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黑骏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时候,当我听着这两句 叠唱的长调时,曾经百思 不得其解。后来,成年以 后,当我为思念索米娅哼 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一直 认为这首歌在这完成了优 美的升华。它用“不是” 这个平淡无奇的单词,以 千钧之力完成了循回不已 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 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壮的 美…… ——白音宝力格

蒙古民歌《钢嘎哈拉》叙述的是哥 哥找妹妹的故事,结局是没有找到。小 说《黑骏马》写的是白音宝力格寻找昔 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虽然找到了,但 这时的索米娅已不再是当年的索米娅, 其实等于没有找到。然而,这个过程却 造成了主人公对人生和人性的感悟,过 去的已经过去,谁也无法追回,但他却 从现实的失落中找到人生的真谛。《黑 骏马》叙述了一个“寻找—失望—感悟” 的故事。
二、结构层面
在结构上,小说以蒙古民歌《钢嘎哈拉》 来结构全篇,每节歌词与一节小说呼应 并控制其内容和节奏,这别致的结构赋 予小说独特的音乐感,民歌优美、悲怆、 高昂的旋律融入了小说。与此同时,民 歌的抽象和永恒也赋予了小说超越现实 的魅力,使小说内容实现了自我超越, 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概括力。
张承志的艺术特色
张承志真正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他的小 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 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是 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心灵史》(1990年,花城出版社)就是一 部溶小说、诗歌、散文为一炉的复合体裁 文本。它书写了中国伊斯兰哲合忍耶教派 一段鲜为人知的痛史。哲合忍耶是中国回 族的一个教派,主要生存于大西北最贫困 的边远地区。在清朝以来的两百多年间, 这个教派遭到残酷的镇压与剿灭,至少有 五十万教众被杀戮,生还者也一直处于被 追捕流放的绝境。
《黑骏马》是一篇写得十 分抒情的小说,表达了作 者对青春、理想的缅怀, 在主题表达和叙述模式上 都体现了典型的张承志风 格。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白 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寻找 昔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 这是典型的张承志式的英 雄孤旅寻找梦想的叙述模 式。
一、故事层面

从故事层面来看,《黑骏马》写的 是一个寻找旧日恋情的故事。从白音宝 力格寻找索米娅到最后找到,意味着故 事的完成。但小说还设计了一个思考的 层面,即要探究蒙古民歌《钢嘎哈拉》 之所以感人的秘密。这就使小说超越了 爱情故事的内涵,成为“一个震撼人心 的人生和人性的故事。”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呦 栓在那门外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呦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菜的井呦 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 路过了两家当做艾勒的帐篷 好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牧羊的人打听音讯 他说听说她远去了 朝一个收牛的人讯问消息 他说听说她远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呦 那长满艾可山梁上有她的影 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跳上那山梁 那熟悉的绰约身呦却不是她
《黑骏马》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语言是一种集诗歌的抒情、 绘画的色彩和意象以及音乐的旋律于 一体的表达方式。张承志追求的是一 种“珍宝般瑰丽的美文”,他强调: “小说应当是一首音语乐,小说应当 是一幅画,小说应当是一首诗,而这 一切全部都要依仗语言的叙述来实现。
“啊,日出……极远极远的、大概在几万里 以外的、草原以东的大海那儿吧,耀眼的 地平线上,有半轮鲜红欲滴的、不安地颤 动的太阳露了出来。从我们头顶上方一直 伸延东去的那块遮满长空的蓝黑色云层, 在那儿被火红的朝阳烧熔了边缘。熊熊燃 烧的、那红艳醉人的一道霞火,正在坦荡 无垠的大地尽头蔓延和跳跃,势不可挡地 在那遥远的东方截断了草原漫长的夜。”

除了对人生真谛的探求之外,小说 《黑骏马》还有这样的意图,如作者本人 所说:“描写的是在北国、在底层,一些 伟大的女性的人生”。
恋人+母亲——索米娅 索米娅:美丽善良、对于生活和爱充 满执着的恋人+母亲形象。 草原生存文化的代言人——老额吉
白音宝力格为什么离开
我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蒙古草原上的孩子。 或许,这便是悲剧的根源。我喜欢读书,而 书本中告诉我的是一个草原外的世界。而索 米娅和白发奶奶骨子里流的却是纯正的草原 上的血。 草原人看重的是生命本身,他们早已习惯了 这里的一切。包括艰辛的生活,包括文明人 眼里的丑恶。而我却要去寻找一条纯洁的理 想之路。
总体而言,张承志的小说创作可分为 三大类:蒙古草原系列、新疆天山系 列、黄土高原系列。这样形成了张承 志不可分割的三重情结。即:草原情 结、天山情结、高原情结。这三重情 结的形成,无疑是与他在草原上承受 过母爱之泽,在高原感应过父爱的启 引,在天山领略过情爱之浴等缘故分 不开的。更进一步来说,也是他生活 体验的结果。
张承志(1948-)
作为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张承志的 作品典型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全部特征。他 的作品以特殊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给文坛 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从《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心灵史》, 张承志在中国文坛竖立的实际上是一面浪漫 主义文学大旗。
张承志,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市。 回族。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 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 等处。现为自由职业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北方的河》 《金牧场》 《心灵史》。短 篇小说《雪路》《顶峰》《美丽瞬间》等。 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灵史》,描写西北哲合 忍耶人苦难的信仰历程,有评论认为是当代文 坛少见的“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 帜”。
文学之于张承志,不是目的,不是终极, 而是工具,是手段,是表达人生理想和精 神追求的物态载体。 1984年,他到回民聚集地西海固,在那 里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的教友,他们为 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 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 他不仅成了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 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 版社1991年初版),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 震动。
这样的语言渗透了张承志独有的阳刚之气和 强力意志,与他的小说的理想主义气质非常和谐。
3、作品更有激越的诗章,在倾诉主体的情志, 《心灵史》在每一门的终篇所引录的庄严 而悲怆的《大赞》,便是动人的诗篇;有 神奇的想象,在传递某种宗教信息。这种 既严谨又散漫的形式对于《心灵史》来说, 无疑是最优秀的艺术形式。
黑骏马
(张承志)
一首古歌,一个故事,一段 悲剧,一种无奈……
张承志的小说模式 张承志的大部分小说都在叙述一件事,即主 人公寻找其梦想的故事。有学者指出这是一 种“夸父追日”的叙述模式。并且,结局往 往是找到,不是现实意义上的找到,而是心 灵意义上的找到。王安忆对此有精彩的说法, 她说:“如何表达心灵是张承志终其一生的大 问题。他写过的所有东西其实都为了一件事, 那就是表达心灵。他曾经为心灵找到许多替 代物,如草原上的黑骏马,北方的河流等, 张承志所找到的心灵替代几乎都带有悲怆的 色彩。”
1、在《心灵史》中,张承志并不满足于对历史题材 的表象把握,他将这部大作品命名为“心灵史”, 说明他不仅重视历史的过程及规律,更迷恋历史 熔铸于人心中的秘密。 2、在《心灵史》中,张承志比较完满的实现了多种 思想内涵多种形式要素平实际,分为七大部分, 每一部分称为一“门”,而不是章、卷、部。在 这样一个特殊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文学与宗教与 历史的结合,散文与小说与诗歌的结合,叙事与 抒情与哲理的结合,写实与虚拟与想象的结合。
她变了,若是没有那熟悉的脸庞,那削瘦 的肩膀和那黑黑的眼睛。或许我会真的认 不出她来。她的身上消逝了一种我永远记 得的气味。一种从小时候久留在我记忆里 的温馨。 她絮絮叨叨地和我谈着路上的见闻,显得 平静而自然。但我知道这只是她的一层薄 薄的外壳。因为此刻的我在她的眼里也一 定是平静而有分寸的。生活教会了我们同 样的本领,使我们能够在那层外壳后面隐 藏内心的真实。
哲教七代宗教领袖领教众与清朝统治者进行 了一次又一次暴力抗争。导师们处于阶级 对抗民族对抗的尖端,其个人与家族的命 运无一例外全都悲壮惨烈。张承志充分利 用历史提供的阶级与民族之间激烈对抗的 宏伟场景,让人物演出一幕接一幕惊心动 魄的历史悲剧,展示了刚烈粗砺坚韧的文 化人格。这组人物作为一部纪实长卷中的 主人公,其所达到的思想艺术成就丝毫不 比同时代历史小说中的虚构人物逊色。

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当牧师, 在那里度过了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 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 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 史研究工作。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 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 歌唱母亲》,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 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 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黑 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 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金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