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也在不断地取得进展和突破,这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应用型教育改革,它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实现了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
这种深度融合的改变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1.教育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传统的教学方式依赖于教室和课本,难以适应现代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
而信息技术可以创造更加开放、自由、丰富的学习环境,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交流,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育资源的共享化信息技术让教育资源的共享化成为可能。
传统的教学资源只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存在,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教育资源数字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分享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比如,网上大学、慕课等在线课程平台便是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的典型应用。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比如,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录播、虚拟实境、游戏化学习等手段,很好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路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教育的不断革新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路径之一。
通过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打造具有专业性、个性化、终身学习的数字教育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尽情学习,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平等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2.教学途径创新教学途径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路径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为主导,而信息技术能使教学途径更加多样,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开展教学,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改变1. 个性化学习体验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种个性化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多元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资源得以数字化和网络化。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教育应用等。
这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协同学习与互动教育信息化使得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线上协同学习和互动。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进行课程讨论、学习交流和小组合作。
这种协同学习和互动模式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圈子,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的挑战1. 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但目前不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较为陌生,存在技术培训和教育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意识。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教育信息化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在地域间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和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创新和改革,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学生则可能因教育资源不足而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三、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前景1. 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评估和个性化指导,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研究信息技术和教育是两个基础性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二者的交叉和融合成为教育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本文探讨信息技术和教育如何融合,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研究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1.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1 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采用互动式、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在线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呈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回顾。
此外,通过微课堂等互动式课堂形式,可以实现课堂内的学习互动,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1.2 提升教育效果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智能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和软件,可以快速实现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跟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管和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教育资源得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视频、电子书、在线题库等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给地域资源匮乏的学生带来了公平的机会。
2. 创新研究对教育的推动教育创新需要不断推进,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2.1 调查分析目标受众的需求教育的目标受众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
在进行教育创新时,需要先调查分析目标受众的需求,确定创新方向和重点。
通过对大量的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可以确定目标受众的需求,指导创新研究的方向。
2.2 设计创新的教育模式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从多个方面设计,如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评估方式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不同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机遇,从而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和升级。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心得体会1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空洞、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的课程,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
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这一节课时,对于y=ax2y=ax2+ky =a(x-h)2+k的三者图象关系,如果一个个逐个作出图象,需要时间多,效率又低;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师生就可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较多的函数图象演变的规律,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教学改革创新
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教学改革创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为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首先为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过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材和教师的课堂讲授,资源相对有限且单一。
而如今,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教育平台,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名校的课程视频、电子图书、在线题库等等。
这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例如,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丰富的历史纪录片、学术讲座以及相关的研究论文,从而深入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在教学方法上,教育信息化也带来了显著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相对较低。
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课堂等,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虚拟实验室则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即使在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线互动课堂打破了教室的边界,让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还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但通过教育信息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从而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学习时间,智能推送适合其难度和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和辅导资源。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教育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和在线教学,可以实现远程教育,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生动地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如数字图书馆、学科门户等,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课程,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不仅评价标准单一,而且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采用创新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采用综合评价,包括学术成就、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如虚拟实验、多媒体制作、电子展示等,不仅更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还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让教育更加有意义和生动。
首先,我们需要更贴近实际,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创新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教学的时代。
教师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改革中。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首先,它拓宽了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它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确保教学资源的使用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教育应用软件进行网络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和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挑战和应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带来了优势和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足是一个制约因素。
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学习。
其次,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工具和应用方法。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具和资源,对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对课程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传统的课程形式和内容往往较为固定,而教育信息化则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 个性化学习与定制化课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定制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软件和平台,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提供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动式教学与合作学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创新强调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
这种互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跨时空学习与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和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借助网络教育平台、教育应用软件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知识,丰富课程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学改革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引发了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
1. 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中心,教育信息化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方式。
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改变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着教育领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力量。
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首先,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
在过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电子图书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这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而是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观看国内外名校的优质课程,拓宽自己的视野,接触到更前沿、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其次,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变得更加定制化。
通过智能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答题正确率、学习时间、知识点掌握程度等,从而精准地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再者,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幻灯片、视频、动画等,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展示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内容因为有趣的呈现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
特别是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
此外,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等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信息化还加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教育领域也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以其便捷、高效、全面的特点,对学校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革。
过去,教师一方面需要面对大量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独立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
然而,有了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持,教师不再孤军奋战。
通过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源以电子化的方式整理和传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因此,教育信息化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为学生的个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其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在过去,学校的教育资源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范围有限。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主题研究、查找资料,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提供了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社区,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其他学生和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因此,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再次,教育信息化改善了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小班授课为主,难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在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反馈,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在线测验、学习记录的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并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一直被认为是融合其他学科的桥梁。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语文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利用网络资源和语言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语言知识,拓宽语言应用的范围,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创作工具和渠道。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平板等设备进行作文创作,可以通过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扩大作文的影响范围。
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作文评阅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理科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认为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利用数学软件和数学APP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定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拓展数学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教学视频、数学练习题等。
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答疑和讨论,提高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科学作为实验性学科,一直以来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工具和模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整合走向融合创新,需要教育的全面革新:观念变革是先导、组织创新是载体、教育实施是途径、制度革新是保障。
探索信息化下教育变革的道路,必将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带来无限生机。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变革;应对措施;融合之路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必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教育面向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立,和教育信息化硬件化境已经初具规模。
信息化教育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需求,其主要是认识、了解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道德,是促进信息社会化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
应当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
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条件和可能,而要使这种“条件和可能”成为现实,则有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其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值得重视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技术不仅从深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增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和性格问题,方便了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而且拓宽了教育的发展范围,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有所转移,学生自学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摘要】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走进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加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科学信息素养观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化创新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新构想,强调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新课程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
由于教育信息化始终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老化问题,设备的更新换代具有周期性特征,因此广大中小学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需求从来没有减弱过。
特别强调,由于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条件差异明显,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已成为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公平的首要任务。
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分析其意义、挑战和应用。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教师信息化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方式。
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提供多种资源和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而言,课程改革需要注重能力培养,提倡跨学科的融合,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等。
通过课程改革,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将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促使教育教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首先,教师信息化教学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课程改革可以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具体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要求。
同时,课程改革还可以推动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思维。
教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改革能力,不仅要了解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还要能够将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结合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和最新发展方向。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结合。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广阔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校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首先,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在线课程、电子书籍、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其次,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调整,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
再次,学校信息化教学还能够提供互动式学习环境,通过在线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参与度。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挑战尽管学校信息化教学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和教师培训等。
其次,学校需要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问题,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
此外,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够应对信息化教学所带来的挑战。
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首先,学校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平台。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策略,这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大量的图书、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线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育软件则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和互动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小学教育中用于学生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和作业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方式,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意见。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创新1.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和互动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教育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融合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融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教育界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将信息化与课程改革进行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信息化教育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改变意味着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工具获取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在线学习平台等渠道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同时,信息化教育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比如通过录播课程、在线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教育信息化也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工具。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纸质教材和黑板,而信息化教育则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手段,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参与课堂互动,比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信息化教育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辅助教师进行评估、教学计划制定等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另外,教育信息化还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教育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
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开设在线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定制教学。
然而,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不均衡和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一、引言教育的本质是在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的一次巨大变革。
教育信息化是对教育的一次革命性尝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而能否将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融合创新,则是教育新时代根本的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教育信息化基本概念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中的新型型态,是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产物。
既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和工具,又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融合管理流程和教育内容的制作与开发等。
2.课程设计基本概念课程设计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规范和安排的课程计划,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方案。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三、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变革的课程理念都为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融合,创造了适宜的发展环境。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内容融合课程内容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提供了新的途径:课件设计、电子书籍、网络视频、数字化实验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制作和展示教育课件,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2.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和理念的转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程设计在应用信息化得益中,需要不断的把教育理念融入到过程和结果中。
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优化学习过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进行评价,提升教育效果。
3.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融合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程设计应用中,提供了学习、交流、互动等学习环节中的新工具。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网络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教师信息化教学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融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融合教育改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将信息化教学与学校教育改革融合起来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其与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
一、信息化教学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信息化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得教与学更加灵活和高效。
信息化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同时,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学校教育改革中,信息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教育成果,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与学校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师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研修活动,帮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最新发展,学习运用各类教育软件和教学平台。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再次,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鼓励他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学校教育改革的需求也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组织者,而在信息化教学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操作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学校需要在教师选拔、培养和考核上加强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支持,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化教学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挑战与对策信息化教学在学校教育改革中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技术支持不足、网络安全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创新易庆竑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摘要】信息时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孕育诞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从课程改革必须根植于教育信息化的土壤(环境)这一视角出发,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强调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协调发展,将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强调基础教育信息化需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定位融合点,增强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耦合度,确保二者协调发展共振创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融合创新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新构想,强调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2001年6月8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建构开放型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建构体现民主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并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调查发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彻底变革了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推进了教与学和师生关系的变革。
一、术语约定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撑新课程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
由于教育信息化始终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老化问题,设备的更新换代具有周期性特征,因此广大中小学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需求从来没有减弱过。
特别强调,由于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条件差异明显,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已成为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公平的首要任务。
信息时代,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实的教学手段如果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持弱化甚至否定信息技术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实践证明,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会对于教育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
在信息时代,不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巨大作用的课程改革必定是低效和失败的。
信息技术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互方式、课程评价方式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支撑。
信息时代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施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
学生通过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信息,实现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更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自由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加强课堂教育环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使学生获得与现实社会较为接近的体验,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
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师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教学活动采取“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从而摒弃以往“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突破时空限制,赋予现代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广域性特征,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本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则以听取教师讲授为主。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材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传统的教材仅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及人格建构的范例与中介,可被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所代替。
(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建立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要求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问题等方面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
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采用信息技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偏重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综合考量学生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等状态因素,建立发展性的、非等级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四)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和信息资源环境。
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环境应运而生,如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用于教学管理和教育设施管理的各种信息系统,从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
(五)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育与信息产业融合。
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育理论创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应用,有力地促进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和教育理论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发展机遇。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将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组成的传统教学系统改造成为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组成的现代教学系统。
现代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不是孤立、简单地组合或叠加在一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们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衍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融合,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已成为引领整个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两大推手,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举步维艰;不融入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无用武之地。
以重庆为例。
自2001年以来,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逐年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中小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融合,先后总结出“资源互动”、“远程协作学习”、“綦江模式”等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成功经验。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同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自遵循着独特的发展规律。
基础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信息时代这一大背景下,挖掘深化课程改革对教育信息化的各种需求,理清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融合点,进而梳理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作用机理,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笔者认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大方面找准信息化融合点,将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契合度,确保二者协调发展共振创新。
四、结束语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关联。
教育信息化赋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特色----即信息技术作用于课程改革各个方面、环节。
没有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形同虚设,无法实现。
课程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创新任务。
同时,课程改革还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只有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在融合的基础上再融合,如此反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优化耦合,共振创新,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3.《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祝智庭,《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月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孙名符,刘岗, 2001年6月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年6月6.《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专访》李谨 2003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