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04 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 01 课时)
1.《左传》原名《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
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
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
氾( )南
佚( )之狐
缒( )而出
阙( )秦
共( )其乏困 亡郑以陪( )邻
秦伯说( ) 杞( )子
逢( )孙
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_”)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
1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
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 在胸。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氾.南(fàn) B.缒.(zhuì) C.共.其乏困(ɡōnɡ) D.逢.孙(pánɡ)
失其所与.(yù) 佚.之狐(yì) 夫.晋(fú) 以鄙.远(bǐ)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亡郑以陪.邻(péi) 焦、瑕.(xiá)
朝.济.(zhāo jì) 阙.秦(quē)
舍.郑(shě) 秦伯说.(yuè)
杞.子(qǐ) 肆.其西封(sì)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2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 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 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秦军氾南
B.君知其难也
C.既东封郑
D.夜缒而出
6.《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 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60 字左右)
7.把下列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3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
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
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
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
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
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