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精编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b13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1.2 课程内容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课程安排与预期效果第二章:认识自我2.1 活动名称:我的自画像目的: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感受材料: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步骤: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的自画像2. 学生互相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作3.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中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点2.2 活动名称:我的优点和不足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接纳自己材料: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要学会接纳自己第三章:自我价值观3.1 活动名称:价值观排序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做出选择材料:价值观卡片、笔步骤:1. 教师提供一系列价值观卡片,如家庭、友谊、成就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重要性对卡片进行排序3. 学生分享自己的排序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2 活动名称:我的梦想和目标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材料:梦想和目标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梦想和一个目标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支持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实现梦想和目标的计划第四章:自我情绪管理4.1 活动名称:情绪猜猜看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材料:情绪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抽取情绪卡片并描述自己的情绪2. 其他学生猜测是哪种情绪,并给出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4.2 活动名称:情绪调节技巧目的: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提高情绪管理水平材料:情绪调节卡片、笔步骤:1. 教师提供一系列情绪调节技巧卡片,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2. 学生选择一种情绪调节技巧并进行实践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第五章:自我成长计划5.1 活动名称:我的成长目标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材料:成长目标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成长目标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支持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实现成长目标的计划5.2 活动名称:我的成长日记目的: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学会反思和总结材料:日记本、笔步骤:1. 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日记,并给予鼓励和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第六章:自我认识与决策6.1 活动名称:决策大挑战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对决策的影响,提升决策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7db48901f69e3142329477.png)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篇一: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之认识本人主题:认识本人指导者:杨倩周淑媛辅导班级:娄底一中,初一247班题注:所谓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本人的认识和态度。
对本人与四周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也能认识本人,认识本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自我认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好的内在构造。
自我认识的开展在个性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遭到自我认识的制约和阻碍。
教学对象:娄底一中初一247班全体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刚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就先后进入了青春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开展的过度时期,也是自我认识迅猛开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学习压力大,父母的过高期望值,使得中学生的精神压力增大,由此容易构成一些复杂的身体和心理性征询题,逆反心理、敌对,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焦虑与恐惧等。
同时身体的迅猛开展使中学生特别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生理上的突然的变化,使得生心的开展失去平衡,关于自我认识的困惑和冲突萦绕于心,我是谁?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仍然厌恶我?中学生心理开展的不稳定,使得他们的自我认识呈现出两重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连;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展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亦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到达不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认识,是实现学生自我治理、自我调理进而到达自我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的:本堂课将以团体心理游戏方式方式寓教学于其中,让学生更一步认识到内心的自我,理解自我,明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模样。
教学流程:一、自我介绍指导者的自我介绍,助理的介绍,对本课程的介绍二、破冰游戏---悲伤的小猫游戏目的:本游戏在于爽朗气氛,解除紧张感,使活动成员身心放松。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066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0.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不足的勇气,学会自我调适。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途径与方法3. 自我认识的实践与应用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 沟通技巧与能力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适,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自我不足,勇于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团体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2. 结合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心理测试工具和活动道具。
2. 提前安排好活动场地,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题目,以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故事,引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自我认识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指定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心理测试:让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短板。
6. 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7. 自我调适策略:教授学生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自我不足。
8.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活动成果,总结自我认识的提升和团队协作的经验。
10. 课程总结: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62e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6.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接纳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提升团队合作能力1.2 课程内容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自我认识的方法与技巧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过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与方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第二章:认识自我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性格特点的认知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发展自我评价的方法与技巧2.3 教学方法自我探索法:让学生通过填写问卷、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分享交流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彼此了解第三章:接纳自我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心态3.2 教学内容自我接纳的意义与重要性接纳自我的方法与技巧面对挫折与挑战的策略3.3 教学方法心理疏导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纳自我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经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升沟通能力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沟通技巧的掌握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4.3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实践沟通技巧第五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心理素质5.2 教学内容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过程团体活动设计5.3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第六章:情绪管理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6.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与影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如何在团体中表达情绪,并互相支持6.3 教学方法情绪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讨论情绪的影响情绪调节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实践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同理心第七章:时间管理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制定和执行时间管理计划的能力7.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制定有效的时间管理计划克服拖延的策略7.3 教学方法时间管理讲座: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工作计划制定: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分享执行经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应对拖延,分享各自的时间管理技巧第八章:目标设定与实现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设定个人目标培养学生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能力8.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目标追踪与自我激励8.3 教学方法目标设定练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远规划设定目标行动计划制定:帮助学生设计可行的行动计划,并鼓励执行成功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目标设定与实现经验,激励学生第九章:压力管理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和影响培养学生掌握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压力管理的技巧,如时间分配、休息和放松、寻求支持等在团体中共同面对压力,互相支持9.3 教学方法压力识别练习:通过讨论和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压力源压力管理技巧实践: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压力管理方法团体支持机制:建立团体内的支持系统,共同应对压力10.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为课程改进提供参考10.2 教学内容学生个人成长与变化的分享课程改进意见的收集10.3 教学方法小组反馈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环节重点: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奠定基础。
自我认识——心理团体活动设计
![自我认识——心理团体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d5bf0bad51f01dc381f183.png)
认识自我一.活动名称:认识自我二.活动目标:(1)通过团体咨询,协助成员增进自我了解,加强自我肯定,促使其建构良好的自我概念(2)使同伴在经验分享与互动中,得到温暖与支持。
并能学习了解别人,欣赏别人,进而探索人生,发展出良好,有效的社会行为。
(3)从团体活动中改善成员自身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等方面,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促其成长。
三.20名大学生(缺乏自我了解,无法把握目前环境,对社会适应不良而导致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在校大学生)四.团体活动时间:总共4次,每周1次,周二下午3:50—5:20,每次90分钟。
五.团体活动场所:封闭,安静,不受干扰的教室第一课我们是一家人课程要点目的:(1)本课主要让学员相互认识并有一个集体观念(2)让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不爱交际或不善在众人面前表达者需要鼓励。
热身活动:刮大风(20’)目的:活跃气氛——躯体的放松带来心里的放松操作:大家围成一个大圈,看看自己和谁站在一起(大家容易和自己认识的人站在一起)然后听指令,听到和自己特征一样的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位置,找到新位置!1.大叔与松鼠(10’)目的:活跃气氛,让学生迅速熟悉起来操作:三个人一组,两人扮演大树,一人扮演松鼠。
老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松鼠动(迅速找到新的大树)。
老师喊大树,松鼠不动大树动(迅速找到新的松鼠)。
喊地震大树松鼠一起动(迅速找到新的松鼠大树)2.滚雪球(10’)目的: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规则:先找一个成员介绍自己:来自哪里,名字,性别!下一个成员把前边人的三个信息带上,一次类推3.棒打薄情郎目的:尽快相识,增进团体凝聚力操作:用挂历做成纸棒,全体成员围圈坐在一起,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出生等资料。
每个人都要记住别人的资料。
然后站成一个圆圈,选一个人站在中间拿着纸棒,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喊出一个成员的名字,拿棒子的人迅速1跑到那个人身前。
那个人也要迅速喊出下一个人的名字。
如果叫不出就会被打一棒以此类推,如果一个人三次叫不出别人的名字就要受到惩罚,表演节目!第二课认识我自己I.课程要点自画像目的:通过自画像,一方面向小组内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另一方面,从潜意识层面加深成员的自我认识,并通过组内成员对画的添加,达到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认识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5cf2cecf33d4b14e85246892.png)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培养自我意识活动方案【辅导目的】:1.对小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训练,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征。
2.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辅导场地】:教室【活动时间】:40分钟【器材准备】:奖品(练习本、笔若干),纸条若干张。
【辅导过程】:认识自我—展翅高飞引入: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
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
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一、暖身活动“大风吹”:二、我们的约定活动要积极,倾听要认真,分享要真诚。
三、课堂活动1.“记者采访”:学生两两自由组合,采访对方资料(爱好、兴趣、性格特点······)。
2.“介绍自己”:刚才被采访的同学,再向“记者”介绍自己,让同学更加了解自己。
二、这就是我1.手心里的自己(大屏幕初始1到5)2.教师将纸张混在一起,洗牌。
3.教师挑出几张念出纸上的描述,由学生猜测是谁写的;不必等全部读完,只要觉得有把握就可以说出名字,猜测完后需说出猜测理由;直到判断正确为止,若念到最后仍没有能解释正确答案,由填写人自己站出来。
三、以人为镜——猜猜看1.教师再从活动二中抽出几张纸张,这次只念出同学的姓名,让其余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2.评价完毕后,请被抽中的同学自己念出自己的卡片,并分析自己和同学们眼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都有哪些。
四、分享总结让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哪些更深入的认识,或有什么体会等。
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
![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69056fd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d.png)
自我探索一、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内在自我,感受自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二、课程理论依据个体发展到青年期,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并进一步思考有关自己过去和将来的问题。
但在对自我认识不足之时,就要面对社会和人生给予的种种困惑和选择。
这一时段的青少年常常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我要如何处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等等。
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失去平衡而陷入冲突中,产生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中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青少年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开始思考有关自己和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清楚地认识“我”,“我”是谁,“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我”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我”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即要获得自我同一性。
这种同一性形成动因是自我,当青年习得“自我认同”,形成自己的同一性后,将影响其后来一生中许多重大事件的选择和决定,包括学业、职业和婚姻。
三、课程内容活动一:第三只眼中的我1.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理解自己,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
2.活动时间:20分钟3、活动步骤第一场:介绍自己眼中的我。
第二场:介绍父亲眼中的我。
第三场:介绍母亲眼中的我。
第四场:介绍朋友眼中的我。
第五场:介绍老师眼中的我。
4.活动规则:(本场活动共分为五场,每场两轮;每轮两人一组,一人倾听,一人叙述;倾听者在倾听时需专心,可对叙述者给予积极反馈。
)活动二:生命线1.目的: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作评估和展望,从而引出自我同一性理论。
2.时间约15分钟。
3.准备每人1张A4纸打印附件、1支笔。
4.操作程序(1)A4纸上的生命线,起点标示你的出生,终点是你预测的死亡年龄。
在生命线上标出你现在的位置。
标注过去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年龄+事件)。
团体心理辅导的教案(精选4篇)
![团体心理辅导的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078d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a.png)
团体心理辅导的教案(精选4篇)团体心理辅导的篇1【设计思路】本节课借助一个实验,让学生去体验心态的重要;创设情境,说说“我的心事”,互相倾诉,在相互交流中缓解紧张情绪;观看人生AB剧,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反思困绕自己情绪的一些不恰当的想法;通过给人“把脉开方”,进行心理比较,再次提升认识和调整自我;最后齐唱《同一首歌》,充分表达这节课带给大家的感受,同时也希望未来无论怎样的“水千条山万座”,我们都将以笑脸相迎、携手走过!【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目前心态有个真实的了解,彼此互相支持和理解。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调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准备】1、课前调查、相关、资料、表格、录音机等;2、小品表演《人生AB剧》;【活动过程】1、心理导入:多媒体展示:据说有一个教授曾找了九个人做实验。
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有关系,底下就是一点点水。
九个人听明白了,哗啦哗啦都走过去了。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
九个人吓了一跳,庆幸刚才没有掉下去。
教授问,你们现在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
诱导了半天,终于有三个人站起来,愿意尝试一下。
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趴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
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具体讨论(略)这个实验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心态作用之巨大。
心态愉悦、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调节好心态是我们高考成功的关键。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b96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一、团体名称“探索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二、团体性质结构化、发展性团体三、团体目标1、协助成员增进自我了解,包括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等。
2、促进成员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有更清晰的认识。
3、提高成员的自我接纳程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
4、帮助成员探索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团体对象具体年龄范围的青少年五、团体规模具体人数六、团体时间和地点1、时间:每周具体时间,每次时长,共次数次。
2、地点:详细地址七、领导者介绍领导者:姓名领导者资质: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经历八、团体活动计划(一)第一次团体活动:破冰与相识1、欢迎与介绍(10 分钟)领导者自我介绍,欢迎成员参加团体,介绍团体的目标和规则。
2、名字串串烧(20 分钟)成员们依次介绍自己的名字和一个爱好,下一位成员要先重复上一位成员的名字和爱好,再介绍自己。
3、大风吹(30 分钟)成员们围成一圈,中间站一个人。
中间的人说出一种特征,比如“喜欢运动的人”,具有这种特征的成员要迅速起身换位,中间的人也要抢一个位置坐下,没抢到位置的人成为中间的人继续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活跃气氛,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
4、制定团体契约(20 分钟)领导者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团体契约,如尊重他人、保密、准时参加等,成员们签字承诺遵守。
(二)第二次团体活动:我的自画像1、热身活动:猜谜语(10 分钟)领导者准备一些与自我相关的谜语,让成员们猜,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绘制自画像(30 分钟)成员们用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自己,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表达。
3、分享自画像(40 分钟)成员们依次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自画像,分享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领导者引导成员们互相倾听和提问。
(三)第三次团体活动:我的兴趣和价值观1、兴趣大转盘(20 分钟)成员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成员依次说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不能重复。
然后小组讨论这些兴趣爱好对个人的意义。
认识自我主题团体心理辅导
![认识自我主题团体心理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0da437f749649b6648d7474c.png)
认识自我主题团体心理辅导一、解绳子(一)目的:1.热身;2.破冰。
(二)流程:1、大家俩俩分组,每人发一根绳子后,绳子两头分别系在自己的手腕上,其中一个人的绳子穿过对方绳子后同样的系在自己手腕上。
2、整个过程中保证绳子完好无损不能断,绳子不能离开自己的手腕,在这两个前提下可以用任何办法去把绳子分离开,倒计时5分钟。
(三)分享分享点:1、大家各自的想法,如何做的。
2、当想不到办法时应该怎么做?3、当我们解开这个这个绳子时是什么感受?有什么启发?二、有缘相识(拼图)(一)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主动交往的乐趣,在交流中发现共同爱好,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流程:1.同学入场时,由助理每人随机发一张卡片。
(暂时不说明用途,强调仔细保管)2.根据自己所选纸片的形状,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拼接起来的“有缘人”。
3.找到“有缘人”后,n人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通过交谈找出彼此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点。
4. 全体交流,分享感受。
(三)注意事项:纸片设计时,是n张可以相互吻合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好进行后面的活动。
(四)分享环节:1.拼凑方法分享。
2.在自我介绍当中大家有什么收获吗?一方面,通过游戏的设计,让大家能够体会到彼此相识就是一种缘分,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这种缘分,主动交往,从而获得交往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彼此间深入的交流,和以前自己不熟悉的朋友建立新的联系,从而能加凝聚力等。
三、留舍最爱(一)活动目的:1.思考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
2.在交流分享中,同学之间彼此启发、相互学习,完成价值观的重组。
(二)活动程序: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N人小组,每人发一张纸和笔;2.主持人要求大家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下来,小组内做一个交流;3.请每个人想一想,假如要从五样中划去一样,自己首先划去哪一样?划去的理由是什么?就这样依次再划去另一样……直到最后还剩一样;4.小组交流划去的顺序和理由,全班分享自己作出留与舍决定时的心理感受。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大全)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151fbc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5.png)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大全)第一篇: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大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课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目的: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情况,并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正视和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3、能力目标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自己以及同伴对自我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热身与导入(10分钟)背后留言1.活动目的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2.活动步骤①每人拿出一张纸,在最上面一行写下自己的姓名,相互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自己的后背上。
②在同学的后背上写留言。
③10分钟后,同学们再次坐好,互相帮助摘下背后的爱心纸条,一起来分享3.注意事项1.活动之前要强调对待这次活动的态度:真诚,客观,负责;2.在留言过程中,同学们不能讲话,要用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留言内容是你对别人的认识,包括优点、缺点以及建议,还可以写上自己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
3.在活动中要及时的调整。
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二、活动开展:(25分钟)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02c6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篇: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二、教材分析《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5分钟)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
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请学生写出5个我是一个XX样的人。
(1+5分钟)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22a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d.png)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引言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在团体辅导中,自我认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个体的社交和情感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旨在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个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背景自我认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个体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有助于个体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识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反思和反馈,个体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目标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方案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加强个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通过团体交流和互动,个体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增加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
方案步骤1.团体组建:选择适当的参与者组成团体,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兴趣、目标等方面进行分类,确保团体成员之间的互补和相互支持。
2.团体建立:在团体开始之前,进行团体规则的制定和沟通,确保每个成员了解并遵守团体的行为准则。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保持机密、诚实沟通等。
3.个体分享:在团体中,给予每个成员足够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经历。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个体的个人表达。
4.互相交流:鼓励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支持。
通过倾听、提问、反馈等方式,帮助成员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不同角度的观点。
5.自我反思:在团体过程中,引导成员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个人反思,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并探索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潜力。
6.目标设定:在团体中,帮助成员设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指导,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帮助成员制定实施计划。
7.团体合作: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个体的合作能力,并培养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
8.总结评估:在团体结束之前,进行总结和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a826c43323968011c92cc.png)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篇一: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之认识自己主题:认识自己指导者:杨倩周淑媛辅导班级:娄底一中,初一 247班题注: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教学对象:娄底一中初一247班全体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刚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就先后进入了青春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度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学习压力大,父母的过高期望值,使得中学生的精神压力增大,由此容易形成一些复杂的身体和心理性问题,逆反心理、敌对,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焦虑与恐怖等。
同时身体的迅猛发展使中学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生理上的突然的变化,使得生心的发展失去平衡,关于自我意识的困惑和冲突萦绕于心,我是谁?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两重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连;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亦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的:本堂课将以团体心理游戏形式方式寓教学于其中,让学生更一步认识到内心的自我,了解自我,明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教学流程:一、自我介绍指导者的自我介绍,助理的介绍,对本课程的介绍二、破冰游戏---可怜的小猫游戏目的:本游戏在于活跃气氛,解除紧张感,使活动成员身心放松。
认识自我心理团辅
![认识自我心理团辅](https://img.taocdn.com/s3/m/f4e90e4ba76e58fafab00363.png)
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团体辅导1、团体名称:天生我材必有用2、团体目标总目标:在本次活动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肯定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的自信,促进学生逐步确立自我认同感,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好。
阶段目标:(1)唤起团体成员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的认识。
(2)协助成员提高自信,通过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优点,全面、发展和客观地评价自己。
(3)帮助成员学会暗示自己,建立自信心,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4)帮助成员在自我突破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学会勇敢地在一些方面做到自我突破。
(5)有明确的自我追寻方向,怀抱一颗积极之心快乐去生活,相信明天会更好。
3.团体性质同质性、封闭式、结构化的心理教育团体。
4.领导者及训练背景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学生某某,有一定经验。
5.团体对象某某班全体学生。
6.活动时间、次数45分钟,一次。
7、活动地点封闭、安静的教室。
8、理论依据(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
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2)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促使个人不断地追求优越。
他认为自卑情结的发现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即力图补偿自己的不足,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通用6篇)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4f43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通用6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计划类文书。
你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1辅导目的: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1、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2、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1、活动室要相对大一点。
2、师生座站图:“☆”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器材准备:1、无线遥控扩音设备,如领夹话筒配语言座即可。
2、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3、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辅导过程:一、跟我一起做(约2分钟)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
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
(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
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约5~6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主,让同学进—步了解自己)。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虽在—个班级多时,但相互之间不一定都十分了解。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好不好?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结识新朋友”,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
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
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
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我是鬃学校啄昙蹲班的喜欢鬃(唱歌、打篮球、画画或爱笑)的鬃祝ㄐ彰),我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等等)。
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
![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5504c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第一篇: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设计理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等。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从比较模糊逐渐趋向比较清楚,从比较片面逐渐趋向多面,从主要依靠成人的指点,逐渐趋向主动积极。
问学生“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低年级学生往往只能说出一两个答案,而且多与能力有关,多是成人经常说的。
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经过训练的学生则能说出二三十个答案,内容涉及能力、性格、学习、品德、与人交往等多方面。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影响着对自己的评价,认识不清楚,评价就可能不准确;认识较片面,评价不可能全面,其正确性也不会高;认识被动,评价也势必受别人左右。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对自己的态度,只认识缺点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对自己时常持有否定的态度、不满意的态度,靠别人的指点才能认识自己的孩子,其评价常常是摇摆不定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时常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是这样,从问题的角度看也是这样,大凡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我认识的问题,存在自我评价的问题。
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就是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一个方面移向关注多个方面。
同时这项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适用年级】小学中高年级【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刮大风”,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和关注1.准备:师生搬着椅子到操场一角,大家围成一圈坐在一起。
(师事先讲解活动规则)2.活动开始时,教师放一把椅子在场地中央,老师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特点)的人。
认识你自己 心理团体辅导
![认识你自己 心理团体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f00a43b2960590c69ec37632.png)
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一、活动名称挖掘我的特点二、团体目标1.增进团员间的凝聚力2.协助团员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特质及对自己的影响3.协助团员接纳和欣赏自己三、团体性质成长性、同质性四、领导者要求初步掌握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等主要理论,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接受过团体辅导,有相关经验。
五、团体对象高一(五)班,共62人六、招募方式班级活动七、时间、频率及次数共两次,每次45分钟,本次为第一次,团体辅导时间:2015年05月八、地点体育馆九、主要理论及应用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构成的自我知觉。
受到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社会统一性、比较、成败经验、他人评价及周围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自我概念影响自己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及自己,并影响个体如何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
而事实上,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盲点,对自我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积极的团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接纳与欣赏自己,了解个体差异性与独特性,并了解个人的特质与发展潜能。
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评估自,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十、单元设计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名称:挖掘我的特点活动地点:体育馆时长:45分钟目标:1.增进团员间的凝聚力2.协助团员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特质及对自己的影响3.协助团员接纳和欣赏自己活动名称活动流程注意事项所需时间一、导入游戏:诺亚方舟1.领导者询问成员是否听过诺亚的故事,然后简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2.领导者说明诺亚方舟的游戏规则:先让每位成员选出一只代表自己的动物,然后由领导者先充当诺亚。
当诺亚的人要一边绕圈子一边说:我是诺亚,我要带(动物名称)。
被叫到的代表动物的人要跟在诺亚后面,等诺亚觉得不再带动物时,就喊:船沉了!然后站着的所有人开始抢位置。
没有抢到的人当下一回合的诺亚。
需要每位成员带上自己的凳子15分钟二、这就是我1.领导者以每人所选择的代表自己的动物引入主题:你为什么选它?想想看,你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37e732af90242a895e5e9.png)
[标签:标题]篇一: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之认识自己主题:认识自己指导者:杨倩周淑媛辅导班级:娄底一中,初一247班题注: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教学对象:娄底一中初一247班全体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刚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就先后进入了青春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度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学习压力大,父母的过高期望值,使得中学生的精神压力增大,由此容易形成一些复杂的身体和心理性问题,逆反心理、敌对,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考试焦虑与恐怖等。
同时身体的迅猛发展使中学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生理上的突然的变化,使得生心的发展失去平衡,关于自我意识的困惑和冲突萦绕于心,我是谁?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两重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连;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亦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的:本堂课将以团体心理游戏形式方式寓教学于其中,让学生更一步认识到内心的自我,了解自我,明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教学流程:一、自我介绍指导者的自我介绍,助理的介绍,对本课程的介绍二、破冰游戏---可怜的小猫游戏目的:本游戏在于活跃气氛,解除紧张感,使活动成员身心放松。
时间:大约10分钟活动程序:1. 将成员分成四组,以击鼓传花方式选出四位小组长进行协助,再以同样方式选出四位成员,扮演小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
课教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二、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
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
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别人眼中的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
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心理游戏“戴高帽”
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世....),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
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
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实事求是评价)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
从游戏中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比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完成10个“我是谁”句子。
(四)认识自我的方法
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鼻子”。
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额头”。
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
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
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1)、思考: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
(2)、师: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认识自我,第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1.照镜子
2.反省自己
3.参加课外活动
4.听取别人的评价
5.敢于同他人竞争
6.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五)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
方法:学生试想,十五秒可以鼓掌几下。
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
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
五、教师小结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学生,充满活力的度过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