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中国年代地层表
_中国区域年代地层_地质年代_表_和_国际地层表_简介
!
关于《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 地质年 代) 表》 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 为充分反映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发育 #) 的特色和便于广大地质工作者应用, 《 中国区域年代 地层( 地质年代) 表》 被分解为两个表: 表( 显示海 !) 相地层区的年代地层系统; 表( 显示陆相地层区 ") 的年代地层系统
地层委员会制订了《 关于建立全球年代地层标准的 准则》 。该《 准则》 规定, 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只能以其 下界界线层型而不是以单位层型来厘定。在《 国际 地层表》 中, 阶一级单位有正式、 半正式和非正式单 位之分。前者, 其单位的下界已经被国际地层委员 会投票通过并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的全球界 线层型或全球标准地层年龄厘定; 中者, 其单位下界 已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各有关分会投票, 通过应当采 用并以全球界线层型厘定的阶名, 但尚未经国际地 层委员会投票通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 后 者, 其单位下界尚未经国际地层委员会下属各级组 织投票决定, 但它们具有长期持续应用的传统, 并获 得同行广泛认同 。 现在向全国推荐的《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 代) 表》 , 是一个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主要是 为适用于中国的地层实际, 并在条件成熟时, 将有些 单位推向国际。这个表中, 除个别单位的下界界线 层型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为全球对比标准
・ "! ・
成果与方法 !"#$%&%’%()* +(, -%)#.,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 表( !)
/331 年 5 月
山东国土资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层年代表(新)
438
艾家山阶(期)O 1 3 达瑞威尔阶(期)O 2 大湾阶(期)O 2 道保湾阶(期)O 1 新厂阶(期)O 1 凤山阶(期)∈3 3
2 长山阶(期)∈3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2
1
2
205
1
显 生 宇 (宙) PH
三 叠 系 (纪) T
亚智梁阶(期)T 1 3 待 建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S 2 紫阳阶 南塔梁亚 阶(亚期) 马蹄湾亚 阶(亚期)
2 1
1
下(早)志留统 (世)S1
(期)S 1
3
大中坝阶(期)S 1
龙马溪阶(期)S 1 上(晚)奥陶统 (世)O3 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 (世)O1 顶(末)寒武统 (世)∈ 4 寒 武 系 (纪) ∈
下(早)泥盆统 (世)D1
待建
410
1 灯影峡阶(期)Z 2 1 2 3
500
250
上(晚)寒武统 (世)∈ 3
4 3
510 521 543 630 680
上(晚)二叠统 (世)P3 二 叠 系 (纪) P 古 生 界 (代) Pz
中寒武统(世)∈ 2 下(早)寒武统 (世)∈ 1 257 新 元 古 界 (代) Pt3 震旦系 (纪)Z 元 古 宇 (宙) PT 上(晚)震旦统 (世)Z2 下(早)震旦统 (世)Z1 上(晚)南华统 (世)Nh2 下(早)南华统 (世)Nh1 上(晚)青白口统 (世)Qb2 下(早)青白口统 (世)Qb1 上(晚)蓟县统 (世)Jx2 下(早)蓟县统 (世)Jx1 上(晚)长城统 (世)Ch2 下(早)长城统 (世)Ch1
3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系)K
晚(上)白恶
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
世(统)K1
侏罗纪
(系)J
晚(上)侏罗
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
出现
中(中)侏罗
世(统)J2
早(下)侏罗
世(统)J1
三叠纪
(系)T
晚(上)三叠
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
世(统)T2
早(下)三叠
世(统)T1
古生代
(界)Pz
晚古生代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
(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
(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
(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
现
中新世
(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
(统)E3
65
始新世
(统)E2
古新世
(统)E1
中生代(界)M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
(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
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HD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
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
1-0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表(Ⅰ)
Ma
2 1 2
阶 (期) 钱塘江阶(期)Q3 艾家山阶(期)Q3
1 2
达瑞威尔阶(期)O2 大湾阶(期)O2
道保湾阶(期)O1 新厂阶(期)O1
1
凤山阶(期)∈3 长山阶(期)∈3 崮山阶(期)∈3 张夏阶(期)∈3 徐庄阶(期)∈2 毛庄阶界
500
3 3 3 4 3 2 1
表(Ⅰ)
Ma 0.01 2.60 5.3 23.3 32 56.5 65 96 137
(期)
土隆阶(期) T3 待建 青岩阶(期) T2 巢湖阶(期) T1 殷坑阶(期) T1
2 1
205 227 241 250
亚智梁阶(期) T3
1 2 1
显
生
二 叠 系 (纪) P
上(晚)二叠统(世) P3 吴家坪阶 老山亚阶(亚期) 1 (期) P3 来宾亚阶(亚期) 冷坞阶 (期) P2 中二叠统(世) P2 下(早)二叠统(世) P1 茅口阶 (期) P2 祥播阶 (期) P2 栖霞阶 (期) P2 隆林阶 (期) P1 紫松阶 (期) P1 逍遥阶 (期) C2 上(晚)石炭统(世) C2 达拉阶 (期) C2 罗苏阶(期) C2 下(早)石炭统(世) C1
灯影峡阶(期)Z2 陡山沱阶(期)Z1
1 1
543 630 68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纪)Qb 下(早)青白口统(世)
2300 2500
2800 滹沱系 (纪)Ht 3200
3600
2
Ar1 始太 古界 (代) Ar0
3
4
320
354
2 1 2
PH
上(晚)泥盆统(世) D3 中泥盆统(世) D2 下(早)泥盆统(世) D1 顶(末)志留统(世)S4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下(早)泥盆统(世)D1
410-386
志留系(纪)
S
顶志留统(世)S4
438-410
志留纪花岗岩
(Sγδ)
上(晚)志留统(世)S3h
旱峡组
中(中)志留统(世)S1-2z
照花井组
下(早)志留统(世)S1
显生宇
(宙)
PH
古生界(代)
奥陶系(纪)
O
上(晚)奥陶统(世)O3b
490-438
背锅山组
真核藻类和三叶虫时代
始新统(世)E2s
56.5-32
寺口子组
古新统(世)E1
65-56.5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
K
上(晚)白垩统(世)K2
96-65
裸子植物和恐龙时代
下(早)白垩统(世)K1
K1L
K1n
137-96
六盘山群
乃家河组
K1m
马东山组
K1l
李洼峡组
K1h
和尚铺组
K1s
三桥组
K1B
K1j
保安群
泾川组
K1lhd
青白口系(纪)
Qb
上(晚)青白口统(世)Qnw
900-800
王全口组
下(早)青白口统(世)Qnh
1000-900
黄旗口组
宇(宙)
PT
中元古界(代)
Pt2
蓟县系(纪)
Jx
蓟县统
Pt2H
Pt2x
1200-1000
海原群
西华山组
南华山组
Pt2y
1400-1200
Pt2n
园河组
长城系(纪)
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地质年代表5963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与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就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与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就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就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就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就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就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 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 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4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5— 6—7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8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1-0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
3
筇竹寺阶(期)∈1
1
梅树村阶(期)∈1
1
元
新 元 古
震旦系 (纪)Z 南华系 (纪)Nh 青白口系 (纪)Qb 蓟县系
上(晚)震旦统(世)Z2 下(早)震旦统(世)Z1 上(晚)南华统(世)Nh2 下(早)南华统(世)Nh1
灯影峡阶(期)Z2
1
陡山沱阶(期)Z1
543 630 680
古
界 (代) Pt3
1
罗苏阶(期) C2
3
320
德坞阶 (期) C1 C 界
4
下(早)石炭统(世) C1
2
大塘阶 (期) C1
1
岩关阶 (期) C1 354 PH 上(晚)泥盆统(世) D3 邵东阶 (期) D3 待建
2
(代)
泥 盆 系 (纪)
锡矿山阶 (期) P3
1
佘田桥阶 (期) D3
2
中泥盆统(世) D2
东岗岭阶 (期) D2
2
下(早)志留统(世) S1 S
大中坝阶(期) S2
1
438
龙马溪阶(期) S2
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宇 (宙) 界 (代) 系 纪) 统 (世) 上(晚)奥陶统(世) 奥 O3 陶 中奥陶统(世) 古 系 显 O2 (纪) 生 O 生 下(早)奥陶统(世) O1 宇 界 ∈3 (宙) (代) (代) 系 (纪) ∈2 上(晚)寒武统(世)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宇 (宙) 界 (代) 系 (纪) 第四系 (纪)Q 新近系 (纪)N 古近系 (纪)E 白垩系 (纪)K 侏罗系 (纪)J 统 (世) 全新统(世)Qh 更新统(世)Qp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岀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志留纪
(系)S
晚(上)志留世
(统)S3
中仲)志留世
(统)S2
早(下)志留世
(统)S1
439
裸蕨植物岀现
奥陶纪
(系)0
晚(上)奥陶世
(统)03
中(中)奥陶世
(统)02
早(下)奥陶世
(统)01
510
无颌类岀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寒武纪
(系)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元古宙(宇)PT
晚古生代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世
(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
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
(统)P1
石炭纪
(系)C
早(上)石炭世
(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
(统)C1
泥盆纪
(系)D
晚(上)泥盆世
(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岀
地质年代地层表
0.01170.1260.7811.8062.5883.6005.3337.24611.6213.8215.9720.4423.0328.133.938.041.347.856.059.261.666.072.1 ±0.2 83.6 ±0.286.3 ±0.589.8 ±0.393.9100.5~ 113.0~ 125.0~ 129.4~ 132.9~145.0 152.1 ±0.9157.3 ±1.0163.5 ±1.0166.1 ±1.2168.3 ±1.3170.3 ±1.4174.1 ±1.0182.7 ±0.7190.8 ±1.0199.3 ±0.3201.3 ±0.2~ 208.5~ 227254.14 ±0.07259.8 ±0.4265.1 ±0.4268.8 ±0.5272.3 ±0.5283.5 ±0.6290.1 ±0.26303.7 ±0.1307.0 ±0.1315.2 ±0.2323.2 ±0.4330.9 ±0.2298.9 ±0.15295.5 ±0.18~ 237~ 242247.2251.2252.17 ±0.06 358.9 ± 0.4372.2 ±1.6382.7 ±1.6 387.7 ±0.8393.3 ±1.2407.6 ±2.6410.8 ±2.8419.2 ±3.2423.0 ±2.3425.6 ±0.9427.4 ±0.5430.5 ±0.7433.4 ±0.8438.5 ±1.1440.8 ±1.2443.4 ±1.5445.2 ±1.4453.0 ±0.7458.4 ±0.9467.3 ±1.1470.0 ±1.4477.7 ±1.4485.4 ±1.9~ 489.5~ 494~ 497~ 500.5~ 504.5~ 509~ 514~ 521 541.0±1.0850100012001400160018002050230025002800320036004000现今G S S PG S S PS S P S S AS S P宇界系统阶年龄(Ma)宇界系统阶年龄(Ma )宇界系统阶地质年龄(Ma)宇界系地质年龄(Ma)表1 国 际 年 代 地 层 表国 际 地 层 委 员 会 每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都是通过其底部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 )界定。
世界及中国地质年代、主要地质事件及运动表
新近系 (新近纪)
白垩系 (白垩纪)
中生界 (中生代) Mz
侏罗系 (侏罗纪)
燕山期(老阿尔 卑斯阶段)—— 联合古陆解体阶 段
恐龙极盛,中国 南山俱成,大陆 煤田生成
三叠系 (三叠纪)
中国南部最后一 次海侵,恐龙哺 乳 类发育
全新统 (全新世) 更新统 (更新世) 上新统 (上新世) 中新统 (中新世) 渐新统 (渐新世) 始新统 (始新世) 古新统 (古新世) 上白垩统 (晚白垩世) 下白垩统 (早白垩世) 上侏罗统 (晚侏罗世) 中侏罗统 (中侏罗世) 下侏罗统 (早侏罗世) 上三叠统 (晚三叠世) 中三叠统 (中三叠世) 下三叠统 (早三叠世) 上二叠统 (晚二叠世)
Z2 Z Z1 Nh2 Nh Pt3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300 2500
Nh1 Qb2 Qb Qb1 Jx2 Jx Jx1 Pt2 Ch2 Ch Ch1 Ht Ht Pt1 元 古 宇 (宙) Pt
古元古界 (古元古 代) 新太古界 (新太古 代) 中太古界 (中太古 代) 古太古界 (古太古 代) 始太古界 (始太古 代)
奥陶系 (奥陶纪)
加里东阶段—— 联合古陆形成阶 段
地热低平,海水 广布,无脊椎动 物极繁,末期华 北升起
上奥陶统 (晚奥陶世) 中奥陶统 (中奥陶世) 下奥陶统 (早奥陶世) 上寒武统 (晚寒武世) 中寒武统 (中寒武世)
钱塘江阶(期) 艾家山阶(期) 达瑞威尓阶 (期) 大湾阶(期) 道保湾阶(期) 新厂阶(期) 凤山阶(期) 长山阶(期) 崮山阶(期) 张夏阶(期) 徐庄阶(期) 毛庄阶(期) 龙王庙阶(期) 沧浪铺阶(期) 筇竹寺阶(期) 梅树村阶(期) 490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白恶纪(系)K晚(上)白恶世(统Fra bibliotekK2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新近纪上新世 N2中新世 N1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 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 地球形成----------------------------------------------------------------------------------------------------------------------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续表续表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地层年代表
祥播阶(期)P22
栖霞阶(期)P12
下(早)二叠统(世)P1
隆林阶(期)P21
295
紫松阶(期)P11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逍遥阶(期) C42
320
达拉阶(期) C32
滑石板阶(期) C22
罗苏阶(期) C12
下(早)石炭统(世)C1
德坞阶(期)C31
354
大塘阶(期)C2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海相地层区)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年龄
显
生
宇
(宙)
PH
新生界(代)
Cz
第四系(纪)Q
全新统(世)Qh
0.01
更新统(世)Qp
2.60
新近系(纪)N
上新统(世)N2
5.30
中新统(世)N1
23.3
古近系(纪)E
渐新统(世)E3
32.0
始新统(世)E2
250
大龙口阶(期) T11
古生界(代)
Pz
二叠系(纪)P
上(晚)二叠统(世)P3
孙家沟阶(期)
295
中二叠统(世)P2
待建
下石盒子阶(期)
下(早)二叠统(世)P1
待建
太原阶(期)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晋祠阶(期) C24
320
本溪阶(期) C23
羊虎沟阶(期) C22
红土坳阶(期) C21
灯影峡阶(期)Z12
630
下(早)震旦统(世)Z1
陡山沱阶(期)Z11
680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时间间距距今年龄 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Phanerozoic显生宙 (PH)新 生 代 (Kz) Cenozoic第 四 纪 (Q) Quaternary全新世(Q 4/Q h )Holocene约2-30.012联合 古 陆 解 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 类 出 现无 脊 椎 动物继 续 演 化 发 展被 子植 物 繁 盛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第三纪 (R) Tertiary晚第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哺 乳 动 物 繁 盛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 1Miocene1823.3早 第 三 纪 (E)渐新世(E 3Oligocene13.2 36.5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 1p alaeocene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 生 代 (Mz)Mesozoic白垩纪(K) Cretaceous晚白垩世(K 2) 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 山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侏罗纪(J) Jurassic晚侏罗世(J 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晚三叠世(T 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形 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 1)Palaeozoic古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二叠纪(P) Permian晚二叠世(P 2) 40290海 西 阶 段两栖动物 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石炭纪(C) 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 3) 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晚泥盆世(D 3) 47409鱼类 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志留纪(S) Silurian晚志留世(S 3)30439加里 东 阶 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ecambrian 元古宙 (PT)Proterozoic元古代 (Pt)新元 古代(Pt 3) 震旦纪(Z/Sn)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 200 1000地 台 形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400 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7002500 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Archaean太古宙 (AR)Archaeozoic太古代 (Ar)新太古代(Ar 2) 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 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冥古宙(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世界及中国年代地层表
宇宙 界代 系纪 第四系 (纪) 统世 全新统(世) 更新统(世) 上新统(世) 格拉斯阶 皮亚森兹阶 赞克尓阶 梅辛阶 托尓通阶 塞拉瓦尓阶 兰歌阶 布尓迪加尓阶 阿启坦阶 夏特阶 鲁培尓阶 普利亚本阶 巴尓通阶 鲁帝特阶 伊普里斯阶 坦尼特阶 塞兰特阶 丹尼阶 马斯特里赫特阶 坎潘阶 三冬阶 康尼亚克阶 土伦阶 赛诺曼阶 阿尓布阶 阿普特阶 巴雷姆阶 欧特里夫阶 凡兰吟阶 贝利阿斯阶 提塘阶 基未利阶 牛津阶 卡洛夫阶 巴通阶 巴柔阶 阿林阶 土阿辛阶 普林斯巴阶 辛涅缪尓阶 赫塘阶 瑞替阶 诺利阶 卡尼阶 拉丁阶 安尼阶 奥伦尼克阶 印度阶 1.75 3.4 5.3 7.3 11 14.3 15.8 20.3 23.5 28 33.7 37 40 46 53 0.05 1.81 2.58 3.6 5.33 7.1 11 13.6 16.4 19.1 23.8 n9 n8 n7 n6 n5 n4 n3 n2 n1 e9 e8 e7 e6 e5 e4 e3 e2 e1 k6 k5 k4 k3 k2 k1 b6 b5 b4 b3 b2 b1 j7 j6 j5 j4 j3 j2 j1 l4 l3 l2 l1 t7 t6 t5 t4 t3 t2 t1 阶期 年龄 (G.S.Odin) (分会) Ma +/Ma +/代号 阶 统 Q2 Q1 N2 系 Q 界 宇
乐平统(世)
二叠系 (纪)
瓜德鲁普统(世)
P2 P
272.2 280.3 295 5 298
3.2 2.6
乌拉尔统(世)
P1
石炭系 (纪)
宾夕法尼亚亚系 (亚纪)
C2 C C1
320 325 345 355 370 375 380 390 400 410 415 425 430 5 5 5 5 5 5 8/5 327 342 3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冬阶 康尼亚克阶
土伦阶 赛诺曼阶 阿尓布阶
87 88
1 1
85.8 0.5 89 0.5
k4 k3
K2
92 2 93.5 0.2 k2
96 2 98.9 0.6 k1 108 3/1 112.2 1.1 b6
K
显 生 宇 (宙) PH
阿普特阶
113 3 121 1.4 b5
巴雷姆阶 欧特里夫阶
117 123
温洛克统(世)
兰多维列统(世)
上奥陶统 (晚奥陶世)
中奥陶统 (中奥陶世)
下奥陶统 (早奥陶世)
上寒武统 (晚寒武世)
中寒武统 (中寒武世)
下寒武统 (早寒武世)
阶期
长兴阶 吴家坪阶 卡匹敦阶 沃德阶 罗德阶 空谷阶 亚丁斯克阶 萨克马尓阶 阿瑟尓阶 格舍尓阶 卡西莫夫阶 莫斯科阶 巴什基尓阶 谢尓普霍夫阶 维宪阶 杜内阶 法门阶 弗拉阶 吉维特阶 艾菲尓阶 埃姆斯阶 布拉格阶 洛霍老夫阶
上侏罗统 (晚侏罗世)
中侏罗统 (中侏罗世)
下侏罗统 (早侏罗世)
上三叠统 (晚三叠世)
中三叠统 (中三叠世)
下三叠统 (早三叠世)
国际地层表
年龄
代号
阶期
(G.S.Odin) Ma +/-
(分会) Ma +/-
阶统系界 宇
1.75 0.05 1.81
Q2
Q
Q1
格拉斯阶
2.58
n9
皮亚森兹阶 3.4
3.6
28 1 33.7 0.5
e9 e8
E3
普利亚本阶 37 10.5
e7
巴尓通阶 鲁帝特阶
40 1 46 10.5
e6 e5
E2
E
伊普里斯阶 53 1
e4
坦尼特阶
e3
塞兰特阶
e2 E1
丹尼阶
65 0.5 65 0.1 e1
马斯特里赫特阶 72 0.5 71.3 0.5 k6
坎潘阶
83 1 83.5 0.5 k5
400 5
410 8/5 415
425 5
430 6
435 6/4 440
455 5 467.5 3
465 5
500
495
500
520
520
540 5 545
代号
阶统系界 宇
p9 p8
P3
p7
p6 P2
p5
P
p4
p3 p2
P1
p1
c7
c6 c5
C2
c4
C
c3
c2 C1
c1
d7 d6
D3
d5 d4
D2
古 生 界 (代) Pz
系纪
二叠系 (纪)
石炭系 (纪)
泥盆系 (纪)
志留系 (纪)
奥陶系 (纪)
寒武系 (纪)
国际地层表
统世
乐平统(世)
瓜德鲁普统(世)
乌拉尔统(世)
宾夕法尼亚亚系 (亚纪)
密西西比亚系 (亚纪) 上泥盆统
(晚泥盆世) 中泥盆统
(中泥盆世) 下泥盆统
(早泥盆世) 普里道利统(世) 罗德洛统(世)
新元古Ⅲ系 (纪)
(末元古系) 成冰系(纪) 拉伸系(纪) 狭带系(纪) 延展系(纪) 盖层系(纪) 固结系(纪) 造山系(纪) 层侵系(纪) 成铁系(纪)
未再分系
统世
国际地层表
阶期
年龄
(G.S.Odin) Ma +/-
(分会) Ma +/-
650 85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50 2300 2500
5/2 6/2
127 132
1.6 1.9
b4 b3
K1
凡兰吟阶
131 4 136.5 2.2 b2
贝利阿斯阶 135 5/5 144.2 2.6 b1
提塘阶
141 ?5
j7
基未利阶
146
j6 J3
牛津阶 卡洛夫阶
154 5 160 2
j5
Mz
j4
巴通阶 巴柔阶
164 2 170 4/3
j3 j2
J2
n8 N2
赞克尓阶
5.3 0.15 5.33
n7
梅辛阶
7.3 0.15 7.1
n6
塞拉瓦尓阶 兰歌阶
14.3 0.5 13.6 15.8 0.2 16.4
n4 n3
N1
布尓迪加尓阶 20.3 0.4 19.1
n2
Cz
阿启坦阶 23.5 1 23.8
n1
夏特阶 鲁培尓阶
D
显 生
d3
Pz 宇
d2 D1
(宙)
d1
PH
s8 S4
s7 s6
S3
s5 s4
S2
S
s3
s2 S1
s1
O3
O2 O
O1
∈3 ∈2 ∈ ∈1
宇宙 界代
系纪
新元古界 (代)
元 古 宇 (宙) Pt
中元古界 (代)
古元古界 (代)
太 古 宇 (宙) Ar
新太古界 (代)
中太古界 (代)
古太古界 (代)
始太古界 (代)
J
阿林阶
175 3
j1
土阿辛阶
184 3
l4
普林斯巴阶 辛涅缪尓阶
191 200 4/7
l3 l2
J1
赫塘阶
203 3
l1
瑞替阶
t7
诺利阶
220
t6 T3
卡尼阶
230 6
t5
拉丁阶 安尼阶
233 5 240 5
t4 t3
T2
T
奥伦尼克阶 印度阶
250
3
251.1 3.6
t2 t1
T1
宇宙 界代
显 生 宇 (宙) PH
2800
3200
3600
代号 阶统系界 宇
NP3 NP
NP2
NP1
前
MP3
寒
MP2 MP1
MP
武 系 P∈
PP4 原
PP3 PP 作
PP2
:
PP1
隐
生
NA 宇
(宙) MA
PA
EA
宇宙 界代
新 生 界 (代) Cz
显 生 宇 (宙) PH
中 生 界 (代) Mz
系纪 第四系 (纪) 新近系 (纪)
古近系 (纪)
白垩系 (纪)
侏罗系 (纪)
三叠系 (纪)
统世 全新统(世) 更新统(世) 上新统(世)
中新统(世)
渐新统(世)
始新统(世)
古新统(世)
上白垩统 (晚白垩世)
下白垩统 (早白垩世)
卢德福德阶 戈斯特阶 侯默阶 申伍德阶 特列奇阶 埃隆阶 鲁丹阶
达瑞威尓阶
特马豆克阶
年龄
(G.S.Odin) Ma +/-
(分会) Ma +/-
272.2 3.2 280.3 2.6 295 5 298
320
325 5 327
345
342 3.6
355 5 354 4
370 5
375 5
380
39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