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第一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11f06915f804d2b16c137.png)
复习题《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B. 语义C. 时序(同步)D. 字符2.局域网的简称为()。
A. LANB. WANC. CAND. MAN3.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4.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个层次(A)1 (B)3 (C)5 (D)7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
A. 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 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 传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7. 用于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连的设备一般采用()。
A. 中继器B. 交换机C. 路由器D. 网关8. IP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
A. 可靠服务B.有确认的服务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D. 以上都不对9.把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时,先发的报文()(A)先到(B)后到(C)不一定先到(D)同时到达10.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A.比特B.字节C.帧D.分组11.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A. 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12. 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在一次交互作用中传输的信息单位称为(),它包括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
A. 接口数据单元B. 服务数据单元C. 协议数据单元D. 交互数据单元13.()是各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A)网络(B)服务(C)协议(D)实体14.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A.X.25 B.TCP/IP C.ICMP D.UDP15.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的是( )A.传统电信网 B.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C.有线电视网 D.卫星通信网16. 下列属于Internet服务的是()。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7371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3.png)
计算机⽹络复习题计算机⽹络复习题(1)第⼀章概述1、计算机⽹络是能够相互(资源共享)的互连起来的⾃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答案:资源共享2、⾯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数据栓书)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答案:连接建⽴、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从⽹络的作⽤范围进⾏分类,计算机⽹络可以分为:(⼴域⽹ Wide area network WAN)、(局域⽹ local area network WAN)和(城域⽹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答案:⼴域⽹、局域⽹、城域⽹4、 TCP/IP体系共有四个层次,它们是( ⽹络接⼝层)、( ⽹际层)、(传输层 )和( 应⽤层)。
答案:⽹络接⼝层、⽹际层、运输层和应⽤层5、⾯向连接服务与⽆连接服务各⾃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这个连接。
因此,⾯向连接服务在⽹络层中⼜称为虚电路服务,虚表⽰:虽然在两个服务⽤户的通信过程中并没有⾃始⾄终专⽤⼀条端到端的完整物理电路,但却好像⼀直占⽤了⼀条这样的电路。
⾯向连接服务⽐较适合于在⼀定期间内要向同⼀⽬的地发送许多报⽂的情况。
在⽆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好⼀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预定保留。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分配。
⽆连接服务的另⼀特征就是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
当发送端的实体正在进⾏发送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这时接收端的实体并不⼀定必须是活跃的。
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接收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便和⽐较迅速。
但⽆连接服务不能防⽌报⽂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
6、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中"开放"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开放"的含义:只要遵循OSI标准,⼀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的、也遵循这同⼀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1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6dff389eb172ded63b745.png)
第1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2.3. TCP/IP4. OSI参考模型共分7、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按照OSI参考模型,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使用6. 能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广域网____,同一建筑或覆盖几公里内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_局域网_____。
7. 在TCP/IP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8. 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_____TCP/IP_____,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9.___,其中,Internet10. Internet 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11. Internet互相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12. 。
在点对点式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13.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14.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二、选择题1.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A.InternetB.IntranetC.局域网D.ARPANET2. 广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拓扑结构是()A.树状B.网状C.星状D.环状3. 在一座大楼内组建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WANB. LANC. MAND. PAN4.()层是距离传输介质最近的层A.物理B.数据链路C.网络D.传输5. 当数据包从低层向高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加入B.减去C.重安排D.修改6. 当数据包从高层向低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加入B.减去C.重安排D.修改7.()层将比特转化为电信号A.物理层B.数据链路C.传输D.表示8. 关于OSI模型,正确的是()A.七个层次功能独立,互不关联B.扩充某个层次的功能或协议,会影响整个体系结构C.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D.物理层不但能传输比特流,还能进行流量控制9.()层的主要目的是把分组送到目的地A.运输层B.网络层C.会话层D.物理层10. TCP/IP体系中IP协议实现的是()的功能A.运输层B.网络层C.会话层D.物理层11. TCP/IP体系中,无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是()A.IPB.TCPC.UDPD.HTTP12. 计算机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C.硬件、软件和数据 D.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13. 网络层传输的是()A.分组B.比特C.帧D.信元14. 下面那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A.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B.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C. 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15. 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A.帧同步B.电路管理C.差错控制D.流量控制16. 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A.拓扑结构B.开放系统互联模型C.体系结构D.协议集17. 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物理层完成比特流的传输B.数据链路层用于保证端到端数据的正确传输C.网络层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合的传输路径D.应用层处于参考模型的最高层18. 实现数据压缩与OSI模型中()层密切相关A.表示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运输层19. 在TCP/IP体系结构中,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层次分别为()A.应用层和运输层B.运输层和网络层C.网络层和链路层D.链路层和物理层20. 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00a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8.png)
第一章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end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diplomatic protocol.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 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request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mobile access.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7.(Q8)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Answer:Dial up modems: up to 56 K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ISDN: up to 128 k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ADSL: downstream channel is .5-8 Mbps, upstream channel is up to1 Mbps, bandwidth is dedicated; HFC, downstream channel is 10-30 Mbps and upstreamchannel is usually less than a few Mbps, bandwidth is shared.8.(Q13)Why is it said that packet switching employs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Contrast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with the multiplex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DM.Answer: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the packe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lowing on a link do not follow any fixed, pre-defined pattern. In TDM circuit switching, each host gets the same slot in a revolving TDM frame.9.(Q14) Suppose users share a 2Mbps link. Also suppose each user requires 1Mbps whentransmitting, but each user transmits only 20 percent of the time. (See the discussion of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in Section 1.3.)a.When circuit switching is used, how many users can be supported?b.For the remainder of this problem, suppose packet switching is used. Why will there beessentially no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 if two or fewer users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 Why will there be a queuing delay if three users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c.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user is transmitting.d.Suppose now there are three users. 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at any given time, all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Find the fraction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 queue grows.Answer:a. 2 users can be supported because each user requires half of the link bandwidth.b.Since each user requires 1Mbps when transmitting, if two or fewer users transmitsimultaneously, a maximum of 2Mbps will be required. Since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of the shared link is 2Mbps, there will be no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 Whereas, if three users transmit simultaneously, the bandwidth required will be 3Mbps which is more than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of the shared link. In this case, there will be queuing delay before the link.c.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user is transmitting = 0.2d.Probability that all 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33p3(1−p)0=0.23=0.008. Since the queue grows when all th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the fraction oftime during which the queue grows (which is equal to the probability that all three users are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is 0.008.10.(Q16)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Answer:The delay components are processing delays, transmission delays, propagation delays, and queuing delays. All of these delays are fixed, except for the queuing delays, which are variable.11.(Q19) Suppose Host A wants to send a large file to Host B. The path from Host A to Host Bhas three links, of rates R1 = 250 kbps, R2 = 500 kbps, and R3 = 1 Mbps.a.Assuming no other traffic in the network, what is the throughput for the file transfer.b.Suppose the file is 2 million bytes. Roughly,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transfer the file toHost B?c.Repeat (a) and (b), but now with R2 reduced to 200 kbps.Answer:a.250 kbpsb.64 secondsc.200 kbps; 80 seconds12.(P2)Consider th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in Figure 1.8. Recall that there are n circuits oneach link.a.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simultaneous connections that can be in progress atany one time in this network?b.Suppose that all connections are between the switch in the upper-left-hand cornerand the switch in the lower-right-hand corner.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simultaneous connections that can be in progress?Answer:a.We can n connections between each of the four pairs of adjacent switches. This gives amaximum of 4n connections.b.We can n connect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switch in the upper-right-hand cornerandanother n connect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switch in the lower-left-hand corner, giving a total of 2n connections.13.(P4) Review the car-caravan analogy in Section 1.4. Assume a propagation speed of 50km/hour.a.Suppose the caravan travels 150 km, beginning in front of one tollbooth, passingthrough a second tollbooth, and finishing just before a third tollbooth. What is theend-to-end delay?b.Repeat (a), now assuming that there are five cars in the caravan instead of ten.Answer: Tollbooths are 150 km apart, and the cars propagate at 50 km/hr, A tollbooth services a car at a rate of one car every 12 seconds.a.There are ten cars. It takes 120 seconds, or two minutes, for the first tollbooth to servicethe 10 cars. Each of these cars has a propagation delay of 180 minutes before arriving at the second tollbooth. Thus, all the cars are lined up before the second tollbooth after 182 minutes. The whole process repeats itself for traveling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tollbooths. Thus the total delay is 364 minutes.b.Delay between tollbooths is 5*12 seconds plus 180 minutes, i.e., 181minutes. The totaldelay is twice this amount, i.e., 362 minutes.14.(P5)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a.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d prop , in terms of m and s.b.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 d trans, in terms of L and R.c.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delay.d.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 = d trans, where is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e.Suppose d prop is greater than d trans. At time t = d trans,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packet?f.Suppose d prop is less than d trans.At time t = d trans,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g.Suppose s = 2.5*108, L = 100bits, and R = 28kbps. Find the distance m so that dprop equals d trans .Answer:a. d prop = m/s seconds.b. d trans = L/R seconds.c. d end-to-end = (m/s + L/R) seconds.d.The bit is just leaving Host A.e.The first bit is in the link and has not reached Host B.f.The first bit has reached Host B.g.Wantm=LRS=10028∗1032.5∗108=893 km.15.(P6) In this problem we consider sending real-time voice from Host A to Host B over apacket-switched network (VoIP). Host A converts analog voice to a digital 64 kbps bit stream on the fly. Host A then groups the bits into 56-Byte packets. There is one link between Host A and B; its transmission rate is 500 kbps and its propagation delay is 2 msec.As soon as Host A gathers a packet, it sends it to Host B. As soon as Host B receives an entire packet, it converts the packet’s bits to an analog signal. How much time elapses from the time a bit is created (from the original analog signal at Host A) until the bit is decoded(as part of the analog signal at Host B)?Answer: Consider the first bit in a packet. Before this bit can be transmitted, all of the bits in thepacket must be generated. This requires56∗8sec=7 msec64∗103The time required to transmit the packet is56∗8sec=896 μsec500∗103Propagation delay = 2 msec.The delay until decoding is7msec +896μsec + 2msec = 9.896msecA similar analysis shows that all bits experience a delay of 9.896 msec.16.(P9) Consider a packet of length L which begins at end system A, travels over one link to apacket switch, and travels from the packet switch over a second link to a destination end system. Let d i, s i, and R i denote the length, propagation speed,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link i, for i= 1, 2. The packet switch delays each packet by d proc. Assuming no queuing delays, in terms of d i, s i, R i, (i= 1, 2), and L, what is the total end-to-end delay for the packet? Suppose now the packet Length is 1,000 bytes, the propagation speed on both links is 2.5 * 108m/s, the transmission rates of both links is 1 Mbps, the packet switch processing delay is 2 msec,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link is 6,000 km, and the length of the last link is 3,000 km. For these values,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Answer: The first end system requires L/R1to transmit the packet onto the first link; the packet propagates over the first link in d1/s1; the packet switch adds a processing delay ofd proc; after receiving the entire packet, the packet switch requires L/R2to transmit the packetonto the second link; the packet propagates over the second link in d2/s2. Adding these five delays givesd end-end = L/R1 + L/R2 + d1/s1 + d2/s2 + d procTo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 we simply plug the values into the equation to get 8 + 8 +24 + 12 + 2= 54 msec.17.(P10) In the above problem, suppose R1 = R2 = R and d proc= 0. Further suppose the packetswitch does not store-and-forward packets but instead immediately transmits each bit it receivers before waiting for the packet to arrive.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Answer: Because bits are immediately transmitted, the packet switch does not introduce any delay;in particular, it does not introduce a transmission delay. Thus,d end-end = L/R + d1/s1 + d2/s2For the values in Problem 9, we get 8 + 24 + 12 = 44 msec.18.(P11) Suppose N packets arrive simultaneously to a link at which no packets are currentlybeing transmitted or queued. Each packet is of length L and the link has transmission rate R.What is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for the N packets?Answer:The queuing delay is 0 for the first transmitted packet, L/R for the second transmitted packet, and generally, (n-1)L/R for the nth transmitted packet. Thus, the average delay for the N packets is(L/R + 2L/R + ....... + (N-1)L/R)/N = L/RN(1 + 2 + ..... + (N-1)) = LN(N-1)/(2RN) = (N-1)L/(2R) Note that here we used the well-known fact that1 +2 + ....... + N = N(N+1)/219.(P14) Consider the queuing delay in a router buffer. Let I denote traffic intensity; that is, I =La/R. Suppose that the queuing delay takes the form IL/R (1-I) for I<1.a.Provide a formula for the total delay, that is, the queuing delay plus the transmissiondelay.b.Plot the total delay as a function of L/R.Answer:a.The transmission delay is L / R . The total delay isILR(1−I)+LR=L/R1−Ib.Let x = L / R.Total delay=x 1−αx20.(P16) Perform a Traceroute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n the same continent at threedifferent hours of the day.a.Find the aver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ound-trip delays at each of the threehours.b.Find the number of routers in the path at each of the three hours. Did the pathschange during any of the hours?c.Try to identify the number of ISP networks that the Traceroute packets pass through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Routers with similar names and/or similar IP addres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same ISP. In your experiments, do the largest delays occur at the peering interfaces between adjacent ISPs?d.Repeat the above for a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Compare theintra-continent and inter-continent results.Answer: Experiments.21.(P18) Suppose two hosts, A and B, are separated by 10,000 kilometers and are conn ectedby a direct link of R =2 Mbps.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over the link is 2.5•108 meters/sec.a.Calculate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R•d prop.b.Consider sending a file of 400,000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Suppose the file is sentcontinuously as one large message.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will be in the link at any given time?c.Provid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d.What is the width (in meters) of a bit in the link? Is it longer than a football field?e.Derive 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the width of a bit in terms of the propagation speed s,the transmission rate R, and the length of the link m.Answer:a.d prop= 107 / 2.5•108= 0.04 sec; so R •d prop= 80,000bitsb.80,000bitsc.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of a link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can be inthelink.d. 1 bit is 125 meters long, which is longer than a football fielde.m / (R •d prop ) = m / (R * m / s) = s/R22.(P20) Consider problem P18 but now with a link of R = 1 Gbps.a.Calculate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R·d prop .b.Consider sending a file of 400,000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Suppose the file is sentcontinuously as one big message.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will be inthe link at any given time?c.What is the width (in meters) of a bit in the link?Answer:a.40,000,000 bits.b.400,000 bits.c.0.25 meters.23.(P21) Refer again to problem P18.a.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 assuming it is sent continuously?b.Suppose now the file is broken up into 10 packet is acknowledged by the receiver and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an acknowledgment packet is negligible. Finally, assumethat the sender cannot send a packet until the preceding one is acknowledged. How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pare the results from (a) and (b).Answer:a. d trans + d prop = 200 msec + 40 msec = 240 msecb.10 * (t trans + 2 t prop ) = 10 * (20 msec + 80 msec) = 1.0sec。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总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总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b581c0dd36a32d737581ee.png)
第1章复习题一、填空1、从____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互相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资源共享2、OSI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型、互操作性、与应用的____。
可移植性3、Internet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____协议。
TCP/IP4、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的位置____。
无关5、可以让用户通过内置浏览器在移动电话上访问Internet的技术是____。
WAP6、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_____。
网络协议7、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__________组成。
资源子网8、根据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网络,划分为:__________、局域网、城域网。
广域网9、网络协议主要由3个要素组成,其中_________是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个部分意义。
语义10、分组交换方式提供两种服务,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11、ISO的全称是_________。
国际标准化组织12、分组交换方式提供两种服务,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1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___________和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义14、计算机之所以可以通过internet互相通信,是因为它们遵循了一套共同的internet协议。
这套协议的核心是______。
tcp/ip15、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_____。
网络体系结构16、Internet的网络拓扑结构是一种______结构。
网状17、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的产物。
通信技术18、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WAN的中文意义是____________。
广域网19、定义TCP/IP标准的文档被称为( )。
RFC20、将 Internet 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网络技术是 ___________ 技术i ntrannet(企业内部网)21、两个最重要的网络参考模型是OSI参考模型和________. TCP/IP模型22、常见的实用网络协议有_______ 、IPX/SPX和NetBEUI 。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aa796b195f312b3069a571.png)
标题:《计算机网络》复习练习题(每章一套,共9套)第1章概述习题一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B. 语义C. 时序D. 字符2. 一座大楼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B. LANC. MAND.WAN3.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4. 完成服务点寻址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 链路层服务和互连网层服务B. 互连网层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 传输层服务和互连网层层服务7. 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一般采用()。
A. 中继器B. 交换机C. 路由器D. 网关8. IP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A. 可靠服务B.有确认的服务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D. 以上都不对9. ATM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优点。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D.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10.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A.比特B.字节C.帧D.分组11.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A. 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12. 在ISO的OSI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1);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输;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 A.1、2、3层B.2、3、4层C. 3、4、5层D. 4、5、6层(2)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3)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4) A. 主机之间B. 网络之间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链路之间(5)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13.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1)。
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3b6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f.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选择题。
1.下列接入方式不属于宽带网络接入方式的是(A)A.双绞线接入B.钢线接入C.光纤接入D.无线接入2.下列有关多媒体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语音数据的传输对实时性要求较强,而对通信宽带要求不高B.视频通信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而对通信宽带要求高C.视频压缩后的关键帧出错将导致一段数据流无法恢复、解压、回放D. 视频压缩后的非关键帧出错,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容忍的3.目前电话双绞线上网的主流速率为56Kbps,其物理极限是(D)A.58KbpsB.60KbpsC.62KbpsD.64Kbps4.下列不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的是(D)A.公用分组交换网B.卫星通信网C.无线分组交换网D.数字数据网5.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信息处理的是(C)A.网络软件B.网络操作系统C.资源子网D.通信子网6.不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结构的是(D)A.总线形B.树形C.环形D.星形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IETF的工作领域(D)A. Internet服务管理B.运行要求C.安全性D.制定通信标准8.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确定那个站定可以发送的拓扑结构是(B)A. 星形B. 总线形树形C.环形D. 树形9.在广播式网络中,哪类地址不属于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B)A. 单播地址B. 双播地址C.多播地址D. 广播地址二、填空题。
1.下一代网络NGN是基于_________的核心网络。
2.__________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3.__________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4.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5.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表现在_________、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2be81052d380eb62946d41.png)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单项选择1、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___D___。
A 客户机B 服务器C 操作系统D 数据库管理系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D__。
A 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B 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C 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D 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3、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是______。
A 数据通信B 资源共享C 节省费用D 提高可靠性4、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他们所能覆盖的范围不同,而且还在于他们的_____不同。
A 所使用的介质不同B 所使用的协议C 所支持的通信量D 所提供的服务5、下面的选项中,网格型网络的特点____。
A 不容易配置B 不太稳定C 扩展性不好D 容易发生故障6、相对于OSI的7层参考模型的低4层,TCP/IP模型内对应的层次有__B___。
A 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B 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C 传输层、互联网层、ATM层和物理层D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7、下述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B 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C 在应用层与网落层之间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D 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B____。
A PDU的长度越大越好B PDU的长度越小越好C PDU的长度不要太大,但也不能太小D PDU的长度没有规定,可随便定9、在OSI参考模型中,表示层提供的功能是_____。
A 交互管理B 透明传输C 死锁管理D 文本压缩10、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______。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 第n+1层为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服务D 第n层和第n+1层提供服务互不影响11、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____。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342141714791711cc791754.png)
1复习题1.没有不同。
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
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
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
而是她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
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
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
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
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
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
一般是客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
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
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
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①没有握手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
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
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带宽。
计算机网络原理章节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章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53dd1fa21614791711287f.png)
C.存储控制D.安全控制
3.CRC校验在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 )
A.自动纠错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7.HDLC的帧类型包括信息帧、监控帧和( )
A.响应帧B.命令帧
C.编号帧D.无编号帧
5.提高物理信道的信噪比可以减少的差错是()
A.随机差错B.突发差错
31.在数据链路层最常用的两种流量控制方案是滑动窗口机制和_______。
32.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差错控制的方法分为两类,即前向纠错FEC和_______。
31.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被称作______。
A.ADSLMODEM使用了更先进的DMT技术
B.使用ADSLMODEM的本地回路承载能力高
C.线路直接接入的局端设备及程控电话交换机取消了窄带滤波器
D.线路直接接入的局端设备不是程控电话交换机
填空题
29.无线网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主要包括FDMA、TDMA和___________。
30.目前最常用的、经典的物理层协议是________。
数据传输率=采样频率*log2(4)=2*采样频率=24Mbps
这里所说的带宽是模拟信道的带宽,也即被采样信号的带宽。
根据采样定律:被采样信号带宽=采样频率/2=6MHz
所以要容纳这个信号,需要的信道带宽为6MHz。
5.HDLC中的监控帧长度为()
A.8位B.16位
C.32位D.48位
16.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是一种( )
9.在接收、发送双方仅需一个帧的缓冲存储空间的差错控制方法是( )
A.选择重发策略B.连续重发请求
C.空闲重发请求D.Go-back-N策略
计算机网络第1章 基础知识(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章 基础知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942c8964bcf84b8d57b30.png)
一、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下列哪一个?A.降低成本B.打印文件C.资源共享D.文件调用2、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下列什么?A.装备有通讯设备的高速公路B.电子邮政系统C.快速专用通道D.国家信息基础设施3、下面哪一个不是分组交换的优点?A.高效B.灵活C.开销小D.快速4、校园网按照作用范围分属于哪一种网络?A.局域网B.广域网C.城域网D.个人区域网5、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下列哪一个?A.LAN B.WAN C.ISDN D.MAN6、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什么?A.LAN B.WAN C.ISDN D.MAN7、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什么来划分的?A.信息交换方式B.网络使用者C.网络连接距离D.传输控制方法8、从分类角度上看,下面哪一种网络与其它三个不同?A.局域网B.城域网C.广域网D.校园网9、下列哪一个不是按照作用范围划分的网络?A.局域网B.城域网C.专用网D.广域网10、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是由下列哪一组组成?A.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B.计算机、网线和通信设备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D.客户机和服务器11、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下列什么?A.误码率B.频带利用率C.传输速D.信道容量12、关于客户/服务器通信方式的错误说法是下列哪一个?A.描述的是通信进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B.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C.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D.通信进程间的身份对等13、客户/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是下列哪一个?A.Client/Server B.Guest/ServerC.Guest/Administrator D.Slave/Master14、Intranet是什么?A.Internet发展的一个阶段B.企业内部网络C.Internet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术D.企业外部网络15、关于TCP/IP协议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A.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的B.该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5个层次C.TCP 和UDP位于传输层D.IP 协议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协议16、关于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的正确说法是下列哪一个?A.实体指的是硬件设备B.协议是控制上下层之间通信的规则C.服务的方向是由下而上的D.服务访问点是对等实体间的接口17、在系统中,上下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下列什么来定义接口?A.服务原语B.服务访问点C.服务数据单元D.协议数据单元1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C.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D.由ISO 制定的一个标准19、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下列哪一个结构?A.环形结构B.总线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20、下面不属于局域网拓扑结构的是什么结构?A.环形结构B.总线结构C.树形结构D.网状结构21、关于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的正确说法是下列哪一个?A.实体指的是硬件设备B.协议是控制上下层之间通信的规则C.服务的方向是由下而上的D.服务访问点是对等实体间的接口22、在系统中,上下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下列什么来定义接口?A.服务原语B.服务访问点C.服务数据单元D.协议数据单元2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C.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D.由ISO 制定的一个标准24、关于TCP/IP协议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A.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的B.该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5个层次C.TCP 和UDP位于传输层D.IP 协议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协议25、协议的关键要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语言B.语法C.语义D.同步26、下列设备不属于资源子网的是哪一个?A.打印机B.集线器C.路由器D.局域网交换机27、在ISO/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压缩、加密等功能由哪层完成()。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1ef921b4daa58da0114a4e.png)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A.网络接口层B.互连层C.传输层D.应用层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B.主机、外设、软件C.硬件、程序、数据D.主机、程序、数据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二、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088c837ad51f01dc381f1d8.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含义各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和结构,或者定义(比如硬件设备)之间传播信号的电平等。
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中需要发送(或包含)哪些控制信息。
这种信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信息,接收信息端应如何响应。
时序也称同步。
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
四,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主要有哪几类计算机网络?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个域网是近几年随着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网络类型,是由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实现个人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蓝牙。
范围控制在1到10米。
局域网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等局部区域内。
采用高速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实现局部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范围。
十米到一公里。
城域网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5到50公里。
广域网覆盖通常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五,按网络拓扑划分,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星形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
1.星形拓扑包括一个中央结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结点连接,中央结点通常是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通信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中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称为总线。
所有结点均与总线连接,结点间的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成分进行。
计算机网络1-5章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1-5章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5c9e0616fc700abb68fc6e.png)
计算机网络应用复习题第一章参考答案1. 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计算机-计算机”网络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是相互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所谓自治即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所谓互连即以任何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相连接。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指的是在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调度下,多台计算机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用户面对的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各计算机怎样协同工作,对用户透明,其用途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
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比,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是非协调性的、松散耦合的网络。
各计算机对用户非透明,用户必须指定资源的位置,而且其用途主要是资源共享。
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1)数据通信(Communication Medium):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2)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软件、硬件、数据(数据库);(3)提供高可靠性服务(High Reliability)-利用可替代的资源,提供连续的高可靠服务;(4)节省投资(Saving Money)-替代昂贵的大中型机系统;(5)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Processing)。
4. 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答:按地域范围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 LAN)范围:小,<20KM传输技术:基带,10-1000Mbps,延迟低,出错率低(10-11)拓扑结构:总线,环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MAN)范围:中等,<100KM传输技术:宽带/基带拓扑结构:总线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 WAN)范围:大,>100KM传输技术:宽带,延迟大,出错率高拓扑结构:不规则,点到点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树形、总线、环形、全连接、不规则(网状)。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095515ec3a87c24028c490.png)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一、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 路由器C. 城域网D. 电话交换网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B. 多协议路由器C. 操作系统D. 自治计算机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技术的产物;A.通信技术 B.电子技术 C.工业技术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___ 。
A. 结构关系B. 主从关系C. 接口关系D. 层次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B. 接入网技术C. 局域网技术D. 分组交换技术1.B2.D3.A4.A5.B二、选择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_______ 。
A. 物理层B. 应用层C. 数据链路层D. 传输层2.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______ 。
A. 帧B. 报文C. 分组D. 比特序列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_______ 。
A. 主机-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_______ 协议。
A. 主机-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D2.A3.B4.C三、简答题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719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4.png)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描述其特点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的系统。
其特点有:广域性、异构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提高工作效率等。
2.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
例子包括互联网、校园网、以太网和蓝牙网络。
3. 什么是拓扑结构?列举并描述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形拓扑。
- 星型拓扑:中央节点连接所有其他节点,节点间的通信都通过中央节点进行。
- 总线型拓扑:所有节点通过共享的传输线连接在一起,任意节点可以发送数据到总线上,其他节点接收并处理数据。
- 环形拓扑:节点以环形方式连接,数据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输。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并分别对比它们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并保持连接的通信方式。
具有独占性和固定带宽的特点。
- 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
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 分组交换: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分组传输。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第二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物理层?描述其功能和主要特点。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层,负责提供比特流的传输。
其功能包括数据的编码、解码、传输方式的选择等。
主要特点是传输的内容为比特流,没有进行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实现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5e29f9b6648d7c0c746c5.png)
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资源具体包括哪些?答:资源共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作用,它包括软件共享、硬件共享及数据共享。
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5.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答:网络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在概念上的主要区别是,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构架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同的本机操作系统上,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配置,在大范围内构成网络操作系统。
在网络操作系统中并不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透明的访问,即需要指明资源位置与类型,对本地资源和异地资源访问区别对待.分布式比较强调单一性,它是由一种操作系统构架的。
在这种操作系统中,网络的概念在应用层被淡化了。
所有资源(本地的资源和异地的资源)都用同一方式管理与访问,用户不必关心资源在哪里,或者资源是怎样存储的。
二者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软件中的重要一环是网络操作系统,有人也将它称为网络管理系统,它与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单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它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操作.面对不同的单机操作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用户操作协调和与单机操作系统的交互,从而解决多个网络用户(甚至是全球远程的网络用二分布式操作系统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被连接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
计算机网络题目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题目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71d777ea26925c52cc5bfa3.png)
第一章:1.分组交换是否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方式?2.不同的交换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
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1)。
为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送,不应选用的交换方式是(2)。
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改进是(3),这种改进产生的直接结果是(4)。
在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5)更合适。
(1)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2)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3)A.传输单位更小且定长 B.传输单位更大且定长C.差错控制更完善D.路由算法更简单(4)A.降低误码率 B.提高数据率 C.减小延迟 D.增加延迟(5)A.虚电路分组交换 B.数据报分组交换C.虚电路加数据报分组交换D.电路交换3.对于分组交换网络来说,多数情况下一个分组的最佳长度是()A.0.1 KB~1 KBB.1 KB~2 KBC.2 KB~4KBD.4KB~6KB4.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一个文件,(至少)有两种确认策略是可行的。
第一种策略把文件截成分组,接受端分别确认分组。
但就整体而言,文件没有得到确认。
第二种策略不确认单个分组,但当文件全部收到后,对整个未见予以确认。
请讨论以上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5.考虑在一条链路上传送文件的一个简单协议。
在经过某种初始协商之后,A给B发送1 KB 大小的数据分组,B然后用一个确认应答。
A在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之前总是要等待前一个ACK(确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停止--等待协议。
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内为收到确认的分组,就认为是丢失了,并且进行重发。
(a)在不会有分组丢失或重复的情况下,说明为什么在分组头中包含“序列号”是不必要的?(b)假定链路可能偶尔地丢失分组,按分组总是以发送的顺序达到接收方。
为了让A和B能够检测到和重发丢失的分组。
使用2位作序列号够用吗?1位怎么样?(c)现在假定链路可能投递无序,有时候1个分组的投递可能用1分钟时间,有若干分组随之后到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选择题
1)
A.640Kbps B.640Mbps C.1Gbps
2
A .DDN
B .VLAN
C .WAP
3.通信子网的组成主要包括()
B.主机和路由器
D.端节点和通信链路
)
D .网状拓扑结构复杂成本较低
5.通信网络采用的主要传输方式为()
A.单播方式和广播方式B
C.端到端方式和点到点方式
( ) 。
B. DECnet C.NOVELL D.PSDN
Internet 。
B .VLAN
C .DDN
D .Ad hoc
WAN)
A.广播式C.集中控制式D.分布控制式
9.(
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实现移动计算机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的网络
A .DDN .WAP D .Ad hoc
10.局域网LAN)
A.“存储——转发”式C.电路交换式 D.分散控制式
11。
A.工作站B.资源子网 C.用户网
12
A.通信子网 B.交换网D.工作站
13
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这样的交换方式属于
.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
( )。
.广域网 C.校园网D.城域网
,其中几座办公楼分布在各个城区,它们组成继续教育中心。
这种网络是属于( )
A.局域网 B.广域网 C.校园网
16( )等数字设备,
A.语音、数据
C.图像、语音
17.智能大厦一般都具备三A功能,所谓三A是指( )。
A.SA、OA、FA
C.BA、FA、CA
18.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则称这种传输方式为
B.集中传输 C.分布传输D.广播
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
技术。
A.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数据交换
20. ( )
A .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21. 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D.树形拓扑
22
D .报文交换可以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23
A 树状 C 环状D星状
24 )
D .网状拓扑结构复杂成本较低
25.主要由各成员国的邮政、电话和电报部门组成的国际化条约组织为( )。
A.C. NBS D.ANSI
26
A .精度高
B .内存容量大
C .运算速度快
27.以下____
A .星型结构
B .树型结构 D .环型结构
二、填空题
网络体系结构为
3
4,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
51984
,简称OSI
6
,
10
电视节目。
11 . CHINANET 是依托强大的CHINAPAC( 分组交换网) 、CHINADDN (数字数据网)、PSTN (电话交换网)等公用网,采用先进的设备,而成为我国INTERNET 的主干网。
12
现与业务相关的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独立。
1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
15
息传递,后者负责__________
16.资源子网包括__________
传输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端节点
17.通信子网主要是由 _ _ 和组成。
网络节点也称转接点或
________、软件资源共享和________三个方面。
___ _ __、_____
_和BA(楼宇自动化)
.广域网一般采用 __ 传输方式,局域网一般采用 __ 传播方式。
__ 和。
22 、 __ 和。
23 __________ 、局域网和__ __ __ 三种。
24计算机网络可分为___ _ _、报文交换网和___ _ _
25 若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转发, 则称这种传输方
式为_________
26 _________ 上使用,现在人们公认它是分组交换网
之父。
27 .颁布的OSI 参考模型的全称为______
______ 。
程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56Kbps,
32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