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规律
天干地支的推算方法
推算日干支口诀推算日干支传统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
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
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
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二、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
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纪年1、六十甲子顺序:1~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
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
必须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
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一: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可得到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常用的纪年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又分为两个半月,每半月有十五天,共计360天,再加上五个闰月,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也叫“十二生肖纪年法”,按照这一纪年法,每年把12个气象现象,如阳和阴、冷暖、旱涝、晴雨、风雹等,以及12种动物,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称为“干支”,用来纪年。
具体来说,每年从立春开始,用子鼠表示;春分后,就表示为丑牛;更后,是寅虎,依次类推,每个月都由不同的干支来表示,当所有的干支都完毕后,就又回到子鼠,从而形成一个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组成的循环,也称为“天干地支”。
干支纪年法安排每月的日子是把15天分成3个旬,每个旬又叫一个甲、乙、丙三字,每个旬都有四天。
这样,每个月就由十二个日子组成,每个日子都有自己的干支,且干支对应月份不能变更,所以这种纪年法可表示具体的时间概念。
比如:“辛卯”,即为第八月的十五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秋节。
干支纪年法并不仅用于纪年,在古代生活中,它还被用来表示天文、地理和时间等相关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维度之一。
比如,在商春秋时期,地理划分就是以干支纪年法为基础,将全国分为两半,一半是以辰巳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西”;另一半以戌亥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东”。
所以,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维和活动中,尤其是古代人们在文字上的表达中,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干支纪年法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其作为文字表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文字表达中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收藏行业中,出版社、收藏品机构等通常都会以干支纪年法来表达出版日期。
另外,在当今社会中,干支纪年法还与公益活动息息相关,比如每年的“毛主席诞辰”活动,也是以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在这一活动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一、干支的构成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六十个不同的单位。
具体来说,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就成了“甲子”;天干的第二个“乙”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就成了“乙丑”;天干的第三个“丙”和地支的第三个“寅”配合,就成了“丙寅”天干的第十个“癸”和地支的第十个“酉”,就成了“癸酉”。
至此,十个天干已经轮完了一遍,而地支却留有“戌”和“亥”,这时,天干便由“甲”开始继续与地支留下来的两个相配合,组成“甲戌”和“乙亥”。
十二地支第一轮至此也用完,而天干却剩下来从“丙”到“癸”八个,这时天干仍由“丙”继续下去,而地支则由“子”重新开始配合,如此不断,直至“癸亥”,十天支和十二地支刚好同事配完。
六十为一次循环,第六十个单位之后,又轮到第一个单位,周而复始。
因“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故称这个排列为六十甲子。
其中干支名称参差错综,故又称花甲子,后谓年满六十为花甲即由此而来。
表一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天干顺序的单数(奇数)配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偶数)配地支的双数,则成为甲子、乙丑、丙寅等,永远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丙卯等天干单数与地址双数搭配的情况。
二、干支的起源干支的起源及它的数字为什么分别是“十”和“十二”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力图解开的谜。
有些学者试图从上古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来探索干支的起源。
中国古代有以十二辰记月的做法,即以北极为中心,把天穹的大周圆等分为十二个区域。
这种做法与古巴比伦人为观察太阳一年的运行路线而把星空划分为十二个区域(称为“黄道十二宫”)的做法相似。
由此推测中国古代十二支是受巴比伦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很可能是受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
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一、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二、举例说明:例一:1996年1月16日(96×5+96÷4+9+16)÷60=8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98×5+98÷4+9+16)÷60=8余59,对应干支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六:20001年10月16日(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三、注解: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
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
根据干支的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的循环组合来表示年份。
在纪年法中,天干和地支各有十个字,它们按照既定的顺序循环排列,每60年为一个周期,这种纪年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卜筮术,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和年代记述。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当时人们观测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了天干地支的纪年法。
根据这个纪年法,从古至今的年份可以用农历和阳历相互转换,并且每个年份都可以对应一个天干地支的组合,称为纪年。
这个纪年的组合是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排列的,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年份 = (年-3) mod 60其中,年是指阳历年份。
这个公式可以将阳历年份转化为天干地支年份。
在计算年份时,需要先将阳历年份减去3,然后再对60取余数,得到的结果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纪年。
例如,公元2024年减去3得到2024,然后对60取余数,得到结果为19、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数字19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
所以,公元2024年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年。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原理,可以通过已知的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对应的阳历年份。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年份=天干地支纪年+3例如,如果已知一些年份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那么可以通过将这个纪年加上3来得到对应的阳历年份。
19+3=22,所以己亥年对应的阳历年份是2024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纪年、史书记载、祭祀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标识出每一年的特定纪年,还有助于推算过去和未来的年份。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还与中国的农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纪年方式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中国,一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等,也有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历法系统。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一、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是从传说中耶稣诞生年计为公元1年,顺次加1即可。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农历纪年法)就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的一种循环纪年法。
十天干及编号: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十二地支及编号: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0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公历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1)公元后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公元后年份-3)÷10的余数对应天干(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天干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9)(公元后年份-3)÷12的余数对应地支(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地支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11)例如:计算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2010-3)÷10 余 7 对照上表,第7个为:庚(2010-3)÷12 余 3 对照上表,第3个为:寅所以得出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是:庚寅年(2)公元前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61-(年份数除以60后的余数),当做公元后年份,再按公元后年份换算为干支纪年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天干地支年:61-(221 ÷ 60 =3余41) = 20把20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庚;地支是:辰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庚辰年。
公元前年份计算结果为负数时的处理方法同前面。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的天干地支干支年:61-(479 ÷ 60 =7余59) = 2把2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壬;地支是:戌所以公元前479年是壬戌年三、干支纪年换算为公元年份的方法知道公元年份的大概时间范围,以干支纪年求公元年份。
干支推算法年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法一、干支结合纪年:干支配合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都可依据其所属干支的属性来分析这一年、月、日、时的变化大致情况。
在研究子午流注开穴,推演五运六气变化等过程中,都必须掌握年、月、日、时干支。
目前我们采用公元纪年,就需要将公元换算干支,以利应用。
干支纪年,其方法是把每一年配上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
配的方法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按着干支的顺序依次向下排列。
天干的第一位是甲与地支第一位子相互配合起来便是甲子,这一年就叫甲子年。
从甲子年开始天干和地支相配合,每年不同,天干往复排列六次,地支往复排列五次,共得六十年。
以后又转到甲和子相合,所以每六十年称为一周,或者叫一个甲子。
我们一般把一个快满六十岁的人称为年近花甲,这就是因为六十年是一个甲子的意思。
为了避免临时换算麻烦,现将干支相合一周的次序,排列如后:古代历法,计年月日时皆由甲子开始,——年分十二个月,一日分十二个时辰。
每逢五年有六十个月,五天则有六十个时辰。
为便于记忆,有一首歌诀(见本书二十四页十六行)。
因为甲己、乙庚等皆隔五数,由甲至己周而复始。
甲己之年由甲子月开始,一月是甲子月。
甲己之日由甲子时开始,第一个时辰是甲子时。
乙庚年、日,第一月则为丙子,丙辛年、日,第一月则为戊子,丁壬年、日,第一月则为庚子,戊癸年、日,第一月则为壬子。
年干支的推算法;只要知道1982年是“壬戌”年,即可按干支六十环周顺推,则知1983年为“癸亥”年,倒推1981年为辛酉,1980年为庚申年。
如果不知道当年的干支或任何一年的干支怎么办呢?可采取如下公式:“取当年的年数,减去三,再从余数中除去干支周转数,余下的数字就是所求的年干支的代数。
例如:欲求1982年干支,1982—3:1979÷60(在1979这个数中共有32个60,即干支周转数),余下的59,按六十环顺推,就是“壬戌”,则知1982年干支为壬戌年。
又如:1983(年)—3=1980;以1980÷60(干支周数)=33余0,零表示六十甲子环最后一个,就是癸亥,可知“癸亥”是1983年的干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一)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一)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年号纪年方式,它是以天干和地支的循环组合来表示年份。
在这种纪年法中,天干和地支分别对应着一系列的数字,通过组合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纪年。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公式和解释说明:天干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它们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根据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可以推算出一个完整的纪年。
天干的循环周期是十年,所以每过十年,天干的序列会重新开始。
天干纪年公式天干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年干数 = (年份 - 3) % 10•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年干数 = (2023 - 3) % 10 = 1这表示今年的天干是乙。
地支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它们也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地支的循环周期是十二年,所以每过十二年,地支的序列会重新开始。
地支纪年公式地支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年支数 = (年份 - 3) % 12•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年支数 = (2023 - 3) % 12 = 0这表示今年的地支是子。
天干地支的组合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纪年。
根据天干和地支的序号,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公式天干地支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纪年 = 天干序号 + 地支序号其中,天干序号和地支序号可以通过之前的公式得出。
•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纪年 = 1 + 0 = 1这表示今年的纪年是甲子。
结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纪年方式,通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独特的纪年。
每个纪年都有其对应的天干和地支,这为我们探索时间的循环和周期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
通过上述的公式和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哎呀,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不懂得珍惜时间了。
我这个老头子,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还是对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情有独钟。
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这个古老的计时方法,让你们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咱们要明白天干地支是什么。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字。
天干地支的组合共有60种,每一种组合都代表了一个年份。
这个方法可是比现在的阳历要早得多哦,据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已经在使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了。
那么,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年份的数字除以10,然后看余数是多少。
如果余数是0,那么就用这个数字减去3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天干;如果余数是1,那么就用这个数字减去3后得到的结果再加1作为天干;以此类推,直到找到对应的天干为止。
而地支的计算方法则是用年份的数字除以12,然后看余数是多少。
余数是1的话,地支就是子;余数是2的话,地支就是丑;以此类推,直到找到对应的地支为止。
有了天干地支,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肖了。
生肖是指按照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顺序排列的12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每个人出生的年份都对应着一个生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肖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比如说,属鼠的人聪明机智,属牛的人踏实稳重,属虎的人勇敢果断等等。
当然啦,天干地支不仅仅可以用来计算年份和生肖,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比如说,在中医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出生年份来判断他们的体质和容易得什么病;在风水学里,人们也会用天干地支来布置家居环境,以达到和谐的生活状态。
天干地支这个古老的计时方法,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
所以啊,年轻人们,不要觉得这些东西过时了。
反而应该多了解一下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法是我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
“干”是指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以上顺序进行两两搭配,可以组成60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古人便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同时,人们还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例如,2022年是壬寅虎年,2023就是癸卯兔年,2024则是甲辰龙年。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干支历既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公历,也不同于当代的农历。
干支历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它完全参照黄道地日关系创建,一个回归年为一年,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节令。
所以,干支历以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岁首,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为月首。
农历则是借用干支记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属于阴阳历。
而公历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源自西方社会,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是阳历的一种。
最后教大家一种简单的换算方法。
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用公元纪年数减三,除以12所得的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算出位数之后,对应到一开始的序号,就可以用公元年份推算出天干地支了。
例:2022年:2022-3=2019 2019÷10=201余9 9对应壬
2022-3=2019 2019÷12=168余3 3对应寅
因此,2022年是壬寅虎年。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干支纪年法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干支纪年的规律
干支纪年(百度百科)一、天干地支原始意义解释 (1)1、天干 (1)2、地支 (2)3、六十花甲子 (2)4、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2)二、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3)1、方法一 (3)2、方法二 (3)3、方法三(快速推算干支巧法) (5)4、方法四(类数轴推算法) (5)三、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7)四、速查干支纪日法 (7)1、公式法 (7)2、简单法(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7)3、掐算法 (8)五、六十甲子数学公式 (10)1、六十甲子序数计算公式: (10)2、六十甲子纳音计算公式: (10)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干支纪年。
一、天干地支原始意义解释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实用版)目录一、天干地支纪年的来源和意义二、天干地支的基本知识1.天干2.地支三、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1.年份计算2.月份计算3.日期计算四、天干地支纪年在现代的应用正文一、天干地支纪年的来源和意义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是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天干地支的基本知识1.天干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
它们分别对应着十种不同的五行属性,即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2.地支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
它们分别对应着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1.年份计算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每 60 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花甲。
计算年份时,将公元年份减去 1900(1900 年是庚子年,为第一个花甲的起始年),然后除以 60,得到的商即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周期数。
余数则为该周期中的年份序号。
例如,计算 2022 年的天干地支纪年,(2022-1900)/60=12 余 2,因此 2022 年是第 13 个花甲的第二个年份,即 2022 年为壬寅年。
2.月份计算天干地支纪月法中,每个月份都有一个对应的天干地支。
计算月份时,将公元年份减去 1900,然后除以 60,得到的商即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周期数。
再将月份减去 1(因为天干地支纪月是从寅月开始计算的),然后除以 12,得到的商即为该周期中的月份序号。
余数则为该月份在天干地支纪月法中的地支。
将这两个结果合并,即可得到该年份月份的天干地支。
例如,计算 2022 年 8 月的天干地支,(2022-1900)/60=12 余 2,8-1=7,8/12=0 余 8,所以 2022 年 8 月是壬申月。
干支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纪年甲、⼄、丙、丁、戊、⼰、庚、⾟、壬、癸⼲⽀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种纪年法。
即以甲、⼄、丙、丁、戊、⼰、庚、⾟、壬、癸⼗天⼲和⼦、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地⽀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丑等,经过六⼗年⼜回到甲⼦。
周⽽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纪年。
⼲⽀纪年据说出⾃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始⾏于王莽,通⾏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纪年。
有⼈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太岁所在纪年,⼲⽀表⽰⼗⼆⾠(把黄道附⼀周天分为⼗⼆等分)。
⽊星11.862年绕天⼀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过⼀⾠,这叫做“超⾠”。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太初历⽤超⾠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把太始⼆年(前95年)从⼄⾣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超⾠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纪年从太始⼆年表⾯⼀样。
但是⽤天⼲和地⽀搭配纪年的表现⽅式相传⾃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甲⼦表的残⽚。
1.天⼲ (甲)象草林破⼟⽽萌,阳在内⽽被阴包裹。
⼜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突出了。
(⼄)草⽊初⽣,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光,万物皆炳然著见⽽明。
(丁)壮也,草⽊成长壮实,好⽐⼈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地草⽊茂盛。
(⼰)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待来春。
(⾟)⾦味⾟,物成⽽后有味。
⼜有认为,⾟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 (⼦)孽也,草⽊⽣⼦,吸⼟中⽔分⽽出,为⼀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在⼟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
(寅)演也,津也,寒⼟中屈曲的草⽊,迎着春阳从地⾯伸展。
阴阳干支万年历的使用方法
阴阳干支万年历的使用方法
阴阳干支万年历是一种源自古代的公历,比较方便地实现对时间变化的跟踪,
它是按一定规律,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交替构成时间序列。
阴阳干支纪年又各有两种:甲子纪年和丙子纪年。
甲子纪年是以六十格中第一
个为甲子,隔一格第二个为乙丑,依次类推,象征干支,排列成生肖顺序。
丙子
纪年则又可以分两种,其中之一个丙子纪年,也就是每九十年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的丙子纪年按十二属相顺序排列,所以叫「甲子丙丁丁丑乙寅……」一类的纪年法。
阴阳干支万年历确定年月日,首先需要确定当天所在的干支,可以从万年历表
中找到。
其次,根据十二生肖排列的顺序,以及当日所在的干支,就可以确定当天属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的纪年法。
最后,就可以从表中查找出下一天的年月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而使用阴阳干支万年历不仅可以确定具体的时间,还可以查到每一天的吉凶,
例如某一天的八字吉凶等,更加精准地协助大家做出及时有效地决策。
使用阴阳干支万年历还可以了解有关农历节日、地支纪年进行洞察,并且可以应用于挂历、记事本等,相当方便实用。
总之,阴阳干支万年历不仅是一个测时的工具,更是一把精准的记时利器,能
协助人们把握宜忌,更能够提醒大家利用好时间,实现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农历月干支计算公式
农历月干支计算公式要计算农历月的干支,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咱们一步步来,准能搞明白。
首先呢,咱们得知道干支纪年法。
这干支纪年啊,就像是一个古老的密码,把时间编成了一串串神秘的符号。
咱们先来说说农历月份和节气的关系。
农历的月份可不是简单地从1 数到 12 就完事儿了。
比如说,立春往往是新年的开始,这可是个重要的节点。
那怎么算农历月的干支呢?这得有几个关键的步骤。
第一步,要确定当年的年干支。
这就好比是先找到大楼的地基。
比如说,今年是壬寅年,那“壬”就是年干,“寅”就是年支。
第二步,根据年干来推算当年正月的干支。
这里有个小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寅顺行流,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啥意思呢?比如说今年是壬寅年,属于丁壬年,那正月就是壬寅月。
第三步,从正月开始,按照干支的顺序依次往后推。
二月就是癸卯月,三月就是甲辰月,四月就是乙巳月,五月就是丙午月,六月就是丁未月,七月就是戊申月,八月就是己酉月,九月就是庚戌月,十月就是辛亥月,十一月就是壬子月,十二月就是癸丑月。
我记得有一次,我给我的学生们讲这个农历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当时啊,教室里那叫一个热闹。
有的同学皱着眉头,一脸迷茫;有的同学拿着笔在本子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就一个一个地给他们解释,看着他们从不懂到懂,那种成就感,真是没法形容。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现象。
有时候,人们会根据农历月的干支来预测一些事情,或者给孩子取名字。
比如说,觉得某个月的干支寓意好,就希望孩子在那个月出生。
总之,农历月干支的计算虽然有点复杂,但搞清楚了其中的规律,也挺有意思的。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让我们打开传统文化中那扇神秘的大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
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对农历月干支的计算有更清楚的了解,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呢!。
天干地支的推算规律
天干地支的推算规律天干地支的推算规律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
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
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
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
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
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的一个循环干與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干支纪年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
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來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而东汉的曆學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干支纪年多的原理
干支纪年多的原理
干支纪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纪年方法,它采用了“天干”和“地支”的概念进行计算,其中“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则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的原理是基于古代中国对时间、神秘力量的认知。
据传,天干地支起源于古代天文学,采用了Yin-Yang 五行理论,将时间划分为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以表示出每一个年份所具有的特定能量和意义。
干支纪年的初一定在立春后,春节是以立春为界。
通过将天干和地支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出六十个不同的组合,分别代表每一个干支纪年,这些年份之间是按照周期循环的,每个周期为六十年。
因此,干支纪年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生肖等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干支纪年规律
第一种方法
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排列。
例如2011年余数是8那么在十天干中第八位是辛。
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
例如2011年余数是4,地支中的第四位就是卯。
那么今年2011年就是辛卯年。
生肖:算法同地支。
那么2011年就是兔年。
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需要我们把每个顺序向后移3位,如: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因此我们可以说凡是这个年份的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次类推---------请问同学们,2011年天干是什么?-----个位数是1,对应的是辛。
地支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那么我们也可以算出2011年地支是?卯。
对应的生肖呢?兔年。
和第一种方法得出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