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四章共轭二烯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π–超共轭:
H H C CH H CH2
H H C C C H H H
丙烯
H H + + δ δ δ δ H C CH CH2 R C CH CH2 R H
能形成σ, p - 超共轭体系的可以是碳正 离子或碳自由基。 :
H
H
源自文库
C
+
C CH3
H3C
σ,π- 和σ, p -超共轭体系的共同特点是: 参与超共轭的C―H σ越多,超共轭效应越 强。
共价键多的比共价键少的稳定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5个共价键
4个共价键
CH2 CH CH
CH2
含有电荷分离的比没有电荷分离的 贡献小:
CH2 CH CH CH2 CH CH O O CH2 CH CH O CH2 CH CH CH2 CH CH O O
贡献很小
贡献最大
贡献较小
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p 轨道,p 轨道 与π 键的 p 轨道平行成 p ,π - 共轭体系。
C H2 =C H Cl
C H3 O C H=C H2
+
H H
C
C
Cl H
H H
C
C
C H2 H
H H
C
C
C H2 H
H H
C
C
CH2 H
形成共轭:孤对电子、正负离子和自由基 3. 超共轭体系 (1)σ,π- 超共轭体系 例如:CH2=CHCH3
有 机 化 学
主讲:杨大伟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本章重点: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共轭效应
必须掌握的内容: 共轭效应的理论解释 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共振论的书写及其应用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alkadiene) : 分子中 2个双键 不饱和烃
CH2 CH CH CH2 CH2
1,2–加成与1,4–加成势能图
结论:
1、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 2、极性增加有利于1,4加成 二、双烯合成反应(Diels – Alder)
+
双烯体
。 165 C, 90 MPa 17 h
亲双烯体
O CH2 HC HC CH2 + HC HC C
苯 O 100 ° C
O C CH O CH C O
π电子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部 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 称为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的结果将导致:
(1) 键长的平均化,表现在C—C单键的缩短。
(2) 体系能量降低。
氢化热
C H2 = C H C H2 C H= C H2 C H3C H= C H C H= C H2
-1 kj mol 氢化热 = 254 -1 kj mol 氢化热 = 226
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
§4.1 .2
二烯烃的命名
H3C CH3 CH2 C C CH2
主链:两个双键在内。命名为“某二烯”
2,3–二甲基–1,3–丁二烯 §4.2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
§4.2.1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0.154 nm CH3 CH3 0.134 nm CH2 CH2
键角和键长变形较大的,贡献小:
§4. 3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CH2= CH CH=CH2
一、 1,4 – 加成反应(共轭加成) CH2= CH CH CH2 Br H HBr
CH2 CH= CH CH2 Br H
(1) 为什么共轭二烯烃会有两种加成方式?
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
因 素 温 溶 试 度 剂 以1,2 - 加成为主 。 低温( - 40 ~ - 80 C ) 非极性 ( 如 : Br2 ) 以1,4 - 加成为主 。 高温( 40 ~ 60 C ) 极性溶剂 ( 如:氯仿 ) 极性试剂 ( 如:HCl ) CH2 = C CH= CH2 CH3
三、聚合反应
合成橡胶:Ziegler-Natta 催化剂
n CH2 CH CH CH2 TiCl4–AlEt3
CH3 n CH2 C CH CH2
CH2 H
CH2 CH3
C
C
CH2 H
CH2 H n
顺丁橡胶
TiCl4–AlEt3
n
C
C
异戊橡胶
稳定性依次减弱
共轭效应的对分子影响的相对强度:
π ,π > p ,π > σ,π> σ, p
§4.2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Pauling L. 1931-1933年 共振论 1953年诺贝尔奖 一、基本观点: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不能用 一个经典结构表示时,可用几个经典结 构式的叠加——共振杂化体描述。
CH CH2 CH CH2
1,3–丁二烯
1,4–戊二烯
1,4–环己二烯
1,3–环辛二烯
§4.1 .1
二烯烃的分类
隔离双键二烯烃
CH2 CH CH2 CH CH2
1,4–戊二烯
1,5–环辛二烯
累积双键二烯烃
H2C
丙二烯(allene)
CH3 CH2 C CH CH2
C CH2
共轭双键二烯烃
CH2 CH CH CH2
剂 非极性 ( 如:环己烷 )
反应物 C6H5 CH= CH CH= CH2 结 构
二、 1-4加成的理论解释
反应机理
H2C
第一步:
CH
CH
CH2
HBr
H2C CH
(I)
CH
CH3
H2C CH
CH
CH3
CH2 CH
烯丙基型碳正离子的生成
稳定性: (I) > (II)
(II)
CH CH3
第二步: 正负离子的结合
C O
马来酐
甲苯
△
CHO +
CHO
Diels – Alder反应的立体化学
CH3 + CH3 O H
30 ° C
H H
CH3 CHO H CH3
特点:反应可逆 双烯体有供电基;亲双烯体有吸电基 • 双烯体为s–顺式构象:
而不是
应用: 1、鉴别
2、合成环状化合物 Otto Diels and Kurt Alder(Germany) 获得 1950 诺贝尔化学奖
1. π ,π - 共轭体系
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称为π, π - 共轭体系。
特征:双键、单键、双键交替连接。
CH2 CH C CH CH2 CH CH O CH2 CH C N
π电子离域的表示方法:
δ
+
C H3C H=C H C H=C H2
δ
δ
+
δ
(+
CH2
δ
+
CH
δ
CH O
δ
+
δ
2. p ,π - 共轭体系
1,2–加成
H2C
CH2 Br
CH CH
CH2
H2C
δ
+
CH
CH
δ+
CH3 + Br
1,4–加成
Br H CH CH CH2
H
E1,4
E1,2
CH CH3 CH3
活化能:
E1,4 > E1,2
CH3
CH3
H2C
CH CH Br
BrCH2 CH
CH CH3
稳定性: 产物1,2 < 产物
1,4
反应进程
这个能量上的差值通称为离域能或共 轭能,体系能量越低,化合物则越稳定。
(3) 共轭体系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将发 生正、负电荷交替传递的现象,并可沿碳 链一直传递下去,它不因碳链的增长而减 弱。
C H3C H=C H C H=C H2
二、共轭体系(conjugated effects)
δ
+
δ
δ
+
δ
(+
H H
0.1373 nm CH2 CH CH 0.1483 nm CH2
C C C
H
C
H
H
π* 4
π* 3
LUMO
π2 能量 π1
HO MO
1,3 –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π电子不是分 别固定在两个双键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 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为电子 的离域。
电子的离域体现了分子内原子间相互 影响的电子效应,这样的分子称为共轭分 子。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III)
(I)
(II)
极限结构
极限结构
二、说明: •1、任何一个极限结构都不能代表真实的分子 •2、一个分子所具有的结构式越多,分子越稳 定
三、不同极限结构对稳定性的贡献: 共价键数目相等的,贡献相同:
CH 2CH=CH 2 CH 2=CHC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