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感对旅游社区发展影响研究
浅议地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一是利用现象学和主题分析法获得旅游者赋予旅游
地的意义, 将这个意义结构作为一种基于旅游者主观 体验的旅游地评价。相关研究包括Hayllar & Griffin 对悉尼 The Rocks 历史城区的地方意义调查, 研究表 明 “亲 切”和 “真 实”是 绝大 多 数 旅 游 者 赋 予 The Rocks 的意义[ 14] 。而Bricker& Kerst et t er 对American River 上的激流泛舟者的调查研究则发现不同旅游 者赋予旅游地的意义大相径庭, 和旅游者的个人特征 及其对旅游地的依附水平有关, 地方意义可能是复杂 和多样的[ 15] 。
地方理论有多种研究取向和应用方向, 人文主义 地理学、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设计与规划学是和旅游研 究关系最密切的3 个领域。旅游地形象策划属于城市 设计与规划学的范畴, 国内研究较多, 这里不再探讨。
人文主义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是国外研究的两个最 重要的取向, 且这两个取向存在密切联系。国内这方 面研究尚是一片空白, 以下着重介绍这两个研究取 向。
地方 性 是一 个 地 方不 同 于其 他 地 方的 特 性。 Relph 认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客观物质、功能( 活动) 以及 意义 三 重属 性, 地 方 性就 体现 在 这三 重 属性 中[ 4] 。其中地方意义( pl ace meaning) 是人们赋予地方 的象征意义、思想感受、态度和价值等, 是地方的主观 属性。不同的人赋予地方不同的意义, 地方意义是复 杂多样, 甚至相互冲突的。
kruse关于利物浦的旅游景观调查研究发现甲壳虫乐队成为地方意义的中心而这个地方意义是一个混杂体既包含历史形成的真实成分也包含后来复制的成分还有大量伪造的成分davidson关于澳大利亚乡村音乐之都tamworth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旅游地的地方意义可以是全盘挪用的与历史真实无关
基于居民地方感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居民地方感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讨作者:赵东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1期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在其代表作Pace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s ofExperience(《空间与地方》)中,将感觉( Sense)引入空间(Space)与地方(Place)的研究中,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地方研范式,地方感( Sense of Place)即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国内地方感理论研究始于21世纪初,地方感体现的是人在情感上与地方之间的一种深切的连结,是一种经过文化与社会特征改造的特殊的人地关系。
从产生的过程看,地方感是人与地方不断互动的产物,是人以地方为媒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主要包括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2个维度,其核心内涵体现社会文化建构的过程,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
以旅游地居民为对象的地方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研究内容停留在对居民人地情感连结研究,认为居民地方感是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将地方感认为是一种故土情结或家园依恋。
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发现,居民与旅游地的这种情感联结会影响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21世纪初,学者利用这种情感连结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冲突问题。
之后对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的研究涌现大量成果,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内容更加细致,如环境保护、旅游参与度、旅游支持度、旅游管理规划等。
综上可知,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理论可以从旅游地居民与旅游地的情感联结方面解决旅游发展产生的问题,促使旅游业持续发展。
一、目的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地位目的地居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或直接作为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和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或间接参与旅游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的主要相关者。
目的地居民还是当地乡村文化最活跃的因素、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当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品质,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价值感知。
社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1.引言社区旅游是指游客以社区为旅游目的地,参与和体验社区的文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社区人民的生活方式。
社区旅游的发展对社区和整个旅游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探讨社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经济方面重要性和意义社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改善社区的经济状况。
其次,社区旅游业能够促进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餐饮、交通、零售等,形成产业链并扩大就业机会。
再者,社区旅游业还可以增加当地的税收收入,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3.社会方面重要性和意义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和社区居民有重要影响。
首先,社区旅游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居民更加珍视和维护自己的社区文化和环境。
其次,社区旅游能够促进居民与游客的交流和互动,增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再者,社区旅游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惯也具有重要作用,传承和发展社区的文化遗产,增加社区的文化软实力。
4.文化方面重要性和意义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社区旅游可以为游客提供真实的文化体验和互动,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工艺、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
同时,社区旅游也能够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加社区的文化吸引力和知名度。
5.结论综上所述,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社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社区旅游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区与游客的交流和互动;同时,社区旅游业也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社区旅游业的发展,为社区和整个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
地方感导向下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感导向下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研究地方感导向下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研究引言:蒲城槐院巷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方魅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槐院巷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街区凌乱以及文化遗产的丧失。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以地方感为导向,通过规划提升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槐院巷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一章: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1.1 街区的历史背景1.2 街区的历史文化特征1.3 街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二章:地方感导向下规划提升的理论基础2.1 地方感的概念与特点2.2 地方感对规划提升的意义2.3 地方感导向下规划提升的方法论第三章: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3.1 基础设施改善3.1.1 交通设施的完善3.1.2 环境卫生的改善3.2 街区环境优化3.2.1 街景设计与营造3.2.2 建筑保护与修复3.3 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3.3.1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3.3.2 打造特色文化活动3.4 公众参与与社区治理3.4.1 增强居民地方归属感3.4.2 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第四章: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4.1 实施策略的具体措施4.2 效果评估指标的确定4.3 对策略实施进行监控与调整结论:通过对地方感导向下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街区规划提升必须以地方感为导向,注重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特征。
其次,要通过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再次,充分整合和开发文化资源,增加街区的文化吸引力。
最后,加强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促进居民对街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地方感导向下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提升,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贡献通过对蒲城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升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街区规划提升必须以地方感为导向,注重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特征。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对地理环境和地方性的认知逐渐深入,地方感、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概念在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概念不仅揭示了人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为我们理解地方文化和社区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辨析地方感、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这些概念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启示。
我们将对地方感、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的定义进行梳理,明确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接着,我们将探讨这些概念在地方文化保护、社区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实践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指导具体实践。
通过对地方感、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些概念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价值和启示。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地方感的概念辨析地方感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联系。
在辨析地方感这一概念时,我们需要区分其与相关概念如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的异同。
地方感是个体对某一地方的整体感知和情感体验,它涵盖了从基本的物理感知到深层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
这种感知不仅包括地方的物理特征,如地形、气候、建筑等,还包括地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
因此,地方感既包含了认知成分,也包含了情感成分。
地方感与地方依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地方依恋强调的是个体对地方的深厚情感联系和依赖,通常与个体的生活经历、记忆和身份认同紧密相关。
而地方感则更广泛地涵盖了个体对地方的感知和体验,它不仅包括依恋情感,还包括对地方的认知、评价和行为倾向。
地方感与地方认同也存在差异。
地方认同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它更多地涉及到个体的社会和文化层面。
基于地方感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地方感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讨作者:杨伟容,姜华,张树夫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10期杨伟容,姜华,张树夫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8-0030-03引言乡村旅游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其核心吸引力是乡村性。
但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旅游经营的商业化、飞地化现象的加重,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乡村性正在逐渐丧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1]。
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维护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关于“乡村性”,国内学者大多从地域性或乡村资源属性等角度来界定。
国际上流行一种更具灵活性的称作社会表征的方法(Social Representation Approach)来定义乡村性[2~3],诸如游客所认为或想象的乡村性形象与标志等。
显然,对于乡村性的理解已由重视客观存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意象。
如果我们还用“客观的”乡村性定义去理解、发展乡村旅游,难免有所局限。
有学者提出用“主观的”地方感作为界定乡村旅游的核心是恰当的[4]。
鉴于此,本文从地方感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地方感理论及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地方感是关于人们对特定地理场所(setting)的信仰、情感和行为忠诚的多维概念,主要包括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地方意象(place image)和机构忠实(agencycommitment)等研究领域[5]。
从产生的过程看,地方感是人与地方不断互动的产物,是人以地方为媒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经由这种体验,地方成为了自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不能脱离人而存在[6]。
对于能够使人产生强烈感情体验的地方,人们往往有强烈的依恋感,而这种情感上的依恋又逐渐成为了“家”这一概念形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元素[7]。
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生计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生计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生计的重要性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生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居民的生计也在逐渐改善和提升。
旅游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酒店服务员到导游、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种岗位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旅游业也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旅游业还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通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得以推广和销售,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而且,旅游业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社区居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可以说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生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2. 正文2.1 旅游业对社区居民生计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带来了就业机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导游、酒店员工等。
这些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计改善和增加家庭收入。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比如餐饮业、手工艺品销售等。
这些产业的繁荣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推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游客的到来带来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促进了当地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展示自己文化价值的平台。
旅游业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也得到提升,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旅游业对社区居民的生计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使得社区居民从旅游业中获益,实现共同发展。
2.2 旅游业对社区居民生计的负面影响旅游业可能导致社区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地方感是近年来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话题。
它的是人们对于特定地方的情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于地方的依恋和认同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综述地方感研究的相关进展,提出基于地方感研究进展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未来地方感研究提供参考。
地方感研究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这些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感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多种方法。
在研究成果方面,地方感研究揭示了人们对地方的多种情感和认同感。
研究发现,人们对地方的依恋和认同感主要受到地方的特征、个人经历、社会互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方感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特异性,即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群对于同一地方的情感体验和认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基于地方感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框架:研究对象:本文以城市和乡村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地方感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范围:本文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全面考察地方感的交叉学科性质。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人们对特定地方的依恋和认同感,探究其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方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多种方法。
地方感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今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研究进展来看,地方感研究的领域、方法和成果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地方感研究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界定地方感的本质与特点,如何量化和评估地方感等。
因此,未来地方感研究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结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是地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的关键词。
这些概念在研究中被用来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国内外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研究进展与启示
相关 文献 , 介绍 研究 的主 要 内容及 进 展 , 并 从 研 究 理
论、 研 究方 法 、 研 究 内容 、 应 用研 究 4个方 面对 比分 析
的情感 联 结不 仅有 助于形 成 负责任 的行 为 , 而且 有助
于形 成和 谐 的居 民 、 游客 关 系 , 对 于 旅 游地 的可 持 续
大 意义 。
念, 涵盖 了如地 方 依 恋 、 地方 认 同 、 地方 依 赖 、 社 区依 恋、 地方 满意度 等概 念[ 4 】 。以旅 游地 居 民为对 象 的研 究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 起 初 研究 内容 停 留在对居 民
人地 情感 连结 研究 , 认 为居 民地方 感是 给人 一种 “ 家” 的感 觉 , 将 地 方 感 认 为 是 一 种 故 土 情 结 或 家 园 依 恋[ 5 ] 1 n 札。2 0世 纪 9 0年 代 , 研究者发现 , 居 民与 旅 游地 的这 种情 感联 结 会影 响到 居 民对 于旅 游 发展 的
( 一) 国外 旅游 地居 民地 方感研 究 发展历 程
地方 感理论 起 于 2 0世纪 7 O年 代 , 表达着 人对 特 定地 方 的情感 连接关 系 。对地 方感 维度 研究 , 不 同学
者有 着不 同 的观 点 , 更 多认 为 地 方 感 是 一 个 伞 状 概
的第 一影 响群 体 , 对 于其 地方 感理论 的研 究具 有 着重
发展 具有 深远 的意 义 。近几 年来 国 内学 者 引入“ 地方
国内外研 究 的差 异 和 差距 , 指 明未 来 研 究 方 向, 进 一
步完 善我 国旅游 地 理学研 究体 究
感” 理论 , 研究 旅游 所 带来 居 民情 感 上 的 变化 以及 这 种变 化所 带来 的影 响 , 以期达 到游 客 、 旅 游地 居 民 、 旅 游地 三者 的 和谐 发展 。旅游 地 居 民作 为旅 游 业 发 展
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述评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述评叶玲翠随着大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出现更多新兴业态和转型变化,旅游业需要客源地的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双方高满意度和良性互动。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新研究理论、拓宽研究对象、加强影响因素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加深感知与态度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的建议。
一、国外目的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针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相关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内容成果围绕相关理论、感知内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相关理论的研究Doxey提出“愤怒指数”理论,居民旅游态度演化过程为欣喜—冷漠—愤怒—抗议,Milligan对“愤怒指数”加以修正,居民的态度经历着好奇—接受—恼怒—抗议4个阶段。
Smith的旅游依存度理论,将旅游地居民分为3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下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不同。
John AP的社会交换理论、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Pearce的社会表征理论,表示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与每个受到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教育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21世纪后,开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等。
(二)感知内容的研究关于感知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对经济、社会与文化和环境3个方面的旅游影响感知展开的研究。
Archer、Mark、Curto J等关注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态度,Mathieson A、G Wall、Amoamo M和Paul Brunt & Courtney研究居民对文化影响的感知,Ross S Wall G、Liu J C &Sheldon P J、Canoves G分析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
同时,学者们研究感知内容的维度,例如John AP认为经济、税收、社会文化、服务、环境和拥挤6个方面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Gursoy认为应该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社会成本、文化利益和文化成本等5个维度分析。
旅游地支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
旅游地支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陈阁芝周国林刘博来源:《旅游学刊》2023年第11期[摘要]游客是旅游地环境保护的关键利益相关者。
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章从社会支持视角探讨驱动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旅游地情境要素,构建包括旅游地支持、自我效能、地方认同、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综合模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两项研究进行实证探索和检验。
研究一明确了制度支持、工具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4个旅游地支持维度,形成旅游地支持的测量量表;研究二分析了旅游地支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结果表明:旅游地支持既直接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也能通过自我效能、地方认同,经由个体认知和人地情感双重路径间接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
在管理实践中,旅游地应注重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为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提供相应的制度、工具、信息支持,使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客感受到旅游地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关注、重视和价值认可,营造有利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硬环境”和“软氛围”。
[关键词]旅游地支持;自我效能;地方认同;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中图分类号]F59[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23)11-0109-15DOI: 10.19765/ki.1002-5006.2023.00.009引言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繁荣经济、创造就业、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数量增长给旅游地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1-2]。
游客的不当行为,如乱扔垃圾、攀折花木、踩踏植被、过度聚集、大声喧闹等,不仅使旅游地生态系统面临压力[3],影响旅游业运行和发展的资源基础,而且有损于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破坏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使不同游客、居民与游客之间形成冲突对立,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一、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责任行为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和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自然生态价值,也是北京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
研究游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提升游客环保意识、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知价值作为游客对旅游地的主观评价和认知,是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游客对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文化氛围、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感知价值越高,越可能产生积极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地方依恋作为游客对旅游地情感联系和认同感的体现,也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游客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越强,越可能将自身视为旅游地的一部分,从而更加关注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目前关于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在具体旅游地背景下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本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升游客环保意识、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内的一颗绿色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园内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园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艺术旅游与地方感的相互关系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群组为例
2、建立多元元化的宣传体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法, 提高宣传效果和质量。可以运用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视频、博客等新媒体渠道进 行宣传和推广,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旅游业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区域合作与联动、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 及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协 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粤 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创新旅游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应积极创新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发展。可以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产品和项目,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强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 务水平。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合 作,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三、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群组的 案例分析
1、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包括岭南文化、海洋文化、 侨乡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特色为该地区的艺术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和资源。
2、大学生参与艺术旅游的情况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他们对艺术旅游的参与度较高。通过参加各类 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还能 在过程中增强对地方的情感和认同。
3、创新艺术旅游产品:针对大学生等年轻人群组的消费特点和需求,相关 机构应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创意性和互动性的艺术旅游产品。例如,可以结合现代 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项目或虚拟现实艺术展览等,以满足年轻人对多 元化体验的需求。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地方感是指个体对特定地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恋感。
它是一个人与特定地方之间情感纽带的象征,影响着个人在地域社会中的行为、态度和观念。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地方感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地方感研究的进展及未来研究的框架。
首先,地方感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社会学的初期。
早期地方感研究主要关注地方社会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个体在地方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
这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如何与社区形成联系,并从群体中获得身份认同。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加速,研究者开始关注地方感在城市环境中的表现和影响。
近年来,地方感研究的重点逐渐从乡村转向城市。
研究者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地方感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城市的特定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社区组织形式,都对城市居民的地方感产生影响。
除了城市研究,地方感在跨国和跨地域比较研究中也得到了关注。
研究者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地方的感知和依恋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可能与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这些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视角来理解地方感的形成和变迁。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地方感的研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现代城市情境下培养和维系地方感,如何处理移民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给地方感带来的变化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基于对地方感研究的回顾和前瞻,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研究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地方感的内在机制和形成过程,借助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深入分析个体与地方之间的情感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地方感在城市环境中的表现和影响。
城市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研究城市环境对地方感的塑造作用,以及城市政策和规划对地方感的影响。
第三,我们需要开展跨国和跨地域比较研究,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理解地方感的差异和变迁,探索其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
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引言区域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区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与参与。
九寨沟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景区,其发展也受到当地居民的影响。
本文将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探讨居民地方感对于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
一、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概况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景区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景区周边也形成了一些旅游核心社区,这些社区的居民成为了九寨沟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二、居民地方感的内涵及影响因素1. 居民地方感的内涵居民地方感是指居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情感、认同和依恋程度。
它体现了居民对于地方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
地方感是居民与地方之间紧密连接的体现,它对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2. 影响居民地方感的因素居民地方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域特色、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策支持等。
地方的独特风景、自然环境的优美程度、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都会影响居民对于地方的感受与认同。
三、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1. 居民地方感的积极影响居民地方感的提升将积极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当居民对于自己所在地感到自豪与归属时,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地方发展的过程,并为区域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支持。
居民地方感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居民地方感的消极影响如果居民对九寨沟景区发展感到不满或无动于衷,他们可能对区域旅游的发展产生消极态度。
这将导致居民对旅游业的参与度降低,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给九寨沟旅游形象和业务带来不良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九寨沟旅游发展可能受到阻碍,甚至出现停滞。
四、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居民地方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居民地方感的现状根据实地调研和访谈所获得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的居民对自己所在地具有较高的地方感。
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传统和精神财富的集合,它与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
优秀的地方文化可以为地区的发展带来许多正面影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方面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地方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可以成为地区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的独特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西安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地方文化可以成为地区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挖掘和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其独特的水城文化而著名,威尼斯的玻璃工艺产业和嘉年华节庆活动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地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社会方面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方文化可以增强地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地区居民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居民的集体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日本的京都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京都的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深厚的自豪感,这种认同感有助于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地方文化可以传承和弘扬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
许多地方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教育传递给新一代,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文化方面优秀的地方文化对地区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地方文化是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表达方式,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景观。
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以其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和节日活动而闻名,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
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体验已经成为评估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在旅游体验中,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学术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逐渐深入,地方感作为旅游体验的核心要素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地方感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地方的认同、依恋和情感联系,是地方与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析地方感在旅游体验中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文章首先界定了地方感的概念,阐述了地方感在旅游体验中的重要性。
接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地方感的形成机制,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随后,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响地方感的因素,如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
本文探讨了地方感在旅游体验中的作用,包括提升旅游满意度、增强旅游目的地忠诚度和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和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游客的地方感需求,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希望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推动旅游体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旅游研究领域,地方感(Sense of Place)这一概念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涉及到个体对某一特定地方的认知、情感联系以及归属感,是理解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地方感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旅游体验中的应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于地方感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Relph(1976)提出,地方感是个体对特定地方的深层次情感联系和认同感,它不仅仅是对地方的物理属性的感知,更包括了对地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关系的理解。
Tuan(1977)则强调地方感的空间性,认为地方感是个体在空间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与个体的记忆、想象和情感紧密相连。
广西程阳八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广西程阳八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姚远【摘要】以程阳八寨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社区内少数民族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结果表明:程阳八寨旅游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感知,同时对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上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由于个体的不同属性特征,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影响存在着感知差异.建议通过扩大旅游开发,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居民素质培训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积极感知.【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6)002【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程阳八寨;旅游影响;居民感知【作者】姚远【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旅游影响研究作为旅游社会学的重要内容,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兴起。
对于旅游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影响的感知。
[1]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旅游”和“社区发展”受到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旅游影响的社区居民的参与。
现今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了对文化、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
[2][3][4]古梭等则认为,应该从成本和利益两个角度研究居民的感知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感知划分为5 个方面: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社会成本、文化利益和文化成本。
[5][6]国内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戴凡从大理居民学英语态度的转变出发,研究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7]王宪礼分析了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
[8]宣国富等以海南三亚市和海口市为案例,研究海滨型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9]黄洁等以浙江兰溪市诸葛、长乐为例,对旅游发展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调研,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描述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一般认知,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细分,划分出对旅游发展持不同观点的三类人群。
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研究——以遗
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研究——以遗产旅游地为例作者:万国民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6期万国民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满意度最为关键,也是考量旅游地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同时能够有效的将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旅游者自身所体现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关系模型,将旅游者、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进行整合研究。
在本文中以世界遗产旅游地苏州古典园林、安徽黄山奇特景象为例展开研究,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以后明确了旅游者地方感对于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体现自我效能并在增加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旅游者的满意度又是通过自我效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从而受其影响。
为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搭建了很好的桥梁。
引言:旅游者对一个旅游地是否满意是旅游地开发过程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旅游者在规划旅游地的时候就会考虑旅游地为其带来的满意程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者的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与否与旅游地的地方感知有关,最初由西方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从而进行研究工作,结论是大多数旅游者是因地方感而产生满意程度,很少会有人去关注旅游中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采取例证分析的形式,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研究背景旅游者的地方感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综合考量,既有人文因素,又存在环境因素。
以存在其中的感受为根本,能否体现旅游所带来的快乐与休闲。
地方感的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就已形成,成为现代研究所参照的最好标准。
旅游者对一个旅游地是否满意是旅游地开发过程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旅游者在规划旅游地的时候就会考虑旅游地为其带来的满意程度,地方感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熟知程度、所产生的依恋效果与地方认同。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满意度最为关键,从地方认同当中理解社会认同,从而感知社会责任感。
地方感调研报告
地方感调研报告地方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地方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情感依恋程度。
地方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对自己所在地方的参与意愿和对地方事务的关注度。
因此,深入了解和调研地方感对于地方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居民对本地区的地方感程度,以及地方感对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来了解居民对本地区的地方感。
问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对本地区的认知程度、对本地区的情感依恋程度、对本地区的发展态势的认知和态度等。
在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表面认同:大部分居民对本地区有着较高的表面认同。
在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属于本地区时,82%的受访居民表示认同。
这一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居民具备相对强烈的地方认同感。
2. 情感依恋:绝大部分居民对本地区有着较高的情感依恋。
在受访者被问及对本地区的喜爱程度时,70%的受访者表示喜爱程度较高。
这表明大多数居民对本地区有着积极的情感认同度。
3. 对地方发展的认知和态度:大部分居民对本地区的发展态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受访者被问及对本地区发展程度的了解时,4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较为全面。
此外,近六成的居民对本地区的未来有着积极的预期,他们认为本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
四、调研心得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居民对本地区的地方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地方感的存在对于地方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地方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地方宣传和品牌建设,提升居民的地方认同感。
2. 听取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加强民意调查,提高居民参与感和获得感。
3. 完善地方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鼓励居民参与地方建设和社区活动,培养居民对本地区的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感对旅游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社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旅游社区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地方感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文化与社会属性的人地关系,在旅游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对地方感、旅游社区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以旅游社区乃至旅游目的地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感;旅游社区;社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地方感(sense of place)是用来表述对于特定地理位置的认知与情感的概念。
从最简单的形式来说,地方感经常被定义为空间与感知的集合。
这一概念包括了地方的客观存在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
空间指的是某一特定地方所具有的地理特征;感知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体验过程中,对地方所产生的深切的联系。
这一概念被用于地理空间,描述某个地方对于个人的意义,而不是其本身意义。
steele(1981)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独立存在。
他认为地方感是一个人在特别自然环境中的特殊体验,是一个相互作用概念,当一个人来到某个环境并与环境相接触,他就会对环境产生反应。
他提出地方感产生的二维结构:人(心理因素)和环境(自然+社会基础),两者共同作用,
形成地方感,如下图:[1]
图1 地方感中环境与个体的互动关系
二、旅游社区与旅游目的地
1.旅游社区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定义为:社区是由自然意志形成的,以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和社会粘着为特征的社会共同体组织。
社区范围可大可小,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整个地球都可以看作一个社区。
[2]旅游社区是学科间的交叉概念,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的集合体。
时间上,旅游社区强调“过程”: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唐顺铁1998)。
空间上,“社会是由许多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在分布上却又统一的地区联系、而且能以独立移动的个人所组成。
”[3]
2.地方感对旅游社区的影响
地方感可以在个人层面通过年龄、性别的相互影响而发生作用,这些是激励人们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强化他们的地方联系的内在动因个人的感情。
地方感对旅游社区的影响从个人与群体两个层面实现。
(1)个人层面。
①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的地方感受环境与个体两个维度的因素影响。
环境维度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因子,个体维度包括情感与功能因子。
旅游社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景观、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居民的地方感造成影响。
社区居民在社区之中创造
的越多,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身技能、结交他人以及更清楚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
旅游社区居民的地方感会促使他们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推动社区的发展。
②旅游者。
旅游者对旅游社区的认知与体验是从做出旅游决定开始的。
在履行之前,旅游者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获得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做出旅游决定;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中的旅游社区的游览,形成直接认知并与旅行之前产生的认知进行对照;在旅行结束后,旅游者会通过重新记录旅游过程、分享旅游体验等方式再次组织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社区的认知。
(2)群体层面。
①社区文化。
“文化,作为人群的一种社会遗产,既是指这一文化的具体所在地,又是指一种比较恒久的而不是变动不定的社会环境而言。
”对于每一个社区,它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文化特点。
[4]地方感有利于旅游社区文化形成与发展,对社区居民的行为进行指导与控制,同时能够使旅游社区各层级组织结构更合理,加强相互间的联系。
②构建品牌旅游社区。
品牌旅游社区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通过旅游者与旅游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地方感通过社区文化、社区景观的建筑等因素对旅游者造成影响。
旅游者在社区停留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社区的文化以及社区景观。
这些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对社区的印象,积极的印象有利于品牌旅游社区形成与发展,消极的印象将对旅游社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③社区一体化。
地方感可以加强旅游社区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催进社区居民参
与到社区的发展与建设中来。
社区一体化(community integration)可以理解为授权社区自主地决定社区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对一体化水平较高的旅游社区而言,它具有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社区形成了一种广泛而开放的民主制度;决策过程是平等而有效的;决策过程中社区居民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社区居民控制的旅游企业在数量上占优势。
[5]
三、地方感与旅游社区发展
1.旅游社区景观设计。
关于旅游者地方感的研究,可以了解旅游社区景观与旅游社区形象与旅游者感知的形成。
在旅游社区的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地方感可以成为指导,使得旅游社区的景观建设与旅游发展方向趋于一致。
同时对社区居民地方的研究,可以使旅游景观建设符合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联系。
2.旅游社区管理体制建设。
地方感能够促进旅游社区的一体化,有利于社区的体制建设。
在旅游社区的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居民参与的决策机制使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的制定与监督中,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使社区居民享受旅游资源的分配以及旅游经济效益的分享,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缓解社区居民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冲突。
3.旅游社区营销管理。
旅游者的地方感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旅游地的文化背景与主体景观类别;以及旅游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自身因素。
分析旅游者的地方感,了解旅游者的
社区体验,可以使旅游社区有效地进行社区保护与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营销。
同时,旅游者的地方感会使旅游者对旅游社区产生依恋,会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
在营销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准确的自我地位与宣传,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与游览时间。
参考文献:
[1]顾宋华.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以环西湖休闲街区为力[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方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j].2005,11.
[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32-41.
[4][美]帕克.宋俊岭,译.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60-64.
[5]陈丽华,董恒年.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