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

合集下载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如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认识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2.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学习地球仪的概念,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3. 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学生学会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掌握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师讲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介绍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3. 介绍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阐述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4. 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附: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方面掌握较好,但在识别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方面仍需加强。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篇1第一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郑建红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与地球仪2(原创完整教学案附答案)

地球与地球仪2(原创完整教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思路: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

本节内容抽象,同时又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感受到要在地球上确定位置,需要借助经纬线。

二、认识经线、纬线。

2、各小组讨论,分工记录各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帮助解答问题。

3、15~2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结果。

4、指导学生认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巩固知识点问题设计: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的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经线是什么形状的?4、经线的长度有什么规律?5、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6、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7、找出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8、找出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强化训练师生共评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20°W,160°E9.中纬度是指()A.0°~30°B.23.5°~66.5°C.30°~60°D.60°~90°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二、读图题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了解地球的未来——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了解地球的未来——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了解地球的未来——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章节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变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2. 掌握地球的演变历程;3. 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培养学生的保护地球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成过程:原始太阳星云、行星胚胎、地球诞生;2. 地球的演变历程: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进化;3. 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形成的;2.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地球的演变过程;3. 组织学生讨论保护地球的措施。

章节二:地球的结构与特征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球的结构;2. 了解地球的主要特征;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球的主要特征: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3.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结构;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并进行讨论;3. 布置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章节三:地球仪的使用与制作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球仪;2. 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投影、比例尺等;3.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 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3.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

章节四:地球仪的应用与价值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2. 掌握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直观展示地理现象、便于教学等;2. 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航、地质勘探、气候变化研究等;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活动:1. 展示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实例;2. 介绍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 组织学生讨论地球仪的价值。

章节五:地球的未来展望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2. 掌握地球未来的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列表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

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用具】自制地球仪、地球仪、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传授新课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重点和难点】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准备】1.经纬线地球仪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一:纬线与纬度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2.纬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

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地球仪图片3. 地球结构示意图4. 教学视频或动画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以及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了解地球各洲的分布。

5.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地理导航、气候变化研究等。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简易地球仪,并标注出自己所在的城市。

2. 调查家庭成员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整理成报告。

3. 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地球仪的操作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的基本认识。

2. 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地球仪实际应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绘制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展览馆或地理实验室,加深学生对地球科学的理解。

2. 开展地球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资源1. 地球仪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形状和结构。

2. 地球仪图片:用于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仪的细节。

3. 地球结构示意图:用于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地球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形状、位置等。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运动。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实际面貌。

地球的自然环境: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对生命的重要性。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运动:通过图表和视频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宇宙中的地位。

第二章:地球仪的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和地理信息。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介绍地球仪的各个部分,如赤道、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和地理信息,包括如何读取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

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地理分布、地理规律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球仪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采用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和地理信息。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2 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与反思范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与反思范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与反思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及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及运动特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和特点。

(2)提问:地球仪与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②讲解地球的形状为不规则椭圆体,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形状的成因。

③介绍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地球的运动①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②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球仪的使用①讲解地球仪的种类和特点。

②示范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③培养学生利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使用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山脉等。

(2)引导学生反思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地球仪这一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在练习与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不足之处。

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讲解,未能充分体现地球运动的实际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特点。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除了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学会运用地球仪,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并利用地球仪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3、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影像及名称,让学生看图描述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名称,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初步的认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新课讲授活动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出示由远古时期到21世纪的四组材料:1、结合材料,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过程并完成填空;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补充月食、海岸观船、登高望远三个例子,并完成一组选择题。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认识生命之源——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经纬网、地图、比例尺等。

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何阅读地球仪上的信息,如何查找地理位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何查找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 演示法: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准备一个标准地球仪。

2. 教学PPT:制作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PPT。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经纬网、地图、比例尺等。

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何阅读地球仪上的信息,如何查找地理位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何查找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 演示法: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准备一个标准地球仪。

2. 教学PPT:制作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PPT。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程度的进步,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WTT的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 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思考。

1.1.1 利用图片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外观。

1.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 简介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2.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2.1.1 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组成。

2.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的,通过缩小地球的尺寸,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2.1.3 地球仪的分类:地球仪可以根据制作材料、尺寸、用途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2.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2.1 放置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支架和底座,使地球仪保持平衡。

2.2.2 观察地球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2.3 查找地理位置: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网格和地图索引,查找地球上的具体地理位置。

2.3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2.3.1 教育领域:地球仪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3.2 科研领域:地球仪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如气候研究、地质研究等。

2.3.3 日常生活:地球仪也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加居室的文化氛围。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3.1.1 地球仪的构造:介绍地球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

3.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3.1.3 地球仪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球仪,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2.1 放置地球仪:讲解如何正确放置地球仪,以保持其平衡。

3.2.2 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理解和应用;2. 地球仪上地图的阅读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地球仪和地球模型;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相关地图和图片;4.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2. 地球仪(若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仪是什么?Step 2: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扁平形状和赤道、极点等基本概念;2.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经纬网和各个洲际分布。

Step 3: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和制作原理;2. 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地形等要素;3. 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Step 4:地球仪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讲解经纬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教授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3. 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如查找某个城市或国家的位置。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地球仪进行地图阅读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让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认识了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了使用地球仪查找和解释地理位置信息。

《看透天空之谜——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看透天空之谜——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看透天空之谜——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两极略微扁平。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

解释地壳的构成,包括陆地和海洋。

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自转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即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

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2 地球的公转介绍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概念。

解释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三章:地球仪的使用3.1 地球仪的认识介绍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表面特征的球形模型。

展示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如桌面地球仪和悬挂地球仪。

3.2 地球仪的读取教授如何读取地球仪上的经纬度。

解释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来定位地理位置。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现象4.1 气候现象解释气候的概念,包括温度、降水和风。

探讨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如自然和人为因素。

4.2 地质现象介绍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山体滑坡。

解释地质现象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热能。

探讨地质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第五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和研究5.1 地球的卫星观测介绍地球卫星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卫星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

展示地球卫星拍摄到的壮观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2 地球的科学探索探讨科学家如何通过地球科学来研究地球。

解释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科学领域的最新发现和进展。

第六章:地球的环境问题6.1 气候变化解释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原因。

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篇一」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

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

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

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一些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最大周长)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六、【教学过程】[导人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八、【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经纬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归纳比较法六、【教学过程】[导人新课]教师:同学们观察已准备好的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有什么?学生:地轴、两极、经纬线等。

(学生看教材关于“纬线和经线的内容”,熟悉并理解这些重要的点和线。

)教师强调:地球仪上的能够使地球模型转动的轴——以及标注的经线和纬线,在真实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

它们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1、纬线和纬度教师:纬线作为地球仪上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多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④纬线与经线有什么关系?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地球仪上一共可以找到多少条纬线?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这些纬线?学生:无数条,用度数标注的。

教师:万丈高楼平地起。

纬度的起点是从00开始的。

那么,00纬线在那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其位置,回答:赤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教师:纬度是从0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教师:我除了赤道以外,其余纬线都有两条纬度相同的纬线。

怎样区别这些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我们用北纬(N)和南纬(S)来区分它们。

教师: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师: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赤道)教师:观察“南北半球分布图”,说明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的一个半球。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由部分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最后手拿卡片的每一位学生说明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完成活动)教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所熟悉的哪些地名。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板书:2、经线和经度教师:说明经线的形状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短一样吗?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①在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如果沿经线呢?②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如果能,它们分别在哪里?教师: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能画出无数条经线。

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0开始的。

那么,00经线在哪里?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经线,观察经线经过了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学生在地球仪找出并回答)教师强调: 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影像资料)教师:最大经度是多少?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怎样区别它们?(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纠正)教师:地球仪上,哪两个经度的经线只有一条?(00经线和1800经线。

)教师: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组成大圆圈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与00、450E、200W、900W、1200E等组成经线圈相对应经线的度数。

(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教师: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生归纳总结:以200W和160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其原因是这个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学生查找北美洲、非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学生练习:在地球仪上,找出世界著名城市北京、上海、悉尼、莫斯科、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并说明它们的大致经度。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三、经线和纬线1、纬线和纬度2、经线和经度八、【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会用经纬网读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经纬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三、【教学难点】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六、【教学过程】[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1.2.(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五、经纬线八、【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