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李文中,1993)。

中式英语是中国学生经常犯的典型错误,尤其在初中生中非常常见。

尽管教师一再纠正,学生仍然一再犯错。

因此,对学生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分析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而中国英语学习者恰恰缺少这样的语言环境。

除了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上,中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用英语。

同时,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其英语能力的提高、英语思维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此外,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汉语文化中,接受汉语教育,形成的是汉语思维。

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汉语思维根深蒂固。

这就加剧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必然性,我们很难避免。

因此,中国的中学生们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很容易且很自然地将汉语式语句架构套用在英语中,从而表达出不规范的英语,即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典型错误分析(一)词汇误用1.搭配错误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往往只是简单地以为一个英文单词对应某个中文单词,因此只是死记单词的中文意思,忽略了单词的用法。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假思索地根据中文意思进行搭配,这就很容易造成失误,甚至笑话。

3.误用词性英语的句子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句子各成分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

但由于学生词性的意识比较薄弱,在写作时很容易只把注意力放在词义上,而忽略了词性,造成错误。

4.想象出的词汇英文中很多词汇都有专有的表达,而学生受词汇量的影响,在找不到英文单词表达某个意思时,常常结合自己已学的词汇或者熟悉的构词法来组合、想象出这些词汇,造成错误。

(二)句法问题1.语序不恰当在写作中,学生们常习惯按中文的语序翻译英文句子,然而中英文的句子语序又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出现错误。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一、中式英语的涵义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

“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

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

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加。

与此一种被称为“中式英语”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些语言特点和错误,这些特点和错误往往源自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

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也给大学英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那么,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汉语完全不同。

中国学生通常在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按照汉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来使用英语,导致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语境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语言环境。

中国学生通常只能在课堂上接触到英语,而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很少有机会真正运用英语,这导致他们缺乏实际语言环境的锻炼和提升,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

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也是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之一。

中国的英语教育往往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的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导致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母语思维的影响、语言环境的缺乏以及教育教学的不足。

鉴于这些成因,我们有必要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大学英语专业应当更加重视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多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英语专业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母语思维的纠正和英汉语言对比的训练。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应当主动去思考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团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产生中式英语。

以下是对中式英语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介绍:一、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使用上常常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一方面是对于汉语词汇的直接翻译,例如“电脑房”翻译为“computer room”,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omputer lab”。

另一方面是对英语词义的曲解和误用,例如将“危险”错误地译为“危机”(crisis)。

二、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和误用的情况。

例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代词的误用以及句子结构混乱等。

这些错误常常是由于对汉语语法习惯的直接照搬所导致的。

三、语言习惯特点:中式英语还受到中国人在语言习惯上的影响。

例如,中国人常常使用倒装句的结构,误将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作为主句的主语,造成语序不当的问题。

此外,中式英语还存在着对冠词的误用、介词短语的滥用以及句子过长等问题。

四、发音特点:中式英语的发音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中国人在发音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常见的问题包括辅音的发音不准确、元音的发音错误以及重音位置的不当等。

需要指出的是,中式英语并不意味着错误或不可接受。

它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的一种特色,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交融。

然而,为了提高英语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只有通过学习标准英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传递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文化。

总之,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在词汇、语法、语言习惯和发音等方面存在一些与英语习惯不符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更准确、流畅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

虽然中式英语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语法错误和不规范,但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

一、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文语序的影响。

中文的语言结构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语言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把宾语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导致了语法上的错误。

比如,“I to the store go”(我去商店),“He to the airport go”(他去机场)等等。

这种语法错误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时态、语态和代词等。

例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已经去过北京了)应该改为“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去了北京);“The book was wrote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应该改为“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二、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中文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英文对应的,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中文词语,或者是把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翻译。

例如,“电脑”被翻译成“电脑”(电子计算机),“开会”被翻译成“开会”(hold a meeting),“拜拜”被翻译成“拜拜”(bye-bye)等等。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词汇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词汇、词性和词序等。

例如,“I have a very big face”(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脸)应该改为“I have a very round face”(我有一个非常圆的脸);“I am very exciting to see you”(我很兴奋见到你)应该改为“I am very excited to see you”(我很激动见到你)。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2、语法层面
中式英语的语法层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使用者往往采用中文的语法结构,同 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例如,中文习惯在句末使用动词,而在英语中则 是动词在句首,这种语序的差异导致了中式英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此外,中式英 语还倾向于使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语义层面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 展。它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达 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语言现象,其演变过程受到历史、 文化和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式英语在语法、词汇和语义方面存在 一些不规范之处,但它也反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 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式英语可能会逐渐演化并融入全球文化之中。然而,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值得我们去和学习,它不仅是中英交 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在语义方面,中式英语也有其特色。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具有中文特色的表 达方式,以形象化的方式传达意义。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在英语中译为“One monk fetching water to drink, two monks sharing the task”,这种以形补形的表达方式使得语义更加直观易懂。此外,中式英语 在表达上更注重意境的传达,而非单纯的语言规范。
一、中式英语的特点
1、词汇层面
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常用的英 语词汇,然而在组合和表达上却呈现出中文的习惯。例如,将“好好学习,天天 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虽然这种表达在英语中并不规 范,但却生动地传达了原意。其次,中式英语的创新表达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如将“好久不见”译成“long time no see”,这类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语 中并不常见,但却很好地传达了中文的含义。

chinglish特点

chinglish特点

chinglish特点Chinglish,即中式英语,是指由中国人使用英语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现象一般是由于中文思维及语法习惯等因素导致的。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Chinglish 的特点。

一、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指的是将中文原意翻译为英文句子,而不意译。

这是由于中文与英文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开会”直译为“open meeting”。

在英语中,其正确表达应该是“hold a meeting”或“have a meeting”。

二、错用英语词汇许多中国人在接触英语时,会试图吧自己的中文词汇照应到英语上,结果导致使用不正确的词汇。

例如,中国人会把“困难”翻译成“difficulty”,实际上,英语中的“difficulty”更准确地表达了“难度”。

再例如,中文中用汉字“冷”或“热”来形容天气的冷热程度,而英语中却要使用单词“cold”或“hot”。

三、语法错误另一种常见的Chinglish现象是使用错误的语法结构。

例如,中国人往往会使用中文的倒装形式,如“看电视我喜欢”,但在英语中应该是“I like watchingtelevision”。

此外,中国人也容易混淆英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happy”在英语中是形容词,而“happen”是动词。

四、语言表达的夸张中文中有许多用词表达比较夸张,而在英语中不适用。

例如,中文中的“无比惊艳”在英语中通常使用“She looks great.”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夸张了表述,而且也导致含义模糊。

五、未显式的上下文信息在中文中,人们往往会通过上下文信息来推测一些含义。

而在英语中,由于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不同,这种推测很容易导致误解。

例如,中文中说“他有些厚脸皮”,这里的“有些”是贬义的,而使用英语翻译就需要明确表达出来,如果使用“a little”,就有可能被理解成褒义。

综上所述,Chinglish有其令人困惑的地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有语言现象,其成因包括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倾向以及缺乏英语真实环境等因素。

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学习英语的问题所在,提倡英语沟通技能的培养与重视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成因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应试教育、英语真实环境、英语沟通技能、英语背景知识。

1. 引言1.1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将中文语法、习惯、逻辑等翻译到英语中,导致表达不准确、生硬、不通顺的现象。

这种英语表达方式虽然能够传递基本信息,但却严重影响了沟通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式英语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难以完全融入英语语境中。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注重单词记忆和语法规则的灌输,而忽视了真正的语言交流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他们在表达时容易出现思维跳跃、语法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等问题。

中式英语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也给他们在国际交流中造成了不便。

纠正中式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沟通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1.2 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English in university cannot be understated.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and academia. Proficiency in English is a valuable asset that can open up countless opportunities for career advancement and personal growth.2. 正文2.1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倾向和缺乏英语真实环境等方面。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随之而来的“中式英语”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多地倾向于中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这种现象不仅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专业教育机构和媒体中也有所体现。

那么,中式英语的成因是什么?对于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又有何启示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中式英语的成因中式英语的成因在于中文与英文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中文与英文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及逻辑思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文中,时间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前,而在英文中则放在谓语之后。

这种差异会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容易出现句子结构混乱的情况,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对于英语语境和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从而容易形成“中式英语”的表达习惯。

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针对中式英语的现象,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一方面,英语专业的教学应更加重视语言运用和实际情境的训练,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能够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英语专业教学也应结合中文与英文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适应英文的逻辑思维方式,以避免中式英语的表达习惯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英语专业的学习也需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習慣的理解。

英语专业的学习应该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使学生更加自信和熟练地应对国际交往。

英语专业的学习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尽管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导和辅导,但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水平。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会出现。

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各异,大大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些甚至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许多错误。

1.历史原因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商人首次来华,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

那个时候,中国人讲的英语就是现在人们知道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蹩脚英语源于当地居民与英国商人们的交流。

它的形成具有历史意义。

洋泾浜英语交流起来十分吃力。

很容易产生误解。

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都比今天的中式英语(Chinglish)还要可怕的多。

以发音为例: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如此如此沙咸沙(so and so)。

十九世纪后期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教授标准英语。

洋泾浜英语的使用者大大减少,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使用者的英语都是标准的。

由于对母语为英语的西方国家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不了解。

学习方法的不正确使得中式英语(Chinglish)的问题显得犹为突出。

2.文化差异语言深植于文化,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气吉祥,而西方人则视其为血腥暴力?这就是双方文化差异所至。

同理,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明白英语语法,表达也符合规范,但就是不够地道?有的句子理解起来甚至还很困难?也是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

比如朋友带着礼物来家做客,中国人会礼貌性地说“你真是太客气了”但是表达出来却是“you are so polite”,变成了“你真是太有礼貌了”(回答的人会说“哪里哪里”即大家熟知的“where,where”但是现在人们注意到这个表达的不准确性,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表达中出现的不规范、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中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出现了中式英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式英语?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对于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又有怎样的启示呢?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1. 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处于一个非英语环境中,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交流,导致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习惯产生偏差。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太多的时间用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而不够关注英语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融入。

学生对于英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形成中式英语的现象。

2. 汉语思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在英语表达中出现中式思维。

比如中文中的主谓宾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中国学生可能会直接将中文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导致表达不够准确和规范。

3. 能力和意识的不足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够扎实,因为英语与汉语差异较大,对于英语的用词、语法等知识点掌握得不够透彻,导致在英语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

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目的和目标意识不足,缺乏对于规范英语表达的重视,也是导致中式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1. 加强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应该注重营造一个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和校园中都能接触到英语,从而加强对英语的感知和理解,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

可以利用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交流。

2. 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大学英语专业应该注重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并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减少中式思维在英语表达中的影响。

3. 强化语法和词汇的训练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语法和词汇是最基本的功底,也是避免中式英语的关键。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摘要】The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or 中式英语,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Chi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引言,定义,现象,英语学习状况,教育体制原因,文化差异影响,语言习得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论,应对策略,启示,培养方向1. 引言1.1 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指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出现一些与英语语法、词汇、语境不符的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语法错误、词汇搭配不当、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中式英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母语汉语的干扰,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无法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中式英语也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英语表达方面显现出一些特定的倾向。

中式英语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对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积极探讨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中式英语的现象中式英语的现象是指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语法错误、发音不准、词汇搭配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中式英语”,比如“你吃饭了吗?”、“我们去哪里玩?”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虽然能够传递基本的意思,但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式英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了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习得方式问题等。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一、中式英语的概念和特点中式英语,亦称为中国英语或者汉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母语汉语习惯影响,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完美的现象。

这些错误通常被称为“中式英语”或者“Chinglish”(中式英语的英文名称)。

中式英语的典型特征包括:1、语法错误。

中式英语中,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同,经常出现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混淆等错误。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常常说:“It doesn't depends on you”或者“Yesterday I has seen him”,这些语法错误是中式英语的典型表现。

2、词汇使用不当。

中式英语中,由于中文对于单词的用法与英文存在差异,经常出现词汇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表达意思不够准确。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常常说:“I will put your name in the black list”或者“Can you borrow me your pen?”,这些错误使用了“black list”和“borrow”这两个词汇。

3、语言表达欠缺。

中式英语中,由于中国学生在英语教育中侧重于语法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注重口语表达和听说训练,导致了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在说英语时,经常不清晰、语调单一、口音重。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中式英语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非常复杂,这些差异涉及到语法、词汇、语音、文化等多个方面。

由于母语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受到了母语的干扰,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的商务和文化交流。

在商务交流中,一些中式英语的表述方式可能使外国客户感到难以理解,甚至影响到了交流的效果。

此外,中式英语也容易引起误解和笑话,对中国人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其他方面除了中式英语之外,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对比。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中式英语也被看作中介语,即指二语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特征,又有目标诏特征的语言系统。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如前所述,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的一种中介语,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中国学生的中式英语错误主要归结于他们对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的误解和误用。

1词汇层面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事实上就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错误使用,主要有词汇冗余、搭配不当、词性误用、生搬硬套、褒贬误用,现分别举例如下:(1)词汇冗余比如,把书桌说成“writing desk”;书房写成“study room”;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译成“find a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类似的冗长中式英语非常普遍,而且不易被觉察,甚至屡见于某些官方的英文报刊杂志上。

(2)搭配不当词汇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受汉语的影响,中式英语中便出现大量的搭配错误。

例如“expensive price(昂贵的价格)”。

另外,有一些完全根据汉语习惯、逐字套用的中式英语,其结果更为可笑。

如把“吃药”说成“eat medicine”等等,这些情况需要极力避免。

(3)词性误用英语的抽象思维决定了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而少用动词,汉语的具体思维则使其多用动词。

比如,要表达“由于他没有注意安全规章,所以导致了一场机械事故”时,地道的英文是“His failure to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to the machinery,”,但我们中国学生经常写成“As hedidn’t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he caused an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4)褒贬误用某些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浅析[摘要]导致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汉语思维和表达惯式的影响,以及欠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从两种语言的语汇选用、句法结构两方面揭示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式英语形成原因词汇句法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 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 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的措辞不当,语法欠通的英语,被外国人冠以Chinglish 的名称。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汉式英语加以列举,并浅析原因。

一.语汇的错误1生搬硬套中式英语常常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英语的本意, 完全依赖中文字面意思,生硬地逐句进行机械的转换,于是就出现了照本直译的中式英语,给人累赘之感。

比如,中国学生会将办学校“run a school”说成“do a school”,将书房“study”说成“studyroom”。

2 缺乏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意思,没有真正掌握英语词汇的内涵, 不会根据说话场合灵活选用适当的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留心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慢慢就会培养出灵活运用词汇的意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3 生造词语有的学生在汉英翻译时,对语言之间的差异根本不加思考,直接将马路“road”译成“horse road”, 将一大早“early in the morning”说成“a big morning”,从而出现非常荒唐、可笑的英语。

二。

句法的不当1 英汉语句成分的差异(1)名词使用的误区汉语动词普及,英语名词却占优势。

有些学生写的句子虽然在语法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动词过多,结构松散,表现乏力。

究其原因,学生们普遍轻视了名词的语用功能。

其实,在英语中若名词得以妙用,句子会显得生动、流畅、简洁,可谓是“名”正才能言顺,试比较例句中前后不同的表述:She was so jealous that she became mad.(cf. Jealousy drove her mad.)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改成名词后的句子显得更简练、地道,富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隐性表现力。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人英语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形成有着深层的文化背景。

文章拟从思维方式、用词差异和习惯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一条学习纯正英语的捷径。

关键词:中式英语;思维;主体;客体The Cause s and Expression of Chinglish Abstract:"Chinglish" is the most popular phenomenon among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sic reasons from its culture background such as the way of thinking, views on value, expressing habits, etc, to help find a short cut in English studying.Key words: Chinglish; thought; subject; object人学习英语过程中因偏差而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旧称“洋泾帮”英语。

英语在被“本土化”时,由于脱离了其形成使用的特定语言环境,当地语言主体自然会根据自身特点按自己主观意愿对其加以改造。

其代表性的特征构成了现在的“中式英语”的框架,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是造成汉译英时“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1. 个性与共性偏重的不同西方文化强调尊重人的个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看重的是共性。

英语里“先个体,后集体”的特征十分明显。

以人名和地名的顺序排列为例,其规则为“先名后姓,先小后大”:如在人名“Tom Smith”和“Adam Henry”中,“Tom”和“Adam”是代表个性的“名”,“Smith”和“Henry”是代表共性的“姓”(英语是“Family name”,即家族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3月第14卷 第2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 Bei Adult Educati on I nstituteMar,2008V o l.14 N o.2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吴长青(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 要]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本文旨在探究中式英语的本质特点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剖析中式英语的两个重要表达层面:词汇和句法,总结出其有规律性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表现及成因;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2—0070—02 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中式英语的定义五花八门,学界只能依靠其自身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式英语下不完整的定义。

举例而言:中式英语是一种误成的混合语言,其非中非英,可以解释为带有汉语特点的英语(Joan Pinknha m,2003)。

中式英语是一种把汉语意思用非英语语法及其语言习惯来表达的粗劣混合(He M ingzhu, 2000)。

中式英语是由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由于母语干扰机械的遵循汉语的语言规则结构而误造的一种英语(L i Guowen,1993)。

一、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一)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形成的原因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词的涌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这些不断涌现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翻译出来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

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逐字逐句的翻译,因而容易产生中式英语。

例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初译:e mphasize the need t o study,t o have political a wareness and t o be honest and up right。

改译:on three things:study,politics and integrity.初译是解释性的,显然没有原文简洁,改译简单明了,但也没有完全摆脱中式英语的味道。

(2)累赘词语。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中式英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汉语的动词含义常引起了不必要的词汇的添加,多余的词汇可以是文章中的任意一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例如: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若译为:t 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 ic ref or m, accelerate一词与increase the peace of that意义相同,故产生累赘词语;与累赘名词相比较,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产生累赘词现象还表现在动词和动词词组之中。

例如:多余动词+名词的现象,“中国只有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翻译:Not until China realizes industrial modernizati on,will we build up a har mony s ociety 远不及Not until China modernizes its industry,will we build up a har mony s ociety的翻译准确和精炼。

(二)中式英语在句子层面上的表现中式英语在句子层面上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行句子结构,当句中两个或多个相似成分以相似的语法结构呈现,读者就能轻易的认识到其中的逻辑关系。

尽管如此,就连英语母语者在使用平行结构时都容易出错,中式英语就更容易在这一结构中出现了。

例如“他不来,我不走”的翻译:He will not come,I will not go和译文:Iwill not go until he comes作比较,第二句的表达才是标准英语,而第一句中的错误平行结构正是译者采用了英语的平行结构来翻译汉语所造成的。

(2)词语及词组的位子错位,在中式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词语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强调的角度来说都是摆放混乱的。

如果词语顺序有逻辑错误,那么它所强调的也是错误的。

只要译者[收稿日期]2007-12-25想表达意思,哪怕是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他们都必须细心的安排词语的顺序,尊重语言的习惯(Pinkha m2000: 244)。

一个词语或一个词组如果放错了位置就会引起读者对整个句子的误解。

例如:错位的词语现象,句A:It is esti m ated that our ar my will reach5,500,000at its peak next year.句B:It is esti m ated that at its peak next year our ar my will reach5,500,000。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一)理解因素理解因素造成大量的中式英语产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文理解不当,当译者没有完全理解原文,中式英语就容易产生。

例如:“厂长负责制”的翻译,在许多出版物中,这个短语被翻译成“fact ory manager res ponsibility syste m”,外国读者常常为此感到困惑:难道除了厂长还有其他人对工厂负责吗?而他们疑惑是因为他们中没有几个人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应该考虑文化背景把相关信息补充完整。

那么“厂长责任制”可翻译成“fact ory manager res ponsibility syste m rather than everything going thr ough(or decided by)the fact ory Party comm ittee”。

(2)表达不当,没有对原文的理解,翻译就像空中楼阁,以“宣传”为例,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的许多出版物中“宣传”常被翻译成“p r opaganda”,例如“the Pr opaganda M inistry of the CPC”,“t o strengthen p r opaganda”,and“f oreign p r opaganda”等。

而翻开汉英词典,人们也常常发现“宣传”最常用的翻译即“p r opaganda”。

“宣传”在汉语中是褒义词,即“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

而在英语中,“p r opaganda”是贬义词,即“false or false inf or mati on used by a govern ment or political party t o make partly peop le agree with the m.”毫无疑问,西方人并不喜欢这个词,如要表达出积极的含义“publicity”则更为贴切。

(二)文化因素奈达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有两种语言的背景比会两种语言要重要,因为词汇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才有其意义,才能发挥其功能。

下面就是机械的文字翻译的典型:(1)Every night Iwill lie in bed t o show a fil m in my brain of the things which have happened during the day.汉语中形象的表达“在脑海里过电影”与英语中“t o p icture...in one’s m ind’s eye”含义相同。

因而这句话可改为“Every night before going t o sleep I will p icture in my m ind’s eye what has happened during the day.”更为贴切。

(三)策略因素翻译策略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译者被汉语的语义所影响,翻译出了中式英语。

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航船将乘风破浪地驶向现代化的光辉彼岸”。

的译文A:The shi p of China’s s ocialist constructi on will brave the wind and waves and sail t o the gl ori ous destinati on of modernizati on.就不及译文B:China will stride for ward in building s ocialis m, like a shi p braving the wind and the waves,t owards the gl ori ous destinati on of modernizati on.表达准确,完整。

(四)思维因素在思维因素中,中式英语更多的体现在句子层面。

当表达一个复杂的概念时,汉语通常呈竹子结构,英语呈树形结构。

因而在翻译中,汉英句子结构的差异常会造成中式英语。

例如:“太吵,宿舍太闷,走到外面,校园里的树林中,小河边,假山旁,芳草上全是同学知己,一个个手捧书本,口中念念有词”的译文A:The classr oom was t oo noisy and the dor m was t oo stuffy.I went out.I f ound fell ow students in the woods,by the br ook,beside the r ockery,and on the la wn.They all had books in their hands and read the texts al oud就不及译文B:A s the classr oom was t oo noisy and the dor m t oo stuffy,I went outdoors,only t o find fell ow students every where-in the woods,by the br ook,beside the r ockery,and on the la wn,all with books in their hands and reading the texts al oud清晰准确。

三、结论解决中式英语的根本办法还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使用英英词典就是很好的办法,逐字逐句的翻译是中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使用英英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解释意义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中式英语。

其次要深刻领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

翻译时,译者不能不注意如何才能在翻译中体现出这些隐含信息,以便使英语读者能够体会到各中含义。

参考文献:[1]Ke W enli.Translati on and the Reader———with s peciale mphasis on translati on of Chinese int o English[J].Foreign Language,1990,(3).[2]J i Shaobin.On How t o Avoid W riting English[J].TheW eekly Colu mn,2001,(9).[3]琳琼.中国式英语浅析[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2).[4]庄绎传.也谈中式英语[J].中国翻译,2000,(6).(责任编辑:胡 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