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五、论述题
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2)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要点)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a.营养库的作用;
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c.雨水涵养作用;
d.起机械支撑作用;
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②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③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④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指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
生矿物。
激发作用:由于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使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加快(正激发)或变慢(负激发)的效应称之激发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 在一定土壤pH 值条件下,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通常以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 CEC )。
土壤盐基饱和度 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的百分率
100)
)(())((%11⨯++=--kg cmol kg cmol 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盐基饱和度 土壤结构体: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排列形式、孔隙状况以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
同晶替代作用,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田间持水量:在一个地下水埋藏较深、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上,充分供水,地表覆盖避免蒸发,待水入渗完1-2天之后,测得土壤含水量的数值即为田间持水量。 萎蔫系数:当植物根系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 冻后聚墒”现象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夜潮”现象
白天土壤表层在大气蒸发力的作用下,水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变干。夜间降温,使得底土温度高于表土,水汽由底土水汽压高处向水汽压低处的表土方向移动,遇冷便凝结,使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
土壤活性酸: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
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H+,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空隙在内)的原状土壤的干重,单位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各种大小空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土壤中各种大小空隙度的总和。。
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
2.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生物有机质在微生物和酶作用下,经分解再合成作用形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3. 矿化作用,复杂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最终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物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矿化率作为土壤矿化快慢的指标。一般土壤年矿化率为1%左右
11.激发比率,加入新鲜有机物质后土壤有机物质矿化量与加入前的矿化量之比。 激发比率> 1,正激发,不仅没有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反而减少了;
激发比率<1,负激发,可以增加腐殖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