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

合集下载

降解菌的筛选原理

降解菌的筛选原理

降解菌的筛选原理
筛选降解菌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取样:从可能含有降解菌的环境中取样,如污染场地的土壤、废水等。

2. 富集培养:在包含目标污染物的培养基中首先富集降解该污染物的菌群。

3. 离纯培养:从富集得到的菌群中,进一步分离、纯化培养单个菌株。

4. 降解性测试:在包含污染物的最小培养基上,测试每个菌株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5. 鉴定方法:对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微生物学和生理生化鉴定。

6. 去除重复: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去除重复的菌株。

7. 优选筛选:比较不同菌株的降解速率、范围等,选择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

8. 过程优化:优化筛选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其降解能力。

9. 降解机制研究:探究降解菌的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作用。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从环境样本中筛选获得对某种污染物具有良好降解能力的菌
株。

这些菌株可以用于环境修复。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李志清,凌晓光,庞立飞,宋伟,杨海龙(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00)[摘要]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

优化其降解100mg/L2,4-D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8.0,接种量为2%。

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2,4-D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ZQ对2,4-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

当2,4-D浓度为100mg/L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10.80h。

菌株ZQ 还可以其他6种常见苯氧羧酸类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

结果证明Achromobacter sp.作为生态修复苯氧羧酸类农药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关键词]2,4-D;生物降解;16S rRNA;Achromobacter sp.;降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8-0050-04Isolation,Identification of a2,4-D-degrading Bacterium and its High Effective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Li Zhiqing,Ling Xiaoguang,Pang Lifei,Song Wei,Yang Hailong(Shandong Weifang Runfeng Chemical Co.,Ltd.,Weifang261000,China)Abstract:Abstract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is a systemic and broad-spectrum foliar herbicide.But because of its frequent use,2,4-D ha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pollution to water and soil and thus threaten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In this article,a novel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 named ZQ,capable of utilizing2,4-D as the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taken from activated sludge from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of a pesticide pla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screening tes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orphology,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16S rRNA gene sequence,strain ZQ was identified as Achromobacter sp..Effects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temperature,initial pH and dosage of bacteria on 2,4-D degradation were optimized.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for2,4-D degradation(initial concentration was100mg/L)were determined as:35℃,pH=8.0, 2%inoculation quantity.Meanwhile,all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of2,4-D under various initial2,4-D concentrations by ZQ were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model.The half-life of degradation was about10.80h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2,4-D was100mg/L.The other six common phenoxycarboxylic acid pesticides could be also utilized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for the cell growth.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bacterium may represent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for2,4-D bioremediation.Keywords:2,4-D;Biodegradation;16S rRNA;Achromobacter sp.;Degradation kinetics正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存在的问题。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采样点,使用铲子或样品采集器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受到污染,避免接触有机物、农药等潜在干扰物。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倒入干净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并将多个采样点的样品混合均匀,以获得代表性的复合土壤样品。

对于大面积的稻田,可能需要采集多个复合样品。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

例如,在富集培养基配方中,添加活性污泥,于30℃、150rpm振荡培养,直到颜色变浅后,将菌液转接入新鲜培养基中。

重复这一过程3次-4次,得到能够使溴氨酸脱色的菌群。

3.进行平板分离。

将菌液稀释,分别取0.1mL菌液于平板中,用涂棒涂布均匀。

静置几分钟后,将平板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

4.进行好氧培养。

将无菌操作台的紫外灯打开,灭菌20min后,用接种环从已脱色平板中挑若干单菌分别放入不同三角瓶中,用棉塞封口。

于30℃、150rpm 振荡培养。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姓名:何小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微生物学指导教师:肖明20090501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论文题目: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学校专业:微生物学学位申请人:何小丽指导教师:肖明摘要酚类化合物为细胞原浆毒物,属高毒性物质。

这类物质来源广泛,通常污染水源,毒死鱼虾,危害农作物,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含酚有机物的毒性还在于其只能被少数的微生物分解。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出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高效菌种,有针对性的投加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强化技术,能够快速提供大量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在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1、本研究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油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能够利用并降解苯酚的菌株P1-P4、P7、P9-P13。

该10株苯酚降解菌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16S r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检测,该10株降酚菌分别被鉴定到属或种。

其中降酚菌株P1、P3和P4这3株菌株分别属于劳尔氏菌属(Ralstonia)、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里的种。

其它7株降酚菌株P2、P7、P9-P13都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里的种。

这4个属里的细菌在国内外都已被报道有降解苯酚的特性,其中有关假单胞菌降解环境有机物的报道较多。

2、培养液中的苯酚含量通过4-氨基安替比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苯酚降解效率的比较,菌株P2降解苯酚的能力较其它9株菌株要强。

于是将菌株P2作为本研究中进一步研究的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该菌株降解苯酚和菌体生长的情况。

3、通过苯酚羟化酶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从菌株P2扩增出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对苯酚有催化活性的多肽,催化苯酚代谢的第一步反应;表明菌株P2能降解苯酚是由于细胞具有降解苯酚的遗传基础。

氯苯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氯苯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催化剂的研究现状TiO2的光催化活性被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和Honda证实。

为了提高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和光催化能力,对TiO2进行掺杂。

由于Fe元素的多价性,单掺金属Fe原子在锐钛矿TiO2中也有双掺杂的协同效应,但是目前关于Fe单掺杂锐钛矿相TiO2能够产生双掺杂的协同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尚未出现。

一般的TiO2为晶体结构,掺杂方法是在单晶中掺杂金属原子或者无机化合物形成共掺杂化合物。

也可用凝胶法制备Fe-TiO2(Fe掺杂纳米TiO2)。

2.关于Fe-TiO2催化降解氯苯的研究现状2.1关于氯苯降解的研究现状2.1.1物化方法物理方法通常有吸附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气提法等。

余子瑞等( 2003 年)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PH 等条件下, 活性碳纤维对水氯苯系列的吸附动力学, 发现活性碳纤维对氯苯系列的吸附容量的大小比较是:K 六氯苯>K 二氯苯>K 三氯苯>K 氯苯。

张晓永等( 2000 年)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直接从水中萃取氯苯系化合物, 回收率为85%~102%, 其中HCB 为99%。

贾青竹等( 2001年) 利用超声波发生仪分别以石油醚和丙酮及正己烷和丙酮为溶剂振荡萃取3 种氯代物, 其中六氯苯的回收率分别为78%和76%。

物理法可对污染物起到浓缩富集并部分处理的作用, 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方法在六氯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有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声化学氧化法、催化还原脱氯法等。

吕锡武等( 1997 年) 采用乙醚溶解移入法, 配制六氯苯模拟试验水样, 进行UV- microO3 工艺处理水中六氯苯的连续采样测定, 初始浓度为2.3ug·L- 1, 去除率最高可达100%。

周萍等( 2004 年) 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多金属氧酸盐- 有机胺- 分子筛杂化催化剂, 以有机杀虫剂六氯苯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光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多金属氧酸盐杂化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六氯苯。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一、培养基1.含义由于微生物代谢方式的不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

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需要,将各种营养物质混合在一起而配制的营养基质。

2.平板培养基将溶化后的固体培养基基质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制成的培养基。

二、无菌技术1.目的和要求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中,一定不能有外来的污染性杂菌,所以必须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所用的器材、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对工作场所要进行消毒。

2.灭菌和消毒(1)灭菌: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环境或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灭菌法。

(2)消毒:用相对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射线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

三、接种技术1.含义把相应的研究对象移入培养基中的过程。

2.分类在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平板涂布法、稀释混合平板法等。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特点微生物⎩⎨⎧小个体微小⎩⎪⎨⎪⎧ μm 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nm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微生物⎩⎪⎪⎨⎪⎪⎧ 简构造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即“分子生物”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二、微生物的营养及功能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成分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由C 、H 、O 、N 、P 、S 等元素组成,其中C 、H 、O 、N 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归纳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五大类营养要素。

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CO 2、NaHCO 3等;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氮源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生长因子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水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在低等生物体内含量更高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外界摄入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无机化合物①微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利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鉴定该菌为球 菌, 兰氏染色阴性 。 实验结果表 明 : 革 降解苯 酚的最佳条件为 : 温度 3 、 H值 7 8 葡 萄糖 浓度 150mg 、 0o p C ~, 0 / 接 L
种 量 l%、 液 量 5 L O 装 0m 。 关键词 : 酚 ; 化 ; 苯 驯 筛选 ; 响 因素 影
文章 编 号 :6 4 12 (0 0 0 — 0 5 0 1 7— 0 1 2 1 )9 04 — 3
长所 需 的各种 营 养物 质 。实 际工 业含 酚废 水 中可 能 苯 酚是 一种 重要 的有 机化 工 原料 ,是 丙烯 的重
要 衍 生物 之 一 , 要用 于 生 产 酚醛 树 脂 、 主 己内酰 胺 、 双 酚 A、 己二 酸苯胺 以及 水杨 酸 等 …, 成 为这 些 工 并
do e1 % ,i i o u e5 m L s 0 lqu dv l m 0 Ke y wor ds: he o ; c lmat ai n s r e ng f co s p n la c i i to ; c e ni ; a tr z
中 图分 类 号 A
K2 HPO40. L, S 5 Mg O4‘ 7H2 0. / Ca 20. / 0 2 g L, C1 1 g L,
业废 水 中 的主要 污染 物 。 中国等 许多 国家 已将 其列
入重点污染物的名单之中[。 2 近年来 , 1 国内外许多学 者在生物降解苯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已筛选 出多种 降 酚微 生物 菌株 , 如假 单 胞 菌 (suo oa— Pedm ns s. 、 p ) 真养 产碱菌 ( aiee ur h s …、 Al l n s t p u ) 醋酸 钙 c g e o
高效苯 酚降解菌 的筛选及其特性 的研究

实验三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性能测定

实验三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性能测定

实验三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2、掌握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环境中分离苯酚降解菌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微生物对酚降解能力的测定方法;4、掌握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苯酚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对污染成分单一的有毒废水,可以选育特定的高效菌株进行处理。

这些高效菌株以有机污染物作为其生长所需的能源、碳源或氮源,从而使有机污染物得以降解,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受毒性强等优点。

苯酚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的有机物,其长期残留于空气、水体、土壤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动物有较高毒性。

本实验通过筛选苯酚降解菌来处理含酚废水,将苯酚降解为为二氧化碳和水,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 COOHCH2CH2COOH CH3COOHCO2+H2O从环境中采样后,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经富集培养、分离纯化、降解实验和性能测定,可筛选出高效酚降解菌。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样品实验土样采自校园污水处理厂。

2、器材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分光光度计、比色皿、试管、250mL三角瓶、100mL 容量瓶、培养皿、涂布玻棒、量筒、天平、灭菌锅、酒精灯、接种环、棉花、棉线、牛皮纸、pH试纸。

3、试剂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苯酚、四硼酸钠(Na2B4O7)、4-氨基安替比林、过硫酸铵((NH4)2S2O8)、K2HPO4、KH2PO4、MgSO4、琼脂。

苯酚标准溶液:称取分析纯苯酚1.0g,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此溶液溶度为1000mg/L。

测定标准曲线时将苯酚浓度稀释至100mg/L。

Na2B4O7饱和溶液:称取Na2B4O740g,溶于1L蒸馏水中,冷却后使用,此溶液的pH值为10.1。

3%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称取分析纯4-氨基安替比林3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两周。

2% (NH4)2S2O8溶液:称取分析出(NH4)2S2O8 2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两周。

六氯苯厌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六氯苯厌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m g ・I一 .
关键 词 : 六氯苯 ; 降解 菌 ; 筛选 ; 生物 降解 中图分 类号 : 3 X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6 29 8 2 0 ) 60 4 —4 1 7— 4 X( 0 6 0 5 80
S u y o c e ni g o x c l r b n e a r b c De r d ng t d n S r e n fHe a h o o e z neAn e o i g a i
以六氯 苯 为唯 一碳源 和能源 生长 的厌氧 降 解菌 , 并对 单 菌株 和 混合 菌株 降解 六氯 苯 的能 力进 行 了
比较 , 现 混合 菌株 比单菌株 对 六氯 苯 有更 好 的 降解 能 力. 发 同时对 混 合 菌群 降解 六 氯 苯 的最 适 条
件 进行 了研 究 , 确定 了混 合菌群 降 解 六氯 苯 的最 适 条件 为 p 值 7 0 温 度 3 ℃ 、 氯苯 浓 度 为 3 H .、 O 六
( o lg fE vr n n a ce c C l eo n io me t l in e& En ie rn e S gn e ig,H u z o g Un v fS in e Te h W u a 3 0 4 a h n i.o ce c c. h n 4 0 7 ,Ch n ) ia
Ab t a t I r e O r s a c h i d g a a l h r c e s is o e a h o o e z n ( s r c n o d rt e e r h t e b o e r d b e c a a t r tc f h x c l r b n e e HCB) o r a a r b c ,f u n e o i b c e i t a n h tc n g o wih HCB a h o e c r o n a d e e g o r e we e io a e r m h e g a t r s r i s t a a r w t a st e s l a b r n n r y s u c r s lt d fo t e s wa e su g n b r e r i f h mia l n u a n p l d t e r d l d e i a r l a n o c e c l a ti W h n a d a p i O d g a e HCB C mp rn t i g e b c e d a p n e , o a i g wi sn l a t — h

课件2: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件2: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 也具有分离效果。例如,石油是惟一碳源时,可以 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 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 生物的目的。 5.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 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 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的分离与计数
基础梳理
一、研究思路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1)依据:根据它对__生__存__环__境___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 中去寻找。 (2)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 DNA聚 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分离到的。
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学生选取的是同一种 土样,统计的结果应该__接__近_。
四、操作提示 1.无菌操作 (1)取土样的用具在使用前都需要_灭__菌__。 (2)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并在火焰附近将土样倒入烧 瓶中,塞好棉塞。 (3)在__稀__释___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火__焰_ 旁操作。
2.本实验使用的 平板 和试管比较多,为了避 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就标记好。
3.规划时间 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要事先规划时间,以便提 高工作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
五、课题延伸 细菌合成的_脲__酶__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 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 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_红__,可确定该种细 菌能够分解尿素。
例2 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测得
平板上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
品中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
0.1 mL)( )
A.2.34×108

氯代有机物的降解研究

氯代有机物的降解研究

氯代有机物的降解研究韩晓东【摘要】对含氯类有机物的降解进行研究,提出,氯代烷烃的降解主要采用双金属体系法;氯代芳香烃的降解多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对于氯代酚类则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法等.【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168-170)【关键词】氯代有机物;脱氯;降解【作者】韩晓东【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氯代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难降解性有机化合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几乎所有的氯代有机物都有毒性,其中许多化合物被认为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同时,由于很多氯代有机物具有高挥发性和类脂物可溶性,易被皮肤、粘膜等吸收而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氯代有机物通过挥发、容器泄漏、废水排放等途径进入环境,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

此外,现在广泛采用的以氯为饮用水消毒剂的方法,也会产生有毒的氯代有机物,我国的部分城市饮用水中已监测到氯代有机物的存在。

因而,当今除去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水中的氯代物成为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关于有机氯化物的脱氯降解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其中某些方法在特定来源、特定种类的氯代有机物的处理中发挥作用。

为此,对有机氯化物的降解处理技术及工艺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各种不同种类的氯化物其降解方式也各不同,本文主要介绍氯代有机物的降解方法,分析降解方法的优缺点,对于氯代有机物的降解提出更有前景的技术。

1 各种氯代有机物的降解方法1.1 氯代烷烃的降解氯代烃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起着从烃类转变为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桥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由于生产工艺和处理排放不合理等各方面原因,氯代烃通过挥发、泄露等途径进入水体、空气和土壤等周边环境,成为地下水中检出率最高的有机污染物[1-3]。

对于氯代烷烃的降解可以用纳米铁还原脱氯,工艺简单,速率快,降解彻底。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王强锋1,2,朱彭玲2,夏中梅1,2,王赟2,曾芸2,侯勇1,2*(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2.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207)收稿日期:2018-03-19录用日期:2018-06-15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青年基金项目(2015QNJJ-002);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优秀论文基金项目(2016LWJJ-001);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7SZ0188)作者简介:王强锋(1988—),男,四川平昌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

E-mail :wqf198808@朱彭玲与王强锋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侯勇E-mail :yonghou@摘要:为了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的真菌菌株,利用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抗生素降解真菌富集驯化培养,分离纯化耐受真菌,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以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菌株抗生素降解能力进行检测,并通过菌落形态学特征、ITS 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

筛选到4株抗生素降解真菌KS248、KS256、KS257、KS272,分别鉴定为轮状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 )、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

其中,菌株KS248、KS256、KS257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降解能力;菌株KS272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降解能力。

在抗生素初始浓度1500μg·L -1、30℃、150r·min -1条件下避光培养7d 后,菌株KS272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达到40.29%、10.59%,菌株KS256降解磺胺二甲嘧啶能力最强,降解率达到18.53%。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广谱有机氯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生物降解和生物蓄积能力,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多氯联苯的处
理和降解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生物降解是处理PCBs
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要降解PCBs,需要有高效的多氯联苯降解菌。

因此,在筛选出高效的PCBs降解菌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性能,对于推进PCBs的高效降解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筛选出高效的PCBs降解菌,并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性能。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样品采集: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如污水、土壤、沉积物等),收集不同来源的PCBs污染样品。

(2)分离纯化:采用常规分离纯化技术,分离并纯化出PCBs降解菌。

(3)菌株鉴定:对筛选出的PCBs降解菌菌株进行鉴定,如形态学
特征、生化性质、16S rDNA序列等。

(4)降解特性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pH、营养物质等条件下,研究所筛选出的PCBs降解菌的降解特性,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率和降解速率。

三、预期结果和展望:
本研究预期将能够筛选出高效的PCBs降解菌,并对其进行降解特性的研究,探索PCBs的高效降解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PCBs的高效降
解和环境治理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路和方法,并有望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
应用。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实践。

有机氯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有机氯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有机氯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有机氯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旦进入环境中,具有难降解,有毒和“三致”等有害性质。

有关有机氯化合物好氧和厌氧的研究已经进行30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对三种重要有机氯化合物:多氯联苯、三氯乙烯,氯代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进行解释,并简单介绍了降解有机氯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进展。

关键词:有机氯化合物,生物降解,多氯联苯(PCBs),三氯乙烯(TCE),氯代苯酚(CPs)The Research Process on Metabolisms of Organochlorine Biodegradation Abstract: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are signific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s. Once discharged into environment, 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are degradation-resistant, carcinogenic, mutagenic and cytotoxic. Studies about 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biodegradation in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has been carried on, and have got lots of finding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iodegradation metabolism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Trichloroethylene, Chloropheno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nd process on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rganochlorine 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s.Key words:organochlorine, biodegradation, PCBs, TCE, CPs有机氯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合成材料、机械等行业[1],这类化合物一旦流失到环境中,由于其具有的难生物降解性使得有机氯化合物会长期在环境中积累、迁移和转化,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生态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降解环境污染物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其中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和应用研究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环境污染物降解菌是一类具有特殊代谢功能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吸收、转化、分解、利用污染物质来减低或消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等,有些甚至可以从污染源中分离出来。

由于不同的环境污染物的成分和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菌株对不同的污染物物质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对于寻找适合的菌株进行分解就成为了一个挑战。

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菌株。

从自然界中寻找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样品分离的方法,即通过从污染土壤、废水或纯化有机物中分离到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二是直接从污染源中获取菌株,如从工厂废水中分离、从油窑或石油泄漏现场中分离。

三是通过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特性进行鉴定,如首先寻找具有易生长、菌落明显、降解速率快的菌株,再对其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菌株。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快速而高效的筛选途径,可以通过获得污染物分解途径中的降解酶基因、浓度可感应表达系统或高效表达系统等,将其转移到其他微生物中,以构建特定降解菌株。

这种筛选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针对特定的污染物进行定制,从而出现对多污染物的同时降解的菌株。

二、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应用研究环境污染物降解菌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菌株应用的基础研究,二是菌株应用的实际情况。

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对降解菌株的鉴定和评估、降解途径的研究、降解产物的分析及对菌株生长环境的优化等。

这些研究对环境污染物治理及其监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实验一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测定

实验一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测定

实验一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测定实验原理:在污染环境中,大部分微生物由于受到毒害而死亡,少数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或通过诱变改变其基因型或诱导产生某些酶而能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成为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或耐性菌株。

从污染环境中取样,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目的性微生物。

本实验取青年湖水样作为菌种的来源,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苯酚降解菌。

实验步骤:1. 从污染地区取样品(污水,污泥或受污染的土壤)。

2. 配制无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加入苯酚储备液,使培养基中苯酚浓度达100 mg/L。

121℃灭菌20 min。

3. 吸取1 ml活性污泥,加入灭菌培养基,同时做空白对照,28℃恒温摇床培养24 h(160rmp/min).4. 测定苯酚降解率。

苯酚降解率的测定方法:a.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0、1、2、3、4、5mL 酚标准溶液(100 mg/L)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成20 mL。

加入2 mL pH9.8缓冲溶液,4 mL4%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摇匀后加入4 mL 8%铁氰化钾溶液,显色10min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460nm波长处比色测定。

b.以不加酚的试剂作空白对照,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培养液中苯酚降解率的测定吸取培养液2mL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成20 mL。

加入2 mL pH9.8缓冲溶液,4 mL 4%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摇匀后加入4 mL 8%铁氰化钾溶液,显色10min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460 nm波长处比色测定。

d.根据标准曲线求出苯酚含量以分解苯酚的百分数表示酚分解作用强弱。

附:无机盐含酚培养基KH2PO40.5gK2HPO40.5gMgSO4•7H2O 0.2gCaCl2 0.1gNaCl 0.2gNH4NO3 1.0gFeCl210%溶液1滴苯酚100mg/L水1000mL调pH 值7.5,121℃灭菌20min。

土壤中氯酚降解菌及其多样性检测分析

土壤中氯酚降解菌及其多样性检测分析

土壤中氯酚降解菌及其多样性检测分析0 引言氯酚是环境中的一类常见污染物,共有 19 种。

氯酚在工农业上主要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防腐剂和合成中间体[1]。

在我国,五氯酚还主要用于防治血吸虫的寄生体钉螺,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了数十年[2],导致这一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具有很高的氯酚残留浓度[3,4]。

氯酚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高毒性和“三致”效应[2,5],在环境中很难降解。

特别是五氯酚,毒性最大,也最难降解,虽然已经停止生产,但环境残留水平仍然很高[6],其环境影响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7]。

因此,我国和EPA 都将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常用策略是直接从土壤、沉积物或对目标污染物具有降解能力的废水中,筛选出对目标污染物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在实验室进行驯化,然后采用溶液、菌剂等方法投加到污染场地,从而提高场地污染修复速度[8]。

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氯酚的降解菌,构建复合菌群,就可以用于氯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或污水处理。

本研究采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相结合的方法[9],从土壤中富集、分离出对几种氯酚具有良好降解能力的菌株,并采用16S rRNA 鉴定其种属关系[10]。

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2,6-二氯酚,4-氯酚(4-CP),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

配制各个氯酚浓度为1000 mg/kg的母液,锡箔纸包裹,置于4 ℃冰箱备用。

1.2 培养基1.2.1 无机盐培养基无机盐培养基采用DSMZ 457。

DSMZ457 是一种曾用于五氯酚降解菌筛选的培养基[11-14]。

首先配制SL-6 溶液,然后依次配制SL-4 溶液和DSMZ 457 溶液。

SL-6 和SL-4 溶液作为母液置于4℃冰箱保存,DSMZ 457 培养基现配现用。

对氯硝基苯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

对氯硝基苯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

氯代 硝基苯 是一类 含氯 含硝基 芳香烃 化合物 ,广泛 用作 染 的高效 菌株具 有重要 的理 论和实际 意义 。 均匀 设计 法是我 同科学 家方 开泰教 授和王元 教授 在正交设 料 、农 药 、医 药生 产 的 中 间体 。据 不 完全 统 计 ,20 年 全 围 00 的对氯硝 基苯 ( C B 一氯硝基 苯 ) 4 N ,4 总产量 约为 l 万 吨 [ 。 2 1 计 基础 上 ,将 数论 和多元统 计相 结合创 造 出的一种新 的试验设 ] 在生 产氯代硝 基苯废 水中 ,因含有 氯代硝基 苯 、 基酚 、 硝 氯苯 、 计 方法 。其特点 是大 大减少 了实验 次数 ,它可 以 自动将 各实验 硫 酸 、硝 酸等多种 污染物 ,特别 是氯 代硝基 苯类毒 性大 、难处 因素分类 为重要 与次 要 ,并 将因 素按重 要性排序 ,通过 分析 软 进 3~4。 】 理 ,导 致排放 水 中严 重超标 ,一 旦大量 进人 土壤 及地 下水 中将 件对 结果与 因素条件 进行界 定与预 报 , 而控制 各因素 [ C B为 生长基 会造成 难 以修 复的环 境危 害。 由于氯代 硝基苯 引起 的毒性包 括 本研 究从 污水 处理厂 的活 性污 泥 中驯 化能够 以 4 N 血液毒性 、脾 毒性 、肝 脏毒 性 、免疫 毒性 ,同时 还会造 成对 肾 质 的混合 菌种 ,采用 均匀设 计法 优化 4 N C B的降解 条件 ,确定 脏 的损 害 、对神 经系 统的伤 害等 , 至 导致变异 和致癌 。冈此 降解 4 N 甚 C B最佳 的工艺 来提 高降解 率 、缩短 降解周 期 ,为 环境 欧共 体早 已将氯 代硝基 苯列 为一种有 害 的且 在环境 中难 以降解 污染物 的降解条 件奠定 了理论 基础 。 1 材料 与方法 的有 机污 染物 f】 2,因 此在 污水 中筛选 和 邬化 降解 对 氯硝 基 苯 『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完整版)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完整版)

海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题目: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晓琳所在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年级:07环境科学学号:B0713059指导教师:苏增建职称:讲师2010年1月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张晓琳(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07环境科学2班海南儋州 571737)摘要: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目前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综述了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微生物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方式和途径,指出了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存在问题展望1.有机氯农药简介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在2001年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首批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有9种是有机氯农药。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污染面广、毒性较大、不易降解的化合物, 在美国EPA所列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占25种之多[1]。

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α - 硫丹、β - 硫丹等. 而六六六和滴滴涕则是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二者使用早,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高,容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易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功能失调、发育紊乱等严重疾病[2]。

2.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有机氯农药是高残留农药,虽经长时间的降解,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仍十分可观,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2.1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自于:有机氯农药施用过程中的挥发飘移、施用后的植物和土壤表面残留农药的挥发、河流等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挥发以及有机氯农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