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范例
测量定位放线作业指导书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加氢改质装置测量定位放线作业指导书单位: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公司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批准:审核:编制:日期:测量定位放线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简介:⑴.该工程为神华直接液化项目107单元—加氢改质装置和104单元—加氢稳定装置,具体位置参见施工总平面图。
⑵.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形标高在1160.04~1210.24m之间(85国家高程基准);场地相对标高为±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79.000m;平整后场地标高从北至南为1183.31~1173.39m;场地地貌为风积沙丘地貌。
二、施工准备:⑴.工程施工测量人员:主要为康鹏(测量工程师)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使用已知坐标B03—A4662、B5533、H1175.504和A07—A4872、B5533、H1177.561,采用极坐标法来确定控制点。
三、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施工现场方格网的测设⑴.收集设计文件,主要是标示有坐标控制点平面布置图和装置设备竖向平面布置图,在熟悉图纸点位分布的前提下,联系相关单位,以现场会面的形式对坐标控制点进行踏勘,由相关单位交付坐标控制点,并予以书面确认。
⑵.平面坐标控制方格网的密度方格网大下,根据构筑物的实际分布情况和设备竖向平面布置图,决定方格网的边长200m,此点位布置在装置边界线的拐角处,在适当位置(设备基础密度大,轴线分布复杂的地方)予以加密。
⑶.点位布置便于方格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来考虑,布设在构筑物周围、次要通道上或空隙处。
坐标数值最好是5m或10m的整数倍,不要零数。
⑷.考虑方格点的标桩能长期保存,方格点不要坐落在开挖的基础上、埋设管线的范围内,或太靠近构筑物处。
一般选择在构筑物附近空隙区,这样能够长期保存。
⑸.点的埋设要方便,造价经济。
⑹.主轴线的设计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央,狭长场地也可在场地的一边,主轴线的定位点(主轴点)一般不少于三个(包括轴线交点);纵横轴线要互相垂直,若纵轴线较长时,横轴线应酌情加密,纵横轴线的长度要控制整个构筑物场地的范围;主轴线中,纵横轴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为便于恢复施工过程中损坏的轴线点,必要时主轴线各个端点可布置在场区外的延长线上;为便于定线,量距和标石保护,轴线点不要落在构筑物上、各种管线上和道路中。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必检
巡检
7
在河流、沟渠、公路、铁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阀室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应设置临时标志桩,其设置位置应在管道组装焊接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以内1m处。
检查
必检
巡检
②对特殊地段,临时、永久占地量改变、局部改线等,施工单位应向设计、监理单位提交书面文件,同时经过建设单位签字批复,获得相关批准的文字资料后才能生效。
三、测量放线质量控制内容
1、应根据设计控制(转角)桩或其副桩进行测量放线,不得擅自改变线路位置。需要更改线路位置时,必须得到设计代表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更改。
d.设置穿越标志桩:根据设计图纸,应在铁路、公路、地下设施穿越起止点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桩。在有地下设施和阴极保护地区设置警告牌。
e.设置其它标志桩:在截断阀室处、防腐层分界处、隐蔽工程及防护工程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桩。
f.设置曲线加密桩:在采用弹性敷设、弯管、弯头处,采用偏角法或切线支矩法测量放线,应在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间隔小于10米内设曲线加密桩。
测量放线
作 业 指 导 书
(线路工程)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第一项目经理部
一、编制依据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
2、《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SY4208-2008。
二、测量放线施工操作要点
1、准备工作
①准备测量放线用的设备、工具:全站仪、三角架、标尺、木桩、百米绳、50米钢卷尺以及其它手段用具、用料,如手锤、铁锹、标志桩、标号笔、滑石粉等。
观察
必检
巡检
2
更改线路位置时,必须得到设计代表的书面同意。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第一篇: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了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线路工程测量放线、扫线的施工。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3.1设计现场交桩3.1.1线路交桩由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交桩工作总结、答疑。
3.1.2施工单位现场接桩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参加,交桩前应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3.1.3交接桩工作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图纸、地图、GPS定位仪、通讯设备、红油漆、记录表格、现场标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3.1.4现场交接桩应从中标段线路起点开始,交接内容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
其中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3.1.5接桩人员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会签。
3.1.6交接桩前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方负责恢复后,再进行交接。
3.1.7接桩人员应对水准点和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设参照物,为了测量放线时找桩方便,可用红油漆在固定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指示方向。
3.1.8交接桩完毕后,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进行总结和答疑,承包商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形向设计方和业主提出局部改线建议。
3.2测量放线3.2.1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完成,工作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
3.2.2准备工作——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备齐木桩、撒灰工具和用具;——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通讯设备准备。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测量放线是建筑物建设中的必要工序之一,它是指利用仪器在地面上测出建筑物的各个位置,然后在地上用线将这些位置用一条条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建筑物的轮廓,从而为建筑物施工奠定基础。
本指导书将向大家介绍测量放线的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准备工作1. 工具准备(1)放线桩:通常为木制或钢制,可以在地上固定线。
(2)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自动平板、经纬坐标系等。
(3)测量带或计量尺:用于测量线的长度。
(4)木槌或铁锤:用于将放线桩固定在地面上。
2. 材料准备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准备所需长度的线材。
3. 人员准备(1)测量人员:根据工程难易程度和长度要求安排不同等级的测量人员。
(2)助理人员:负责协助测量人员工作。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根据建筑物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现场选择建筑物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线。
(2)测量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选择经纬仪或平板仪等测量仪器,将其放置于放线的起点位置。
(3)根据测量仪器的指引,先在起点位置插入一个放线桩。
(4)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对放线桩进行标记(如桩1、桩2、桩3等)。
2. 确定放线方向(1)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按要求选择放线方向,以确保放线方向的准确性。
(2)根据经纬仪或平板仪的指引,使用木槌或铁锤,将放线桩插入地面上以固定线材。
(3)将线材从起点处绕过放线桩,将它扯向第2个放线桩。
(4)在第2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5)将线材在第2个放线桩上旋转,折叠至第3个放线桩。
(6)在第3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7)将线材旋转,折叠至第4个放线桩。
(8)在第4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3. 放线测量(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按照线材的长度和放线桩的布置将轮廓线进行测量。
(2)使用计量尺或测量带进行测量。
(3)记录每个放线桩之间的距离,确保线材扯直并正确放置。
(4)根据标记的放线桩在地面上挖出相应的缺口,以使放线桩更加稳固。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6417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本In the collective, in order to make all behaviors ha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l people abide by the unified norms, so that each group can play the highest role and create the maximum value.(管理规范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本使用指南:本管理规范文件适合在集体中为使所有行为都有章可偱,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统一的规范,最终创造高效公平公开的的环境,使每个小组发挥的作用最高值与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文件可用word 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测量放线由专人负责,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上岗合格证方能上岗。
2、测量放线所用器具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按期送检,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3、测量方法3.1控制线及轴线布设3.1.1根据提供相应红线点或坐标点测设出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桩(点),控制桩(点)数量依据建筑规模平面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
3.1.2将测设的控制点予以固定、保护,标注。
保证不因地基下沉,振动或施工作业受影响。
3.1.3当结构施工到一定位置时(一般为地下室顶板或±0.000处)将其引测到板上,作为上部结构控制线投测的依据。
3.1.4根据各层投测出的控制线按施工图测放柱、墙中线和边线。
施工放线的主要技术如下表所示: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误差测角中误差)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误差(mm)金属结构、装配式钢筋砼结构、建筑物高度100~120m或跨度30~60m1/20xx0 5 1 6 4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60~100m或跨度18~30m 1/10000 10 2 5 35~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15m或跨度6m以下1/3000 30 3 3 2土木竖向整平1/1000 45 10 - -注:1、对于具有两种以上特征的建筑物,应取其中要求高的中误差值;2、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
1作业带准备(测量放线、扫线)作业指导书-
6.3.1在施工作业带准备工作开始前,机组测量人员根据批准的施工图在现场布中心桩、边界桩、变壁桩、转角桩。
6.3.2偏移桩:每个参考点上设置偏移桩,桩间距为100米,参考点距离管沟中心线15米。在变壁点处设置变壁桩。所有地参考点均应加以保护,在施工活动中不应有任何的损坏。
6.3.3如果参考点被破坏,应急时测量重设。在施工作业带完全恢复之前,不应该移动参考点。已存在设施应用警示标志清楚标出其类型、尺寸及深度,并在施工期间一直保留。
6.2 放线
6.2.1应在线路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桩定好后,放出管道中心线和作业带边界线。
6.2.2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宜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管线中心线宜在管够开挖前放出。
6.2.3对于河流、公路穿越地段、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5m的地段、运管车调头处,应根据实际需要由施工单位确定作业带宽度,报总包单位项目部及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3 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4一般技术要求
4.1交桩工作由监理、总包单位项目部设计部、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4.2根据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对中心线控制桩、特殊控制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进行交换。
4.3交接桩完毕后,对于交接桩中各项事宜及遗留问题,应明确各方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参加交接桩各方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
6测量、放线、布桩及作业带清理
6.1测量
6.1.1施工分包单位应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过程中尽量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6.1.2一般地段,管线测量应测定出线路中心线,宜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
6.1.3依据图纸内容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或穿越位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为了保证埋地管道测量放线作业的质量,对埋地管道测量放线的作业方法作出规定。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埋地管道测量放线作业工序。
3、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
SY0054-93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
SY0055 93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
SY0401-98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技术设计书、质量验收规定
4、作业内容和要求
4.1实地交桩
实地交桩目的是由设计方将设计图上各中线转点桩实地交付施工方,由施工方组织放线。
4.1.1实地放线
实地放线:施工方根据管道开挖宽度放出管道开挖线。
由施工方组织人员根据管道开挖宽度实地放出各中线转点桩两侧各1/2开挖灰线。
4.1.2特殊地段放线
1)穿越河流、铁路、公路地带、靠近电气铁路的管道以及厂区埋地管道,一定要注意地下设施,在清楚了解地下设施后方可进行实地放线。
2)当中线转点桩边长较长时:直线段可利用测量仪器、花杆,采用“三点一线”法进行指挥放线;曲线段可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指挥放线。
3)当个别中线转点桩丢失时,根椐中线转点桩已知成果,弄清己知成果中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利用测量仪器,采用解析法、极坐标法等方法进行实地放样,恢复中线转点桩点位置。
5、质量记录
为确保埋地管道测量放线作业的质量,要求工艺责任人严把质量关,结合施
工图和实地进行比较,检查沿途灰线情况是否与施工图一致并做好记录。
1)直线段:检查沿途灰线是否直伸。
2)曲线段:检查曲线段灰线是否与施工图曲线段一致。
好检查桩点位置,便于开挖后,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工程部归口管理。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测量,使测量工作正确、详尽、了然,使各样建筑物的控制点依照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正确测放于实地。
特编制造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处、项目经理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建筑沉降与变形控制、网点控制。
对于特别工序测设可重新拟定测设方案。
3、职责工程处、项目经理部施工测量员执行本程序。
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推行对本程序的督查、检查、考据。
4、工作程序4.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4.1.1、人员组成:测量人员应是公司或专业学校培训的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担当(施工员、质量员、技术员等),工程技术负责人详尽负责推行考据。
4.1.2、资料收集:校订勘探、设计图纸,检查坐标、网点的总尺寸和分尺寸、总平面图与大样图尺寸可否一致,不符之处,向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提出,并作好资料记录、收集工作。
1/54.1.3、仪器校核:施工测量中,经常用到经纬仪、水平仪、测距仪等,由于施工条件、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的不当,会造成仪器误差,轻则造成误差超标,重则造成测设失败。
为此,各样检测工具必定是经过技术督查局授权的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同时要认真校订检定日期及合格证,保留好资料。
4.2、轴线的测量控制:4.2.1、基础轴线必定用经纬仪测设,并经技术负责人、监理人员复核,作好放线记录和复核记录,并留设好龙门板。
4.2.1.1、按总平面,坐标网点引测单位工程坐标方向。
4.2.1.2、确定主控制轴线,并实地表记。
4.2.1.3、轴线引测表记点,要易于重新引测,不易破坏。
4.2.1.4、经常检查轴线控制点可否破坏,以防造成下次实测错误。
4.2.1.2/55、正确实测建筑红线及规划要求。
4.2.1.6、作好放线记录及复核记录。
4.2.2、依照基础表记,用经纬仪引测主控轴线,而且作为楼层永久控制轴线,并将控制轴线标在建筑物上,随着楼层增加,追踪控制,平时轴线引测用外测法。
测量作业指导书
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适用范围 (1)2施工准备 (1)3技术要求 (1)4开工复测 (1)5施工放样测量 (1)5.1路基施工测量 (2)5.1.1填方路段 (2)5.1.2挖方路段 (2)5.2涵洞测量控制 (2)5.3房建施工测量 (3)5.3.1建筑物平面控制 (3)5.3.2建筑物高程控制 (4)6 竣工测量 (4)7人员设备组织 (5)8保障测量精度的措施 (5)9测量注意事项 (6)9.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6)9.2水准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6)9.3 RTK测量注意事项 (7)10安全要求 (7)10.1测量人员安全防护 (7)10.2测量仪器安全防护 (8)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施工测量放样。
2施工准备(1)已完成全线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并有平面控制网平差报告、高程控制网原始数据、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点成果对比表、控制点测量成果表、控制点平面布置图等成果文件(2)由工程部长组织完成靖神铁路包西线红石峡车站接轨改扩建工程所有涵洞的坐标计算,并形成坐标文件,由工程部长及测量主管复核签字并存档。
(3)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定期校核测量仪器。
3技术要求(1)《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18);4开工复测(1)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复测。
复测前施工单位应检查线路的有关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桩位交接。
主要桩位包括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控制桩,有关的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
(2)施工复测时,应对全线的控制桩间、交角、长度及水准点和中桩高程进行复测。
(3)施工复测的精度和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当精度与定测成果不符时,必须再作复测。
当确定定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精度要求,则应改动定测成果。
(4)复测采用的方法应与原控制测量相同,且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测量等级,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整性,对于丢失或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内插法恢复或补增。
测量作业指导书(导线测量部分)
XX省XX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测量作业指导书(全站仪控制测量部分)测量作业指导书(全站仪控制测量部分)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分发号:1前言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全站仪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2准备工作2.1收集资料2.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 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 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2.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2.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6页文档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编制说明a)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b)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c)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
本指导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2、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a)测量放样前,应获取正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b)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c)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d)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e)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放样前准备a)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b)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c)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d)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4、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a)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准备1、施工主要仪器设备: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卷尺。
2、一般机具材料:锤子、铁钉、木桩、线绳、平水板、白灰、铁锹。
3、作业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已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4、熟悉图纸,仔细核对有关尺寸,测设数据已经过核准。
5、测量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二、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建立建筑基线→测设轴线交点→设置轴线控制桩→复核测量数据1、建立建筑基线:按规划部门给定的控制红线作为建筑基线,建筑基线要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建筑基线主点的距离不宜过小且应相互通视,主点在不受挖土破坏的条件下,使基线尽量靠近主要建筑物。
2、测设轴线交点桩:在建筑基线上取两个主点a、b,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照准b点,并根据测设数据,从b点起沿ab(或ba)方向丈量,依次得到c、d两点(c、d为建筑物外墙轴线方向的两点),把经纬仪先后安装在c、d点上,用正、倒镜方法测设900角,再沿标定方向量距,得到轴线的四个交点p、q、r、s,打入木桩并用铁钉表示点位,这些桩称为轴线交点桩,亦称角桩。
3、设置轴线控制桩或平水板:建筑物的轴线交点桩,均位于基槽开挖范围内,挖土时将被破坏,因此轴线测定后,应及时引测到基槽外设置的轴线控制桩(或平水板)上,作为确定轴线位置的依据,设置轴线控制桩(平水板)时,将经纬仪安置在角桩上,瞄准同轴线的另一角桩,沿视线方向在基槽边线外4~5m处打入大木桩钉平水板,并在平水板上钉铁钉作为轴线标志,为便于检查轴线控制桩有无变动,每一轴线方向上除控制桩外还应设置一个辅助桩,若附近有建筑物时,也可将轴线投测到建筑物的墙上,并作好标记,以代替轴线控制桩。
4、复核测量:定位测量完成之后,应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用钢尺测量角桩轴线交点长度与设计长度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5000,用经纬仪检查900角,结果与900之差不应超过1/。
三、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经纬仪必须经过检定部门核定合格。
桥涵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secret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范围适用于桥涵工程的测量放线二、施工准备2.1 材料及机具:经纬仪(可带光电测距仪)、水准仪(自动定平)、花杆、塔尺、木桩、红油漆、线坠、斧头、砍刀、指挥旗、笔记本等。
2.2 作业条件2.2.1 劳力组织:施工技术负责人,主、兼职测量工。
2.2.2 资料准备:核实设计文件、交桩报告等原始资料,根据桥梁所在线路平面位置及其所跨越的地形、地势确定测量方法,绘制施工测量控制图。
测量设备使用前应检定、核准、保证准确度。
三、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图3.2 工艺流程的描述3.2.1 线路复测,利用复测后的线路控制桩,对桥跨部分进行再复测。
3.2.1.1 直线桥及曲线桥的直线部分应复测在桥跨部分的直线转点并与线路上的转点进行闭合复测时应测转点右角,并根据转点间距离计算各点偏离桥轴线的横坐标据以改正。
转点右角以方向观测法测量,J2级仪器观测两侧回或J6级仪器观测四侧回,在限差以内时取平均值。
3.2.1.2 桥梁位于曲线时,应对整个曲线进行复测,曲线转角应用J2级经纬仪测2—3回,当复测值较原测角大于15″时,应按复测角计算曲线要素,并钉出五大桩。
3.2.2 桥轴线定位3.2.2.1 估算桥轴线精度,直线桥或曲线桥桥头两控制点间的连线的桥轴线,其相对误差应按LNDL M L 2±∆= 式中 M L ——桥轴线长度中误差 L ——桥轴线长度△D ——桥中心点位放样限差(设为10mm) N ——桥跨跨数3.2.2.2 距离测量,桥轴线的长度可用光电测距仪\经、经检定的钢卷尺辅助基线法等测定。
a) 采用光电测距仪进行精密测距时,应在仪器的最佳测程内,否则应分段观测。
距离及竖直角应往返观测各两测回,距离每测回读测三次。
b) 当量距精度要求1/5000—1/25000时,可使用经过检定的普通钢卷尺丈量,并考虑影响精度的各项误差。
c) 当量距精度高于1/25000时,可采用横基尺辅助基域法测距。
作业带准备(测量放线、扫线)作业指导书
1.适应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现场作业带准备(测量放线及扫线)作业施工。
2.主要编制依据2.5、《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382:2014;2.6、《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2.7、《管道干线标记设置技术规范》SY/T6064-2011;2.8、《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011;2.9、国家和水利及相关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及标准等。
3.工作流程工作流程4.一般技术要求4.1交桩工作由监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4.2根据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对中心线控制桩、特殊控制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进行交换。
4.3交接桩完毕后,对于交接桩中各项事宜及遗留问题,应明确各方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参加交接桩各方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
4.4测量应符合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
依据测量成果表、线路平面图、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基桩复测设计桩的位置和高程。
4.5根据招标文件、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和《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2005)要求,现场测量并标记出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作业带范围。
4.6根据测量放线确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将该作业范围内的各种地面障碍物清除,并使之相对平坦,以满足施工及工种施工设备行走需要。
4.7扫线作业应符合地方政府部门及《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2005)中的有关规定。
5.线路交桩5.1线路桩交接应在勘察、设计部门选线、定线、勘测、施工图设计完成并获批准后进行,其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
5.2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部门进行现场交桩,并备好交桩图纸和相关资料。
5.3交接内容应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永久性水准点。
线路控制桩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线作业技术交底一、准备工作1、测量放线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设计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进行核对修正。
测量放线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测设详图,计算测设数据。
2、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每次测量前应先检验校正,否则不得使用。
二、建筑测量放线1、建筑主轴线的测设(1)主轴线的布设形式:根据建筑物的布臵情况和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主轴线可布臵成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
(2)根据建筑红线测设主轴线: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平面图所给定的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放线。
定位放线时依据建筑物主轴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
(3)根据已有建筑物测设主轴线,根据拟建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臵关系,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
(4)根据建筑物方格网测设主轴线,在施工现场有建筑物方格网时,可根据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
2、建筑物定位放线(1)基础放线: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先将建筑物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定于地上,并在桩顶上钉上小钉作为标志(或用粗钢筋上划十字),再将所有房间轴线测出,然后检查建筑物轴线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最后根据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过线。
(2)控制桩的设臵:由于龙门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施工机具或运输车辆碰坏,因此可采用控制桩的方法作为开挖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的依据。
控制桩在轴线延长线上钉设,距基槽外边线2-4m。
也可用经纬仪将轴线延长,投射到附近建筑物上,用红色油漆作出标记,以代替控制桩。
3、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放线1、基坑抄平:为了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当基坑快挖至退台和设计标高时,应用水准仪在坑壁上每隔3-4米测设一些小水平桩,作为基坑开挖深度的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 简介本文档是为工程测量放线作业编写的指导书,旨在为工程测量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确保放线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指导书将介绍放线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放线的基本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放线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放线顺利进行。
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2.1 熟悉工程图纸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测量人员需要详细熟悉工程图纸,了解工程的布局、尺寸和要求。
熟悉工程图纸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地理解放线的要求,并准确地确定放线的位置和方向。
2.2 确定放线仪器和工具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仪器和工具。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放线仪器包括全站仪、经纬仪和平板测量仪等。
在选择放线仪器时,需要考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何种仪器。
2.3 查看地面情况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需要查看地面情况,了解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
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会影响放线的准确性和难度,需要在放线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3. 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在进行放线作业时,需要使用放线仪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3.1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放线仪器,具有高精度和多种功能。
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准备工作:打开全站仪电源,进行仪器校准和设置参数。
2.测量基准点:首先选择一个地面上的基准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并记录下该点的坐标。
3.连接参考点:根据工程图纸和地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并使用全站仪将参考点与基准点连接起来。
4.仪器照准:将全站仪对准参考点,并进行精确定位。
5.进行放线:根据工程图纸上的要求,在参考点上进行放线操作,记录放线点的坐标。
3.2 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经纬仪是另一种常用的放线仪器,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放线。
使用经纬仪进行放线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准备工作:安装和调整经纬仪,校正仪器误差,并确定放线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系列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1362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Model gui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 and release operations
说明:为明确工作目的、范围及操作秩序,减少不确定度,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1、测量放线由专人负责,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上岗合格证方能上岗。
2、测量放线所用器具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按期送检,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3、测量方法
3.1控制线及轴线布设
3.1.1根据提供相应红线点或坐标点测设出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桩(点),控制桩(点)数量依据建筑规模平面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
3.1.2将测设的控制点予以固定、保护,标注。
保证不因地基下沉,振动或施工作业受影响。
3.1.3当结构施工到一定位置时(一般为地下室顶板或
±0.000处)将其引测到板上,作为上部结构控制线投测的依据。
3.1.4根据各层投测出的控制线按施工图测放柱、墙中线和边线。
施工放线的主要技术如下表所示:
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
对误差测角中误差
)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误差(mm)
金属结构、装配式钢筋砼结构、建筑物高度100~120m或跨度30~60m1/200005164
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60~100m或跨度18~30m1/1000010253
5~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15m或跨度6m以下1/300030332
土木竖向整平1/10004510--
注:1、对于具有两种以上特征的建筑物,应取其中要求高的中误差值;
2、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
3.1.5标高投测
3.1.6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式控制点,将标高引测到施工现场,且通视良好的控制桩上,作为构配件标高测放依据。
3.1.7当收层结构完成后将标高投测到结构柱、墙面,一般设在转角处或长方向中部,且不少于两个点,上部各层依此点用卷尺量测。
3.1.8各层标高测出后,不少于两个水准点,用水准仪进行校核,经调整后的标高,为该楼层的高程控制点。
3.2每次测量放线之后应及时进行资料的完善,资料应做到准确、及时。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