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合
辐散
风为矢量:用风速、风向表示。 影响我国降水的最重的第风二:章水季文循风环与。径流形成
⑷湿度: 主要指标: ①水汽压(e,hPa) 饱和水汽压(E):随温度而变 饱和差:E-e
若: eE 则凝结
②湿度 绝对湿度(g/m3):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比值 ③露点(Td ) 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露点的高点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 ④比湿(q) 水汽质量与气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Mountain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Dry on the “leeward” side
③ 锋面雨 锋面活动产生的降水称为锋面雨。
锋面: 温湿特性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其接触区由于 性质不同来不及混合而形成的不连续面。锋面与地 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习惯上称为锋。
锋面分类: 按运动学观点分为: 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⒈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⒉河流与流域 3.降水、蒸散发、下渗、径流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水体以蒸发、降水、入渗和 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文 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小循环
大循环 小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黄河流域水系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河流的基本特征 ⑴河长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km)。 量取方法:曲线仪或分规。
⑵河流的断面: 横断面:垂直流向 纵断面:沿中泓线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3. 河道纵比降: ⑴概念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 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水面比降、河底比降。 ⑵比降计算
水循环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1、大循环: 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 2、小循环: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 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 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 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②地形雨
特点: 因空气本身温湿特性第二,章水运文循行环与速径流度形成及地形特点而异。
• Lifting of moist air currents over mountain barriers • Common in the west coast of U.S.
Precipitation on the “windward” side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以陆地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以海洋为研究对象水量平衡方程为: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So趋于零。所以:
合并得:
或:
PE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三、流域水量平衡 以流域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比降计算计算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流域 1、流域概念 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 域。
分界线 (分水线)
河网
出口
流域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①某一断面流域 ②河口断面流域
①闭合流域 ②不闭合流域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流域边界线勾绘: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⑸云 ⑹蒸发
二、 降水的形成与分类
⑴ 降水的形成
三因素:水汽、上升运动、冷却凝结。
原理: 地面湿热气团上升膨胀、冷却、凝结、成云、形 成降水。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 降水的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
①对流雨 形成: 上升的空气形成动力冷却而致雨称为对流雨。 特点: 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较小。
⑶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干流 :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 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
Strahler河流分法:
①无支流汇入的河流为一级河流。 ②两条同级别的汇合而成的比原来高一级。 ③两条不同级别河流汇合取较高者。
干流: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水系:脉络相同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体统。
PER S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而言: △S趋于零,故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ER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1、河流的形成与分段、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⑴形成: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 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 ⑵分段: 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①流域面积 F(km2) 求积仪法、数方格法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②流域长度(L)和平均宽度(M)
河网 出口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方格法,方格交叉点值平均。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理位置: 经纬度。反应水文循环的强弱。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3、流域基本特征
⑴ 流域的几何特征 ①流域面积
F(km2),采用方格法、求积仪法量面积。 ②流域长度(L)、平均宽度(M)
L( km),采用同心圆法。M(km): F/L。 ③河网密度 ΣL/F(km/ km2 ) ④流域形状系数: M/L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采用方格法。
②气候条件: 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速等。决定流 域水文特征。
③下垫面条件 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 沼泽等。反应每一水系形成的具体过程,并影响径流 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三节 降水 降水: 雨、雪、霰、雹、露、霜。
一、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 ⑴气温: ℃ 对流层内: 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气压:
单位面积承受大气的重力。hPa
气压场、等压面、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高空图概念: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高空图
地面天气图
气压分布基本形式(气压系统): 低气压、高气压、高压第脊二章、水低文循压环与槽径流、形鞍成 形气压区
⑶风: 大气的运动:垂直称为对流,水平称为风。
辐散
风为矢量:用风速、风向表示。 影响我国降水的最重的第风二:章水季文循风环与。径流形成
⑷湿度: 主要指标: ①水汽压(e,hPa) 饱和水汽压(E):随温度而变 饱和差:E-e
若: eE 则凝结
②湿度 绝对湿度(g/m3):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比值 ③露点(Td ) 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露点的高点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 ④比湿(q) 水汽质量与气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Mountain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ຫໍສະໝຸດ Baidu
Dry on the “leeward” side
③ 锋面雨 锋面活动产生的降水称为锋面雨。
锋面: 温湿特性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其接触区由于 性质不同来不及混合而形成的不连续面。锋面与地 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习惯上称为锋。
锋面分类: 按运动学观点分为: 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⒈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⒉河流与流域 3.降水、蒸散发、下渗、径流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水体以蒸发、降水、入渗和 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文 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小循环
大循环 小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黄河流域水系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河流的基本特征 ⑴河长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km)。 量取方法:曲线仪或分规。
⑵河流的断面: 横断面:垂直流向 纵断面:沿中泓线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3. 河道纵比降: ⑴概念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 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水面比降、河底比降。 ⑵比降计算
水循环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1、大循环: 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 2、小循环: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 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 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 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②地形雨
特点: 因空气本身温湿特性第二,章水运文循行环与速径流度形成及地形特点而异。
• Lifting of moist air currents over mountain barriers • Common in the west coast of U.S.
Precipitation on the “windward” side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以陆地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以海洋为研究对象水量平衡方程为: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So趋于零。所以:
合并得:
或:
PE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三、流域水量平衡 以流域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比降计算计算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流域 1、流域概念 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 域。
分界线 (分水线)
河网
出口
流域示意图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①某一断面流域 ②河口断面流域
①闭合流域 ②不闭合流域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流域边界线勾绘: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⑸云 ⑹蒸发
二、 降水的形成与分类
⑴ 降水的形成
三因素:水汽、上升运动、冷却凝结。
原理: 地面湿热气团上升膨胀、冷却、凝结、成云、形 成降水。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 降水的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
①对流雨 形成: 上升的空气形成动力冷却而致雨称为对流雨。 特点: 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较小。
⑶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干流 :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 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
Strahler河流分法:
①无支流汇入的河流为一级河流。 ②两条同级别的汇合而成的比原来高一级。 ③两条不同级别河流汇合取较高者。
干流: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水系:脉络相同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体统。
PER S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而言: △S趋于零,故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ER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1、河流的形成与分段、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⑴形成: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 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 ⑵分段: 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①流域面积 F(km2) 求积仪法、数方格法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②流域长度(L)和平均宽度(M)
河网 出口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方格法,方格交叉点值平均。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理位置: 经纬度。反应水文循环的强弱。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3、流域基本特征
⑴ 流域的几何特征 ①流域面积
F(km2),采用方格法、求积仪法量面积。 ②流域长度(L)、平均宽度(M)
L( km),采用同心圆法。M(km): F/L。 ③河网密度 ΣL/F(km/ km2 ) ④流域形状系数: M/L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采用方格法。
②气候条件: 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速等。决定流 域水文特征。
③下垫面条件 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 沼泽等。反应每一水系形成的具体过程,并影响径流 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三节 降水 降水: 雨、雪、霰、雹、露、霜。
一、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 ⑴气温: ℃ 对流层内: 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⑵气压:
单位面积承受大气的重力。hPa
气压场、等压面、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高空图概念: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高空图
地面天气图
气压分布基本形式(气压系统): 低气压、高气压、高压第脊二章、水低文循压环与槽径流、形鞍成 形气压区
⑶风: 大气的运动:垂直称为对流,水平称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