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体内平衡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体内平衡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身体机能的科学,它关注动物在生理层面上的各种过程和功能。
生物体内平衡则是指动物身体内部各种生理参数的稳定状态,维持这种平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机制来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理学与生物体内平衡的关系以及一些重要的调节机制。
一、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是动物体内平衡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
在这个系统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通过神经冲动和激素的分泌来实现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机体内的能量代谢、水盐平衡、温度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二、水和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平衡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动物需要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以保持细胞正常功能。
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排泄和调节是通过肾脏、肠道、肝脏以及相应的激素来完成的。
例如,肾脏通过尿液形式排出多余的水和电解质,同时调节血液中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三、温度调节动物需要维持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其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体温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完成。
例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动物体内的温度感受器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大脑会通过控制出汗、扇动翅膀等方式来散热,降低体温。
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动物体内的温度感受器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大脑会通过收缩血管、发生寒战等方式来产生热量,提高体温。
四、能量代谢调节能量代谢是动物体内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等过程来获取能量。
能量代谢的调节涉及到多种调节机制,如食欲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等。
这些机制都协同作用,以维持能量代谢的平衡,确保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系统对于动物体内平衡的维持和保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除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的调节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调控免疫反应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排 盐 保 水
肾比较退化,肾小球小,甚至消 失,几乎没有滤过作用;肾小管 短,重吸收作用强,以尽可能降 低丢失水。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吞饮海水以补充丢 失水,同时大量离 子也被吞饮。
Ca2+、Mg2+、 SO42形成不溶性盐类,随粪 便排出,一价离子被消 化道吸收经鳃上皮泌盐 细胞排出多出盐(NaCl、 NH4+和HCO3-)一个别 二价离子由肾小管分泌 于是带出一个别水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6页
作业
1 肾血液供给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尿 形成有何关系?
2 简述尿形成过程。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7页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5页
(2)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渗透压调 整机制受到抑制,而淡水中渗透压调整机制被激活, 从而维持体内高渗透压。
① 停 顿 吞 饮 水 , Ca2+、Mg2+、SO42- 吸 收 和 排 出 降 低 , ②神经垂体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管对水吸收降低, 吸盐加强,排出大量稀薄尿。 ③肾上腺素、催乳素分泌增加显著降低鳃对Na+ 、Cl-排出量 ④ 开 启 了 离 子 主 动 转 运 系 统 ( Na+/NH4+,Na+/H+ 和 Cl/HCO3-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Cl-。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动物生理学鱼类渗透压调节
第1页
海水板鳃类渗透压调整
(血液中高)
排
(在原尿中大个别
盐
被肾小管重吸收)
保
水
靠尿素和氧化三甲胺在血液中积累,→进入体内水分 增加,尿量增加→尿素丢失→进入体内水降低,尿量 也降低不停循环维持渗透压平衡。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B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C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D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2+、3、等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F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1、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之?●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范围较精确;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作用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参与维持机体稳态。
●自身调节:调节幅度较小;调节范围很局限;调节不够灵敏;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是机体功能调节的补充。
2、何为负反馈、正反馈性调节,在机体功能性调节中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例子:血糖和胰岛素、血压、体温、胃酸分泌等●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是一个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
例子:排尿、血凝和分娩过程。
3、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分析当增加细胞外液的[K+]对动作电位有和影响?影响钾离子外流过程,动作电位降低。
4、简述血液凝固过程及促凝方法?●血液凝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Prothrombin,Ⅱ)转变为凝血酶(thrombin,Ⅱa);●第三阶段是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Ⅰ)转变成纤维蛋白(fibrin,Ⅰa)形成血凝块。
●与粗糙面接触:如手术中纱布的使用;●提高创面温度:加快酶促反应;●补充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凝血物质:如凝血酶、凝血因子等。
5、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处于流体状态?●血管内壁光滑;●未与损伤面接触不易激活凝血因子;●血液中含抗凝血物质如肝素,抗凝血酶,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血液中含纤维蛋白溶解物如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的?7、简述Po2、PH、P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7-1-稳态-水和渗透压
(一)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水盐平衡
1、渗透压变 动/顺应动物
狭盐性动物 盐度变化较小的咸 水环境,如蜘蛛蟹
广盐性动物 盐度变化较大的半咸
(二)脊椎动物的水盐平衡
6、哺乳类
如海豹、海牛和鲸无盐腺, 很少饮水,通过捕食海鱼而 获得身体所需的水,由于所 食入的鱼类是高蛋白质食物, 因此体内尿素含量很高,过 多的盐分经肾产生比海水还 浓的尿而排出体外。
三、淡水动物的水盐平衡
一切淡水无脊椎动物都比生活的介质高渗并进行 渗透调节。
淡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如蝲蛄(甲壳类动物的一类,形 状像龙虾而较小,大多生活在淡水中)、水生昆虫的幼 虫、河蚌等,通过分布在体表各处的吸盐细胞从 水中主动转运盐分。
(一)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盐平衡
1.皮肤湿润的动物
如蚯蚓、蜗牛等,在空气中水分很快蒸发 动物脱水,喜栖息于土壤或腐殖质之中; 蛞蝓常在雨后和夜间湿度较大时活动;少 数陆生的甲壳动物,如蟹往往生活在有水 的洞里。
2.节肢动物
昆虫和蜘蛛体表有角质层和蜡质,可有效 地阻止水分蒸发。饮用游离水、食物中所 含水、以及代谢产生的水;
水盐平衡调节
由海水移到淡水,由于水的渗入使体重增 加,同时尿量也增加,几天之内也可达到 稳定状态。
在海水和淡水之间迁移时,水的渗透方面 发生反转,鳃转运离子的方向也必须改变 以保持水盐平衡。
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吸盐细胞参与。
四、洄游鱼类的水盐平衡
3.单周期性迴游:七鳃鳗和大马哈鱼的 迴游产一次卵就死亡的动物。
盐湖中有盐水小虾)。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动物生理学部分,10题,每题2分,总分20分)1、以下哪种物质在生物体内主要负责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平衡?()A、葡萄糖B、氨基酸C、蛋白质D、无机盐2、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下列哪一对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A、腺嘌呤(A)-鸟嘌呤(G)B、胸腺嘧啶(T)-腺嘌呤(A)C、鸟嘌呤(G)-胞嘧啶(C)D、胞嘧啶(C)-胸腺嘧啶(T)3、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的作用是?()A、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B、提供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C、催化肽键的形成D、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4、动物生理学中,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的?A、钠离子的被动扩散B、钾离子的被动扩散C、钠离子的主动运输D、钾离子的主动运输5、在动物生理学中,下列哪种酶对糖酵解过程至关重要?A、磷酸化酶B、己糖激酶C、柠檬酸合酶D、丙酮酸脱氢酶6、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分子中的哪一种氨基酸是唯一的带硫的氨基酸?A、丝氨酸B、甘氨酸C、半胱氨酸D、酪氨酸7、以下哪种物质是属于动物生理学中的主要能量代谢物质?A. 脂肪B. 蛋白质C. 糖类D. 维生素8、在生物化学中,蛋白质的哪个结构层次是决定其功能的最直接因素?A. 一级结构B. 二级结构C. 三级结构D. 四级结构9、关于酶的特性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高效催化B. 特异性C. 可逆性D. 激活剂调控10、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下列哪一种氨基酸的侧链含有两个羧基?()A. 甘氨酸(Gly)B. 精氨酸(Arg)C. 丙氨酸(Ala)D. 脯氨酸(Pro)二、实验题(动物生理学部分,总分13分)题目: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动物细胞膜对不同浓度葡萄糖的通透性,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使用了兔的红细胞。
实验步骤如下:1.分别配制葡萄糖浓度为0 mol/L、0.1 mol/L、0.5 mol/L、1.0 mol/L、2.0 mol/L 的葡萄糖溶液。
动物生理学-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溶质
水
髓质高渗的渗透梯度→ 入髓袢后,小管液P渗↑→ 升支粗段:Na+重吸收,至远曲小管始段:低渗液;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髓质高渗;ADH→水的重吸收
三. 浓缩/稀释尿的最后形成
抗利尿素ADH 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N生成→储存于垂体 适当刺激作用下,释放入血→ 作用: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量↑ →尿液浓 缩,尿量↓ 当ADH分泌受抑,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Na+仍主动重吸收 → 水透不出去,Na+盐↓→稀尿——尿的稀释 e.g.大量饮清水 四.影响因素:影响→ 髓袢逆流倍增 直小血管逆流交换
二.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1.逆流交换的模型: U形管 ① 升降支之间,热量能横向从升支→降支。 ② 等量的热的温度更不易降低。
(二)髓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肾的髓质中部: (髓旁肾单位)长的U型直小 血管与髓袢平行排列, 其升降支血液是逆向流动, 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同毛 细血管), 直小血管血液和组织液的物 质交换受到逆流交换规律的 支配
(一)逆流倍增的模型: 1.膜特殊通透性, 溶质只由升支→降支。 2. 每次都是等量渗透。 结果: ⑴升降支小管液有不同程度 的浓度梯度。即:降支浓 度递增,升支浓度递减; 降支底部浓度最高, 升支流出处浓度最低。 ⑵ U 形管越长,浓度梯度越 大;降支底部浓度可以是 初进入的等渗液的数倍。
(二)肾小管髓袢的的逆流倍增作用
肾小管逆流倍增 → 不断有溶质进入髓 质组织间液形成渗透梯度,也不断有 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到组织间 液。 多余的溶质和水须去除以保持髓质渗 透梯度。 髓质组织间液:高渗 溶质(NaCl和尿素)的短循环: 组织间液 → 直小血管降支 → 升支 → 组织间液 水:组织间液→升支 结果: ⑴肾髓质溶质不致被血液大量带走; ⑵将髓袢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运回体 循环 →保持肾髓质高渗的渗透梯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2024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如何通过各种生理过程维持生命和适应环境的学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生理学的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能力。
正文:一、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1. 呼吸器官的结构:如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
2. 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3. 呼吸的调控: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调节。
4. 不同动物的呼吸适应:如水生动物的鳃和肺、空气呼吸动物的气囊等。
5.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哮喘、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1. 心血管器官的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
3. 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4. 血压调节与维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5.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预防和治疗。
三、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1. 消化器官的结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通过肠壁上的微绒毛进行吸收。
4. 消化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实现。
5.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的治疗和饮食调理。
四、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1. 泌尿器官的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
3. 水盐平衡的调节:通过肾脏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
4. 毒物排泄:通过尿液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5.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肾炎、尿路感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五、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等。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题1.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答: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
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减少。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答:(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
吸气时,可避免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
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
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量中,任一力量的改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肾脏重吸收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答: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
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使两者在外界环境和机体代谢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温的相对稳定。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答: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动物生理学与体液平衡
动物生理学与体液平衡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和多样化的生物之一。
它们通过不同的器官和系统来维持自身的生理平衡,其中包括体液平衡。
体液平衡是指动物维持血液、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理学中与体液平衡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机制。
一、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体液平衡对于动物的生存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这种平衡的维持对于细胞内外溶质的传输、细胞膜电位的稳定、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调节以及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的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物体内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等。
二、渗透压的调节为了维持体液平衡,动物需要调节体内外液体的渗透浓度,即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单位体积溶液分子的总溶质浓度。
动物通过调节渗透物质的摄入和排出,以及调节渗透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1. 渗透物质的摄入和排出动物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渗透物质,同时通过尿液和排泄物排出多余的渗透物质。
这种摄入和排出的平衡有助于维持体液中的渗透物质浓度稳定。
2. 渗透物质的浓度调节动物通过调节渗透物质的浓度来控制体液的渗透压。
一种常见的机制是利用渗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来调节体内溶质浓度。
动物通过调节尿液的浓度、腺体的分泌以及呼吸的水分损失来实现体液的渗透压调节。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水和电解质是动物体内体液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是身体最重要的溶剂,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代谢至关重要。
电解质则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它们参与细胞内外的电位调节、神经传导以及细胞代谢。
1. 水的平衡动物通过调节饮水、饮食和排尿等途径来维持水的平衡。
当动物摄入的水超过需求时,多余的水将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
当水摄入不足时,动物通过减少尿液和呼吸的水分损失来保持水平衡。
2. 电解质的平衡电解质的平衡是通过饮食和肾脏的调节来实现的。
动物体内的电解质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对细胞膜电位、神经传导和细胞内外溶质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1030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Amimal Physiology学时: 90学时学分:4.5学分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开课学期:4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考核要求:闭卷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陈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陈瑶华、郭承华主编,《生命科学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动物的器官、系统为中心向细胞、分子水平及整体、环境水平延伸,并向相关学科渗透,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宽厚的基础理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学好《动物生理学》,学生必须先学习并具备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而《动物生理学》同时又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如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营养学等提供基础理论。
因此,在《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1、以现代《生理学》发展的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名词解释及专业术语、语言的应用都应符合现代《动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排泄与盐水平衡调节
爬行类、鸟类等的排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是尿酸。
编辑课件
18
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型动物的排泄物:
蝌蚪代谢产物主要是NH3,可从体表直接排 入水中。变态后,成体蛙不从体表排出必需溶于水 的NH3,否则将因大量失水亡。蛙主要排泄尿素, 排泄NH3为辅。
编辑课件
5
– 中肾(及背肾):羊膜类胚胎期于前 肾之后出现,(背肾为无羊膜类成体 肾),结构上中肾和背基本肾相同。
编辑课件
6
中肾与前肾的区别:
–前肾:外血管球悬在体腔中,代谢废 物→血管→体腔→肾口→(体腔联系)
–中肾:内血管球(图),一端中肾小 管开口于中肾管,另一端膨大内凹, 双层杯状,代谢废物→血管→肾球囊 →肾小管→ (血管联系)
编辑课件
10
1 动物的排泄机理
(1)无脊椎动物
– 后肾:肾管按体节排列,结构为体腔内开口的肾口,窄 管、宽管、膀胱、肾孔。肾口一端有纤毛,开口于体腔。 肾口后为盘曲细长的肾管,末端膨大通到体表的排泄孔。 肾口纤毛将含尿素、氨等代谢废物的体腔液送入肾管。 肾管上密布毛细血管,细管部分可与管壁上的毛细血管 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渗入肾管,同时 血液也从肾管回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
编辑课件
2
(一)动物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 1 无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 (1)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2)原肾型(pronephridium type) (3)后肾型(metanephridium type) (4)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
编辑课件
图马氏管的排泄机理(P 258)
动物生理学 排泄和渗透压调节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近端小管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物质:部分Na+、Cl-、H2O、HCO3-全部 葡萄糖、氨基酸 分泌物质:H+ 动力:钠泵 重吸收机制: a.基底部Na+_ K+泵使细胞内低Na+ b. Na+同葡萄糖一起与管腔膜上同向转运蛋白结 合扩散进入细胞
13
ppt课件
重吸收机制
c.管腔膜上Na+ _ H+交换 d.细胞间高Na+ 渗透压升高吸 水 e. Cl-重吸收在近端小管的后半 部,与Na+ 一顺浓度梯度经 旁细胞途径吸收 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个限叫肾 糖阈
24
ppt课件
3)醛固酮
1.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2.生理作用:减少尿量 作用:促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 排K+ 3.分泌调节: a.血Na+/血K+浓度:血Na+ ↓或血K+ ↑→直接刺激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分泌↑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36
ppt课件
2
肾
脏
二、肾的结构和功能
1.肾的一般结构
3
ppt课件
2.肾的微细结构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曲部直部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直部曲部
4
ppt课件
3.球旁器
球旁细胞: 分泌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 呑噬作用 致密斑: 感受器
5
ppt课件
4.肾的血液供应特点
血压高 管径粗,血流量大(1/4) 入球小动脉粗,出球小动脉细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10% 9.3%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制定的时间:2016年8月一、课程基本资料课程编号:2104005B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主教材:杨秀平,肖向红.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
辅助教材:陈杰.家畜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7月。
实验教材:杨秀平,肖向红.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课程性质:专业平台必修课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66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3分, 其中理论课2学分、实验1学分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多媒体辅助课程考核:・平时成绩: 10 %,考核方式:考勤(60%)、提问(20%)、笔记(20%)・期中成绩: 10 %,考核方式:作业(100%)・实验成绩: 30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20%)、实验报告成绩(80%)・期末成绩: 50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参考书目:[1]南京农业大学.家畜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5月。
[2]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
[3]威廉·里斯. 家畜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5月。
[4]陈杰.家畜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7月。
[5]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
[6]栾新红.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
[7]王福青,白波.生理学实验及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7月。
推荐刊物:1、《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中国生理学杂志》3、《生理学研究》4、《生理学报》5、《生理科学进展》相关网站:1.南京大学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2.生理学精品课程平台/curricu..3.动物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kech/4.中国生理学会网站/文献:[1]朱大年.生理学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周定刚.家畜解剖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4]霍洪亮.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施雪筠.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二、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考核方式三、学习建议与要求一、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明白学习动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理学在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动物生产学、水产增养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免疫学、动物疾病学、动物繁殖的生产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展和如何终结的。
二、课程目标要求认识和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从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以及细胞和分子的研究水平来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从比较的观点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的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体的健康和动物资源,特别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促进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动物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概念。
熟悉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生理调控方式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其相互调制作用。
1.1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时)1.1.1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1.2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1.1.3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2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1学时)1.2.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2.2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2.3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学时)教学目标: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机制,由离子通道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生物电的种类、产生、特性、传导和传递机制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熟悉细胞膜镶嵌蛋白的生理功能,膜物质转运和跨膜信号转导作用间的相互关系,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兴奋及其与离子通道的状态与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教案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
动物生理学教案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动物生理学教案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导语:动物是生命的奇迹,而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是支撑动物生命活动的关键。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动物体内平衡与调节的机制、重要的调节系统以及对动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体内的复杂调节机制。
一、绪论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理活动的科学,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是动物生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了解动物体内平衡与调节的机制对于理解动物的生存、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差异1. 内环境和外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生物体内部的液体和细胞间液的总和,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间液等。
而外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水和食物等。
2. 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差异性由于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差异性,生物体需要通过平衡与调节机制来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如温度、酸碱度、水分和离子浓度等。
三、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机制1. 平衡与调节的基本原理动物体内实现平衡与调节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受环境变化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相应指令调节身体功能。
2. 体温的平衡与调节动物体内温度的平衡与调节是动物生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包括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效应器等。
3. pH值的平衡与调节pH值是衡量环境酸碱度的指标,动物体内pH值的平衡与调节是动物体内稳态调节的重要方面。
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肾脏和体液缓冲系统等机制实现。
4. 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是维持动物体内稳态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肾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机制实现。
四、重要的调节系统1. 神经调节系统神经调节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信息传递来实现对动物体内平衡与调节的控制。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
2. 内分泌调节系统内分泌调节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运输来调节动物体内的平衡与调节。
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系统、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
动物生理学中的体液平衡与内分泌调节
动物生理学中的体液平衡与内分泌调节在动物生理学中,体液平衡与内分泌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动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平衡体液来维持正常的机能运行。
与此同时,内分泌系统作为一个调节中心,不仅能够调控体液平衡,还可以影响许多其他生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体液平衡和内分泌调节在动物生理学中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体液平衡的重要性在动物体内,体液平衡的维持对于生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体液平衡指的是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之间的液体量和化学成分的平衡状态。
体液平衡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分、电解质和其他溶质。
1. 水分的平衡:水分是组成体液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分的平衡受到饮水、排尿、排汗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当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时,都会对生命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 电解质的平衡:电解质是体液中的溶质,包括钠、钾、钙、氯等离子。
它们在体内的浓度平衡对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以及细胞内外的溶质传递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电解质的平衡受到肾脏、肠道以及其他内分泌器官的调节。
二、内分泌调节体液平衡的机制内分泌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中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控体液平衡。
1.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包括皮质醇、醛固酮和肾上腺性激素。
它们能够调节肾小管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从而影响体液平衡的调节。
2.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主要包括抗利尿素激素和抗利钠激素。
它们能够减少尿液的生成,提高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增加体液量,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3. 钠调节激素:钠是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而钠的浓度平衡对于体液平衡至关重要。
肾脏通过调节醛固酮的分泌,影响钠在体内的重吸收和排泄,从而维持钠的平衡。
4. 抗利钠激素:抗利钠激素能够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促进钠的排泄,调节体液中的钠浓度。
三、动物生理学研究的意义研究体液平衡与内分泌调节在动物生理学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稳态的维持机制和适应能力。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在探索自然界的奇妙奥秘时,我们常常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影响深远的现象所吸引。
比如,当鱼儿在水中畅游时,它们是如何应对那无形的“水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鱼类如何巧妙地调节自己的渗透压,保持生命之水的平衡。
想象一下,当你口渴难耐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直接跳进清凉的水里解渴,还是先找个阴凉的地方喝口水再行动?鱼类也有类似的策略来应对它们的“水渴”。
但别误会,这里的“水渴”可不是指真正的渴望,而是说鱼类需要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鱼类有一个叫做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内外液体浓度的差异。
如果细胞内的液体浓度高于外部溶液的浓度,细胞就会失水;反之,细胞就会吸水。
这个原理就像我们用吸管喝水一样,如果我们吸得太猛,水就会从嘴里流出来;如果我们吸得太快或者太急,就会呛到自己。
鱼类又是如何在水里保持水分的呢?答案就在于它们的“鳃”。
鳃就像是一扇门,负责让水进出鱼的身体。
而鱼类的鳃丝就像是门上的小窗,允许水分子通过,同时阻止其他物质进入。
这样,鱼类就能在不离开水面的情况下,自由地吸收或排出体内的水分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鱼类可以无限制地在水中“游泳”。
因为过度的水分流失会导致鱼类脱水,甚至死亡。
所以,它们会聪明地选择何时呼吸空气。
比如,当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鱼类会选择浮出水面进行呼吸,以确保氧气能够充分供应给身体。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调节机制外,鱼类还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应对各种环境变化。
比如,当水温升高时,鱼类会减少摄食,以降低新陈代谢率;而在寒冷的环境中,它们则会增加摄食量,以获取更多的能量来抵抗低温。
鱼类在面对水的压力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来维持生命的平衡。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它们的生理机制上,也体现在它们的行为习惯中。
因此,当我们下次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时,不妨也学学它们,用心体会这份与水共生的智慧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余的溶质和水须去除以保持髓质渗 透梯度。
髓质组织间液:高渗
溶质(NaCl和尿素)的短循环:
组织间液→直小血管降支→升支→ 组织间液
水:组织间液→溶质不致被血液大量带走;
⑵将髓袢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运回体 循环
→保持肾髓质高渗的渗透梯度。
髓质高渗的渗透梯度→ 入髓袢后,小管液P渗↑→ 升支粗段:Na+重吸收,至远曲小管始段:低渗液;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髓质高渗;ADH→水的重吸收
至远曲小管始段,低渗液。
③尿素的再循环
远曲小管及皮质和外髓层的集合管:
在ADH作用下重吸收水,对尿素通 透性低→[尿素]↑,小管液由低渗→ 皮质 等渗。
内髓层的集合管:对尿素通透性高
尿素顺浓差扩散到内髓层组织间液 外髓 尿素→升支细段→流至粗段→ … 内髓
层集合管——尿素的循环
髓袢降支细段:
1.升降支之间有组织间液;
2.升降支各具不同的通透性。
①降支: H2O 、NaCl通透性高 ②升支粗段:
皮质
重吸收Na+ 、Cl-,对水不通透→
升支[NaCl]↓,组织间液P渗↑→ ∴ P渗:降支=组织间液>升支。 NaCl不断从升支→组织间液→降支,
外髓 内髓
使髓袢上下段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 越近皮质, P渗越低;越近内髓部, P 渗越高。
(二)髓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肾的髓质中部: (髓旁肾单位)长的U型直小
血管与髓袢平行排列, 其升降支血液是逆向流动, 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同毛
细血管), 直小血管血液和组织液的物
质交换受到逆流交换规律的 支配
肾小管逆流倍增→不断有溶质进入髓 质组织间液形成渗透梯度,也不断有
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到组织间 液。
三. 浓缩/稀释尿的最后形成
抗利尿素ADH 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N生成→储存于垂体 适当刺激作用下,释放入血→ 作用: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量↑ →尿液浓 缩,尿量↓
当ADH分泌受抑,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Na+仍主动重吸收→ 水透不出去,Na+盐↓→稀尿——尿的稀释 e.g.大量饮清水
四.影响因素:影响→ 髓袢逆流倍增 直小血管逆流交换
(一)逆流倍增的模型: 1.膜特殊通透性, 溶质只由升支→降支。 2. 每次都是等量渗透。 结果:
⑴升降支小管液有不同程度 的浓度梯度。即:降支浓 度递增,升支浓度递减;
降支底部浓度最高, 升支流出处浓度最低。 ⑵U形管越长,浓度梯度越
大;降支底部浓度可以是 初进入的等渗液的数倍。
(二)肾小管髓袢的的逆流倍增作用
组织间液P渗↑→水渗出,进入内髓 层组织间液→降支P渗↑ →髓质底部 组织间液P渗达最高
进一步造成髓袢渗透浓度不均一, 髓质组织间液的高渗状态。
内髓
髓袢起着逆流倍增器的作用。
二.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1.逆流交换的模型: U形管 ① 升降支之间,热量能横向从升支→降支。 ② 等量的热量交换。 结果: ① 带走的热量有限。 ② 水流速度越慢,带走热量越少, 热源的温度更不易降低。
7.3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1 脊椎动物的其它渗透调节器官(自学) 2 尿液的稀释与浓缩
尿的稀释与浓缩
大量饮清水,排低渗尿;缺水时,排高渗尿。 水生动物,低渗尿;陆生动物,保水,高渗尿。 尿的浓缩/稀释:与血浆的渗透浓度相比而言。 逆流系统学说:阐述尿浓缩的部位和机制。
一.肾髓质高渗状态的形成: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