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浅析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军事科技和军事资源与民用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旨在提高军事科技的转化效率以及提供民用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如高技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
军事科技成果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民融合产业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政策和法规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军民融合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再次,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能力增强。
军事科技和民用产业的融合不仅加速了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也促进了产业的创新。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军民融合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同时,创新型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蓬勃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受制于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等因素,军事科技成果在民用领域的转化仍面临一定困难。
其次,一些军民融合企业面临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文化融合等问题。
此外,对军民融合产业的监管和评估等方面仍有亟待解决的难题。
综上所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解决相关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部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产业。
它是当今国际社会上一个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1. 军民融合产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包括《国防科研生产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还设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2. 军民融合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随着我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队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催生了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适应能力好的军民融合产业企业。
这些企业在兵器装备、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
3. 军民融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一些军民融合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装备展览会等活动,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还建立了军队和民用企业合作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安全、国防利益等多方面的影响,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战略指导,导致一些军民融合产业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产业发展不协调。
2. 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升虽然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受到制约,制约了整个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3. 军民融合产业企业发展模式不够灵活现阶段,我国军民融合产业企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整个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2024年军民融合市场前景分析
军民融合市场前景分析军民融合是指军事与民用领域深度融合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军民融合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1. 军民融合市场的现状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市场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军民融合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得到了完善。
军民融合产业链也日益健全,涵盖了军事科研、军事装备制造、军事人员培训等多个领域。
2. 军民融合市场的优势军民融合市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技术优势:军事技术一直是世界科技领域的先导。
通过军民融合,军事技术可以向民用领域转化,为民用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市场优势:军民融合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军民融合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望拓展到海外市场。
•资金优势:军方对于军民融合的大力支持,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这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优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包括税收减免、科研项目资助等。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军民融合市场的挑战军民融合市场面临一些挑战:•技术壁垒:军事技术通常高度保密,对民用领域的转化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需要加强军民技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
•安全隐患:军事技术在民用领域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军民融合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
•市场竞争:军民融合市场逐渐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4. 军民融合市场的前景军民融合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军民融合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国防需求的增加,军民融合市场将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军民融合产品和服务将持续创新,涌现出更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将推动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军民融合企业将逐渐走向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态,是军事技术、产品和服务与民用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特点,涵盖了军事装备研发生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事技术转化应用、军民产业互联共赢等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旨在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交叉,更强调双方的互利共赢和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既包括了军事资源的民用化利用,也包括了民用科技的军事化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强化的关键因素。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和价值链的调整,更蕴含着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定位的思考。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为国家发展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1.2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军事实力和战斗力。
通过军民融合,军队可以获取民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军民融合项目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军民融合产业还可以为民用市场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防领域,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加强支持的战略性领域。
2. 正文2.1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军民融合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浅议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策略
浅议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策略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军事科技的进步,军事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
军民融合经济作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战略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议。
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战略意义提高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同时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军事科技的进步,并将军事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通过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我国能够提高自身国防实力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两步走战略。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军事科技领域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加强军民融合经济,可以为国家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同时,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推动军工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经济发展方面仍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导致军民融合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军民融合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产业协调发展不足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产业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
当前,军工和民用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互不对接。
因此,需要加强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的合作,促进军民资源的融合和共享。
人才交流和技术转化不畅军民融合经济发展仍面临人才交流和技术转化不畅的问题。
军工和民用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较少,技术转化也相对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军民人才交流机制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转化平台。
解决策略推动政策支持的完善为促进军民融合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的完善。
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军工和民用产业合作的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军民融合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形成了较 为完善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军民融合区已经聚集了一批高 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 贡献不断增强。
分析军民融合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区将迎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加强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和完善军民融合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 高层次人才。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 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 ,加强与各国在军民融合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 动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
深化军民融合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的改革,打破体制性 障碍,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加大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和水平。
军民融合区的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和 转化。然而,由于技术转化难度较高 ,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这给军民融合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
03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军民融合区的发展,市场 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突围,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当 前我国军民融合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 题。
•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军民融合区的建设 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航天领域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领域,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军民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加速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对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浅析。
一、政策导向在促进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政府的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包括《“十三五”国防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航天战略纲要》等,都对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和要求。
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二、技术研发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支持。
当前,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中,军用和民用已经开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航天技术在卫星导航、遥感地球观测、通信技术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航天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研发仍然需要加大投入。
在技术研发方面,航天科研单位应该继续加强技术攻关,提升自主自主创新能力,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航天科研单位还应该加强技术转化和成果转化,推动航天技术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市场应用在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中,市场应用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卫星导航、遥感地球观测、通信技术和空天科技等方面,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等。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社会资源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有机整合,实现军事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型态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产业是以国防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保障、以市场竞争为驱动的军民融合性产业形态。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军民融合关键作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军民融合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
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涉及了军事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相关企业纷纷投入到军民融合产业的开发和生产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相关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涉及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军事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相关产品中,从而提升了技术水平。
4.国际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一些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产业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对我国的军民融合产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国际市场对军民融合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我国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浅议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
・宏观论坛・9 2009・4浅议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杨梅枝 侯守令内容提要:文章介绍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军民融合 发展道路中图分类号:F426148 文献标识码:A作者:杨梅枝,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政教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校军衔。
侯守令,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对“军民结合”的继承和发展“军民结合”是我国国防建设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军民两用”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上世纪末,江泽民进一步拓展了“军民结合”的范围,提出在军队后勤保障、人才培养、国防教育等方面实现社会化。
新世纪初,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这是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要战略抉择。
(二)“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核心思想、二个基本目的”。
“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办的事就实行社会化保障;“二个基本目的”,指既要坚持勤俭建军,走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路子,又要协调发展,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
具体而言,军民融合就是要实现“八个融入”,即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融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军事人才基础教育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军队生活服务保障融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国防工业布局融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布局;国防动员融入国家危机管理大体系。
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
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军民融合是指以军方的科技、技能等资源为基础,和民用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国家军事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状分析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意见》、《军队深化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改革实施方案》等,但政策的具体落地仍存在问题。
二是应用示范缺乏。
军民融合产业需要通过应用示范推动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原因,缺乏成功的应用示范。
三是基础科研不足。
军民融合需要基础科研支撑,但目前国内基础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实力相对薄弱,也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经费不足等问题。
建议为了促进军民融合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
完善军民融合政策,制定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鼓励企业参与到军民融合中来。
二是加强研究和应用。
加强军民融合基础研究,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鼓励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到军民融合中来。
三是推动市场化。
鼓励企业进行军民融合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拓展合作范围。
军民融合需要军方、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不同领域的合作,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产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等,为军民融合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总之,军民融合是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其发展。
只有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市场化,积极开展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推动我国军事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浅析军民融合式发展
在从 事 民 品生 产 时必 须 突破 军 品
特殊 性 而有 悖 市场 经 济规 律 的一
简单地说 ,军 民融合与军 民结 思 维 ,把 质 量 、可靠 性 和 成本 控
般 性 。也 就是 说 ,军 民融 合 的方 合 的主要 区别 在 于 ,前 者强 调 的 制 有 机统 一 起 来 ,否则 民用 市场 向不 是 民品 向军 品融 合 ,而 是军 是军 品和 民 品 的有 机 统 一性 ,指 将 无 法有 效 扩 大 ,军 民融 合 目标 品向民品融合 ,即 “ 特殊 ”向 “ 一 的是 军 民品 的一 体 化发 展 ;而 后 仍 将 难 以实 现 。 民品充 其 量仍 然 般 ”融合 。这也正 是 “ 寓军 于 民” 者 则 强 调 的是 ,军 品 和 民 品分 别 是补充 ,而不是主体 。
与 本质 , 以更 好 地促 进 国 防科技 两 个细 分市 场 进行 所谓 的融 合 是 不 特 别敏 感 ,而 民 品则往 往是 竞 工 业 的发 展 ,是 我们 当前 面临 的 无 意 义 的。在 这里 ,我 们 必须 强 争性 市 场定 价 ,价格 战可 能 是市
一
项迫切任务 。
界定 。显然 ,在 这 里我 们不 能 把 往 是 多 品种 、小 批量 ,生产 规模
★ 兼哈 尔滨工业 大学人文学院经济 系教授
另 外 ,就 我 国 而言 ,军 品 和
2 0l 航天工业管理 E 回 匝 [
研 究与探讨
《
民品在 研 发 、管 理 和定 价 方 面 还 充分 利 用整 个 国 民经 济 基 础来 发 够有机融合 呢? 有诸 多 明显 的差异 。从 研发 上看 ,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军民融合产业是指以国防科技为基础,充分发挥军民资源优势,实现国防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军民融合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产业、学术研究、企业等多个视角,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政府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政府的推动下,军民融合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导致企业投入产出比较高。
政府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引导和支持还不够有力,需要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效率,加强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打造有利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产业层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由于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新颖,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企业面临市场销售困难。
军民融合产业缺乏技术创新,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不足。
为了解决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难题,产业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的市场调研,提高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和预测能力,为企业提供市场开拓的依据。
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些对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军民融合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学术研究领域,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术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对军民融合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成果。
我国军民融合行业发展影响与前景分析打破壁垒限制实现两大阵营融合互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潜力大
我国军民融合行业发展影响与前景分析打破壁垒限制实现两大阵营融合互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潜力大提示:1、军民融合影响:打破壁垒限制,互促加速发展 &nbs1、军民融合影响:打破壁垒限制,互促加速发展军民融合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两大产业模式。
军转民即军用技术民用化,民参军即民营资本参与军工研发生产。
国有资本的优势在于资本雄厚、整合能力强,在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领域是主要参与者;而民营资本的优势则在于机制灵活、效率高、成本低,在技术更新快的领域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较于过去国防工业和社会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军民融合打破了壁垒限制,实现了两大阵营融合互补。
参考发布《2018年中国军民融合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图:军民融合产业模式资料来源:互联网我们认为,鼓励军工集团军转民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如下两个方面:1、利用先进军用技术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国防科技工业是科技和人才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工业领域技术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历史证明,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产生或首先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如计算机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军用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后,都催生出规模庞大的民用高技术产业。
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能充分发挥军用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助推传统军工企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传统军工企业长期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投入科研费用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仅依靠军品科研任务合同经费,难以保证军品任务完成,所以国家在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外,还要进行大量的保障条件和军工技改的投入,一直处于“输血”状态。
军转民可为传统军工企业拓宽收入来源,利用较高的技术壁垒取得较好效益,解决军工集团事业单位改制后的生存问题,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减轻国家负担。
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倡导,军民融合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军民融合产业指的是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和互利合作的产业形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科技领域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军事科技的应用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例如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使其在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在军民融合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研发投入、简化行业准入等,以鼓励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了军民融合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民用领域对高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迅速发展。
另外,创新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是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军事科技领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其创新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快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未来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加速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为军民融合产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其次,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展将促使其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优势,军民融合产业将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重点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行业之间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工作模式。
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1.政策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和科技支持等。
2.成果展示: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国防科技、军工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3.行业合作: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4.研发投入:军队逐渐加大了对于军民融合发展的研发投入,鼓励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创新融合。
5.人才储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军事和民用科技人才,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均衡:目前,军民融合发展中军工制造和高新技术领域相对发达,而其他行业和地区的军民融合发展相对滞后。
2.政策体系不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有些地区和企业对于军民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的疑虑和障碍。
3.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军事科技的转化和应用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保障。
4.人才培养不足: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但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
四、军民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1.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加强政策支持:国家将加大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
3.加强军民合作:军队和民用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五、政策建议1.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各方对军民融合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2.加大军民融合发展的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浅析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问题
浅析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问题郭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郑州45130t)1)情要l要确保军民融合高效和顺畅运转,必须把体制建设作为核113,^,把机制建设作为纽带。
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长效机制。
尽管通过不断的改革,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迈出了很大步伐。
但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特别是“融合” 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军民融合的总体设计和长远筹划,应贯彻落实胡主席军民融合思想.构建决策科学、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创新.用融合的理念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做好军民融求、平战结合、军民共用的国家基础建设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建立完善有利于项目,便于战时组织对空、对海防御和平科学化,可以依法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军民融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法规时防备恐怖分子的破坏.发挥基础设施合式发展。
制度。
贯彻落实胡主席军民融合思想.结军事上的用途。
如交通网络的军民共用.二、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军情。
要使配置于就可以提高国家的战略运输和军队战略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机动能力。
而考虑经济建设需要的军事尽管通过不断的改革.中国特色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使设施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在不影响军事民融合式发展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我国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
创新军安全的前提下。
也可以为地方发展经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事业仍处于不发达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
腾出更大的空问。
阶段.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特别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3.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走中国特是“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主要表建设的战略意义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核心。
建立军现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一民一体的运行机制.是走中国特色军民1.军民融合的意识不强。
2023年年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分析文档
此外,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政策环境。通过深化改革,降低 市场准入门槛和创新投融资机制,我国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企业投身军民融合领域,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03
潜力巨大发展加速
Huge potential and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军事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产业链协同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2022年我国军事 融合产业将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据分析,未来五年,军事融合产业的产业链 将更加完善,各相关领域将加强合作,提升军民融合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计划到2025 年,我国军事融合产业链年增长率将超过15%,进一步推动形成军民融合发展良好局 面。
军民融合政策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2022年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增加支持力度,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政府将加大财政 资金投入,预计到2022年,军民融合产业的政府投资将增加至500亿元人民币。 政策将重点支持军民融合产业的关键领域发展,如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预 计到2022年,军民融合产业的关键领域将实现总产值10000亿元人民币。
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和高速增长
2022年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不仅在传统军工产业领域有所突破,还在新兴领域崭 露头角。预计到2022年,新兴领域如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将成为军民融合产业的新增长点。 预计到2022年,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远高于传统军工产业的增速。军民融合产 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深入融合合作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共3篇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共3篇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1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近年来,军民融合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了在产业领域的合作与融合研究,成为了推进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利器。
产业领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阵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文主要探讨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相关概念军民融合的核心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旨在促进国防和经济的双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转化、人才培育等方式,将军事领域的科技成果和优势技术应用于经济领域,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二、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优势1. 基础研究的加强:军事科技一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现代经济的基础。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开展,能够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从而真正实现“先军事后民用”向“双向融合”转变。
2. 技术创新的提升:军队一直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领域军民融合能够将军队先进的技术和经济领域的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3. 人才培养的创新:军队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特别是军事领域的人才,其素质和能力都较高。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能够促进人才的共享,打通产业和军队的交流渠道,推动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的现状在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方面,我国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
近年来,在政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军队改革、产业转型等方面的互动合作模式,以及科技成果转移、军民融合型企业孵化等方面的新型产业生态。
在民用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转化应用系统。
四、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我国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研究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军民融合产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政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政府支持政策、产学研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未来,军民融合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政产学研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政府支持、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军事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自2015年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以来,军民融合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不断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促进军事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政策环境不够完善、技术创新不够活跃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军民融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1.2 研究意义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家安全防卫能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政府政策的落实与执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深入研究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军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军民融合产业正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本报告旨在研究军民融合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1. 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军民融合的政策,推动了军民融合产业的迅速崛起。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核心的多个细分领域。
2. 军民融合产业的优势。
军工企业在研发、制造、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而民用企业在市场运作、品牌推广等方面更具优势。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能够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民用企业的市场优势,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和经济竞争力。
3. 军民融合产业的挑战。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壁垒、市场门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挑战。
军民融合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众多,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
同时,由于军民融合产业的特殊性,所需资金投入相对较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三、发展趋势预测1. 技术创新是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研发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资本市场将对军民融合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为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的环境,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3. 军民融合产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
军民融合产业不仅是我国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还涉及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在国际合作中,我国将享受到更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建议1.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2. 建立创新研发平台。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融合产业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浅析顶层制度设计2017年9月22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意见》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要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健全完善政策,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务效,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突出解决深层次和重点、难点问题,向更广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坚持协同推进、成熟先行,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作用,调动军工集团公司、军队科研单位和中科院、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的其他民口单位等多方面积极性,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注重政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成熟一项、落实一项。
相关部门已在加快推动军民融合。
2017年1月22 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国防科工局发布《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并组织实施《“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推动重点区域军民融合率先突破;按照“同等能力同等对待”的原则,深化能力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关于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部署,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围绕已签订局省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落实一批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军工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开展军工周边安全控制围划定试点。
与等军工重点省份签订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抓好局省战略合作。
深化民参军,推动军工开放发展,编制发布2017年度《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投资项目,落实《国防科工局关于非国有企业申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支持具备条件、自身有意愿的民营企业承担军工能力建设项目。
深化国有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
完善政策环境,编制《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
深入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组织3家首批试点单位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合发展改革委遴选第二批试点单位,并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进程。
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意见》。
发布“十三五”第二批国防特色学科,支持相关高校开展国防基础研究和军工特需人才培养。
围绕国防特色学科体系中的学科方向设立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支持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研究。
现状和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融合问题较多的局面。
2016年实现军民融合产值361亿元,科技贡献率达85%以上,军民融合发展速度较快。
在政府的扶持鼓励下,目前全国2093家单位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军工企业、民口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占1/3。
虽然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进步显著,但由于军民融合起步较晚,相关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军民融合度在40%上下,正处于军民融合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
与发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军工产业市场开放程度偏低,准入门槛较高。
私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要取得军工四证,取证过程由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组成,军方是最终用户,起主导审查作用,最终进入装备承制单位目录的周期一般为2~3年。
实际上具备四证远远不够,各领域、各部门甚至在军工企业层面都设置了相应的门槛,国防工业管理部门、军队、部分军工集团各自认证围不兼容、不通用。
即使就军方而言,装备研制生产也尚未实现集中统管。
军民渠道信息不对称,信息资源整体开放不足。
我国装备采购运行机制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绝大部分还是由国有军工企业完成,并受制于等诸多因素,军民间未建立权威、畅通的信息交互机制。
国有军工企业在专属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完整的信息获取渠道,而民营企业对市场、产品需求信息掌握不足或滞后,需求导向模糊,或通过非制度化渠道如私人关系获得信息,成本很高。
军工集团分工明确、市场垄断,长期缺乏竞争,以订单和标准采购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民营企业难以通过技术转让获得市场准入,且装备采购部门不了解民营企业科研生产能力,积极性不高,招标过程邀标不全导致竞争不足。
目前军工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前两个“三分之一”。
除少数单位外,与军工不相关的民品大部分利润较低甚至亏损。
预计到“十三五”末,通过大力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军工高技术产业产值比例有望大幅提高,军工集团产业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有关部门还将继续推动军工开放,进一步简化军工准入政策,重点建立军民供需信息对接机制,实现军工服务技术资源整体开放。
军民条块分割,资金支持不同。
国有军工企业不仅可以优先获得政府的军品订货,而且可以得到政府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和技术支持。
产业扶持对国企和民企还有较为严格的区别,民营企业即使能力具备,也未必能直接承担军方的大中型科研项目。
而军选民用装备的采购模式为“三自一参与”,即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研制、自主开发,军方参与,这意味着军方前期投入和科研费很少甚至没有。
此外,军品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后续保障时间长,且装备需求有限,对于追求规模化生产、最大化效益的民品制造商来说,军品订单得不到固定资金支持以及需求较少是重大问题,民营企业只有在具备明显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条件下,才有机会参与到军工科研项目的竞争中。
思考与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过渡阶段,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眼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发挥供给方的主动性,以能力建设带动军民融合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改革驱动激发军民融合创新活力,催生新质力量和增长点,加快形成军工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需求。
实行“多证合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为真正简化程序、降低民参军门槛、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选择将资格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脱钩,质量体系审核不再作为资格审查的前置性条件,以及承担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必备条件。
装备承制单位根据承制装备涉密情况,自行按照程序申请认证,同时企业可在国家认可的第三方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自行选择申请认证,由认证机构出具认证证明。
最后,将许可证与之结合,通过联合审查、共同办理,简化“民参军”门槛,为民营企业进入提供“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服务,提高私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信息互通,完善军地需求对接,推动民用高端产业和国防尖端武器装备并行发展。
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军民信息互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军民融合载体的作用,同时加快国防知识产权的转移和转化,积极拓展科技成果交流和转化渠道。
一方面,将军工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在优势军品技术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使民口企业充分利用军工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民用技术升级,并真正实现产业技术的自主可控,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使军工科技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以国防建设需求为牵引,积极构建对接洽谈平台,将军用产品的高技术诉求与企业研发生产有效对接,将军事需求科学转化为工程化描述,并及时向“参军”民口企业公布相关需求信息,充分调动民口企业积极性并发挥民企的能力优势,及时将民用技术、民间资源最大限度应用于军工领域和军事系统,降低国防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能,推动民用高端产业和国防尖端武器装备齐头并进。
完善军民需求对接、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产业深入发展也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有力抓手。
要大力发展核能、航天、航空等典型军民融合产业,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种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国民经济亟需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助推“中国制造2025”实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军民融合领域融资渠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为此,构建国家军民融合金融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核,是尊重市场规律,实现金融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机结合。
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例,通常需要经历培育、发展、升级等多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技术特征、风险特征和投入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运用多种金融支持手段,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形成合力的根本保证。
当前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以军民融合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直接融资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为重点,积极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等资本市场。
一方面,适度放宽军工企业发债条件,增加企业债券用于国防科技、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规模;另一方面,支持创新能力强、融合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或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搭建方便快捷的军民融合投融资平台,通过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国际、国的军民融合项目库,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谨慎稳妥开展综合经营。
三是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股权市场,根据研发、设计、应用的阶段特征和需求,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金融支持体系和产品,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本文节选自《舰船知识》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