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元代戏曲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空间:元朝的建立结束了300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统一。
•时间:从至元十三年元军占领临安,宋室投降,元王朝统一全国算起,只有92年。
一、民族政策¡ª¡ª融合与压迫并存
1、民族融合——¡°汉法¡± 政策
•少数民族对先进汉文化的学习:
少数民族作家人才辈出,如耶律楚材、贯云石、马祖常、萨都剌等。杂剧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
2、民族压迫政策¡ª¡ª儒生不幸文坛幸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元史》)
“务施实德,不尚虚文”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乎声歌之末,以抒其怫郁感慨之怀”。(《真珠船》)
内容思想上,反映文人危机感和愤懑情绪,揭露社会黑暗现实•形式上,叙事性文学的繁荣。抒情性文学退到次要的位置。
二、都市的繁荣
•如杭州,马可·波罗:“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关汉卿:“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杜仁杰
《庄家不识勾栏》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的都是人漩窝。见几个妇女向台上儿坐,又不是还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三、思想政策——兼收并用
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影响力日益下降
•“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金朝新起的道教——全真教:
•散曲中“叹世”、“遁世”之作,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大量产生。
•明教
•封建礼教松动,文学作品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
•珠帘秀:“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关于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的认识:
•明人贬低元代,说元无文学。
•清人对明人偏见有所纠正。在诗文的宗唐与宗宋之争中,宗
宋者不大看得起元人文学,而宗唐者则抬高元代诗文。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卷八《总论元文化》
•元代“儒学文学,均盛极一时,而论世者每轻之,则以元享国不及百年,明人蔽于战胜之余威,辄视如无物。加以种族之见横亘胸中,有时杂
以嘲戏。”
•“清人去元较远,同以异族入主,间有一二学者,平心静气以求之。”于是“知元人文化不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戏曲小说的价值,想利用其教化功能,以挽颓风,正人心。
•代表:王国维,1912年《宋元戏曲考》。认为元之曲可与楚之骚,唐之诗,宋之词等并称,各为¡°一代之文学¡±,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自然¡±、¡°最有意境¡±之文学。•从此,元代文学告别了¡°暗淡无光¡±的评价,转而被认为元代创造了一代之辉煌。
•到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的潮流中,元代戏曲小说进一步受推重。•胡适《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其时,词也,曲也,剧本也,小说也,皆第一流之文学,而皆以俚语为之。其时吾国真可谓有一种‘活文学’出世。”
•于是元代文学的成就几乎等于元曲的成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一个高潮,元代的诗文、文论,以及元词、元赋等都有人进行研究和重新评价。
•到90年代末,人们对元代文学的总体评价,正在走向全面、客观。
李修生《元代文学研究刍议》
从文学产生到先秦两汉为上古阶段,具有文史哲不分的特点。•从魏晋南北朝到南宋前期是中古阶段,以诗歌为主,是雅文化占主导位置的时期。
•从宋光宗元年也即金章宗元年到鸦片战争以前为近古阶段。这一时期,俗文学在文学史上占重要位置。
叙事文学的兴盛
•在元代,叙事性文学成为创作主流。抒情性文学已退到次要的位置。
一、话本小说的兴盛
唐代: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呈活跃趋势。
宋代:话本、说唱进一步繁荣,分为四家:
•“说经”:讲演佛禅道理;
•“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
•“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
•“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
元代:“说话”继续盛行,以讲史居多。
二、戏剧的繁荣
•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代院本、金末元初,发展成戏剧。
•元代戏剧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元曲兴盛的社会原因
•首先,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曲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政治的相对薄弱。在经济、文化艺术、道德思想上相对比较放松。
•第三,元代文人社会地位相对降低,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 第四,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与北曲杂剧的形成和兴盛互为因果。
•《马可波罗游记》称,仅大都的教坊演员就有20000多人。•《青楼集》记载了140多位著名的戏曲演员,大都和江、浙两地的最多,其中大都44 人,江、浙30 余人
•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
•赵文敬、红字李二、花李郎能创作剧本。
•梁园秀“喜亲文墨,作字楷媚,间吟小诗,亦佳。所制乐府……世所共唱之” 。
•许多演员与杂剧作家有密切的来往,如珠帘秀与关汉卿、天然秀与白朴等
•大都的44 位戏剧艺人是:
•大都秀、珠帘秀、天然秀、燕山秀、赛帘秀等
•前期有的戏路很宽
•“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天然秀,姓高氏,行第二,人以“ 小二姐” 呼之。……才艺度越流辈,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花旦、驾头,亦臻其妙。”
•元中后期,戏路大多转精,分工越来越细
正旦如周人爱。花旦如荆坚坚。
国玉第……长于绿林杂剧,尤善谈谑,得名京师。
大都秀,……善杂剧,其外脚供过亦妙。
南春宴,姿容伟丽,长于驾头剧,亦京师表表者。
•以演唱闻名的顺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