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冒泡排序法==

合集下载

VB NET实现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VB NET实现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Public Class Form1Dim arr(5) As IntegerDim a(5, 5) As TextBoxPrivate Sub delaytime()Dim i, j As LongFor i = 1 To 20000For j = 1 To 20000i = i + 1i = i - 1Next j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Form1_Load(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MyBase.LoadLabel1.Text = "数ºy组Á¨¦元a素?值¦Ì:êo"Label2.Text = "第̨²一°?轮?:êo"Label3.Text = "第̨²二t轮?:êo"Label4.Text = "第̨²三¨y轮?:êo"Label5.Text = "第̨²四?轮?:êo"Label6.Text = "第̨²五?轮?:êo"Button1.Text = "产¨²生¦¨²数ºy组Á¨¦"Button2.Text = "选?择?法¤¡§演Y示º?"Button3.Text = "冒¡ã泡Y法¤¡§演Y示º?"Button4.Text = "重?新?开a始º?"Button5.Text = "退ª?出?"Dim i, j As IntegerDim leftlen, toplen As Integerleftlen = 120 : toplen = 32Randomize()For i = 0 To 5For j = 0 To 5a(i, j) = New TextBoxa(i, j).Width = 30 : a(i, j).Height = 30a(i, j).Left = leftlen + j * 40 : a(i, j).Top = toplen + i * 32a(i, j).Parent = Me : a(i, j).Visible = TrueNext j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1.ClickDim i, j As IntegerFor i = 0 To 5arr(i) = Int(10 + 89 * Rnd()) + 1a(0, i).Text = arr(i)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Button2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2.ClickDim i, j As IntegerDim min, min_i As IntegerDim t As IntegerFor i = 0 To 5 - 1min = arr(i) : min_i = iFor j = i + 1 To 5If min > arr(j) Thenmin = arr(j) : min_i = jEnd IfNext ja(i, min_i).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Yellowa(i, i).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LightCyanMe.Refresh()If min_i <> i Thent = arr(min_i) : arr(min_i) = arr(i) : arr(i) = tEnd IfFor j = 0 To 5a(i + 1, j).Text = arr(j)Next jCall delaytime()Me.Refresh()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Button3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3.ClickDim i, j, k, t As IntegerFor i = 1 To 5For k = 0 To 5a(i, k).Text = arr(k)Next kMe.Refresh()Call delaytime()For j = 0 To 5 - ia(i, j).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LightCyana(i, j + 1).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LightC yanMe.Refresh()Call delaytime()If arr(j) > arr(j + 1) Thent = arr(j) : arr(j) = arr(j + 1) : arr(j + 1) = ta(i, j).Text = arr(j) : a(i, j + 1).Text = arr(j + 1)End IfMe.Refresh()Call delaytime()a(i, j).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WhiteSmokea(i, j + 1).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WhiteSmokeNext j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Button4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4.ClickDim i, j As IntegerFor i = 0 To 5For j = 0 To 5a(i, j).Text = ""a(i, j).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WhiteSmokeNext j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Button5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5.ClickEndEnd SubEnd Class。

高三VB一轮同步课堂冒泡排序算法

高三VB一轮同步课堂冒泡排序算法

☞信息技术算法同步课堂☜-1-冒泡排序算法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冒泡排序思想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趣味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仅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a(j)<a(j-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二、演示冒泡排序过程:1.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2、113、46、69、35。

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2、113、46、69,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A .35、82、113、46、69B .35、46、82、69、113C .35、46、82、113、69D .35、46、69、82、1132.5个学生的身高(单位:cm )依次为:172,177,180,168,165,采用冒泡排序对这5个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从高到低排序,第二遍加工后的数据为( )。

A .180,177,172,168,165B .180,172,177,168,165流程图分析:C.165,172,177,180,168 D.165,168,172,177,1803.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据序列“2,3,4,5,1,0”完成升序排序,则需要交换的次数为()A.9次B.12次C.15次D.18次4.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据序列“8,9,6,1,3,0”完成降序排序,则需要交换的次数为( ) A.2 次B.3次C.4 次D.5 次5.对n个元素进行排序,用冒泡法进行排序时,需比较的次数共为()A.n*(n-1) B.n*(n+1) C.n*(n-1)/2 D.n*(n+1)/26.对10个数据进行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是()A.90 B.110 C.45 D.55三、VB程序实现:Dim d(1 To 5) As Integer '定义数组d(1)=8: d(2)=4: d(3)=9: d(4)=2: d(5)=5For i = 1 To 4step 1For j = 5To i+1Step -1If d(j) < d(j - 1) Thenk = d(j) :d(j) = d(j - 1) :d(j - 1) = k '数组值对调End IfNext jNext iFor i = 1 To 5List1.AddItem Str(d(i))Next i思考1:要实现递减排序,程序应如何修改?d(j) d(j - 1)思考2:如果要对有n个元素的数组进行排序,那么1、要进行__________遍冒泡,比较次数是_________2、程序应如何修改?☆For i = 1 To ______ step 1For j = _____ To ______ Step_____If d(j) _____ d(j - 1) Th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组值对调End IfNext jNext iFor i = 1 To nList2.AddItem Str(d(i))Next i例☆:设计了一个Visual Basic程序,单击“自动生成数据”按钮(Command1),随机产生6个数据,保存在数组d中,并在列表框List1中显示,单击“冒泡排序”按钮(Command2),从高到低排序,并在列表框List2中显示,请将程序段补充完整。

vba排序方法

vba排序方法

vba排序方法在VBA中,有多种排序方法。

其中一种是冒泡排序,还有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桶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等。

这些排序方法可以用于对数组或列表进行排序。

以下是一个使用冒泡排序的VBA代码示例:```vbaSub BubbleSort(MyArray() As Integer, ByVal nOrder As eOrderType) Dim Index As IntegerDim TEMP As IntegerDim NextElement As IntegerNextElement = 0Do While NextElement < UBound(MyArray)Index = UBound(MyArray)Do While Index > NextElementIf nOrder = ASCENDING_ORDER ThenIf MyArray(Index) < MyArray(Index - 1) Then TEMP = MyArray(Index)MyArray(Index) = MyArray(Index - 1)MyArray(Index - 1) = TEMPEnd IfElseIf nOrder = DESCENDING_ORDER ThenIf MyArray(Index) > MyArray(Index - 1) Then TEMP = MyArray(Index)MyArray(Index) = MyArray(Index - 1)MyArray(Index - 1) = TEMPEnd IfEnd IfIndex = Index - 1LoopNextElement = NextElement + 1LoopEnd Sub```以上代码实现了冒泡排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升序或降序。

vb排序

vb排序

插入排序
算法:每步将一个待排序的纪录,按其关键码值的大小插入前面已经排序的文件中适当位 置上,直到全部插入完为止。 程序如下: For i=2 to n t=a(i) j=i-1 do while (a(j)>t and j>0 a(j+1)=a(j) j=j-1 loop a(j+1)=v Next i
vb排序 n-1min=i min=jnext a(i)=a(min)a(min)=t next j=i-1do while j=j-1loop a(j+1)=v next i+1step -1 a(j)=a(j-1)a(j-1)=t endif next t=a(j-1)a(j-1)=a(j) endifnext wolf0008dds 分享于 2016-11-21 04:02:8.0 vb排序 文档格式: .ppt 文档页数: 4页 文档大小: 49.5k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文档标签: vb排序 系统标签: 排序 endif min loop step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从后往前)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 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程序如下:
排序
选择排序
算法:发现最小元素放入第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小元素放在第二个位置,这样一直找下 去,直至整个数组整队好。 程序如下: For i=1 to n-1 Min=I for j=i+1 to n if a(i)<a(min) then min=j next j t=a(i) a(i)=a(min) a for j=n to i+1 step -1 if a(j)<a(j-1) then t=a(j) a(j)=a(j-1) a(j-1)=t endif next j Next i

vb常用排序法

vb常用排序法

顺序交换法:(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将它和其后的每个元素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就交换,比较完一轮,a(1)成为数组中的最小的元素。

(2) 对a(2)和a(n)的n-1个数进行同(1)的操作,次小的数放入a(2)中,完成第二轮排序。

(3) 进行n-1轮排序,所有的数排序完毕。

Dim a%(), i%, j%, n%For i = 1 To n - 1For j = i + 1 To nIf a(i) > a(j) Thent = a(i): a(i) = a(j): a(j) = tEnd IfNext jNext i冒泡法:(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相邻的数比较,若为逆序,就交换,比较完一轮,最大的数已沉底,成为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a(n)(2) 对a(1)和a(n-1)的n-1个数进行同(1)的操作,次大的数放入a(n-1)中,完成第二轮排序。

(3) 进行n-1轮排序,所有的数排序完毕。

Dim a%(), i%, j%, n%For i = 1 To n - 1For j = 1 To n - iIf a(j) > a(j + 1) Thent = a(j): a(j) = a(j + 1): a(j + 1) = tEnd IfNext jNext iPrintFor i = 1 To nPrint a(i);Next i选择法(1) 从n个数的序列中选出最小的数,与第1个数交换位置;(2) 除第1个数外,其余n-1个数再按(1)的方法选出次小的数,与第2个数交换位置;(3) 重复(1)n-1遍,最后构成递增序列。

Dim a%(), i%, j%, n%For i = 1 To n – 1k=iFor j = i + 1 To nIf a(j) < a(k) Then k=jNext jif k<>i then t=a(i): a(i)=a(k): a(k)=tNext i插入法:1. 找到插入数在数组中的位置i2. 将从n到i的每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3. 插入数插入法1:将一个数插入到有序数列,使插入后数列仍然有序Dim a(1 To 10) As IntegerKey = Val(InputBox("输入一个数"))For i=1 to 9If a(i)>Key Then Exit Fornext iFor k = 9 To i Step -1a(k + 1) = a(k)Next ka(i) = Key插入法2: 用上面的插入方法将一批数排序(从小到大),设数列中开始只有一个元素。

VB程序设计中的冒泡排序教学

VB程序设计中的冒泡排序教学

VB程序设计中的冒泡排序教学发表时间:2015-09-08T15:54:43.20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作者:张远骏[导读] 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自2015年高一新生开始,浙江省实行新高考改革,信息技术中的排序算法也成为必考考点之一。

张远骏(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浦江 322200)【摘要】:自2015年高一新生开始,浙江省实行新高考改革,信息技术中的排序算法也成为必考考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冒泡排序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冒泡排序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冒泡排序方法。

一是根据可以同时选择出最大数和最小数的特点上提出了双向冒泡法,二是加入了标志位的新的冒泡排序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经过算法分析得出,改进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也比传统冒泡排序方法有所改善。

【关键字】: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双向冒泡排序,标志位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浙江的新高考改革将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科目的一部分纳入了高考选考科目中,原本是选修课内容的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也成为高考的加试考点。

而冒泡排序也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特别是高效率的排序是计算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冒泡排序是排序中一种简单的排序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对所有相邻记录关键字值进行比较,使较小的(大)关键字的记录值往上升,这样从上到下执行一遍后,关键字最大(小)的记录沉到最底下。

在下一遍扫描是,可以不考虑这个关键字最大(小)的记录,而减少一次比较,上述比较过程反复执行,直到所有的记录不再上升为止。

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需要两重循环,我在教学中使用了5张扑克牌来演示冒泡排序的逐个过程(从小到大排序),以强化学生对冒泡排序的理解。

5张扑克牌,要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1、第一轮冒泡排序首先比较第5个数与第4个数,将其中较小的数换到第4个数的位置,然后比较第4个数与第3个数,将其中较小的数换到第3个数的位置,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比较完第2个数与第1个数且完成交换,称为第1遍加工。

VB冒泡排序的四种算法实现

VB冒泡排序的四种算法实现

在 第 1趟 排 序 中 , 将 1与 4比 较 、 4与 5比 较 、 5与 9
0 引言
排 序 是 数 据 处 理 中很 重 要 的技 术 之 一 。所 谓 排 序 , 就 是 将 一 个 元 序 数 列 变 成 有 序 数 列 的 过 程 。 完 成 排 序 的 方
比较 、 9与 2比较 并 交 换 、 9与 7比较 并 交 换 , 第 1个 大数 9
( b ) 第2 趟
( c ) 第3 趟
( d ) 第4 趟 ( e ) 第5 趟
现 过 程 如 图 2所 示 。






趟排序 中, 依 次 比较 相 邻 的两 个 数 据 , 如 果 前 面 的 数 据 大
于 后 面 的数 据 , 就将这两个数据进行交换 。
图2
i ]

第 )
冒 泡 排 序 的 第 2种 算 法 实 法 实 现
断 地 向顶 部 “ 上 冒” , 直 到 上 面 的 数 比它 更 小 为 止 , 这 时 可 以认 为 该 气 泡 已经 冒 到顶 。 冒泡 排 序 就 是 一 个 小 数 上 冒 、 大 数 下 沉 的过 程 。 冒泡 排 序 算 法 思 想 描 述 如下 :
设 数 列 的 长 度 为 N, 共 要 进 行 N一 1趟 排 序 。在 每 一
第1 3 卷 第1 1 期
2 0 1 4 年 1 1 月
软 件 导 刊
S o l wa f r e Gui de
Vo1 .1 3 No .1 1
No v. 20l 4
V B 冒 泡 排 序 的 四 种 算 法 实 现
胡 绪 英

(完整版)VB常用算法——排序

(完整版)VB常用算法——排序

VB 常考算法(八)排序:1、算法 1)选择法排序算法说明:根据上例中求最小值的思路, 一轮,以第一个元素逐个跟后面的所有元素比较, 轮比较,第一个元素被确定为最小;同样的方法,下一轮以第二个元素跟剩下的所有元素进 行比较确定下次小的元素;以此类推…下面我们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对第一轮:第二轮:素参与跟2号元素的比较,共 3次,以次类推,比较次数逐步减少。

经过四轮的比较,利用 逐步求最小值的方法将 5个数从小到大排好序。

对于这样一个排序的过程, 我们可以使用两 个循环分别控制比较的轮数和每一轮的次数。

程序代码:Private Sub Comma nd1_Click() Dim n As In teger n = In putBox(" 请输入数组元素的个数:")Dim a() As In teger, i As In teger, j As In tegerPrint "排序前:”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法进行从小到大排序:第 如果比后面的元素大就进行交换,经过一16 4 2 5最小值次小值5个数进行选择排序的过程:第三轮:ReDim a(n)For i = 1 To na(i) = In t(R nd * (99 -10 + 1) + 10) Print a(i);Next iFor i = 1 To n - 1 For j = i To nIf a(i) > a(j) Then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End If Next j Next i PrintPrint " 排序后:" For i = 1 To n Print a(i); Next i End Sub2)冒泡法排序算法说明: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则将它们进行交换,具体思路:设在数组 a 中存放n 个元素,第一轮,将 a(1)和a(2)进行比较,若a(1)>a(2), 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值,然后继续用a(2)和a(3)比较,若a(1)>a(2),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值,以此类推,直到a(n-1)和a(n)进行比较处理后,a(n)中就存放了 n 个数中最大的值; 第二轮,用a(1)与a(2),a(2) 与a(3),…,a(n-2)与a(n-1)进行比较,处理方法相同,这一 轮下来,a(n-1)中存放n 个数中第二大的值;…;第 n-1轮,a(1)与a(2)进行比较处理,确保最小值在a(1)中。

用VB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与优化

用VB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与优化
的气 泡 就” 底 ” 沉 到该 区 间 的最 下 面 . 即值 最 大 的元 素 最 坏 时 间复 杂度 : 果初 始 序列是 反 序 的 , 要进 如 需 放 到 最后 一个 位 置 a f) n ,值 较 小 的元 素逐 渐 向上 ” 漂 行 n 1轮扫 描 每 轮扫 描 时关键 字 的 比较 次 数 为 n i 一 —
者在上. 重者 在下 为止 。
() F r 5 o j=1T on—i
() 6
Ⅱa ) ( +1 T e 0 >ai ) h n
() 7
() 8
t 0: 0 =a =a)8 ) ( )ai ) j+1:(+1 =t
E dⅡ n
() N x j 9 et ( et 1 N xi 0
7 0

建 电

2 1 年 第 3期 01
用V B实现 的冒泡排序 法的分析与优 化 算
刘 模 群
(常 州工 学院计 算机信 息工程 学 院 江 苏 常 州 2 3 0 10 2) 【 摘 要 】 通过 对 冒泡排 序 算法的 分析 , 出了其 效 率不 高的缺 陷 , 出了三种优 化的 方法 , : 指 给 它们 能有
() Dm nA tgrt s nee 2 i s nee, t r I AI g () n=U o n() 3 B u da
()F ri 1T 4 o = on一1 Biblioteka 21 法描述 和步骤 .算
算法 描 述 : 待排 序 的 数据 放 在数 组 a1 1 , 将 ( …n中 n 个 元 素依次垂 直排 列 , 每个元 素看 作 是重 量为其 值 ai f 1 的气 泡 根 据轻气 泡不 能在 重气 泡之下 的原则 . 从上 往 下扫 描数 组 a 凡 扫描 到 违反 本 原则 的重 气 泡 , : 就使 其 向下沉 如此反 复进行 , 到最后 任何 两个气 泡都是 轻 、 直

VBA排序的十种算法

VBA排序的十种算法

在使用VBA进行写程序时,经常会做排序,下面将会给出一些常用的排序算法的实现,方便大家写程序参考,假设代码中出现了错误,欢送高手指正。

主要算法有:1、〔冒泡排序〕Bubble sort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3、〔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4、〔快速排序〕Quick sort5、〔合并排序〕Merge sort6、〔堆排序〕Heap sort7、〔组合排序〕Comb Sort8、〔希尔排序〕Shell Sort9、〔基数排序〕Radix Sort10、Shaker Sort第一种〔冒泡排序〕Bubble sortPublic Sub Bubble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Dim iOuter As LongDim iInner As LongDim iLBound As LongDim iUBound As LongDim iTemp As LongiLBound = LBound(lngArray)iUBound = UBound(lngArray)'冒泡排序For iOuter = iLBound To iUBound - 1For iInner = iLBound To iUBound - iOuter - 1'比较相邻项If lngArray(iInner) > lngArray(iInner + 1) Then'交换值iTemp = lngArray(iInner)lngArray(iInner) = lngArray(iInner + 1)lngArray(iInner + 1) = iTempEnd IfNext iInnerNext iOuterEnd Sub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1.Public Sub Selection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Outer As Long3.Dim iInner As Long4.Dim iLBound As Long5.Dim iUBound As Long6.Dim iTemp As Long7.Dim iMax As Long8.9.iLBound = LBound(lngArray)10.iUBound = UBound(lngArray)11.12.'选择排序13.For iOuter = iUBound To iLBound + 1 Step -114.15.iMax = 016.17.'得到最大值得索引18.For iInner = iLBound To iOuter19.If lngArray(iInner) > lngArray(iMax) Then iMax = iInner20.Next iInner21.22.'值交换23.iTemp = lngArray(iMax)24.lngArray(iMax) = lngArray(iOuter)25.lngArray(iOuter) = iTemp26.27.Next iOuter28.End Sub复制代码第三种〔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1.Public Sub Insertion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Outer As Long3.Dim iInner As Long4.Dim iLBound As Long5.Dim iUBound As Long6.Dim iTemp As Long7.8.iLBound = LBound(lngArray)9.iUBound = UBound(lngArray)10.11.For iOuter = iLBound + 1 To iUBound12.13.'取得插入值14.iTemp = lngArray(iOuter)15.16.'移动已经排序的值17.For iInner = iOuter - 1 To iLBound Step -118.If lngArray(iInner) <= iTemp Then Exit For19.lngArray(iInner + 1) = lngArray(iInner)20.Next iInner21.22.'插入值23.lngArray(iInner + 1) = iTemp24.Next iOuter25.End Sub复制代码第四种〔快速排序〕Quick sort1.Public Sub Quick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LBound As Long3.Dim iUBound As Long4.Dim iTemp As Long5.Dim iOuter As Long6.Dim iMax As Long7.8.iLBound = LBound(lngArray)9.iUBound = UBound(lngArray)10.11.'假设只有一个值,不排序12.If (iUBound - iLBound) Then13.For iOuter = iLBound To iUBound14.If lngArray(iOuter) > lngArray(iMax) Then iMax = iOuter15.Next iOuter16.17.iTemp = lngArray(iMax)18.lngArray(iMax) = lngArray(iUBound)19.lngArray(iUBound) = iTemp20.21.'开始快速排序22.InnerQuickSort lngArray, iLBound, iUBound23.End If24.End Sub25.26.Private Sub InnerQuick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 ByVal iLeftEnd As Long, ByValiRightEnd As Long)27.Dim iLeftCur As Long28.Dim iRightCur As Long29.Dim iPivot As Long30.Dim iTemp As Long31.32.If iLeftEnd >= iRightEnd Then Exit Sub33.34.iLeftCur = iLeftEnd35.iRightCur = iRightEnd + 136.iPivot = lngArray(iLeftEnd)37.38.Do39.Do40.iLeftCur = iLeftCur + 141.Loop While lngArray(iLeftCur) < iPivot42.43.Do44.iRightCur = iRightCur - 145.Loop While lngArray(iRightCur) > iPivot46.47.If iLeftCur >= iRightCur Then Exit Do48.49.'交换值50.iTemp = lngArray(iLeftCur)51.lngArray(iLeftCur) = lngArray(iRightCur)52.lngArray(iRightCur) = iTemp53.Loop54.55.'递归快速排序56.lngArray(iLeftEnd) = lngArray(iRightCur)57.lngArray(iRightCur) = iPivot58.59.InnerQuickSort lngArray, iLeftEnd, iRightCur - 160.InnerQuickSort lngArray, iRightCur + 1, iRightEnd61.End Sub复制代码第五种〔合并排序〕Merge sort1.Public Sub Merge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arrTemp() As Long3.Dim iSegSize As Long4.Dim iLBound As Long5.Dim iUBound As Long6.7.iLBound = LBound(lngArray)8.iUBound = UBound(lngArray)9.10.ReDim arrTemp(iLBound To iUBound)11.12.iSegSize = 113.Do While iSegSize < iUBound - iLBound14.15.'合并A到B16.InnerMergePass lngArray, arrTemp, iLBound, iUBound, iSegSize17.iSegSize = iSegSize + iSegSize18.19.'合并B到A20.InnerMergePass arrTemp, lngArray, iLBound, iUBound, iSegSize21.iSegSize = iSegSize + iSegSize22.23.Loop24.End Sub25.26.Private Sub InnerMergePass(ByRef lngSrc() As Long, ByRef lngDest() As Long, ByValiLBound As Long, iUBound As Long, ByVal iSegSize As Long)27.Dim iSegNext As Long28.29.iSegNext = iLBound30.31.Do While iSegNext <= iUBound - (2 * iSegSize)32.'合并33.InnerMerge lngSrc, lngDest, iSegNext, iSegNext + iSegSize - 1, iSegNext + iSegSize+ iSegSize - 134.35.iSegNext = iSegNext + iSegSize + iSegSize36.Loop37.38.If iSegNext + iSegSize <= iUBound Then39.InnerMerge lngSrc, lngDest, iSegNext, iSegNext + iSegSize - 1, iUBound40.Else41.For iSegNext = iSegNext To iUBound42.lngDest(iSegNext) = lngSrc(iSegNext)43.Next iSegNext44.End If45.46.End Sub47.48.Private Sub InnerMerge(ByRef lngSrc() As Long, ByRef lngDest() As Long, ByValiStartFirst As Long, ByVal iEndFirst As Long, ByVal iEndSecond As Long)49.Dim iFirst As Long50.Dim iSecond As Long51.Dim iResult As Long52.Dim iOuter As Long53.54.iFirst = iStartFirst55.iSecond = iEndFirst + 156.iResult = iStartFirst57.58.Do While (iFirst <= iEndFirst) And (iSecond <= iEndSecond)59.60.If lngSrc(iFirst) <= lngSrc(iSecond) Then61.lngDest(iResult) = lngSrc(iFirst)62.iFirst = iFirst + 163.Else64.lngDest(iResult) = lngSrc(iSecond)65.iSecond = iSecond + 166.End If67.68.iResult = iResult + 169.Loop70.71.If iFirst > iEndFirst Then72.For iOuter = iSecond To iEndSecond73.lngDest(iResult) = lngSrc(iOuter)74.iResult = iResult + 175.Next iOuter76.Else77.For iOuter = iFirst To iEndFirst78.lngDest(iResult) = lngSrc(iOuter)79.iResult = iResult + 180.Next iOuter81.End If82.End Sub复制代码第六种〔堆排序〕Heap sort1.Public Sub Heap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LBound As Long3.Dim iUBound As Long4.Dim iArrSize As Long5.Dim iRoot As Long6.Dim iChild As Long7.Dim iElement As Long8.Dim iCurrent As Long9.Dim arrOut() As Long10.11.iLBound = LBound(lngArray)12.iUBound = UBound(lngArray)13.iArrSize = iUBound - iLBound14.15.ReDim arrOut(iLBound To iUBound)16.17.'Initialise the heap18.'Move up the heap from the bottom19.For iRoot = iArrSize \ 2 To 0 Step -120.21.iElement = lngArray(iRoot + iLBound)22.iChild = iRoot + iRoot23.24.'Move down the heap from the current position25.Do While iChild < iArrSize26.27.If iChild < iArrSize Then28.If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 1) Then29.'Always want largest child30.iChild = iChild + 131.End If32.End If33.34.'Found a slot, stop looking35.If iElement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Then Exit Do36.37.lngArray((iChild \ 2) + iLBound)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38.iChild = iChild + iChild39.Loop40.41.'Move the node42.lngArray((iChild \ 2) + iLBound) = iElement43.Next iRoot44.45.'Read of values one by one (store in array starting at the end)46.For iRoot = iUBound To iLBound Step -147.48.'Read the value49.arrOut(iRoot) = lngArray(iLBound)50.'Get the last element51.iElement = lngArray(iArrSize + iLBound)52.53.iArrSize = iArrSize - 154.iCurrent = 055.iChild = 156.57.'Find a place for the last element to go58.Do While iChild <= iArrSize59.60.If iChild < iArrSize Then61.If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 1) Then62.'Always want the larger child63.iChild = iChild + 164.End If65.End If66.67.'Found a position68.If iElement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 Then Exit Do69.70.lngArray(iCurrent + iLBound) = lngArray(iChild + iLBound)71.iCurrent = iChild72.iChild = iChild + iChild73.74.Loop75.76.'Move the node77.lngArray(iCurrent + iLBound) = iElement78.Next iRoot79.80.'Copy from temp array to real array81.For iRoot = iLBound To iUBound82.lngArray(iRoot) = arrOut(iRoot)83.Next iRoot84.End Sub复制代码第七种〔组合排序〕Comb Sort1.Public Sub Comb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Spacing As Long3.Dim iOuter As Long4.Dim iInner As Long5.Dim iTemp As Long6.Dim iLBound As Long7.Dim iUBound As Long8.Dim iArrSize As Long9.Dim iFinished As Long10.11.iLBound = LBound(lngArray)12.iUBound = UBound(lngArray)14.'Initialise comb width15.iSpacing = iUBound - iLBound16.17.Do18.If iSpacing > 1 Then19.iSpacing = Int(iSpacing / 1.3)20.21.If iSpacing = 0 Then22.iSpacing = 1 'Dont go lower than 123.ElseIf iSpacing > 8 And iSpacing < 11 Then24.iSpacing = 11 'This is a special number, goes faster than 9 and 1025.End If26.End If27.28.'Always go down to 1 before attempting to exit29.If iSpacing = 1 Then iFinished = 130.31.'Combing pass32.For iOuter = iLBound To iUBound - iSpacing33.iInner = iOuter + iSpacing34.35.If lngArray(iOuter) > lngArray(iInner) Then36.'Swap37.iTemp = lngArray(iOuter)38.lngArray(iOuter) = lngArray(iInner)39.lngArray(iInner) = iTemp40.41.'Not finished42.iFinished = 043.End If44.Next iOuter46.Loop Until iFinished47.End Sub复制代码第八种〔希尔排序〕Shell Sort1.Public Sub Shell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Spacing As Long3.Dim iOuter As Long4.Dim iInner As Long5.Dim iTemp As Long6.Dim iLBound As Long7.Dim iUBound As Long8.Dim iArrSize As Long9.10.iLBound = LBound(lngArray)11.iUBound = UBound(lngArray)12.13.'Calculate initial sort spacing14.iArrSize = (iUBound - iLBound) + 115.iSpacing = 116.17.If iArrSize > 13 Then18.Do While iSpacing < iArrSize19.iSpacing = (3 * iSpacing) + 120.Loop21.22.iSpacing = iSpacing \ 923.End If24.25.'Start sorting26.Do While iSpacing28.For iOuter = iLBound + iSpacing To iUBound29.30.'Get the value to be inserted31.iTemp = lngArray(iOuter)32.33.'Move along the already sorted values shifting along34.For iInner = iOuter - iSpacing To iLBound Step -iSpacing35.'No more shifting needed, we found the right spot!36.If lngArray(iInner) <= iTemp Then Exit For37.38.lngArray(iInner + iSpacing) = lngArray(iInner)39.Next iInner40.41.'Insert value in the slot42.lngArray(iInner + iSpacing) = iTemp43.Next iOuter44.45.'Reduce the sort spacing46.iSpacing = iSpacing \ 347.Loop48.49.End Sub复制代码第九种〔基数排序〕Radix Sort1.Public Sub Radix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arrTemp() As Long3.Dim iLBound As Long4.Dim iUBound As Long5.Dim iMax As Long6.Dim iSorts As Long7.Dim iLoop As Long8.9.iLBound = LBound(lngArray)10.iUBound = UBound(lngArray)11.12.'Create swap array13.ReDim arrTemp(iLBound To iUBound)14.15.iMax = &H8000000016.'Find largest17.For iLoop = iLBound To iUBound18.If lngArray(iLoop) > iMax Then iMax = lngArray(iLoop)19.Next iLoop20.21.'Calculate how many sorts are needed22.Do While iMax23.iSorts = iSorts + 124.iMax = iMax \ 25625.Loop26.27.iMax = 128.29.'Do the sorts30.For iLoop = 1 To iSorts31.32.If iLoop And 1 Then33.'Odd sort -> src to dest34.InnerRadixSort lngArray, arrTemp, iLBound, iUBound, iMax35.Else36.'Even sort -> dest to src37.InnerRadixSort arrTemp, lngArray, iLBound, iUBound, iMax38.End If39.40.'Next sort factor41.iMax = iMax * 25642.Next iLoop43.44.'If odd number of sorts we need to swap the arrays45.If (iSorts And 1) Then46.For iLoop = iLBound To iUBound47.lngArray(iLoop) = arrTemp(iLoop)48.Next iLoop49.End If50.End Sub51.52.Private Sub InnerRadixSort(ByRef lngSrc() As Long, ByRef lngDest() As Long, ByValiLBound As Long, ByVal iUBound As Long, ByVal iDivisor As Long)53.Dim arrCounts(255) As Long54.Dim arrOffsets(255) As Long55.Dim iBucket As Long56.Dim iLoop As Long57.58.'Count the items for each bucket59.For iLoop = iLBound To iUBound60.iBucket = (lngSrc(iLoop) \ iDivisor) And 25561.arrCounts(iBucket) = arrCounts(iBucket) + 162.Next iLoop63.64.'Generate offsets65.For iLoop = 1 To 25566.arrOffsets(iLoop) = arrOffsets(iLoop - 1) + arrCounts(iLoop - 1) + iLBound67.Next iLoop68.69.'Fill the buckets70.For iLoop = iLBound To iUBound71.iBucket = (lngSrc(iLoop) \ iDivisor) And 25572.lngDest(arrOffsets(iBucket)) = lngSrc(iLoop)73.arrOffsets(iBucket) = arrOffsets(iBucket) + 174.Next iLoop75.End Sub复制代码第十种 Shaker Sort1.Public Sub ShakerSort(ByRef lngArray() As Long)2.Dim iLower As Long3.Dim iUpper As Long4.Dim iInner As Long5.Dim iLBound As Long6.Dim iUBound As Long7.Dim iTemp As Long8.Dim iMax As Long9.Dim iMin As Long10.11.iLBound = LBound(lngArray)12.iUBound = UBound(lngArray)13.14.iLower = iLBound - 115.iUpper = iUBound + 116.17.Do While iLower < iUpper18.19.iLower = iLower + 120.iUpper = iUpper - 121.22.iMax = iLower23.iMin = iLower24.25.'Find 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values in the subarray26.For iInner = iLower To iUpper27.If lngArray(iInner) > lngArray(iMax) Then28.iMax = iInner29.ElseIf lngArray(iInner) < lngArray(iMin) Then30.iMin = iInner31.End If32.Next iInner33.34.'Swap the largest with last slot of the subarray35.iTemp = lngArray(iMax)36.lngArray(iMax) = lngArray(iUpper)37.lngArray(iUpper) = iTemp38.39.'Swap the smallest with the first slot of the subarray40.iTemp = lngArray(iMin)41.lngArray(iMin) = lngArray(iLower)42.lngArray(iLower) = iTemp43.44.Loop45.End Sub复制代码。

VB冒泡法排序原理

VB冒泡法排序原理
回到流程图


本次课主要内容: 1.冒泡法基本思想,通过n-1趟排序把n个待排序数 大的元素象石头一样往下沉(放在最后),小的元素 象气泡一样往上浮。 2.冒泡法的流程图 3.冒泡法程序 4.冒泡法中swap变量的作用 5.简述了选择法排序,要求回去预习选择法排序。
例1:用冒泡排序法对8个整数{6,8,5,4,6,9,3,2}进行从小到 大排序.
看图示
冒泡法原理
第二:再对a[0]到a[N-2]的范围内再进行一趟冒泡,又将该范 围内的最大值换到了a[N-2]中. 看图示二 第三:依次进行下去,最多只要进行N-1趟冒泡,就可完成排序.
看图示三
第四:如果在某趟冒泡过程中没有交换相邻的值,则说明排序 已完成,可以提前结束处理.
for(i=0;i<8;i++) printf("%d,",a[i]); printf("\n"); }
注:对n个元素冒泡 排序第i趟排序的待排序 元素是a[0]到a[n-i-1]。 这里的i表示数组的下标.
上一页
回到第四点
流程图 比较
冒泡法
swap 变量的作用
如果在某趟冒泡过程中没有交换相邻的值,则说明排序 已完成,可以提前结束处理. 比如:为原始数列:8、15、27、96、32、65、78、79 这个序列用冒泡法排序,一趟之后就得到升序结果, 而之后的六趟都可以不要进行。 所以,swap变量就是用来标识如果某趟排序之后已经 得到最终结果,则多余的次数就无须进行。
Swap变量作用
看流程
冒泡法排序
现假设有8个随机数已经在数组中,开始排序
初始状态: 第一趟排序: 第一趟最后结果: 两两相邻比较: 6 数组a

VB冒泡排序专题

VB冒泡排序专题

VB冒泡排序专题班级姓名知识点回顾:1、冒泡排序的特征:从后往前两两比较数据,不符合大小关系的两数交换至达到要求。

2、关于冒泡需理解:※升序:将后数小于前数的两个数进行交换;降序:将后数大于前数的两数进行交换;※N个数最多进行N-1遍排序;两数比较的次数最多为N*(N-1)/2;两数交换次数最多为:N*(N-1)/2;※冒泡有很多改进算法,在练习中要加强理解和记录;3、冒泡经典代码:( 以降序为例 )巩固练习:1、在运动会上,男生第一组6位选手的百米成绩(单位:秒)分别是“13.4、12.3、11.2、13.8、13.1、11.0”,若使用冒泡排序法将该组的成绩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顺序排序,则第一遍排序后的顺序是();两遍排序后的顺序是();A. 11.0 11.2 13.8 13.4 12.3 13.1B.11.0 12.3 11.2 13.8 13.1 13.4C. 11.0 11.2 13.4 12.3 13.1 13.8D.11.0 13.4 12.3 11.2 13.8 13.12、有一组10个数据的无序序列,利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和最多交换的次数,最多需要进行加工的遍数分别为()A. 9,45,9B. 45,15,9C.45,45,9D.15,45,83、在NBA某赛季中,快船队5场比赛得分依次为97,89,111,70,90,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在整个排序过程中,数据97被交换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4、对存储在stu ( 0 to n )中的n+1个元素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元素交换次数的范围和元素比较次数的值分别为()A、[0,n],(n-1)*n/2B、[1,(n+1)*n/2],(n-1)*n/2C、[0,(n+1)*n/2],(n+1)*n/2D、[1,n-1],(n+1)*n/25、下列关于排序的算法,不正确的是()A.对 N 个数组元素进行排序,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排序的遍数一样B.对 N 个数组元素进行排序,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比较的次数一样C.对 N 个数组元素进行排序,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在排序过程中交换次数一样D.一般情况下,选择排序比冒泡排序效率更高6、有如下程序段:For i=7 to 5 step -1For j=7 to 9-i step -1If a(j)>a(j-1) thenk=a(j):a(j)=a(j-1):a(j-1)=kEnd ifNext jNext i数组元素a(1)到a(7)的数据依次为3,9,1,5,8,6,2 经过该程序段加工后,a(1)到a(3)排列为( ) A.1 2 3 B. 9 8 6 C. 3 9 1 D. 8 6 57、有如下VB程序段,已知数组a中有10个元素,保存的数据分别为:56、21、18、64、72、49、3、7、22、80,则程序运行后变量m的值为○1m=0:i=1Do while i<=10if m<a(i) then m=a(i)i=i+1Loop8、以下程序段的功能是找到a(0)到a(99)中最小值并显示在label1上,请填空:m=a(0)For i=1 to 99if ○1 then m=a(i)next i○29、以下程序段的功能是找到a(1)到a(10)中最大值存储在a(10)中并打印在界面上,请填空:for i=1 to ○1if a(i)>a(i+1) then t=a(i):a(i)=a(i+1):a(i+1)=tNext iprint ○210、数组a(1 to 10) 中保存的数据依次分别为:80、7、56、21、18、64、72、49、38、22,则程序运行后变量m的值为○1 j的值为○2 text1.text中显示的内容为○3。

vba冒泡排序原理 -回复

vba冒泡排序原理 -回复

vba冒泡排序原理-回复VBA冒泡排序原理在编程中,冒泡排序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排序算法,用于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一种在微软Office套件中使用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Excel、Access等软件。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待排序序列的末尾。

这个过程类似于气泡在水中升起的过程,因此得名冒泡排序。

在VBA中实现冒泡排序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变量:首先需要定义几个变量,包括一个用于临时存储数值的变量,以及两个用于循环的变量。

例如,可以定义一个名为temp的变量来存储需要交换的数值,以及名为i和j的两个变量来控制循环。

2. 循环比较和交换:使用两层嵌套的循环,外层循环控制需要比较和交换的轮数,内层循环用于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

假设待排序的数组名为arr,数组长度为n,则需要进行n-1轮的循环。

3. 比较相邻元素: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与其后的元素进行比较。

如果数组中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升序排序),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否则继续比较下一对元素。

4. 交换元素位置:在比较后,如果需要交换元素,则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赋值给temp变量,再将较小(或较大)的元素赋值给较大(或较小)的位置,最后将temp的值赋值给较小(或较大)的位置,完成两个元素位置的交换。

5. 循环结束条件:每一轮的循环结束后,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都会被冒泡到当前待排序序列的末尾,因此内层循环的结束条件需要逐步缩小待排序序列的范围。

6. 重复操作: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好。

下面是一个用VBA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vbaSub BubbleSort(arr()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Dim temp As IntegerFor i = 0 To UBound(arr) - 1For j = 0 To UBound(arr) - i - 1If arr(j) > arr(j + 1) Then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End IfNext jNext iEnd SubSub TestBubbleSort()Dim arr()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 初始化数组ReDim arr(1 To 10) As Integerarr(1) = 5: arr(2) = 3: arr(3) = 8arr(4) = 2: arr(5) = 1: arr(6) = 9arr(7) = 7: arr(8) = 4: arr(9) = 6arr(10) = 0' 调用冒泡排序函数BubbleSort arr'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For i = 1 To UBound(arr)Debug.Print arr(i)Next iEnd Sub通过上述示例代码,我们可以看到VBA中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vb 冒泡排序法

vb 冒泡排序法

vb 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反复交换相邻的元素将序列中最大(或最小)的数逐渐“冒泡”到数列的一端。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用VB编写冒泡排序算法。

在VB中,我们可以使用嵌套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

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次,内层循环用来进行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

下面是冒泡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Sub BubbleSort(arr()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Dim j As IntegerDim n As IntegerDim temp As Integern = UBound(arr)For i = 0 To n - 1For j = 0 To n - i - 1If arr(j) > arr(j + 1) Then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End IfNext jNext iEnd Sub```以上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Sort`的子程序(Subroutine),接受一个整数数组作为参数。

在子程序中,我们首先定义了几个局部变量,包括索引变量`i`和`j`、数组长度变量`n`,以及用来交换元素的临时变量`temp`。

接下来,我们使用两层嵌套循环来进行排序。

外层循环`i`控制比较的轮次,它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n-1`。

内层循环`j`用来进行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

由于每一轮比较后,最大的元素已经“冒泡”到了数列的最后,所以内层循环只需要进行`n-i-1`次比较。

在每次比较中,我们判断当前元素是否大于其相邻元素,如果是,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通过不断进行比较和交换,最大(或最小)的数就会逐渐“冒泡”到数列的一端,从而实现排序。

最后,我们通过主程序调用`BubbleSort`子程序,并传入需要排序的数组。

下面是一个示例:```Sub Main()Dim arr() As Integer = {64, 34, 25, 12, 22, 11, 90}Dim i As IntegerBubbleSort(arr)For i = 0 To UBound(arr)Console.Write(arr(i) & " ")Next iConsole.ReadKey()End Sub```以上是使用VB编写的冒泡排序算法的一种实现方法。

冒泡法排序的基本思想及VB程序实现

冒泡法排序的基本思想及VB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算法描述:
升序排列: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对数组中两两相邻的元素比较,将值较小的元素放在前面,值较大的元素放在后面,一轮比较完毕,一个最大的数沉底成为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一些较小的数如同气泡一样上浮一个位置。n个数,经过n-1轮比较后完成排序。
假定有下标为0~n的n+1个数的序列,要求按升序排列,实现的步骤如下:
………………………………………
(n)a(0)与a(1)比较,如果a(0)大,与a(1)交换,a(0)最小
算法剖析:
(1)从第0个元素开始与后一个比较,如果比后大两元素交换,依次比较到第n个元素,最终将最大的数换入第n个元素中,a(n)不动
(2)重复(1),依次比较到第n-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素,最终将最大的数换入第n-1个元素中,a(n-1)不动
(3)重复(1),依次比较到第n-2个元素,最终将最大的数换入第n-2个元素中,a(n-2)不动

绝对简单易学的VB教程——冒泡法排序

绝对简单易学的VB教程——冒泡法排序

a(i) = Val(InputBox("输入一个数"))
Next i
For i=1 to 4
For j=1 To 5-i
if a(j)>a(j+1) Then
t=a(j): a(j)=a(j+1): a(j+1)=t
End if
Next j
Next i
For i = 1 To 5
冒泡排序
Print a(i);
第一轮的比较过程 For j=2 To 5
if(a(1)>a(j)) Then t=a(1) : a(1)=a(j) : a(j)=t
End if Next j
2、顺序交换法
现在重复上述算法:把a(2)到a(5)中的最小数放在 a(2)中,a(3)到a(5)中的最小数放在a(3)中,a(4) 与a(5)中的最小数放在a(4)中。这样一共经过4次选 小就把a(1)到a(5)中的数进行由小到大排序。
就交换,比较完一轮,最大的数已沉底,成为数组中的最后一 个元素a(n)
(2) 对a(1)和a(n-1)的n-1个数进行同(1)的操作,次大 的数放入a(n-1)中,完成第二轮排序。
(3) 进行n-1轮排序,所有的数排序完毕。
1.冒泡法
n个数冒泡法递增排序程序清单:
Dim a%(), i%, j%, n% n = InputBox("请输入一个正整数") ReDim a(1 To n) For i = 1 To n a(i) = Int(Rnd * 100) : Print a(i); Next i For i = 1 To n - 1 For j = 1 To n - i If a(j) > a(j + 1) Then t = a(j): a(j) = a(j + 1): a(j + 1) = t End If Next j

VB_常用算法

VB_常用算法

1.数据处理 (2)1.1冒泡法排序 (2)1.2选择法排序 (2)1.3顺序查找 (2)1.4折半查找 (3)1.5阶乖与规则数求和 (3)1.6最值与平均和素数 (4)1.7进制间转换 (5)2.字符处理 (5)2.1简单加密和解密 (5)2.2统计文本单词的个数 (6)2.3如果单词仅以空格作为分隔符: (6)2.4大写字符的统计 (7)2.5逐个字符处理 (7)3.图形处理 (7)3.1画出任意封闭曲线 (7)3.2画出任意封闭折线 (8)3.3根据条件画规则图形 (8)1.数据处理1.1冒泡法排序核心,挨着的两两比较For i = 1 To 10For j = 10 To i + 1 step -1If a(j) < a(j - 1) Thent = a(j): a(j) = a(j - 1): a(j - 1) = t //小数上沸END IfNext jPrint a(i);Next iN个数的For i = 1 To n - 1For j = 1 To n-iIf a(j) > a(j+1) Then //大数沉底temp=a(j)a(j)=a(j+1)a(j+1)=temp //大数沉底End ifNext jNext i1.2选择法排序核心,取第一个挨个的和后面的比较For i = 1 To n - 1p = iFor j = i + 1 To nIf a(p) > a(j) Then p = jNext jt = a(i)a(i) = a(p)a(p) = tNext i1.3顺序查找For p=1 to nIf x=x( p) Then exit forNext pIf p<=n thenprint “找到”,xelseprint “没找到”End if1.4折半查找find = False '判断是否找到的逻辑变量,初值为Falsetop = 1bot = n 'n 为数组下标的上界Do While top <= bot And Not findmid = (top + bot) / 2If x = a(mid) Thenfind = TruePrint "the position is "; midElseIf x < a(mid) Thenbot = mid - 1Elsetop = mid + 1End IfLoopIf (Not find) Then Print x; "has not found"1.5阶乖与规则数求和阶乖: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N, k, p, s As IntegerN = Val(Text1.Text)p = 1: s = 0For k = 1 To Np = p * ks = s + pNextLabel1.Caption = "1!+2!+...+" & N & "!=" & sEnd Sub 规则数据验证:2212121212134321=------n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n = Val(Text1.Text)s = 3For k = 1 To nV = 2 ^ ks = s - 1 / VD = Abs(2 - s)Label1.Caption = DEnd Sub形如:1+21+321+4321+54321+。

VB常用算法6排序

VB常用算法6排序

VB常用算法----排序1、选择法排序(1) 利用循环从n个数中选出最小数的下标,结束循环后,将最小数与第一个数交换位置;(2) 除第一个数外,在剩下的n-1个数中再按方法(1)选出次小的数,与第二个数交换位置;(3) 以此类推,最后构成递增序列。

譬如:8 6 9 3 2 7第一轮交换后 2 6 9 3 8 7第二轮交换后 2 3 9 6 8 7第三轮交换后 2 3 6 9 8 7第四轮交换后 2 3 6 7 8 9第五轮无交换 2 3 6 7 8 9程序代码如下:Private Sub xzPaiXu(a() As Double, sheng As Boolean)'a为需要排序的数组,sheng为True则为升序排列,为False,则为降序排列。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Dim temp As DoubleDim m As Integer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 1 '进行数组大小-1轮比较m = i '在第i轮比较时,假定第'i个元素为最值元素For j = i + 1 To UBound(a) '在剩下的元素中找出最'值元素的下标并记录在m中If sheng Then '若为升序,则m记录最小元素'下标,否则记录最大元素下标If a(j) < a(m) Then m = jElseIf a(j) > a(m) Then m = jEnd IfNext j '将最值元素与第i个元素交换temp = a(i)a(i) = a(m)a(m) = tempNext iEnd Sub调用该过程示例:Option Base 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b(6) As Doubleb(1) = 8b(2) = 6b(3) = 9b(4) = 3b(5) = 2b(6) = 7Call xzPaiXu(b, True)For i% = 1 To 6Print b(i)NextEnd Sub2、冒泡法排序选择排序法在每一轮排序时寻找最值元素的下标,出了内循环(一轮排序结束时,确定最值下标),再交换最小数的位置;而冒泡法在每一轮排序时将相邻的数比较,当次序不对时就立即..交换..位置,出了内循环,最值数已经冒出。

vb冒号排序法 -回复

vb冒号排序法 -回复

vb冒号排序法-回复VB冒号排序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交换数组中相邻的元素的位置来将数组按照递增的顺序排列。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介绍VB 冒号排序法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什么是冒号排序法?冒号排序法,也称为冒泡排序法,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交换元素的位置,从而使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复地进行比较交换,直到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按照递增的顺序排列为止。

二、VB冒号排序法的工作原理VB冒号排序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遍历数组,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2. 如果前一元素大于后一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3.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元素为止。

三、实现VB冒号排序法的步骤下面是具体实现VB冒号排序法的步骤:1. 初始化一个需要排序的数组arr;2. 创建一个外部循环,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到倒数第二个元素;3. 在外部循环中,再创建一个内部循环,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到当前外部循环的索引;4. 在内部循环中,比较当前元素和相邻元素的大小;5.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相邻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6.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内部循环结束;7. 外部循环继续执行,直到遍历完所有元素;8. 返回排序后的数组arr。

这样,通过多次比较交换操作,最终得到的数组就是按照递增顺序排列的。

四、VB冒号排序法的效率和优化VB冒号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它的性能随着数组的大小增加而下降,因为它需要不断进行比较和交换操作。

为了提高VB冒号排序法的效率,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例如:1. 设置一个标志位来表示当前轮次是否有元素交换,如果没有任何元素交换,则说明数组已经有序,可以提前结束排序;2. 在内部循环中,记录当前轮次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作为下一轮次的截止位置,减少无用的比较操作;3. 在外部循环中,将当前轮次的最大值“冒泡”到倒数第i个位置,下一轮次只需要比较到倒数第i-1个位置即可。

vb数组排序函数

vb数组排序函数

vb数组排序函数VB数组排序函数是用于对VB数组进行排序的函数。

该函数可以对不同类型的VB数组进行排序,如整数数组、字符串数组等等。

使用VB数组排序函数可以方便地对数组进行排序,而不需要手动编写排序算法。

VB数组排序函数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实现,该算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排序算法。

使用VB数组排序函数时,需要传入要排序的数组以及数组的长度。

排序后,原数组中的元素顺序会被改变。

VB数组排序函数的语法如下所示:Public Function SortArray(ByVal arr() As Variant, ByVal lBound As Long, ByVal uBound As Long) As Variant 其中,arr为要排序的数组,lBound和uBound分别为数组的下限和上限。

VB数组排序函数返回一个已排序的数组。

使用VB数组排序函数进行排序的示例代码如下所示:Dim arrNumbers(4) As IntegerarrNumbers(0) = 5arrNumbers(1) = 3arrNumbers(2) = 8arrNumbers(3) = 1arrNumbers(4) = 2'调用VB数组排序函数Dim sortedArr() As IntegersortedArr = SortArray(arrNumbers, LBound(arrNumbers), UBound(arrNumbers))'输出排序后的数组For i = LBound(sortedArr) To UBound(sortedArr)Debug.Print sortedArr(i)Next i上述代码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整数数组arrNumbers,并向其中添加了5个元素。

然后调用VB数组排序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sortedArr中,并最终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台中。

总之,VB数组排序函数是一个方便易用的函数,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对VB数组进行排序,提高编程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趟排序后的数据和序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76 13 27 49 97
第二趟排序的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7163 172367 274769 4796 97
38<494,保9<持65不,6保变5<持7不67,6变保>1持3不,7交6变>换27位, 置交76换7>64位<99置,7交, 保换持位不置变 经过第二趟排序,实把现第了二什大么的目数的沉?到倒数第二个位置了!
观察原数据与第一、二趟排序后的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76 13 27 49 9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j>0

结束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 及其算法流程图,冒泡排序是最常用也是最 基本的排序方法,很多其他的排序方法都可 以由它改进而来,比如现在常用的快速排序 法等。双循环是我们本节课刚接触的一种复 杂结构,应用到本节知识的实例很多,比如 :打印九九乘法口诀表、彩票数字选择器, 工作表安排等等。
分析:后面的排序只要 按照这种方法不断进行就 行了。
那么同样的结构要进 行多少次呢?
i:= i +1
否 i >7
是 结束
有没有办法让流程图更 加简洁呢?
3、怎样把整个冒泡排序的流
开始
程图画出来?
j:=1
分析:
i:=1
这是一个两重循环 结构
是 R[i ]>R[i +1] 否 t:=R[i ] R[i ]:=R[i +1] R[i +1]:= t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分析:

开始 R[1]>R[2]
第一步做什么? 否
t:=R[1] R[1]:=R[2]
R[2]:= t
如这会何这样有交样交什换行换么数吗数问据?据题,,?
是 R[2]>R[3] 否
t:=R[2] R[2]:=R[3]
原数据和序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的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4398 3489 65 9776 791673 19237 29479 4997
49>384,9交<换65位, 6保置5<持9不7,变保9持7>不796变7,>交139换,7交>位29换置7,>位交49置换, 交位换置位置 第经对一过比趟第原排 一数序 趟据, 排经一 序过共,第一进把趟行最排了大序多的,少数实次沉现比到了较 最什? 底么了目!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76 13 27 49 9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我们知道经过第一趟的排序之后,最大的一个数 已经排到最后了这样在进行第二趟排序时有没有 必要再对第7、8个数据再进行排序呢?
vb冒泡排序法
情景:
1.观察水中的气泡往上冒 的情景,气泡往上冒的时 候有什么特点呢?
2. 第一次上体育课集 队的时候体育老师是怎 么样帮我们按身材的高 低顺序进行排队的?
冒泡原理
• 冒泡排序和气泡在水中不断往上冒的情况有些类似。 气泡大的(大的数据)在下面,气泡小的(小的 数据)在上面。
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是对存放原始数据的数 组,按从前往后的方向进行多次扫描,每次 扫描称为一趟。当发现相邻两个数据的次序 与排序要求的大小次序不符合时,即将这两 个数据进行互换。这样,较小的数据就会逐 个向前移动,好象气泡序的流程图 此时只需进行6次。
开始
分析:
开始
i:=1
i:=1
是 RR[i[]1>]>RR[i[+2]1] 否 tt:==RR[[2i ]] RR[i[]1:]==RR[[i2+]1] RR[i[+21]=]:=t t
是 RR[i[]1>]>RR[i[+2]1] 否 tt:==RR[[2i ]] RR[i[]1:]==RR[[i2+]1] RR[i[+21]=]:=t t
做一做: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讲台为我们演示 一下这种排序的过程,首先按照被叫到的 顺序排列,再用这种方法由低到高进行排 序。
例:用冒泡排序的方法将下面一组无序数组 排成从小到大
{ 49,38,65,97,76,13,27,49 }
分析:首先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所给的数据 先用一个表格列出来,如下:
作业:P128 A3
选做题:
设计一个算法流程图,让计算机输出九九 乘法表。
课后思考交流:
在刚才的冒泡排序中是否一定要进行7趟? 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对我们的 算法再进行优化?
R[3]:= t
有没有办法让流程图更 加简洁呢?
不断的这样画下去要画多少个 类似的选择结构?

1.画出第一趟排序的算法流程图: 用简洁的循环结构进行表示
分析:
开始

i:=1
R[1]>R[2]

t=R[1是] RR[i[]1>]>RR[i[+2]1] 否 RRR[iR[[tt]11:=:[=]]=2R==RR][RR=[1[i[[i]t22]+]]1]
i:= i +1
否 i >7
是 结束
i:= i +1
否 i >6
是 结束
那么我们可以把整个冒泡排序的流
开始
程图优化成如图所示:
j:=7
分析:
i:=1
是 R[i ]>R[i +1] 否 t:=R[i ] R[i ]:=R[i +1] R[i +1]:= t
i:= i +1
否 i >j

j:=j-1

i:= i +1
否 i >7

j:=j+1

j>7

结束
思考交流:
在我们刚才的算法流程图中,每一趟的排序
我们都进行了7次,是否每一趟的排序都需 要进行7次比较呢?
那么现在请你对我们刚才画出的算法流程图
进行优化,设计出更好的流程图避免不必要 的工作。
观察原数据与第一、二趟排序后的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问:为那了么使我这们一预组计无最序多数一组共完要全经按过照多要少求次排成序呢? 从小到大我们还需不需要再继续排序呢?
例题:
下面我们继续考虑,将我们刚才排序的全过程 用算法流程图表示出来。
我们把它分成几步来做,第一步,先把第一 趟的排序用流程图描述出来。
1.画出第一趟排序的算法流程图:假设该数据列为
RR[i[+21]=]:=t t
i:= i +1
否 i >7
是 结束
2、按照这种画法第二趟、第三趟、第四趟排序的流程图 怎样画?怎样把整个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画出来?
开始
i:=1
是 RR[i[]1>]>RR[i[+2]1] 否 tt:==RR[[2i ]] RR[i[]1:]==RR[[i2+]1] RR[i[+21]=]:=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