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常规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1
1 一般表现特点: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TIA或中风。
前驱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情况:相对缓慢,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时发 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 状逐渐加重,于1~3日内达高峰。
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颅高压情 况比较少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2
半球后2/5、 脑干和小脑
枕叶、脑干、 小脑
脑血栓形成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预后及预防
脑血栓形成——概念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 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 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脑血栓形成——病因 基本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 2.动脉炎 3.先天性动脉狭窄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血高凝状态 ...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脑血栓形成 的基本病因
血流缓慢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冠心病
吸烟 肥胖 活动少
···
脑动脉 粥样硬化
血小板 粘附、沉着
脑组织 缺血、 缺氧、 坏死
CT示低密度脑梗死病灶
CT示高密度脑出血病灶
脑血栓形成——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MRI:显示病灶早
3、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 狭窄和闭塞部位。
4、其他:常规检查
MRI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 梗死后数 h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脑血栓形成——诊断要点
1、多为静态下发病,症状逐渐加重 2、有神经定位体征 3、一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4、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2、身体评估 1 生命体征 2 意识与精神状态 3 头颈部检查 4 四肢躯干检查 5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是否正常, 2 头部CT和MRI检查有无异常改变, 3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SPECT 检查有无脑
局部的血流灌注异常, 4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有无大血管的闭塞
低温或高温均可导致体内平衡的波动,血管舒张功能障 碍,血压骤变或血流缓慢,冬季干燥和夏季出汗多可引起 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特别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 人,寒冷的刺激使血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病,
脑卒中预防
一级预防适和人群
二级预防适合人群
三级预防适合人群
有卒中倾向、尚无卒 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 卒中的发生
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
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八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病史 1 询问病人起病情况 起病时间、方式、有无明显前
驱症状、伴发症状 2 了解病人有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短
暂性缺血发作病史;是否有过复视、步态不稳、记 忆障碍、失语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跌倒病 史;是否进行过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是否按医嘱 服用降压、降糖、降脂及抗凝药物 3 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注意是否长期摄 入高盐、高动物脂肪,有无烟酒等嗜好,有无家庭史
及血管弹性改变,
4、心理-社会评估
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易怒
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焦虑:与偏瘫、失语或担心医疗费用有关 有废用性萎缩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长期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政府支持: 政府提供的 医疗、康复 和福利政策
0 5
社会组织支 持:社会组 织和慈善机 构的关心和 支持
急性期护理措施
0
0
0
0
0
1
2
3
4
5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血压、 心率、呼吸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 窒息
预防并发症:预 防感染、压疮、 静脉血栓等并发 症的发生
脑梗死的预 防措施:包 括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
脑梗死的治 疗:包括溶 栓、抗凝、 降压、降糖、 调脂等。
脑梗死的康 复治疗: 括肢体功能 锻炼、言语 训练、心理 辅导等。
生活方式教育
01
饮食健康:低盐、低脂、 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03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 低脑梗死的风险,适量饮 酒有益健康
汇报人
汇报人
目录
脑梗死:由于脑部动脉阻塞,导致 脑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紊乱,进 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的死亡。
定义和诊断
症状: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诊断: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 及血液学检查等。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律作息等。
1
加强康复锻炼,提高生活 质量,预防再次脑梗死发
生。
4
家庭护理建议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 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
素。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脑梗死概述•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护理干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指导•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脑梗死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分型根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风险030201患者全面评估护理问题识别急性期护理问题恢复期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问题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计划制定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如头高卧位、吸氧、定时翻身等。

恢复期护理计划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及认知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01020304010204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教授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不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护理。

脑梗护理常规ppt课件

脑梗护理常规ppt课件

编辑版ppt
25
护理评估(续)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
关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
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编辑版ppt
8
病理改变(续)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 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 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逆。
➢ 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 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编辑版ppt
9
临床表现
➢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 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男性稍多 于女性。
2. 身体评估 ➢ 意识与精神状态
编辑版ppt
24
护理评估(续)
➢ 头面颈部检查:瞳孔、视野、眼球运动、面部表情, 鼻唇沟,听力,吞咽或咀嚼,言语,颈动脉搏动等。
➢ 四肢躯干检查:肢体活动与感觉、步态、不自主动作, 四肢肌力、肌张力、肌营养,关节活动,皮肤情况及 括约肌功能。
➢ 生命体征监测: T、P、R、BP。
➢ 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多 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且多与全身或局 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
编辑版ppt
13
临床类型(续)
➢ 前循环梗死 ➢ 后循环梗死 ➢ 腔隙性梗死
编辑版ppt
14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眼部和大脑半球前 3/5部分。(前循环)
编辑版ppt
椎-基底动脉系统: 供应大脑半球后2/5 (枕叶及颞叶内侧)、 丘脑、内囊后肢后 1/3、 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 液 。(后循环)

脑梗死护理常规ppt

脑梗死护理常规ppt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h, 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可能与未导致不 可逆神经细胞损害,侧支循环迅速建立等有关。
脑梗死临床分型
缓慢进展型:起病 2周后症状仍逐渐 发展。多与全身或 局部因素所致的脑 灌流减少有关。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 病情重,甚至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颈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
一般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击此处
添 加 大 标(2)安全护理:偏用瘫药者护使理用床档。行走不稳者有人扶走。感觉障碍禁用电 题 内 容热毯、热水袋。烦躁不安者正确使用约束带。
(3)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口咽部滴药,吸 痰。
(4)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鼓励多饮水、多 食富含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安静与活动均可发病,以活动中发病多见。起病急骤。数 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至高峰。
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 严重者可致昏迷、死亡。
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 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 病变。
现以上症状及时报(告2)失语:包括运后动性保失持语坐、立感位觉3性0失-6语0、m混in合。性吞失语咽、困命难名、性不失能语。
医生处理。
进食者给予鼻饲。
应鼓励并加强语言功能的锻炼。从简单的发音诱导病人。
②防止窒息:指导患者进餐时避免讲话,避免分散注意力。不宜使用吸水 管,如果用杯子喝水,杯中水至少保留半杯。床旁被吸引装置,以防误吸。
•(1)早期溶栓: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在再通。常用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

脑梗死护理PPT课件

脑梗死护理PPT课件

五、脑梗死的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 病人宜采取平卧位,以便较多血液供给 脑部,禁用冰袋等冷敷头部以免血管收缩、血流 减少而加重病情。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 难、饮水呛咳时,可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 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次流质饮食。
(3) 生活护理 协助卧床病人完成日常生活,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定时翻身,以 免压疮发生。恢复期尽量要求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 活动,如鼓励病人用健侧手进食、洗漱等,以增进病 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恢复部分生活、工作能力 。对有意识障碍和躁动不安的病人,床周应加护栏, 以防坠床;对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的病人,地面应保 持干燥 平整,以防跌倒。
(5).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48h内用阿司匹林100~ 300mg/d,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推荐应用。
(6).急性期不宜使用脑细胞营养剂脑蛋白水解物(脑 活素)等,可使缺血缺氧脑细胞耗氧增加,加重脑细 胞损伤,宜在脑卒中亚急性期(2~4周)使用.
(7)外科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 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 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 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二、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 以由一个人扶着患者或让患者自己扶着床档或墙壁独 立站起,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 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让患者急于行走,主要是让 患者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独自行 走。
1.脑血栓形成的定义:
简称脑血栓,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 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 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应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 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 系统症状体征。

脑梗塞的护理()ppt课件

脑梗塞的护理()ppt课件
1
脑梗死现状分析
第一致残 第二致死
1y
150多万
1y
250万
25S
1个
12S 2019/8/28
1个
2
教学内容
1 定义、病因 2 临床表现与分型
3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4 5
治疗要点
护理常规
2019/8/28
3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 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脑软化而出现 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6
1
完全型
2
进展型
3
缓慢进展型
4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丧失
2019/8/28
7
头颅CT、 MRI
脑血管造影 血液检查
2019/8/28
8
1、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尿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调整血压 (3)防治脑水肿:甘露醇、速尿等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5)其他:抗凝、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中药、高压氧 2.恢复期治疗
分类: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2019/8/28
4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 二、脑动脉炎 三、其他
2019/8/28
5
好发于中老年人。 起病突然,多数在安静休息时,部分在睡眠中。 头晕、头痛、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2019/8/28
23
2019/8/28
14
并列
无力感
孤独感
失落感
死亡恐惧
2019/8/28
15
• 肢体功能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安全护理:偏瘫者使用床档。行走不稳者有人扶走。感觉障碍禁用电 热毯、热水袋。烦躁不安者正确使用约束带。 (3)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口咽部滴药,吸 痰。 (4)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鼓励多饮水、多 食富含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 病情重,甚至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颈动脉粥样 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
进展性: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可持续至 6h至数日。症状随梗死部位不同而不同。可出 现对侧偏瘫、失语等。严重者颅内压增高、昏迷、 死亡。
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后症状仍逐渐发展。多与全身 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
及侧支循环,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治疗要点
以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为例
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发病时 间等确定针对具体病例的治疗方案。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 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
脑血栓形成按病程通常可分为急性期(1-2 周)、恢复期(2周-6个月)、后遗症期(6 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治疗。
多发生在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 病、糖尿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 病时意识清醒,少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 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情况,严重 者造成死亡。
脑血栓形成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 数以上。
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缺血、缺氧导致运动功能受损有关 吞咽困难 与意识障碍后延髓麻痹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脑缺血导致语言功能障碍有关 焦虑 与脑部病变导致偏瘫、失语或缺少社会支持有关 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偏
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脑梗死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二、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 孔变化。
(一)一般护理
(2)观察有无饮水呛咳、吞咽 困难、咀嚼无力。
(二)用药护理
(3)观察有无呐吃或失语。
(4)观察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或 感觉缺失。 (5)观察特殊用药反应:溶栓 药物、抗凝剂、脱水剂等。
(三)症状护理 (四)心理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卧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位不宜过高。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是指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 并发症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康复治疗与护理 应贯穿于起病至恢复期全过程,要求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均积极参与。
四史
护理评估
现病史 围绕主诉,询问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
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既往健康状况和曾患疾病,手术史,尤其与现病有
关的疾病
过敏史 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五方面
护理评估
饮食 休息与睡眠 排泄 自理情况及保健措施 嗜好
六心理 社会
护理评估
精神状态 心理状态 对疾病的认识 性格及交往能力 家庭关系 经济情况
七体检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身高、体重 一般状况 头颈部
肺 心 腹部 脊柱四肢、神经系统
常用护理诊断
•(7)血管扩张剂:在亚急性期(发病2-4周)脑水肿基本消退时,可适当应用。
•(8)中医药治疗:丹参、川芎嗪、银杏叶、疏血通等。
•(7)其他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外科治疗。
脑栓塞治疗包括脑部病变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脑 血栓形成相同,原发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消除栓子来源,防止脑栓塞复发。
脑栓塞
各种栓子延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急性血流中断而出 现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 的赘生物等。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 明性三大类。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者以中青年多见。 安静与活动均可发病,以活动中发病多见。起病急骤。数 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至高峰。
常用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在再通。常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
•(2)调整血压:急性期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收 缩压大于220mmhg),一般不使用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 脑梗死加重。若血压过低,应予补液,或适当的升压药物。
脑梗死护理常规
• 定义: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
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 缺血性坏死和软化。
• 原因: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
侧支循环供血尚未形成。
• 分类(1)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 (3)腔隙性梗死
脑血栓形成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 所引起的疾病。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症状亦 不同。
•(3)防治脑水肿:发病急骤或梗死范围大可引起脑水肿。脑水肿会进一步加剧脑 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常用甘露醇、速尿等。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波立维、奥扎格雷、双嘧达莫等。
•(5)脑保护治疗: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雅 宇)。
•(6)抗凝治疗:适用于进展型脑梗死。出血性梗死或有高血压者禁用。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液粘稠度、 凝血功能。
• 2.常用影像学检查 (1)CT:最常用。发病当天多无改变。24h后梗死
区出现低密度灶。对脑干和小脑梗死多显示不佳。 (2)MRI:可早期显示缺血组织大小、部位,甚至
可以显示皮质下、小脑及脑干的小梗死灶。 (3)DSA: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形成部位、程度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 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 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 分 型
脑 梗 死 临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h, 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可能与未导致不 可逆神经细胞损害,侧支循环迅速建立等有关。
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 严重者可致昏迷、死亡。
腔隙性梗死
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 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 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