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合集下载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其次,比较这两部著作的教育思想还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都将教育视作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学记》中的“养德”和《雄辩术原理》中的“德智体”都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既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此外,两部著作都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学记》中提到,“学记”是要“导引”学生,使其能够自己思考,而《雄辩术原理》则强调“灵活”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从这两部著作中得到的启示是:教育应该是综合的,既养德又养智。

学习和辩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习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此外,辩论和演讲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适应复杂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交往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道德品质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另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自我驱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比较《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这两部教育著作,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有能力的人才。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人物,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历史沿革中,《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对于教学方法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首先,《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促进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式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为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

第三,《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

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通过示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实用和有趣。

最后,《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网络学习和游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加平衡、科学,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实践、注重启发式、注重生动形象、注重多元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学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谭恩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著名学者昆体良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比较起来,这两本书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英语教学,可以运用《学记》以及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这两部作品,从中可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强调研究的重要性,追求自我修养和礼仪,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学的表现形式等,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英语教学。

总之,《学记》与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可以为现代高校英语教学提供指导。

只有把握好这两部作品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英语教学。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摘要:<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是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教育论著.两部论著系统地论述了教 学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问题,并且揭示了许多教学规律,在教学观方面具有各自 的特点与共识,两者颇具可比性.

The Comparison of the Educational views in Xueji andThe Principles of Oratory
作者: 王洪玉 作者机构: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 出版物刊名: 甘肃高师学报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学记》 《雄辩术原理》 教育论著 教学关系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规律 教学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从中国古代著名儒家著作《学记》到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的《雄辩术原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可谓惊人。

本文将分析《学记》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并比较两套理论视角下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代表作,它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以表率和引导,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该斥责他们,而应该给他们提供建设性的指导。

此外,孔子还提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年龄,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步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

《雄辩术原理》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的著作,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活动教育、发现式学习和提问式教学法。

他认为,教师应该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罗素还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教学观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年龄,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学记》主张采用表率和引导来指导学生,而《雄辩术原理》则更偏向于提问式教学法。

此外,《学记》强调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而《雄辩术原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

综上所述,《学记》和《雄辩术原理》是两种不同时代的教育理论。

《学记》强调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而《雄辩术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

两者均提倡采取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年龄,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之比较教育管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之比较教育管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之比较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的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包括学校行政组织、师资配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

在教育管理中,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被广泛应用,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比较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它们的优势和限制。

一、学记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学记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字化表达学习内容和经验的方式。

它的应用在教育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计划与安排:学记可以用于编制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记录每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安排。

通过学记,教育管理者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分析和调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教学评估与反馈:学记可以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学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和支持。

3. 师资培训与发展:学记可以用于记录师资培训和发展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方面。

通过学记,教育管理者可以对师资培训的需求和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进一步的师资发展提供参考。

4. 学校管理与决策:学记可以用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参考资料。

通过学记,教育管理者可以了解学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评估学校管理效果,为学校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指导。

尽管学记在教育管理中应用广泛,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学记的编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育管理者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其次,学记的内容往往比较繁杂,需要教育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编写和理解。

最后,学记的文本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学校实际情况的误判。

二、雄辩术原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雄辩术原理是西方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一种方法论,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它的应用在教育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议与沟通:雄辩术原理可以用于组织学校的会议和沟通活动。

简述5《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简述5《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简述5《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是中国古代两本著名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

它们都涉及到教育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

《学记》把学习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认为“以学为本”。

它主张要认真学习,“不做秉性,无以学习;不知术,无以跋谭”,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但要心智精进和思想多变,还要有勤于实践的精神。


《雄辩术原理》中提出“雄辩”,从训练思想角度主张:“非劳而得,采择而用,所有材料五花八门,可以任意组合,开发创新”。

比如说,重视推理连贯性,运用实践思维,拓展思辨,扩大自身认知,辩护知识化思维力,培养理论性思维等等。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教育思想,可以从中受到启示:一是要重视学习对下一步发展的意义,学习不仅要心智精进,还要有实践精神;二是要重视思想训练,运用实践思维,拓展思辨,扩大自身认知,辩护知识化思维力,培养理论性思维等。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转1、重要概念:文士学校p5 古儒学校p10 泥版文书六艺p16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p15 政教一体二、问题与思考1、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几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局限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为本能的而非文化和社会的。

依然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2、世界早期学校有明些特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教育有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具有了严格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教育为官府所有,学术官守,政教合一:贵族后代成为文化教育的掌握者和独享者:教育内容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内容相对全面: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拥有了专门的校舍。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4、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有何异同?(1)都很重视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

在雅典,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

(2)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3)都重视对女子的教育(4)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使用体罚。

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2)受教育者组成不同。

(3)培养目标不同。

(4) 教育机构不同。

(5)教育内容不同。

(6)教学方法不同。

(7)师资队伍不同。

(8) 对女子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课程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课程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课程思想的比较与启示要比较《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思想,首先要弄清两种课程的概念。

《学记》是一本关于思想史学,文明思想和思考方法的教材,它理解人类文化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习思考,构建自身文化哲学发展。

《雄辩术原理》是一门逻辑学及其实用技巧的课程,其中讨论了雄辩论证,分析归纳和证明概念,以及把思维转换为可行的应用。

从概念上讲,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性是都涉及思维。

《学记》引进的的思想史学,人类文明思想和思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思考。

《雄辩术原理》课程,重点放在逻辑分析和论证技巧,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技能的思维思考以及转变思维的行动。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两种课程的思想具有不同的启示。

《学记》承载着人类不同文化间的历史积淀,主要重视学习和思考。

学生需要努力去学习,思考,把自己建立起一种文化哲学,以便在决策时能够有判断力,有应对策略。

而《雄辩术原理》课程更加重视发散性思维,强调调整认知方式,建立合理的论据,让思考更具有说服力。

在总结《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思想时,有两点是值得深思的:一是,思维是基础,也是重点。

学生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要时刻牢记思考的不可或缺:要有判断力,把自己建立起一个文化哲学,并且要有发散思维和认知调整,以达到有效论证的效果。

其次,学生要明白,通过深入思考,理解以及使用这些思考方法,他可以培养出诸多技能,做出有价值的决策。

由此可见,《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思想极具指导性,它们的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并帮助他们在思考、决策以及实践中取得成功。

此外,它们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起可以转换为实践行动的思维能力。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一本名为《学记:学而时习之》的书籍,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所著。

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教育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深刻的阐述和启示。

以下是对《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一、《学记》对教师的形象的阐述在《学记》中,孟子多次提及了教师的形象和责任。

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个德才兼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人。

他提出了“道不传,乱是以为博;事不传,乱是以为多。

故道尽以教济,事尽以敬教”的观点,强调了教师应当传播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

孟子也强调了教师的品德和素养,他认为教师的品行应当符合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这给我们启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典范。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品德和知识上都有着高标准,以此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学记》中,孟子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观点,强调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使人耳之,使人目之,使人心之”,即通过言传身教、提供示范和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

这给我们启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学记》中,孟子强调了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的知识技能。

他提出了“一人有庆在社,一日不见蹈誉,数摘若养于其龙,是人才也”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这给我们启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在《学记》中,孟子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应当是诚恳、谦卑和尊重学生。

他提出了“不怠不滋兼怠滋滋兼滋”这一观点,强调了教师应当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思想。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学观比较王洪玉【摘要】《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是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教育论著。

两部论著系统地论述了教学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问题,并且揭示了许多教学规律,在教学观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共识,两者颇具可比性,文章对两部论著的教学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学记》《雄辩术原理》教学观《学记》和《雄辩术原理》分别为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极有影响的教育论著。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关于教育经验与理论的概括,而《雄辩术原理》则为古希腊、古罗马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总结。

两者论及教育的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其教学观,两部论著系统地论述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问题,并且揭示了许多教学规律,在教学观方面的特点与共识,使两者颇具可比性。

一、教与学的辨证关系最早论述教与学对立统一关系的见我国《尚书·兑命》中的“学学半”,意即教占学的一半,认为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教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自的地位是相当的。

《学记》将“学学半”进一步发展为“教学相长”。

《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就是说,人不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不能获得知识。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之不足,通过教学才知道其困难。

知道不足和困难,才能勉励和督促自己更进一步地学习、钻研。

所以教师,以学促教,以教促学,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就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倍努力,不断进步,且以自己的好学、努力促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困难,不断吸纳、充实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以此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再反过来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能够。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学记》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是一个叫乐正克的著名学者撰写的。

《雄辩术原理》则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昆体良的杰作。

它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奠定了中外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这样两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名著产生于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是中华民族和罗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罗两国远隔千山万水,音讯不通,显然是无法交流的。

但在人们通过共同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结晶——《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重大的认识上的反差。

比较这些共同点,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类教育发展共同规律的认识;区别这些不同点,也可以使人们认识中西古代教育的长短所在,并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某种启迪。

那么,《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教育思想及其异同究竟何在呢?笔者认为,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上,二者都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主张为统治阶级培育人才;但在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上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野。

《学记》一开篇,就从儒家德治与仁政的思想出发,开宗明义地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认为统治者要想感化人民,使人民遵守现行的社会秩序,成为一种习俗,就必须通过教育;要建设国家,统治人民,也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

因为统治阶级要延续其统治,必须使其子弟通过教育,学“为君”、学“君民”;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也必须通过教育对人民施行教化,使其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智慧。

很明显,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把人民教化成“安份守己”的顺民,是其主要的教育目的。

无独有偶的是,《雄辩术原理》对教育的作用同样抱有坚强的信心,对教育的功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望。

在这本书里,昆作良从“人道”思想出发,尤其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他尖锐批评“只有少数人生来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而多数人悟性鲁钝,对他们的教育是徒然浪费劳力和时间”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理学教育理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和思想渊源与学术背景。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的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的读书法。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方法有回答、讲解等。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为昆体良。教育的目的。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3.应用:
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教学特点。
(三)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1.识记:僧院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领会
(1)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类别和各自的特点。
(2)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1.识记:荀子论学习的方法
2.领会:“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荀子的关于教师的观点。
(四)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识记:墨家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1]柴彦威.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6-37,46-47,84,111-113.[2]杜鹏,南希·莫罗豪厄尔,梅陈玉婵.老有所为在全球的发展———市政、实践与实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6-67.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4]张中华.中国特色养老之路的思考与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135.[5]米勇生.社会救助与贫困治理[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基金项目: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pt2013108。

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总结其教学经验写成了《学记》,该书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

[1]而在大约三百年后出于古代罗马教育家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公元35—110年)的《雄辩术原理》,则是古希腊古罗马教学经验的概括。

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空,这两本教育著作都无一例外的以其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称道。

通过研读比较《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可以看到这两者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方面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学记》明确指出“学者有四失”的教学对象差异性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可见学生的学习有各自不同的缺点,教师必须“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特质和基础的教学对象要选择适当的而非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学记》所倡导的这种“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学生观,在今天看来也是走在世界教育理论前沿的,因为这种学生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观念,而是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人翁地位,换言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教学内容。

学记 读后感

学记 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学校中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在学校里面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坚持和努力的事情,没有人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就。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品德和人格方面却显得很空虚。

这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最后,通过阅读《学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学记》,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己。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学记》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孔子弟子钟子期所写的一部著作。

《雄辩术原理》是班固所著的一本修辞学理论著作。

这两本书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经典,对于我们认识儒家学说和修辞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学记》是一本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原则的书。

它分为四篇,分别是《前言篇》、《论学篇》、《论交篇》和《论时篇》。

全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学以致用”,即学习必须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书中提到了许多个案,通过分析这些个案的经验和教训,指导读者如何实践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记》提出了“学亦无己”,即学习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基础,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追求学以致用的目标。

《学记》还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原则。

书中提到了“关参精义”,即关注重要的事物,掌握其精髓。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大量的知识中筛选出重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要抓住重点,不要追求无谓的琐碎知识。

此外,《学记》还强调了“以道法有形”,即学习应该要有系统有方法。

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与《学记》强调实践的学习方法不同,《雄辩术原理》则是一本关于修辞学理论的著作。

修辞学是古代的一门研究如何用语言表达的学科。

《雄辩术原理》主要介绍了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书中给出了许多修辞手法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指导读者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修辞手法包括借代、夸张、对偶等等,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除了修辞手法,书中还介绍了修辞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比如,修辞学认为,要想表达好一个观点,要么就要深入研究它,要么就要有很强的感情和激情。

修辞学还强调语言的排列和组织。

它认为,语言应该精炼、简练,用词要准确,要符合逻辑,避免无谓的废话和水泡。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修辞学在演讲和辩论中的运用,它强调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原则,可以在辩论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对我们的学习和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比较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比较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比较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是与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理论,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学记是一种记忆方法,主要通过刻意练习和重复记忆,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

学记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梳理和总结,并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和技巧来加深记忆。

学记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雄辩术原理是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辩论的理论体系,它强调通过逻辑思维和说服力来表达和阐述观点。

雄辩术注重理性分析和论证,通过结构清晰、有说服力的演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雄辩术的目标是提高说服力和影响力,使自己的观点能够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同。

学记更注重记忆和理解知识,而雄辩术原理更注重表达和说服力。

学记侧重于个人内部的学习过程,而雄辩术则更注重个人对外的沟通和演讲能力。

两者都有助于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但侧重点和应用领域略有不同。

综上所述,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理论,但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和表达场景。

中外教育史重点内容

中外教育史重点内容

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教育的转变一、教育的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内容、局限性1、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种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四、世界早期学校的基本概况(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五、夏商周学校的基本类型(尤其是西周—小学和大学)六、西周学校教师的特点(官师合一)七、六艺教育的内容八、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基本概况、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简答)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学记》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是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撰写的。

《雄辩术原理》则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昆体良的杰作。

它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奠定了中外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这样两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名著产生于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是中华民族和罗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罗两国远隔千山万水,音讯不通,显然是无法交流的。

但在人们通过共同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结晶——《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重大的认识上的反差。

比较这些共同点,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类教育发展共同规律的认识;区别这些不同点,也可以使人们认识中西古代教育的长短所在,并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某种启迪。

那么,《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教育思想及其异同究竟何在呢?我认为,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上,二者都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主张为统治阶级培育人才;但在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上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野。

《学记》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认为实现政治的最佳途径是“化民成俗”,即兴办学校,推行教育,以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风美俗。

因此书中说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承袭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表现了对教育作用与目的的基本看法。

无独有偶的是,《雄辩术原理》对教育的作用同样抱有坚强的信心,坚信教育在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昆体良看来,雄辩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雄辩家,这样的雄辩家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高等文理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天神派遣下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

无疑,昆体良所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是以培养雄辩家为最终目的和最高宗旨的。

但是,从《学记》和《雄辩术原理》关于教育作用和目的的论述中,人们可以看出。

二者虽然都很重视教育,但论述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却大相径庭。

《学记》是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尽管它也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但“知道”的目的,即人的最终发展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

社会是目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只是一个中介。

因而在教育目的上强调的是平民百姓对统治阶层及其意识形态——“君”与“俗”的绝对服从。

而昆体良则将教育与人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发展人的手段,通过人的发展去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应该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完善人,使人的天资秉赋得到自由、长足的发展是目的,因而鼓励平民在限从统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这两种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的不同看法,就成为日后中西方不少学者看待教育问题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出发点。

这说明,中西方从古代开始,在源头上对于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就存在着某种分野。

二、在教育内容上,二者都强调德智并进,尤其强调要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但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则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

《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即“君子”、“圣人”模式的人物。

认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抓住了它,就犹如百川归海,抓住了根本。

这一点,人们看看它所推崇的大学教育及其考察内容,就再清楚不过了。

在9年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方面,循序渐进,不断取得成就。

很明显,《学记》重视德智并进,道德教育被置于学校教育内容的首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不无巧合的是,昆体良也强调德智并进。

不过,他认为善良在各项素质中居于上位,且“更为珍贵,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真正的雄辩家肩负着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的责任,因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成为雄辩家的首要条件,那些徒有雄辩技巧但缺乏良好操守的人,无异于手持武器的强盗,势必贻害无然而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由于国情与教育目的的差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除都要进行品德与知识的教育外,《学记》还以“学为裘”、“学为箕”为例,在实际上提出了学习有关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想法,认为学习和生产过程有着共同的规律。

这一思想弥足珍斯。

而《雄辩术原理》出于培养雄辩家的目的,在教育内容上则较为宽泛,学生们除了学习道德知识和文法、修辞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数学、文学、音乐和体育。

这就为后世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在教学观上,二者都关注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正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但在论述的侧重点上则有一定的差异。

两部名著的作者都用大量篇幅和文字总结了各自国度的教学实践经验,使其上升为理论。

在他们的论述中,表现出某种强烈的相似性。

例如在《学记》中包含了“藏息相辅”、“及时施教”、“长善救失”、“循序渐进”等著名教学原则,而在《雄辩本原理》中也有许多与此类似的论述。

“藏息相辅”即通常所说的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张弛有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昆体良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劳逸结合,防止学生过度疲劳,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很好的休息。

这一认识,显然与《学记》中的“藏息相辅”的原则是相通的,并对我们当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劳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一定意义。

总之,在教学原则与方法方面,《学记》和《雄辩术原理》是比较接近的。

但二者毕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因此相异之处也正是它们各自独特的价值观的体现。

《学记》对教学原则的论述均表现出明确、具体、凝炼、逻辑性强的特点;但其适用范围,仅局限在“大学”教学的范围以内,没有明确涉及基础教育,更未论及学前教育。

而《雄辩术原理》因其容量巨大,且要从小培养雄辩家,因而论及的教学范围则更为广阔。

它特别论述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教学原则,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意义,认为“娱乐有助于发展敏锐的智力”,“在游戏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能毫无保留地按照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你可以破除已经铸成的缺点,然后及时加以补救”。

并由此鼓励教师采用直观教学和愉快教学的原则,从而使“最初教育成为一种娱乐”,而“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

很明显,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比起庄严肃穆、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境,更能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这些精彩的教学思想在神学统治一切,“但情勿问”的中世纪和专制主义横行的封建社会里则是无法实现的,而对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在师生观上,二者都强调要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师重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在对儿童的态度和处理师生关系上则有高下之分。

《学记》关于学年的划分就体现了按年龄特征、能力大小进行教学的思想。

在“豫时逊摩”原则中,强调要及时施教,适时而教,循序渐进,认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显然已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教学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在“长善救失”原则中,则十分明确地要求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这方面,《雄辩术原理》地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且表达得更为明晰、突出。

认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当地接受托付给他的儿童时,首先要弄清他的能力和天赋素质”,要“把握学生的心理”。

诸如此类的论述,在全书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了解儿童,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儿童。

而在教育儿童的方式上,是启发诱导呢,还是强压硬灌?则显示了两种不同的儿童观。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则取法前者,都强调要发挥儿童的主动积极性。

在这方面,《学记》尤显得突出,提出了著名的“和、易、以思”的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教学要注意“道(导)而弗牵”,教师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学生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雄辩术原理》则要求教师“在教育头脑尚未成熟的学生时,不要使他负担过重,要节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学生的能力”。

运用竞争的,不固定“每个学生在班上名次”的办法,激励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求教师在纠正儿童过失时,处处注意保护儿童的积极性。

这些论述至今仍不失为正确对待和教导儿童的至理名言。

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时,《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十分强调尊师。

《学记》引述说;“三王四代唯其师”,并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雄辩术原理则说;“要尊师不亚于重道,要视教师如慈父;这不是指身体,而是指精神。

”·在此基础上,二者分别对选择教师提出了严格的标准。

要求教师德才兼备、身正博学;热爱学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要在学问上有深沉的造诣,是公认的有学识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尊师问题上,《雄辩术原理》强调尊师的同时,十分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

昆体良非常明确地谈到:“因为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职责是证明他们是可教的;否则,这种职责如果缺少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无用的。

扰之乎生儿育女是父母双方的事,又如同播种,如果没有先已耕松了的熟上的培育,就会徒劳无益。

同样,如果没有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协调一致的合作,雄辩术是不能达到完满成熟的境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昆体良强烈反对古罗马积习甚久的体罚现象,“强调总重、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鼓励儿童的自由发展。

这一观点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其生命力。

在这方面,《学记》则显得稍逊一筹,强调“师道尊严”有余,突出“师生合作”不足,以致在对待学生违纪问题上,并未废除体罚,而是强调“夏楚二物,收其成也”。

这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不愧为古代中西方两颗教育明珠,闪烁着古代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智慧的光芒,体现了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某些共同认识。

人们不难从上述比较中看出,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要求教育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普遍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及其管理,狠抓教学工作,按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办事;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教育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尊师重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合作等,是古代中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对我们当今的教、教学改革最有意义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