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CT 扫描。

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垂体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结构和异常病变。

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动态观察或者评估血供情况等。

垂体病变的MRI表现垂体病变的MRI表现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腺瘤是垂体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黑色)或等信号(灰色)的球形或椭圆形病灶。

其大小、形态、位置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囊肿:垂体囊肿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囊肿一般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结构。

3. 炎症:垂体炎症的MRI表现多样,可呈现为垂体扩大、信号异常或增强等。

炎症一般伴有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等。

垂体病变的CT表现垂体病变的CT表现与MRI类似,但CT能够提供更好的骨质分辨率,可以评估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垂体病变在CT上呈现为与脑实质相比的高或低密度病灶,其大小、形态、位置也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对垂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影像学能够直接显示垂体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2. 定位: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病变,影像学能够提供病变的精确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3. 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可以反映垂体病变的缩小或消失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结论影像学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RI和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和信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垂体病变的类型,并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不仅能够对垂体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还可以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垂体病变MRI诊断思路

垂体病变MRI诊断思路
当前第28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临床表现
男性更常见,男女比约3:1。 临床表现取决于激素缺乏的种类及程度。单一激素缺乏症
(常为生长激素缺乏)的小儿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育延迟,
而多种激素缺乏症的小儿患者表现为全垂体功能减退症相关的症 状,伴或不伴尿崩症。
成年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如畏寒、皮肤干燥。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 壁。
出现在这里最常见的病症,是胶质瘤、错构瘤、生殖细胞 瘤、嗜酸性肉芽肿
当前第11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C5床段(Clinic segment),C6眼段 (OPht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当前第66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当前第67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当前第68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F/14岁,外院怀疑垂体腺瘤,垂体高度11.2mm
当前第69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当前第70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F/50岁,头痛、恶心、呕吐1周
蝶窦 这个结构包含空气、粘膜和骨。在这里出现的疾病, 包括癌(其中蝶窦黏膜出现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 是最常见的)。 在斜坡常见的是脊索瘤、软骨肉瘤和骨肉瘤
转移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细菌或真菌在蝶窦炎症过程可以通过传播颅内海 绵窦。
当前第17页\共有93页\编于星期五\18点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经蝶手术入路评价
切层平 行于鼻 蝶线, 范围包 括蝶窦 和蝶鞍 区
二、垂体影像解剖学
✓ 垂体解剖学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期Rathke’s囊的向上移行。
腺垂体:
✓ 正常矢状位呈半月
或新月形,上缘形
态取决于鞍隔孔的
7天
妊娠前
大小和垂体功能状
态,冠状位呈长带

✓ 信号均匀,与脑组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1、鞍内肿瘤 ✓ 2、鞍上肿瘤 ✓ 3、鞍旁区肿瘤
✓ 正常垂体柄偏位是由于正中隆起中心和蝶鞍中心不位于同一纵切面上, 当该两中心点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时, 垂体柄发生偏位则称垂体柄移位
垂体后叶的偏位 ,为正常发育变 异,不要误为肿 瘤,发生率为 21.4%
垂体后叶强化早于垂体其它部,最后整个垂体均匀强化。
SE T1WI
频率SE编T码1W方I向(f/:s) SI
垂体激素分泌细胞团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分布
垂体前叶
✓ 两侧叶: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为主 ✓ 中间部: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DH和催产素
✓ 垂体的血供 ✓ 正常垂体的MRI动态增强强化特点:
垂体后叶→垂体柄→腺垂体结节部→腺 垂体两侧叶
垂体组织的序贯强化方式与其血液供应有关
✓ 部分性空蝶鞍:小于4mm,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 空蝶鞍:垂体受压菲薄位于鞍底,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蝶鞍可扩大

垂体病变MRI诊断

垂体病变MRI诊断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垂体囊肿 (Rathke’s cleft cyst) 空泡蝶鞍 (empity sella turcica) 垂体炎症 (inflammation & infection)
典型征象:
“8”字或“雪人”征 少见征象:分叶状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垂体大腺瘤
信号特点:
T1:与GM等信号,垂体后叶移位(80%)或消失 (20%),海绵窦受侵犯
T2:与GM等信号,囊变或出血信号改变 C+:多呈早期显著不均匀强化;某些可见轻度
硬膜增厚“尾”征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蝶鞍MRI解剖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Rathke囊肿
MRI信号特点:
T1:50%低信号,50%高信号 T2:70%高信号,30%等低信号 Flair:高信号 T1+C:无强化,周围受压垂体组织呈边缘
强化
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F/38 Ratheke’s囊肿
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三十三分。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ppt课件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ppt课件

2020/11/13
13
垂体周围结构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口腔顶的上皮(Rathke囊) 功能:
嗜酸细胞:STH, LTH 嗜碱细胞:ACTH, TSH, FSH, LH, etc 嫌色细胞:功能不清
2020/11/13
9
垂体的解剖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NH)
垂体后叶,占1/5 包括:垂体后叶、漏斗柄、灰结节正中突 起源:胚胎前脑(间脑) 功能:储存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2020/11/13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18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2020/11/13
19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可为局灶结节状强化
2020/11/13
27
F/18 圆脸,月经不规律
2020/11/13
28
F/18 垂体增生
2020/11/13
29
57885
F/23 甲低,闭经,紫纹
2020/11/13
30
12mm
2020/11/13
F/11 甲低治疗前
31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MRI发现垂体瘤的敏感性为45%~100%
在垂体MRI的检查中,脂肪抑制技术显得很 重要,此技术可克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腺体 上界上凸
垂体柄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正 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误 认为病变
11 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准 测量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 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点 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12 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分 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13 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视 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借助 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多无分泌功能 肿瘤均一等密度,其次为高密度,约1/4囊变 肿瘤鞍上部分多为圆型或分叶或不规则形,
边缘锐利
肿瘤常侵蚀鞍底,可侵入蝶窦,使蝶鞍扩 大 对称性或非对称性
肿瘤向上延伸,鞍上池充盈缺损,压迫视交 叉下部
肿瘤向后延伸,大脑脚受压倾斜,脚间池部 分或全部消失
肿瘤向左右方向生长,可使海绵窦及窦内 血管挤压 手术证实仅少数侵入海绵窦,大 多未受侵犯
A组在垂体前――垂体上动脉前组――从 垂体结节部的前上方穿入垂体实质内向前
下方走去
B组在垂体后――垂体上动脉后组――从垂 体柄的后方进入垂体实质内,形成血管网,向 垂体前叶方向走去
丘脑下部与垂体远部的关系及血液供应
垂体下动脉
垂体血液供应的另一个来源
左右各一条,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部发 出→向内进入垂体窝底→在接近垂体下方 时,每一侧垂体下动脉分为两小支进入垂体
ACTH的靶腺为肾上腺皮质,所以ACTH 分泌增加时,则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导 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

最新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

最新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
和影像相似,发生在此区定性诊断困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
垂体周围解剖
蝶鞍 视神经 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鞍上池 鞍隔 鞍上血管 下丘脑 第三脑室前下部
垂体生理
生长激素(GH)分泌与调节 催乳素(PRL)分泌及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TRH、TSH)分泌及调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及调节 促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分泌及调节 加压素 催产素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大腺瘤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显示蝶鞍 扩大,前后床突骨质 吸收、破坏,鞍底下 陷,罕见鞍内钙化。 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 征象及颅骨增厚等。
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CT: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冠状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4)垂体上缘膨隆 (5)垂体柄偏移变短 (6)鞍底骨质改变 (7)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MRI: 垂体微腺瘤 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
括TI和T2图像。TI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 一侧,T2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出血时T1T2皆为 高信号。PRL瘤边界清楚,GH和ACTH瘤边界多 不清楚。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垂体柄偏斜 ,推移颈内动脉与CT所见相同。用Gd-DTPA后 ,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冠状面呈葫芦状,是因鞍隔束缚肿瘤之故,称“
束腰征”。鞍上池亦可受压变形、闭塞。肿瘤还可
向鞍旁生长,及向后向下生长。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02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无锡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蒋兆贯
一般性知识介绍 垂体的检查法比较 正常垂体的影像学(MR)辨识 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漏斗部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 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 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正中矢状位(A)及冠状位(B)显示,垂体 柄自正中高信号
正中矢状面,垂体柄未见显 示,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垂体后叶未见
; 高信号影及异位的高信号
冠状位
面,在第三脑室漏 斗隐窝处见一小结 节状异常高信号
( 1) 鞍膈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鞍膈不完整或缺如, 久而久之蝶鞍扩大, 鞍背骨质吸收,脱钙,最后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压缩成扁平状紧贴于 鞍底。
无明显临床症状 顽固性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月经不调 泌乳 性欲减退 少数可有脑脊液鼻漏
空泡蝶鞍之CT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变薄,偶见骨质破坏 鞍内充满CT值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冠状面扫描示其与鞍上池直接相通,其内 可见正常垂体柄,通向受压、变扁、紧贴 鞍底的垂体腺 增强后低密度影周边无强化
各种原因导致垂体柄缺如或中断,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从而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罕见疾病。
临床表现:身体矮小,激素检查除生长激素低下 外,可出现多激素水平低下。
致病因素1.围产期损伤。2. 产前因素。
MR表现: 1.MRI 扫描发现垂体柄不显示或呈不连 续线状时应考虑PSIS 可能。2.为垂体后叶异位。 3.腺垂体体积较小,

3-冯逢-垂体病变的MRI诊断思路

3-冯逢-垂体病变的MRI诊断思路
发生在此区定性诊断困难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 特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
垂体化脓性炎症
Pyogenic infection of pituitary
• 临床表现是关键,常出现头 痛、发热、垂体后叶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多下降
• 可形成脓肿,类似脑脓肿表 现
• 未完全形成脓肿的,有时影 像学上表现不具特征性,需 要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 Mixed germ cell tumors 混合生殖细胞肿瘤
11
绒癌
女,12岁,CDI 2年,垂体功能减低
2012/7/11
CSF : β- HCG : 28968 mIU/ml (<5)
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多症
• 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 种
• 典型表现包括突眼、尿崩 症和颅骨缺损
叶通路障碍,累及神经垂体,1/3为特发性 • 后叶:储存加压素(蛋白多肽) • MRI:T1后叶高信号消失
垂体柄增粗(>3.5mm)或截断
生殖细胞瘤
女,32岁,多饮多尿2年余
放疗3周后
放疗6月后
男/15岁,生长迟滞3年,多饮多尿1年 鞍上、松果体区病变 梗阻性脑积水
50839
2007WHO_CNS肿瘤分类
外科常用的Hardy/Wilson分类 • 鞍上扩展、鞍旁蔓延、鞍底压迫破坏
典型的垂体微腺瘤
5
MRI平扫可显示的微腺瘤
2012/7/11 MRI增强可显示的微腺瘤
51921
动态增强可显示的微腺瘤
66456
ACTH瘤
垂体大腺瘤
F/26岁,ACTH瘤
F/50岁,泌乳10年, 视力模糊2年
泌乳素瘤
异位垂体腺瘤
• 生殖细胞瘤(Geminoma) • Langerhan组织细胞增生症 • 结节病 • 垂体柄/后叶的感染与炎症 • 颗粒细胞瘤 • 垂体(后叶)细胞瘤 • 转移瘤、淋巴瘤、垂体肉瘤,等

推荐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课件

推荐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课件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检查方法
平片、 体层摄片、 气脑造影、 脑室造影、 血管造影, CT MRI: 已成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 CT 问世以后,除平片和分层摄片外,气脑和脑室造影等有创 性检查已被淘汰,脑血管造影也仅在与血管性病变鉴别诊断有 困难时才偶尔应用。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生殖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图像 的等信号及T2加权图像的稍高信号, 注入增强剂后扫描示肿瘤明显强化。 MRI可发现肿瘤的脑脊液播散。鞍区的 生殖细胞瘤一般较小,多数小于2cm, 且边界清晰。有时鞍区生殖细胞瘤在 MRI上表现正常,而患者中枢性尿崩症 的临床表现却非常明显,误诊为特发性 中枢性尿崩症,因此有必要对特发性中 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MRI随访。
MRI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 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②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者; ③ 铁磁性夹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
由于磁场可能引起金属夹移动而导致大 出血; ④ 早孕者; ⑤ 病情危重需要监护的病人,因为心电

垂体瘤的CT和MRI诊断

垂体瘤的CT和MRI诊断

颅咽管瘤
CT-C
CT-C
CT-C
颅咽管瘤
CT-C
MRI-C
颅咽管瘤
T1WI
T2WI
DWI
CO
颅咽管瘤
T2WI
T1WI
T1WI
CO
CO
脑膜瘤




病灶中心多位于鞍结节或鞍旁 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 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等或略低T1、等或略高T2信 号 多数密度或信号均匀 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尾征 蝶鞍形态正常,可见垂体影 可见局部骨质改变
垂体瘤 的CT和MRI诊断
史浩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影像科
鞍区CT和MRI检查
鞍区CT检查


患者头部呈过伸或过屈位 冠状位扫描 增强扫描(含碘对比剂)
鞍区MRI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线圈 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序列
扫描方位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必要时横 轴位 增强扫描(含钆对比剂)
T2WI
T1WI
CO
垂体柄




CT 垂体柄由漏斗部发出在视交叉前 下方行至垂体的中后部,大多在 鞍背前1~2个层面显示清晰 垂体柄宽径约3mm,于冠状位图 像垂体柄居中,少数向一侧倾斜, 常见于垂体两侧高度不等或鞍背 CT 偏斜者,在CT图像上由于鞍背 骨伪影干扰或扫描体位影响,垂 体柄显示不清 CT片呈等密度,MRI T1WI呈等 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由于 脑脊液影像显示不清;密度和信 号均匀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大腺瘤CT表现
CT-P CT-C
CT-C
CT-C
垂体大腺瘤CT表现
CT-P
CT-P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精品PPT课件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精品PPT课件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眼神经,CN V1 上颌神经,CN V2
• 70~90%多为相对低信号,比正 常腺体组织强化延迟
• 10~30%仅能在动态增强的序列 上显示
F/20,圆脸1年,月经不规律半年
54159
Cushing syn
54159
ACTH微腺瘤
F/64,手足粗大就诊
56471
F/24,泌乳5年,停经1年
55609
PRL微腺瘤
F/50 微腺瘤
垂体周围结构
骨结构
鞍结节、前(后)床突、鞍底、鞍背
鞍隔
硬膜
脑脊液腔隙
鞍上池、三脑室视隐窝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蝶鞍MRI解剖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垂体囊肿 (Rathke’s cleft cyst) 空泡蝶鞍 (empity sella turcica) 垂体炎症 (inflammation & infection)

垂体肿瘤MRI诊断_(NXPowerLite)

垂体肿瘤MRI诊断_(NXPowerLite)

常规增强
增 强 早 期
动态增强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技术
注意
中间囊部和某些技术伪影在 MRI上可以与微腺瘤表现相似
垂体瘤(大于10mm)
瘤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等信号或较 高信号。
肿瘤形态显示可以明确垂体腺瘤与视交叉、两侧海绵窦 的关系。
坏死、囊变区在T1加权上呈更低信号,在T2加权上呈高 信号。
垂体腺增强往往低于邻近的海绵窦。两侧海绵窦信号强度 不对称是海绵窦受侵犯最敏感的征象,然而特异性差。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一些作 者倾向于以下判断:
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达67%或以上,海绵窦累及可以确诊 2.如果海绵窦显示不清楚或海绵窦上、内侧壁与肿瘤相连,应高度怀疑; 3.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小于25%或海绵窦内、上壁未与肿瘤接触, 可 以明确海绵窦未累及。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最常见部位为鞍内和鞍上(75%),完 全位于鞍上(20%),完全位于鞍内(5%), 极少数生长在第三脑内。
颅咽管瘤
囊性成份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或中等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
肿瘤实质部分以等T1和长T2信号为主。 增强扫描后无钙化的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
囊 性 颅 咽 管 瘤
灰结节异位瘤 (错构瘤)
增强扫描后肿瘤有强化
生殖细胞瘤
肿瘤侵袭与其大小有关
微腺瘤无周围结构的侵袭。 肿瘤10~20mm,可出现微侵袭,即镜下局限性
硬脑膜浸润。 肉眼侵袭多发生在20~40mm大的肿瘤。 弥漫性或破坏性侵袭,肿瘤多在30~40mm以上。
侵袭性垂体腺瘤 的MRI判断
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侵袭海绵窦、鞍底骨质和蝶窦,其中 以海绵窦受累为MRI的一个重要征象。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精品课件
Newton等认为静注Gd-DTPA后扫描越早、越快, 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越高。由于微腺瘤的强化晚于 正常垂体前叶组织,于静注Gd-DTPA早期可见垂体 微腺瘤和垂体前叶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最高,而在扫 描晚期两者之间的对比度下降
Newton DR, et al. AJNR 1989; 10: 949-954 Elster AD. AJR 1994 ; 163: 680-682
垂体病变
1,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 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或低下 3,垂体腺瘤
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
尿崩症 垂体性:垂体后叶分泌ADH减少
(MR-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肾 性:肾小管反应性下降 继发性:肿瘤、外伤、感染 特发性:原因不明
垂体病变
1,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 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或低下 3,垂体腺瘤
精品课件
动态增强(我们的数据)
• 正常腺垂体强化峰值见于58.5± 28.4秒 • 垂体腺瘤的峰值见于117.3 ± 39秒 ❖腺垂体的强化程度为(204.4 ± 77.2) % ❖垂体腺瘤的强化程度(147.7 ± 91.6)%
精品课件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30sec)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低下
亢进:表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高泌乳素血症 柯兴 综合症 病因:垂 体: 肿瘤 下丘脑:促垂体激素增加 靶腺体:反馈抑制下降
低下:表现:Sheehan 综合症
Simoid 综合症 病因:75%以上垂体组织破坏
(肿瘤、外科手术、外伤、血运障碍)
垂体病变
1,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 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或低下 3,垂体腺瘤
类) 1,催乳素细胞腺瘤:30%---闭经-泌乳综合症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25%---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3,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15%---柯兴综合症 4,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5% 5,促甲状腺细胞腺瘤:1% 6,多激素细胞腺瘤:12% GH+PRL 7,无功能细胞腺瘤

垂体病变MRI诊断思路 ppt课件

垂体病变MRI诊断思路  ppt课件
泌乳素瘤
21
女/23岁,月经不 调近1年,停经6 月余 饮水增多10余年
52922
22
女/30岁,产后头痛3月余,乏力、视物模糊2月
2374610
激素治疗20天后
7244610
垂体Rathke裂囊肿
女/28岁,头痛3周 视力可
285 0147
垂体增大病变分析
要结合后叶是否受累来分析
垂体增大合并中枢性尿崩,很少是因为垂体腺瘤引起,诊断小心! 要考虑垂体炎症、甚至是Rathke裂囊肿、起源于垂体柄或垂体后叶的肿瘤等
26
F/34,口干,多饮多尿2月
54980
27
M/43岁, 头痛,发热,多尿
28
男/48岁,头痛,尿崩
55098
病理:慢性炎细胞浸润,并少量化脓性组织
29
男/63岁,头痛头晕加重2月伴发热 CSF 215mmH2O
3080123
M/43 视物不清,乏力,多尿,性功能减退
31
32
垂体柄及垂体后叶病变
压迫症状:头痛、恶心、视力、视野改变等 神经垂体异常
口干、多饮多尿—确定为中枢性尿崩症
18
垂体病变----结合临床表现
“停经(月经不调)、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PRL瘤)
▪垂体PRL瘤 ▪颅咽管瘤 ▪垂体Rathke裂囊肿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19
典型的与异位的垂体 腺瘤
20
F/50岁,泌乳10年 ,视力模糊2年
垂体病变MRI诊断思路 及少见病变
1
MRI为垂体病变首选影像学检查
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小FOV 成像 FOV: 15~20cm
≤3mm层厚
T1WI及T2W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影像检查方法
n X线正侧位平片及蝶鞍体层像
n蝶鞍CT冠状平扫及增强扫描
n蝶鞍(垂体)磁共振MRI平扫
及增强扫描
正常垂体的CT表现
正常垂体的图示
Anne G. Osborn, Brain, 2004
垂体的解剖
n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NH)
p垂体后叶,占1/5
p包括:垂体后叶、漏斗柄、灰结节
正中突
p起源:胚胎前脑(间脑)
p功能:储存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垂体的解剖
n垂体蒂(pituitary stalk)
p下丘脑垂体束:传送下丘脑视上核
及室旁核产生的血管加压素
(vasopressin)及催产素(oxytocin)
p垂体门静脉系统
垂体周围结构
n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p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p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p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p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眼神经,CN V1
•上颌神经,CN V2
正常垂体的
MRI
表现

N
III
I
V
V
I
V1颈内A
蝶窦
V2海绵窦垂体病变
n 垂体发育低下和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n 垂体增生(pituitary hyperplasia)n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n 垂体囊肿(Rathke ’s cleft cyst)n 空泡蝶鞍(empity sella turcica)n 垂体炎症(inflammation & infection)
Pituitary dwarfism
n 为
特殊的垂体
发育低

(生

激素缺
乏,
GHD )
n
机制:后叶
下降过程阻断——使发育过程中垂体和蒂血供
中断
——
前叶
缺血激素
缺乏
n MRI
:垂体小、垂体
蒂缺如、后叶高信号消失或异位垂体
侏儒
垂体增生
Pituritary hyperplasia
n 生理性增生
n 继发增生
p 甲状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p 终器官功能低下(end-organ failure)p 神经内分泌肿瘤
F/23 甲低,闭经,紫纹
垂体增

n
鉴别
诊断
p
垂体大

瘤p
垂体

腺瘤
p
淋巴
细胞

垂体炎p 静脉性充血
•发生于颅内低血压


垂体微腺瘤
n 泌乳素瘤占有症状微腺瘤的30~40%
n 生长激素异常腺瘤
p 成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p 青春期:巨人症(gigantism)
n GH 及PRL 微腺瘤常偏侧生长
F/20,圆脸
1
年,月经不规律半年
F/64
,手足粗大就诊
垂体大腺瘤
Pituitary macroadenoma
n鞍内及鞍上占位,20~40岁高发
n常见症状:
p内分泌异常
p视野缺损
n“异位垂体腺瘤”很少见,但可在蝶窦、海绵窦、垂体蒂、三脑室
及斜坡
垂体大腺瘤
n信号特点:
p T1:与GM等信号,垂体后叶移位
(80%)或消失(20%),海绵窦受侵

p T2:与GM等信号,囊变或出血信
号改变
p C+:多呈早期显著不均匀强化;
某些可见轻度硬膜增厚“尾”征
垂体大腺瘤
n主要鉴别诊断
p垂体增生
p动脉瘤
p脑膜瘤
p转移
p淋巴细胞性垂体炎p颅咽管瘤
04-9-21
04-10-8
04-10-26
Rathke囊肿
n40%完全在鞍内,60
%有鞍上扩展
n有症状的RCC大小多
在5~15mm
n边界清晰,圆形或分
叶状鞍内/鞍上肿块,
无钙化,有时可见囊
内不强化结节
Rathke囊肿
n MRI信号特点:
p T1:50%低信号,50%高信号
p T2:70%高信号,30%等低信

p Flair:高信号
p T1+C:无强化,周围受压垂体
组织呈边缘强化
M/43 视物不清,乏力,多尿,性功能减退
空泡蝶鞍
Empty sella turcica
n垂体通常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n MRI:应注意找垂体蒂;
若找不到垂体蒂应考虑鞍
内囊肿
F/34,口干,多饮多尿
2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n良性发育不良性上皮肿瘤,起源自Rathke囊鳞状上皮
n第一发病高峰期为8-12岁,第二高峰为40-60岁
n鞍上占75%,鞍上+鞍内21%,鞍内4%
n分叶状,多囊状囊性、囊实性占位n病理:造釉细胞型,乳头型
液含蛋白成分
鞍旁脑膜瘤
Parasella meningioma
n部位:鞍结节处常见
n形态:脑膜上宽基底
n增强:均匀一致强化
n其他:CT可显示骨质硬化
鞍上生殖细胞瘤Suprasella germinoma
n常发生在中线,松果体为最好发部位,鞍区次之,亦可见于基底节区,可多发
n多发于30岁以下
n临床可以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功能低下
n T1等信号,T2高信号,+C明显
53508
F/13
,尿


M/15,左上下肢无力,肌萎缩半年
视交叉星形细胞瘤
Chiasmatic astrocytoma
n多见于儿童,占儿童鞍旁肿瘤的25~30%,儿童脑原发肿瘤的5

n低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常为毛细
胞型
n T1低信号,T2高信号
F/51 鞍上动
灰结节错构瘤
Tuber cinereum hamartoma
n下丘脑(灰结节)错构瘤属先天性、非肿瘤性灰质异位
n临床:性早熟、可出现痴笑样癫痫、
智力低下,M>F
n MRI:
p实性肿块,位于漏斗与乳头体之间
p T1等信号,T2高信号,无对比强化
蛛网膜囊肿
Arachnoid cyst
n意义:主要是鉴别诊断
n MRI:找薄壁,内容物同CSF
无垂体蒂,可与空泡蝶鞍
鉴别
鞍区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n少见,多见于40~60岁
n分叶状、不规则
n与Rathke囊肿鉴别困难
n与颅咽管瘤鉴别:不强化
神经垂体病变的MRI
诊断
n

床:

枢性
尿崩症n 原因:产生加压素下丘脑核及下
行到
垂体后叶通路障碍
n 后叶:加压素或类似物质n MRI : T1后叶高信号消失
垂体柄增粗(>3.5mm )或截

神经垂体病变的
MRI 诊断
n


病变(成人
):
p 结节病
p 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p 生殖细胞

p 转移
p 淋巴瘤
p 胶质瘤
p 迷芽瘤(choristoma)
男/72,腹腔NHL病史,右眼睑下垂1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