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行为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心
聚集表示当人们在环境中有向某一物体集中 的趋势。 譬如如果环境中有一棵树或一口井,或一团 篝火,或一个雕塑等等,往往在其附近空间 发生活动的机会比别的地方大。 围绕一个中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 最早存在的布局形式,是群居的人类一种原 发的心理需求。
一切重要的有社会意义的公共活动的地点就 成了“中心”。 中心意味着某类或某几类活动的集中与密集。 中心区与非中心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密度。 中心不但有功能上的意义,而且有重大的象 征意义,是时代、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集 中体现之处,使城市特色得到最充分表现的 地方,给人印象深刻。 中心多体现“小空间包围大空间”的特点。
社会向心式空间
社会离心式空间
所谓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
p136
它意味着人们(个人或群体)设法调整自己与别 人或环境的某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简言之, 就是人们 对社会交 往合适程 度的控制。
什 么 是 私 密 性 ?
主要领域 次要领域 公共领域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阅览室, 安排一些小隔板以阻挡其他读者的视线和声响
五、小群生态
如果不是有组织的会议、集会,人们聚在一个公共空 间中,人际交流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
答案:一般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小群中人的数量
观察步行人、购物的人、在游戏场游玩的人、 游泳的人中一些非正规的小群共7405人及 正在工作的小群1458人,其中: 74% 为2人; 21% 为3人; 6% 为4人; 2% 为5或5人以上
边界效应
与人看人类似的还有“边缘吸引力”现象,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es)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 中空地等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 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
在设计中要特别重视边界效应的应用,为需 要逗留者提供合适的小空间。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说的好:“如果边界 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不会富有生气。”
多人交谈
2、两人面对面接触中的空间关系
选择座位的 百分比
3、人愿意逗留的地点
1、在较大的公共空间中,人愿意在半公共、半 私密的空间中逗留。 原因:既有对公共活动的参与感,又有安全感。
“人看人,其乐无穷。”
建筑师约翰.赖勒在对洛杉矶公园和哥本哈根游乐 场、广场与街道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人在闲暇小憩时都是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 方向,当座椅不朝向活动时,它们要么无人问津, 要么被人以一种反常的方式所使用。这又揭示出 人们在使用空间时的另一种心理需求——人看人。 “人看人,其乐无穷。”
公共领域的私密性应该主要考虑小团体的私 密性,即2-3人的小群体活动的私密性。 在户外开敞空间设计中,营造私密性空间, 哪些要素能有效的对空间有所控制? 障碍物、植物、建筑、高差、距离、遮盖、 方向等。
围合与渗透 墙体:0.3米左右的墙体几乎没有封闭 感,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1~1.5米的墙体尽管没有完全隔绝视 线,但人的身体大部分被遮挡,围合 性很强,使人产生安心感。 高1.8米以上的墙体则完全隔绝了空间 的渗透,形成根本性的围合。
空间行为与设计
第三篇
第二节 微观空间行为
三、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 1、文化与种族 2、年龄与性别 3、亲近关系 4、社会地位 5、个性 6、环境 7、个人状况
四、个人空间与环境
环境设计中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私 密性与公共性两者之间的平衡,满足 人退避和交流两方面的需求。 前种布置形式称为社会离心式空间, 它只有私密性缺乏公共性。 后一种布置形式称为社会向心式空间, 它促进人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