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安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安晋禾
第一章引言
通过对宁安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宁安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宁安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2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2公里。该地质图长22厘米,实际长度44公里,宽18厘米,实际长度36公里,覆盖实际面积1584平方公里。
基于《宁安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宁安镇地区A-B 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第二章地层与构造
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宁安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元古代到新生界,包括早震旦纪到早三叠世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泥盆纪和石炭纪岩层。在《宁安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中寒武纪和奥陶纪岩层发育完好;中部大片发育志留纪岩层,发育较好;而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育广泛的二叠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东部和西部分布有早三叠世的地层。
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P1-T1之间地层产状大致相同,故可视为同一个构造层,但P1和S2+3之间直接相连,中间缺失C、D时期的沉积,且NE方向上二者相交处P1岩层倾角为8度,而S2+3岩层倾角为45度,两套地层产状相差悬殊,可判定该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E2和O1之间缺失E3地层,但两套地层产状大致相同,可判定该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断层构造在该地区发育广泛并且种类多样。为使纲要图的编制方便,我们把断层依次编号F1-F14。我们可以把断层大致分为两部分,东部近东西走向的断层系和西部放射状的断层系。F1断层穿越S1,切断了O2+3,说明F1形成于O2+3之后,S1之前;同理可推测,F2、F3形成于P2以后。此处F1和F2之间构成一个地堑构造,F2和F3之间构成一个地垒构造。而F4-F8断层组合比较复杂,其中F5为F4的次生断层,F6、F7、F8三条断层相互连接,中部可能发育为小盆地。
西部的F9-F14为放射状断层,主要是由于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放射断层切割了T1之前的所有断层,故可以判定该侵入体形成于P2之后,T1之前。由其引发的断层构造也是形成于该时期。
该地区也是褶皱发育也很强烈。规模最大的褶皱发育在地区北东方向。包括了S1、O2+3、O1、E2、E1、Z2地层,核部老、两翼新,为向斜构造。且向斜被断层错开,说明向斜形成于断层之前。另外,在F1-F3断层处有一背斜发育,包含了S1、S2+3、P1、P2地层,形成于断层之前。此外,在北部、东部、西南部有大量的小型褶皱发育,反映了该地区构造运动的强烈。
在该区西部出现花岗岩侵入体,该侵入体一次穿过了Z、E、O、S、P的地层,说明它形成于P2之后,T1之前。此侵入岩也导致其周围放射断层的形成,说明其穿透能力强。
第三章构造发展简史
宁安镇的构造运动比较复杂。该地区从震旦纪开始接受沉积,到E3时期,地壳经历了一次抬升,剥蚀掉了E3部分的地层,不久后地壳下沉,重新开始接受沉积,此时海水环境稳定,沉积也较有规律。直到C3时期,该地区又被抬升,抬升后剥蚀了整个泥盆系和石炭系的地层,随后下沉到海底接受沉积,直至早三叠系。
在震旦纪之后,北部地区由于应力作用就开始出现断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层带,随后,在奥陶纪以后,中部地区也开始断层活动,形成了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带。到晚二叠世以后,西部出现大型的岩浆岩侵入活动,导致一系列断层带随之形成,也是的该地区的构造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