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2《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一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照片,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观看图片。
) 学生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教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课件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即席讲话。
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深入领会文章中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志向。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成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帮助别人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章主题与中心思想的把握:《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阐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义。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文章如何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事例、论述和抒情等手法,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议论文结构的认识: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理解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构成,以及如何通过论据、论证方法来支撑论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会演讲语言的特点;背诵第2、3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感悟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
2.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例子,体会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以下是一个板书设计的参考:```《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具与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课后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让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12.《为人民服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2.《为人民服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为人民服务》一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 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画出重点词句。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重点词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社会责任感3. 文章结构:引子、正文、结尾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思考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提高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拓展作业:搜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课堂分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以及毛泽东主席对雷锋的评价和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
2. 生字、新词: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其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语法知识:学习“因为……所以……”的用法,能进行简单的句子仿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仿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雷锋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雷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新词,示范“因为……所以……”的用法。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2. 课文结构:引子——正文——结尾3. 生字、新词:雷锋、榜样、因为、所以等4. 语法知识:“因为……所以……”的用法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新词。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七篇,主要讲述了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社会服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民服务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人民服务的方法;
•学会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
2.能力目标
•能够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经历;
•能够发扬人民服务精神,为身边的人做点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人民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掌握人民服务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
•课本《为人民服务》;
•多媒体设备;
•奖状、鼓励卡和荣誉榜等奖励物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播放社会服务相关的视频,或播放相关的图片和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看到身边一些人如何服务人民和社会。
2.自读教材
让学生自读《为人民服务》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然后全班朗读文章,培养
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生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课文中。
六下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讲了哪些内容?
。
从怎样把难句子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题
12 为人民服务
课型 课时
新授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
3.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字音。
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识记。。
关注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
精
准
释
难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本文的标题“为人民服务”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汇报交流成果,拟出论述提纲,教师点评方法。
(1)学生先小组内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2)选择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交流展示。
通过让学生谈感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引入,介绍作家其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手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新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交待目标同学们,你们记不记得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江亲切慰问的话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听到的是战士们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仿还回荡在耳畔。
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十六课:为人民服务(板书)。
这篇课文是议论文,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就是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希望同学通过本音标学习,能体会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二、预习检查1、简介写作背景。
2、介绍书中的人物。
三、自学下面大家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学中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自学汇报1、汇报字、词、句,师随机点拨。
2、提出在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五、小组讨论各小组讲座本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组长同学做好记录。
六、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下次到一起来了。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的?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5、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七、质疑1、李鼎铭先生是在怎样情况下提出“精兵简政”这条建议的?2、全文是围绕哪一中心论述的?3、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作为一个制度?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提出这个问题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勇气从哪里来?八、朗读课文,体会中心1、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怎么样活着才有意义?2、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心,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为人民服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人民对服务的需求
3.掌握正确的服务态度
4.培养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人民对服务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
2.案例分析法
3.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带入小组的讨论引出每个同学对于“为人民服务”的了解。
2.讲授
让每个同学表达一下对于“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并且介绍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
3.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案例来让各位同学了解“为人民服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
用情况。
4.角色扮演
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为人民服务”的角色扮演,来让各位同学进一步了解服务的含义。
5.总结
通过讨论来总结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今后如何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的讲授,各位同学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和实际需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真心实意的服务态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启情导入1、同学们,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
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爷爷的深情演讲。
2、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预习内容。
(字词、主要内容、查找的资料等。
)三、品读课文1、回顾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自学好了之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当学生交流完某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
4、看板书总结:本课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写了三方面内容: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要搞好团结。
这就是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先总论后分论。
板书:总分5、其实这种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形式在本课的自然段中也有所体现,你们发现了吗?(生:第2、3自然段。
)⑴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爷爷是如何先总的阐述观点,再分层论述的?⑵指名回答。
⑶按照这一自然段先讲再讲接着讲最后讲自己练习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层次。
⑷再指名说。
⑸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演讲的语气):自读、指读、齐读。
⑹集体背诵。
四、返顾整体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与本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之处?2、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议论文,毛爷爷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采用了先总论再分论的结构形式,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10个字。
正确读写“彻底、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或者听到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在一些墙壁上、网站上还有爸爸妈妈的照片上看到,有谁知道这几个是谁提出来的呢?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通读课文,画出生字,多种形式把握字音和词意。
2.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
生字:彻迁泰迫批鼎标牺炊葬3.重点交流的字:“泰”下面是“氺”,不要写成“水”;“鼎”的第六笔是竖折折。
三、初读感知1.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作者、演讲时间、场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课件展示)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四、学习把握1.学习第一自然段。
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第二句)画出重点词语并理解(完全、彻底)2.学习第二自然段。
找出中心句(第一句)围绕中心句论述的方式(先引用名言,再具体阐述,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理解(江姐、董存瑞、雷锋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是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他们的人生观。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为人民服务”思想。
二、学习体悟1.学习第3段。
找出中心句(最后一句)(1)这段话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举例和复句论述)(2)课件展示文段,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是怎样连起来的?(找到关联词“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紧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为人民服务教案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主旨的探讨与总结。
3.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和关键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内容:课文主旨、文章结构、生字词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效地组织讨论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毛泽东和张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四、学习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完全、彻底)(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3、讲读第二层:(1)指名读课文(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热情。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相关的任务。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并撰写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进行总结归纳。我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总结张思德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我将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例如,我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服务人民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在导入新课后,我将进入对课文内容的讲授。我将逐段讲解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例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我可以逐段讲解课文,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如“为人民服务”、“博大精深”、“崇高品质”等,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背诵第2自然段。
2.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主席说明观点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主席说明观点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设计好“资料卡”。
2.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填写“资料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聊一聊毛主席1.出示毛泽东主席的图片:还记得画面上的人吗?我们学过很多有关毛主席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再次领略伟人的风采。
2.出示三个关键词:这里有三个关于主席的关键词,看到这些关键词你分别想起了哪些课文?预设1:领袖——《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预设2:诗人——《七律·长征》——在历经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后,毛主席写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朗诵!预设3:父亲——《青山处处埋忠骨》——面对爱子牺牲的消息,主席悲痛万分,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深爱孩子的父亲;在面对爱子的遗骨是否归葬祖国这一问题时,他最终选择把儿子的遗骨留在朝鲜。
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毛主席有关,准备好上课了吗?一起读课题。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所作的演讲。
也就是说,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
2.理解课题。
(1)提问:什么是“为人民服务”?预设:无私地帮助别人。
(2)出示学习提示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为我们解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请打开书,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文档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文档式】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烈士的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敬佩与怀念。
今天,我们来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1.简介张思德。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张思德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由来)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再次感情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新字新词,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读词语:鸿鼎旺炊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死得其所精兵简政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课件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正确的笔顺。
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与讨论。
3. 文章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技巧。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中心思想:为人民服务3. 写作手法和技巧:对比、排比、设问等4. 重点难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中心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可以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
然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文中其他自然段进行自学自悟。
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
)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密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
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识人物→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基本环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练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3.识字学词: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1)生字:泰、炊、葬。
①指四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
②学生练写生字,互相评价欣赏。
(2)理解词语: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4.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形式,以期待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
(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
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并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
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旨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依据标题,复述课文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教师相机订正指导。
2.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
(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导学: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课件出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2)追问:“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3)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思考:从“完全”“彻底”可以体会到什么?②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课件出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出示句子,给句中的“死”字换个合适的词语。
(牺牲)(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死去理解。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5)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固:本来。
或:有的人。
于: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引导学生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来谈,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或者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的事迹去谈。
②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
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
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
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
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
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提出?(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的意思。
(2)导思: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为什么要使人民团结起来?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易于理解,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拓展阅读,模拟演讲1.引导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体会人民失去周总理的心情。
(2)交流感受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2.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1)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