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_章晓懿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_章晓懿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_章晓懿

中国社会报/2009年/9月/9日/第003版

纵深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章晓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当前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人群看病难的问题,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人群的医疗难题。因此,对因病致贫人群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强化社会保障的功能,还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确认是以家庭收入为依据的,这种做法便于统计和审核工作的开展。然而,现行的这种救助对象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就显得过于刚性。以退休老人为例,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远远高于低保水平,但是这类群体是慢性病、重病的高发人群,高额的医药费用同样加重了他们经济上的负担,使他们陷入“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选择,但却没有资格享受来自医疗救助的帮扶,由此导致“因病致贫”现象的出现。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从而实现在满足现有受助人员的医疗救助需求的同时,将更多有实际医疗需求的因病致贫人群纳入救助体系中。

改进核定方法扩大救助覆盖面

医疗救助对象的核定直接影响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因此,如何保证医疗救助能够覆盖所有的需求群体,应成为探索制度完善的出发点。笔者认为,医疗救助对象公平的甄别中既要考虑绝对贫困人口,即低收入对象,也要考虑到低收入边缘的因病致贫人群。

因此,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对象的范围,把这部分实际上也有相当医疗救助需求的人纳入制度范围之内,缓解他们由医疗造成的支出性贫困,这样才能避免社会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增加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标准

围绕不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需求差异,改进和完善救助方式,确保实现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两个“全覆盖”:一是开展日常医疗救助,对老弱病残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医疗保障。二是改革大病医疗救助,对需住院治疗的救助对象给予及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采取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的办法,即时审定、及时救助。救助对象一经诊断需住院治疗,在规定的年救助标准内,实行分段救助。三是建立临时医疗救助,对医疗困难的低收入人员给予适当救助。

医疗救助的项目也应该逐步丰富,不仅患有大病、重病的低收入人群能够享受到医疗救助,其他一些就医困难群体在遭遇疾病时,也能够在医疗救助的帮助下及时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阻断“小病拖成大病”、“贫病循环”的过程,这既有效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因为治疗的及时性使得总体的医疗成本降低。

除此之外,取消起付线的限制、提高封顶线标准,是提高因病致贫人群救助水平、扩大医疗救助供给较为直接的办法。

调整救助方式实施全程救助

“事后救助”使得现有的医疗救助供给滞后于需求,由于因病致贫人群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付不出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因而也不存在按就医比例报销的救助,这样就会大大弱化医疗救助对于贫困群体的帮助效果。有些因病致贫家庭靠东拼西凑集齐就医费用,最终获得救济经费的补偿,却也会显得有些“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不仅可能因筹钱时间的漫长而延误了病情,也会由于借款产生的负债和利息而使经济负担变得更加沉重。为避免“事后救助”造成因病致贫人群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应逐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方式,让困难群众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救助。

“事前”介入,即采取发放医疗救助卡的形式对日常基本门诊医疗费提供事前补贴,以及在就诊时享受费用减免待遇。“事中”救助,即在救助病种范围内,确属无钱看病的有特殊困难的救助对象,可实行先救助后结算,对符合条件的可先行垫付。“事后”结算,即接受医疗救助的个人在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内实际自付的医疗费用支出,按规定的比例额度给予补助。事前救助能促进救助对象及时就医,降低未就诊率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事中救助能增加救助对象接受必需的检查和治疗的能力;事后救助可以减少贫困率和贫困程度。

具体操作上可以对不同的救助对象采取不同的医疗救助方式。对急诊、危重病患者,采取先就医、后申请,一般大病患者,实行随时申请随时受理,家庭特别困难和在医疗中无钱医治的,可采取由医院先行垫付治疗,后与民政结算的灵活办法和措施。对极个别极为贫困的重大疾病患者,在按规定给以医疗救助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倡议,开展社会慈善捐款救助活动。

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

政府各级财政的投入是医疗救助资金的主体,可考虑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司分担医疗救助资金。对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由省、市、县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对于不太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地区,中央财政要参与分担,越穷的地区,中央财政注入的资金比例应该越大。可借鉴美国联邦政府按照各州的人均收入为基础向各州提供配套资金的方法,按照地区的不同经济水平,以人均收入为依据,由上一级政府向下一级政府发放配套的救助资金,并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

目前,我国医疗救助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然而,从不断增大的贫困人口规模来看,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无法满足救助对象医疗需要的。笔者认为,在以政府提供资金为主的基础上,还应取多种优惠政策对社会资金的筹集予以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医疗救助资金。社会资金的筹集包括非政府组织(如慈善机构)参与和社会捐赠以及其他资金来源(福利彩票、社会义卖的收益等),积极探索多渠道的筹资来源保障救助资金满足救助需要和具有可持续性。资金筹集到位后,要加强管理监督,合理有效使用。

只有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充足、到位,医疗救助的供给能力才能跟上需求的水平,因病致贫人群的医疗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医疗救助体制的完善

为了缓解高额医药费用带来的医疗救助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在医疗救助服务中,规范医疗服务的收入制度,使之成为各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在医疗救助环节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以有效降低目前日益上涨的医疗成本,减轻因病致贫人群的就医压力。

建议在定点医院中引入竞争机制,并提供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定点医院让患者选择。可以以就诊率和满意率作为评价定点医院表现的主要依据,淘汰那些医疗服务质量差、价格居高不下的定点医院。

另外,医药分离的实行也有助于打破医疗机构对于药品的垄断,抑制药品价格,可以考虑在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实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以及药品专供系统,以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衔接,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及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合理界定救助对象 (一)保障重点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具有当地户籍的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的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设区的市、县(市、区)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等7类对象为重点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 姓名:李思研 作业名称: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联系邮箱:383142707@https://www.360docs.net/doc/7d9722728.html, 指导教师:于长永 2015年6月24日

一、引言 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上支持,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群体中因病而又无经济能力进行就救治的群体,或因支付医疗费用数额庞大而陷入困境的群体,实施的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2005年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以来,到2008 年底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目前已惠及近亿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包括常规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托底”和“串联”作用,通过与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社会慈善等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综合医疗保障格局。 1、我国医疗救助发展的三个阶段 政府主导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经历了从“保险化”设计并倾向“大病”的初级阶段(2003-2007 年),到以住院救助为主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2008-2011 年),再发展到当前(2012 年至今)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包括慢性病)、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综合救助的三个重要阶段,不断成熟。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阶段,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严重不足与医疗救助资金大量结余并存,在事实上形成穷人向富人的“逆向补贴”;第二阶段,救助制度理念回归“保基本”,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地区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优于普通人群,资金支出出现“井喷”,好在累积结余较多尚能平衡;第三阶段,随着大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从低保户、五保户逐步扩展到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救助范围从单一住院救助扩展到门诊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就诊机构逐步走出县外,就医费用更难管控,救助资金需求更大。 2、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救助制度 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来看,2011 年我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占比为12.9%,高出欧洲国家近十倍,表明尽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首先,基本医保制度要求患者共付(自付)水平过高,对大病患者的财务风险保护还很不足;其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以减轻和避免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但是不能保证所有大病患者都不发生;再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偏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对穷人和大额费用支出患者的救助有限。我国医药卫生费用逐年上涨,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在维护贫困人口利益、保障制度公平性方面的作用将愈发重要。 三、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救助法》立法缺失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 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 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 五.建议及措施 (6)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 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 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 医疗救助本来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但现实中存在无人主管或多头主管的情况,使求助者不知1引自《英国、美国医疗救助制度对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作者:任月,陈科

校外辅导员制度方案

临沭二小校外辅导员制度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我校特在社会上诚聘了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各中队工作,为使其更好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于每年9月份向社会诚聘一批热心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为我校校外辅导员。 2、校外辅导员定期就有关安全、卫生、思想道德、优良传统教育等召开专题讲座。 3、校外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监督青少年文明上网,拒绝邪教的工作。 4、重大活动校外辅导员要及时参加学校活动,同校内辅导员共同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5、校外辅导员定期同学校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努力形成共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聘任制度 1、学校根据少先队建设和教育的需要,校外辅导员应该选择各行各业的模范代表人物,并热心致力于少先队事业。一般选聘以下各类校外辅导员:(1)各行各业的优秀团员和青年; (2)离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 (3)具有一技之长(如文艺体育、科技才能)社会志愿人士和社区热心人士; (4)家长积极分子; (5)部队解放军、警察等; 2、若不能继续担任校外辅导员,应该由校党支部或德育处收回校外辅导员聘书,实行解聘。

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 1.配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向少先队员进行思想道德、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教育。 2.配合学校大、中队辅导员组织少先队员开展队的活动,搞好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 3.辅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对他们正面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4.当好学校的参谋,为学校制订教育计划提供建设性、参考性意见。 5.校外辅导员工作时间:原则上每学期一至两次。 临沭二小 2011年2月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探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初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如果两个部门完全分割,各自为政,会在实际工作中暴露许多弊端,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医疗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源的整合无疑会大力推进该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民得实惠,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病有所医;黑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66-02 2003年在全国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到2006年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将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普遍推行,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再加上上百亿的财政投资

加速了医改步伐,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医疗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子工程,对于保障困难农民群众病有所医,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如何整合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最新概况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省卫生管理部门规划制定了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方案,全省、县(市、区)两级政府将拿出8亿元资金,确保“新农合”工作有效运转。其中包括新增提高最高补偿上限,开展优势补偿,政府帮助贫困人口、五保户、低保人群及农民工参合等项内容。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全省参合农民按60元标准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全省补助标准为省级财政补助51元,县(市、区)财政补助9元。农民个人缴费分成两个标准,原则上,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的按40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最新)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服务,改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水平,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在医保体系中的底线作用,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X 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 (三)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有效衔接; (四)依托X省社会救助监控系统,全面拓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五)分类施救,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救助为重点,对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的救助为补充; (六)公开、公平、公正、简便。

第二章救助对象 第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包括: (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 (二)低保对象; (三)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凡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享受医疗救助,若遭遇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及相应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 第三章救助方式与标准 第四条医疗救助采取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资助参合(参保)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 (一)住院医疗救助:分为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1.基本医疗住院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全额救助;

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论文题目: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和解决对策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农村医疗救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贫困患者就医难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有效分担了患病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抵御疾病风

险的能力,对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当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救助基金非常有限使得其对贫困农民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医疗救助效率低,基金安全风险大;关于贫困人口和“贫困线”的确定和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关键字:农村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政策措施 一、农村医疗案例陈述 据《人民日报》报道,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13人确定为丙肝病毒阳性。据初步调查,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某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打完针不换针头,开水烫后继续打,小时候自己也多次经历过这样的治疗,每次都感到特别恐惧,对消毒不彻底的担忧超过了打针的疼痛。那时候乡村医疗器具设施匮乏、落后,医疗人员很多都是“赤脚医生”,因此针头重复使用很常见也很普遍,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农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村诊所打针基本都用一次性注射器,很少再看到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患者医生普遍都会主动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头。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叫吴文义的乡村医生,不知是图省钱还是固守旧习惯,楞生生的用一根针头“打倒”了100多号人,耸人听闻! 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概述 医疗救助(MedicalFinacialAssistance,简称MFA)是指通过政府提供政策、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及社会慈善活动,对患病而又无经济支付能力的贫困人群实施经济支持和专项帮助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1]。它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加快这一制度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困难患病群体的生存权益,更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农村医疗救助既属于社会救助范畴,又属医疗保障范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与救助力度,并全面推进慈济超市及慈济医院的投资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涵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四项医疗制度为一体的救助体系,社会医疗条件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2]。 救助对象:农村五保户, 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范例

岗位说明书系列 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4299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 Model job responsibilities for off-campus counselors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篇一: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 1、直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接受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及家庭的变化,并据此对教学和学生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2、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品格,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3、积极支持和配合校团委开展各项活动,搞好学校和部队共建文明工作。 篇二: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 1、主动关心、指导小组工作,每周了解一次小组情况; 2、协助策划小组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校外有意义的活动,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助学校扩大与社会各方

面的联系; 3、帮助小组成员制定、调整阶段目标,检查、分析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 4、主动与小组指导老师和教育小组组长联系,加强沟通和交流; 5、配合班级教育小组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教育。 6、关注孩子的的心灵成长,收集和反馈学生的心理活动,开展生命、吃苦、节俭、亲情、感恩、公德、耐挫等方面主题教育,促使学生品学兼优和全面发展。 篇三: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 1、带领队员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 2、参与大队部的工作,带领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外出春游、办夏令营等,担任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指导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训练队员的技能,并能及时指导,提出指导意见; 3、为活跃少先队生活创造条件,如提供活动场所、交通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1、必须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尊严。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公司领导经过长期的探索的理论 总结,是任何部门、仍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员工没有超越公司制度的特权。公司的各级领导(包括在公司任职的公司领导的亲戚朋友)必须带头遵守和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司制度的尊严。那种把领导的个人意志置于公司制度之上,仗权违章、仗势违章、依仗关系违章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也是决不允许存在的。 2、必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司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公 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要逐步更新和完善,使它适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使它更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必须严肃规章,尊章行使。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一 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任何违纪违章的现象,都要按照制度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任何制度只有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才能显示出制度的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空的。

4、加强制度的学习。制度出台后,要让全公司的员工都明白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和制度与工作的关系,提高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树立制度化管理的新观念,了解制度规定的办事原则和程序,增强按制度办、按程序办、按原则办事的思想意识,坚决纠正重权轻制度、以权压制度的思想和行为。 一、管理职能 1、行政部是公司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2)负责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3)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并在内容上不断完善。(5)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6)有权代表公司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2、有关职能部室是公司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他部门有关规章制度。(3)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 1、规程制度的制定或修编(1)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 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 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 五.建议及措施 (6)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 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 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

医疗救助规章制度

医疗救助(大病救助) (一)“一站式”医疗救助 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在我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通过“一站式”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在医院直接办理医疗救助手续。 (二)非“一站式”医疗救助 符合医疗救助条件且未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的各类人员可书面申请医疗救助,具体申请程序是由户主或家庭其他主要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1、医疗救助申请书; 2、申请人及患者身份证、户口簿; 3、享受社会救助有关证件(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4、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的诊断病历、出院小结或有关证明材料; 5、医疗费用票据(主要包括医药费收据或其他费用证明材料、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 6、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或在单位报销部分费用的,应提供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分割单或单位出具的报销证明材料; 7、申请人或患者本人持有的肥东农村商业银行存折(具有“个人结算户”功能); 8、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以正规医院出具

的“医药费收据”、“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为依据并扣除下列费用: 1、医疗单位按规定减免的费用; 2、患者本人或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已支付的费用; 4、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等各种保险支付的补偿金; 5、符合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享受的优抚医疗补助资金。

关于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议

关于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议 本人对公司的日常工作生产虽然不能完全了解,但是公司各方面的工作制度并不完善,在生产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纰漏,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很大的制约性,也是公司发展障碍的不利因素。我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我有义务对公司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被公司所采纳。 我们公司规模虽然不是很大,我们有很好的潜在发展能力。而就在目前公司的内部生产管理来说: 主要是生产制度的问题 (1)生产计划不明确。 (2)生产活动落实不到位。 (3)生产流程无章可依。 (4)装配流程不合理,工作场地混乱。 (5)加工工具摆放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 当今社会一个竞争十分激烈而残酷时代,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一个公司的发展不仅依靠雄厚资金,过硬的技术装备,而一套完善的生产制度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一个公司长远的发展来看,从内部到外部都需要有一套完善,有效,可执行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公司日常工作,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还可以积累生产经验,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储备雄厚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个人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当公司接受客户的产品订单,研究产品生产的可能性,向工程部转达客户产品生产目标和生产计划。工程部负责研究开发产品,议定该产品短期内的生产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传达给生产部门,并做工作记录。由生产部门实施生产,要求生产部门的每位工人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协调配合产品生产。(其目的是让每位员工了解短期间公司的生产计划,如何完成?什么时候完成?) 第二:当生产部接到工程部生产通知后,由其负责人按照产品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把生产任务落实到相关员工。其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要做相关的生产记录,生产报告,生产总结,对生产存在的问题要记录在案,对加工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及时向工程部反映,由工程部提出解决方案。(落实生产计划) 第三:制定生产流程规章制度,要求所有员工按照产流程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活动。 (1)根据本公司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制定合理加工程序,技术要求,提高公司整体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 (2)制定生产活动流程。(以文件形式规范员工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比如铣床加工:接到零件加工单要检查图纸,查看零件图纸是否完整,是否能合理加工,工艺要求是否能做到,查看零件加工材料是否到齐,还有要求完成的时间。如果出现问题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解决。 (3)实行工作流程可协调分配,实行零件加工责任制。实行加工半成品和成品的规范管理,做到存放有序。(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制定关于机械装配工艺要求,规范装配流程,实行产品监督管理。做到装配合理,有序,完整。还包括对装配完整的机械要调试,包装,维护,合理存放。 第五:规范加工工具管理制度。根据本厂的加工需要,对有关工具,刀具等进行一系列分类,优化,存放,对常用加工工具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工具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常用的工具由仓管人员负责管理和采购,保证工具材料随时供应,避免影响正常生产。 第六:关于各类机床维护。加强机床维护,实行机床维护记录,提高机床的使用效率。 第七:高效,节能,环保,创新,品质。 由于时间关系,我将不一一提出和说明,因为这些本不应该由我这样的员工来提出,作为上级的领导其实也都看的出来,我希望领导阶层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存在,更应该提出执行的方案,为公司的未来铺一条光明的大道。最后祝愿公司前途光明,无往不利。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李 娟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430079) 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和社会向一部分生活处于低收入甚至贫困状态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支持,以缓解其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医治造成的困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强自我保障和生存能力。它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是贫病交加人口最后的一道安全网。 在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缓解农村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有效解决农民由于疾病而导致的贫困问题,我国从2002年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2月,由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了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文件的具体意见指导,三部委共同实施建立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并指出到2005年底,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但此制度实施至今,在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层面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现状 我国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开展的,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方式的选择以及救助实施程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区域特色。 1.救助对象 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要求,农村医疗救助主要针对农村五保户和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实施,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实践中,各地在确定救助对象时有将其范围扩大的,也有的地方将受助面缩小的,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就规定只有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中的残疾人才能享受基本医疗救助。 2.医疗救助办法 大病救助模式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采用的模式,以患大病的贫困人口为救助对象,明确大病种类,再根据救助对象是否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情况进行医疗救助。 大病救助与常见病兼顾救助模式这是一种混合救助模式,如贵阳市农村医疗救助方案就规定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在未开展新农合的县、乡,医疗费用在500元以内的,可申请小病医疗救助,超过500元的可继续申请大病救助。 门诊救助为主,大病救助为辅这种模式使用很少 3.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资金的筹集是开展医疗救助的基本前提,基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年初安排的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每年从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但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中央财政支付,地方配套资金几乎很少。 4.救助方式 在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之初,各地的医疗救助主要采取的都是"医后"救助的方式,随着制度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开始简化医疗救助审批程序,促进了"医前"与"医中"救助的开展。如重庆市新的模式实行方便快捷的"医前"和"医中"救助办法。 二、我国现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 1.农村医疗救助的制度目标不明确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兜底"的作用。所谓"兜底",就是说要解决贫困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要,这应该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本质性目标。但自政策出台至今,无论是政策文献,还是全国各地的实践,都没有把这个本质性目标明确为制度目标。2003年政策出台时指出:农村医疗救助解决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但同时也规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制度目标发展方向。这种动态性的制度目标导致了各地在开展医疗救助时对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标准的制定,救助内容的确定上都带有了很强的地域性和模糊性。 2.医疗救济制度缺少独立性,存在"准保险化" 我国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制定之时受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是依附、借助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而并非与后者并列的独立的制度体系,这使得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有趋于"保险化"或"准保险化"的缺陷。根据王保真教授对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的区别介绍,如果说新农合设立起伏线和封顶线的目的在于防范道德风险,保护基金,但医疗救助制度本身设立的目的在于帮助贫困人群,若设立起伏线,分明是将大部分贫困救助对象阻挡在医疗救助的大门外。 3.救助资金筹集渠道不顺畅 农村医疗救助的规模、水平和有效性,取决于救助资金是否得到保障。然而,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筹集问题非常突出。理论上讲,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是政府的职责,由国家财政承担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的支出也是医疗救助制度的必然要求。然而,这笔资金无论对于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是很大的一笔负担。 (二)制度运行层面的问题 1.缺乏权威的法律文件保障 虽然医疗救助的实际操作运行已经开始五年多了,但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了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及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实行办法》三个政策条文外,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医疗救助法律法规进行制度保障,许多实际难题无法根本解决。 2.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2.1测算技术不科学 (上转第39页)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制度

XXX小学少先队制度 一、完善少先队组织建设,有优秀的少先队大、中、小队集体 (一)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创建了更多的大、中、小队优秀集体,达到:有具体、形象、明确的集体目标,有健康的舆论和自觉的纪律,队员有自己为集体服务的岗位,队员间有和谐的伙伴关系,队员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按《队章》要求,建队率达100%,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各级队委会。 (三)积极贯彻执行“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发展方针,按“全童入队”原则,入队率达100%。 (四)坚持队前教育,所有入队学生都熟知有关队名、队礼、队旗、队徽、呼号、作风、红领巾等队的基本知识,所有队员都熟知《队章》的基本内容。 二、少先队活动主题突出、活动经常、效果显著 (一)少先队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安全性的特点,活动题材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少先队活动经常,大队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中队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小队活动小学每周1次。

(三)少先队活动水平较高,活动覆盖率城市达100%,农村达90%以上,活动中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少先队活动重点突出。以“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总揽,以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具体要达到: 1、体验教育活动:围绕“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的主题,结合实际创设富有地方特色的体验项目,积极组织少年儿童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他人的身份和视角及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进入设定的事件和情景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进行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态度,锻炼道德能力,培养道德习惯。 2、“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少先队中队、小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手拉手”互助活动:围绕“手拉手”这一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结对交友稳固扎实有效,少先队员、辅导员结对率分别不低于30%和20%,建立红领巾书屋和手拉手书屋、辅导员新书架,赠送图书、报刊、文具、生活用品成为经常行为,效果显著,读书交友竞赛活动落到实处。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根据《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黔府发〔2015〕2号)等相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各地要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同时按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财社〔2013〕217号)要求,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机会、规则、待遇公平。重点加大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及80岁以上老年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重大疾病患者、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对重点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救助比例应在7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一)明确救助范围。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当地常住户籍或具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以下十类人员: 1.特困供养人员; 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 3.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 4.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5.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 6.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 7.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不含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8.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应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不得高出2倍); 9.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病造成家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制度化管理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化管理是最靠得住的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它不会因企业领到的变更而变更也不会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下面就如何加强制度化管理提几点建议: 1、必须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尊严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公司领导经过长期的探索的理论 总结是任何部门、仍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员工没有超越公司制度的特权公司的各级领导(包括在公司任职的公司领导的亲戚朋友)必须带头遵守和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司制度的尊严那种把领导的个人意志置于公司制度之上仗权违章、仗势违章、依仗关系违章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也是决不允许存在的 2、必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司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公 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要逐步更新和完善使它适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使它更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必须严肃规章尊章行使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一

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任何违纪违章的现象都要按照制度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任何制度只有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才能显示出制度的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空的 4、加强制度的学习制度出台后要让全公司的员工都明白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和制度与工作的关系提高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树立制度化管理的新观念了解制度规定的办事原则和程序增强按制度办、按程序办、按原则办事的思想意识坚决纠正重权轻制度、以权压制度的思想和行为 一、管理职能 1、行政部是公司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2)负责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3)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并在内容上不断完善(5)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6)有权代表公司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2、有关职能部室是公司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他部门有关规章制度(3)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或文件(4)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

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论文题目: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 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从农村医疗事件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农村医疗救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贫困患者就医难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有效分担了患病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对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当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救助基金非常有限使得其对贫困农民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医疗救助效率低,基金安全风险大;关于贫困人口和“贫困线”的确定和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关键字:农村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政策措施 一、农村医疗案例陈述 据《人民日报》报道,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13人确定为丙肝病毒阳性。据初步调查,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某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打完针不换针头,开水烫后继续打,小时候自己也多次经历过这样的治疗,每次都感到特别恐惧,对消毒不彻底的担忧超过了打针的疼痛。那时候乡村医疗器具设施匮乏、落后,医疗人员很多都是“赤脚医生”,因此针头重复使用很常见也很普遍,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农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村诊所打针基本都用一次性注射器,很少再看到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患者医生普遍都会主动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头。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叫吴文义的乡村医生,不知是图省钱还是固守旧习惯,楞生生的用一根针头“打倒”了100多号人,耸人听闻! 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概述 医疗救助(MedicalFinacialAssistance,简称MFA)是指通过政府提供政策、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及社会慈善活动,对患病而又无经济支付能力的贫困人群实施经济支持和专项帮助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1]。它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加快这一制度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困难患病群体的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