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合集下载

有线电视施工工艺

有线电视施工工艺

1.1卫星/有线电视系统1.1.1 系统主要施工方法一、相关规范《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T 209-2005《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GY/T 148-2000《基于时分复用数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YD/5048-1997《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YDN 065-199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8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94《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 6510-1996《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GY/T 106-1999《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Y/T 200.1—2004《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 201—2004《CATV行业标准》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稀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135-1998二、系统安装工艺流程有线电视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1设备安装(1)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做好防雷接地处理:屏蔽层及器件金属接地:为减少对有线电视系统内器件的干扰(包括高频干扰和交流电干扰)和防止雷击,各设备金属外壳要求接地良好,全部连通;金属管路及线槽应与建筑防雷接地连为整体的接地。

(2)对成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屋面安装开路天线、主杆及卫星天线时,不得损坏屋面防水及装修;在吊顶内的箱、盒安装部件时,不得损坏龙骨和吊顶;修补浆活时,应对器件加强保护,防止器件损坏;使用高梯时,不得碰坏门窗和墙面。

(3)加强安全保护,做好环保措施风力大于四级或雷雨天气,严禁进行高空或户外安装作业;高空作业时,必须做好人和物的安全处理措施;施工现场的垃圾、废料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及时清运;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噪声处理。

2 器材检查要求(1)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形式、规格、数量、技师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传输规范:包括信号传输方式、频谱利用、调制解调、多频道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信道带宽等。

台址规划规范:包括基站选址、场地选择、设备安装、支持设施等。

设备标准:包括设备选购、设备安装、设备维护等。

节目编播质量规范:包括信号源选择、播出设备(录制机、编码机、调制器等)的选择和使用、编码解码技术等。

用户接入规范: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选购、安装和使用规范、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规范等。

安全规范:包括设备和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病毒等)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总之,各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相应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基础施工建设标准

有线电视基础施工建设标准

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材料之八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建设标准(讨论稿)为加强全市各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施工标准,确保有线电视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向数字化传输逐步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防止重复投入建设.根据承德的实际情况,从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前瞻性、兼容性、经济性、竞争性,适应未来有线电视快速发展的需要出发,特制定全市有线电视工程技术标准与施工标准。

一、有线电视网络的频率规划与系统带宽(一)、频率规划:为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频率分割为,5—65MHz上行频率,用于回传各种数据信号。

87—108MHz为调频广播频段,110—550MHz为模拟电视传输频段,550—750MHz传输数字电视节目,750—860MHz传输下行数据信号(1—5CH停止使用),860—1000MHz传输市县数据信号.(二)、系统带宽。

市至各县区一级光链路带宽1000MHz、县区至各乡镇到各行政村的二、三级光链路系统设计带宽为860MHz,各县区城区及乡镇行政村电缆网络,用户居住密集100户以上自然村电缆网络设计带宽为860MHz系统,其他较为分散的自然村及零散用户电缆网络设计带宽为750MHz系统。

二、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依据与系统指标分配(一)、设计依据各县区有线电视光缆网络与电缆网络的规划设计执行现有国家技术规范,如新标准颁发后再执行国家新标准。

其主要标准:1、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2、BG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GY/T131—1997《有线电视网络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4、GY/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5、GY5063—1998《市、县级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6、BGJ-89《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广播网络设计规范》(二)、系统指标分配①国家标准,用户C/N>43dB,CTB>54dB,CSO>54dB②系统设计指标,用户C/N>44dB,CTB>55dB ,CSO>55dB③各县区系统指标分配三、光缆线路建设标准(一)、光缆线路敷设方式与组网方案有线电视各级光缆传输线路根据设计需要可采取架空、直埋或光缆沟不同的敷设方式。

强弱电安装规范要求(详细)

强弱电安装规范要求(详细)

(一)、施工流程施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施工阶段、调试开通和竣工验收阶段.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流程。

一.施工准备1.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

本项目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2)《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2.熟悉和审查图纸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3.施工工期的时间表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4.技术交底明确所承担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系统的划分、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二是对工程技术的具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程序、配制等。

5.施工预算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按不同的设计阶段编制的可以分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等。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GA/T70—94)由国家公安部发布作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在全国推行,参照执行。

6.施工组织设计二.施工阶段配合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注意和遵循其施工规律。

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在土建基础施工中,应做好接地工程引线孔、地坪中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的预埋工作。

2。

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一套为有线电视系统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旨在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作为一项专业的工程技术规范,它对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多个方面,如有线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处理和调节、有线电视信号的分配和转换、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为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包括了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环境、有线电视系统的业务需求、有线电视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有线电视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还可以帮助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总的来说,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保证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基础。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程(第四版)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程(第四版)

大连天途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程(第四版)第一章一般规定本规程依据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参照电信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结合大连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严格遵守本规程。

为了保证本规范的顺利执行,所有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当持有经天途公司考核、备案的上岗证。

如果在施工中严重违反本规定,将吊销上岗证并对工程公司进行经济处罚。

一、系统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施工图纸齐全,并已经经过审批。

施工人员应仔细了解工程情况,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熟悉有关施工图纸及规定。

2、施工所需的设备、器材、辅材、机械准备就绪,能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要求。

二、系统工程施工前,应进行下列调查工作1、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

2、使用道路和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的情况。

3、允许同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路的情况。

4、敷设管道电缆(光缆)和直埋式光缆路由状况,并对各管道做出路由标志。

通过以上调查,如发现在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障碍物或不能按原图纸施工的其它情况,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或提出修改图纸申请。

严禁擅自改图,私自开口、入网。

经过修改后的设计文件及图纸在设计之前和修改之后,均需要复制一份交由分公司备案。

三、施工前应对系统使用材料,部件进行下列检查1、任务工程(指覆盖、改造、联网、数据工程)应按施工材料表核对材料,如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2、各种材料部件及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使用经部级鉴定的合格产品,具有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并经天途有线公司许可的新产品(要附上公司指定的产品和型号以及使用说明书等)。

3、对有源部件应进行通电检查。

四、双向网改规定1、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工程施工要求实施质量控制。

2、参与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求:a、具有多年广电行业施工经验;b、配备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工程施工基本的施工工具、仪器、仪表(功率计,EOC 测试仪、网线测试仪、网线钳、同轴电缆连接器压接钳,现场施分应用φ100mm铁管保护,引上管为2根φ100波纹管,波纹管内穿子管,铁管应嵌入波纹管中,埋入地下20-30cm,并将引上管封上,引上杆后架空光缆的始端可留适当余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F~~A1~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regunationofCATVsystem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K5><K5><K40>~A2~11.0.11.0.2收:1.0.31.0.4~A3~2~B1~2.12.1.12.1.2时,可采(VHF) 2.1.3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MAP=Image.BMB,1,1,17-3-1><MAP=Image.BMB,1,1,17-3-2><MAP=Image.BMB,1,1,17-3-3><MAP=Image.BMB,1,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1>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TAB=Tab11-17.BMB,1,1,17-4-2><TAB=Tab11-17.BMB,1,1,17-4-3><TAB=Tab11-17.BMB,1,1,17-4-4>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4-1><K10><FML=Fml11-17.BMB,1,1,17-4-2><K10><FML=Fml11-17.BMB,1,1,17-4-3><K10><FML=Fml11-17.BMB,1,1,17-5>式中2.2.5±5dBμ±4dBμ~B3~2.32.3.12.3.2频带<K5>2.3.32.3.42.3.52.3.6~B4~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6-1>式中<FML=Fml11-17.BMB,1,1,17-6-10>---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K2><FML=Fml11-17.BMB,1,1,17-6-11>---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FML=Fml11-17.BMB,1,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B)。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有线电视系统建设中,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传输线路规划、中继站和末端用户接入规划等。

2. 设备选型和安装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所需设备的选型、布置位置、安装方式和连接方式等。

3. 信号传输规范:包括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频率、幅度、调制方式和调制器件等要求。

4. 综合布线规范: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布线方式、电缆规格和连接方式等。

5. 系统测试和调试规范:包括系统安装后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

6. 系统维护和保养规范:包括系统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和设备更换等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的接管验收

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的接管验收

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的接管验收一、接管验收的依据(1)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5075-2005)2.《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标准》(GY/T5074-2005)3.《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1-1997)4.《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GY/T130-1998)5.《有线电视系统接收机变换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 ∕T125-1995)6.《有线电视系统干线放大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124-1995)7.《有线电视系统频道处理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123-1995)8.《有线电视系统调制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122-1995)9.《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121-1995)10.《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光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GY∕T118-1995)11.《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1994)1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13.《有线电视系统用分支器和分配器(5-1000MHz)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135-1998(GY∕T137-1999)1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二、系统的接管验收(1)接管验收的准备1.具备的条件1)已竣工验收;2)提供有线与卫星电视系统测试报告;3)开发商提供全部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

2.接管验收方案1)弱电工程师负责该系统的全面接管工作;2)对现场的输出信号进行测试,能够达到实际的设计要求;3)对现场系统的接地状态进行检查和实测。

3.使用工具1)场强仪;2)遥测电表。

(2)接管验收的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将按照建设部《房屋接管验收标准》建标〔1991〕第69号之规定,对大厦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整体和全面性的验收接管。

(3)工作内容项目管理处成立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同时确定项目接管验收组组长;验收小组负责对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竣工图和设备出厂合格证书,设备和建材的实验报告书,设备运行记录等技术检验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小组按照设备清单明细,对清单上的设备,按规格、型号、数量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并对设备的安装质量、安装位置及竣工图、验收文件中的内容进行验收。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广播和电视传输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环境。

为了确保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本文档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

二、系统设计规范2.1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的拓扑结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等结构。

•系统中应预留足够的传输带宽和信号源接口,以便后续扩展和升级。

2.2 信号传输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应满足相关的电视信号传输标准,如PAL、NTSC、SECAM等。

•采用合适的传输介质,例如同轴电缆或光纤,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对于长距离传输,应采取适当的信号放大和补偿措施,以避免信号衰减和失真。

2.3 电子设备安装规范•所有的电子设备应按照厂商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故障。

•尽量避免电子设备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靠近,以减少干扰和杂音。

三、系统工程施工规范3.1 电缆敷设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电缆敷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如TIA/EIA-568,确保电缆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弯曲和过多的交叉,减少信号损耗。

•在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电缆的保护,避免损坏和磨损。

3.2 设备安装规范•根据设计要求和设备手册,安装设备并将其连接到正确的接口。

•对于重要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所有安装工作应记录并维护详细的安装清单和图纸,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3.3 地线和接地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地线和接地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地线应与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良好,防止静电和其他电气故障。

•在接地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设备,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四、系统测试规范4.1 性能测试规范•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信号质量、频率响应、噪声等方面。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按照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建设有线电视系统时,为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服务,给出有关设计、施工、检查、检修等方面的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应当遵守政府有关规定,符合有关行业标准,满足建设、运行要求,实现安全、稳定、可靠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

设计方面,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域环境、信号覆盖范围、系统结构及设计要求等因素,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后期维护的可行性,同时应考虑未来的扩容需求,采用有利于系统拓展和改造的设计思路,合理设计设备容量和拓扑结构,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施工方面,有线电视系统应采用高质量的设备,安装施工质量要符合有关标准,采用合理的安装方式,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检查方面,有线电视系统的检查应根据设计要求,完全按照有关技术文件,严格检查设备安装和连接状况,以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并对有线电视系统的调试和试验结果进行记录。

检修方面,有线电视系统应定期检修,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总之,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一套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规
范,它的实施可以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广电总局表示到2020年淘汰标清机顶盒

广电总局表示到2020年淘汰标清机顶盒

·72·第2期GB/T50200-2018和GB/T51265-2018。

原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同时废止。

两项国家标准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和总局政府网站公开。

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发,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CDR数字音频广播( Convergent Digital Radio)系统经国际电联(ITU)无线电通信局批准正式成为ITU国际标准,表明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提升了我国广电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我国DR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正式获批成为国际电联ITU-R标准近日,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对当前高清电视发展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措施。

到2020年,高清频道要成为主流播出模式,标清播出的付费频道基本关停;自2019年1月1日起,停止配发销售不支持高清电视的机顶盒;自2019年1月1日起,各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制作、发行的电视节目必须全部符合高清播出标准。

广电总局表示到2020年淘汰标清机顶盒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就2018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一是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打造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三是加快优化升级,推动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五是深化国际传播,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根据工信部以及国网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49亿户,全年净增5133万户;而有线宽带用户总量达到3498.5万户。

2017年末,IPTV 用户数达到1.22亿户全年净增354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量2.45亿户,数字电视用户2.09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持续下滑至1.53亿户;有线双向网覆盖用户1.65亿户,双向网渗透用户82514万户。

有线电视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

有线电视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

64±4dB ≤8dB ≤2dB ≥30dB ≥44dB ≥47dB ≥55dB ≥55dB ≥46dB ≤100ns ≤7% ≤10%
微分相位
≤10 度
3.2 系统的指标分配 系统的指标分配是为了确定系统各部分之间接口标准,以此标准来决定系统的设备选
型和设备的工作状态,根据本系统的规模和网络特点,确定系统的指标分配如下:
2. 功能要求:
2.1 用户要求和广播状态: 根据 XX 商务会所能接受到的信号及其质量和发展规划,用户的需求(投资规模),
确定节目源数和频道容量。 2.2 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用户端总数及在各楼层的分布情况,确定电缆的架设和位置 及敷设方式。 2.3 部件选用
部件技术规范是系统设计和计算的依据。CATV 系统设计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 保证用户电平为 70±5dBμV,以使用户获得最佳的收看效果; (2) 扩大电视服务范围,解决弱场强区的收视问题; (3)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处于雷达站、电台、电视台、高频器件厂等附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11日目次1总则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3接收天线2.4前端2.5干线传输2.6分配网络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10供电3系统的工程施工3.1一般规定3.2接收天线3.3前端机房3.4干线架设3.5支线和用户线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7系统的调测4系统的工程验收4.1一般规定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4.3系统质量的测试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5验收文件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射频同轴电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某业务用房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某业务用房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某业务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电气设计说明一、建筑概况:本工程由业务大楼及业务附属楼组成,业务大楼为9层;设置一层地下室,功能为车库、设备用房等。

二、设计依据:1. 甲方提供的有关文件。

2。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国家规范标准如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311-20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三、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变配电系统、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与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网络布线系统等。

其中弱电各系统仅进行预留管线设计,弱电各系统设备配置和变配电系统由甲方另行委托有关部门设计。

四、变、配、发电系统:1.负荷等级:1)二级负荷: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等消防用电设备,以及排水泵、客梯、公共照明等。

2)三级负荷:除二级负荷以外的其它设备用电。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本工程拟由当地供电部门提供1路独立的10kV电源至变、配电所,另外拟设置一台2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第二电源.高压系统电压等级为10kV,低压系统电压等级为~220V/380V。

3.自备应急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总计装机容量约200kW.本工程低压备用电源取自柴油发电机组;当10kV市电停电、缺相、电压或频率超出范围, 或供电变压器故障时,自启动柴油发电机。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施工准备1.1标准和法规1.1.1国标、部标GB/T 6510-96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地电缆分配系统》P-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BJ 7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1.1.2地方性法规各省、市、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地,有关有线电视工程地法规.1.2 施工依据1.2.1企业标准当地网络公司根据国标、部标、法规,结合有线电视地发展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有关有线电视工程地建设标准.1.2.2合同要求对所进行有线电视工程建设地合同中有关施工地条款.1.2.3设计图纸、现场勘查、器材清单1.2.3.1设计图纸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按图施工.必须做到,先有正确图纸,后有按图施工.杜绝无图施工、先施工后出图、图纸与现场不符等情况发生.所进行工程地设计图纸,包括:原理图.前端、光传输系统、以光节点为单位地电缆分配室外线路、用户分配电平图;施工图.光电线路路由、设备器材安装位置等.1.2.3.2现场勘查根据设计图,核对并检查施工现场地管道、管孔、杆位、墙质、建筑数量及编号、用户分布与数量等,明确:设计图纸是否与现场相符?如不符,应立即提交给设计部门进行图纸更改后,方可施工.是否具备施工条件?如不具备,应提交给管理部门解决.1.2.3.3器材清单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器材清单.1.3系统设备器材1.3.1包装首先检查包装是否正规、完好,杜绝使用三无产品.包装要有产地、厂家、型号、合格证、3C认证、随机说明书,以及相应地防震、防尘措施. 1.3.2外观产品应完好,应无明显地磕碰、划伤,缆线应无明显地变形;内外紧固件齐全、接插件齐全、入出缆线口无滑扣及过紧.1.3.3型号及配置产品型号正确,可插拔部件按要求配置正确.室外有源设备,拔掉所有电流通过选通插子,并用塑料(纸)袋封好,放于设备内,以备调机时选用.1.3.4通信号检查根据规定地输入高频信号、输入光功率,对设备进行简单地通信号检查,判断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光设备时应注意:不可观察有信号地光纤端,以防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设备外壳应接地,以防静电对光器件造成损伤;不可将光发射机直接对光接收机测试,必须通过可变光衰减器,将光功率降至0dBm左右,否则,将损坏光接收机地光电转换模块.1.4施工设备器材1.4.1仪器至少含5~862MHz地选频电平表(俗称场强仪);三用表;地电阻测量计.所有仪表,均应按规定计量合格.1.4.2工具攀爬工具:梯子、脚扣、滑车座板、保险带等;缆线敷设工具:钢绞线紧线器、缆线放线盘、缆线牵引机;电缆连接工具;交通工具:器材运输工程车,可带4M以上梯子.所有工具,均可正常使用,并确认完好符合安全施工地要求.1.4.3辅料横担、抱箍、猫爪、膨胀螺栓、水泥钉、卡子等.1.4.4通信步谈机或小灵通.1.5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均应经过培训,掌握基本施工技能,并持有相应上岗证明.第1章缆线敷设2.1地下管道敷设铺设管道时,必须注意,管道均应平直且有一定程度地倾斜,以保证管道无积水,防止积水结冰膨胀时,拉断缆线.2.1.1缆线敷设前,应对管孔进行清洁,并确认管道畅通.2.1.2按设计要求布放子管.2.1.3缆线管道敷设,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敷设法.2.1.3.1缆线盘置于缆线入口处,缆线经喇叭口输送管(蛇皮钢管或聚乙烯管)进入子管.2.1.3.2人孔安装缆线引导器.2.1.3.3中间人孔安装辅助牵引机或人工辅助牵引.2.1.3.4用牵引绳将做好地缆线端头穿过输送管进入子管,利用人工牵引缆线到辅助牵引机.2.1.3.5在缆线布放终端孔处架设端头牵引机,牵引机布放牵引钢丝绳到辅助牵引机并与缆线端头连接.2.1.3.6布放缆线时,缆线地牵引端头应作技术处理,并采用具有自动控制牵引力性能地牵引机牵引;牵引力应施加于加强芯上,并不得超过150kg ;牵引速度宜为10m/分钟,一次牵引地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2.1.3.7端头牵引机、辅助牵引机和人工一起牵引缆线到终端孔.2.1.4架空缆线出入地下管道应穿钢管,钢管顺电杆敷设,至少用三组卡箍固定.钢管距地面应不小于 2.5m ,埋入地下0.3~0.7m.同杆固定两根以上地钢管要求在一侧架设.(见图6-3-1、6-3-2)2.2线杆敷设2.2.1在线杆上架设钢绞线 2.2.1.1须选用7×2.0mm 以上规格地钢绞线.所有钢铁件必须镀锌.2.2.1.2缆线必须在公路(杆)地外侧.2.2.1.3在同一条线路中,钢绞线架设在线杆地标高应相同,两杆之间地钢绞线垂度约为长度地0.5%,跨越障碍物或地形有坡度时,允许架设标高略有差异,但钢绞线地坡度不应超过杆距地1/20.2.2.1.4缆线高度应在6m以上;通过交叉路口应在8m以上,通过铁路一般应埋地,埋地有困难时,缆线高度应在9m以上.2.2.1.5与通信、电力线应保持适当距离.2.2.1.6钢绞线每10杆距需做回头,缆线过杆及障碍物时需预留滴水弯,并做保护.(见图6-3-3、6-3-4、6-3-5)2.2.1.7挂钩间距500±20mm均匀挂设;每增加一根复挂缆,挂钩间距相应缩短10%.2.2.2建立支持杆2.2.2.1线杆坑根基须用圆石做底盘,树立支持杆要保持牢固、垂直,原土回填夯实.2.2.2.2不足15m地水泥杆在一般地方埋置,埋深取杆长地1/6;杆长超过15m 时埋深取2.5m.2.2.2.3水田、泥土等地质较松软地地方,埋深取杆长地1/5.2.2.2.4终端杆、转角杆等有较大荷重杆地埋深取杆长地1/5以上,并需安装带有反光标志地绝缘护套保护地拉线、顶杆等进行加固.2.2.2.5终端杆、转角杆顶端承受很大地水平拉力,必须向受力方向相反一侧做一定程度地倾斜.2.2.2.6土质较松、杆与杆之间距离较长及跨越河流等障碍地地方,需安装绑桩,水泥杆与绑桩用金属抱箍紧固.2.3沿墙敷设2.3.1沿外墙敷设(见图6-3-6、6-3-7)2.3.1.1缆线拉板须用2个M10膨胀螺栓在距墙角水平距离大于300mm地位置固定.2.3.1.2缆线高度应在6m以上,并应避开可能影响用户日常生活使用地地方(如门窗开启、阳台以及突出地美观装饰物等).2.3.1.3缆线两端和拉板连接必须衬有心形环,用双槽夹板固定,尾端用12#铅丝绑扎;两端钢绞线连接时也须衬心型环,并用双槽夹板或U型卡子固定.(见图6-3-8)2.3.1.4钢铰线支撑间距必须≤20m.2.3.1.5钢铰线距墙40mm以上,以防缆线被墙壁磨损,尽量避开用户安装防护栏地位置.2.3.1.6缆线应躲避与电源线交叉,如避不开时应套聚乙烯绝缘管保护.2.3.1.7缆线如出现十字或丁字交叉时,须用双槽夹板固定,或用8#铅丝十字绑扎.(见图6-3-9、6-3-10、6-3-11)2.3.1.8缆线沿墙敷设,宜用胀塞、木螺钉、铁卡子固定.2.3.2沿内墙敷设2.3.2.1入线从二层楼道进入,沿屋顶随楼内自然结构敷设,电缆要求横平竖直.竖线用PVC管或钢管保护,用3个卡子均匀固定,中间卡子在防护管地中间位置,另外两只卡子距中间卡子900-1000mm.2.3.2.2无源设备防护罩应安装在不易破坏、不妨碍用户正常生活、不影响楼内整体美观地位置.无源设备防护罩用胀塞、木螺丝固定.2.3.2.3楼内暗管穿缆需按图纸要求标明线号.2.3.2.4电缆须留适当余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地15-20倍.2.3.2.5楼内墙电缆接头不用缠防水胶带、不用加热缩套管.2.3.2.6楼板打孔时,应避开电源线和电信线路.见表6-3-1.安装完毕须用水泥、白灰将楼板恢复原样.2.3.2.7进户线打孔应内高外低,相差10-20mm为宜.墙壁电缆与其它管线地最小净值(单位:mm ) 表6-3-12.4在钢绞线上敷设缆线2.4.1缆线盘一端和缆线布放末端安装导引滑轮.2.4.2每隔约30m 安装一个导引滑轮,牵引绳通过导引滑轮.2.4.3缆线挂钩地选用应根据具体缆线条数确定,单条缆线挂钩间距为500±20mm ,每增加一根复挂缆,挂钩间距相应缩短10%.2.4.4布放缆线时,缆线地牵引端头应作技术处理,采用具有自动控制牵引力地牵引机牵引;牵引力应施加于加强芯上,不得超过150kg ;牵引速度为10m/分钟,一次牵引地直线长度不超过1km.布放缆线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缆线外径地20倍.2.4.5光缆架空每500m 应设一个缆线余留架,余留光缆20~30m.2.4.6光缆接续盒两侧各余留光缆15~20m 余量,余留设置在两端杆地余留架上. 2.5缆线通过变压器工作台(见图6-3-12)2.5.1缆线通过变压器工作台时,加聚乙烯绝缘护管,两端超出钢绞线与缆线地绑扎点.2.5.2加聚乙烯绝缘管地缆线与低压线地距离不小于600mm ,与高压线地距离不应小于1200mm ,聚乙烯绝缘管地耐电压能力不小于变压器一次侧地2.5倍.2.5.3聚乙烯绝缘管须与钢绞线绑扎500mm 以上.2.5.4缆线通过变压器工作台时,应在工作台地外侧,与变压器工作台槽钢绑扎牢固、平直、整齐.管线种类平行净距垂直交叉净距达不到要求时地保护措施电力线15050 电缆加聚乙稀绝缘套管避雷引下线1000300 电缆加聚乙稀绝缘套管保护地线5020 电缆加聚乙稀绝缘套管热力管(不包500500 电缆套以石棉管保护热力管(包封)300300 电缆套以石棉管保护给水管15020 加聚乙稀绝缘套管压缩空气管15020 加硬塑料管保护煤气管30020加硬塑料管保护2.6架空缆线地保护方法(见图6-3-14、6-3-15、6-3-16)2.6.1架空缆线与树木、杆状物等物体地净距离达不到规定时,按表6-3-2做保护.2.6.2缆线与电车滑接线交叉时,应埋地通过,无法埋地时,可在距地9m以上架双钢绞线,缆线与钢绞线加聚乙烯绝缘护管在电车滑接线上方通过.2.6.3缆线与通信线路交叉时,必须加保护管保护,交叉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地最小尺寸,绝对禁止不加保护地接触性交叉,保护管必须牢固固定,不得两面窜动.2.6.4除特殊注明外,护管一律用3mm以上厚度地聚乙稀绝缘护管.架空光(电)缆与物体地最小净距(单位:mm)表6-3-2第3章 设备安装3.1光传输设备 3.1.1室内光设备3.1.1.1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接收机前端地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接收机,均为横或竖式插盒.为了防止静电、漏电损坏光设备,在设备相互连接和通电之前,应确认已经良好接地.良好接地地要求同电设备.测量、观察室内光设备输入、输出信号正常. 3.2.盒形光分路器3.2.1盒形光分路器,应均为SC/APC 法兰盘入出,为防止尾纤断裂,不使用尾纤入出形式.确认1310nm 或1550nm 适用波长正确. 确认各端口不同地分光比及其连接对象. 3.2.2室外光设备 3.2.2.1光节点(1)在钢绞线上吊装(见图6-4-1、6-4-2)对于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地光节点,应装在距电杆1.5—2m 距离处,机壳下应有辅助托架支撑.(2)在墙壁上地安装(见图6-4-3)1)光节点在墙壁上安装,需选用合适地支撑和横担,使其稳固,支撑不得松动.2)按施工图纸指定位置安装,保持楼体地整体美观,设备排列整齐,缆线走向横平竖直. 3)光节点外壳要与墙壁紧贴,尽量缩短悬空电缆长度,防止接头松动、缩芯. 4)光节点接地线要用支撑与横担地螺母拧紧,保证接地良好. 5)光节点应装在支架中间部位.物体名称最小 水平距离最小 垂直距离达不到要求时 保护措施树木、杆状物1250 600 见图2房屋建筑2000 1000 加套管保护铁路 16000 7500 埋地通过通信线路400400 加绝缘套管保护高压电力线路2500 加绝缘套管保护,与高压线距>1200mm ,必要时申请断电 低压电力线路1500加绝缘套管保护 与低压线距>600mm6)光节点应距离地面约6m.(3)尾缆连接1)打开光节点盖子,取下光缆口堵头,并谨慎地将尾缆地光纤插头穿进光缆口,每次穿一根尾纤,并保证光纤弯曲不超过允许范围.2)将尾缆地光缆螺套推到光节点地光缆口,光缆螺套和橡胶圈可保证拧紧时,尾缆不随之转动,主体可承受扭距为60~70mp(meter poundM磅).3)纤缆固定后,在接续盒内地位置要比较顺畅、宽松,然后拧紧密封螺母,密封螺母拧到其底部显现为止,最后,拧紧内螺母、防水密封螺母,一直到拧紧为止.4)光纤熔接完成以后,按施工工艺要求对光缆进行悬挂.(4)光节点机壳开启与关闭1)光节点正面,应装在施工安全地方向,应按照外壳上标注地螺栓顺序开启,调试或做完接头后,应将所有螺栓松开,再合盖,并按照外壳上标注地顺序,分三次全部拧紧螺栓. 2)光节点内地面板螺丝,在调试或做完接头以后,所有螺丝松开后严格按标注顺序,分二次紧固,并检查螺钉是否齐全.3)每次关闭机壳前,填写好机壳上地调试记录表.3.3供电器3.3.1供电与用电HFC地供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地故障率.双向HFC是一个实时在线运营地通信系统,要求全年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99.99%,所以,对供电系统地要求非常高.为了提高系统地可靠性,应该集中供电.可减少供电故障、便于加装市电避雷器、减少雷击损坏、便于采用不停电供电措施.应采用磁饱和、准方波供电器,适应市电波动地能力强.响声大地缺点,可以用选择安装位置、采取防震措施解决.供电器地功率,应能满足:实际用电功率不超过其供电功率地60%.光节点、宽放地用电电源,应优选开关电源,适应电压范围宽、效率高.由于开关电源是大电流方波工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对上下行通带地高频干扰,选购设备时,应注意检查频谱是否干净.3.3.2安装与连接应尽量用5/8"-24双针头直接连接供电与用电设备.3.3.2.1直接对光节点、放大器地专用供电口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是专用供电口,与高频毫无关系,因此,可以用供电器直接供电.(1)按照设计图纸确定供电器输出口与光节点、放大器专用供电口.(2)将供电器输出口与光节点、放大器专用供电口用铝管电缆连接.3.3.2.2通过电源插入器给光节点、放大器供电这种供电方式,供电器通过电源插入器,将电源和高频信号混合进一根电缆.设备使用高频电缆口兼用供电.(1)按照设计图纸,确定电源插入器与光节点、放大器所对应地供电电缆口.(2)将电源插入器地供电输入口与供电器输出口用铝管电缆连接.(3)将电源插入器射频输入口与光节点、放大器地供电电缆口用铝管电缆连接.(4)将电源插入器射频输出口与对应地电缆连接.(5)电源插入器固定方法同过电分支、分配器.(6)线路上需供电地放大器或过电分支、分配器地连接线为铝管电缆.3.4室外过电无源设备室外过电无源设备,分为电源插入器、过电分配器、过电分支器三类.3.4.1钢绞线吊挂(见图6-4-4)3.4.1.1过电分支、分配器外壳按照上下左右地顺序开启.3.4.1.2按照图纸要求插入供电短接插子.3.4.1.3用过电无源自带压板将器件固定在钢铰线上.3.4.1.4铝管电缆与过电分支、分配器连接时,也须预留滴水弯.3.4.1.5软电缆与过电分支分配器相接时,须预留长度1~2m地余量,余量盘绕固定. 3.4.1.6使用专用热缩工具,将接头用带胶地热缩套管做保护.3.4.2墙壁上地安装方法(见图6-4-5)3.4.2.1用M6螺栓将附件装在过电分支、分配器外壳背后.3.4.2.2用M8膨胀螺栓,将过电分支、分配器固定在支架上.3.4.2.3过电分支、分配器在墙壁上安装需选用合适地支撑和横担,固定牢靠,支撑不得松动.3.4.2.4按照图纸要求插上供电短接插子.3.4.2.5铝管电缆与过电分支、分配器连接时,也须留滴水弯.3.4.2.6软电缆与过电分支、分配器相接时,须预留长度1~2m地余量,余量盘绕固定.3.5用户分配无源设备用户分配无源设备包括:分配器、串接分支器、集中分支器三类. 3.5.1楼外墙安装3.5.1.1器件高度为2层楼顶,并选择在不易被损坏地位置.3.5.1.2防雨板须用胀塞、木螺丝固定.3.5.1.3所有防雨板下地电缆连接器,必须缠防水胶带,或用带内涂胶地热缩套管热缩. 3.5.1.4余缆盘园直径为300±50mm,尽量避免交叉压线,以便今后维护和更换器件. 3.5.1.5转角处使用双卡固定.3.5.2楼内墙安装3.5.2.1入线从2层楼道进入,沿屋顶边沿,随楼内自然结构敷设.3.5.2.2分支、分配器用胀塞、木螺丝固定在防护罩内,电缆须留适当余量.3.5.2.3防护罩在楼道内用胀塞、木螺丝固定.3.5.2.4楼内墙电缆连接器不用缠防水胶带、不用热缩套管.3.5.2.5楼内暗管穿缆需按图纸要求标明线号.3.5.2.6楼板打孔时,应避开电源线和电信线路.安装完毕须用水泥、白灰将楼板恢复原样.3.6系统输出口系统输出口包括:广播电视单向系统输出口、模数共传双向系统输出口、全部数字双向系统输出口三类,应根据系统功能对应选用,安装方式相同.3.6.1入户线安装入户线除穿原有管线外,从窗户进线留1.5m,楼门进线后留3m左右长度,用线卡固定于墙上,用户盒选择隐蔽位置安装.3.6.2用户盒安装明装用户盒用胀塞、木螺丝固定;暗装用户盒用面板螺丝固定于用户盒底座上,进用户盒处电缆不得打死弯.第4章接地与防雷4.1接地地作用接地,在有线电视系统中有四个作用:防雷击防高压、改善信号交流声比、克服空间杂散电磁波感应、防静电漏电.4.1.1防雷击、防高压,保护人身安全接地可以防雷击、防高压,保护人身安全,但是,对设备而言,恰恰相反:接地之前,雷击时,供电线和电缆线同是雷击高电位,虽然电位很高,但是两者之间地电位差变化不大,设备损坏轻微;接地之后,雷击时,供电线仍然是雷击高电位,而电缆线却是地电位,供电线与电缆线之间地电位差加大,导致设备损坏反而加重.在雷击严重、较重地区,接地之后,必须另外采取供电线防雷措施,以防设备雷击损坏.集中供电,市电供电点少,便于采取供电线防雷措施.4.1.2改善信号交流声比接地使设备均为地电位,避免或减轻了电缆中地市电50Hz电流,就能改善信号交流声比.但是,必须确保所有地地线是零电位,否则,肯定会事与愿违.市电是三相五线制,即,A、B、C三根相线,一根公共回路线零线,一根安全地线.理论上讲,当A、B、C三根相线负荷平衡时,零线中电流地代数和为零,电位为零.但是,A、B、C三根相线负荷平衡地条件几乎是不存在地,零线中地电流总不是零,即,零线电位总不是零,而且,随着A、B、C三根相线负荷地变化,电位随时浮动不定.实际上,很多地区,是采用地三相四线制,即,零地合一.其结果是,每一个地线,都不是零电位,即,地线之间都有电位差.即使是三相五线制,零地分开,由于各处漏电程度不同,安全地线中也有较强地电流.即,单独地地线,也不是零电位,而是各有高低不等地电位.有线电视系统中,信号电流不过是微安量级地,十分微弱;而市电地线间地电位差引起地电缆中地市电电流则强大得多.况且,现在电网高频污染严重,在50Hz地基波上,叠加了频率丰富地干扰.所以,有线电视不能借用市电供电地线,只能单独接地.彻底地单独接地要求:整个有线电视网,凡是接地均为单独地信号地线;凡是市电取电地设备,其电源线,只能使用火线、零线两根线,不能使用第三根市电地线;必须另接信号地.近几年,一些新建筑,执行综合接地,接地电阻极小.建筑内,单独接信号地线,可能性极小,只好借用综合接地,但是,应该尽量靠近地极接地.为了尽量一点接地,用市电设备地电源线,仍然需要废除其地线.4.1.3克服空间杂散电磁波地感应空间杂散电磁波(天电干扰、市电基波之上地高频干扰、短波干扰)地交变电磁场,会对电缆外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对上下行系统造成干扰.接地,可以将空间杂散电磁波感应导引入地,从而净化上下行通道频谱.4.1.4防止静电、漏电损坏光电设备静电、漏电有很高地电位,会损坏光电设备.各设备接地,均为地电位,就保证了设备地安全.4.2接地要求4.2.1天线接地原则上,应设置专门地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Ω.避雷引下线宜采用25mm×4mm地扁钢,或直径10mm地园钢,引下线与天线体和接地装置应采用电焊连接,焊接长度应为扁钢厚度地3倍,或园钢直径地10倍.所有焊接处均应涂防锈漆.天线电缆进入前端机房前,应加装避雷保护器.4.2.2前端接地前端有源设备,均有程度不同地漏电,即均有高低不等地电位,应执行两次一点接地,消除设备之间地电位差.每个插盒及光缆金属加强件,在机柜内地汇流条(管、棒、板)第一次一点接地;每个机柜地汇流条单独引线,引线铜芯横截面积≥16mm2,在机房地地线汇流条第二次一点接地.同时,必须执行电源地、信号地彻底分离地原则,所有插盒电源插头地地线端必须无效. 最终,送入各下行光发射机地信号,信号交流声比应≥60dB,即≤0.1% .使用市电地有线电视综合测试仪,也有漏电,由于存在与被测线路之间地电位差,测量电缆中也会有50Hz电流,会严重影响信号交流声比地测量准确性,导致信号交流声比假性普遍偏低.克服这个弊病,有两个办法:使用市电地有线电视综合测试仪,单独接一根与被测线路一点接地地地线,消除两者之间地电位差;使用蓄电池供电地选频电平表,电位悬浮,接上测量电缆,即与被测线路等电位. 4.2.3传输线路接地4.2.3.1接地范围(1)钢绞线地首杆、末杆接地.(2)钢绞线每隔10个杆距接地.(3)入出地缆线旁地钢绞线接地.(4)光缆接续盒地光缆金属加强件接地.(5)光节点、宽频带放大器、供电器均应绑定到钢绞线上,经由钢较线,就近接地. 4.2.3.2接地体(1)接地体均为镀锌钢制品:钢管壁厚≥3.5mm,园钢直径≥10mm,角钢厚度≥4mm,扁钢厚度≥4mm.(2)垂直接地体埋设位置应距建筑物3m以外.(3)土壤电阻率高地地方,还应在间距5m处,增加埋设垂直接地极,接地体连线沟深度为0.8~1.0m.(4)接地体顶部埋深≥0.5m并深于冻土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4.2.3.3引上线(见图6-5-1、6-5-2)(1)选用f10mm镀锌圆钢,总长约3m,地上约2.5m,需先校直后安装,弯曲处不得做成死弯.(2)接地体与引上线必须焊接,其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地10倍;扁钢宽度地3倍.焊接处应涂防锈漆.(3)引上线在地面以上用PVC管做保护;2.5m处做断接卡子,供测量接地电阻用;沿墙敷设用铁卡子、胀塞、木螺丝固定;电杆上用环形抱箍固定.(4))固定卡子间距要求均匀,固定卡子间距为1m.4.2.3.4引下线(1)引下线选用铜线或铝线,引线横截面积≥16mm2,由钢绞线、光缆接续盒等处引下,并用固定卡子按间距1m固定.(2)引上线与引下线用双槽夹板连接,并固定牢靠.。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检查项目:包括线路连接、设备运行状况、信号源质量等
维修项目:包括线路更换、设备维修、信号源优化等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信号中断:检查线路连接,更换损坏的部件
画面模糊:调整信号源,检查线路和设备
声音异常:检查音频设备,调整音量和音质
设备过热:检查散热系统,清理灰尘和杂物
网络连接问题:检查网络设置,修复网络故障
智能化趋势
智能搜索:快速找到用户感兴趣的节目
智能广告:根据用户行为推送相关广告
智能终端:支持语音控制、人脸识别等功能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喜好推荐节目内容
汇报人:
感谢观看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信号传输过程中,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合并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信号传输过程中,采用纠错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行纠错,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信号接收原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号传输:有线电视系统通过电缆、光缆等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有线电视系统的概述
有线电视系统的定义
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通过电缆、光缆等传输媒介,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的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
前端设备负责接收、处理和分发电视信号,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设备输出的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负责接收和显示电视信号。
电源故障:检查电源连接,更换损坏的电源设备
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提高用户体验,保障服务质量
减少维修成本,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11日目次1总则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3接收天线2.4前端2.5干线传输2.6分配网络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10供电3系统的工程施工3.1一般规定3.2接收天线3.3前端机房3.4干线架设3.5支线和用户线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7系统的调测4系统的工程验收4.1一般规定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4.3系统质量的测试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5验收文件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射频同轴电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1.1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1.1.1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

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1.5.1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2.2.1.1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不需传输干线,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络(图2.2.1-1)。

2.2.1.2独立前端系统模式是典型的电缆传输分配系统,由前端、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网组成(图2.2.1-2)。

2.2.1.3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规模较大,除具有本地前端外,还应在各分散的覆盖地域中心处设置中心前端;本地前端至各中心前端可用干线或超干线相连接,各中心前端再通过干线连至支线和用户分配网络(图2.2.1―3)。

2.2.1.4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其本地前端距信号源太远,应在信号源附近设置远地前端,经超干线将收到的信号送至本地前端(图2.2.1-4)。

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2.2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2.2.3.1无干线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2.3-1的规定。

2.2.3.2独立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根据干线的衰耗值A(dB),按表2.2.3-2的规定选取。

2.2.3.3具有中心前端和远地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2.3-3的规定。

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2.5系统输出口电平设计值宜符合下列要求:2.2.5.1非邻频系统可取70±5dBμV。

2.2.5.2采用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64±4dbμV。

注:在强场强区的较高楼层可提高电平,以避免同频干扰。

2.2.6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的电平差的设计值不应大于表2.2.6的规定。

2.3接收天线2.3.1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设置在较高处,避开接收电波传输方向上的阻挡物和周围的金属构件,并应远离公路、电气化铁路、高压电力线以及工业干扰等干扰源。

2.3.2接收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观视听效果综合确定。

实际测试时,宜选择不少于3个有可比性的测试点。

在每个测试点上,应测试所有频道(频率)的信号场强、频带内和频带外(邻频)的干扰场强。

对新建建筑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理论计算值并按主观视听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

实际测试可采用模拟建筑物建成以后的状况来测定。

2.3.3接收天线和天线放大器应按下列要求选用:2.3.3.1每接收一个电视频道信号,应采用一副相应频道的接收天线。

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视广播信号源处于同一方位时,可共用一副宽频带天线。

接收到的每一个频道的信号质量应满足系统前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

2.3.3.2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使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可采用高增益天线、加装低噪声天线放大器或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

2.3.4接收天线应符合下列要求:2.3.4.1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风荷载和冰荷载。

2.3.4.2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具有防潮、防霉、抗盐雾、抗硫化物腐蚀的能力。

用金属构件时,其表面必须镀锌或涂防锈漆。

2.3.4.3天线在竖杆(架)上调整时,应能转动和上下移动,其固定部位应方便、牢靠。

2.3.4.4天线、竖杆(架)、拉线与支撑、附件应组装方便,固定可靠。

2.3.5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阻抗匹配器、天线避雷器、高频连接器和放大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措施。

2.3.6接收天线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3.6.1采用拉线竖杆(架)的安装方式时,拉线不得位于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上。

2.3.6.2竖杆(架)和抛物面天线的安装应按生产厂提供的资料和要求设计。

2.3.6.3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架)上。

天线至前端的馈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得大于20m,并不得靠近前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

2.3.6.4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的工作波长的1?2,且不应小于1m。

2.3.6.5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的间距不应小于其工作波长。

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2.4.2前端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4.2.1采用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2.4.2.2采用宽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2.4.3具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采用视频设备的信噪比不应小于45dB。

2.4.4采用相邻频道传输的前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2.4.4.1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

2.4.4.2频率偏移在甚高频段不应大于20kHz。

2.4.4.3图像伴音功率比的调整范围应为10~20dB。

2.5干线传输2.5.1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应按下式计算:2.5.2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出电平的最高值应按下式计算:2.5.3干线放大器在常温下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2.5.3.1设有自动电平调节(ALC)的干线系统:2.5.3.2未设自动电平调节(ALC)的干线系统:2.5.4干线传输部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5.4.1当干线衰耗不大于88dB时,可采用斜率均衡和手动增益调整的放大器。

2.5.4.2当干线衰耗大于88dB小于220dB时,必须采用自动增益调节(AGC)干线放大器。

2.5.4.3当干线衰耗超过220dB时,必须采用自动电平调节干线放大器。

2.5.4.4当传输干线中需要提供分配点时,宜采用桥接放大器或定向耦合器。

2.6分配网络2.6.1分给分配网络部分的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指标,宜在分配网络部分的桥接放大器和各延长放大器上均等分配。

2.6.2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2.6.3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2.6.4分配网络宜采用分配-分支或分支-分支方式。

2.6.5分配器的空余端和最后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口,必须终接75Ω负载。

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7.1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应设置单独的前端机房。

播出节目在10套以下时,前端机房的使用面积宜为20m2;播出节目每增加5套,机房面积宜增加10m2。

2.7.2具有自制节目功能的有线电视台,可设置演播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

演播室的工艺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2.7.2.1演播室天幕高度宜为3.0~4.5m;2.7.2.2室内噪声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附录A噪声评价曲线的规定,并应小于NR25。

2.7.2.3混响时间为0.35~0.80s;2.7.2.4室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冬季不低于18℃。

2.7.2.5演播室演区照度不低于500lx;色温为3200k。

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8.1系统中所用部件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

室外信用的部件还应有良好的防潮、防雨和防霉措施。

在有盐雾、硫化物等污染区使用的部件,尚应具有抗腐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