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9d755e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6.png)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大脑颞极层面
关键结构: 前额区、扣带回、眶 颞极、翼腭窝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红核黑质层面
关键结构: 侧脑室、内囊、红核、黑质、
大脑沟、回
侧脑室在本层面切及侧脑室中央部。侧
脑室在冠状断面上以室间孔为界,前为 前角,后为中央部。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垂体层面
关键结构: 垂体、Broca区、隔区
伏隔核、内囊、蝶鞍 、海绵窦
本层面额中回切及后部,为书写中枢; 额下回也切及后部,为岛叶表面的盖部, 盖部连同前一层面的三角部合称Broca区, 为说话中枢。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头颅断层解剖》课件
![《头颅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0b3e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d.png)
头颅的骨性结构
头颅骨的组成
头颅骨由29块骨头组成,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它们共同保护大脑和面 部器官。
骨性结构的特征
头颅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决定了人类头部的基本形态。
04 头颅断层的影像 学表现
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
高密度影像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 头颅内部的骨骼和钙化 组织,呈现出高密度的
通过头颅断层解剖,医生可以快速发现颅 内出血的位置和范围,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辅助脑部手术
手术导航
头颅断层解剖可以为脑部手术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帮助医生准确找到病变位置,减少 手术创伤。
手术预案
通过头颅断层解剖,医生可以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预 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头颅断层解剖》ppt课件
目 录
• 头颅断层解剖概述 • 头颅断层的生理结构 • 头颅断层的解剖结构 • 头颅断层的影像学表现 • 头颅断层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头颅断层解剖概 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头颅断层解剖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 术,将头颅进行连续的层状切面,观 察各层结构的方法。
重要性
为医学诊断、手术导航、放射治疗等 领域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气道病变
X光可以观察头颈部的气道病变,如气道狭 窄、异物等。
骨折诊断
X光在诊断颅骨骨折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 发现细微的骨折线。
牙齿问题
X光还可以用于牙齿和颞下颌关节的检查, 发现牙齿疾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05 头颅断层解剖的 临床应用
诊断脑部疾病
脑肿瘤
通过观察头颅断层解剖图像,医 生可以发现脑肿瘤的位置、大小 和形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断层解剖学1断层头部ppt课件
![断层解剖学1断层头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e6e0824afe04a1b171de1d.png)
经扣带回的横断面
1 额骨 2 额上回 3 额上沟 4 额中回 5 额下回 6 中央前回 7 中央后回 8 顶内沟 9 顶上小叶 10 上矢状窦 11 顶骨 12 胼胝体辐射 13 扣带回 14 额内侧回 15 大脑镰
经胼胝体上方横断面
1 额骨 2 额上回 3 额中回 4 额下回 5 中央前回 6 中央后回 7 顶骨 8 枕骨 9 上矢状窦 10 顶枕沟 11 楔叶 12 楔前叶 13 顶下沟 14 扣带回 15 大脑镰
常用术语
1.断层或断面(section):
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 的切片或扫描,即断层标本或断层图像;
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2.横断面:水平面 一般观测其下表面。
3.矢状面: 一般观测其左表面,超声观测其右表面。
4.冠状面:额状面 一般观测其前表面。
5.回声: 当超声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相邻介质的界面时,
2.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 固定、脱水、真空浸渍、硬化处理。
3.激光共聚焦技术 4.影像断层:电子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单电子反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正电子反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图像
发展前景
1.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2.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3.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4.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解剖学有以下特点: 1.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 系; 2.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3. 与临床结合密切。属于边缘学科。 系解、局解→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
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
1.解剖断层----冰冻切片技术(cryotomy) 选材、固定、X线标记、画线、冰冻、切锯。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8f1cb677232f60dccca1cb.png)
头部断层解剖
(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1
一、间 脑 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46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1
4.第四脑人室体断层解F剖o学头u部r断t层h解剖(V2) entricle
32
蝶鞍、垂体横断层面
• 第四脑室中部
横断面形态:
呈五角形、三
角形或新月形,
两侧向外延伸
的尖端为外侧
隐窝,开口处
为外侧孔。外
侧孔位于脑桥
小脑角处,内
侧为小脑下脚,
外侧为小脑绒
球。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6
第三脑室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7
第 三 脑 室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8
第三脑室下部、前连合横断层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9
3. 中 脑 水 管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0
经第三脑室底及乳头体的横断面
4. 第 四 脑 室
➢位置
➢底与顶
➢相通
33
5. 透明隔腔(第五脑室)
人体断层rga腔(威氏腔,第六脑室
四、端脑、间脑、小脑、脑干的 选择性横断层面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5
胼 胝 体 以 上 大 脑 半 球 的 横 断 面
(上面观)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1
一、间 脑 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46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1
4.第四脑人室体断层解F剖o学头u部r断t层h解剖(V2) entricle
32
蝶鞍、垂体横断层面
• 第四脑室中部
横断面形态:
呈五角形、三
角形或新月形,
两侧向外延伸
的尖端为外侧
隐窝,开口处
为外侧孔。外
侧孔位于脑桥
小脑角处,内
侧为小脑下脚,
外侧为小脑绒
球。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6
第三脑室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7
第 三 脑 室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8
第三脑室下部、前连合横断层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29
3. 中 脑 水 管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0
经第三脑室底及乳头体的横断面
4. 第 四 脑 室
➢位置
➢底与顶
➢相通
33
5. 透明隔腔(第五脑室)
人体断层rga腔(威氏腔,第六脑室
四、端脑、间脑、小脑、脑干的 选择性横断层面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35
胼 胝 体 以 上 大 脑 半 球 的 横 断 面
(上面观)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2)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PPT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417ac5cc7931b764ce1509.png)
(1)视交叉、视束(2) 视隐窝(3)漏斗(4)动 眼神经(5)颈内动脉(6) 大脑前动脉(7)大脑中 动脉(8)基底动脉(9) 大脑后动脉(10)终板前 池(11)外侧窝池(12) 桥池(13)小脑脑桥角池 (14)直回(15)嗅束沟 (16)嗅三角(17)眶回 (18)眶上壁(19)颞叶 (20)钩(21)侧脑室下 角(22)杏仁体(23)海 马足(24)海马旁回(25) 小脑幕(26)脑桥(27) 脑桥基底部(28)脑桥被 盖部(29)第四脑室(30) 正中沟(31)大脑纵裂 (32)外侧沟(33)小脑 半球(34)小脑镰(35) 颞肌(36)小脑上脚(37) 小脑蚓(38)齿状核(39) 横窦(40)乙状窦
(1)角膜(2)巩膜 (3)晶状体(4)外 毗(5)眶脂体(6) 翼腭窝(7)上颌神经 (8)鼻骨(9)鼻中 隔(10)筛窦(11) 鼻泪管(12)蝶窦 (13)翼突(14)蝶 骨大翼(15)翼管 (16)卵圆孔(17) 棘孔(18)颞肌(19) 枕骨基底部(20)颈 静脉窝(21)颈动脉 管(22)外耳道(23) 颞下颌关节(24)下 颌头(25)延髓(26) 小脑扁桃体(27)二 腹小叶(28)乙状窦 (29)颈静脉结节 (30)外耳廓(31) 头后大直肌(32)头 后小直肌(33)头半 棘肌
(1)胼胝体膝 (2)扣带回 (3) 额上回 (4)额中回 (5)额 下回眶部 (6)大脑纵裂 (7) 前连合 (8)终板旁回 (9) 穹窿柱 (10)侧脑室前角(11) 尾状核头 (1)第三脑室 (13) 中脑水管 (14)顶盖前区 (15)上丘 (16)内侧膝状体 (17)外侧膝状体 (18)下丘 脑 (19)乳头丘脑束 (20) 内囊膝 影像园(21)内囊后肢 (22)豆状核 (23)壳 (24) 苍白球 (25)外囊 (26)屏 状核 (27)最外囊 (28)岛 叶皮质 (29)外侧沟 (30) 蝶嵴 (31)颞叶 (32)枕叶 (33)小脑蚓 (34)小舌 (35)中央小叶 (36)山顶 (37)小脑幕 (38)四叠体池 (39)海马沟、海马 (40)侧 脑室下角 (41)毯和视辐射 (42)尾状核尾 (43)海马旁 回 (44)海马伞(45)侧副隆 起 (46)侧副沟 (47)枕极 (48)直窦(49)窦汇 (50) 枕内隆突
解剖课件-头部断层解剖学PPT
![解剖课件-头部断层解剖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77c047c1c708a1284a44a4.png)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裂几乎平行 沟内侧为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
小叶
胼胝体干层面 顶内沟中份横断层面
(二)第四脑室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 也可呈三角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大脑外侧裂池:为大脑外侧裂处的蛛网膜下腔, 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四、头部横断层面
4 8 12
中央旁小叶层面
顶内沟中份层面
顶内沟下份层面
半卵圆中心层面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
上丘层面
下丘层面
小脑上脚层面
视交叉、小脑中脚层面
垂体层面
颈动脉管层面
中央旁小叶层面
半卵圆中心层面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
松果体层面
前连合层面
乳头体层面
鞍上池层面
垂体层面
视交叉层面
视神经、小脑中脚层面
桥小脑三角层面 通过眶耳线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 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 脉以及Ⅲ~Ⅵ对颅神 经的海绵窦段
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 前下方借小脑三对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面 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较饱 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步向后与 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裂几乎平行 沟内侧为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
小叶
胼胝体干层面 顶内沟中份横断层面
(二)第四脑室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 也可呈三角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大脑外侧裂池:为大脑外侧裂处的蛛网膜下腔, 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四、头部横断层面
4 8 12
中央旁小叶层面
顶内沟中份层面
顶内沟下份层面
半卵圆中心层面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
上丘层面
下丘层面
小脑上脚层面
视交叉、小脑中脚层面
垂体层面
颈动脉管层面
中央旁小叶层面
半卵圆中心层面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
松果体层面
前连合层面
乳头体层面
鞍上池层面
垂体层面
视交叉层面
视神经、小脑中脚层面
桥小脑三角层面 通过眶耳线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 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 脉以及Ⅲ~Ⅵ对颅神 经的海绵窦段
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 前下方借小脑三对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面 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较饱 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步向后与 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4690ec4028915f804dc2af.png)
第1、2水平断面:
正中有:大脑镰、上矢状 窦 两侧有: 中央沟,其前方有 中央前回、中央前沟、额 上回;其后方有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顶上小叶 内侧;中央旁小叶
辨认中央沟: (1)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 的沟 (2)中央沟较深,在外缘 中份向后延伸,有一条沟 (中央后沟)或两条沟 (中央前、后沟)与之伴
第5水平断面:
侧脑室出现, 前部:胼胝体以前; 中部:胼胝体; 后部:胼胝体以后 (1)前部: 内侧--扣带回,扣带沟 外侧--额上、中、下回 (2)中部:透明隔、尾 状核、白质--辐射冠; 外侧--中央前、后回 (3)后部: 内侧--大脑镰、扣带回、 沟;楔前叶、顶枕沟、楔 叶 外侧--角回、缘上回
第9冠状断面
经过小脑中脚的断面
(1)上部 1)幕上部:大脑 半球上外侧面、颞叶 底面、纵裂与8类似
胼胝体下方:有侧脑 室、背侧丘脑、第三 脑室、后连合 背侧丘脑外:内囊; 海马、大脑脚、内侧 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海马旁回 2)幕下部:脑桥、 延髓、小脑 (2)下部:颞骨岩 部、枕骨、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腮腺
(2)下部
1)鼻咽部 2)颞下 3)口腔
第6冠状断面
通过视交叉
(1)上部:中线--大脑镰、 上矢状窦、胼胝体干、大脑 前动脉,扣带沟、回 外侧面--额上、中回,中央 前、后回,外侧沟:大脑中 动脉 颞上、中、下回 侧脑室--尾状核头、内囊、 屏状核 鞍上池:视交叉与蝶鞍之间; 有垂体、动眼神经、滑车神 经、上颌神经、展神经 (2)下部: 1 鼻咽部 2 颞下窝 3 口腔
第8冠状断面
中央旁小叶
通过外耳道的断面
顶上小叶
(2) 下部:颞骨岩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1)颞骨岩部、 2)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学PPT课件
![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4e5aca6c85ec3a86c2c542.png)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五)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松果体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 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 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脚, 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 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小脑上面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脑下面观
三、重要结构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前2/5与后3/5交界处
顶内沟下份横断层面
2.外侧沟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3.顶枕沟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头部断层解剖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 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五)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松果体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 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 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脚, 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 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小脑上面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脑下面观
三、重要结构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前2/5与后3/5交界处
顶内沟下份横断层面
2.外侧沟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3.顶枕沟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头部断层解剖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 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医学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2409525727a5e9856a61d0.png)
(1)中央沟(2)中 央前沟 (3)中央 后沟 (4)额上沟 (5)额上回(6) 额中回(7)顶内沟 (8)顶上小叶 影 像园 (9)顶下小叶(10) 大脑纵裂(11)大 脑镰(12)上矢状 窦(13)额鳞3)额鳞 (4)顶骨 (5) 枕鳞(6)大脑纵 裂(7)大脑镰 (8)上矢状窦(9) 半球髓质(10)中 央沟(11)额叶 (12)顶叶(13) 中央后回(14)缘 上回(15)枕叶 (16)楔前叶(17) 中央前回(18)扣 带回(19)顶枕沟 (20)中央前沟 (21)中央后沟
(1)视交叉、视束 (2)视隐窝(3) 漏斗(4)动眼神经 (5)颈内动脉(6) 大脑前动脉(7)大 脑中动脉(8)基底 动脉(9)大脑后动 脉(10)终板前池 (11)外侧窝池 (12)桥池(13) 小脑脑桥角池(14) 直回(15)嗅束沟 (16)嗅三角(17) 眶回(18)眶上壁 (19)颞叶(20) 钩(21)侧脑室下 角(22)杏仁体 (23)海马足(24) 海马旁回(25)小 脑幕(26)脑桥 (27)脑桥基底部 (28)脑桥被盖部 (29)第四脑室 (30)正中沟(31)
(1)头皮(2)颅 盖(3)大脑纵裂 (4)胼胝体干(5) 胼胝体压部(6) 上矢状窦(7)大 脑镰(8)下矢状 窦(9)尾状核体 (10)侧脑室(11) 中央沟(12)中央 前回(13)中央后 回(14)外侧沟 (15)缘上回(16) 角回(17)顶枕沟 (18)楔叶
(l)胼胝体膝(2) 大脑纵裂(3)额钳 (4)胼胝体压部 (5)枕钳(6)大 脑镰 (7)上矢状 窦 (8)直窦 (9) 穹窿 (10)侧脑室 中央部 (11)侧脑 室前角 (12)侧脑 室后角(13)侧脑 室脉络丛 (14)室 间孔(15)尾状核 头(16)背侧丘脑 (17)尾状核尾 (18)毯(19)视 辐射 (20)内囊 (21)屏状核 (22) 岛叶(23)中央沟 (24)岛盖 (25) 额下回三角部和眶 部 (26)外侧沟 (27)缘上回(28) 角回 (29)顶枕沟 (30)枕叶 (31)
头部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课件
![头部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e3dbf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a.png)
下颌下间隙
胼胝体前冠状层面
胼胝体膝冠状层面
视神经与视交叉冠状层面
视神经与视交叉冠状层面
视交叉、垂体冠状层面
室间孔、第三脑室冠状层面
丘脑前部、乳头体冠状层面
丘脑中部、乳头体冠状层面
丘脑后部、大脑脚冠状层面
胼胝体压、松果体冠状层面 (通过基线后1cm×6mm)
蝶窦、筛窦、鼓室横断层面
眦耳线横断层面
枕骨大孔横断层面
环枕关节层面
咀嚼肌横断面︵下面观︶
环枕关节层面
环枢关节层面
”
环枢关节层面
下颌下腺病变
下颌下腺病变
示意图
18
6
8
16
15
10
19
11
9
7
14
2
4
5
3
12
20
13
经下颌支的咽旁间隙冠状面
1.颞筋膜 2.颞浅间隙 3.咽旁间隙 4.下颌下腺 5.翼内肌 6.咬肌 7.翼外肌 8.颞深间隙 9.颞肌 10.翼下颌间隙
1
2
3
4
8
6
5
9
7
3
10
4
经腮腺的颊间隙横断面
1.颊肌和颊筋膜 2.颊间隙 3.腮腺 4.咽旁间隙 5.胸锁乳突肌 6.二腹肌后腹 7.咽后间隙 8.茎突诸肌 9.翼内肌 10.咬肌 11.颊咽筋膜 12.颈内静脉 13.颈内动脉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
1
2
3
4
颌面部筋膜及间隙(冠状面)
1.颞肌 2.颞筋膜 3.颞浅间隙 4.颞筋膜间隙 5.咬肌间隙 6.咬肌 7.咬肌筋膜 8.下颌下腺 9.下颌下腺鞘 10.舌骨 11.下颌下间隙 12.下颌舌骨肌 13.舌下间隙 14.翼筋膜 15.咽旁间隙 16.翼下颌间隙 17.翼内肌 18.翼外肌 19.颞下间隙 20.颞深间隙
胼胝体前冠状层面
胼胝体膝冠状层面
视神经与视交叉冠状层面
视神经与视交叉冠状层面
视交叉、垂体冠状层面
室间孔、第三脑室冠状层面
丘脑前部、乳头体冠状层面
丘脑中部、乳头体冠状层面
丘脑后部、大脑脚冠状层面
胼胝体压、松果体冠状层面 (通过基线后1cm×6mm)
蝶窦、筛窦、鼓室横断层面
眦耳线横断层面
枕骨大孔横断层面
环枕关节层面
咀嚼肌横断面︵下面观︶
环枕关节层面
环枢关节层面
”
环枢关节层面
下颌下腺病变
下颌下腺病变
示意图
18
6
8
16
15
10
19
11
9
7
14
2
4
5
3
12
20
13
经下颌支的咽旁间隙冠状面
1.颞筋膜 2.颞浅间隙 3.咽旁间隙 4.下颌下腺 5.翼内肌 6.咬肌 7.翼外肌 8.颞深间隙 9.颞肌 10.翼下颌间隙
1
2
3
4
8
6
5
9
7
3
10
4
经腮腺的颊间隙横断面
1.颊肌和颊筋膜 2.颊间隙 3.腮腺 4.咽旁间隙 5.胸锁乳突肌 6.二腹肌后腹 7.咽后间隙 8.茎突诸肌 9.翼内肌 10.咬肌 11.颊咽筋膜 12.颈内静脉 13.颈内动脉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
1
2
3
4
颌面部筋膜及间隙(冠状面)
1.颞肌 2.颞筋膜 3.颞浅间隙 4.颞筋膜间隙 5.咬肌间隙 6.咬肌 7.咬肌筋膜 8.下颌下腺 9.下颌下腺鞘 10.舌骨 11.下颌下间隙 12.下颌舌骨肌 13.舌下间隙 14.翼筋膜 15.咽旁间隙 16.翼下颌间隙 17.翼内肌 18.翼外肌 19.颞下间隙 20.颞深间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穹隆体 穹隆脚
胼胝体压
.
海马伞
齿状回
海马旁回
直回 嗅束沟
眶沟
2.
眶回
脑
叶
及
其
脑
沟 枕颞沟
和
脑 侧副沟
回
距状沟
嗅球 嗅束
前穿质
楔叶 扣带回的峡
大脑半. 球底面
海马
海马足
海马伞 钩
海马沟 齿状回
海马旁回
• 颞叶的脑. 沟和脑回
海
马、
海
马
穹隆柱
伞、
穹
隆、
乳 乳头体 头
体
杏仁体
穹隆体 穹隆联合
.
海马
穹隆脚 海马伞
海 马、 海 马 伞、 穹 隆
穹隆体
穹隆脚 穹隆联合
.
穹隆柱 海马足
钩 齿状回
海马伞 海马
• 边缘叶limbic lobe :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
• 回隔、区岛:叶位前于部胼和(胝颞三极体)。嘴边的缘下系方. ,统包括li旁m嗅bi区c 和sy胼s胝te体m下区.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尾状核尾
1. 基底核Ba.sal ganglia
杏仁核
豆状核 尾状核 纹状体
1. 基底核Basal ganglia: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尾状核caudate
n仁u核claemusy和gd豆al状o2i核d. ln基eunct底ilceuu核lsar。Bnau.cslaeul sg),an屏g状li核a claustrum 、杏
以 眦 耳 线 为 基 线 的 连 续 横 断
层
.
连 续 冠、 矢 状 断 层
.
以
Reid
基
线
的
选
择
性
横
断
层
.
二、脑和脑室的断层面解剖
.
端 脑
小脑
端 脑
间脑
中脑
脑脑桥 干
延髓
小脑
脑的位置. 与分部
端脑
端脑
中脑
小脑
脑桥
脑的位置. 与分部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
1. 大 脑 半 球 的 主 要 脑 沟 和 分 叶
岛中央沟
岛叶 Insula
.
岛环状沟 岛长回
2. 脑叶及其.脑回和脑沟
岛叶
2.脑叶及其脑. 回和脑沟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大脑半球外侧面
2. 脑叶及其.脑沟和脑回
枕前切迹
扣带回
楔前叶 楔叶
舌回
终板旁回
枕颞外侧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下面
2. 脑叶及其.脑沟和脑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面
胼胝体干
2. 胼胝体嘴 脑 胼胝体膝 回 及 其 透明隔 脑 沟 穹隆柱 和 脑 回
longitudin2a.l f联as络cic纤ulu维s、a扣ss带.occinigautliuomn. fibers
穹隆体Biblioteka 穹隆柱乳头体海马足
穹隆脚
海马伞
• 投射纤维projecting fibers:包括穹隆fornix、内囊
线
.
眶上缘
眶下缘 外耳道
• 上Re眶id耳基线线((SRMBL))::为为眶眶下上缘缘至至外外耳耳道道中中点点的的连连线线,,为通头过部该断线层 标的本断制层作面的约常与用颅基底线平。面一致。 .
外眦
眦耳线(CML)或眶耳线(OML):为外眦与外耳道中 点的连线,为头部横断层扫描. 的常用基线。
尾 状 核、 豆 状 核、 屏 状 核
尾状核头
.
尾状核头
壳
基
底
苍白球
核
屏状核
尾状核尾
.
钩
杏仁体
杏仁体Amygdaloid bod. y:在钩uncus的深面。
尾状核头
壳 苍白球外节
屏状核
杏仁体
苍白球内节
尾状核尾
杏仁体
杏仁体Amygdaloid bod. y:在钩uncus的深面。
2. 大脑半球的髓质
.
前连合7
胼胝体膝1
穹隆柱9
.
第三脑室12
前 连 合 ⑴、 穹 隆 ⑵
.
弓状纤维 扣带 上纵束
钩束 下纵束
• 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s:①短的联络纤维:arcuate fibers 弓状纤维; ②长的联络纤维: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上纵 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下纵束inferior
前连合
穹隆联合
•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rostrum ,genu,body and spl.enium、穹隆联合fornical commissure、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前 连. 合
前 连 合 ⑺、 穹 隆 ⑼
.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Lateral cerebral sulcus
外侧沟
.
枕前切迹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Lateral cerebral sulcus 外侧沟
.
2. 脑
叶
及
其
脑
沟
和
脑 回 岛短回
•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投射纤维 projecting fibers
.
胼胝体辐射
额钳
前连合
后连合
缰联合
毯
膝 嘴
干 压
胼胝体
枕钳
•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croomsmtrui1sms.u,g连ree、n合u前,b纤连od合y维aannCtdeorsiopmrl.ecmnoimuimms、sis穹usur隆rae联l 合fifborenricsal
头部断层解剖
(一)
.
一、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Reid基线 Reid’s base line,RBL ➢眦耳线 canthomeatal line,CML ➢眶耳线 orbitomeatal line,OML ➢上眶耳线 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连合间线 intercommissural line,AC-PC
上眶耳线 SML 眦耳线 CML Reid基线 RBL
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
连 合 间 线
前连合
后连合
➢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AC)后缘与后连合. posterior commissure,PC)前 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用于人脑立体位断层解剖研究与脑立体定向手术。
• 基底节 basal ganglia • 白质 white matter
–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 联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投射纤维 projecting fibers •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s
.
尾状核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杏仁体
胼胝体压
.
海马伞
齿状回
海马旁回
直回 嗅束沟
眶沟
2.
眶回
脑
叶
及
其
脑
沟 枕颞沟
和
脑 侧副沟
回
距状沟
嗅球 嗅束
前穿质
楔叶 扣带回的峡
大脑半. 球底面
海马
海马足
海马伞 钩
海马沟 齿状回
海马旁回
• 颞叶的脑. 沟和脑回
海
马、
海
马
穹隆柱
伞、
穹
隆、
乳 乳头体 头
体
杏仁体
穹隆体 穹隆联合
.
海马
穹隆脚 海马伞
海 马、 海 马 伞、 穹 隆
穹隆体
穹隆脚 穹隆联合
.
穹隆柱 海马足
钩 齿状回
海马伞 海马
• 边缘叶limbic lobe :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
• 回隔、区岛:叶位前于部胼和(胝颞三极体)。嘴边的缘下系方. ,统包括li旁m嗅bi区c 和sy胼s胝te体m下区.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尾状核尾
1. 基底核Ba.sal ganglia
杏仁核
豆状核 尾状核 纹状体
1. 基底核Basal ganglia: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尾状核caudate
n仁u核claemusy和gd豆al状o2i核d. ln基eunct底ilceuu核lsar。Bnau.cslaeul sg),an屏g状li核a claustrum 、杏
以 眦 耳 线 为 基 线 的 连 续 横 断
层
.
连 续 冠、 矢 状 断 层
.
以
Reid
基
线
的
选
择
性
横
断
层
.
二、脑和脑室的断层面解剖
.
端 脑
小脑
端 脑
间脑
中脑
脑脑桥 干
延髓
小脑
脑的位置. 与分部
端脑
端脑
中脑
小脑
脑桥
脑的位置. 与分部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
1. 大 脑 半 球 的 主 要 脑 沟 和 分 叶
岛中央沟
岛叶 Insula
.
岛环状沟 岛长回
2. 脑叶及其.脑回和脑沟
岛叶
2.脑叶及其脑. 回和脑沟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大脑半球外侧面
2. 脑叶及其.脑沟和脑回
枕前切迹
扣带回
楔前叶 楔叶
舌回
终板旁回
枕颞外侧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下面
2. 脑叶及其.脑沟和脑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面
胼胝体干
2. 胼胝体嘴 脑 胼胝体膝 回 及 其 透明隔 脑 沟 穹隆柱 和 脑 回
longitudin2a.l f联as络cic纤ulu维s、a扣ss带.occinigautliuomn. fibers
穹隆体Biblioteka 穹隆柱乳头体海马足
穹隆脚
海马伞
• 投射纤维projecting fibers:包括穹隆fornix、内囊
线
.
眶上缘
眶下缘 外耳道
• 上Re眶id耳基线线((SRMBL))::为为眶眶下上缘缘至至外外耳耳道道中中点点的的连连线线,,为通头过部该断线层 标的本断制层作面的约常与用颅基底线平。面一致。 .
外眦
眦耳线(CML)或眶耳线(OML):为外眦与外耳道中 点的连线,为头部横断层扫描. 的常用基线。
尾 状 核、 豆 状 核、 屏 状 核
尾状核头
.
尾状核头
壳
基
底
苍白球
核
屏状核
尾状核尾
.
钩
杏仁体
杏仁体Amygdaloid bod. y:在钩uncus的深面。
尾状核头
壳 苍白球外节
屏状核
杏仁体
苍白球内节
尾状核尾
杏仁体
杏仁体Amygdaloid bod. y:在钩uncus的深面。
2. 大脑半球的髓质
.
前连合7
胼胝体膝1
穹隆柱9
.
第三脑室12
前 连 合 ⑴、 穹 隆 ⑵
.
弓状纤维 扣带 上纵束
钩束 下纵束
• 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s:①短的联络纤维:arcuate fibers 弓状纤维; ②长的联络纤维: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上纵 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下纵束inferior
前连合
穹隆联合
•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rostrum ,genu,body and spl.enium、穹隆联合fornical commissure、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前 连. 合
前 连 合 ⑺、 穹 隆 ⑼
.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Lateral cerebral sulcus
外侧沟
.
枕前切迹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Lateral cerebral sulcus 外侧沟
.
2. 脑
叶
及
其
脑
沟
和
脑 回 岛短回
•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投射纤维 projecting fibers
.
胼胝体辐射
额钳
前连合
后连合
缰联合
毯
膝 嘴
干 压
胼胝体
枕钳
•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croomsmtrui1sms.u,g连ree、n合u前,b纤连od合y维aannCtdeorsiopmrl.ecmnoimuimms、sis穹usur隆rae联l 合fifborenricsal
头部断层解剖
(一)
.
一、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Reid基线 Reid’s base line,RBL ➢眦耳线 canthomeatal line,CML ➢眶耳线 orbitomeatal line,OML ➢上眶耳线 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连合间线 intercommissural line,AC-PC
上眶耳线 SML 眦耳线 CML Reid基线 RBL
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
连 合 间 线
前连合
后连合
➢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AC)后缘与后连合. posterior commissure,PC)前 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用于人脑立体位断层解剖研究与脑立体定向手术。
• 基底节 basal ganglia • 白质 white matter
–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 联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投射纤维 projecting fibers •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s
.
尾状核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杏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