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选必一的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因改变定居地而发生的人口空间移动。

2.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界的人口移动。

•国内迁移: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人口移动。

3.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

•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治因素:如战争、政治动荡、国家政策等。

•社会文化因素:如语言、教育、文化习俗等。

4.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可能带来劳动力、技术和资本,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环境压力、社会冲突等。

•对迁出地:可能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济衰退等。

第二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的概念:根据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等级。

2.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3.城市等级体系:由不同等级的城市组成,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

第三章: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概念: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3.城市化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等。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冲突等。

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1.地域文化的概念: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现象。

2.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地域文化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

•人口分布和迁移也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

•影响人口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

•影响人口的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清单

《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清单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从欧洲向美洲、大洋洲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从东部向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迁移。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

3、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水源: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矿产资源:开发会吸引人口迁入。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交通和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就业机会: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3)社会因素政策: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我国的户籍政策。

战争:战争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导致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家庭和婚姻: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二、人口流动1、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特点(1)季节性如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乡务农。

(2)周期性如定期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

(3)流动数量和频率不断增加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口流动更加便捷和频繁。

3、影响(1)对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可能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等问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第二节人口得空间变化一、人口得迁移1、人口迁移得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就是人得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需具备跨越行政界线、居住地发生改变与时间限度等三个条件。

2、人口迁移按照就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就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得迁移活动②不同时期得国际人口迁移特点流向原因意义二战前集团性、大批得移民为主由欧洲、非洲、亚洲等旧大陆迁往美洲与大洋洲等新大陆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得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与美洲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得空间分布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得人口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与北非石油产区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得地区差异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得状况(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国内人口迁移就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得现象②我国不同时期得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流向影响因素当代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得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东部→西北与东北;沿海→内陆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①计划经济;②严格得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方式:①安置失业人员与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⑤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得自发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与工矿地区。

①城乡与地区之间巨大得收入差异(根本原因);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目得:务工、经商、学习二、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就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环境得变化;二就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得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交通、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淡水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①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根本原因);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另外,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迁出地
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①人才外流;②劳动力减少;③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差距
知识拓展:中国“民工潮”现象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难讲解】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6.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gzdl1006、人口迁移效应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环境改变:气候、水、土壤、资源等 ②自然灾害 ③政治、文化、战争等 ④经济(主导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推力:迁出地迫使人口迁出的因素 拉力:迁入地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
迁出地:推力 迁入地:拉力
拉力
推力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和不利): 有利影响 迁入 地 迁出 地 不利影响
欧洲
西亚 新疆(石油) (石油)
北美洲
大洋洲
1949——19移: 东北老工业 区(五大湖)
西 部
南部
美国国内经历了四次人口迁移,迁移原因是战争、工业化和 城市化、自然灾害、新资源和新兴工业。 其中关注第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阳光地带是指环境好(尤 其是老人家,多迁往西部和南部)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 人口拥挤,增加城 经济发展 市环境的压力 ①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②加强与 导致人才流失,劳 外界的交流,促进经济 动力不足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增长称为机械增长。
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2、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
(国界、省界、区界等) 正数:迁入多 负数:迁出多
CDF
3、人口迁移的分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少,短期流动多 国际人口迁移: 1949-1986:有组织、自发的人口迁移(知青下乡) 国内人口迁移: 80年代后:中西部 东部沿海,农村 城市(民工潮) 东部沿海 中西部(少数,投资经商, 西部大开发)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节次
主题
知识点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等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2.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3.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1. 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2.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3.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判断标准包括空间移动(从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达一年以上)以及跨越行政区。2. 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推拉理论,即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人口迁移的动力。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源、自然灾害等)和人文因素(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和通信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4.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分别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3)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
【知识拓展】美国的人口迁移
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知识点三平面三角坐标图判读
“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
(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

(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

(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知识清单: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清单: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提醒
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两方面。

②在人口增长率由正值下降到负值阶段,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人口增长率由负值上升到正值阶段,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知识拓展
1 / 1。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山区迁往平原,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 20世纪80 农村迁往城镇,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年代中期 贫困区迁往发 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 至今 达区 劳动力获得解放 人口迁移的流 量增大,流向 也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力;②促进商品流通 文化联系;
迁出地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 有利 和经济发展;③促进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
第三产业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 不利
调;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
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 济发展

方法技巧很重要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 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解析: 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 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 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 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 居住地发生了 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
2.
人口 迁移时间 迁移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第二次 世纪之交 20 世纪 20 ~ 第三次 60年代 20世纪60年 第四次 代末至70年 代初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更人口迁移的意义: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沟通;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小编为大家供应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更,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变更居处到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沟通;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节约教化费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造成担心定因素,加剧人地冲突。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更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上面的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更,对于大家驾驭这部分学问点特别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甲 地 区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地 区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迁出地: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
立到20世
当 代
纪80年代 中期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以来
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由东部迁往西
有计划、有组 北和东北;由
织的迁移
沿海迁往内陆
由西部迁往东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沿海城市和工矿
地区发展不平衡 自发流动
区;由农村迁往
城市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 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 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 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
①战争因素 ②城市化 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
④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每天 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的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
★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总结人口空间部分知识点

总结人口空间部分知识点

总结人口空间部分知识点一、人口空间的概念人口空间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集聚和迁移状况。

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城市集聚、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空间与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紧密相关,人口分布与空间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有机结合。

人口空间研究是人口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口空间的特征1. 集聚特征:人口呈现城市集聚和农村分散的特点。

城市人口密度高,人口聚集,形成城市化趋势,而农村人口密度低,人口分散。

2. 区域差异特征:人口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南北人口分布差异等。

3. 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人口聚集在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迁移离开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区。

4. 经济发展特征:人口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人口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城市化趋势,而人口迁移离开经济落后地区。

三、人口空间的影响因素1.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影响人口聚集和分散的因素。

3. 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城乡规划、农村改革等对人口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引导和影响。

4.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等对人口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人口空间的管理策略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功能疏解,推动城市群建设,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2. 调整人口空间结构: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调整人口空间结构,促进人口聚集和分散平衡发展。

3. 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通过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修复等措施,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人口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4. 提升城市功能服务: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功能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群建设和人口空间效益提升。

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⑴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⑴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①特点:大批迁移②方向:总体自南向北③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①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③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知青上山下乡;阶段二: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②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地理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历史、政策等多种因素,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影 响人口分布的未来趋势。
人口老龄化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寿 命不断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 重,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构成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气候、自 然灾害、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等。人们可能会因 为不适应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而选择迁移到其他 地区。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家庭团聚、婚姻、教育等。人们为了与家人团聚 或为了子女的教育,可能会选择迁移到特定地区 。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之一,如战争 、政治迫害、政治运动等。人们可能会因为政治 原因而被迫迁移或选择迁移到特定地区。
•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质 量。
乡村人口流失的原因与影响
01
影响
02
03
04
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导致农 业生产效率下降。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 担加重。
乡村文化传承受影响,传统村 落面临消失的风险。
乡村衰落的现象与原因
现象 农村人口减少,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农村地区经济萎缩,产业发展滞后。
乡村衰落的现象与原因
•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
乡村衰落的现象与原因
原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地区缺乏吸引力。
政策和制度因素,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限制了农村 地区的发展。
乡村人口流失与乡村衰落的应对策略
政策措施 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要标志。
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
03
城市规划的优化等。
郊区化
郊区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 移的过程,是城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郊区化过程中,郊区的城市化程度逐 渐提高,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仍然存在 一定的差距。
随着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拥堵 的增加,一些居民选择在郊区居住, 以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和较低的生活 成本。
生态保护与恢复
人口流动可能影响生态保 护和恢复工作,需要采取 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口流动可能带来环境污 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 理和保护工作。
05
应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策略
城市规划
城市扩张
通过城市扩张,增加城市土地面积,为更多人口 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
城市更新
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改善居住环境,提 高城市吸引力。
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
人口空间变化对城市规划、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人口空间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科 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02
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
城市化
0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 市人口规模和密度的增加。
0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家庭规模减小或家庭类型多样化,可能会导 致人口流动。
人口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不同的生活需求和行为模式,因此人口年龄 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人口空间分布。
政策因素
区域发展政策
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产生影响,例如政府 对某些地区的投资和扶持政策可能会吸引人口流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⑴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义扩,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2、国人口迁移:是指一国围,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⑴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①特点:大批迁移②方向:总体自南向北③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①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③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知青上山下乡;阶段二: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②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建国后到80年代我国人口的迁移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迁移原因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国家开发地和边疆主要为务工,经商方式被动的迁移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迁移流向黄河中下游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由东部向东北、西北由农村向城市;由地向沿海、工矿区---------------------------------------------------------------------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地带”迁移。

2、淡水资源: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例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3、土壤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例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减而迁移。

4、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程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如伯明翰、、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5、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这两种灾害中,地质灾害对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最大。

6、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的,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作用。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从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2、交通和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三)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着特殊的影响。

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婚姻、家庭、教育、等有较大的影响。

(四)个人需求如婚姻家庭等因素,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众多,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人口的空间变化的补充补充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的涵义及判断:人口迁移的概念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三者缺一不可。

⑴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我国曾以户口的变化作为衡量居住地发生改变的依据。

随着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这也会发生变化。

⑵居住地变更要一定的时间限度(人口迁移还有时间性):居住地变更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算作是人口迁移,通常以“永久性”或“长期”作为时间限度,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可以是有确定的时间长度的,如一年,五年或十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无限的。

⑶居住地变更要超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线: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并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

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一般行政区域的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但人口流动不都是人口迁移;只有满足了人口迁移三个条件的人口流动才是人口迁移。

--------------------------------------------------------------------- 补充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影响:⑴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说,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

⑶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

不利影响:⑴劳动力、人才流失。

2、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⑴合理的人口迁移,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有利于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同时也改善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⑵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⑴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就业、住房、交通、社会治安方面等的压力。

--------------------------------------------------------------------- 补充三:人口迁移的类型1.按地理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分(主要指一国的人口迁移):1、2、3欧洲人向北美、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

4非洲人被迫移民美洲5印度人向非洲、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移民6中国人向东南亚和美国西部移民7英国人向北美中西部移民8苏联人向亚洲北部移民9中国人向中国东北部移民 ⑴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⑵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在进行的类型)⑶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⑷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的一些情况,如逆城市化)3.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分:产业移民(移民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非产业移民(投靠亲友、一些政治、军事、等目的。

)4.按迁移方式分:自发性迁移与计划性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迫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

---------------------------------------------------------------------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政治难民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政治迫害、种族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石油国家,人口稠密国流向稀疏国流向稳定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国家 迁出区 迁入区美国 东北部的“冷冻地带” 南部和西部的“地带”俄罗斯 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亚洲部分日本 太平洋沿岸的濑户海地区 国土的南、北两端巴西 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中、西部高原地区★补充六:国际难民与环境难民1.国际难民:由于国际国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政治迫害等原因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

2.环境难民:因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无法在当地继续居住而被迫外迁。

--------------------------------------------------------------------- 补充七: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前言: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从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1.“永嘉之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等地)。

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西、等地。

6. 湖广填: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以为例,清末《通览》曾记录“现今之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5%,10%,、15%,15%,5%,、10%,、广西10%,、、5%。

所谓“湖广”:是指湖广行省。

元初时管辖今、、、、广西、六省区和局部;元末时辖今、、广西、四省区和、、三省局部;明朝时辖今、两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