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的对策
新时期加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新时期加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摘要: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天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活动的主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在新阶段,保护区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建设管理不够严格、保护不健全、生态损害现象突出等,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完善保护区建设。
本章在完善保护区立法和政策规范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科研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建议引言: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维护天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置的专用地带,是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
生物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对保护养分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开发,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速增长,自然环境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受到了许多问题。
怎样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使之合理地发挥自然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已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自然保护区立法和政策支持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立法和政策的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体系尚未完备,法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也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立法和政策支持,确保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建立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研究和制定,健全保护区的有关法律与措施,完善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实现自然保护区保护运行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要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统一编制自然保护区立法计划,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立法制度,如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法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法规等,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与科学化。
2.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我国设立了众多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1.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自然保护区由于周围地区的工业、农业以及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各地的管理机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足,管理不力等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高,难以达到应有的保护水平。
3.人为破坏严重。
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
例如:乱捕滥猎、盗采盗伐、开发建设等,严重危害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4.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费吃紧,加之保护区的维护与运营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实际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保护措施的落实困难。
5.缺乏社会参与。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了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自觉意识不足,以及对自然保护区规章制度的不遵守,形成了对自然保护区的二次破坏。
6.科学研究力度不够。
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准确的科学研究,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还需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和实践。
二、对策探讨1.严格保护政策。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保护力度,严禁一切非法捕杀、盗伐盗采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增大处罚力度,形成一定的震慑效果,才能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
2.加强管理力度。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842023.10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刘晓东(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 蔚县 075700)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自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构建自然保护区并强化管理力度能够更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分析1.1 专业管理人才不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者均由政府部门派遣,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并不全面,且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其他地区相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和素质,以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专业性人才较为稀缺,常规管理工作内容多且复杂,使得管理工作者很难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1.2 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事业单位负责管理自然保护区,受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影响,自然保护区逐渐变成了当地政府的获利渠道。
少数基层管理企业在管理中未遵循管理规定要求,相关工作者的思想落后,直接影响了管理质量。
1.3 经费投入不到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需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广告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但经费问题仍相对明显,尤其是经费管理,始终沿用粗放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2 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2.1 管理模式的创新化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类别繁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项目,项目建设、运营期间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为此应以保护区类型及项目性质为依据,根据当地情况和生态保护要求,在经费管理与监督机制方面进行调整,构建适应当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对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在为游客提供旅游资源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保护区的管理、经营工作能够协调开展。
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命多样性而设立的具有特殊保护地位的区域。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有: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生物入侵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一方面,可以在国家层面上增加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专项经费拨款。
可以积极争取和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工作,吸纳民间捐款、企业赞助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还可以加强对保护区的经济开发,通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活动,为保护区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收益,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人力不足是一个长期困扰保护区管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引进人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福利制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护区管理的基础。
可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相应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模式。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监测,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提高管理效能。
第四,执法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维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权益,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盗猎、非法开发等违法行为。
可以加强与公安、林业等执法部门的合作,加强巡逻和监测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生物入侵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侵入自然保护区,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保护区生物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预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严防其进一步扩散和破坏。
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执法力度、防止生物入侵等措施的推进,才能有效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水平,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的挑战与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自然遗迹等而划定的特殊区域。
这些区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面临的挑战1、人类活动的干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日益加剧。
非法采伐、开垦、放牧、狩猎、采药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威胁。
此外,道路交通、水电设施建设等大型工程也可能穿越保护区,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一些自然保护区本身就处于生态脆弱区域,如高寒地区、荒漠地区、湿地等。
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一旦受到外界干扰,很容易发生生态失衡。
例如,湿地的干涸、荒漠的扩张等都可能给保护区的生态带来严重后果。
3、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在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到位。
此外,一些保护区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难以开展有效的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
4、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区内的生态补偿、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影响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5、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都可能导致保护区内的物种分布范围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例如,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湿地保护区,冰川融化可能影响高山生态系统。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的对策1、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监督执法不到位、科研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低和国际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监督执法力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监督执法、科学研究、社会参与、国际合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旨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并为未来世代留下健康的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匮乏、监督执法不力等管理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导致无法有效监督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容易发生违法破坏行为。
一些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科学研究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支持,导致无法有效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无法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一、剖析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管理中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加强监督执法、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问题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问题作者:王群于佳来源:《活力》2013年第04期[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资金管理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及管理问题我国自然保护区投入的资金总量和每平方公里投入的平均经费均严重不足。
自然保护区资金具有来源结构不合理,投入水平差距大等问题,自然保护区的资金管理使用不当。
(一)政府对自然保护区投入严重不足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要依靠国家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政府的资金是自然保护区的稳定来源,而其他来源都是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的。
而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发展不够重视,对环境投入远排在教育、卫生、军事等项目之后,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财政预算和自然保护区得到的拨款也就相对少得可怜。
据悉我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两亿元,许多保护区发展经费需要“自行”解决。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发达国家每年平均约为 2058 美元/平方公里,发展中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年均投入每平方公里也达到 157 美元,而中国仅为可怜的 52.7美元,不足世界自然保护区每平方公里平均投入的0.03%。
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是最低的。
首先,虽然《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当给予经费补助,但事实上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费主要依靠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从部门经费中解决。
自然保护区经费不在国家财政计划之列。
经费不足导致入不敷出,说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已不能完成筹集经费的任务,短缺的经费跟不上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多由林业、环保、农业部门分管,其庞大的资金需求已经开始对这些主管部门的财政计划有所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经费除支付工资和维持管理就所剩无几,何谈用于保护的资金。
其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资不足,也没有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自然保护区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由所在的当地政府进行管理的,对保护区的投入也主要依靠地方财政。
在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上,从来不会有自然保护区的身影。
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的对策

保 护 区建 设 事业 是 在建 国 初 期 , 据 森 林 资 源 保 护 、 根 野
生 动物保 护 和狩 猎 管 理 的 迫 切需 要 而 开展 起 来 的。
15 年 9 , 96 月 在全国人 民代 表 大会第一届第 三 次会议 上, 秉志和钱崇澍 等 5位科 学 家提 出 了关于 划定 天然 森林禁伐 区的第 9 2号提 案 。提 案指 出 :急 应在 各省 “ ( 划定若干 自然保护区 , 区) 为国家保存 自然景 观 , 不仅
保护区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 , 1个完全 失去保护 价值 ,
面积 由 57 . 3万 h m 减 少 到 4 5 . 1万 h , 坏 面 积 达 m 破
致可分为 以下 4个阶段 。
第 一 阶 段 :9 6 1 6 1 5 ~ 9 5年 的始 创 阶 段 。 中 国 自然
这两个 战略 同步 实施 。 才能 奏 响中 国社 会 经济 发展 的 协 奏 曲。我 国人 口众 多, 资源缺 乏. 生态环境 脆弱 , 所承受生存 与 发展的压力特别大 , 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任重道远 。 实 3 4 持之 以恒 , . 取得 成效 。林业是生态 环境建设 的主体 , 森 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 同时也是 自然 资源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这“ 两个 主体 ”“ 、一个 组成” 决定 了林 业 在经 济和 社会 , 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 所说 的可持续 发 展就是 既能 满 足 当代人 的需求 , 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 能力 构成危 害的发 展 。可持续发展 的 目的是实现可持 续经济 、 生态 和社会 三方 面的协 调统 一 , 它要求 人类 在发展 中讲究 经 济效 率、 注生 关
丰富人 民群众 物质文化生活 , 都具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4XIANGCUN KEJI 2021年4月(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向伟龙(清远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清远511500)[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生物种类繁多,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存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需要从构建优质的管理队伍、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创新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改善措施,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才;管理经费;管理方式[中图分类号]Q9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1-84-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对其加强管理,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1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必要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自然保护事业逐渐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关注。
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可对生物物种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确保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发展规律相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因此,对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十分重要[1]。
2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2.1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我国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这些人员欠缺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另外,我国8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位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相比其他地方其面临的环境问题类型更多、严重程度也更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也需要更多工作人员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但由于当前就职人员数量有限,综合工作素质还有待提升,加之常规性管理工作内容较多,致使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而且自身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石勇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6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譬如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等,自然保护区是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实施,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对策;自然保护区;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99近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困难,因而,应当从管理上着手,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1 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1 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经费不足,并且整个体制上也不够健全等原因造成了自然保护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立法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1.2 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个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都应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在现实中,许多的自然保护区都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其中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因此,在业务和行政上就被分离了。
这种体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职责的模糊不清,进而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的经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更有甚至出现政府倒贴资金的现象,自然保护区也就成为了地区政府的一个包袱,最终将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短缺、监管执法不到位等等。
本文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何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做出平衡,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探讨:加强规划引导和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内科学绘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范围和方式,避免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体制相对分散,信息不畅通,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监管执法不到位。
一些地方自然保护区设立不合理,交叉重叠,管理职责不清晰,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对策探讨:优化管理体制。
应当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统一规划编制、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管理工作。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三、资金短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来源不足,资金短缺是一大问题。
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公益属性,缺乏直接经济回报,难以吸引投资;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支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对策探讨:多渠道筹集资金。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资金不足。
自然保护区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当前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各项管理措施、人员配备、巡护设施等方面都无法得到满足。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很多地方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3、违法现象严重。
在一些地方,自然保护区中存在着非法的砍伐、采矿等违法行为,而且一些保护区管理人员也参与其中甚至纵容放任,导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二、对策1、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注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的筹措和合理使用。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应该建立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者,保证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有序发展。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遵守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三、结论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法律监管力度等措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自然保护区是指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保护和管理区域,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域或海域予以特殊保护[1]。
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进行各种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被喻为“天然实验室”,在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奠定了重要基础[2]。
1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2]。
但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现行的《自然保护区条例》位阶相对较低,其他部门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审核审批时未提及自然保护区,致使部门间政策不一致,在审批过程中容易忽略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例如《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而在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法》审批项目选址许可,国土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审批采矿许可,水利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审批采砂许可时,均未充分考虑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而且《自然保护区条例》部分条款没有具体的参考细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
1.2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权责不清,未形成联合执法机制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自然保护区实行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行政部门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权、执法权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交叉,这导致了有利可图时权利争夺,无利可图时相互推诿现象,相关部门未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威慑力不足。
1.3违法成本较低,违法责任较轻在《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章法律责任部分中,部分违法行为无配套的实施罚则,处罚有的仅仅是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恢复原状,罚款最多不到1万元,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条例》所规定的违法责任和违法成本相对违法行为已经太低,对违法者基本无能力约束,很难强制实施,无法有效引导和规范违法行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景观和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其有效保护和管理。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不足。
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巡护、栖息地修复、管理设施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
由于财政预算有限,自然保护区的经费往往不足以支持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人员不足。
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专业的保护人员进行巡护、监测和保护工作。
由于人员不足,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违法乱捕、盗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游客活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规范的开发、过度的游客活动会破坏自然景观、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增加保护区的运营经费,确保保护区的正常运行。
除了政府的财政投入,还可探索多种形式的资金筹集,如发展生态旅游,引进环保项目等,增加自然保护区的收入来源。
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建设。
政府应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的配备,为自然保护区内的巡护、监测和保护等工作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还可以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等渠道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和游客活动的监督管理,杜绝违法开发和游客活动。
加强对盗猎、违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另外, 可以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共同推动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增加资源投入,并提高社会参与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意识也至关重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效的措施出台,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监督、资源配置、社会参与、宣传教育、改革、投入、结论、对策、问题意义、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引言我国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各类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和破坏。
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缺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管理不到位。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但是监督效果有限,难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资源配置不足。
自然保护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资源有限,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社会参与度低。
社会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了解和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以上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背景介绍。
接下来将围绕管理体制问题、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1.2 问题意义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资金短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等。
由于资金短缺,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导致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2. 人员不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专家等。
由于人员不足,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保护和管理保护区。
3. 治理体系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环境保护部门、林业部门等。
由于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清晰,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重叠和冲突的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监管不力: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许多自然保护区存在非法砍伐、偷猎等行为,导致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确保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2. 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3. 建立协调机制:政府应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可以成立跨部门的联合工作组,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整体协同发展。
4.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巡逻,发现和制止非法活动。
可以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人员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和监管不力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协调机制和加强监管力度等对策,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长白山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过去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笔者通过对景德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了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重要影响。
1.1植物资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
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
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资途径分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12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学术论坛融资(Fi na nci ng)就是资金融通,是指融资主体通过某种方式运用金融工具,从潜在投资者手中获得所需资金的过程。
融资包括资金融入和融出两个同时存在的方面,即它是“资金双向互动过程”1。
狭义意义所说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即具体经济单位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外部资金供给者筹集资金,以保证经济活动对资金的需要。
文章所谈的融资限于狭义的层面,主要我国从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争取投资的角度进行论述。
1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融资现状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我国的状况更加严峻。
据对我国85个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平均经费是52.7美元/平方公里(包括运行费、基建费、国家投人和自我创收),其中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经费是113.1美元/平方公里,我国的投人水平远远居后。
2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增长迅速,而国家的财政支持并没有相应增长,因此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投人力度,尤其是中央财政通过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年投人经费达到2.5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投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则达到了每年3.5亿元左右,年投人自然保护区的总经费已达6亿元左右。
1.2资金来源结构极不合理保护区的资金中只有21%来自中央财政,18%来自林业部,20%来自地方财政。
来自政府的投资低于总财政的60%,高于40%的投资来自非政府财政。
但是由于沉重的还贷压力,自然保护区只好转向其他盈利活动,包括掠夺式开发保护区资源和环境的活动,造成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的对策田树新1 , 邹丽梅2( 11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哈尔滨150040; 21 东北林业大学)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发展自然保护事业, 科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维护生存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形势下, 自然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人与自然既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 也存在着可以而且必须协调的一面。
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途径。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中, 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而划定出的加以保护的自然区域。
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 是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建设; 是保护、开发和研究自然资源的主要场所; 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情况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自1956 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50 个春秋, 至2004 的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2 194 个, 面积1148 亿hm2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26 个。
在过去的50 年中,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并且这种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状况虽有曲折但基本上是健康的, 是不断扩大的。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4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6~ 1965 年的始创阶段。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是在建国初期, 根据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管理的迫切需要而开展起来的。
1956 年9 月,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上, 秉志和钱崇澍等5 位科学家提出了关于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的第92 号提案。
提案指出: / 急应在各省( 区) 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 为国家保存自然景观,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据点, 而且为我国极其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保护、繁殖及扩大利用创立有利条件, 同时对爱国主义的教育将起着积极作用。
01956 年10 月全国林业会议根据5天然森林禁区( 自然保护区) 划定草案6 和5狩猎管理办法(草案) 6精神, 在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自治区开始选建自然保护区。
自1956 年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 截止1965 年, 全国8个省、自治区共建立( 或规划) 了20 个自然保护区。
这期间林业部门不仅提出了划定保护区的依据标准, 而且在我国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建立了一批代表性的保护区, 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1966~ 1974 年的停滞破坏阶段。
这期间不仅没有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 而且已建的自然保护区有的遭到破坏, 正待建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遭到了削弱, 从林业部到省有关保护区管理机制的建立、人员配备的经费来源等都受到了影响。
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州1958 年建立4 个保护区中的大勐龙和勐仓两个保护区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 1 个完全失去保护价值,面积由51 73 万hm2 减少到4151 万hm2 , 破坏面积达20%以上。
又如四川省最早建立的4 个保护区的资源这两个战略同步实施, 才能奏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缺乏, 生态环境脆弱, 所承受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特别大,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任重道远。
3. 4 持之以恒, 取得成效。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 两个主体0 、/ 一个组成0 , 决定了林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 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 最终达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总之, 经济可持续在可持续发展中是基础, 生态可持续是条件, 最终目的是社会可持续。
在当今时代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林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竭尽全力地把森林资源培育好, 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应当看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
生态地位更加突出, 强化林业生态功能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的客观要求。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 即生态建设是生态安全的基础, 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的保障, 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我们坚信, 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再过3~ 5 年会初见成效, 10 年后大见成效。
82第2 期( 总第81 期) 中国林副特产N o1 2( GSNO1 81)2006 年4 月For 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Apr1 2006 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降低了保护区原有的保护价值。
第三阶段: 1975~ 1979 年的恢复阶段。
1975 年农林部召开了5全国环境保护会议6, 会上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问题。
1975 年国务院转发了5农林部、四川省革委会关于四川省珍贵动物保护管理的报告6, 文件指出: 在珍贵动物主要栖息繁殖地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0这些都对自然保护区的恢复、建设起了推动作用。
此后, 各省、自治区又相继建立了25 个自然保护区, 面积7. 10 万hm2 。
建立保护区的省份由原有的8 个扩大到浙江、湖北、青海和贵州等12 个省、自治区。
第四阶段: 1980~ 现在的迅速增长阶段。
1980 年4 月林业部等八个部委下达了5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通知6, 召开/ 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0, 并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下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区划专业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区划小组。
保护区建设遍及全国各小( 区) 和各有关部门, 保护区数量、面积迅速增加和扩大。
1997 年经国务院同意, 原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发文向全国印发了5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6, 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本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纳入国民经济核社会发展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
1999~ 2000 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5全国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总体规划6和5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6, 对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的保护方案和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的目标和技术指标。
根据这些规划, 应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采取合理规划, 对许多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要抢救性地划建一批自然保护区。
至2004 年底, 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格陵兰之后, 居世界第五位。
不同年度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见下表。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统计表年份自然保护区数量( 个)面积( hm2 )占国土面积比例( %)1956 1 11331965 20 648874 0. 071978 34 1265000 0. 131985 119 19330000 2. 101989 573 27063017 2. 821991 708 56066650 5. 541995 799 71906700 7. 491997 926 7697000 7. 64续表年份自然保护区数量( 个)面积( hm 2)占国土面积比例( %)1999 1146 8800000 8. 802000 1227 98210000 9. 852002 1757 132950000 13. 22003 1999 143980000 14. 42004 2194 148226000 14. 82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1 1 现行立法中关于自然保护区投资体制和机制的规定不完善。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和建设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规定的投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造成保护区投入过少, 资金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很差, 保护手段落后。
由于资金投入得不到法律保障, 很多自然保护区没有办公经费, 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许多保护区管理工作仅维持在简单看护水平上。
在2003 年对154 个自然保护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只有5 个自然保护区需要的财政拨款能够满足; 111 个自然保护区有稳定的财政拨款但是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需要; 23 个自然保护经费可以得到满足;15 个自然保护区没有财政拨款。
事业费上, 只有6 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经费可以得到满足; 28 个自然保护区没有财政拨款; 38 个自然保护区财政拨款的来源不稳定; 83 个自然保护区虽然有稳定的经费但是不能满足保护区管理的需要。
在管理经费上, 9 个自然保护区用于保护的费用可以得到保障; 91 个自然保护区其经费虽然主要用于保护, 但是明显不足; 29 个自然保护区投入到保护中的经费比例过低, 难以达到管理目标; 其余25 个自然保护区由于经费问题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管理成效。
造成保护区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定的投资体制僵化,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投入渠道单调; 二是保护区的定位不合理, 没有把保护区定位为社会公益事业。
首先, 现行法规对自然保护区投资来源仅确定了财政投入、民间捐助、经营创收等途径。
许多保护区处在贫困、边远的山区、林区,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政府财政只能得人头费, 根本无力投入。
加之自身条件限制, 无力创收, 经费根本就无法得到保障。
现行立法中对中央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国际投资、个人投资等渠道或没有规定, 或规定的力度不到位, 无法用法律保证落实。
如, 对中央财政, 法律只规定对国家级的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究竟给到什么程度, 没有刚性约束。
其次, 法律没有给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定位以合理的科学确认。
自然保护区是一项利832006 年田树新等: 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的对策第2 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这项事业及其管理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因此, 需要以国家及政府为主要投资主体加以建设, 必须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中。
同时, 要在立法中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比例,对于经济滞后地区, 中央投入应适当增加。
212 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保护对象及范围缺乏科学界定。
首先, 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