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高中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一、地理学与地理知识地理学是一门涵盖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知识是我们在认识地球、了解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地理学科的基本框架高中地理课程以地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四部分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1、地球科学:主要涉及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地球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2、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文地理:关注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地理背景,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三、重要概念与知识点1、地球科学: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运动与板块理论、地球的物质循环系统等。
2、自然地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水循环与河流地貌、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等。
3、人文地理:文化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与工业地理等。
4、经济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类型、商业地理和人口地理等。
四、实践与应用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地图绘制、城市规划、环境评估、资源开发、国际贸易等方面。
五、复习与备考1、系统复习:按照学科框架,全面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突破:针对考试要求,集中攻克重点和难点知识。
3、实践模拟:参与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4、解题技巧:掌握选择题、综合题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六、考试策略1、时间分配: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过度纠结。
2、先易后难:按照题目顺序作答,遇到难题暂时跳过,回头再做。
3、审题清晰:认真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避免因误解题目而失分。
4、答题简明:答案要简明扼要,突出要点,避免冗长赘述。
七、未来发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一种权威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大地构造及板块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特征,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2. 气候与气候区划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人教版地理教材还包括了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以及气候区划的划分标准和特征。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掌握水资源的分布、供应和利用情况对于理解地球各地的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要。
教材中还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4.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讲解。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也是核心知识点之一。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和影响。
2. 社会经济地理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是地理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地理教材中包括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地理需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教材强调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包括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4.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解城市和区域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教材中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区域规划的意义和方法。
总结起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了大地构造、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内容;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了人口、城市、社会经济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详述与重点整理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详述与重点整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范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
高三地理课程中,人教版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本文旨在详述人教版高三地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对一些重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球体,有着自己的地理坐标系统。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上两种基本的坐标线,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2.地壳与地貌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地貌则是地球表面的地势特征。
地壳构成了地球的各种地形,如高山、平原、丘陵等。
3.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变化特征,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而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科学,它通过气象观测站等手段进行观测和预测。
4.地球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发等环节,对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城市化、农村人口外流等。
2.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非农业人口逐渐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城市布局、交通、居住区等方面的规划。
3.经济地理与产业布局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产业布局则指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经济地理和产业布局研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旅游地理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的学科。
它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区域规划等内容,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和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2.资源与环境保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环境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高考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经纬度系统,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 地貌学: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
3. 气候学: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形成的基本要素,气候分布规律。
4. 水文学:水循环,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基本知识。
5.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6. 土壤地理学:土壤类型,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地理学: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等。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过程,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分。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类型,农业分布,农业区位理论。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区位理论。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网络,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 文化地理学: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区。
区域地理部分1.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特征,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
2.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等。
3.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GIS在地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原理,GPS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结束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还要求我们掌握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地学习高中地理,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高考地理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较为全面的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如下: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空的气流在经向和纬向上产生的整体运动。
根据经纬向分布和纬向总循环形态,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全球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内,长期平均而言表现出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要素。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包括大气运动、天气发生规律等。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并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或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
4.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的重要任务。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影响。
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等。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
7.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指设计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建设和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方案。
城市建设是指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建筑建设、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8.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从事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及农村副业的经济活动。
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 工业与工业地理工业是指人们利用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在一定规模和范围内进行生产加工的经济活动。
工业地理研究工业的分布、地区组成和空间格局。
10.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建设和改善这些基础设施的过程。
11.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差异化。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系统:包括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极地环流。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洋流的分类:寒流和暖流,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3. 地壳与地貌:- 地壳的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包括板块的边界类型和运动。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 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方式的分类:陆路、水路、航空。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和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由于地球自身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可能稍微扁扁。
并且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结构的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硬壳,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软流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内外两层构成。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其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这个时间就构成了一天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现象,每一年绕行一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决定了地球的白昼和黑夜、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三、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上存在着温带、寒带、亚热带、热带四大气候带,这些气候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不同热量分布、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都有关系。
另外,地球上还有五大洲,它们是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此外还有南极洲等奇特景象可挖掘。
四、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自身的气候动力、水文循环、太阳能的照射角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不胫而走,常见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五、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多种多样,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等等。
地球地形的特征与地球物理性质、地球气候、地球人文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地球地形决定了各地的资源分布、生长植物、地势高低等自然现象。
六、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种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球的各种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七、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的短缺、土地的荒漠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全球性的、复杂的,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全球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面对的大问题。
八、地球的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聚集在了产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1. 第一章节: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白昼和黑夜,公转使得地球有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点的几何位置坐标,经度决定东西方向,纬度决定南北方向。
•地球表层的特征:地球表层有大陆和海洋两大特征,它们是地球表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考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如何使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分布特征。
•掌握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理解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并能使用它们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了解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分布特征。
难点•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熟练运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理解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形成和分布原因。
2. 第二章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爆炸,之后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日地月系统的特征: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天体的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大定律描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
•日地月系统中地球、太阳和月球的运动特征。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重点•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
•掌握日地月系统中地球、太阳和月球的运动特征。
•熟练运用开普勒三大定律解释天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过程,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原理。
•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深层含义,理解其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解释。
(以下章节内容和格式与前两章类似,此处省略)3. 第三章节:地球的水资源知识点•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而且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和河流之中。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空间的学科,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最全面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
-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轨道运行,周期为365.25天。
-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轴线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度,引起了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分为经度和纬度,用于测量和定位地理位置。
2. 大气环境与气候-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天真层。
- 大气循环:包括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如对流循环、大尺度环流等。
-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统计数据,气象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和变化。
-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特点,将地球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海洋,淡水资源相对较少。
-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蓄水、地下水等阶段。
-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地表水体与地貌- 湖泊和河流:湖泊是较大的静止水体,河流是水的流动形式,分为冲积型、冰川型、裂隙型等。
- 地表形态与地貌过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海岸、沉积作用等地形和地貌过程。
5. 生物地理- 生物区系: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区系,如热带雨林区系、温带草原区系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6.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世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知识概述《高一地理必修一》①基本定义:这本书是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第一本必修教材,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重要程度:作为高中地理的入门教材,它不仅是学习后续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高考文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前置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需要一些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
④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明白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未来从事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重要帮助。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高一地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表形态塑造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
②关联知识:与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关联,例如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在于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形成原理和相互关系,难点在于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详细讲解(以“气候与天气”为例)①概念辨析: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天气则是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具有多变性。
②特征分析: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气候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
③分类说明: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它们各有特点,适应了不同的自然环境。
④应用范围:了解气候特征对于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比如热带气候区适合种植热带水果,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判断气候类型》题目内容:某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高温多雨。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共有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 中国地处于亚洲板块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起伏,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和文化传统。
-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3. 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
- 中国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各具特色。
-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潮湿,经济发达。
- 南部地区多为高山丘陵,气候湿润,农业发达。
- 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 北部地区多为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4. 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
-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
最重要的经济带。
-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
国的母亲河。
- 西藏高原: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地势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气候寒冷,是中国
的重要工业基地。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区域地
理特点以及重要地理区域。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地理学的核心知识点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梳理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尺度和结构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球的近似球体形状、地球的内外结构和地球的大小。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和地球的经度概念,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和地球的纬度概念。
3. 地球的地表和海洋地球的地壳构成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格局和特点。
二、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梳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的核心概念。
2. 城市化与城市系统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综合表现,城市系统是城市分布和城市关系的总体组成,包括城市体系和城市等级体系。
三、经济地理知识点梳理1.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经济活动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区域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战略。
2. 区域经济格局与全球化区域经济格局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心地理论和核心辐射模型,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的新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四、环境与资源知识点梳理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的使命,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地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防灾减灾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包括预测、预警和应急措施。
五、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梳理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对地理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包括地图制图、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技术。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1.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2)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降水量/ 光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长江三角洲——(5)植被差异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类活动差异:(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春小麦:春播秋收——适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③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最全最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理新高考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
地理新高考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一、自然地理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可是超重要的呢。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那是它独特的“家庭住址”呀。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咱得记牢,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生命存在呗。
这其中的原因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还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也不能忽视哦。
太阳辐射是能量的根本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可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因为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那里比较平稳。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
河流的补给类型也多种多样,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流量特点不一样呢,雨水补给的河流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的在气温高的季节流量大。
二、人文地理部分人口的增长模式有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原始型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可能不同,发达国家大多是现代型,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城市的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者街角路口,那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往往向城市边缘移动,因为要考虑到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还有交通便利等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比如说,在季风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因为雨热同期;在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或者畜牧业,因为地形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业。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像荒漠化的防治。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原因有自然因素,像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还有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高中人教版地理重要知识点内容梳理
高中人教版地理重要知识点内容梳理高中人教版地理重要知识点内容梳理高中地理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生活、提高自己的学科,其中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习和考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为基础,对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各项参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球的经纬度、时区、日照、昼夜交替等基本知识。
2.大气环境与气候认识大气的结构和成分,分析大气的运动与气候的形成原因,了解全球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气象的基本观测和预测技术。
3.水资源与水循环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世界各地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分布规律、水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4.生物圈与生态系统认识生命系统的组成和生态规律,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二、人文地理1.资源与环境认识资源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规律,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对策。
2.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动态变化特点,掌握人口控制政策和人口迁移规律,了解城市的概念、分类与发展模式,关注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
3.产业与区域经济认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规律,了解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和变革,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成因和趋势。
4.农业与农村了解农业的资源条件、发展规律和方式模式,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及指导意义,掌握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基本策略。
三、地理工具1.地理信息技术了解地理信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和相关设备的使用。
2.遥感技术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熟悉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应用中的作用。
3.地震学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特征,掌握地震的监测、预报和减灾技术,了解地震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有利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 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三、农业区位分析-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8、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四、工业区位分析-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 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