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伦理力量:包括忠诚、勇敢、爱国、友谊、 爱情、荣誉等方面。这些力量因为来自于 伦理实体,是伦理实体分化而成的,因此 就分有了伦理实体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正 因为它具有普遍性,是人类生活中真正有 价值的东西,所以它决定了悲剧人物的目 的和追求,它本身就是悲剧人物的目的和 追求。它是悲剧的动力,是悲剧人物行动 的决定因素和幕后推手。
•
百度文库
• 我的思考是以善抗善,即两种善的力量的对抗,最终导致 某一方或双方的毁灭,要比以恶制善,即善的力量由于局 限性被恶的力量打败,更具有悲剧性。如果是英雄人物不 是黑格尔那种理想型的,不可选择的,命定的英雄,他也 是主动的,有能力选择,可以在两种善的力量中间做出选 择,但怎么选都是错,都会导致毁灭,就像宋江在忠和义 之间,《精忠谱》中的岳飞在爱国(收复失地)和忠君之 间,他们可以选,是主动的,但怎么选都会导致自身的毁 灭。但他们又必须选,因为他们是英雄。我觉得这样写悲 剧英雄要比黑格尔那种命定的更好一点。黑格尔悲剧理论 非常伟大,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 冲突的情景又分3种:第一,人与自然的冲突,就是人与自然灾祸之间的 冲突,像水灾,旱灾,地震,瘟疫等。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冲 突或个人自身的冲突。第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伦理关系的冲突。其中第 三种冲突在黑格尔看来特别适合于理想的悲剧人物的塑造。入与自然之间 的冲突对于悲剧而言是一种较低级别的冲突,适合于作为真正冲突的背景 或诱因。黑格尔也比较贬低第二种冲突,他认为这种冲突的结局是必然的, 就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想通过努力奋斗而改变自己受压迫,剥削的状态, 而由于他的个人局限性和实际生活环境的情况和对立人物的压力,使他放 弃或者遭受毁灭,他的这种出路是必然的,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不应 该当做一种辩证机械一开始就放进人物本身去发挥作用,而且他认为这种 冲突的结局只会引起怜悯,苦痛,甚至愤怒,诗人最好要避免这种主题, 大多数人都不同意黑格尔的这种看法,我也不同意,我觉得如果把第二种 冲突发挥的好,像 阶级的冲突特别是由于人物的内在精神即人格分裂造成 的冲突,会有更好的悲剧效果。第三种冲突即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 又分为3种:首先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发的伦理破坏与精神冲 突。这个代表作是《俄普底斯王》。第二,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所引发 的伦理破坏与冲突。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就是故意。但两者都在维护一 种伦理关系时破坏了另一种精神伦理关系,《安提戈涅》,《哈姆雷特》。 再者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间接联系引发的破坏与冲突。“破坏并不一定是 直接的,这就是说,一种行动单就它本身来看,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引起冲 突的行动,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 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罗密欧与朱莉叶》,《孔雀 东南飞》。
五,思考
• 黑格尔悲剧理论缺点和贡献:黑格尔悲剧理论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从理 念到理念,他强调绝对性,必然性,不允许不确定性,偶然性的出现,他虽 然很强调悲剧人物性格的丰富统一,强调辨证法,但他的悲剧理论没有做到 这些,他的贡献主要是他对冲突情境的概括,和他没有做到但很强调的辩证 法,马克思的悲剧理论基本上都是从黑格尔继承过来的,不过是从历史唯物 主义出发,后来的叔本华,尼采的意志的悲剧,人生的悲剧理论,都受到黑 格尔理论的启发。 黑格尔悲剧人物是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式的,自己制定了理想,然后主动 行动,为了维护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自己完全负责,而马克思及其他现 实主义理论家的悲剧人物不是英雄式的,性格是摇摆的,不确定的。不是主 动的而是被迫采取行动的,是有局限的,是无力的,在偶然的冲突中导致毁 灭,不过有时候这种毁灭是可以避免的,由于黑格尔这个必然性的系统,他 虽然提出了悲剧冲突情境有三种其中第二种人与人由于阶级关系和自己性格 内部的冲突,但他不赞同用用这种冲突,他批评用这种预先设定好的悲剧人 物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阶级的,或自身的)经过无力的挣扎,奋斗,最终被恶的 势力所毁灭,以恶制善,他说这虽然也辨证,但未免有些机械,即“机械辨 证”,马克思等唯物主义理论家确实有这个缺点,但黑格尔由于他的封闭的, 必然的系统他的缺点更多,他的悲剧人物更没有逃脱出预先设定的命运,是 为了绝对理念这个目的服务的。
• 毁灭,和解:随着情节的不断向前发展,悲剧双方的片面 性必须得到克服。在黑格尔看来,代表不同伦理力量的个 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往往是以一方或多方的毁灭为结局的, 这毁灭乃是指肉体的或精神的灭亡,而不同的伦理力量即 片面的正义却在毁灭中达到了和解,实现了永恒正义即伦 理实体的最终胜利。黑格尔所谓的和解显然是逃避现实矛 盾的折衷主义的表现。如果他的动作侵犯的是另一个人, 一个不代表伦理力量的人,那他是没错的,他是不会遭到 毁灭的。只有当这个人和那个人都代表一种伦理力量,都 代表一种正当性,他们的动作都指向代表伦理力量的人, 他们才是错的,因为他们反对的是伦理力量。因此他们要 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惩罚,遭到毁灭。
•
谢谢
三 黑格尔悲剧理论
一般世界的情况 伦理实体 伦理力量1(忠诚) 伦理力量2(爱国) 伦理力量3(勇敢) (与人物结合) . . . . . . 人物情致(人物性格) 人物情致2
4,5,6. . . . . . .
情境(两种理想人物发生冲突) 毁灭,和解 毁灭,和解 伦理实体 . . . . . . .
四,悲剧效果
• 黑格尔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能引起观众的怜悯最终 达到净化的作用,他说,我们对他们面临毁灭时所表现出 的英雄气概、他们坚决维护自身存在价值所做出的壮烈举 动感到既惊讶又羡慕,即惊羡,就是说我们感觉到自身多 么渺小,我们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在面对要遭受毁灭时义无 反顾,我们羡慕他们。而毁灭的不是伦理力量而是人,伦 理力量是不会毁灭的,它们以情致的方式住在人身上,和 人结合在一起,使人成为那个人。人的毁灭成全了伦理力 量的和解。伦理力量是由伦理实体分化而来的,分化不能 总是分化,不和谐要回归到和谐,伦理实体有向自己回归 的要求,这就是和解。毁灭与和解也就意味着结局的到来
• 情致就是悲剧人物静态的性格,当悲剧人 物行动时情致就转化为悲剧人物的性格 。
• 情境:一般世界情况规定了悲剧人物活动的大致时空, 情境则把这一模糊的时空具体化到人物的日常活动中来 了。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 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 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无定性的情境: 自足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而只是处 于一般世界情况之中的时候,这种艺术形象还处于白闭 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静穆或泰然自足的艺术特色。处 于平板状态的情境:它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不具有重大的 意义,不产生矛盾冲突,而只是一些独立的行动。人物 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只 是些无关紧要的关系,见不出对立斗争。
二
• • • • • • • • •
文献综述
《简述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王国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月) 《论黑格尔的悲剧观》(熊元义,《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1月) 黑格尔悲剧论的得失》(杜东枝,《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5月)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刘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月) 《黑格尔的悲剧观与中国戏曲悲剧的大团圆》(熊元义,《戏曲艺术》,1995年3月)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比较》(吴宏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 月); 《论黑格尔悲剧观的哲学基础》(赵凯,<理论建设》,1989年1月)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杜安,《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2月) 以上研究总的来说还缺乏更加宏观的视野,没有完全做到在西方悲剧理论史或中西悲 剧理论交流史的大框架中纵横比较,特别是缺乏亚里士多德之后到黑格尔之前以及马 克思之后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两段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的各种悲剧理论与黑格尔悲剧 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我主要是就通过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一些缺点,和黑格尔以后的马 克思悲剧理论缺点的比较,提一点看法.。
黑格尔悲剧理论及对其的 一些思考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 经历:出生于公务员家庭,一生经历丰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大的 政治变动,他一生主要是教书和做学问,性格比较妥协,保守,但那个时代背景是浪 漫的自由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浪漫的妥协派。他热情的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他 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 没有摆脱当时德国“庸俗的市民”的习气。
一般世界情况:它是悲剧人物动作展开、 性格塑造的时代背景,涉及教育、科 学、宗教、司法、财政、家庭生活等 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是上层建筑领 域的相关内容,并不包括经济基础的 有关部分,总的说来一般世界的情况就 是某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 伦理实体: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形 成了当时流行的精神方面的“普遍力量” 黑格尔把它称作“神”“神性的东西”, 也就是在黑格尔哲学中体现为绝对精神的 “伦理实体”,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悲剧理 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悲剧的主体,它在 没有分 化之前是纯精神的、没有生气的,又称为 永恒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