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新练案系列】高中地理必修一《2.4 水循环和洋流》练案(湘教版,pdf版)
基础知识对应练
知识点 洋流 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 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自东 向 西 流动 形成赤 &$ 道洋流 赤道洋 流 到 达 大 洋 西 岸 大 部 分 回 头 东 流 ($ 小部分向高纬流去 形成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向东漂流到 达 大 洋 东 岸 时 又有一 )$ 部分折向高纬度 形成高纬环流 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图中所示大洋洋流模式正确的有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一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姓名 班级 时间 ! " 分钟
基础知识对应练
知识点 水循环 水循环的最主要的动力是 #$ 太阳辐射能 &$ 重力能 ($ 大气运动 )$ 太阳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 在下列 水 循 环 的 各 个 环 节 中 跨 流 域 调 水 修 %$ 水库 能 够 直 接 对 其 局 部 产 生 较 大 影 响 的 是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 ($ 水汽输送 )$ 南极大陆 &$ 亚马孙河流域 )$ 水分蒸发 *$ 长江流域 ($ 撒哈拉沙漠 *$ 下列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该河流位于 -$ 亚热带季风区 &$
" # 目前 ! 人类直 接 利 用 的 淡 水 资 源 主 要 来 源 + 填 字 母# 于水循环的 " 环 节 ' 人 类 可 以通过&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时空分布!
综合能力拓展练
高考模拟练 水循环包括 自 然 循 环 和 社 会 循 环 读 下 图 回答 # ## %题
基本方法集中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
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①海底滑坡②潮汐③洋流④波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关于波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波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力产生的B.风暴潮不是波浪C.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D.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由风力作用引起;风暴潮是巨大的海浪;海啸还可能由水下塌陷引起。
3.下列海水运动同产生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波浪——密度差异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C.风浪——太阳辐射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
阅读下列对波浪的描述,完成第4~6题。
①“早晨,我们正在海边星巴克喝咖啡,巨浪突然而来。
我们玩命逃,看到3个日本人在海里消失了。
”——德国人达特勒(泰国普吉岛)②(无风)0多吨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如同一叶被扣在“碗底”的扁舟,随着绵延的高低起伏。
——新华网电③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4.①描述的是( )A.风浪B.涌浪C.近岸浪D.海啸5.②中的横线上应填( )A.风浪B.涌浪C.近岸浪D.潮汐6.③描述的是( )A.风浪B.涌浪C.近岸浪D.潮汐4题,“巨浪突然而来”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不是风浪;文字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突然性的巨浪,符合海啸的特点。
第5题,“无风”是解题的关键,此时绵延的波浪属于涌浪。
第6题,“浙江八月”是题眼,该诗句描述的是钱塘潮的壮丽景观。
5.B6.D读局部海域温度分布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四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且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 )A.①B.②C.③D.④7题,①②两图越往北温度越低,故为北半球。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第二节洋流 (8)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15)第四章测评 (21)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基础巩固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完成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湖泊水B.高山冰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答案:1.C 2.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故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第2题,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下列五图为我国五个地区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西北内陆地区B.②—江淮地区C.③—西南喀斯特地区D.④—东北地区4.⑤图所示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冰川融水、雨水、湖泊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D.雨水、地下水答案:3.C 4.A解析: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冬季河流会断流,且河流径流量较小,故⑤最符合;江淮地区整体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但有伏旱现象,④最符合;东北地区河流有两个汛期,②最符合;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径流较小,③最符合。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答案:5.B 6.D解析:图示河流都位于欧洲,①河流7月相对流量小,说明此时降水少,应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欧洲南部;②河流7月份相对流量大,而冬季相对流量较小,说明受气温影响显著,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可能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③河流在春季相对流量较大,形成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其他月份相对流量小,最可能位于欧洲东部;④河流全年相对流量变化小,径流稳定,说明该河位于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水循环同步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节水循环一、选择题在大陆与大洋之间因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
下图为“某季节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该环流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A.提供大量的水汽B.塑造崎岖的地表C.带来丰富的水能 D.形成干冷的气候下图为江苏省某城镇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水循环中()A.①环节水量夏季大于冬季B.②环节主要受植被多少的影响,与地形无关C.③是该地水汽的唯一来源D.降水时④环节水量猛增4.该地城镇发展扩大后,各水循环环节中最可能()A.①减少B.②减少C.③增多D.④不变荷兰濒临大西洋,易遭受雨洪灾害的侵袭。
在与水共生的漫长历史中,荷兰经历了从“安全抵御洪水”到“与洪水安全共存”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城市抵御雨洪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
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荷兰易遭受雨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降水丰沛B.河流短促,排泄不畅C.雨季较短,降水集中D.水网密布,地势低洼6.图示城市韧性水系统首先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下渗7.该城市水广场和开放水域的生态功能是()A.繁殖鱼类,吸引候鸟B.净化水体,调节小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拦蓄洪水,减轻危害2022年6月,中山市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水汽输送B.促进雨水下渗C.减少地表径流D.增加蒸发蒸腾9.城市“海绵体”对雨水起最主要调蓄作用的是()A.雨水花园B.绿色屋顶C.透水路面D.湖泊湿地1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利于缓解城市内涝②彻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③兼顾雨水再生利用④统筹雨水径流污染防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认识水循环,某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循环模拟实验。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 16 -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 16 -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 - 30 -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 42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的行星”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2.水圈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但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利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
3.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B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A①蒸发、⑦植物蒸腾、③降水海上内循环C①蒸发、③降水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1)使水体不断运动、转化、更新。
2-4水循环和洋流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单项选择题(2011·唐山高一12月)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的功能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解析】①表示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可以实现水汽输送。
【答案】 C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解析】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调节了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
【答案】 C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④【解析】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平衡更新作用;塑造地貌作用;影响气候生态作用。
【答案】 A(2011·兰州高一12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
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来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
据此完成4~5题。
4.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解析】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一般是指对降落到地面上的水进行利用,主要影响径流环节。
【答案】 D5.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解析】拦蓄和利用雨水是把属于本地区的水资源进行时间上的再分配,即在水多时储存起来,水紧张时再来利用,从而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现象。
水循环和洋流课后作业
⽔循环和洋流课后作业古诗云"黄河之⽔天上来","百川归⼤海,何⽇复西归"。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河⽔补给⾓度看,"黄河之⽔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源是()A.⼤⽓降⽔ B.地下⽔C.湖泊⽔D.冰雪融⽔2.从⽔循环⾓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循环()A.海陆间循环B.陆上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三者都不是3.“南⽔北调”⼯程是指()A.将珠江⽔调到长江流域 B.将长江⽔调到黄河流域C.将淮河⽔调到黄河下游地区 D.将辽河⽔调到松花江流域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候变暖,祁连⼭雪线以年均2⽶到6.5⽶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廊地区⾯临着巨⼤的⽔资源危机。
据材料回答7-8题。
4.祁连⼭地区冰川⾯积⼤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①温室⽓体⼤量排放②酸性⽓体的⼤量排放导致酸⾬③⼤量燃烧化⽯能源④农业⽣产发展⼤量引⽔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①③⑤5.下列解决河西⾛廊地区缺⽔问题的长远措施,不合理的是A.发展节⽔农业 B.加强⽔的循环利⽤C.进⾏⼈⼯降⾬ D.保护和恢复植被6.在下列海洋等温线图中,表⽰南半球⼤洋东岸洋流分布的是7.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①西北多,东南少②东南多,西北少③春秋多,冬夏少④夏秋多,冬春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黄河下游很少有⽀流流⼊,其主要原因是A.降⽔量少,属于半⼲旱地区 B.⽓温⾼,蒸发旺盛试卷第1页,总6页C.农业灌溉⽤⽔量⼤ D.⼲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9.沿海⼤陆架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A.阳光集中 B.有江河流⼊海洋带来的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C.浮游⽣物较少 D.⽣物光合作⽤弱10.地球上各种⽔体中,最主要的是()A.海洋⽔ B.湖泊⽔ C.冰川 D.地下⽔1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影响海岸地形B.加快海⽔污染后的净化速度,缩⼩污染范围C.给沿岸带来风暴潮D.调节全球⽔热分布12.我国长江⼝附近⼀年中盐度最⾼的季节为()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流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4.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影响下列哪个环节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图中箭头①~④依次表示海水蒸发、水汽输 送、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第4题,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 要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 答案:3.B 4.D
知识点二 洋流
情景导入先思考 二战时,德国潜艇需要从地中海进入到大西洋。盟军在 直布罗陀海峡封锁严密,为突破封锁,德潜艇关闭发动机, 顺着洋流“漂”过了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你知道德国的潜艇是如何“漂”过海峡的吗? 提示: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洋密度差别很大,深层海水 中形成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洋流,德国潜艇顺着洋流 “漂”过了海峡。
赤道暖流之间 35°N~45°N和30°S~60°S之间
副极地环流
60°附近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上空之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间循环的 近十倍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 水循环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破坏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 植被 陡落
植树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 种草 缓慢
硬化城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 市路面 落
铺设渗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 水砖 流水位平缓
修建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 水库 稳
围湖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 造田 陡涨陡落
湘教版必修一 2.4-2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共24张PPT)
下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即学即练
南半球 北半球
寒流
暖流
南半球 寒流
√
南半球 暖流
问题解决二: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习:
盛行风
主要动力
海陆轮廓
地转偏向力
海水密度
90°N
90°N
极地东风
60°N
全 球
盛行西风
西风漂流
世
30°N
界
风 带
东北信风
示
北赤道暖流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高纬向低纬 D 由低纬向高纬
N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大陆的东岸是暖流 B 大陆的西岸是暖流 C 中低纬度大洋的西岸是暖流 D 中低纬度大洋的东岸是暖流
S
6. 读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课堂练习
(1)此海域位于哪个半球? 北半球
(2)A,B两处分别有什么洋流经过?
原因是:( D )
A 有寒暖流交汇 B 有暖流经过 C 有寒流经过 D 与上升流有关
2、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起重要
作用的洋流是:( B )
A 日本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巴西暖流 D 北太平洋暖流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的海水比大洋
西岸的海水温度 高 (高 、低)
4、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C )
4.南纬40°-60°之间分布的洋流有何规律
• 教师指导总结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反气旋型(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副极地海---区--为气中旋心型(北逆、东暖西寒)
• 南半球没有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 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横贯三大洋 • 北印度洋上形成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1水循环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C.c 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1.A 2.C[第1题,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所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该实验可以明显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表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B 4.B[第3题,读图可知,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
第4题,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环节。
]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
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
回答5~6题。
5.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6.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③下渗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A 6.C[第5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
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巩固辅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巩固辅导第八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图的是( )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的流量较小B、该地区河流无结冰期C、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D、该地区水运发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 )A、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使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B、秘鲁附近海区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C、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D、洋流能把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图所示,途经①②③④四地。
读图,回答小题。
从①地至④地的航行过程中( )A、一直顺水B、一直逆水C、先逆水后顺水D、先顺水后逆水气候形成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地点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下列关于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六大板块是对地壳的划分B、太平洋板块是唯一的大洋板块C、阿拉伯半岛归属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答案】:无【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渔场的形成,与暖流无关的是( )A、秘鲁渔场B、北海渔场C、纽芬兰渔场D、北海道渔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
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该湖泊附近地区植被景观主要是( )A、针叶林B、落叶林C、阔叶林D、硬叶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中图A为某区域简图,陆地地势较为平坦,图B为图A中河流甲、乙两水文站测得的年径流量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图L241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水的三相变化
B.重力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2.我国下列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①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以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建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 )
A.②B.③C.④D.⑤
4.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流向是( )
①冬季海水向西流②夏季海水向西流③冬季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④夏季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图L242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大陆和海洋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6~7题。
图L243
6.图中a、b、c、d四海域的水温( )
A.d>c>b>a B.d>b>c>a
C.d>c>a>b D.d>a>b>c
7.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则流经d处的洋流为( )
A.墨西哥湾暖流B.巴西暖流
C.日本暖流D.千岛寒流
读某水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
图L244
8.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内容是( )
A.①海洋②大气③雨④雪⑤蒸发
B.①雨②雪③海洋④蒸发⑤大气
C.①雨②雪③海洋④大气⑤蒸发
D.①雨②雪③大气④海洋⑤蒸发
9.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
下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0题。
图L245
10.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
①北半球中高纬环流②北半球低纬环流③南半球中低纬环流④北印度洋夏季环
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读下表,该海域沿岸( )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12.读洋流模式图,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图L246
A.① B.② C.③ D.④
1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B.影响海岸线地形
C.给沿岸带来风暴潮
D.加快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缩小了海水污染的范围
读图,完成14~15题。
图L247
14.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15.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
A.甲为秘鲁寒流
B.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为千岛寒流
D.乙为巴西暖流
16.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L248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和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____的交汇处。
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________渔场等。
(3)若①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表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________。
17.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L249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_______(较多或较少),海面水温________(较高或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成因与类型:类型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等异常天气。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1.D 2.C 3.D
4.B [解析]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季风漂流:冬季在东北风的吹拂下海水向西流动,并与赤道逆流、索马里下降流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在西南风的吹拂下海水向东流动,并与南赤道暖流、索马里上升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5.B
6.C 7.C [解析] 第6题,判断水温先根据纬度,纬度高气温低,同一纬度再根据洋
流比较,暖流流经温度偏高。
第7题,若为亚欧大陆,则流经d处的洋流为日本暖流。
8.C 9.A [解析] ①、②可以进入地表径流,也可以成为地下水或冰,应分别为雨和雪;所有水都回归到③,且从③蒸发,③是海洋,不难选出C为正确答案。
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
10.B 11.C
12.A [解析] 由图中回归线、逆时针等信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①为秘鲁上升流,有秘鲁渔场分布。
13.A
14.C [解析] 根据水温分布可知:甲位于北半球,为寒流;乙位于南半球,为暖流。
15.B [解析] 根据纬度可知甲、乙两图位于中低纬度,由上题知道甲是北半球的寒流,乙是南半球的暖流。
若为太平洋,则甲只能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16.(1)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北赤道暖流中纬西东北信
(2)纽芬兰拉布拉多寒流北海道
(3)污染程度减轻,范围扩大全球合作
17.(1)图略。
(2)较多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3)上升补偿流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4)赤道逆流升高上升多降水
(5)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