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
一、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需求定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相反,一种产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它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供给定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产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一种产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它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二、均衡价格的形成;1. 均衡价格是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2.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而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的;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经济意义;1.需求价格弹性是当所有其他影响买着计划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一个无单位衡量的指标;其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2.1富有弹性是指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2缺乏性弹性是指需求价格弹性位于0与1之间;3经济意义: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家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四、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关系;1.边际收益是额外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销售数量;2.三者之间的关系;TR=AR·QAR=TR/QMR=△TR/△Q3.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以TU表示;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以MU表示;关系:总效用等于该数量为止的所有边际效用的总和;而消费某一数量的边际效用为最后这一单位的总效用的改变量;此外,如果边际效用大于0,总效用递增;如果边际效用小于0,总效用递减;边际效用等于0,总效用最大;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六、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在阶段Ⅰ,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能增加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与不变要素相比,表明可变要素投入较少,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是有利的,而停止可变要素投入则不利;在阶段Ⅲ,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并使总产量减少,与不变要素相比,表明可变要素投入太多,减少可变要素投入是有利的;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只能停留在此Ⅱ第阶段,生产才既可得到阶段Ⅰ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避免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变要素投入究竟选择哪一点,还应取决于收入与成本的对比;不画图: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第二阶段,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为止;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二阶段最合适;七、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简单的说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的收益正好与增加的成本相抵,边际利润为零,总利润已达到最大,生产才会将生产量稳定下来;八、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使为理论的核心;它是消费者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维持不变的状况表现,消费者此刻处于一种均衡情况;生产者均衡: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总之, 生产者达到最优的经营状态,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最佳;九、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形成条件;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条件:1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2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3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通;4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完全了解;2.完全垄断市场含义: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形成条件:1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支要的全部产量;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竞争者的威胁;3.垄断竞争市场含义: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形成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十、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GNP=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联系: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十一、二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十投资≡消费十储蓄投资≡储蓄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十投资十政府支出≡消费十储蓄十税收投资十政府支出≡储蓄十税收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十投资十政府支出十出口≡消费十储蓄十税收十进口投资十政府支出十出口≡储蓄十税收十进口十二、乘数原理及适用条件;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十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1.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2.劳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十四、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1.需求拉动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5.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十五、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功能;1.现代财政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通货紧缩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功能;通货膨胀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功能;这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2.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1自动改变的累进税收制度,采用这种制度,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自动下降,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下降,克服危机;而在经济上升时,个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率也自动-上升,使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物价上涨得到控制,经济趋于稳定;2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支付;在经济萧条时,工人失业增加,政府的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开支则自动增加,从而维持了失业工人的支出,有利于克服生产过剩;在经济上升时期,失业减少,从而失业救济及其他补助也自动减少,而征收作为失业补助的资金来源的税收却自动增加;3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一般家庭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一般不减消费,而是动用过去的储蓄;在收入增加时,也不立即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对的稳定;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减少时,不轻易减少股息,而是减少保留利润;在收入增加时,也不轻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润;3.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十六、拉弗曲线的理论要点;1.一般情况下,随着税率的提高,政府的税收会逐渐增加,但当税率达到一定点图中E点之后,税率再提高,则政府得到的税收反而会逐渐减少;一定的税收量,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税率得到;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叫做拉弗曲线;2.“拉弗”提出: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才能保证较好的;也就是当为100%时,中的全部生产都停止了,如果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所征收,他们就不愿意在货币经济中工作,因此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可供征收100%税额,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3. “拉弗”认为:税率高并不等于实际税收就高;主张用大量减税来增加经济行为主体的收益,以此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最终使政府税收总额增加;十七、利息的来源和利息的重要作用;1、产生: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这样看来,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2、来源和实质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资产阶级占有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归社会支配的剩余劳动产品;3、利息的作用①利息使人们更愿意储蓄;②调节货币资本的供求,使资本市场实现均衡状态;③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④可能抑制过度投资,防止通货膨胀;⑤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已经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⑥于是利息率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回报率不大于利息率则根本不需要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⑦十八、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用图说明及效率;十九、需求管理政策的内容及对我国目前扩大内需启示;1.需求管理: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 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2.启示:今后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 国内买方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各类商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 而国外市场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处于下滑趋势,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将长期转向需求方面, 今后刺激有效需求将成为政府宏观经济的长期政策;虽然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初步效果, 但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表现突出, 今后重点要解决的是通货紧缩问题;一是投资增长还是依赖于增发国债和国债投资带动的银行贷款, 社会民间资本近10 万亿仍处于沉睡状态,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自我积累差, 而一些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新的投资又处于观望等待状态;二是消费回升不太稳定, 近两年虽出现了旅游热、教育热, 但这些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 一些主导型的、对经济增长作用较大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三是农村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启动, 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虽有改善, 但目前仍有一定的困难;四是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了不确定性, 例如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增长下降, 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欧盟经济缓慢增长,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点既要通过政府公共需求拉动, 又要考虑使企业和居民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主体, 宏观经济政策要把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采用推动国民经济进入新的景气阶段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方面的特点, 采取扩大内需与改善供给的政策手段;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有以下几点; 1. 今后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2002 年中央政府继续发行2000 亿元国债, 中央银行第八次降低银行利率, 进一步加强对住房、教育、汽车、旅游的信贷力度, 发挥货币政策在中长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财政支出政策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 从政府公共投资与消费的层面拉动内需增长, 启动社会民间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 2. 由于投资增长不能长期依赖发行国债, 而应当更多建立在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上, 因此要消除体制障碍, 促进社会投资增长;要进一步放宽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领域, 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 对中小企业进行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的政策, 把社会投资引导好、发挥好, 发挥国债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效果; 3. 进一步消除消费障碍, 开拓居民消费领域, 研究增加投资的同时, 进一步启动整个社会消费; 1 拉动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品需求;目前我国处于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是农民、城市失业者和下岗职工, 这是人数较多的低收入阶层;在城市拉动低收入阶层消费品需求方面, 一是适当放慢企业下岗速度, 加快就业速度,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动农民消费品消费需求, 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要克服农村消费的产业瓶颈, 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 2 拉动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和服务性消费需求;目前处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针对中等收入阶层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特点, 拉动其需求也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拉动住房消费需求, 拉动起建材、装饰品和家用电器等消费品的消费需求; 二是拉动居民教育消费需求, 不仅要加大政府的教育投资, 还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教育; 三是加强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建设, 刺激服务消费需求增长; 3 拉动高收入阶层的投资需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对收入的弹性最低, 投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最高;因此拉动高收入阶层需求的途径, 首先要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提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的水平; 其次要为高收入阶层扩大投资提供激励机制; 4. 由于供给也能创造需求, 因此要注意在增加需求的同时, 改善经济结构, 改善有效供给;要通过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在制造业部门积极培植新的产业增长点, 不断提升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创造新的供给并形成新的收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调整产品结构, 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满足社会新的消费需求;另外, 加大对金融、通讯、信息、商贸、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投资, 推动生产服务业的高科技化、高知识化; 5. 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 要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 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能力, 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外国资本改造国有企业; 二是引进国外高科技产业, 不仅引进高科技的制造业, 而且引进高科技的服务业, 刺激投资需求, 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的增长;二十、有效需求不足的形成机理及政策意义;1.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和总达到均衡时的;2.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名词解释需求定理
名词解释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指经济学上的一条理论,用来解释市场经济中的需求现象。
需求定理由经济学家哈罗德·亨茨(Harold Hotelling)提出,也被称为"亨茨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市场上的商品,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数量;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数量。
需求定理与其他一些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可以帮助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定价策略和消费者行为等问题。
需求定理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商品的价格和自身的收入水平。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的商品,这可能超出他们的购买能力;因此,他们会减少购买数量以适应价格上涨。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商品,这会增加他们的购买数量。
需求定理的具体数学表达可以使用需求函数来表示。
需求函数是一个关于价格和数量的函数,在需求定理中,它的核心表达式为:Qd = f(P, Y),其中Qd表示需求数量,P表示价格,Y表示收入水平。
需求函数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或市场调查来获得,它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和不同收入水平下的购买行为。
需求定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函数来制定定价策略。
当企业想要提高产品的价格时,他们需要评估产品的弹性,以确定是否会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高,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企业可能会失去大量的消费者;相反,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价格的提高可能只会对销售产生轻微影响。
此外,需求定理还可以解释其他问题,例如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他们的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这会导致需求曲线右移。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总之,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解释市场需求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指出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价格和收入的敏感度,对企业制定定价策略和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求定律的名词解释
需求定律的名词解释需求定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律认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
这个原理是经济学中供需关系的基础,对于市场和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反向关系。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相应减少;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到自己的收入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格上升会导致相同收入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减少,因此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反之,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能力,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
这种反向关系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性。
需求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购买决策,还是企业的市场策略制定,都需要考虑到需求定律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通常会根据需求定律的原理来制定定价策略。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不足时,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来刺激需求,以提高市场份额;而当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过剩时,企业则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需求定律不仅对企业的价格决策有指导意义,对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规范市场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需求定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格波动和经济周期。
当经济繁荣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增强,需求上升,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在经济衰退时,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需求减少,商品价格则会下降。
这种价格波动与需求定律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需求定律虽然对经济市场的运行和决策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意味着价格是决定需求的唯一因素。
除了价格,消费者需求还受到收入、个人偏好、市场信息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也受到特定因素的制约。
因此,在分析市场需求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之,需求定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揭示了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认识和运用需求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指导企业和政府的决策。
简述需求定理及其特例
简述需求定理及其特例1。
需求定理(demand law)是指在一个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多种的市场,它们之间互相依赖又相互影响,因而不仅各种商品本身必须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而且整个经济对各种商品的总需求也必须同时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即满足“最终消费者的最大化”。
在企业管理中,产品需求定理是企业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
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策略中都应当考虑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
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产品的市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够满足多大数量的需求。
如果某一个产品能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那么该产品就会有很大的需求量,从而使其价格有可能超过其成本。
反之,如果某一个产品只能给少数人带来好处,那么,该产品就没有市场价值,其生产和销售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未来市场需求的情况,包括人口、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等。
2。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依据市场需求的信息来确定,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能适合市场需求。
3。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竞争性优势或劣势,实际上是指企业在需求定理作用下,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形成的竞争性力量。
在需求定理的作用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采用灵活的营销方式。
企业可以利用市场机会扩大企业规模,也可以利用市场机会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地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4。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4P)中, P代表产品或服务,它由两个因素组成,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另外两个因素是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P模型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强调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重视顾客的偏好与购买行为,寻求顾客的满意。
产品线就是产品组合中提供给不同的细分市场或消费群体的一系列产品,企业通过对产品线的有效控制和合理运用,满足各个细分市场或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4P理论基础上,美国学者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4P+1S)模型,其特点是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加以综合。
需求定理的原理及应用
需求定理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需求定理是一项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市场分析、决策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需求定理的原理、应用和实例。
2. 需求定理的原理需求定理基于市场经济中的个人选择行为和市场交易状况,提供了在理性经济体系下消费者需求的建模和刻画方式。
需求定理的核心原理包括: - 意愿付出定理(Willingness-to-Pay Theorem):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取决于他们愿意为之支付的价格。
- 边际效用递减定理(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消费者随着获得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逐渐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
3. 需求定理的应用需求定理在市场分析和决策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需求定理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实例:3.1 价格分析需求定理可以帮助分析市场价格对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影响。
- 供需曲线交汇点:需求定理通过分析市场供需曲线的交汇点,确定商品或服务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价格弹性:需求定理可以计算价格弹性,即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例如,在需求定理的框架下,可以测算出商品价格上涨10%导致需求量下降5%的弹性系数。
3.2 市场预测需求定理可以用于市场预测,帮助企业和机构预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和变化趋势。
- 历史数据分析:利用需求定理,可以分析过去的市场数据,了解需求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 市场调查和消费者行为研究:通过调查市场和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收集数据,利用需求定理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
3.3 定价策略需求定理可以指导企业的定价策略,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供应量和价格。
- 定价策略调整:通过需求定理的分析,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弹性和变化情况,调整商品或服务的定价策略,以实现最大化利润或市场份额。
- 产品包装和定价:需求定理可以帮助企业理解不同产品包装和定价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提供指导。
4. 结论需求定理作为一项基础理论,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需求行为、价格形成以及市场供求均衡等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三大定律
经济学三大定律
经济学三大定律是经济学的基础法则,分别为供给与需求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和稀缺性原理。
供给与需求定律指出,当市场上的供给量增加时,物品的价格会下降;当需求量增加时,物品的价格会上涨。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指出,当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时,每次增加的效用递减;当消费量减少时,每次减少的效用递增。
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必须做出选择,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方面。
这三大定律是经济学的基础,深入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
- 1 -。
需求定律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需求定律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需求定律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本文将探讨需求定律并列举相关的名言和格言,以探究不同领域对需求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名言涵盖了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需求定律对经济和管理的重要性。
正文:1. "需求创造供给"——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需求定律之一。
2. "市场需求是由个体需求的总和决定的"——需求定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3. "需求就是投资"——在投资领域,需求决定了投资者的决策。
4. "需求无止境"——人们对物质和服务的需求总是不断变化和增长的。
5. "需求不刚需就不是需求"——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必须是真实和迫切的。
6. "需求的多样性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市场经济中的需求多元化推动了创新和竞争。
7. "顾客才是产品真正的设计师"——顾客的需求和反馈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8. "需求决定了价格"——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产品价格的形成。
9. "需求是市场的驱动力"——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需求的推动。
10. "满足需求才能赢得市场"——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11. "需求的适应性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必须能够及时识别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12. "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3. "需求最佳化是企业策略的关键"——企业需要将资源聚焦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佳化。
14. "需求的不确定性是市场的挑战"——需求的变化和波动性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15. "需求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创新满足新的需求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需求规律说明
需求规律说明什么是需求定律?需求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
这个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Q,纵坐标表示价格P,也就是代价,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先举个例子吧,假设你是一个品牌手机的粉丝,它刚刚发布了最新款的手机。
如果它的定价是1999元,你可能会觉得这价格不贵啊,买一个吧,这个想买的欲望就很强烈。
而如果这款新手机定价是8999元,即使你是铁粉,可能也会犹豫不决,是该“剁手”呢还是该去“卖肾”?你的购买欲望就会比定价1999元的时候小了很多。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说,哦那我懂了,意思就是东西便宜就卖的多,贵了就卖的少。
这个意思跟需求定律很接近,但并不是需求定律的真正含义。
需求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它的真正含义,说的并不是真实的成交数据,东西卖的多还是少,它说的是一个趋势。
什么意思呢?需求定律并不能直接解释你最后买了还是没买手机,需求定律所揭示的,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并没有决定性。
需求定律能够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你看到新款手机出来了,价格也不高,你就有想立刻拥有它的冲动;但同样一款手机,价格定的高一点,你就会想是不是再等等,降价的时候再买。
最终是否购买,恐怕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钱包。
你的钱包,才是那个决定性因素,经济学中通常称之为“局限条件”或者“约束条件”,也就是真正约束行为的那些条件。
要理解需求定律,这两个变量需要注意,一个是需求量,另外一个是价格,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你要注意了,虽然价格和需求量都是两个变量,但它们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需求定律中的价格或代价,这个好理解,这是一个事实变量,也就是我们原则上是可以观察到,比如价格的变化情况,是涨价还是降价;或者做一件事情代价的变化情况,它的变化这都是能够观察到的。
解释需求定理
解释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经济学及其它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能够提供有关市场条件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深层见解。
尽管它被认为是基本的经济理论,但它的实际应用确实很有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介绍需求定理,包括它的定义,历史和应用。
需求定理的定义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价格,收入,需求及货币流动四个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了解需求定理所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的定义。
第一个因素是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第二个因素是收入,即消费者可用于购买商品的有效收入。
第三个因素是需求,即消费者的需求量,其可以受到偏好,社会,经济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第四个因素是货币流动,即消费者可以流动货币,这表明消费者具有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需求定理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汤斯顿(David Tatham)提出了需求定理的初步形式。
随着经济学发展,关于需求定理的讨论也逐渐增多。
19世纪末,理查德索尔兹伯里(Richard Sattburg)发展出了需求理论的完整版本,他的理论是根据大卫汤斯顿的提议而发展起来的。
其它学者,如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等也发展出独特的论点,但他们的观点基本上与已定书的特性一致。
需求定理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它可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收入的增加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它也可以解释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量。
此外,需求定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的决策,以便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综上所述,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它包含了消费者消费行为受四个因素影响的原理,而且它也被证明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运用市场条件,以及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第三讲 需求定律(新改)
• 第一类其它因素,是直接导致需求量变动的,这种 其它因素就不能变!
• 第二类其它因素,它是直接导致价格变动的,这 种其它因素就必须让它变!因为如果它不变,价格 也不会变了。
• 第三类其它因素,可称之为“中间因素”,因为它 会随价格的变动而随之变动,然后它的变动又影响 到需求量。这类属于中间因素的其它因素必须允许 它们变。为什么呢?因为中间因素不但数量众多, 而且与所要研究的物品的价格、需求量的关系复杂 微妙,难以一一尽数考查它们在现实中是不是真的 没变。如果我们不允许这些中间因素变化,一旦看 到貌似是需求定律被事实推翻的情况,我们就总可 以把原因推到中间因素发生了变化上去,而这些中 间因素实际上有没有变又难以证实,需求定律就会 很容易沦为不具有可证伪性的套套逻辑。
第三讲 需求定律
需求
• 需求: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 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 一种关系,它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 品的需求量。
※形成需求的两个条件:1、购买意愿;2、 购买能力。
需求量
• 需求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 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不仅取决于价格,也取决于人们的 财富、收入、年纪、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教育水平、预期以及其他的因素。但是,我 们将集中注意力,把需求量看作是商品价 格的“函数”。
需求的表示方法
• 需求表: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 表格。
x年x月x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1 2 3 4 567
需求量(单位数)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 需求函数:
QD f (P, F, I, Ps , Pc , N, Pe )
马斯洛需求定理
马斯洛需求定理1 马斯洛需求定理马斯洛需求定理(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人类需求理论的一个经典模型。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按一定等级和顺序排列的,人们必须先满足低级别的需求,才能达到高级别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 生理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
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性等方面。
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人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追求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
3 安全需求人的第二大需求是安全。
安全需求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稳定、健康等方面。
只有得到安全感,人才会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 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社交需求包括友谊、归属感、爱情等方面。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自己更加满足和快乐。
5 尊重需求人有一种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尊重需求包括地位、声望、名誉等方面。
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人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
6 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涉及到自我认知、自我掌控、自我发展等方面。
人们需要达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并不断进步和成长,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幸福感。
7 总结马斯洛需求定理强调了人的内在需求,并提醒我们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才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
同时,本理论还指导我们如何管理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满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需求定理 名词解释
需求定理名词解释
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定理是需求理论的基础,它表明了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理是基于人们的理性选择和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得出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因为购买力的限制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因为购买力的增强而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
总之,需求定理反映了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定理。
永恒的需求定律(下)
永恒的需求定律(下)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卷一第五章的内容。
略长,真爱看完,不爱请忽略。
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灵魂内容,如果你想学好经济学,吃透这一章非常非常关键。
我们上周重点讲解了什么是需求定律,以及反驳需求定律最常见的一个错误,还有介绍了需求定律的公理地位和变量的选择,最后辨析了一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格的问题。
今天我们还是继续讲解需求定律,重点讲解的是有两大块,一块是需求定律的两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价格,一个是需求量,也就是坐标系上的纵轴和横轴。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
这个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Q,纵坐标表示价格P,也就是代价,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我们注意到这个坐标系中,纵轴是价格P,横轴是需求量Q。
我们就逐个来分析认识一下他们。
先看什么是价。
这个地方的价,其实是代价,价格仅仅是代价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个价格也是说的相对价格。
按照书上的定义,价,是我们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
这里又牵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边际」。
很老很老的一个老故事:一个人饿了,到街上买烧饼吃。
连吃四个还觉得没饱,就买了第五个。
等到最后一口烧饼填到嘴里,觉得后悔了:「早知道第五个烧饼就能吃饱,前面四个就不买了!」前面四个不吃,只吃第五个,很显然他想象中的第五个就会变成实际上的第一个,他还是吃不饱,要继续再吃四个,直到吃到第五个吃饱为止。
实际上,我们永远都是在边际上做选择。
我们饿了,正好路过庆丰包子铺,我们进去去吃好吃的庆丰大包子。
吃第一个,那就是从无到有,从0到1,这是边际上的变化。
我们吃了第一个,又想吃第二个,是从1到2,这第二个包子也是在边际上的一个变化。
我们的行动,都是对现有行动的微小调整,这个微小的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
经济学思维:需求两大定律
最后的话, 需求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 需求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需求是弹性的,而非刚性的; 需求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社会整体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个体需求量。 需求越强,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 同样含义很深,至少包含以下几点: 1、需求有弹性。弹性是需求量变化率比上价格变化率。比方说,如果价格变化了2%,需求量 因此变化了5%,那么就是5%÷2%=2.5,也就是说弹性大于1。弹性大于1是什么意思呢?它是 说,价格稍微有点变化,需求量就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奢侈品是这样的,香水、名烟、名 表、名照相机,它们有这个特点,当价格上升一点点以后,人们可用可不用,这时候它们的需 求量就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2、弹性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大。弹性取决于需求者可选择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越多,弹 性越大。现实中没有弹性为0的情况,即所谓的刚需,因为人总能找到替代方案,死也是一种替 代方案。奢侈品和必需品没有分界线,随着价格的下降,奢侈品可能变成必需品。 3、附加收费由供给者和需求者双方共同承担,谁弹性越低,谁承担越多。法律无效定律,与法 律、风俗规定无关。比方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不管政府规定是雇主付养老保险还是雇 员付养老保险,这取决于雇主和雇员,谁更需要这份工作,谁越需要这份工作,他们的谈判能 力就越低,这时候他们就会承担更大比例的税务负担。 下图的需求曲线,相对陡峭,相对缺乏弹性,需求者承担更多附加费。
边际效用是相等的。人们会朝着边际平衡的方向迈进,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我们身上的 所有的财物,我们所进行的所有的活动,我们跟所有不同的人打交道,所花的时间,实际上每 一个活动每一件商品,它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都是一样的。比如水和钻石带来的边际效用是相 等的,如果第999个铜板,你已经觉得买钻石更值得的时候,你就会用它来买钻石。你对工作的 爱,跟你对家人的爱是一样的,当然你很爱你的家人,所以你花很多时间跟他们在一起,但是 由于你花的时间多了,所以跟他们待在一起所带给你的边际效用就开始递减,减到一定的程 度,你就会想,“如果我腾出2小时来工作,而不是跟家人待在一块的话,我得到的收益会更 大”,这时候你就打开了你的电脑,开始工作。
简述需求定理内容
简述需求定理内容需求定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也就是说,当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增加;而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减少。
这条定律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定律之一,它对于生产和销售商品的企业以及消费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需求定律的内容可以具体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这是需求定律的核心内容,表明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当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增加;而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减少。
2.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需求曲线描述了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了不同的价格和需求量组合。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当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当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
3. 需求定律适用于大多数商品。
需求定律适用于大多数商品的交易,除了特殊情况外,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都遵循负相关的关系。
这些特殊情况包括市场垄断、供给不足、需求激增等。
在理解和应用需求定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其他条件不变。
需求定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存在、消费者收入、人口数量等。
这些因素也会影响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 长期和短期适用性不同。
长期来看,需求定律适用于任何商品,因为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自己的购买决策。
但在短期内,消费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购买行为,导致需求定律不完全适用。
3. 不同市场结构影响需求定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需求定律的适用性有影响,如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几乎没有定价能力,需求定律更加适用。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有能力控制价格,需求定律的适用性相对较弱。
4. 注意区分需求量和需求。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律主要针对需求量的变化,而非需求的变化。
总结来说,需求定律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负相关的关系。
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需求变动的起因: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的为需求曲线的
整体平移。
需求量变动的起因:其他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
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如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商家讨价还价,商家不降低报价,我们可能就不会购买,商
家降低报价,我们可能会选择购买。
扩展资料
需求定律是新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支持需求定律成立的人认为,价格对供求的作用是确定性的,价格机制可以使稀缺资源的配置实现
最优化,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新古典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
主流思想,因而经济学学习的入门内容,都是从需求定律开始的。
但是需求定律存在着一些例外的情况,使需求定律的成立带有一些
“瑕疵”,争论也由此产生。
作为一门主流学科的基础理论,这种“瑕疵”是不能被容忍的,否则其科学性难免大打折扣。
因为人们知道,科学是不
允许打折扣的,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不存在既真且假的科学命题。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指出,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需求定理还指出,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的影响,还受到收入、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的影响,还受到收入、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即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
此外,消费者的需求量还受到收入、价格水平、
消费者偏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测消费者的需求量,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需求定律: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随价格
下降而增加,二者成反比。
2、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花掉其全
部货币收入后能够买到的商品组合。
3、边际效用: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
4、边际替代率:消费者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意愿程度。
5、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
6、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加每单位劳动所能够替代的资本数量。
7、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值。
8、边际成本: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它从
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情况下,
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会递减,最后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11、等成本线⇔预算线:在生产者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要素最大组合线。
12、无差异曲线: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
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13、等产量曲线: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同产量的
曲线。
1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
额。
1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高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
格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6、机会成本:厂商利用同样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其他产品最大的价
值。
17、显性成本:厂商购买投入要素的实际支出。
18、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拥有并被使用于生产活动的成本。
19、派生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0、边际收益产品: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引起的总收益
的增量。
21、边际要素成本:由于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
加量。
22、价格歧视:在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
格出售同一种产品给不同购买者的行为。
23、一级价格歧视:垄断产商格局消费者支付意愿对他销售的每单位
生产要素的最高的可能的价格。
24、二级价格歧视:厂商按照消费者购商品不同数量而确定不同价格。
25、三级价格歧视:厂商把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市场,并将同种
商品在不同市场按照不同价格销售的行为。
26、边际成本定价:政府要求垄断厂商将产品最高价格定在边际成本
与市场需求曲线交点处。
27、平均成本定价:政府要求垄断厂商将产品最高价格定在平均成本
与市场需求曲线交点处。
28、斯威齐模型/折断的需求曲线: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为了解释寡
占市场价格刚性问题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寡占市场价格之所以是刚性价格,在某一水平固定下来不轻易变动,是因为这种市场的需求曲线不是一条顺滑线而是在某一价格水平出现拐折点然后折转向下倾斜。
29、价格领导:在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内,由一家厂商确定价格作为行
业的价格领导者,其他厂商以领导者价格为准制定自己的价格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
特征:①价格既定②产品同质③资源自由流动④信息充分
价格需求曲线:
P:价格Q:数量D:需求S:供给E:均衡(或期望)e:弹性ed:需求的价格弹性es:供给的价格弹性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U:效用TU:总效用MU:边际效用CS:消费者剩余MRS:商品的边际替代率L:劳动力K:资本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C:成本STC:短期总成本TFC:总不变成本TVC:总可变成本TC:总成本AFC:平均不变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C:平均总成本MC:边际成本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SMC:短期边际成本TR:总收益AR:平均收益MR:边际收益PS:生产者剩余MP:边际产品VMP:边际产品价值W:劳动价格MRP:边际收益产品MFC:边际要素成本r:利率PEP:价格扩展线
微观所有的公式只有两个,那就是效用论的d(U)/d(X)=0
和生产论的dπ/dl=0(求k的时候就是dk),所有一切的共识全都是从这两个式子加上不同的条件推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