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货币均衡
一、概念题
1.货币均衡
答:所谓货币均衡,也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若以M d表示货币需求量,M 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 d=M s。
货币均衡的概念包括以下四点:①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通常指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的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只是在某一时点上相对静止的;②货币均衡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它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③货币均衡包括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它不仅指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包括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并且总量均衡受结构均衡的制约和影响;④货币均衡服务于经济均衡发展,货币均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这是由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本质关系所决定的。
2.供给型调整
答:谓供给型调整,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失衡的货币供需进行调整时,以货币需求量作为参照系,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相应调整,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需由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
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紧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当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的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从扩张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迎合货币需求量。
3.混合型调整
答:所谓混合型调整,实际上是供给型调整和需求型调整的有机结合。
在货币供给量大
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加货币需求量,而是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人手,既进行供给型调整,叉开展需求型调整,以尽快收到货币供需均衡而又不至于带来过大经济波动的效果;反之,在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压缩相应的货币需求量,以尽快有效实现货币供需均衡。
4.经常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004;首都经贸大学2004;北京工商大学2004)
答:国际收支的每个项目各反映不同性质的收支。
通常把这些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经常项目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
它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以及经常转移四个子项:
(1)货物贸易包括通过海关进出口的所有货物以及一些虽然不经过海关,但是属于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货物交易,如飞机、船只等在境外港口购买的燃料、物料,远洋渔船向其他国家出售其所捕获的海产品等。
(2)服务贸易涉及的项目比较繁杂,包括运输、旅游、建筑承包、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专利使用、版权、广告中介、专业技术、文化和娱乐等形式多种多样的商业服务以及一部分政府服务。
提供服务与提供商品并没有区别,都可以从国外收取外汇。
但就交易的具体对象来说又有所不同。
商品通常在物质上是有形的,而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看则是无形的。
因此,常把贸易收支称为有形贸易收支,而把服务收支称为无形贸易收支。
(3)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
职工报酬指的是在别国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别国所取得的合法收入。
投资收益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直接相关,指的是和投资、资本
流动相关的利息、股息、利润以及红利等收入。
(4)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转移,指的是不以获取收入或者支出为目的的单方面交易行为,包括侨汇、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及居民收支等。
这种转移收支与贸易收支在性质上不同,贸易收支要求等价交换或偿付,而转移收支则是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5.国际收支(北师大2003研)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对国际收支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①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综合。
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
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
③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
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6.国际储备(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北二外2009研;人大2003;首都经贸大学2004、2009研;南开大学2000研)
答:国际储备又称自有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经济实体持有的可以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和。
须具备三个特性: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国际储备的形式有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组成。
国际储备的作用为:①从世界范围来考察。
它起着充当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媒介的作用。
②具体到每一国家来考察。
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
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个国家讲,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货币当局收购的黄金等渠道获得。
从世界的角度讲,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①黄金的产量减去非货币用金量;②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③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7.米德冲突(中央财大2005研)
答:米德冲突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然而,若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工具就无法使用。
这时,仅剩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
例如,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如果这时的国内经济处于
疲软、萧条状态,从国内角度则需要实行扩张性政策。
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紧缩,则难以同时扩张;要扩张也难以同时实现紧缩。
两方面的要求确实无法同时实现。
对于这一矛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8.经常项目差额(Balance of Current Account)
答:经常项目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的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净差额。
如果这一差额为正,就说明经常项目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则是经常项目逆差;如果这一净额为零,意味着经常项目平衡。
贸易收支(货物交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常项目的差额,甚至整个国际收支差额都有重要影响。
劳务收支(包括服务和收入交易)对经常项目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而劳务收支却有大量的顺差,可以用劳务收支顺差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从而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甚至使整个经常项目收支顺差。
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一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状况。
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表示本国向外国提供了商品、劳务或转移资产,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若经常项目逆差,则说明本国运用了外国的商品、劳务等,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正因为如此,经常项目差额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国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单选题
1.要实现宏观经济的最终平衡,占主导地位的是()。
A.商品市场的均衡
B.货币市场的均衡
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D.进出口的均衡
【答案】B
【解析】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适应,它是宏观经济的最终平衡,而要实现这一平衡,就必须实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均衡。
其中货币市场的均衡又处于主导地位,现代经济运行总体均衡的重要特征是货币形态的均衡,只有实现了货币的供求平衡,才能实现商品劳务的供求平衡。
2.由于价格的刚性作用,物价指数通常()10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有时大于,有时小于
【答案】A
【解析】由于价格的刚性作用,物价指数通常大于100%,其超出100%的部分即物价上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
3.投资收益应记入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金融联考2007)
A.贸易账户
B.转移账户
C.经常账户
D.资本账户
【答案】C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项。
投资收益属于经常帐户中的收入项目,而投资本金的跨国流动应计入资本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