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学好数学也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呢?我认为教学教学中,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教师要关注课堂信息,把握有利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课堂中自由徜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一、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让他感到“数学有趣”

1、精彩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对学生进行鼓励、积极引导探索。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巧妙设计问题的:(1)、你们了解哪些分数?(2)、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纸,你打算怎么折成两部分?(3)、(展示同学的作品)哪些是平均分?(4)、为什么这两个部分都是用1/2表示,

但图形的大小不一样?(5)、说说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分数?(6)、选一个分数折一折,说说你是怎么折出来的?等等

以上的问题设计是认识1/2后马上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部分,虽然学生感到困难,但是学习的起点的确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扩大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空间,提供学生“再创造”的机会,重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化问题,激起学生兴趣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我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的问题。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豆角17元才买回2斤豆角,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斤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猜出8.5元,可是8.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一来学生感兴趣了也就爱学数学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二、以生活中的知识启发学生探究——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

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教材教,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以体验促进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理”

我们知道,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努力实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有理。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把教学展开部分设计成:提供素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发布三个环节。先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纸水杯、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讨论两个问题:“圆柱的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样发现的?”最后以成果发布会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跟进操作,发展和深化普遍认同经验,质疑和共享独特的个性经验,规范和校正非正式甚至错误的经验。

由于我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保证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课堂也由此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沙夫萨马认为:“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那些有助于他们生活的数学知识”,对小学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四、以动手实践促探究——让学生感到“数学有魅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化。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每“四年一闰”后,不少人猜想用年份数除以4后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反之是平年。我提出让学生

验证,并出示2000-2007年的平年闰年表,学生们纷纷拿出课堂练习本,和周围的同学自由分组用4除这8个年份数,并且很高兴证明出这个猜想是对的。体验成功,学生们是愉悦的,许多小脸都展示着兴奋的微笑。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