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波导现象对二次雷达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19 年 1 月 Jan. 2019
大气波导现象对二次雷达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张继明 1,孙 兵 2,刘纪辉 2,张 磊 2
(1.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39;2.解放军 94535 部队 81 分队 江苏 南京 210039)
里),对 于 机 场 终 端 区 域 监 视 作 用 的 二 次 雷 达 ,最 大
作用距离一般约为 140 公里(75 海里)。
1.2 应答数据编码
二 次 雷 达 系 统 按 照 一 定 的 脉 冲 重 复 频 率(PRF)
询问监视空域内的目标,一般使用模式 3/A 与模式 C
交替询问,模式 3/A(简称模式 A)是兼用于军用识别
和民用识别的询问模式,模式 C 是用于高度的询问
模式。
应答机接收到二次雷达地面站发射的询问信号
后,将根据询问模式自动应答一串脉冲,也即应答信
号 。 模 式 3/A 与 模 式 C 的 应 答 码 格 式 相 同 ,都 是 由
16 个信息码位组成,如图 2 所示。其中,F1 和 F2 是
框架脉冲;X 位是备用位;两个框架脉冲之间的其余
Nanjing 21003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SR,then analysis the phenomenon of atmospheric duct appearing in coastal areas,and give a algorithm which recognized and suppressed false targets of atmospheric du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false targets of atmospheric duct ,and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atmospheric duct to SSR,and improve the surveillance performance of SSR. Key words: atmospheric duct;suppress algorithm;SSR;false target
影响二次雷达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措施
影响二次雷达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措施【摘要】本文叙述了车载一维相控阵二次雷达单脉冲测角原理,由地面反射引起多路径效应,以及车辆的运动等因素大大降低了测角精度,对这些影响单脉冲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根据工程实践,给出了提高精度的方法,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一维相控阵二次雷达的测角精度。
【关键词】SSR ADS-B;测角精度;标校1.引言二次雷达设备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管制工作人员提供比一次雷达精度高的航迹数据,还能提供识别信息,即飞机的代码,当飞机发生故障、通信系统失效或遇到劫持时,能够提供危机警告信息。
为了监视空域,和管理一些临时空域,需要发展车载二次雷达设备,快速部署到监视区域。
与陆地固定安装的二次雷达相比,有其共同的特点,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主要是受安装环境的影响,不能安装大尺寸的机械扫描天线,需要安装一维相扫的天线,特别是在空旷区域监视时,地面的反射很强,多径效应非常显著。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分析了影响二次雷达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精度分析二次雷达测角时,多种因素的影响都将产生测角误差。
按误差的类型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可通过校正加以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则难以消除,它们直接影响测角的精度。
在雷达的各种测角方法中,单脉冲测角方法因实现简单、稳健性好等优点,在实际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单脉冲测角方法主要有四种:振幅-振幅式,相位-相位式,振幅和-差式及相位和-差式。
针对本设备中使用的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角方法,分析影响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
2.1 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角由于在使用和-差角度鉴别器的单脉冲雷达对于接收支路特性的相位一致性要求相对不太苛刻,所以比较普遍的用于现代的一些雷达站。
这种方法所要求的设备量少,除要求和差通道的增益均衡外,对两路之间的相位关系要求不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1 引言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
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
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
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即79.4×10-12w 。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增益,min P 为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功率,典型值为-85dBm ,即3.16×10-12。
《二次雷达原理》课件
气象
用于气象预测和天气监测。
科研
用于天文观测和地质勘探。
雷达波段的分类
微波波段
毫米波波段
工作波段在1毫米到1米之间。
工作波段在0.1毫米到1毫米 之间。
紫外线波段
工作波段在200纳米到400纳 米之间。
二次雷达的波段选择
1 工作频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可以获得更好的波束特性和探测性能。
2 环境干扰
在选择波段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波有不同的反射和吸收特性。
二次雷达的探测距离
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与目标物体到雷 达的距离成反比。
噪声干扰
噪声会降低信号的幅度, 从而影响探测距离。
功率和灵敏度
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 灵敏度,可以增加探测距 离。
发展历史
二次雷达起源于上世纪中叶,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雷达的基本原理
1
发射信号
二次雷达向目标物体发射电磁波信号。
2
目标反射
目标物体接收到信号并反射回来。
3
接收信号
二次雷达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信号。
4
信号处理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
二次雷达的组成
《二次雷达原理》PPT课 件
在这个《二次雷达原理》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二次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 领域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这个课件,你将深入了解雷达技术背后的科学原 理和实际应用。
什么是二次雷达
定义
二次雷达是一种通过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并进行信号处理的雷达系统。
作用
二次雷达用于探测、跟踪和测量目标物体位置、速度、轨迹等信息。
一次雷达 通过发射和接收连续的电磁波工作 适用于目标物体较大且距离较远的情况 具有较大的扫描范围
二次雷达原理分析
二次雷达原理分析作者:付广荣来源:《硅谷》2014年第03期摘要二次雷达作为当前民用航空的监视工具之一,在保障民航飞机安全飞行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丰富了管制手段,提高了航班运行效率。
但二次雷达运行过程中也经受着反射、目标丢失、异步干扰、错觉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因此如何有效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关键所在。
关键词二次雷达;管制;反射;目标丢失;异步干扰;错觉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72-01雷达—无线电检测与测距,顾名思义:雷达的最终目的是发现目标,并测量其距离。
其中一次雷达(PSR)与二次雷达(SSR)是雷达家族中最常见的成员,其中一次雷达是检测自己发射的电磁波遇到物体后的反射信号来对空中飞行物进行检测的,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距离与方位精度,并能得出飞行物体的飞行速度;而二次雷达通过发射一组询问编码信号,装有机载应答机的飞机接收到询问信号后,转发一组应答编码信号。
通过“询问-应答”式工作,因此需要两次辐射,因此称为二次雷达。
因为二次雷达是双工作频率,其发射频率为1030 MHZ,接收频率为1090 MHZ,所以它具有作用距离远,无地物杂波和气象杂波干扰,又因其是“询问-应答”式工作模式,因此又具有交换信息丰富等特点。
下面就重点介绍下二次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二次雷达询问信号采取的是P1P2P3三脉冲体制,其中P2为旁瓣抑制脉冲,P1与P2的时间间隔恒为2 μs,P1P3脉冲为模式询问脉冲,P1与P3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不同的询问模式,ICAO规定使用模式3/A与模式C,即为我们熟知的识别码和高度码,模式3/A的时间间隔为8 μs,模式C的时间间隔为21 μs。
二次雷达的编码信号经由天线、发射机进行信号的发送,而应答信号则由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进行信号的接收,应答信号代码则有16个脉冲构成,图一中SPI位脉冲未进行标识,因其只有在管制员要求时发送,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其中脉宽为0.45 μs,脉冲间隔为1.45 μs,整个脉冲框架即F1到F2的时间间隔为20.3 μs,F2到SPI位的时间间隔为4.35 μs,脉冲编码经过处理就是我们所需的识别码与高度码,而在这16为脉冲信息编码中,其中F1、X、F2以及SPI位不用,因此有用的脉冲为12位,即会有4096种编码的可能性。
二次雷达原理(入门)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模式询问脉冲含义
P1 P3间隔
3s 5s 8s 17s 21s 25s
询问模式
1 2 3/ A B
C D
询问模式的作用
军用
识别码
军用
识别码
军/民用 识别码
民用
识别码
高度码
备用码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询问脉冲的参数 脉冲宽度 0.8微秒 公差 0.1微秒 上升时间 0.05~0.1 下降时间 0.01~0.2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脉冲的参数定义
T
0.9 A 0.5 A
tr
t f 0.1A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回答信号 回答信号格式除了F1和F2包括X位由13 个脉冲(位)组成
F1 C1 A1 C2 A2 C4 A4 X B1 D1 B2 D2 B4 D4 F 2
SPI
0.45s 1.45s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五周期码对应十进数值
循环码奇偶性 偶数
奇数
C1 C2 C4
001 011 010 110 100 100 110 010 011 001
十进制数 0 1 2 3 4 0 1 2 3 4
二次雷达原理
(信号格式)
高度码示例 如下高度码代表海拔高度20000英尺
F1 A1 C2 A2 A4 B1 B2 B4 F 2
2
1
1
d
2
2
去R X
1
去RX
二次雷达原理
(单脉冲原理)
偏离瞄准轴大小 依照差信号的幅度大小判决偏离瞄准轴大小
雷达 第二节 最大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3)圆柱形物体
• 像烟囱、煤气罐、系船浮筒这类圆柱形 物标,则其水平方向的影响与球体相似, 垂直方向的影响则和平板一样;
(4)锥体
• 像灯塔、教堂尖顶及锥形浮标这类锥形 物标的反射性能很差,只有当射束于母 线垂直时,效果与圆柱相同。
.
.
.
.
3)物标材料的影响
• 物标的材料不同,其回波强度也不同。物标反 射强弱可用反射系数表示。反射系数是指反射 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反射系数取决于物标 材料的基本电特性,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其雷达 波的反射系数也高。金属比非金属的反射强, 木质及玻璃钢的放射性能较差。
4)工作波长对反射性能的影响
• 目标的有效散射面积与雷达波长有关。对于尺 寸比雷达波长小很多的目标(如雨、雪)来说, 其有效散射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故3cm 雷达的雨雪干扰要比10cm雷达强得多。
• 其特点是:
• 1.水蒸汽对3 cm雷达波的衰减比lO cm雷 达波大10倍多。
• 2.雨对雷达波的衰减随雨滴及密度的增 大而增加, 3 cm雷达波的衰减比对10 cm雷 达波大10倍左右,故雨天宜选用10 cm雷达。
•
.
• 3.一般的雾对雷达波的衰减较小,但能 见度为30 m的大雾对雷达波的衰减要比 中雨引起的衰减还要大。
• 1.离本船越近,海浪反射越强;随着距离增 加,则海浪反射强度呈指数规律迅速减弱。一 般风浪时,海浪回波显示范围可达6nmile~8 nmile,大风浪时甚至可达10nmile。海浪回波 在雷达荧光屏上显示为扫描中心周围一片不稳 定的鱼鳞状亮斑。
• 2.海浪回波强度与风向有关,风向和海浪波 形关系如图1—3—14所示。海浪反射上风侧强, 显示距离远,下风侧弱,显示距离近。
雷达 第二节 最大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成正比。因此,增加发射功率,最大使用距 离增加并不显著,况且增加发射功率,付出 代价大,不可取。
• 2 ) rmax 与 Prmin 的 四 次 方 根 成 反 比 , 减 小 Prmin (即提高接收机灵敏度)可增加rmax ,
但影响也不显著。
.
3
8
(2)球形物体
• 球体反射性能很差,只有正对圆心的才 返回;
(3)圆柱形物体
• 像烟囱、煤气罐、系船浮筒这类圆柱形 物标,则其水平方向的影响与球体相似, 垂直方向的影响则和平板一样;
(4)锥体
• 像灯塔、教堂尖顶及锥形浮标这类锥形 物标的反射性能很差,只有当射束于母 线垂直时,效果与圆柱相同。
.
• 3)从雷达方程中还可看出, rmax 与GA 和
λ的平方根成正比。
• 4)除了上述雷达技术参数外,显然雷达作用 距离还受到雷达极限探测距离的限制
.
4
2.物标反射性能的影响
• 物标反射雷达波性能的强弱显然会影响雷达的最大作用距 离。通常物标反射雷达波性能的强弱可用目标有效散射面 积来表示。目标有效散射面积的定义是:将物标看成各向 同性的等效散射体,它以相对于雷达波方向的截面积 ,
.
19
四、大气衰减的影响
• 大气衰减是指雷达波在大气层传播过程中受 到大气吸收或散射导致雷达波能量的衰减。这
在大气中有雾、云、雨和雪等含水量增大时更
为严重。
• 其特点是:
•
1.水蒸汽对3 cm雷达波的衰减比lO cm雷
达波大10倍多。
•
2.雨对雷达波的衰减随雨滴及密度的增
大而增加, 3 cm雷达波的衰减比对10 cm雷
雷达原理-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5.2.3 检测性能和信噪比
1. 虚警概率Pfa
Pfa VT Pn (r)dr
通常加到接收机中频滤波器(或中频放大器)上的噪声是宽带高 斯噪声, 其概率密度函数由下式给出:
p(r)
1
2
exp
r2
2 2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高斯噪声通过窄带中频滤波器(其带宽远小于其中心频率)后加到 包络检波器, 根据随机噪声的数学分析可知,包络振幅的概率密度 函数是瑞利分布的
p(r)
r
2
exp
r2
2 2
r0
Pfa P(UT
r )
r
r2
UT
2
exp
2
2
dr
Pfa
P(UT
r )
UT
r
2
exp
r2
2 2
dr
exp
UT2
2 2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 研究RCS的相关应用
• 民用: • 增大还是减小RCS? • 军用: • 增大还是减小RCS? • 增大RCS的方法:简单 • 减少RCS的方法:复杂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Leabharlann P2=S1σ P2
P
S1 R
S1
P
P2
4
二次雷达超作用距离目标异常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PRmin:应答机输入端最小触发电平。
应答方程是机载应答机向空间辐射,不考
山的遮挡,因此实际的最大作用距离通常都不 会达到最大视距。除非电磁波受到大气折射, 使其朝地面弯曲,可以监视到水平面以下的 目标。
综上分析,案例中雷达能探测到 489.69 公里的目标是合理的,而自动化系统根据需要 主动屏蔽了该雷达 370 公里以外的所有目标, 因此在 370 至 474 公里范围内自动化系统不显
4 ASTERIX 数据帧与假目标关系研究 既然数据源无异常,则数据传输的载体— ASTERIX 报文可能有异常。ASTERIX 定义了 监视数据编码的框架和具体结构,主要由数据 种类和数据项组成。 数据种类表示该报文的特定用途,数据项
2.2 370-474 公里范围
二次雷达系统通常应当保证询问的最大作 是每种数据种类中传输的最小数据单元。一条
高度 11917 米,方位 105.1°处消失。 以该目标与雷达的距离为基准,将其在自
动化系统的显示状态分为四个阶段。 2.1 0-370 公里范围 该作用距离内,目标在雷达监控与自动化
系统显示的状态一致,航迹连续稳定。
其中 λR:应答机发射电磁波波长; PR:应答机发射峰值功率; GI′:二次雷达天线接收增益; GR′:应答机发射天线增益; PImin: 二 次 雷 达 接 收 机 输 入 端 最 小 触 发 电平。
目标距离不一致的现象,结合二次雷达最大作 稳定,二者出现不一致。
的应答会对它所邻近的其其它雷达造成异步干
用距离的制约因素,以及监视数据传输标准
2.3 474-490 公里范围
扰。一般情况询问的作用距离小于应答的作用
ASTERIX Category048 不同版本对距离的表示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修改解读
检波器
检波后积累
检测装置
► 信噪比表示的雷达方程
检测门限
由
则
灵敏度
可得,
识别系数M
min
作用距离
灵敏度
min
检测因子
在接收机匹配滤波器输出端(检波器输入端)测量的信号噪声 功率比值。表示检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噪比称为D 0
► D0表示的雷达方程
带宽校正因子
雷达各部分损耗 引入的损失系数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作用距离是雷达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决定了雷达 能在多大的距离上发现目标。 作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雷达本身的性能,其中有发射 机、接收系统、天线等分机参数,同时又和目标的性 质及环境因素有关。
第一节 雷达方程
雷达作用距离方程,表征雷达作用距离和发射机、接收系 §5.1.1 基本雷达方程 统、天线分机参数以及目标的性质、环境因素等的关系 距离R 处任一点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 考虑到定向天线增益G: 目标散射截面积设为σ,则其接收的功率为σS1 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
第三节 积累对作用距离的改善
► 积累的作用:增加信号功率,提高检测性能 ► 积累的方法:相干积累,非相干积累
相干积累
在检波前完成,亦称检波前积累或中频 M个脉冲的中频理想积累可使信噪比提高为原来的M倍 积累,相干积累要求信号间有严格的相 位关系,即信号是相干的。
非相干积累
M个脉冲的视频理想积累对信噪比的改善为原来的 M~M倍之间
§5.3.1 积累效果
► 相干积累
1
原因:信号功率增大M 2 倍,噪声功率增大M 倍
► 非相干积累
,
1
积累效率
► 积累对作用距离的改善
二次雷达原理
二次雷达的发展
二次雷达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监视设 备。
二次雷达几乎和一次雷达同时发展起来的,由于一次雷 达回波无法判断敌我,因此它最初是在空战中为了使雷 达分辨出敌我双方的飞机而发展的敌我识别系统。
当把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经过发展后用于民航的 空中交通管制后,就成了二次雷达系统。
为:
测 角对于监视雷达而言系指方位角α,R亦即偏离12正C北方T向r的角度。
一般由扫描天线主波束的指向所确定。
二次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5423 Antenna Transponder
Altimeter
Interrogation (1030 MHz) Reply (1090 MHz)
Mode A
P1 P2 P3
查表数值×100英尺 上述为010,偶数查表为2,乘以100英尺为200英尺。 高度码译码为21000+200=21200英尺 21200-1200=20000英尺
高度码实例,译码后为20000英尺
二次雷达的特点和优缺点
收发频率不同,发射1030MHZ,接收1090MHZ。 信号单程工作。 采用编码信号发送和接收,具有通信的特征,可以交换信息。 由于询问频率和回答频率不同,避免了一次雷达的地物杂波和气象杂波干扰。 由于目标的定位是靠两次有源辐射,同样的辐射功率二次雷达作用距离远。
二次雷达工作方式
由地面站(通常称询问机)通过天线的方向性波束发射频率为1030MHz 的一组询问编码脉冲。 当天线的波束指向装有应答机的飞机的方向时,应答机检测这组询问编码信号,并判断编码信号的内
容,然后由应答机用1090MHz 的频率发射一组回答编码脉冲。 回答信号由地面站检测并由录取器处理,由它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回答编码的内容等,形成目标
浅谈关于解决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干扰的方法
浅谈关于解决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干扰的方法摘要:THALES二次雷达于2006年6月1日运行至今。
运行较稳定,发射机、接收机、询问处理器、监控系统、电源及天线等各子系统工作正常,未出现板件损坏或失效情况。
点迹航迹输出正常,无明显掉电、重点及蛇形尾迹现象。
但在2011年至今,屡次出现假目标干扰告警情况。
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反射、同步窜扰、旁瓣询问应答和异步干扰产生。
关键词: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干扰前言二次雷达在地面上,询问器和机载应答器经历两次辐射。
目标探测器探测和定位通过查询--响应方法来执行。
SSR系统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各种虚假飞机报告,并且不是每个通过响应处理的飞机报告都与真实的飞机位置一致,监控过程产生所有飞机的轨迹。
这些跟踪数据可以用来识别虚假或真实的飞机。
二次雷达虚假目标主要有以下原因:反射和同步窜扰等。
1二次雷达原理与一次雷达利用目标散射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的机理不同,二次雷达利用记载应答机应答地面询问及发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为区别两者,称地面询问机和记载应答机组成的系统为二次雷达系统,称地面询问机为二次雷达,也叫做空管雷达信标系统(ATCRBS)。
2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分类及抑制方法2.1多径问题假目标多径即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存在不止一条信号路径,在这些路径中,只有一条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直接路径。
此外,还存在其他路径,是由于地物和建筑物之反射形成的信号路径。
由于二次雷达使用短脉冲串,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在世间上形成交错或完全分开,其时间差会改变应答脉冲的视在数目,导致解码错误或错误地检测为存在多架飞机。
由于多径问题产生的假目标与真实目标相比较一般存在以下特点:(1)与真实目标高度相同;(2)与真实目标代码相同;(3)幅度低于真实目标;(4)距离大于真实目标;(5)与真实目标有不同的方位;(6)持续时间短。
解决办法:(1)在监视处理的航迹文件中建立抗发射文件,用软件方法对假目标进行过滤。
浅谈关于解决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干扰的方法
·42·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29期(总第648期)摘 要:随着我国民航事业飞速的发展,重庆是国内年航班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近几年飞行流量在大幅度提升,民航安全对空管雷达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民航重庆空管分局铁岗咀雷达站THALES雷达于2006年投产建设,距今已使用了13年,铁岗咀THALES二次雷达作为近场唯二的一部雷达,雷达信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管制员的指挥。
而由于雷达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技术相对老化,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出现存在假目标和干扰情况。
本文围绕二次雷达原理,结合THALES雷达存在干扰和假目标时间情况,简单介绍各种干扰和假目标形成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针对重庆江北机场存在由反射、多径,以及同步串扰两种假目标引起情况。
通过分析和实际应用,解决和改善假目标干扰对雷达运行中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同步串扰,反射一、THALES二次雷达基本情况THALES二次雷达于2006年6月1日运行至今。
运行较稳定,发射机、接收机、询问处理器、监控系统、电源及天线等各子系统工作正常,未出现板件损坏或失效情况。
点迹航迹输出正常,无明显掉电、重点及蛇形尾迹现象。
但在2011年至今,屡次出现假目标干扰告警情况。
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反射、同步窜扰、旁瓣询问应答和异步干扰产生。
二、THALES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原因(一)反射由于地面建筑物对二次雷达信号产生很强的反射,会在雷达站和飞机之间形成多径传输。
在这些路径中,只有一条是雷达站和飞机之间的直达路径。
雷达根据电磁波往返雷达站和飞机之间的时间,计算飞机相对雷达站的距离。
由于多径传输,会形成多个飞机位置,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位置。
直达路径是雷达需要的,距离最短,真实信号传输时间较短。
根据三角原理,反射形成的多径传输比直达路径距离更长,反射信号走过的路径比真实信号长。
因此,反射引起的假目标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假目标远于真目标。
二次雷达
二次雷达的优缺点
优点: 1、由于目标的定位是靠两次有源辐射,同样的辐射 功率二次雷达作用距离远。 二次雷达 1.5kw 200海里 一次雷达 650kw 110海里 2、由于询问频率和回答频率不同,避免了一次雷达 的地物杂波和气象杂波干扰。 3、由于采用编码信号,可以交换信息。 缺点: 1、由于询问机不接收询问频率的回波信号不能检测 没有应答机的目标。 2、由于各二次雷达站使用统一的询问频率和应答频 率,带来二次雷达固有的问题,例如异步干扰等。
T PT GI GT R 4 1825 PIR Lt La L p
海里表示
结论:要求上行询问的作用距离小于下行回答的作用距离。 减少异步干扰,得到可靠的回答。
二次雷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早期天线系统只有询问波束,目标在近距离时出现询问波 束的旁瓣可以问通应答机造成旁瓣询问回答。 例如:
二次雷达
小组成员 宋冲冲 杨胜利 赵越 梁晓旭
学号 101145125 101145132 101145140 101145114
二次雷达概述
二次雷达探测距离一般在300-370公里。最初是在空战中为了使 雷达分辨出敌我双方的飞机而发展的敌我识别系统,当把这个系统的 基本原理和部件经过发展后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后,就成了二次 雷达系统。管制员从二次雷达上很容易知道飞机的二次雷达应答机代 码、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等参数,二次雷达要和一次雷达一起 工作,它的主天线安装在一次雷达的上方,和一次雷达同步旋转。 二次雷达发射的脉冲是成对的,它的发射频率是1030MHz,接收 频率是1090MHz,发射脉冲由P1、P2、P3脉冲组成,P1、P2脉冲间隔 恒为2微秒,P1、P3脉冲间隔决定了二次雷达的模式。目前民航使用 的是两种模式,一种间隔为8微秒,称为A模式又称为3/A模式(识别 码);另一种间隔21微秒,称为C模式(高度码)。接收脉冲由16个 脉冲位组成,包含目标的高度,代码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
1 引言
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
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
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
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
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
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
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
即79.4×10-12w 。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
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
增益,min P 为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功率,典型值为-85dBm ,即3.16×10-12。
计算可以得到应答信号的最远作用距离为4365km 。
另一方面雷达的探测距离还要受地平线对飞机屏蔽的限制。
雷达的电磁波基本是按直线传播的,距离较远的飞机,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不能被发现。
雷达在地平线上的最大探测距离成为雷达的视距,视距有一个公式
()
t a 0 12.4h h d +=,a h 为雷达站的高度,t h 为飞机飞行的高度。
假设雷达站假设高度为20m ,飞机飞行高度为10000m ,可以得出结论雷达视距为430km 。
从430km 这个数值可以看出,雷达的测距探测范围大于450km 的限制主要是在视距。
因为民航飞机基本在12000米以下飞行,所以在远距离处飞行的飞机可能不在雷达辐射覆盖范围内,导致雷达无法探测到远距离处的飞机。
3 影响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因素
第2节的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分析是在理想条件下计算的,这包括在雷达天线与目标的直线距离上没有任何障碍物,到达目标只有直射电磁波的能量,空间内的大气处处均匀、性质也相同,空间内的大气不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但是在实际的电磁环境中二次雷达覆盖范围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天气因素的影响,地面反射的影响,有源干扰的影响,无源干扰的影响。
3.1 天气因素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电磁波传输的实际介质是大气层,且大气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微波的传输会产生影响,特别是距地面约10000米以下的对流层的底层大气层对微波的传输影响最大。
在对流层中,大气成分、压强、温度、湿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会使得微波产生吸收、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并且天气是变幻莫测的,电波在往返大气层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大气、云、雾、雪、降雨等不同气象因子的影响,使之有所损耗。
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气因素对于二次雷达作用距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二次雷达使用的发射和接收频率较低。
雨对于电磁波有较大的衰减,电磁波从雨中穿过会被吸收一部分;雨滴中的感应电流的二次辐射能减小电波传播方向上的功率密度。
雨的衰减大小与降雨量、雨顶高度、电波频率、温度、电磁波的极化有关。
雾是由直径为0.01-0.02厘米的水珠。
由于直径小其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小,主要是吸收衰减。
衰减量与雾的浓度、吸收系数、折射率、波长、水密度等参数有关。
云中的水蒸气粒子最大直径一般在50-100um ,大小较微波雷达的波长小的多,所以其对电磁波的散射远小于吸收。
吸收系数与电磁波的波长、温度、云的含水量、云的种类、分布范围和高度等等有关。
沙尘的形状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尺寸分布在几十到几百微米,沙的直径分布呈指数模式,其直径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依据地理环境和沙尘成因不同而不同,一般沙尘分为自然沙尘、爆炸沙尘和车扬沙尘。
沙尘对电磁波的主要影响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一定的介电常数,对电磁波进行衰减。
3.2 反射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当询问机询问或应答机回答时所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山峰或高大建筑物等固定目标而反射时,将会造成距离和方位都不正确的假目标的显示。
反射是目前困扰二次监视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
反射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包括解码错误、定向误差、垂直波束分裂、旁瓣穿透、幻影飞机等等。
对于反射问题,在二次雷达建设选址期间就需要有相关的规划,需要按照规范选择较高的地形,避开反射物。
同时二次雷达采用一些技术处理,可以减弱反射对于雷达覆盖的影响,这包括询问旁瓣抑制(ISLS)、接收旁瓣抑制(RSLS)、可编程灵敏度控制(STC)、功率程序控制(PPC)、异步干扰抑制(Defruit)、单脉冲测角技术、应答和点迹相关处理等技术。
3.3有源干扰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有源干扰分为人为的和偶然的(即有人故意做的或则来至其他电气设备或机器的),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又分为从天线主瓣进入和从天线旁瓣进入。
有源干扰能够对二次雷达询问和应答过程造成干扰,从而影响雷达的覆盖。
如图1所示为有源干扰的示例图。
图中有源连续波干扰对于飞机应答机的应答信号有干扰,导致二次雷达接收到大量的虚假应答,雷达接收机饱和,无法正确解出正确应答。
在180度到210度之间的应答输出全部被假应答覆盖,在这一扇区雷达失去作用能力。
图1 有源干扰示例图
3.4 无源杂波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由于二次雷达的工作原理与一次雷达不同,即二次雷达通过两次有源辐射来探测目标,且发射过程和接收过程使用的电磁波频率不同,无源杂波对于二次雷达的影响很小。
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无源杂波分为面杂波和
体杂波。
面杂波是由不规则表面引起的,如崎岖的地形。
体杂波是由空间分布的散射体引起的,如雨、箔条干扰物。
面杂波和体杂波的幅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二次雷达距离方程。
4 结束语
本文初步的对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做了分析,包括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计算,以及天气因素,地面反射,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对于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的影响。
这些分析涉及航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空域覆盖以及雷达站选址问题。
本文内容对于评估航管雷达性能和雷达站选址布局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二次雷达站的日常维护以及问题排查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