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
“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
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引言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
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
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
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
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
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
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
从摹仿论到冲突论_评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
2009年/第6期(总第313期)●戏剧文学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对亚理斯多德以来的欧洲戏剧理论的总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格尔的戏剧美学思想是从他的哲学理论体系中演义出来的,悲剧是史诗的客观原则与抒情诗的主体性原则的统一[1]P241,是诗艺和一切艺术样式的最高形式;而在黑格尔的戏剧美学体系中悲剧的“冲突论”则是其整个戏剧叙事理论的基石,也是黑格尔“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形象体现。
黑格尔的“冲突论”与亚理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一脉相承。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2]P30在亚理斯多德这一悲剧的定义中包含着戏剧情节整一性原则、戏剧的或然律和必然律的深刻含意。
戏剧“情节整一性”原则是亚理斯多德的独到见解,这种思想在黑格尔的戏剧理论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他站在哲理的高度来阐释这一理论,将亚理斯多德的摹仿论上升到戏剧冲突论的高度。
在《美学》中,黑格尔按照辨证法的正、反、合三段式将艺术进行分类,这三个阶段是史诗、抒情诗和戏剧,戏剧属于第三个环节,也是最后、最高的阶段;戏剧是综合了史诗(正)和抒情诗(反)中的合理性因素形成更新更高的统一体。
“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
”[1]P240在黑格尔看来并不是一切艺术都有冲突,雕刻、绘画属空间艺术,它们表现了一瞬间的空间,其艺术特性的展示限定在一个过去的时间点上,无法展示矛盾冲突的整个过程,而音乐否定了空间性而将艺术的可见性化作心灵可感受的形式。
黑格尔认为在诗艺中史诗是客观从摹仿论到冲突论———评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内容提要: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是从其哲学理论体系中演义出来的,体现了“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运用矛盾发展学说的理论揭示了戏剧是以冲突为艺术特性的叙事范式;黑格尔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古希腊亚理斯多德以来一直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摹仿说戏剧理论,他的一般世界理论、伦理实体理论等将亚理斯多德的摹仿论上升到戏剧冲突论的高度。
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
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黑格尔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地位和影响。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悲剧理论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悲剧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为当代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首先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以揭示黑格尔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传统中的位置。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精神等方面,以展现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探讨其对后世戏剧理论研究和戏剧创作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在当代戏剧理论和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理解,推动西方悲剧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当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站在哲学的高度,通过辩证法的思维,对悲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实质是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和调和。
这两种力量各自坚持自己的正义性,但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要求,最终必然导致冲突和毁灭。
这种冲突和毁灭并不是悲剧的终点,而是悲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起点。
通过这种冲突和毁灭,两种伦理力量都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悲剧人物在悲剧冲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冲突的制造者,更是冲突的解决者。
悲剧人物往往具有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性格中,也体现在他们的行动和命运中。
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存在,使得悲剧人物在冲突中表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成为了悲剧冲突的核心。
在悲剧冲突的解决方式上,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永恒正义”原则。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杨振喜【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在这两种情感之上,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期刊名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6)004【总页数】3页(P528-530)【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的实质;悲剧的效果;冲突;怜悯;恐惧;调解【作者】杨振喜【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能相提并论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格尔。
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拉德雷指出,黑格尔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唯一的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黑格尔对辩证法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达到了最深刻的认识。
黑格尔主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因此,没有矛盾就没有万物,就没有世界。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矛盾还是发展的动力,它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
”[1]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矛盾引导前进”。
可以说,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就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戏剧的特性就是描写矛盾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以辩证的“冲突说”为基础的。
在黑格尔悲剧思想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欧美许多悲剧作家恪守的基本创作原则。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黑格尔关于悲剧理论的论述虽然不多,但是悲剧理论在他的的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对于悲剧的解释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悲剧理论进行了研究。
在《诗学》第六章中,他第一次对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这个定义涉及到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了悲剧的一些特征,但他并没有真正涉及到悲剧的内在机制,这样便不能具体地解释悲剧效果产生的原因,于是遭到了黑格尔的严厉斥责。
黑格尔指出,“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
他所指的并不是对自我主体性格协调或不协调的那种单纯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即好感和反感。
”[2](P287-288) 黑格尔认为这是一种最肤浅的看法,“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把精神的理性和真理表现出来。
”[3]黑格尔要求“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们必不能死守着恐惧和哀怜这两种单纯的情感,而是要站在内容原则的立场上,要注意内容的艺术表现才能净化这些情感。
”[4]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两种情感,黑格尔作了不同的解释。
他说: “人感到恐惧不外两种原因,一是碰到外界有限事物的威力,一是认识到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的威力。
人应该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外界的威力及其压迫,而是伦理的力量,这是人自己的自由理性中的一种规定,同时也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人要违反它,那就无异于违反他自己。
像恐惧一样,哀怜也有两种对象。
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
这种怜悯是小乡镇妇女们特别容易感觉到的。
高尚伟大的人的同情和怜悯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
因为就只突出灾祸的空虚的消极方式,其中就含有贬低受灾祸者的意味。
黑格尔的思想总结和感悟
黑格尔的思想总结和感悟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哲学家,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以其复杂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主要关注人类自由和合理的发展。
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他通过辨证法(dialectic)的方法探索了存在、思维和自由的关系。
下面是对黑格尔思想的总结和感悟,超过1000字。
首先,黑格尔强调了辨证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辩证的思考和对立的统一,人们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黑格尔通过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来提出逻辑的辩证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领域。
辩证法使人们能够从对立的矛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推动思想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黑格尔的思想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发展过程,通过历史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到自由的逐渐实现和人类精神的进步。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通过描绘人类思想和社会制度的演变来展示人类历史的发展。
他将历史视为人类自由意志的实现过程,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东方的主权与勤劳、希腊的自由与公民身份、现代欧洲的普遍自由和个人权利。
黑格尔的思想也强调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性和自由。
个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同时,社会也通过个体的积极参与而得到发展和进步。
个体和社会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自由和合理的发展。
除此之外,黑格尔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本质和目标。
通过理性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自由。
自由不仅是个体的权利,也是社会的责任。
个体通过行使自由来实现自己的理性和价值观,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也应该为个体提供实现自由的机会和条件。
在我看来,黑格尔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辩证法的观念使我们能够看到事物复杂性和矛盾的统一。
只有通过思辨和对立的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西方悲剧美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悲剧理论以来,悲剧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是唯一能与之并肩的理论巨擘。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理论,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黑格尔把冲突看作最高的情境,只有在这种情境下行为和动作才能见出严肃性。
他把可能导致悲剧的冲突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冲突是“由精神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由此提出了两难结构理论——通过古希腊神话中人物的悲剧,得出两难结构为“两个片面都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
黑格尔认为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由此产生的悲剧能够更好的将读者带人故事,提高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亲密性。
朱光潜先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悲剧所表现的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就各自的立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理想的人物都有理由把它们实现于行动。
但是就当时世界整体情况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它或损害它,那个对立理想的实现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它们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不完全符合理性的。
这是成全某一方面就必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之境。
”在黑格尔之后,叔本华“第三种悲剧”的理论也有相关论述:“第三种悲剧最好,因为这种悲剧既不需要一个巨大的谬误,或者闻所未闻的偶然事件;也不需要一种人物,其邪恶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睁着眼睛地互相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
”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即用该理论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性:“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精选10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黑格尔所著的哲学文献。
它的诞生标志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古典哲学时代的开启。
黑格尔在其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信息融入了他的哲学体系中。
悲剧在他的哲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本性和历史意义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深度和广度。
黑格尔既对古希腊悲剧的起源进行了考证和探究,并对其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艺术和社会风貌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和分析。
在他看来,悲剧不仅是宗教的替代品,它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诠释和思考。
黑格尔在书中运用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将古希腊悲剧与他的哲学理论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人类群像和社会矛盾的壮丽画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对于哲学和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黑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对对立面的处理上,在现代思想和语言学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启示性和指导价值。
同时,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诠释,黑格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人性世界,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悲剧的观念运用到人工智能领域中。
尤其是在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我们可以使用黑格尔确立的对立面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评估。
在开发智能系统的时候,运用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更能体现人性化和哲学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会被实践所否决,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方向和思考的契机。
总之,我认为,阅读《悲剧的诞生》是一次重要的思维之旅,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本性、社会历史和哲学思维等视野的大门。
通过这本书的启示,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社会的矛盾和未来的方向,更好地驾驭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文学价值的书籍,作者尼采以对古希腊悲剧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内涵。
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
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作者:王蕊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黑格尔所谓的悲剧冲突,它不是以“善恶”为基础的,而是在伦理意义上两种完全处于同等的而又是对立的善与善之间的冲突。
这种善与善之间的冲突的起因是它们各自的片面性。
正是这种冲突的双方“是同样正义的,然而在行动所造成的它们的对立中都同样是不正义的”情形,才构成了这种悲剧的“善与善”的冲突及其代表人物的毁灭,从而达到“和解”,获得永恒正义的胜利。
这就是黑格尔悲剧学说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悲剧效果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63-01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悲剧理论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的悲剧论自然成为其美学体系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不乏其人,但是,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项背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格尔。
黑格尔以其哲学巨人的恢宏气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个以独创的精神对悲剧作了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
他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他首先认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学说。
一、悲剧冲突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就是表现两种对立的普通伦理力量的冲突及其和解.黑格尔将悲剧冲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单纯的物理的或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冲突。
这种冲突的情形就其性质来说是消极的和邪恶的。
第二种是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
这种冲突就其范围而言是颇为广大的,其中包括那些由自然形成的家庭出身、血缘关系、阶级地位、王位继承和其他权力世袭等。
此外,还有人的自然秉性和脾性等,如有人生性好斗,有人生性软弱,有人生性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等。
总之,这种冲突不是以自然的家庭出身为基础,就是以天生的性情所造成的主观情欲为前提。
第三种冲突,就是“由心灵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黑格尔认为,这才是真正本质性的冲突,也是最理想的冲突。
从黑格尔悲剧理论角度分析《边城》中的悲剧
从黑格尔悲剧理论角度分析《边城》中的悲剧作者:南淼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是诗画般的环境描写,都使这个富有湘西独特风土民情的作品笼罩在美好的外衣之下,也成功地体现出作者“美”与“爱”的美学思想和他心中人性美的理想。
然而,小说中大老天保的溺死,老船夫的死以及二老傩送结局处的不知所终,无疑把小说指向了悲剧的方向,看似合乎情理的单纯美好的人性和爱情,却纷纷以悲剧作为结尾。
运用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解析人性美背后翠翠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进一步挖掘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黑格尔悲剧理论一、引言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其作品《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边城》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沈从文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主人公少女翠翠和他的爷爷即老船夫倚傍着水,渡船为生。
茶峒城里有个叫顺顺的船总有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便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亲。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因为偶然的事故溺死。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老人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在以《边城》为代表的悲剧故事中,为什么看似合乎情理的单纯美好的人性和爱情却纷纷以悲剧作为结尾?本文试图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寻找答案。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摘要】:对于悲剧的研究从古至今未有断绝,而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的黑格尔对悲剧冲突论有独特的见解。
首先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思想是扎根于其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其次,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运用矛盾发展学说的理论揭示了戏剧是以冲突为艺术特性的叙事范式;最后,悲剧的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的具有调解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美学,冲突,和解【正文】: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程孟辉在《西方悲剧学说史》曾经这样评价过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卓越贡献:“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学说,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黑格尔特别重视悲剧,因为他黑格尔认为“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悲剧是一切艺术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冲突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最低级的冲突是由纯粹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引发的冲突,如疾病、罪孽和灾害等。
这种导火索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可以发展出心灵性的分裂, 作为它的结果”。
所以古希腊作品往往以纯粹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引起冲突。
⑤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斐罗克特》的冲突正是以肉体的灾难为基础引起了冲突。
希腊人在远征特洛伊途中将被毒蛇咬伤脚的斐罗克特丢弃在勒姆诺斯岛,身体的灾难只是冲突的出发点,后来斐罗克特得到可以帮助攻城的利箭,但是他却拒绝交出此箭。
他痛恨的不是疾病的苦难,而是队友在他危难时候对他的抛弃。
正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心灵分裂,引发了拒绝交箭的巨大冲突。
其次,中级冲突是由自然的血缘关系、等级地位等引起的。
这种冲突比自然的肉体疾病、痛苦所引起的冲突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也分为三种情况。
a.由自然血缘关系相关的亲属关系和继承权产生的冲突。
“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权利,如亲属关系,继承权之类,正因为这种权利是与自然(或出身情况)相联系的,它就可以有杂多的自然定性,但是权利这种主要的东西,却只是单一的”。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摘要: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论述了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及其在悲剧史上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黑格尔强调悲剧的结局是局部善的、合理的东西的毁灭,而全面、正确、进步的伦理观念——“永恒正义”则在悲剧所认为的痛苦和毁灭中得到保存和升华。
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是一种有冲突无是非理论,并且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辩证法;悲剧冲突;“有冲突无是非”说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而最能体现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则是他的悲剧冲突理论。
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矛盾冲突学说真正应用于悲剧理论的哲学家,他认为“悲剧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如果我们研读黑格尔的悲剧学说,就会发现,黑格尔正是在用悲剧来实践他的辩证法理论。
一黑格尔通过矛盾法则来说明悲剧冲突的性质,认为悲剧不是因为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那只是表面的现象,悲剧冲突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人类的意志理念具有能动作用,是绝对理念分化出来即对立统一体,因而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相对于绝对正确的“永恒正义”来说,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在冲突当中,各自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两种善的斗争,必然引起悲剧性的冲突。
黑格尔借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来说明自己的理论。
剧中,国王克瑞翁代表的是第二种伦理力量,即国家的安全荣誉;安提戈涅则代表第一种伦理力量即家庭伦理道德。
在黑格尔看来,这两种理念都是合乎理性的,是善的。
但由于片面维护和坚持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力量,互相损害,因而又都有不合理的因素。
他们产生矛盾,进行斗争,导致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假若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从而否定了自己;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父亲克瑞翁发生冲突。
第四节 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
西方文论-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首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o教学大纲o课程讲义o课后习题o期末考试•教学手段o教学导引o问题解答o教学交流o师生互动o相关批评术语•教学条件o教材及参考书o教学材料o教师文库o相关网站•教学成果o现场教学o教改研究o课程评价第四节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一、悲剧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篇幅并不大(见《美学》第三卷下册),但十分重要,因为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悲剧被置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上,是最高的艺术形式;同时黑格尔他将悲剧视为全部艺术发展的总结。
另外,悲剧理论最充分地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他对悲剧问题的研究完全是哲学基础之上。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要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因而冲突双方各具片面的正义性。
第二,悲剧冲突,应当是无可排解的必然性冲突,因而冲突的双方必然在悲剧中共同毁灭。
关于“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黑格尔明确提出:理想的悲剧冲突,不应是由于个人原因和偶然因素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分别代表一定的“普遍力量”、即一定的伦理理想,就没有形成冲突的足够理由。
另外,冲突双方所代表的“普遍力量”或者伦理理想,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如果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也不会成为理想的悲剧性冲突。
如他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各有自己的“辩护理由”却要毁灭“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一种“伦理理想”却要破坏另一种“伦理理想”,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正义性”,亦即“维护伦理理想”所导致的“罪过”。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安提戈涅》之所以是一出理想的悲剧,就因为一方代表着骨肉亲情,一方代表着国家利益;就任何单独一方而言都是合理的、正义的,但是这两种合理、正义的“普遍力量”却恰好都必须破坏对方。
试比较黑格尔悲剧理论与莎士比亚悲剧思想的异同
恒 真 理 ”的胜 利 。 比如 《 安 提戈 涅 》的 结局 是安 提 戈涅 被处死,国王妻离子散。剧 中的人物都获得了悲惨的下 场 ,然而黑格尔认为 “ 永恒真理”得到了全胜 ,因为安 提 戈涅 维 护 了亲情 ,而 国王 则维 护 了国 家意 志和权 威 。 就悲剧结局而言 , 莎士 比亚所营造 的悲剧都是异乎 寻 常 的毁 灭 和死 亡 。悲剧 人 物 陷入毁 灭 的方 式 大多 数 表 现为 “ 动 机 与结 果完 全悖 反 ” 。指 的是 指 主体 在个 人 动 机的驱动下发出行动 , 而行动的结果却是完全出乎预期 目的 , 得 到 与原 意 图 相反 的 结果 , 这 一 结果 导 致 自我毁 灭。 比如说 《 哈姆雷特 》整部剧 围绕 “ 复仇”展开 ,但 是在复仇的过程 中更多的是主人公内心夹杂着的心理斗 争 。 它 的戏剧 冲 突表 现 在主 人公 哈 姆雷 特 与周 围环 境 、 自我 内心的激烈冲突。而结局却是失败 了,同时 自我毁
四 、总结
综 上所 述 ,黑 格尔 作 为 悲剧学 说 的集 大成 者 ,研 究 的对 象 是古 希腊 悲 剧 ,而莎 士 比亚 作 为文 艺复 兴 时期 的 著 名 剧 作家 ,作 品可 以归 为近 代悲 剧 的范 畴 。既 然二 者 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自 然悲剧思想不尽相同。但是又 由于 同是悲 剧 ,在 悲剧 人 物 的塑造 上 、悲 剧 冲突 的构 成 上 、悲剧 的结局 上 却是 有相 似 之处 的。然 而 由于 理念 的 不同,二者在悲剧思想上又有很大 的区别 。但是莎士比 亚 的悲 剧正 是在 黑 格尔 的悲剧 思想 基础 上 发展 而 成 ,可 以算 是 一脉 相 承 ,所 以我们 在 不 同 的时代 ,可 以看 到不 同 的印记 。 参考 文 献 : … 1黑格 尔 . 美学第一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 2 】 黑格 尔 . 美学第三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从三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即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永恒正义不是一种寂然不动的实体,而应该是在悲剧冲突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得到超越。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哲学思想永恒正义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论及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曾说过:“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
在悲剧问题上求教于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还是别有深意?显然,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本文就来谈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必须先了解其哲学思想。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他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就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是“客观的”,是事物的本质。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由此建立起了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辩证发展的,他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认为正反两面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不把反面看作对正面的简单否定,而把它看作构成正面的内部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
嘿格尔把“绝对精神”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逻辑、自然和精神。
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主要就是对这三个阶段的描述。
“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三种形式来认识自己,哲学是“绝对精神”的完成形式,宗教介乎哲学和艺术之间,而艺术只是精神对自身的一种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一个特殊应用,悲剧中,相互对立的双方构成“冲突”,而对立上面的统一,即是通过“和解”的方式。
悲剧的产生:冲突说。
黑格尔所谓的冲突,是指人物性格在某种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17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黑格尔
黑格尔的悲剧中文二班090160203 朱小花黑格尔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和概括了西方从古代到近代的悲剧创作,是西方悲剧理论的集大成。
黑格尔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不是那种独立、自足的个别人物,也不是理想艺术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他虽然对人物性格提出了理想要求,但区别了不同艺术题材对人物性格的不同要求,所反映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同的。
首先,人物是处在一种具体的环境里,他本着自己的性格和目的来决定自己的意志内容;而且,由于他们所抱的目的是个人的,就必然和旁人的目的发生对立和斗争。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究其为理想而言,不能始终只是普遍概念。
动作既然是由人物自己决定的,即从他内心源泉流出的,它就无需有那种要向四面八方伸展的广阔的完整的世界观作为先决条件,但其动作却集中在主体定下目的和实现着目的时所处的比较确定的环境里。
其次,个别人物的性格也非把全部民族特性的复合体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是展现与实现具体目的的动作有关的那一部分主体性格,这个目的即剧中的主旨要超出个别人物所有的广度,个别人物所显得只是这个目的的活的器官和灌注生气的承担者。
黑格尔认为,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他哪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首先,由于各种不同关系和力量及个别人物在具体情况下所理解的个不同等这些因素,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将此表现得最完美。
这些悲剧所处理的事与人不是凭意志和自觉而是由神旨的决定所做出来的事这两方面的矛盾,问题在于双方是否都有辩护的理由。
一方面是偏于形式的自觉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人,再者是一些次要的冲突。
其次,在悲剧里,永恒的实体性因素以和解的方式达到胜利,它只是从进行斗争的个别人物方面剔除了片面的错误性,而对他们所追求的正面的积极因素则让它们不再是分裂的而是肯定的和解过程中表现为可以保存的东西。
承前启后的悲剧哲学——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
(下转第255页)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0)04-0257-02承前启后的悲剧哲学杨佳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哲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黑格尔悲剧理论上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理论传统,下接唯意志主义及其之后的悲剧理论。
总结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悲剧理论的成就,开启了悲剧研究的新篇章。
从黑格尔开始,悲剧研究中冲突、辩证的方法开始深入人心。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达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顶点,此后,非理性主义作为理性主义的反驳开始盛行。
关键词:悲剧黑格尔悲剧冲突罪过说———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西方古代悲剧理论史上的集大成。
关于悲剧的定义,西方文学史上早期著名的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希腊悲剧的创作实践,提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这是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给悲剧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他强调悲剧“摹仿”的是“行动”。
这个“行动”来自社会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悲剧创作就失去了源泉。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摹仿说”为悲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他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定义”入手,对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充实并理论化和系统化。
一、黑氏悲剧内容探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
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 经历:出生于公务员家庭,一生经历丰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大的 政治变动,他一生主要是教书和做学问,性格比较妥协,保守,但那个时代背景是浪 漫的自由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浪漫的妥协派。他热情的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他 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 没有摆脱当时德国“庸俗的市民”的习气。
• 情致就是悲剧人物静态的性格,当悲剧人 物行动时情致就转化为悲剧人物的性格 。
• 情境:一般世界情况规定了悲剧人物活动的大致时空, 情境则把这一模糊的时空具体化到人物的日常活动中来 了。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 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 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无定性的情境: 自足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而只是处 于一般世界情况之中的时候,这种艺术形象还处于白闭 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静穆或泰然自足的艺术特色。处 于平板状态的情境:它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不具有重大的 意义,不产生矛盾冲突,而只是一些独立的行动。人物 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只 是些无关紧要的关系,见不出对立斗争。
• 伦理力量:包括忠诚、勇敢、爱国、友谊、 爱情、荣誉等方面。这些力量因为来自于 伦理实体,是伦理实体分化而成的,因此 就分有了伦理实体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正 因为它具有普遍性,是人类生活中真正有 价值的东西,所以它决定了悲剧人物的目 的和追求,它本身就是悲剧人物的目的和 追求。它是悲剧的动力,是悲剧人物行动 的决定因素和幕后推手。
•
• 我的思考是以善抗善,即两种善的力量的对抗,最终导致 某一方或双方的毁灭,要比以恶制善,即善的力量由于局 限性被恶的力量打败,更具有悲剧性。如果是英雄人物不 是黑格尔那种理想型的,不可选择的,命定的英雄,他也 是主动的,有能力选择,可以在两种善的力量中间做出选 择,但怎么选都是错,都会导致毁灭,就像宋江在忠和义 之间,《精忠谱》中的岳飞在爱国(收复失地)和忠君之 间,他们可以选,是主动的,但怎么选都会导致自身的毁 灭。但他们又必须选,因为他们是英雄。我觉得这样写悲 剧英雄要比黑格尔那种命定的更好一点。黑格尔悲剧理论 非常伟大,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五,思考
• 黑格尔悲剧理论缺点和贡献:黑格尔悲剧理论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从理 念到理念,他强调绝对性,必然性,不允许不确定性,偶然性的出现,他虽 然很强调悲剧人物性格的丰富统一,强调辨证法,但他的悲剧理论没有做到 这些,他的贡献主要是他对冲突情境的概括,和他没有做到但很强调的辩证 法,马克思的悲剧理论基本上都是从黑格尔继承过来的,不过是从历史唯物 主义出发,后来的叔本华,尼采的意志的悲剧,人生的悲剧理论,都受到黑 格尔理论的启发。 黑格尔悲剧人物是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式的,自己制定了理想,然后主动 行动,为了维护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自己完全负责,而马克思及其他现 实主义理论家的悲剧人物不是英雄式的,性格是摇摆的,不确定的。不是主 动的而是被迫采取行动的,是有局限的,是无力的,在偶然的冲突中导致毁 灭,不过有时候这种毁灭是可以避免的,由于黑格尔这个必然性的系统,他 虽然提出了悲剧冲突情境有三种其中第二种人与人由于阶级关系和自己性格 内部的冲突,但他不赞同用用这种冲突,他批评用这种预先设定好的悲剧人 物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阶级的,或自身的)经过无力的挣扎,奋斗,最终被恶的 势力所毁灭,以恶制善,他说这虽然也辨证,但未免有些机械,即“机械辨 证”,马克思等唯物主义理论家确实有这个缺点,但黑格尔由于他的封闭的, 必然的系统他的缺点更多,他的悲剧人物更没有逃脱出预先设定的命运,是 为了绝对理念这个目的服务的。
四,悲剧效果
• 黑格尔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能引起观众的怜悯最终 达到净化的作用,他说,我们对他们面临毁灭时所表现出 的英雄气概、他们坚决维护自身存在价值所做出的壮烈举 动感到既惊讶又羡慕,即惊羡,就是说我们感觉到自身多 么渺小,我们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在面对要遭受毁灭时义无 反顾,我们羡慕他们。而毁灭的不是伦理力量而是人,伦 理力量是不会毁灭的,它们以情致的方式住在人身上,和 人结合在一起,使人成为那个人。人的毁灭成全了伦理力 量的和解。伦理力量是由伦理实体分化而来的,分化不能 总是分化,不和谐要回归到和谐,伦理实体有向自己回归 的要求,这就是和解。毁灭与和解也就意味着结局的到来
• 毁灭,和解:随着情节的不断向前发展,悲剧双方的片面 性必须得到克服。在黑格尔看来,代表不同伦理力量的个 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往往是以一方或多方的毁灭为结局的, 这毁灭乃是指肉体的或精神的灭亡,而不同的伦理力量即 片面的正义却在毁灭中达到了和解,实现了永恒正义即伦 理实体的最终胜利。黑格尔所谓的和解显然是逃避现实矛 盾的折衷主义的表现。如果他的动作侵犯的是另一个人, 一个不代表伦理力量的人,那他是没错的,他是不会遭到 毁灭的。只有当这个人和那个人都代表一种伦理力量,都 代表一种正当性,他们的动作都指向代表伦理力量的人, 他们才是错的,因为他们反对的是伦理力量。因此他们要 在肉般世界的情况 伦理实体 伦理力量1(忠诚) 伦理力量2(爱国) 伦理力量3(勇敢) (与人物结合) . . . . . . 人物情致(人物性格) 人物情致2
4,5,6. . . . . . .
情境(两种理想人物发生冲突) 毁灭,和解 毁灭,和解 伦理实体 . . . . . . .
二
• • • • • • • • •
文献综述
《简述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王国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月) 《论黑格尔的悲剧观》(熊元义,《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1月) 黑格尔悲剧论的得失》(杜东枝,《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5月)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刘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月) 《黑格尔的悲剧观与中国戏曲悲剧的大团圆》(熊元义,《戏曲艺术》,1995年3月)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比较》(吴宏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 月); 《论黑格尔悲剧观的哲学基础》(赵凯,<理论建设》,1989年1月)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杜安,《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2月) 以上研究总的来说还缺乏更加宏观的视野,没有完全做到在西方悲剧理论史或中西悲 剧理论交流史的大框架中纵横比较,特别是缺乏亚里士多德之后到黑格尔之前以及马 克思之后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两段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的各种悲剧理论与黑格尔悲剧 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我主要是就通过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一些缺点,和黑格尔以后的马 克思悲剧理论缺点的比较,提一点看法.。
•
谢谢
一般世界情况:它是悲剧人物动作展开、 性格塑造的时代背景,涉及教育、科 学、宗教、司法、财政、家庭生活等 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是上层建筑领 域的相关内容,并不包括经济基础的 有关部分,总的说来一般世界的情况就 是某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 伦理实体: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形 成了当时流行的精神方面的“普遍力量” 黑格尔把它称作“神”“神性的东西”, 也就是在黑格尔哲学中体现为绝对精神的 “伦理实体”,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悲剧理 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悲剧的主体,它在 没有分 化之前是纯精神的、没有生气的,又称为 永恒正义。
• 冲突的情景又分3种:第一,人与自然的冲突,就是人与自然灾祸之间的 冲突,像水灾,旱灾,地震,瘟疫等。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冲 突或个人自身的冲突。第三,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伦理关系的冲突。其中第 三种冲突在黑格尔看来特别适合于理想的悲剧人物的塑造。入与自然之间 的冲突对于悲剧而言是一种较低级别的冲突,适合于作为真正冲突的背景 或诱因。黑格尔也比较贬低第二种冲突,他认为这种冲突的结局是必然的, 就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想通过努力奋斗而改变自己受压迫,剥削的状态, 而由于他的个人局限性和实际生活环境的情况和对立人物的压力,使他放 弃或者遭受毁灭,他的这种出路是必然的,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不应 该当做一种辩证机械一开始就放进人物本身去发挥作用,而且他认为这种 冲突的结局只会引起怜悯,苦痛,甚至愤怒,诗人最好要避免这种主题, 大多数人都不同意黑格尔的这种看法,我也不同意,我觉得如果把第二种 冲突发挥的好,像 阶级的冲突特别是由于人物的内在精神即人格分裂造成 的冲突,会有更好的悲剧效果。第三种冲突即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 又分为3种:首先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发的伦理破坏与精神冲 突。这个代表作是《俄普底斯王》。第二,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所引发 的伦理破坏与冲突。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就是故意。但两者都在维护一 种伦理关系时破坏了另一种精神伦理关系,《安提戈涅》,《哈姆雷特》。 再者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间接联系引发的破坏与冲突。“破坏并不一定是 直接的,这就是说,一种行动单就它本身来看,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引起冲 突的行动,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 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罗密欧与朱莉叶》,《孔雀 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