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词双关词例题解析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4956765acfa1c7aa00cc15.png)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4bfd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9.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2含解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2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2fe9a3195f312b3169a5ad.png)
2-2-2[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46374dd6137ee06eff91882.png)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荷锄而咏(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赤墀ch: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https://img.taocdn.com/s3/m/f09f47fdb52acfc788ebc953.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4 诗歌综合赏析(含解析)
![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4 诗歌综合赏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4a597ff78a6529657d5320.png)
专题14 诗歌综合赏析【母题来源】2016年高考新课标2卷第14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14.B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
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
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
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综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情感,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试方向】从知识上考核的是诗歌的意象的概括、意境的总结,手法的分析,是以的概括,情感的分析等。
诗歌鉴赏题目难度有所降低,有过去的E降到现在的D,意象概括几乎是必考的题目。
【得分要点】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2e057ba1c7aa00b42acb03.png)
专題出古典诗歇阅读1. 【2016年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 《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 A(2) B(3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C .[W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诗歌內容的能力・可丰鵬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史“记今夕阳可判斷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乩【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1含解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1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ce1a3bd64783e09122bcc.png)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2016各地高考 诗歌详解和赏析
![2016各地高考 诗歌详解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4614f5524de518964b7db6.png)
2016各地高考诗歌详解和赏析(甲卷)(全国新课标卷Ⅱ)(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题思路】本题为两问,第一问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
第二问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即可。
9.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描摹过,但个个不同,无一肖似逼真,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诗人可谓层层铺垫,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语文】【高三】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0 诗歌鉴赏
![【语文】【高三】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0 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b6f8fb8700abb68a982fbb7.png)
考点10 诗歌鉴赏[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 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fcc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2.png)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析引言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其中,使用双关副词的例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增添作品的诗意和趣味。
本文将介绍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副词例子,并对其意义和效果进行分析。
富有双关意味的副词例子1. 青山:- 意义一:形容山色葱茏、青翠欲滴。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青山隐隐水迢迢”。
- 意义二:指年轻人。
例如《临江仙·满尚贤》中的“赤帜先飞青山下”。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使句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2. 朱唇:- 意义一:形容嘴唇红艳如朱。
例如《蝶恋花·春景》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臀珠发,朱唇开”。
- 意义二:指女子的嘴唇。
例如《长恨歌》中的“有女长舌从此闻”。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同时表达了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赋予了诗句更多的浪漫与想象力。
3. 暮色:- 意义一:黄昏时的色彩。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意义二:指老年。
例如《绝句·赠与卫八处士》中的“对长亭晚,酒醒只在网阴时”。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生阶段的变化,使诗词具有感伤和哲理的氛围。
4. 明月:- 意义一:指明亮的月亮。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意义二:指心中的美好愿望或事物。
例如《庐山谣》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分析:通过一个词语概括了客观和主观的含义,使诗句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表达。
结论古典诗词中的双关副词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和内涵。
通过对副词的多重意义进行运用,诗人们创造出了充满诗意的句子和意境。
这些例子中的双关副词,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和趣味,深受读者的喜爱。
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语文试题解析之诗歌阅读
![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语文试题解析之诗歌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baeb5030b4e767f5acfcefc.png)
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语文试题解析之诗歌阅读新东方在线甄丽鹤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第一天,94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新东方在线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解析。
在2016新课标全国2卷试题解析(二)中我们讲了文言文阅读的部分,下边,我们来说说诗歌阅读。
【原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甄丽鹤老师解析】诗歌,来自杜甫,杜甫的作品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相应的翻译难度会大一些,但是相宜难度大并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一个角度,叫做丹青引赠操将军霸,你会发现它是写马的,杜甫非常喜欢马,这时候考了一个常规诗人,又考了常规诗人经常写的作品。
还是这句话,如果你学习古诗,不学习杜甫整个诗歌的风格,这不可能,没有一个学校不会教杜甫的,在你还有的时间中,你必须做好对杜甫这个人的了解,对他诗作的了解,以及对他风格的了解。
我们需要具备的第一个能力是什么?有人说看题,不是,当然你可以有自己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看注释然后再看文章。
是先看文本,在充分解读文本之上,再用我刚才解读出来的内容去和题做一一应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看文本和先看题无所谓,这里有几个技巧,第一个是题目解析,你会发现它有一个注释,然后回过头来看注释及然后你发现注释非常多。
看完整体的题目和注释之后再来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注意每一个句的名词,把名词找出来之后来看每一个名词的意思,比如先帝天马玉花骢,三个名词堆积其实就是一匹马,这是真的马吗?不是真的马,是曹霸画的马。
2016高考真题古诗文赏析解析
![2016高考真题古诗文赏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8b411479563c1ec5da714a.png)
三、【答案】
• (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 “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 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 (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 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 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 实之情。 • (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 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 “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 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四、答案
• (1)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 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 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 示。 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 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 雄豪的阳刚之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小令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 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朔风吹老梅花片”,诗人在封闭的船 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 “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 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心情无比畅快豪爽。 (或)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 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 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 悲冷一扫而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2016 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 成8~9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9b4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c.png)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甲卷)语文试题(使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辽宁,海南)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2解析(上课用)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2解析(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c02ddd2cc58bd63186bdc4.png)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 杨琴
2016.8.3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 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 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 一会儿。 •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 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 简要分析。(6分)
•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 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 答:敏锐的洞察力; • 独立思考与创新; • 扎实的研究功夫。 •
•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 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 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பைடு நூலகம்行分析。(8分) • 答:吴文俊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 趣的影响下,他独辟蹊径,运用机械化思想研究 数学,建立了新模式,在数学专业研究取得了一 系列成就。 • 吴文俊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兴趣,涉猎历史 书籍、观看历史影片,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甚至观看围棋比赛也培养了他在数学研究的全局 观念和战略眼光。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 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 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 一会儿。 •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 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例示.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例示.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3284ce195f312b3169a542.png)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4·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
![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27b31c763231126edb11f8.png)
考点定位与答题规范 鳌中 陈扬高
1
考点说明 鉴赏评价是古典诗词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在识记、理
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所给的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
•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乡情、别离情、国难情 等。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 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 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①上片采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用“将雅调”直接表现乐曲声 律的高雅、“尽百喙春和”、“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等句直 接正面地表现演奏者技艺高超;“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 新声”直接说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 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内容 唐诗 (岑参)
考点定位:8.对比鉴赏9.主旨与思想感情
全国新课标卷Ⅱ) 考查内容 :唐诗 (韩偓)
考点定位:8.意象与技巧9.主旨与思想感情
5
2015年浙江高考卷: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 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 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 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 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 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1 ) (2 )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考点定位:21.情境默写;22.艺术手法(对比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2354b40b1c59eef8c7b4e3.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
②炯:光明,明亮。
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词双关词例题解析导读: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以下是古典诗词双关词例题解析,请考生掌握记忆。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
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如:
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
如:
1、《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
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
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
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对于学好古汉语,理解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精妙的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
在古汉语、古诗词特别是古民歌之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谐音双关来隐晦而又贴切地表达反抗压迫、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的朴素思想,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简单的一个丝(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又如,《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怜子,即爱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
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
制约和艺术的需要,古汉语通过谐音双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
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韩信将起兵造反。
如果不知道这个背字是双关语,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表达爱情时,往往不明说,而是通过双关语的手法隐晦地表达。
如李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就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蜡炬燃烧,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三)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古汉语特别是古诗词,利用谐音双关能达到丰富艺术表现效果的作用。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通过自然界的天气之晴,寓意人间男欢女爱之情,联想丰富,意境超然,言简意远,妙不可言。
(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正确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含义,既能使学生在阅读古汉语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亦能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大大提高中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在表达一个人才疏学浅时,就可以这样描述:他读书不多,墨水太少。
墨水这个词就是双关语,暗指学历或知识水平低,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词双关词例题解析希望我们能够掌握,希望我们能够熟记,这对我们高考是有极大好处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