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ESC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指南解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C a r d i o l o g y (C h i n a )(12):1256-12582015年E S C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指南解读毛晓波1 易桂文1[提要] 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 S C )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指南是对2006年欧洲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联合发布的该指南的更新,其中有诸多亮点。
指南引入了一些最新的器械治疗技术,并扩大了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 C D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 R T )等治疗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适应证,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 d o i :10.13201/j.i s s n .1001-1439.2015.12.002 [中图分类号] R 541.7 [文献标志码] A2015E S C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m a n a ge m e n t 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 h yt h m i a s a n d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s u d d e nc a r d i a c d e a t h(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l o g y ,U n i o n H o s p i t a l ,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 ,430022,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MA O X i a o b o ,E -m a i l :m a o x i a o b o 75@163.c o m S u m m a r y T h e p r e s e n t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C a r d i o l o g y (E S C )G u i d e l i n e s i s aE u r o p e a nu pd a te t o t h e2006E u r o p e a n /A m e r i c a n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t h em a n ag e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h yt h m i a s (V A )a n d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 s u d d e n c a r d i a c d e a t h (S C D ).T h e r e a r em a n y h i g h l i g h t s .G u i d e l i n e s i n t r o d u c e s o m e o f t h e l a t e s t t r e a t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e q u i p m e n t ,a n de x p a n dt h e i n d i c a t i o n so f i m p l a n t a b l ec a r d i o v e r t e r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I C D ),c a r d i a cr e 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C R T )a n do t h e re q u i p m e n tt ot r e a tv e n t r i c u l a ra r r h y t h m i a sa n d p r e v e n ts u d d e nc a r d i a c d e a t h .T h i s g u i d e l i n e i sh e l p f u l i no u r c l i n i c a l pr a c t i c e .K e y wo r d s 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C a r d i o l o g y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 h y t h m i a s ;s u d d e n c a r d i a c d e a t h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22)通信作者:毛晓波,E -m a i l :m a o x i a o b o 75@163.c o m室性心律失常(V A )的处理和心脏性猝死(S C D )的预防是心内科临床上极端重要的两个问题。
2015年ESC心包疾病管理指南

2015年ESC心包疾病管理指南[中文版]-- 五大要点∣单位:心在线作者:常三帅刘屹发布时间:2015-09-15时间:9月2日,伦敦当地时间9点地点:Excel London,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ES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 2015-highlight”专场事件:来自德国的Achenbach教授对2015年ESC心包疾病管理指南进行了精彩解析。
要点一急性心包炎诊断标准指南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两条即可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提示新发广泛ST段抬高或PR段压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新发或积液量增加)。
复发性心包炎定义为,急性心包炎首次发作症状消失后,间隔至少4~6周再发心包炎。
要点二急性心包炎一般治疗基于2013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指南首次将秋水仙碱作为急性心包炎治疗的ⅠA类推荐,与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同样成为一线治疗用药,具体用法如下。
新指南强调了在治疗心包炎时限制活动的重要性。
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对于非运动员,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直到症状完全缓解,至C 反应蛋白(CRP)、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对于运动员,除达到上述标准之外,还要求至少休息3个月(Ⅱa/C);对复发性心包炎患者同样如上述要求严格限制体力活动(Ⅱa/C)。
要点三难治性心包炎治疗流程在难治性心包炎治疗方面,在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均无效的情况下,指南推荐应用免疫抑制剂(咪唑硫嘌呤,三线治疗)和心包切除术(四线治疗)。
要点四影像学检查价值指南着重强调了多模式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将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的诊断优劣势逐一进行了比较,并在不同疾病中推荐优先采用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法,同时相互补充结合以促进诊断。
要点五结核性心包炎诊疗流程对于特殊类型心包炎,如结核性心包炎,推荐应用药物治疗延缓心包缩窄进展。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0.5 cm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或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pN0 PN1mi
组织学类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BINV-5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浸润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辅助治疗
原发肿瘤≤0.5 cm 或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 或 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组织学类 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pN0 PN1mi 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化疗(2B类)
• • •
专家普遍认为,大于10 mm的切缘属阴性(但此切缘宽度也许过大,而且可能影响美观) 小于1 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对于范围在1~10 mm之间的切缘,一般切缘越宽,局部复发率越低。但是对于位于乳腺纤维-腺分界部 位(如靠近胸壁或皮肤)的肿瘤,手术边缘不足1mm并不一定要进行再次手术,但可以对肿块切除部 DCIS-1 位进行较大剂量推量照射(2B类)。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ESC 急性心衰指南 中文版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实施概要欧洲心脏病协会急性心衰特别委员会由加强治疗医学欧洲协会担保序言制定指南的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展现相关的证据,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衡量一种特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益处和危险性。
这些指南应该对日常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这些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其它不同组织及其它相关团体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
这种共分制定将威胁到指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经未受质疑的制定程序制定出的指南才能保证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是ESC及其它组织系统地制定指南的一个原因。
尽管已经制定出版高质量指南的标准,但近期对1985至1998年同等评论杂志出版的指南的研究发现,方法学标准并未应用到大多数的案例中。
因此重要的是,指南应该用易理解的形式表达。
其次,亦应很好地制定指南的推行计划。
已尝试确定指南是否促进临床实践及医疗资源的利用。
欧洲心脏病协会应用指南委员会(CPG)指导和协调由特殊委员会、专家讨论小组制定的新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准备工作。
此写作小组所选择的专家被告知提供所有存在或可能有争议的论著。
此种开诚布公的形式存在于欧洲心脏协会及ESC总部的文件中。
委员会已有责任为这些指南和文件进行担保。
特别委员会已将建议的程序和/或治疗的作用或功效及证据的级别进行分类,如下表:建议的分类:第Ⅰ类: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大多数人同意所作的诊断/治疗是有益的、有帮助的且有效的;第Ⅱ类:对于治疗的作用和/或功效有冲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分歧;Ⅱa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观点认为治疗有效;Ⅱb类:循证医学证据/观点很少能证实治疗有效;第Ⅲ类:循证医学证据或大多数观点认为治疗无效且在有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ESC不推荐使用第Ⅲ类证据的分级:A级:从大量随机临床试验或其后的分析中得出的数据B级:从一个单独的随机临床试验或大的非随机研究中得出的数据C级:专家得出的一致意见和/或小型研究、回归性研究和注册得出的结论;1.简介指南的目的是描述成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诊断和治疗的合理性。
ESC心肌炎的病因 诊断 管理和治疗共识 中文版

心肌炎的病因、诊断、管理和治疗共识ESC心肌、心包疾病工作组的一个共识声明一、前言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异多样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3]。
另外,作为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1-3],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在临床并不常用[2,3]。
因此要确定心肌炎准确的发病率也存在困难。
一些针对年轻人群心脏性猝死的研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2~42%的死者患有心肌炎[4,5]。
与之相似的是,9~16%的不明原因的非缺血性成年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6,7]和46%的明确病因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活组织检查被证实为心肌炎。
一些具有轻微症状和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可自行恢复而不需特别治疗[9],但仍有30%的活组织检查证实的心肌炎患者进展为DCM,此类患者预后不佳[1-3,7-9]。
因病因不同,心肌炎的预后差异也很大[9]。
心肌炎的治疗措施多是对症的[10],但是免疫组化[1-3,9-15]、EMB的分子生物学分析[16]以及自身抗体检测对识别对那些适用特殊治疗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9,17]。
在这份来自ESC心肌、心包疾病工作组的共识中,一个专家共识小组复习了目前关于心肌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文献,并提出了新的临床怀疑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二、定义在本共识文件中,我们推荐采用现有的心肌炎和炎症性心肌病定义(见Box 1),我们承认关于DCM和炎症性心肌病的一些条款存在混淆。
DCM是一个以左室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为基础的临床诊断,而炎症性心肌病是一个以心肌炎症伴随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组织学和功能诊断。
因此,DCM和炎症性心肌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Box 1心肌炎的组织学诊断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淋巴细胞性、嗜酸性粒细胞性、多形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2,4,12]。
此外,工作组还推荐以下几种心肌炎和炎症性心肌病的亚分类:1.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心肌炎的组织学证据以及病毒PCR阳性(Table 1);2.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组织学证实心肌炎,但病毒PCR阴性,有或无血清心脏自身抗体(Table 2);3.病毒和免疫性心肌炎:组织学证实心肌炎,病毒PCR阳性且检测到心脏自身抗体(Table 2)。
《ESC2015:心包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ESC2015:心包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解读摘要介绍于下。
1 心包综合征3,41.1 急性心包炎:诊断①所有疑为急性心包炎患者推荐ECG检查IC。
②所有疑为急性心包炎患者推荐超声心动图检查IC。
③所有疑为急性心包炎患者推荐胸部X线检查IC。
④疑为急性心包炎患者推荐炎症[如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损伤(如CK,肌钙蛋白)标志物评估IC。
临床管理和治疗①急性心包炎高风险患者(具备至少1项危险因素)推荐住院治疗IB。
②急性心包炎低风险患者推荐门诊治疗IB。
③推荐抗炎治疗1周后评估反应I B。
治疗的推荐①推荐在胃保护剂使用下使用阿司匹林或NSAIDs,作为急性心包炎的一线治疗IA。
②推荐秋水仙碱作为阿司匹林/ NSAID的一线辅助治疗IA。
③血清CRP应考虑指导治疗疗程并评估治疗反应IIaC。
④急性心包炎对阿司匹林/ NSAID和秋水仙碱禁忌/失败的情况下,及当感染因素已被排除,或存在特定指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应考虑使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IIaC。
⑤非运动员的急性心包炎应考虑限制运动,直到症状缓解和CRP,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正常IIaC。
⑥对于运动员来说,限制运动的期限,推荐应考虑到症状缓解和CRP,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正常――至少3个月IIa C。
⑦皮质类固醇不推荐作为急性心包炎的一线治疗III C。
复发性心包炎管理的建议①阿司匹林和NSAIDs是药物治疗的支柱,如能耐受推荐给予足量,直至症状完全缓解IA。
②推荐秋水仙碱(0.5 mg,bid,或对于体重<70kg,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0.5mg,qd),使用6个月,作为阿司匹林/ NSAIDs的一种辅助治疗IA。
③在某些患者,根据临床反应,秋水仙碱治疗可考虑持续较长时间(>6个月)IIaC。
④应考虑将CRP作为指导治疗的持续时间并评估对治疗的反应IIaC。
⑤CRP正常后,应根据症状和CRP考虑治疗逐渐减量并停用IIaC。
⑥药物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阿那白滞素(基因重组IL-1拮抗剂),和硫唑嘌呤,可考虑在皮质类固醇依赖心包炎复发,对秋水仙碱无反应的病例IIbC。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

浙江医学2016年第38卷第22期华伟牛红霞《2015年ESC 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作为《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防治指南》的更新版,ESC 于2015-09公布了欧洲方面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防治指南,即《2015年ESC 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该指南参阅了809条参考文献,经由74位专家审稿,并参考了新近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等文件(如《2014年HRS/ACC/AHA 关于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指南所参考的临床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治疗的专家共识》)。
新指南强调基础疾病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策略,针对真实世界中不同临床状态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给出了治疗建议,类似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百科全书”。
指南的重量级更新点在于提高了基因检测在诊断和危险评估中的地位,提升了器械和介入治疗的推荐级别。
1丰富流行病学资料,提高基因检测地位指南丰富了SCD 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其中25%是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通常是男性较女性高发,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指南首次推荐将基因分析检测作为猝死尤其年轻猝死患者尸检的基本内容,这有助于发现心脏病的遗传因素。
指南指出: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标准尸检的有益补充,其对离子通道病的诊断可解释15%~25%的心律失常性猝死。
建议:(1)推荐进行尸检以明确猝死原因,判断心脏性猝死是继发于心律失常还是非心律失常(如主动脉窦破裂等)(Ⅰ类适应证,C 级证据);(2)不论何时进行尸检,都要进行标准的心脏组织学检查(Ⅰ类适应证,C 级证据);(3)所有原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者均建议进行血液和体液分析其毒理学和分子病理学(Ⅰ类适应证,C 级证据);(4)潜在致病基因的基因分析应该作为可疑罹患特定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心肌病猝死者的尸检基本内容(Ⅱa 类适应证,C 级证据)。
心包疾病-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的定义
急性心包炎(acute pericarditis)为心包脏层和
主动脉
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以胸痛、心包摩擦音、 上腔静脉 心电图改变及心包渗出后心包积液为特征。可以 右肺静脉 单独存在,也可以是某种全身疾病累及心包的表现。 浆膜心包
下腔静脉
膈
肺动脉干 心包横窦 左肺静脉 心包斜窦 纤维心包 纵膈胸膜
ST段抬高
急性心包炎的诊断
诊断根据急性起病、典型胸痛、心包摩擦音、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超声心动图 检查可以确诊并判断积液量。结合相关病史、全身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对病 因作出诊断。
急性心包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
病史
发热 心包摩擦音 胸痛 白细胞计数 血培养 心包积液量 性质 细胞分类 细菌
治疗
特发性 上呼吸道感染史, 起病急,常反复发 作 持续发热 明显,出现早 常剧烈 正常或增高 阴性 较少 草黄色或血性 淋巴细胞较多 无
(A)心包水肿。 (B)心包LGE。
急性心包炎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取决于原发病 2.心电图:9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都有异常 ST段弓背向下抬高,aVR及V1导联ST段压低,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 一至数日后,随着ST段回到基线逐渐出现T波低平及倒置,此改变可于数周至数月后恢复正常,
也可长期存在 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积液量较大时可以出现QRS电交替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如心包积液较多,则可见心影增大 超声心动图:确诊有无心包积液,判断积液量 心脏磁共振(CMR):清晰显示心包积液容量和分布情况,帮助分辨积液的性质,可测量心包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有手术、心肌梗死 等心脏损伤史,可 反复发作 常有 少有 常有 正常或轻度增高 阴性 一般中量 常为浆液性 淋巴细胞较炎的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要点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要点丁香园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其可以是一种独立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
PH的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测显示肺动脉平均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
以下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5指南中涉及的肺动脉高压诊疗要点。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丁香园
【作者单位】丁香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包疾病治疗指南更新要点 [J],
2.2013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概述 [J], 赵振燕;吴永健
3.标准·方案·指南——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新发布三大指南更新要点 [J],
4.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J],
5.欧洲心脏病学会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SC+2015+心包疾病管理指南(翻译)

ESC 2015 心包疾病管理指南:有所为,有所不为医脉通2015-08-31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8月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新版“心包疾病诊断和管理管理指南”。
一、重要更新心包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往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心包综合征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脏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与心包包块,目前此类疾病的治疗多为off-lable。
自2004年来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步,新指南推荐秋水仙素作为急性心包炎首发或复发的一线用药,辅助阿司匹林或NSAID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其复发。
指南推荐复发性心包炎女性患者应在疾病稳定期计划怀孕,而且给出了女性患者怀孕期间(20周之前与之后)及产后哺乳期的具体用药建议,例如患者怀孕前20周首选阿司匹林,但在20周之后及哺乳期应避免使用此药;即使家族性地中海热女性使用秋水仙素时无不良反应,也不应在怀孕及哺乳期间使用秋水仙素。
指南还更新了急性心包炎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两种症状者即可确诊:心包炎胸痛、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新发广泛的ST段抬高或PR段压低或心包积液(新发或恶化)。
急性心包炎首次发病症状消失后4-6周再次发作即可视为心包炎复发。
指南引入了心包炎与心包积液患者分诊的新策略,推荐多模态成像技术作为诊断评估的必备手段。
图1 心包炎分诊流程图2 急性和复发性心包炎治疗流程图3 心包积液诊断和管理简化流程虽然在过去十年中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但很多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反复性心包炎病理生理学及风险因素、秋水仙素无效时如何预防心包炎、孤立性心包积液的管理等。
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To do and not to do messages from the guidelines)• CMR=心脏核磁共振;CRP=C反应蛋白;CT=计算机断层扫描;ECG=心电图;ESR=红细胞沉降率;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TB=肺结核;WBC=白细胞* 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高危:高热(>38°C),亚急性病程无明确的急性发作、大量心包积液(如,舒张期无回声区>20 mm),心脏填塞,NSAID治疗无反应,心肌心包炎,免疫抑制,外伤或口服抗凝药治疗。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CD定义、流行病学和SCD预防未来前景 突发猝死过去的定义是心脏骤停、特发性室颤,猝死预防详细见表格3
In the past 20 years,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has decrease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the adop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AD and HF. Despite these encouraging resul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responsible for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deaths every year in the world, approximately 25% of which are SCD. The risk of SCD is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and it increases with age due to the higher prevalence of CAD in older age. Accordingly, the SCD rate is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1.40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5, 1.98] in women to 6.68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95% CI 6.24, 7.14) in men. SCD in younger individuals has an estimated incidence of 0.46–3.7 events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corresponding to a rough estimate of 1100–9000 deaths in Europe and 800–6200 deaths in the USA every year.
度指南心包疾病

^. ESC2015 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2015-09-04本指南依据当前全部现存的对于此议题的凭证,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目的是为医务人员供给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评估不一样身体状况患者的预后。
第一是对于心包炎的定义及有关诊疗标准。
表 1.心包炎定义和诊疗标准急性心包炎的诊疗介绍1.介绍全部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Ⅰ,C)2.介绍全部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经胸廓超声心动图检查。
(Ⅰ,C)3.介绍全部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胸部X 线检查。
(Ⅰ, C)4.介绍急性心包炎患者评估炎症标记物(如CRP )和心肌损害(如CK ,肌钙蛋白)。
(Ⅰ, C)急性心包炎的治疗介绍1.介绍高紧急性心包炎患者住院治疗(起码一个危险要素)。
(Ⅰ, B )2.介绍低紧急性心包炎患者门诊治疗。
(Ⅰ,B )3.介绍 1 周后抗炎治疗反响评估。
(Ⅰ, B )心包炎的诊疗流程图^.主要预后不良的展望指标包含:发热>38 ℃;亚急性起病;大批心包积液;心包填塞;阿司匹林或NSAIDS治疗起码1周无治疗反响。
次要预后不良的展望指标包含:心肌心包炎;免疫克制;创伤;口服抗凝治疗。
表 2.急性心包炎抗炎治疗常用药物急性心包炎的治疗介绍1.介绍阿司匹林或NSAIDs 结合胃保护药物作为治疗急性心包炎一线药物。
(Ⅰ, A )2.介绍秋水仙碱作为协助阿司匹林/NSAIDs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一线药物。
(Ⅰ, A )3.血清CRP指导治疗时长及评估治疗反响。
(Ⅱa, C)4.阿司匹林 /NSAIDs 和秋水仙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急性心包炎病例,清除感染或存在特殊适应症如自己免疫性疾病,应试虑使用低剂量皮质类固醇。
(Ⅱa, C)5.非运动员急性心包炎应限制运动,直至症状缓解,CRP、ECG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
(Ⅱ a, C)6.对于运动员,介绍限制运动的限期应至症状缓解,CRP 、 ECG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起码3个月。
(Ⅱ a,C)7.皮质类固醇不介绍作为急性心包炎一线治疗。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中文版)本指南五大亮点分别如下:1. 指南首次推荐将DNA 分析作为年轻猝死患者尸检的基本组成部分。
有助于识别发现导致结构性心脏病的遗传性因素及死者家属中心包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
2. 指南引入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之后很有可能成为Ⅰ类推荐的建议。
例如,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复发性昏厥或多态/双向室速、且具有ICD 置入风险或禁忌症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氟卡尼进行治疗。
3. 指南还指出,对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可考虑谨慎使用新技术,如: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良、具有心律失常性猝死风险而又不适合置入ICD 的成年患者;对于静脉通路不畅通、因感染取出除颤器,或需长期使用ICD 治疗的年轻患者,皮下ICD 可替代静脉除颤器。
4. 识别具有高猝死风险并可能从ICD 中获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该指南的重要建议之一。
MADITⅡ研究中8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射血分数30% 以下或轻度/中度心衰(NYHAⅡ或Ⅲ类)的患者可从ICD 中获益。
故指南推荐,心梗之后6~12 周后对左室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以明确置入ICD 的必要性。
5. 指南还强调应及早诊断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可在相关疾病患者或心源性猝死者亲属中进行相关筛查。
猝死患者尸检与分子解剖表现1. 研究患者猝死的原因以及心源性猝死是否继发于心律失常或非心律失常(如主动脉瘤的破裂),应建议做尸检。
(I,C)2. 尸检时,建议做标准的心脏组织学检查,包括左右心室横向切片的映射标记块。
(I,C)3. 对所有原因不明的猝死患者建议进行血液分析以及充分收集其他体液用于毒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分析。
(I,C)4. 对所有怀疑有特定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的猝死患者,应进行尸检后致病基因分析。
(IIa,C)对疑有或已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无创性评估1.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针对所有检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建议在静息状态下做12 导联心电图。
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ESC2015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
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 。
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1. 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
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 )的若干意见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I,C)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I,B)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
(IIa ,C)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
(I,C)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
(I,C )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
(IIa ,C)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IIb,C )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C2015 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本指南根据目前所有现存的关于此议题的证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评估不同身体状况患者的预后。
首先是关于心包炎的定义及相关诊断标准。
表 1. 心包炎定义和诊断标准急性心包炎的诊断推荐1. 推荐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Ⅰ,C)2. 推荐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经胸廓超声心动图检查。
(Ⅰ,C)3. 推荐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胸部X 线检查。
(Ⅰ,C)4. 推荐急性心包炎患者评估炎症标记物(如CRP)和心肌损伤(如CK,肌钙蛋白)。
(Ⅰ,C)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推荐1. 推荐高危急性心包炎患者住院治疗(至少一个危险因素)。
(Ⅰ,B)2. 推荐低危急性心包炎患者门诊治疗。
(Ⅰ,B)3. 推荐1 周后抗炎治疗反应评估。
(Ⅰ,B)心包炎的诊断流程图主要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包括:发热>38℃;亚急性起病;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阿司匹林或NSAIDS 治疗至少 1 周无治疗反应。
次要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包括:心肌心包炎;免疫抑制;创伤;口服抗凝治疗。
表 2. 急性心包炎抗炎治疗常用药物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推荐1. 推荐阿司匹林或NSAIDs 联合胃保护药物作为治疗急性心包炎一线药物。
(Ⅰ,A)2. 推荐秋水仙碱作为辅助阿司匹林/NSAIDs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一线药物。
(Ⅰ,A)3. 血清CRP 指导治疗时长及评估治疗反应。
(Ⅱa,C)4. 阿司匹林/NSAIDs 和秋水仙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急性心包炎病例,排除感染或存在特殊适应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应考虑使用低剂量皮质类固醇。
(Ⅱa,C)5. 非运动员急性心包炎应限制运动,直至症状缓解,CRP、ECG 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
(Ⅱa,C)6. 对于运动员,推荐限制运动的期限应至症状缓解,CRP、ECG 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至少3 个月。
(Ⅱa,C)7. 皮质类固醇不推荐作为急性心包炎一线治疗。
(Ⅲ,C)表 3. 复发性心包炎常用抗炎药物a:阿司匹林和NSAIDs 应逐渐减量。
b:疑难、耐药病例可以考虑减量时间延长表 4. 糖皮质激素如何逐渐减量(以强的松剂量作为参考)a:除特殊病例外,避免使用较高剂量,且仅限数天时间,快速减量至25 mg/ 天。
强的松25 mg 相当于甲泼尼龙20 mg。
b:患者无症状且C- 反应蛋白正常时可减量,尤其是剂量<25 mg/ 天时。
所有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每天补充钙的摄入量(口服)1.2-1.5g/ 天,维生素 D 为800-1000IU/ 天。
此外,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50 岁男性或绝经女性患者,强的松起始剂量≥ 5mg–7.5 mg/ 天或与其等效药物,推荐双膦酸盐预防骨质疏松。
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推荐1. 阿司匹林和NSAID 是治疗复发性心包炎的主要药物,如果能够耐受,推荐全剂量给药,直到症状缓解。
(Ⅰ,A)2. 秋水仙碱(0.5 mg,2/d;对体重<70 kg 或不能耐受高剂量者,0.5 mg,1/d);与阿司匹林或NSAID 联合使用 6 个月。
(Ⅰ,A)3. 根据临床情况,部分患者可以长期使用秋水仙碱(>6 个月)。
(Ⅱa,C)4. 治疗期间通过监测C- 反应蛋白,指导治疗及评估治疗效果。
(Ⅱa,C)5. C- 反应蛋白正常后,治疗药物逐渐减量。
(Ⅱa,C)6. 对秋水仙碱无效,激素依赖性复发性心包炎患者,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阿那白滞素,巯唑嘌呤。
(Ⅱb,C)7. 复发性心包炎非运动员患者限制活动至症状缓解和C- 反应蛋白正常。
(Ⅱa,C)8. 复发性心包炎运动员患者至少限制活动3 个月,直到症状缓解,C- 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正常。
(Ⅱa,C)9. 如果存在缺血性心肌病或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时,可以给药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1g-2.4 g/d)。
(Ⅱa,C)10. 如果在减药期间症状复发,不应该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控制症状,推荐每8 小时给予最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和NSAID,如有必要可以静脉给药联合秋水仙碱和止痛治疗。
(Ⅱa,C)11. 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III,B)与心包炎相关的心肌受累(心肌心包炎)心包炎和心肌炎常有共同的病因,临床中可遇到两种疾病并存。
心包炎明确,可疑引起心肌受累时,称为心肌心包炎;而由心肌炎引起的心包炎受累,称为心包心肌炎。
心包炎的典型表现为胸痛,其他(心包摩擦音、ST-T 段抬高、心包积液)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肌钙蛋白)。
很多的心肌心包炎患者为亚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心脏的症状和体征被系统性感染或炎症症状所掩盖。
心肌心包炎多继发于或与急性呼吸道疾病(扁桃体炎、肺炎)、胃肠道炎同时发生。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应用,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人群。
1. 定义及诊断如果患者符合急性心包炎的诊断,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 或T,CK-MB)升高,在超声心动图上无局灶性或弥漫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可以诊断为心肌心包炎。
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临床诊断符合心包炎的患者,可能是心肌炎继发心包炎,称为心包心肌炎。
根据心肌和心包疾病工作组申明,诊断心肌炎需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然而,以心包炎为主,继发心肌炎的患者,因预后良好,无或轻度左室功能障碍,无心脏衰竭的症状,临床中并不需要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包炎患者怀疑同时有心肌炎时,推荐进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没有明显冠状动脉疾病表现时,推荐使用心脏磁共振确定心肌受累,排除缺血性心肌坏死。
2. 治疗怀疑心肌受累的患者建议住院诊断和监测。
需要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相鉴别。
心肌心包炎患者的治疗与心包炎治疗相似。
经验性给予抗炎治疗(阿司匹林 1.5g-3 g/d)或NSAID(布洛芬 1.2g-2.4g/d 或吲哚美辛75-150 mg/d)控制胸痛。
如果对阿司匹林或NSAID 禁忌、不能耐受、无效时,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
另外,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联合使用秋水仙碱治疗心肌心包炎。
所有心肌心包炎患者均推荐休息,限制活动及久坐。
对于单发心包炎,非运动人员在疾病停止活动后或运动员 3 个月后可以参加锻炼。
专家建议,确定或怀疑存在心肌受累的患者,从疾病表现开始,至少限制活动 6 个月。
3. 预后心肌受累的心包炎患者预后良好,无心脏衰竭或死亡率升高的风险。
心包炎患者心肌受累的诊断和治疗推荐1. 心包炎患者怀疑有心肌炎时,推荐行冠脉造影(根据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Ⅰ,C)2. 心脏核磁共振推荐用于确诊心肌受累。
(Ⅰ,C)3. 心肌受累患者推荐住院诊断和监测。
(Ⅰ,C)4. 非运动员和运动员心肌心包炎患者,建议休息,避免活动久坐6 个月。
(Ⅰ,C)5. 经验性抗炎治疗。
(Ⅱa,C)心包积液正常的心包囊内有10ml-50 ml 的液体,在心包膜间充当润滑剂。
任何病理过程引起炎症时,都能增加心包积液的产生(渗出液)。
另外一种机制可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引起静脉压力升高,使心包积液吸收减少(漏出液)。
心包积液可以根据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部位分为周围性和包裹性;血液动力学受影响分为无、心包填塞、积液缩窄型;成分为渗出液、漏出液、血性、空气或细菌产生的气体;及超声心动图半定量分为轻度(10 mm)、中度(10mm-20 mm)、大型(20 mm)。
很大一部分心包积液患者无临床症状,仅是在X 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
1. 临床表现及诊断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与积液产生的速度有关系。
典型的表现为呼吸困难,继而进展为端坐呼吸,胸痛。
其他的表现与局部受压有关:恶心(膈肌),吞咽困难(食管),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打嗝(膈神经)。
非特异性症状有,咳嗽,乏力,疲倦,厌食和心悸,血压下降,窦性心动过缓。
发热可能与心包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
血流动力学正常的患者,体格检查常无异常表现。
发生心包填塞时,典型的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奇脉,心音消失。
心包摩擦音很少闻及,合并心包炎时可见。
心包积液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同时可以进行积液半定量及评价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程度。
CT 和心脏核磁共振对诊断包裹性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及胸廓异常有重要意义。
心包积液的诊断推荐1. 经胸超声心动图适用于所有怀疑心包积液的患者。
(Ⅰ,C)2. 胸部X 线片推荐与怀疑心包积液或胸膜疾病的患者。
(Ⅰ,C)3. 所有心包积液患者推荐行炎性标志物监测(C- 反应蛋白)。
(Ⅰ,C)4. 怀疑包裹性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及胸腔异常的患者,考虑CT 或心脏核磁共振检查。
(Ⅱa,C)心包积液的治疗推荐1. 心包积液的高危患者建议住院治疗。
(Ⅰ,C)2. 根据流程图进行分诊。
(Ⅰ,C)3. 治疗引起心包积液的病因学。
(Ⅰ,C)4. 心包积液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关时,给予阿司匹林/NSAID/ 秋水仙碱及心包炎治疗。
(Ⅰ,C)5. 心包填塞,中大量心包积液药物治疗无效及细菌性或癌性心包积液,选择心包穿刺或心脏手术。
(Ⅰ,C)心脏压塞心脏压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心脏压塞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心动过速、低血压、奇脉、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心电图上可见脉压降低及心脏电交替现象,胸部x 光片示心脏轮廓扩大及胸腔积液81,84。
奇脉是诊断关键(一般是以吸气时收缩压的下降来定义的。
正常呼吸时下降大于10 mmHg)。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包炎的迹象,特别是低QRS 波和电交替。
超声心动图是识别心包积液和估计其大小、位置和血液动力学的受影响程度最有用的诊断工具。
同时,超声心动图也可以安全和有效的用于指导心包穿刺术。
CT 和CMR 往往容易获得,但建议仅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可行时进行。
心导管很少用于诊断心脏填塞。
心脏填塞的治疗包括心包液的引流,最好是使用超声心动图或荧光镜的指导下,通过针刺进行心包穿刺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应该立即执行。
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中,最容易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是细菌性心包炎,特别是化脓性心包炎(20-30%),其次是免疫介导的心包炎和肿瘤相关性心包炎(2-5%),病毒性和特发性心包炎最少(<1%)。
1. 临床表现缩窄性心包炎是由心脏舒张功能受限所致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尿少、颈静脉充血/ 怒张、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腹水等。
值得注意的是,高达20% 心包膜厚度正常的患者也会出现心包缩窄,对于此类患者,心包切除术也仍然适用。
2. 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限制性心肌炎是主要的鉴别疾病。
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建议1. 一旦疑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均推荐行经胸壁的超声心动图(Ⅰ,C);2. 一旦疑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均推荐行胸部正侧位X 片检查(Ⅰ,C);3. CT 和CMR 作为次选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心包膜受累的程度和范围(Ⅰ,C);4. 在其他非侵入性检查手段不能确诊时,可采用心导管检查(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