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地震反演与属性

合集下载

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

第一章反演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反演和正演1.反演反演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根据地震波场、地球自由振荡、交变电磁场、重力场以及热学等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来定量计算各种有关的物理参数,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反演问题。

在地震勘探中,反演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由地震记录得到波阻抗。

有反演,还有正演。

要正确理解反演问题,还要知道正演的概念。

2.正演正演和反演相反,它是对一个假设的地质模型,给定某些参数(如速度、层数、厚度)用理论关系式(数学模型)推导出某种可测量的量(如地震波)。

在地震勘探中,正演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3.例子考虑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假定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线性增加,其关系式可表示成:T(z)=a+bz正演:给定a和b,求不同深度z的对应温度T(z)反演:已经在不同点z测得T(z),求a和b。

二.反演问题描述和公式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1.应用哪种参数化方式——离散的还是连续的?2.地球物理数据的性质是什么?观测中的误差是什么?3.问题能不能作为数学问题提出,如果能够,它是不是适定的?4.对问题有无物理约束?5.能获得什么类型的解,达到什么精度?要求得到近似解、解的范围、还是精确解?6.问题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7.问题是欠定的、超定的、还是适定的?8.什么是问题的最好解法?9.解的置信界限是什么?能否用其它方法来评价?第二节反演的数学基础一.解超定线性反问题1.简单线性回归可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参数a 、b 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2)()(x x n y x xy n b x b y n x b y a (1-2-1) 拟合公式为:bx a y+=ˆ (1-2-2) 该方法的公式原来只适用于解超定问题,但同样适用于欠定问题,当我们有多个参数时,称为多元回归,在地球物理领域广泛采用这种方法。

此过程用矩阵形式表示,则称为广义最小平方法矩阵方演。

第14课地震反演与属性

第14课地震反演与属性

②特点之二:分频波阻抗反演
将地震资料分成几个一定频宽的频段数据进行反演,在用低频成分反演时,避免高频 噪声的影响;用高频成分时,避免低频噪音的影响,该方法稳定性强,反演结果较常 规方法信噪比高。
t1
t1
t2
t2
t21 t22
t21 t22
L949(80hz)
L949(120hz)
③特点之三:非线性随机反演
(3)递推反演
• 方法实质
测井控制下的地震直接反演
• 应用条件:无特殊要求 • 优缺点:
断层适应性强、无多解性,分辨率低
• 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 • 特色软件:道积分,Seislog
地震反演的主要类型
递推反演方法
• 递推反演是对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其 结果的分辨率、信噪比以及可靠程度主 要依赖于地震资料本身的品质,因此用 于反演的地震资料应具有较宽的频带、 较低的噪声、相对振幅保持和准确成像。 • 测井资料,尤其是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 资料,是地震横向预测的对比标准和解 释依据,在反演处理之前应仔细校正, 使其能够正确反映岩层的物理特征。
反演:已知测量数据,反求出地质模型。
反演是正演的逆过程,就是根据测量到的数据,去反推原 始的地质模型。或者说,反演是利用测量到的地震和测井数 据,去反推出地下的地质沉积状况,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地质 情况,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正演与反演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
可见,正演技术是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来产生一个地震响 应(剖面)。而地震反演则是把地震剖面作为输入来构建地质 模型。它与地震正演模型技术相反。
(5)多参数地震属性反演
• 方法实质: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外推 • 应用条件:钻井数量多、储层类型全 • 优缺点: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地震模型技术就是对实际的复杂地球介质作 适当的简化(如简化为均匀介质,水平层状介质 等),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也作适当的简化。然 后用数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 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 条件下的地震波场,指导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处理和解释等方面的生产和理论研究工作。
正演理论方法
PY地震剖面与地质模型
速度分析
CDP叠加
PY地质模型与其地震响应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 在时间域中的褶积就 是频率域中的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子 波的作用是将地震频 谱中高频和低频都消 除了.
• 理论上讲,反演就是试 图将这些失去的频率 区域进行恢复.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低频 测井资料中所包含的频带范围 高频 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频带范围
反演理论方法
• 地震反演的目的
根据地震资料,反推出地下介质的波阻抗、 速度和密度等岩石地球物理参数的分布,估算储 层参数,并进行储层预测,以便为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反演理论方法
反演提供各种岩 性剖面,目的就是 将已知井点信息与 地震资料相结合, 为油田工作者提供 更多的地下地质信 息,建立储层、油 藏的概念模型、静 态模型、预测模型, 提高油田采收率。
正演理论方法
• 地震模型技术
模型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研究某一类复杂事 物时,抓住它们的某些主要方面,而摈弃、忽略 一些非本质的次要方面,概括出一个能反映这类 事物的主要特点的模型。再用数学或物理的方法 研究发生在这个模型里的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
用以代表客观实际的复杂事物规律。
正演理论方法
• 地震模型技术
反演的理论基础:褶积模型(时间域)

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姓名:李雪松班级:油气田s101 学号:201071059一、地震反演的基本定义通俗的讲就是由地震为基础加上其他条件为约束推测出地层岩性构造的过程叫地震反演。

把常规的界面型反射剖面转换成岩层型的测井剖面,将地震资料变成可与测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形式,实现这种转换的处理过程叫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的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内容。

地震多解性和粗略性地震反演多解性是指同一地震资料可对应用不同的岩层结构,粗略性是指推断的参数少,分辨率低,前者可能导致地下模型的错误,后者影响模型的精度。

理论基础:鲁宾逊褶积模型基础。

其实现过程是:(1)子波提取;(2)逐道修改波阻抗模型道,与子波褶积合成地震记录,使之与相对应地震记录相似度最大化(相关系数最大或绝对误差最小),逐道外推,直到完成全剖面的波阻抗反演。

叠偏地震记录X(t)可表示为:X(t)=K(t)*W(t) (1)式中W(t)为地震子波,K(t)为反射系数。

从井出发优化波阻抗模型,并正演合成地震记录,使之与相对应地震道相关度最大化,形成反演成果道,选择反演成果道中相关系数达到标准的阻抗模型,以此为基础点建立下一道的初始波阻抗模型,并进行上述优化,直至完成全剖面的反演。

技术特点:1.采用逐道相关外推建立(优选)初始阻抗模型。

2.反演成果纵向分辨薄层的能力较强。

前提条件:要有地震偏移资料,构造沉积解释层位,标准化后的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如有其它相关资料更好。

优点:逐道外推波阻反演对井的依赖较小,单井时通常也有较高的精度,整体建模反演,适应于岩性剧烈变化的地带,井多时反演精度较高。

缺点:逐道外推波阻抗反演在地震资料较差,岩性剧烈变化地带适应性较差,要调整参数进行试验。

整体建模波阻抗反演井少时反演精度不够高。

求取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可信度相对较低。

地震反演原理ppt课件

地震反演原理ppt课件
22
与地震反演技术相关的几个概念
• 子波的确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类: 直接确定性的 完全统计性的 使用测井的
• 直接确定法——指直接用地面接收器和其他方法测量子波。 • 完全统计法——只用地震数据确定子波。这种方法很难准确
地确定子波的相位谱。 • 测井曲线法——指除使用地震数据外,还使用测井曲线信息。
17
与地震反演技术相关的几个概念
• 在多数反演算法中对地层反射系数做如下假设:
反射系数是平稳随机的白噪序列
有了这个统计学假设,许多反褶积方法才得以实现。 • 但事实上,地层反射系数不可能是白噪的。地层沉积总是具有旋
回性,一个岩层的顶界反射系数的后面通常跟着这个岩层底面的 反射系数。为了使反射系数尽量满足白噪假设,在资料处理中通 常采用一些方法对地震道自相关函数进行修正,以使地震道自相 关函数中的反射系数部分逼近白噪。
•噪声是随机的, 即是白噪的, 与地震不相关; 没有相干噪声。
•子波是恒定的 – 不随时间变化。
•地震数据已经是偏移过的 — 每一道地震记录仅仅取决于地震道
位置垂直向下的反射系数序列。
12
与地震反演技术相关的几个概念
w(t)
R(t)
S(t)
在时间域,地震道可由下列方程表示:
地震记录 =子波 * 反射系数 + 噪声
2
引言
油气田开发的工作多是针对储层进行的。 而地震勘探长期以来只是利用岩层的声学特征 确定岩性的分界面。这就使地震资料与油田地 质的结合发生困难。为了使地震资料能与钻井 资料直接连接对比,就要把界面型的反射剖面 转换成岩层型的测井剖面,把地震资料变成可 与钻井直接对比的形式。实现这种转换的处理 过程就是地震反演技术。
反演处理的数学算法实际上只能和正演模型相同。

第14课地震解释-精细地震相分析

第14课地震解释-精细地震相分析

声波时差
砂体
含油砂体
三维波阻抗时间域数据体
三维自然电位深度域数据体
INLINE 177线波阻抗反演剖面
INLINE 177线自然电位反演剖面
(6)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
叠后地震反演存在的问题
• 存在噪声 • 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 • 子波提取不精确 • 测井资料的深时转换不准 • 低频分量求取不准 • 约束条件不准确 • 地震资料分辨率低 • 振幅、频率不保真
– 波阻抗(由地震波动力学反演而得)。 – 密度(由反演的波阻抗分解而得)。 – 速度 ( 分为地震波旅行时反演的速度和波阻抗 反演分解的速度两种)。 – 泊松比(纵横波时间比和纵横波速度比) – 吸收系数、品质因素 ( 由频谱比或振幅比获取)。
物理地震学信息
• 层间信息——间接反映各种岩石声学物理参数特征的地 震信息
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中地震储层预测的任务
勘探阶段
区域概查 (1:50万) 区域勘探 (1:20万) 区带评价 (1:5万) 圈闭评价 (1:5000)
研究任务
生储盖层的层位和组合关 系,宏观沉积背景——有利 盆地 沉积体系、生烃凹陷、主要 储盖层分布——成藏组合带
主要地震参数获取方法
地震相分析、层速度分析、属性 分析、连续反演、混合反演 地震相分析、层速度分析、属性 分析、连续反演、混合反演
反演:已知测量数据,反求出地质模型。
反演是正演的逆过程,就是根据测量到的数据,去反推原 始的地质模型。或者说,反演是利用测量到的地震和测井数 据,去反推出地下的地质沉积状况,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地质 情况,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正演与反演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
可见,正演技术是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来产生一个地震响 应(剖面)。而地震反演则是把地震剖面作为输入来构建地质 模型。它与地震正演模型技术相反。

地震反演技术解析

地震反演技术解析

地震反演技术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强烈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给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提前预警和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并发展地震反演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从而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和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地震反演技术进行详细解析。

一、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地震反演技术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式来推断地下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断地下结构的差异性。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密度、弹性模量和损耗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到达时间,科学家可以对地下结构进行反演。

二、地震波的测量方法地震波的测量是地震反演技术的基础。

常用的地震波测量方法包括接收地震波的地震仪、利用爆炸物或震源人工产生的地震波、以及记录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速度和振幅等。

这些测量数据会成为地震反演的基础输入。

三、地震波的模拟与正演为了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方法进行地震波的正演。

正演模拟可以根据地震波的源和介质参数,计算出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速度和振幅等。

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验证地震模型的准确性。

四、地震波的反演方法为了从地震观测数据中推断地下结构,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地震波反演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走时反演、频率反演、波动方程反演等。

走时反演是基于地震波到达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反演。

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地震波速度模型,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速度分布。

频率反演是基于地震波信号频率的变化来进行反演。

通过分析地震波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频率响应和介质的频率衰减特性。

波动方程反演是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直接反演方法。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建立地震波传播的物理模型,进而推断地下结构的物质组成和弹性参数。

五、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震灾害预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地震反演技术》PPT课件

《地震反演技术》PPT课件
地震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如构造、地层岩性、物性或含油气性等等. 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限制而分辨不出薄层内的地质信息. 经过地震反演, 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可以把界面型地震资料转换为类似于测井资料的岩层型信息,使其直接与钻井、测井资料对比,实现以岩层为单元的地质解释,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具有良好的平面和空间控制作用的优势,达到煤层厚度和围岩性质描述之目的.
原始剖面
相对波阻抗剖面
2、带限反演方法的具体实现 带限反演是对地震资料的转换处理过程,其结果的分辨率、信噪比以及可靠性完全依赖于地震资料本身的品质,因此用于地震反演的资料应具有较宽的频带、较低的噪音、相对振幅保持和准确成像. 测井资料,尤其是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是地震横向预测的对比标准和解释依据,在地震反演之前应进行仔细的编辑和校正,使其能够正确反映岩层的物理特征. 递推反演的技术核心在于由地震资料正确估算地层反射系数或消除地震子波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实现方法有基于地层反褶积方法、稀疏脉冲反演和测井控制地震反演等.
初始模型
井1
井2
地震剖面
提取子波
地质、测井资料
初始岩性或波阻抗模型
合成地震剖面
修改模型参数或子波
最终岩性模型及子波、合成剖面等输出资料
最佳拟合?
Yes
No
原理示意图
2、地震岩性模拟的分析处理步骤 ①资料准备,包括井资料整理和分析,地震资料的解释等; ②建立过井测线的二维速度模型并进行二维地震岩性模拟; ③将此最终二维岩性模型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行三维地震岩性模拟,获取最终的三维岩性模型; ④地质解释,即根据最终的三维速度模型定量描述所研究层位的基本特征,如岩性、几何形态、孔隙度等.
模型改进
约束条件
A:高分辨率 波阻抗模型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地震反演方法概述地震反演:由地震信息得到地质信息的过程。

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基础在于:地下不同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当地震波传播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地震反射波。

地震反射波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某界面的法向入射发射系数就等于该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与波阻抗和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反射波的分布,即地震反射剖面。

即由地层波阻抗剖面得到地震反射波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正演,反之,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层波阻抗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反演。

叠前反演主要是指AVO反演,通过AVO反演,可以获得全部的岩石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泊松比等。

叠前反演与叠后反演的根本区别在于叠前反演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

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的品质,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叠加技术是以东校正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等特征不随炮检距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的。

实际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反射振幅在不同炮检距上是不同的,并且反射波形也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特征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很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炮检距的地震波经过的地层结构、弹性性质、岩性组合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叠加破坏了真实的振幅关系,同时损失了横波信息。

叠前反演通过叠前地震信息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来揭示岩性和油气的关系。

叠前反演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

理论上讲,利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全部岩性参数的反演,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岩石密度、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叠后地震剖面相当于零炮检距的自激自收记录。

与叠前反演不同,叠后反演只能得到纵波阻抗。

虽然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想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于其技术方法成熟完备,到目前为止,叠后反演仍然是主流的反演类型,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

介绍几种叠后反演方法:1)道积分: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地层相对波阻抗(速度)的直接反演方法。

《地震反演技术》课件

《地震反演技术》课件

地震反演技术在石 油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反演技术在石 油勘探中的作用
地震反演技术在石 油勘探中的具体应 用实例
地震反演技术在石 油勘探中的发展趋 势
地震反演技术在 矿产资源勘探中 的应用
地震反演技术在 矿产资源勘探中 的优势
地震反演技术在 矿产资源勘探中 的具体应用案例
地震反演技术在 矿产资源勘探中 的发展趋势
数据处理:如何高效处理大量地震 数据
计算资源:如何解决大规模计算资 源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模型优化:如何提高反演模型的准 确性和稳定性
应用推广:如何将地震反演技术应 用于实际地震监测和预警
提高反演技术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发展实时监测和预 警系统
加强地震反演技术 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研究地震机理,提 高反演技术的理论 基础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 传播和反射
地震波成像:通过地震波成像技术,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震波速度: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 的传播速度和衰减
地震波反演:通过地震波反演,获 取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如地壳、地 幔、地核等
地震反演技术的发 展趋势和挑战
技术进步:地震反演技术不断更新,提高精度和效率 应用领域扩大:地震反演技术在工程、环境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际合作:各国在地震反演技术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地震灾害 挑战:地震反演技术面临数据量巨大、计算复杂、准确性要求高等挑战
01 02
03 04
05 06
地震波是由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量大,可以穿透固体物质

地震反演方法综述

地震反演方法综述

地震反演技术简介在上世纪70~80年代,地震反演作为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得到了广泛的赞扬,获得广泛应用;地震反演技术能够帮助解释人员确定地层单元而不仅仅是通过反射波确定地层单元的边界,而且能直接进行深度域成图。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反演算法,在基本递归反演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进展,一下简要介绍几种基本的地震反演方法。

主要分三大类:1、基于地震数据的声波阻抗反演:其结果有两种:相对阻抗反演(常说的道积分)与绝对阻抗反演。

主要算法有:递归反演(早期的地震反演算法)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优化的地震反演算法)。

这种反演受初始模型的影响小,忠实于地震数据,反映储层的横向变化可靠;但分辨率有限,无法识别10米以下的薄砂层。

2、基于模型的测井属性反演:此种反演可以得到多种测井属性的反演结果,分辨率较高(可识别2-6米的薄层砂岩);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严重,存在多解性,只有井数多(工区内至少有10口以上的井,分布合理,且要求反演的属性与阻抗相关),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3、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此种算法可以进行各种测井属性的模拟与岩性模拟,分辨率高(可识别2-6米的薄层砂岩),能较好的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受初始模型的影响小,在井点处忠实于井数据,在井间忠实于地震数据的横向变化,最终得到多个等概率的随机模拟结果;但要求工区内至少有6-7口井,且分布较合理,才能得到好的模拟结果。

道积分道积分技术出现,为广大少井无井地区岩性及油气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它能得到类似于虚速度测井的新方法,其结果对应于地层的波阻抗,它最大优点是不像虚速度测井那样依赖于井的资料和地球物理学家的经验。

尽管道积分剖面不能像GLOG波阻抗剖面那样反映地层绝对速度,而只能反映其相对速度大小,但是它反映出的层位与GLOG剖面是一样的,甚至在反映的细节上还比它多,对薄层识别也非常有利,因此道积分剖面能用于岩性和油气层解释。

第14课地震解释-地震微相分析61_NoRestriction

第14课地震解释-地震微相分析61_NoRestriction


(2)波阻抗反演方法分类
按在叠加前后及 道集多少情况 按测井资料作用大小 按实现方法
无井直接反演
叠后单道反演
叠前多道反演
石 叠前叠后混合反演 国 中


球 测井—地震联合反演 地 ) 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外推 京 北 ( 无井直接反演 学 测井—地震联合反演
虚拟井约束反演 井—虚拟井联合约束反演
• 5.3.2 层间切片与层面切片
• 5.3.1 水平切片、沿单层切片和层间等比切片
北 • 5.3.3 切片基面的选择 ( 学 • 5.3.4 层间切片和层面切片的时窗选择方式 大 油 • 5.3.5 切片地震属性的意义及选择原则 石 国 中• 5.4 典型研究实例
5)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
在彰显沉积特征和分辨率上明显优于同类方法
新技术
只能分辨扇体的轮廓
据黄捍东,2009






北 (

地 )



院 扇体沉积特征清晰, 学 可分辨多个期次。
国外技术



- 13/61-
(4)利用波阻抗进行岩性预测的常用方法
1)根据波阻抗-深度-岩性量板进行定量岩性解释 英



2)递推反演






北 (

地 )








低频模型
相对波阻抗
绝对波阻抗
3)基于模型反演
• 方法实质:测井—地震联合反演 王 院 • 应用条件:钻井较多或沉积稳定 学 • 优点:避免了一般反褶积方法对子波的最小相位假设;不需要 学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频度(概率密度)
泥岩
砂岩
P波阻抗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在深层(E深度),砂岩阻抗大于泥岩阻抗,并且分布范围分离。在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把高阻抗区认为是储层。
频度(概率密度)
泥岩
砂岩
P波阻抗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从以上五种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埋深的不同, 岩性的不同,波阻抗的结果是有多解的。如 果不加具体分析,简单的在波阻抗剖面上解 释储层(或油藏)会产生识别错误。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在同一深度的砂岩中(见下图): 含水砂岩阻抗 > 含油砂岩阻抗 > 含气砂岩阻抗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对输入数据的要求: 1、地震数据:保幅处理(纯波数据),16位或32位数 据。解释系统上加载的8位数据,因为动态范围小,反演 计算精度较低; 2、地震解释数据:层位与断面解释; 3、井数据:坐标,井斜轨迹,补芯海拔高程 4、各种测井数据:p_sonic, density, sp, res, Gammaray …… 5、测井解释数据: V_shale, porosity, Sw, perm…… 6、井的地质分层数据(tops); 7、地层沉积条件与地震层序特征; 8、地质统计数据: 直方图与变差图分析; 9、其它数据:压力数据,AVO分析数据, 叠加速度……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波阻抗反演软件介绍 ★资料准备 ★对储层波阻抗分布的认识 ★ Jason软件的主要模块简介 ★认真做好反演的基础工作 ★基于地震的波阻抗反演 ★地质统计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叠前反演 ★结束语
地震反演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


二 资料准备 各种反演软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信息,包括:地震数据、速度数 据、地震解释数据(层位和断层等)、井数据(井的速度与密度、 井的地质分层、测井数据、测井解释数据等)、地质分析数据 (地震相、沉积相、沉积层序等)、地质统计数据(直方图、变 差图)等等。这些都是该软件的输入数据。综合应用这些信息来 开展油藏的精细表征工作。其中必不可少的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 的紧密结合是关键。这两类数据的特点如下: 测井数据:硬数据 纵向分辨率高 横向分辨低(井间距离大) 地震数据:软数据 纵向分辨率低 横向分辨可拓宽(采集点密) 两类数据结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弱势,来完成较精 细的油藏表征。其中,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虽然低,但决不可嫌弃 它的这个弱点,因为它反映的储层(或油藏)的空间变化(横向 变化)是可靠的,一定要认真做好地震反演,这对后边的随机协 模拟有很大的帮助 。

地震反演技术简介资料

地震反演技术简介资料
基本假设:强反射系数+高斯背景 实现方法:最大似然反褶积 L1模反褶积 最小熵反褶积 优点: 无需钻井资料 局限性: 质量控制困难
二、递推反演
方法实现
基于频域反褶积方法
基本假设:子波振幅谱连续光滑 子波相位为常相位 实现方法:频域反褶积 常相位校正 低频成分补偿 优点: 反演与实际测井最佳吻合 局限性: 分辨率 多井对比
二、递推反演
递推反演方法特点
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速度) 方法实质:测井控制下的地震直接反演 应用条件:地震品质高、钻井资料较少 优点: 忠实地震资料、无多解性 缺点: 缺低频、少高频、分辨率低 软件差别:反褶积、低频补偿、相位
地震品质是基础 井震对比是关键
二、递推反演
方法实现
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方法
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方法
基于频域反褶积方法 基于频域反褶积方法处理流程
二、递推反演
什麽是递推反演
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 ( 速度 ) 的地震反演方法称为递推反演。 递推反演的关键在于从地震记录估算地 层反射系数,得到能与已知钻井最佳吻 合的波阻抗信息。递推反演方法中测井 资料主要起标定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因 而递推反演又称之为直接反演或测井控 制下的地震反演。 递推反演是钻井资料缺少条件下的主流方法
地震反演技术简介
姓名:涂

学号:200907010217
地震反演技术简介
一、概 述
地球物理学科特点
地震反演的定义 地震反演的目的 地震属性反演 反演方法原理示意
反演方法的局限性与对策
一、概述
地球物理学科特点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 学原理,利用电子学和信息论等多学科新技术建立起 来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或 井中观测各种物理现象、推断、了解地下岩层的地质 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目前物探方法主要有: 重力(利用岩石密度差别)、磁法(利用磁性差别) 、电法(利用电性差别)和地震(利用弹性差别)。 从因果关系上看,地球物理研究是由结果出发推 断原因的学科,属于反问题的研究范畴。

地震资料反演

地震资料反演

08:44:32
14
08:44:32
15
08:44:32
16
波阻抗反演
◙由于波阻抗信息是联系地质和地球物理的一座桥
梁,在叠后计算数据量相对要小,在实际生产中应 用方便而且效果明显,因此波阻抗反演在地震反演 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狭义的地震反演概念指的就是 波阻抗反演,而如何正确应用波阻抗反演结果显得 更为重要。
08:44:32
17
地震反演技术发展概况
◙在50年代以前由于计算工具的限制,反演技术仅限
于地震走时曲线或位场曲线的特征法(曲线斜率、 特征点等)、与正演结果对比的选择法和量板法, 以及用观测信号能量来推测场源参数的积分法等。 ◙到60年代逐步实现借助于计算机的自动拟合或最优 化选择法。该阶段反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 地球物理数据被认为是无限的、完整的、精确的或 者只含可忽略的噪音,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它与根据 假定模型正演计算取得的人工合成数据等同起来。
08:44:32
24
08:44:32
25
褶积模型
◙基于褶积模型的方法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带限的,以递推
反演为代表,由于完全利用了地震信息,反演的波阻抗频率 范围与地震频率范围一致,要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子波必须 是零相位的,地震波峰要对应正反射系数,地震数据一般要 归一化,反演的结果与剖面相似,此外需要从外部得到低频 成分的补充,目前这种反演方法在生产上已经较少使用。
08:44:32
23
常规波阻抗反演
◙常规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假设:叠偏后的地震振幅与法向入射
的反射系数成正比。 ◙常规波阻抗反演的方法分类:根据采用的模型基本上可以分 成两大类,一类基于褶积模型,另一类基于波动方程,如图3 所示,总体来说,基于褶积模型的方位算法相对简单、计算最 小,是实际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 Born近似方法等,计算量大,而且由于忽略了多次反射及折射 效应等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完全适用于叠前地震数 据的反演。还有一些属于非线性反演范畴的方法,如混沌理论、 神经网络等,假定地震数据与波阻抗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 通过逐次线性化过程来实现非线性反问题的线性化。这些方法 的稳定性与原始数据的质量关系很大,效果的好坏与使用者的 技术素质直接有关。

地震反演的类型反演的分类1

地震反演的类型反演的分类1

地震反演的类型反演的分类1)从所利用的地震资料来分可分两类: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2)从测井资料在其中所起作用大小可分为四类:地震直接反演,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和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外推;3)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三类:直接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和地震属性反演。

4)从反演模型参数来分主要有:储层特性(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反演、岩石物性反演、地质结构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反演、阻抗反演以及速度反演等5)从使用的数学方法可分为:最优化拟合反演、遗传算法反演、蒙特卡罗反演、Born近似反演、统计随机反演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反演等。

1.2几种主要反演方法的概述叠前反演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而叠后地震反演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技术。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反演方法:直接反演(递推反演和道积分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地震属性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A V O反演。

1.2.1直接反演两种基本做法:递推反演和道积分反演。

1)递推反演:递推反演是一种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的直接地震反演方法。

它完全依赖于地震资料本身的品质,地震资料噪音对反演结果敏感,影响大,地震带宽窄会导致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

典型的有Seislog,Glog,稀疏脉冲反演(实现方法又有MED,AR,MLD,BED方法等)等;Seislog,CLOG等使用测井信息后,只获得剖面上关键点的低频分量,整个剖面上的低频信息要靠内插来求得。

优点:计算简单,递推列累计误差小。

其结果直接反映岩层的速度变化,可以以岩层为单元进行地质解释。

缺点:由于受地震固有频率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应薄层解释的需要;其次,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

这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能用地质或测井资料对其进行约束控制,因而其结果比较粗略。

2)道积分反演:是以反褶积为基础的地震直接反演法。

道积分是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相对波阻抗的直接反演方法,它无需测井资料控制,计算简单,其结果直接反映了岩层的速度变化,但受地震资料固有频宽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应薄层解释的需要,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

地震波特性分析及反演技术

地震波特性分析及反演技术

地震波特性分析及反演技术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了解地震波特性是研究地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地震波的反演技术则是在震源机制、地壳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分析地震波的特性并介绍地震波反演技术。

地震波的特性地震波是由地震引起的弹性波。

根据传播方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是因压强变化而引起的传播,波速较快,纵波振动与传播方向一致;横波是因剪切变形而引起的传播,波速较慢,横波振动垂直于传播方向。

在实际传播中,纵波和横波会相互转换,形成复合波,而复合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于纯纵波和纯横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受到地壳介质的影响。

在不同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在介质变化的地方,地震波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一个复杂的波场。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也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有关,低速波沿着高密度物质传播,高速波则沿着低密度物质传播。

对于反演分析来说,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地震波反演技术地震波反演是指根据地震波在地面和地下的传播特性,推求地震波的源和介质特性的技术。

它是研究地震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测、地震勘探、地下水监测等领域。

地震波的反演技术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正演模拟法、位错反演法、全波形反演法和层析反演法等。

正演模拟法是指根据给定介质模型,模拟地震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地震波波形,以此推求介质特性和源信息。

位错反演法是指借助地震成像等方法,推求地震断层的几何和物理属性,进而推求地震源信息和介质特性。

全波形反演法是指测量地震波在地面和地下的波形信息,以此进行反演分析。

层析反演法是指在已知地震波源信息的情况下,采用数学优化方法,反演出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等参数。

以上方法都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反演分析中,数据质量是决定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震波在地壳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等地貌复杂性都会影响数据的质量,因此,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对地震波反演至关重要。

关于地震反演的一些认识

关于地震反演的一些认识

其实反演,确切的应该叫做“反演预测”。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预测”的真正含义。

利用已知少数井点,通过地震资料,提取与钻井揭示的地质特征相对最吻合的信息,来对大片无井空白区的属性做预测,最终反应的是对地质特征的一个预测。

既然是一门技术,就有它的可适用性和不可靠性。

这就需要反演人员有软件操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地质思维!!!如果没有后者,那就需要地质人员来指导!不同的反演人员,即使针对相同的资料,反演出来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往往是按照熟悉区块地质特征的地质人员的要求来做出反演预测。

不然反演的不确定性就会被放大。

真正的地质人员,是不会否定地震反演。

概括一下,只不过有两点:1、反演一般是在没有足够的井资料控制整个区块的时候采用(那非均质性强的地方呢?)。

2、反演结果的好坏,需要操作人员的技术,更需要地质人员的把握。

对于反演有2点感性认识:第一点:井越多(测录井数据越全面),反演结果越准确。

在井控制范围内,预测精度高,井控制范围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大,精度降低。

第二点:反演人员的地质概念和经验,对反演结果有很大的影像。

相同的数据与流程,不同人员作出来的差别还是很大,而且都是在加载了相同解释成果的前提下。

反演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是没有井资料,通常在勘探前期,第二种是有少量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期,第三种就是井资料很丰富,通常已经是开发中后期。

随着井资料的丰富反演结果肯定越来越好啊,如果没有或者很少井,就只能通过插值或者数值模拟的方法搞出来伪井资料,这个往往误差很大反演结果的好坏,地震资料的质量非常重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要高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因为加入了测井资料的高纵向分辨率。

反演预测的物性分布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效果特别好也只是个半定量的描述。

反演的解具有高度不唯一性,需要测井来约束,道理上是井越多越好,但是井多了,约束的方法就比较复杂,能否约束好,是个关键问题。

反演的可信度高的判别标准是:该井参入反演与未参入反演的结果应该差别不大,井多井少结果差别不大,当然与钻井资料的吻合率要高,这就是最好的反演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阻抗反演研究始于七十年代,1979年Lindseth将波组抗 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式推导为积分或求和的形式,也可以表达成 相位谱900 旋转的一种褶积滤波器,利用该滤波器很容易生成 相对波阻抗数据集,这种方法被称作递推反演或道积分。它利 用地震资料直接计算地层的相对波阻抗,把反映岩层速度差异 的反射系数积分成具有岩性特征的相对波阻抗,从界面解释上 升到地层解释。其商品化的软件有Vlog、Dlog、Seislog等。 缺点:分辨率低,无法适应薄层反演,低频成分要由层速度或 钻井声波测井获得。 1983 年 Cook和Schneider首先发表了 广义线性反演的文 章,文中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1987年邹振桓、杨文彩 也发表了这种方法的文章,他们在偏导数矩阵的规一化和阻尼 因子的选择上,改进了Cook的方法。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十四课
课件编著人:王英民、黄捍东 2009年5月28日
第五章 地震反演与地震属性分析
• 5.1 地震反演方法简介 • 5.2 地震反演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5.3 地震反演的典型实例 • 5.4 利用地震属性研究沉积环境
5.1
地震反演方法简介
5.1.1 地球物理反演的研究对象 5.1.2 地震反演定义 5.1.3 地震正演与反演 5.1.4 地震反演方法分类
⑤在反问题研究中,重要的不是构造出一种广义的解估计, 而是要对各种可能的解估计进行评价,这是由反问题解的非 唯一性决定的。评价解估计的准则应该是在分辨本领和精度 之间合理的折衷,而不是实测和计算数据间的拟合差最小。 1972年美国的Wiggins和英国的Jackson等人先后提出了与BG 理论对应的离散模型情况下的反演,这就是广义反演方法。 BG反演理论和方法在七十年代后期逐渐普及,并在北美许 多大学的地球物理专业开设了地球物理反演方面的研究生课 程,标志着它已经成为地球物理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
三篇著名的关于地球物理反演的文章分别是: ① Backus,G.E.,and Gilbert,J.F.,1967,Numerical application of a formulism for geophysical inversion problem.Geophys.J.R.astr.Soc.,13,247-276. ② Backus,G.E.,and Gilbert,J.F.,1968, The resolving power of gross earth data. Geophys.J.R.astr.Soc.,16,169-205 ③ Backus,G.E.,and Gilbert,J.F.,1970, Uniqueness in the inversion of inaccurate gross earth data. Phil.Trans.Roy.Soc.,London,Ser.A 266,123-192
5.2.3 地震反演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过去的20多年中,反演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 成功的应用。其波阻抗反演技术已成为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目 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测井约束宽带波组抗反演 已成为主流反演技术,但是,因为波组抗反演技术本身存在一些 陷阱(如存在多解性),反演结果仍需结合其它资料才能进行储 层预测和井位的确定,部分技术细节也仍需进一步完善。
九十年代初,井约束反演方法和以模型为基础的反演方法有 了较大的发展,使得地震剖面目标层段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成为储 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两种方法都是首先从井出发,建立一个详细的全频带地质 模型,采用模型最优化迭代算法,通过不断修改地质模型,使模 型合成的地震记录与实测数据最佳吻合,最终的模型就是反演结 果。由于避免了用地震数据做递推反演,其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地 震资料的信噪比,还可以突破传统地震频带的限制,具有比直接 反演更高的分辨率。商品化的软件有Strata、BCI等。 将井作为初始模型,从井旁道出发,随机约束反演。由 于作了线性化近似,分辨薄层能力受到限制。
反演方法分类:
地震反演方法分类 基于不同算法的反演 反 褶 积 波 动 方 程 随 机 过 程 特 征 分 析
动 力 学 特 征
测井、地质约束反演 带 限 反 演 测 井 约 束 宽 带
地 震 约 束 测 井 内 插 外 数据不同方法反演结果的差异
N28-3 N30-x02
模型法反演首先根据速度谱和井资料建立一个速度模型,采 用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及其厚度值,相应修改子波,然后作一次 正演,求其与地震道的误差。根据此误差,在作摄动、修改波阻 抗模型,直到误差满足一个给定的精度为止。在模型法反演中, 井起标定、提取低频背景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反演的分辨率、信 噪比取决于地震资料。这一时期的商品化软件有Glog、SLIM等。 基于模型,不用求取低频分量,用阻尼因子控制迭代收敛。 缺点:对模型依赖性强,阻尼因子选取难度大,且不具普遍性。 1990年,Debeye和Van Riel提出了稀疏脉冲反演算法,它是 基于最大似然反褶积或L1模反褶积或最小熵反褶积,通过对每一 道逐渐增加反射模型合成的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最佳吻合, 最终的模型就是反演结果。由于该方法在反演过程中没有利用测 井资料的高频信息,因此,分辨率较低。
九十年代以来,地震反演技术由过去单一的波组抗反演,进 一步向岩石密度、孔隙度和岩性体积百分数等多参数反演的方向 发展。使得利用地震资料来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地震 速度 岩性
地震多参数反演示意图
5.1.3 地震正演与反演
正演:已知地质模型,求其测量数据;
根据地下的地质模型,求解它的地震响应。 或者说,就是已知地下的地层沉积状态(即地质 模型:包括构造、速度、密度等),看看通过地 球物理的方法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测量数据(地震 响应)。一维正演模型就是常说的合成记录;二 维正演模型就是常用的二维正演剖面;现在发展 到三维正演模型。
5.1.1 地球物理反演的研究对象
地球物理反演是在地球物理学中利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物理 现象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物理状态的空间变化及演化的一个分支。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地面上的观测信号来推测地球内部与 信号有关部位的物理状态。
因此,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是各种地球物理方法 中反问题共同的数学物理性质和解估计的构成和评价 方法,它是从各个地球物理分支中抽象出来的新的边 缘学科。 地球物理反演的定义范围太广,包含了地质分析 和解释的全部工作。因此,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首 先将范围限定在由窄频带地震资料获取宽带声波阻抗 测井资料上。
出现多解性,在反演剖面上进行二次标定,来消除多解性的影响
完全非线性反演算法由于计算量较大,收敛速度慢,还没有 得到广泛的应用。还由于完全非线性反演采用的是在模型空间进 行随机搜索算法,随机搜索的优点是最终解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 选择,初始模型可以随机定义,但不可避免地造成收敛速度的降 低。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拓宽反演结果的频带,降低多解性, 是下一步所追求的目标。在经历了由反褶积到模型反演、由线性 反演到非线性反演、二维反演到三维反演后,地震反演技术正在 实现由叠后反演到叠前反演、由声阻抗(AI)向弹性波组抗(EI) 的跨越。弹性波组抗包含了AVO信息,与AI一起应用可提高判别 岩性的能力,EI与AI的结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多数据体解释方 法。叠前反演虽然计算量大,但其反演结果的质量明显优于叠后 反演。叠前反演充分利用AVO或AVA信息,可得到比叠后反演更加 详细的地层特征。因此,做叠前反演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那 些需要做详细地层及岩性研究的地区。
②地球物理数据是有限个不精确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如果认为它 们可以通过地球模型计算出来,则与模型空间对应,也可以用希 尔波特空间的元表示地球物理数据集; ③这样定义的地球物理模型和数据的联系常常可以用有限个泛函 方程式表示,反问题可以归纳为泛函方程组的求解。然而,由于 零空间的存在和数据的有限性,反问题的解具有高度的非唯一 性,即古典解一般不存在; ④对于精确的地球物理数据,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古典解虽然可能 不唯一,但是解的某种平均是唯一的,可以利用微扰动法等数学 工具构成某种迭代格式逐次逼近而求出满足规定准则的广义解。 这样获得的解估计的分辨本领和精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高;
5.2.2
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复杂波场油气储层研究中,波阻抗是识别地 下介质岩性最有效的参数之一,具有明确的地质 意义。从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 历了从简单的地震直接反演到利用地震、测井、 地质等多种信息的宽带约束反演,反演方法从线 性发展到非线性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从单一 的波阻抗反演发展到多种属性反演。
低速泥岩 高速砂岩
低速泥岩
地质模型 反演
反射系数
子波
地震响应 正演
5.1.4 地震反演方法分类
由于地震反演技术尚处在发展过程中,目前国内外都没有 系统的分类方案。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依据地震资料 分为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依据反演方法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 性反演;依据解的多解性分为确定反演和非确定反演等。 目前应用这些反演技术研制的各种软件可谓琳琅满目,让 解释人员接应不暇。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的局 限性,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应,是当务之急。 为便于评述我们从单纯的反演算法和测井、地质约束联合 反演两个方面,对目前的各类反演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基 于算法实现方式的各类反演方法和基于地震、测井相对作用的 多种反演方法。
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以非线性反演理论为基础的多 种反演算法,如:模拟退火反演、概率法神经网络反演、遗 传进化算法反演等。这类反演的初始模型是根据低频模型的 先验概率而产生一个随机层速度模型,与测井约束反演由井 内插高频模型有本质的区别。反演过程针对非线性、多参 数、多极值的大型组合优化问题。 采用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全局优化算法,寻找目标函 数最优解,如丹麦的Lsis地震反演系统等。近几年,多种技 术的交叉运用,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反演思路。如:分频波阻 抗反演、地震特征反演、地质统计与随机模拟反演等。 上述反演方法都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反演,对波动方程反 演和几何地震学反演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