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视觉文化
当读书时代来临,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主流形态而对人们耳濡目染只时,“观看”,就不在是个简单的行为,而有着耐人寻味的丰富内蕴,我们不能不关注视觉素养这样一个问题。
视觉素养是指一种“有意味地看”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的修养。我们坚信:美,是广泛存在着的;美,对于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充分地享受美,因为“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形式之所以美,必定存在与此形式相关的内涵意义。“美”就是外显与内涵的内在有机统一的体现。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虽然儿女的“看”的生理能力是与生具有的,“看懂”的能力却是随着生命成长而逐步发展的。因此,对“美”的“解蔽”,不仅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更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需要视觉文化素养的支持。
“视觉”当然是指人所具有的认知世界的功能。既然世界进入到处处以视觉表象符号作用于人类认识感官的时代,诉诸感性的具象性符号大于诉诸理性的抽象认识符号,人的解读图象的功能就相应地变得更重要,视觉功能开始占据文化欣赏的主要位置。“视觉”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看”和“读”,而是特指解读某种具象性的对象。流行音乐当然不属于视觉文化,但是当周杰伦在舞台上演出时,含糊不清的歌词和又唱又跳的动作使人们的“听”的功能退让给视觉的欣赏表演。一般的图书以文字为主,不属于视觉文化的范围,但读图时代的到来,以至于蔡志忠的漫画及其模仿者把各种经典文本都漫画化了,那就算是视觉文化所关注的对象了。所以我觉得研究者把研究范围从“视觉艺术”扩大到“视觉文化”是符合社会文化信息发展的实际需要的,也是社会扩大研究范围,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艺术”的扩大。事实上这不断发展变化更新着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都不是纯艺术范围,甚至是与传统精英艺术相对立、起到破坏消解作用的因素,就如漫画对于经典名著、广告对于诚信伦理、流行歌手对于传统音乐,等等。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普及“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改变自己的传统面貌,甚至面临消解自身的危险。这是一个相生相克的过程。研究“视觉文化”应该把这样一种过程作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如此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产生如
此大的社会影响?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引发诸多学科的密切关注?
1.现代传播科技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的媒体平台
德国着名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论及电影作为视觉媒体达观时说,人们有着再现现实的永恒冲动。但是,在电影诞生以前,尚无一种媒体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永恒的冲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恩惠,使电影开始满足人们观看现实的深层欲望。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发展至今,不但足以“展现”、“表现”现实,而且能够“虚拟”现实。这一切都表明,首先是现代传播科技发展并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的媒体平台。 当今媒体的高度发达,特别是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更是构筑起了视觉文化的全球化平台。数字化媒体将成为传媒主流。传媒领域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加快——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尽管最后的形态还是以纸介质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制作全过程已经数字化;传统摄影正在向数字摄影发展;传统电影正在向数字电影发展;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电视也正全面迈向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及数字压缩卫星直播电视。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工具层出不穷,并推向了社会,为社会普遍接受。
2.消费社会构筑了产生视觉文化的温床
英国学者斯特里纳地认为:消费主义与媒介饱和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一旦建立起具有充分作用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消费需求的增长就开始出现,然后人们就要获得休闲,或在工作道德之外获得消费道德。人们对消费的需要已经变得比生产更为重要。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一起引发了后现代特征。正是在这基础上,消费社会与形象主导文化的关系显露出来。形象与商品的内在联系使得消费社会必然趋向于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在今天的发展显然与消费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处于这样的消费社会中的视觉文化呈现出的“浅显”与“通俗”。 在这方面,前苏联学者巴赫金所指出的民间文化狂欢化状态,也是一种视觉化的形象狂欢。在这种视觉化的形象狂欢中,视觉形象本身不但颠倒了各种官方文化的原则和美学标准,而且具有全民性和广泛参与性。在当代文化中,形象的生产和消费本身具有不同的指向和作用。
3.符号经济学理论让我们透发视觉文化产业的崛起
“文化工业理论”的出现可以说是构成了视觉文化在今天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矗“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实际上,早在40年代西方学者阿多那和霍克海默就在《启蒙的辩证法》等着作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的理论雏形。他们认为,文化可以是由大批的工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并可以形成产业体系。这种产业体系,是为了获利而向大批消费公众销售的。为了达到这目的,就要发展乏味的标准化的文化生产程式,例如美国电影工业中的类型影片。这种文化工业的出现,在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的拉平和降低能力。显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远不是今天被诸多媒体研究者曲解了的“媒介产业”理论,这种理论的实质不是褒扬文化工业,而是批判文化工业。只不过,这些理论观点在显现批判力量的同时,透发了他们对文化工业性质的某些认识。
构成视觉文化理论基础的另外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文化主义研究”。从1964年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始,这一流派越来越显示着持久的学术生命力。有相当的文化主义研究者认为,当今的社会的文化正在形成着工业化的文化体系,其间视觉文化的工业化体系占有突出的地位。视觉文化的发展,不仅真正引发和巩固了消费社会的工业化体系,而且将极大地影响人们共有的模式化行为和思想。他们的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阿诺德和利维斯的影响。在这方面。英国学者霍卡特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视觉文化是千篇一律和可以预料的,对于人们的耳朵和眼睛,它是简单易懂的。但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是文化。真实的文化今天受到了视觉文化产业的威胁,并越来越被拖进为利润而生产的
在今天,视觉文化传播不但在生产体制上发生了上述的巨大变化,而且在流通体制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视觉文化传播借助了最现代化的媒介科技平台,全球化的流通方式将比任何文化传播形态都更为突出和强烈。曾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福特主义”生产流通方式将在这一领域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后福特主义确定了一种以人们通常称之为新兴弹性积累制为核心的新型社会统一体。通过对货币资本、商品、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国际流动的考察,揭示了当代社会新的组织结构。所谓的弹性专门化表现在新式分散化生产和瞄准专业化市场的设计生产综合体;非整体化的企业。(其生产不再集中在位于单一地点的大型工厂),放弃了规模经济而青睐范围经济。如最近美国AOL——时代华纳集团所用进行的通过卫星数码传送电影,数码加密接收并进行全硬盘播出的技术全面推广,将使得传统的世界电影发行放映体制陷于崩溃,以至重构。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