设备研发摘要: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日常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带来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

当前需要结合现状做好分析,积极做好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工作,同时明确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基于此,文章对汽车尾气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设备研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分析;设备研发引言汽车数量逐年上升,产生的废气污染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这成为我们当前需要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量是我们要多关注的问题,做好尾气的检测和治理,当前成为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汽车尾气污染物检测方法(一)怠速法和额双怠速法即对处于怠速状态下车辆进行尾气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工作。

进行排放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液或润滑油温度应不低于80℃,或者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热状态,先做好发动机预热,保证冷却液、机油实际温度和压力在一个平衡状态。

检测时,怠速工况指汽车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工况。

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该检测方式便于操作且加速度快,但是存在一定弊端,存在车辆行驶状态不相符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双怠速法。

该排放标准多指两种空转状态对应的污染物排放,一种是怠速状态下的转速,汽车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工况;其次是高怠速转速,结合现行标准要求,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本标准规定的高怠速转速下。

本标准中将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2500±200r/min,重型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1800±200r/min;如不适用的,按照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

由于汽车怠速时混合气的浓度较大,因此会影响转换器效率,所以为规避上述现状,可对采用了转化器的汽车做高怠速检测。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对于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研究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方法和污染防治措施是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1.1 传统的尾气监测方法传统的尾气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废气分析法和车载尾气监测法。

废气分析法通过取样车辆尾气,将其送入分析仪器中进行分离和测量,获得尾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车载尾气监测法则是在车辆尾部安装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尾气排放情况。

1.2 新兴的尾气检测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尾气检测技术也应用于机动车尾气的监测中。

如红外气体分析法、激光光谱法和微波测量法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响应快、准确度高和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2.1 改进燃油和发动机技术改进燃油和发动机技术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

采用低硫燃料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改进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室设计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减少颗粒物的排放;使用电动车等低污染的车辆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2.2 推行排放标准和限制行驶制定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加强对车辆的监管和检测,是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之一。

对高排放车辆限制其行驶范围和时间,推行尾气排放交易市场,鼓励低污染车辆的使用。

2.3 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对于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减少空气污染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和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醒他们节能减排,减少机动车使用,推行公共交通工具,共享车辆等环保出行方式。

2.4 建立完善的尾气污染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尾气污染监测体系,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尾气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数据的公开和透明,为公众提供参考和监督。

研究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尾气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I/M制度检测方法研究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I/M制度检测方法研究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I/M制度检测方法研究【摘要】I/M制度是保证汽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投资最少、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文章介绍了适用于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现状的I/M制度在实施时所能采用的检测方法。

并且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比较。

【关键词】I/M制度;稳态加载加速模拟简易工况法(ASM);瞬态工况法(IM195);简易瞬态工况法(IG195);柴油车加载减速法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工作,推动全国道路运输系统开展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的工作,以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很多省市交通运输行业开始推行I/M制度,治理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用车辆能源消耗,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总体目标。

所谓I/M,I是Inspect的简称,检查之意,M是Maintenance的简称,维修之意,合起来就是检测与维修制度,是美国在1986年通过的《空气清洁法》的基础上,对汽车排放进行全面控制的一套法规,是对所有在用汽车实施的一种检测与维修制度,该制度通过立法、标准、科学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制,对在用车定期进行强制排放检测,发现排放超标车辆或篡改排放控制装置的车辆将责令其车主限期对其进行修理,使在用车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排放净化能力,减少排放量、降低能耗。

欧洲及日本的I/M制度,除了对受检测车辆的排放情况进行检测,还要对受检车辆的安全性能也进行检测。

1.我国现行检测方法的弊端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检测方法,除北京地区外,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汽油车为怠速法或双怠速法,柴油车为自由加速烟度法。

怠速法反映的只是车辆在怠速状态下空负荷排放的情况,此时的发动机为贫氧偏浓燃烧,主要产生CO和HC。

标准限值和测试方法对化油器车型尚可进行高排放筛选。

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化油器车型已禁售,而怠速法限值过于宽松,工况也远远落后于电喷加三元催化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对新生产的车况较好的在用车,怠速法检测结果几乎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方法和排放因子研究方法机动车排放因子是指单辆机动车行驶单位里程或消耗单位燃料排放污染物的量,以g/km或g/kg燃料来表示。

它是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的最基本参数,也是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目前常用的测试机动车排放因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模型计算法、隧道法、台架测试法、实际工况法。

在目前来说,世界上较普遍用于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计算模型主要有美国的MOBILE、IVE、EMFAC 、CMEM模型和欧洲共同体的COPERT模型。

目前国内使用较广的主要是美国的MOBILE模型和IVE模型。

EMFAC,COPERT模型和CMEM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MOBILE、EMFAC 和COPERT为平均速度类模型,其主要特征参数为机动车行驶平均速度;而IVE和CMEM为工况类模型,微观模拟能力强,能了解城市道路的真实排放,其代表了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模型的发展方向。

MOBILE模型由美国环保局开发,于2002年升级到MOBILE6.2版本,也是目前最新版本,可以用来计算1952-2050年间的机动车排放因子。

在排放计算方面,MOBILE系列模型在中国被引入的时间较早,应用范围也较广,并且跨越了不同的版本。

目前版本主要涉及28种车型(汽油车13种、柴油车11种、公交车3种和摩托车1种),25个模型年,14个速度区间,并提出10种排放类型,其中消耗型排放(Exhaust Emissions)包括4种排放类型:冷起动、热起动、空转排放、稳定行驶下的排放,非消耗型排放(Non-Exhaust Emissions)6种:挥发性热起动排放、每日挥发排放、停车排放如泄漏、行驶挥发排放、加油排放、鹤管挥发排放等,同时还有2项刹车片磨损、轮胎磨损引起的PM排放;还涉及5种道路类型(高速公路、主干道、城市支路、弯曲的坡道、非前四种类型道路),19种污染物:HC(THC、NMHC、VOC、TOG、NMOG)、CO、CO2 、NOx、硫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铅Pb、SO2、NH3、刹车片磨损引起的PM、轮胎磨损引起的PM、苯、甲基叔丁基醚、1.3-丁二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

目前EPA的研究人员已经在MOBILE6与NONROAD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机动车排放模型——MOVES。

MOVES模型不仅仅是一个计算软件,还融合了一些用于数据分析的工具、算法等。

作为后起之秀的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由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Systems Research Center,ISSRC)和加州大学河边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Riverside,UCR)共同开发,并将自己定位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模型,且其界面更友好、操作更简便,近几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受到广泛应用,如巴西、秘鲁、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哥伦比亚等地。

国内最早于2004年在北京、上海两地使用,后于天津、西安等地也有应用。

该模型曾被SCI期刊J.AWMA评论为评估发展中国家机动车排放的最佳全面模型。

IVE模型基本原理和算法与MOBILE模型类似,即利用模型内嵌的基准排放因子乘以一系列修正系数从而得到当地城市每种技术类型机动车的排放因子。

IVE模型使用的数据库不仅来源于美国环保局FTP测试数据、加州空气资源局和河边大学的大量测试数据,同时IVE还包括了一些采用欧洲标准的车辆排放数据。

由于我国机动车技术类型和测试规程主要援引于欧洲,因此就这方面来说IVE模型比起MOBILE模型在我国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另外,在中国使用IVE的城市将机动车分为普通轻型车、出租车、公交车和卡车4类,在车辆信息收集方面相对MOBILE6简单很多。

目前国内引进的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模型较多,各模型应用水平不尽相同,但很少有人对引进的模型进行系统的比较和研究。

马因韬等人对MOBILE、IVE 等五种模型的模型类型、地域性、数据库完整性、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参数可获性等特征及实用性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五种模型各有优缺点,其中以IVE、CMEM 为代表的工况模型微观模拟能力强,能了解城市道路的真实排放,虽编制排放清单需高强度的调查,但IVE和CMEM使用的工况法代表了机动车模型发展的最新方向。

并建议:目前多数中国城市的机动车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机动车保有情况、运行状况的统计资料,又缺少在用车工况法的测定结果。

因此,与模型的适用性困难相比,输入参数缺乏积累、缺少可供比较的历史数据等难题更为紧迫。

因此,对这些城市来说,核心问题在于尽快提高城市机动车管理能力,健全机动车登记的管理机制,统一分类标准,加强交通监测能力的建设,建立机动车排放因子检测长效机制,通过有效、长期的数据积累减少模型基础参数获取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