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资产减值准备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会计中的资产减值准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204-03

摘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已实施的各项企业会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只要出现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企业均需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资产减值准备贯穿企业会计处理的全过程,是我们企业会计人员最为关心的、最难操作的、也最为棘手的问题,曾经也是企业操纵利润的一个常用的会计政策。笔者拟从准备的提取、转销、判断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对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保障方面,着手解析资产减值准备的特点,以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飨读者。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操纵利润资产价值当期应纳税款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存货跌价损失、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的提取。它是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自1998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

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准备,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准备。

一、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历史演进和意义

(一)我国资产减值的历史演进

1.1992年我国出现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在颁布的“两则两制”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但也是仅仅提出了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而且也没有作出强制性要求。

2.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夯实上市公司的资产基础,要求发行b股、h股的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但对于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并未作出强制性规定确认存货跌价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只是要求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3.1999年第四季度财政部又先后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问题的解答》,明确规定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同时将其他应收款也列入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4.2000年12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的范围由四项扩大到八项,即在“四项准备金”的基础上又加上

了“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进行了专门规范。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意义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资产要素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更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体现了客观性原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各种经济资源。当企业的某项资产(如存货、有价证券)的市价跌至成本以下时,为了真实、准确反映期末资产的价值,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抵减。

2.体现了客观性原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当企业某项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有价证券)的市价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造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期末资产的价值,虽然还未发生招致这一损失的业务,也应在市价下跌期内予以确定,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抵消。

3.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虽使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减少,但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能充分估计可能发

生的损失,从而防止高估资产和夸大所有者权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期摊销,减少了突发性损失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利于企业稳定持续经营,也提高了经营者的风险意识。

4.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负债比率、偿债比率、信用指标更加客观真实,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5.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进一步接轨。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会计制度必然要经历一场改革,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

二、“资产减值准备”在现实中的常见情形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在现实中的几种常见情形

1.计提比例不当。对资产计提恰当的减值准备,有利于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计提比例不当,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甚至可能被用于操纵利润。

2.变更计提比例。由于在开始计提资产减值和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对减值准备进行追溯调整,计算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尽管这些会计政策变更一般会影响当期的盈余,但因同时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一般说来对当期业绩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以后年度发生计提比例变更时,就不能当作会计政策的变更,而只能作为会计估计的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只需披露变更的理由和对

当期的影响数,在其比例变更当年的调整数全部计入变更当年损益时,就有可能利用这种变更来操纵利润。

3.冲回上年计提。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主观性很强,会计人员可以在追溯调整的年度或者其后的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相应减少当期利润,即所谓的“除垢法”;而在以后年度处置该项资产时,可以冲回所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相应年度的利润。

4.置换资产。通过资产置换来操纵利润往往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以一些不用提取减值准备或提取比例较低的资产来置换其它提取比例较高的资产,这样可以减少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或计提比例,从而达到少计本期资产减值准备、多计本期利润的目的。还有一种情况,在资产置换的前一年度对欲置换的资产计提较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置换的年度冲回,这样在资产置换的年度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当年利润。

5.减少计提基数。

(二)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利润操纵的隐患依然存在,会计信息含量低

虽然我国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缺陷与不足做了相关的修正和补充,但从整体来说,经营者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美化资产和经营业绩仍然有很大的余地。

(1)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不具可操作性

新的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迹象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外部迹象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