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用于三方面:(1>;<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变量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b5E2RGbCAP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p1EanqFDPw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2.为了反映我国经济中所有制成份的构成情况需要进行( >A经济成份分类B登记注册类型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A组数较多 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 D分组体系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某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 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A定类型数据 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 D定序数据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行图 D雷达图19.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分组标志和指标B分组标志和次数C数量分组标志数值和频数D品质分组标志属性和频数20.下列哪一种资料,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A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比较均匀B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的种类数较少C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21.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主要应用有(>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 D组距数列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E平衡检查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A数据分类 B数据筛选C数据审核 D数据订正E数据排序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D复合表 E综合表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D适用性 E代表性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11.某厂100名工人按工资额分为800以下、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随机原则B.随意原则C.对等原则D.可比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随机抽样也叫概率抽样,即总体中的个体有一个事先已知的概率被抽中。

2、某市工商企业2017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个月B.一年C.一日D.一年零一个月正确答案:A解析: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起迄时间。

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B.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分组标志的选择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经济现象呈现何种分布。

4、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B.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C.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D.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正确答案:B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C.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D.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采用类型抽样的组织形式是()。

A.最符合随机原则B.需要对总体各单位进行分组C.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较大的总体D.组内是进行全面调查正确答案:B、C解析:类型抽样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有关标志分成若干层,然后按照随机原则从每层中分别抽取样本单位组成样本,适合于差异大的总体,能使样本结构更接近于总体结构,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B.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正确答案:A、B解析:组中值是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是在假定各组内均匀分布时的一个近似值。

闭口组的组中值是上限与下限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开口组组中值的确定,一般以其相邻组的组距的来调整3、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二、单项选择题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拟为( C )A、110岁B、104岁C、104.5岁D、105岁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C )A、进行各种汇总B、进行各种计算C、充分利用分组法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C )。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全部工业企业 B 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 D 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省的人B每一户C全国总人El D每个人4.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 200家公司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5.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6.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一个企业B所有60家企业C每一双鞋子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7.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8.统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9.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10.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11.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B指标C变量值D指标值12.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A标志B指标值C指标D变量值13.年龄是( )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变量处理D连续型变量.1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15.质量指标是在数量指标基础上对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状况的反映。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用于三方面:(1>;<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变量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b5E2RGbCAP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p1EanqFDPw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2.为了反映我国经济中所有制成份的构成情况需要进行( >A经济成份分类B登记注册类型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A组数较多 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 D分组体系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某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 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A定类型数据 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 D定序数据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行图 D雷达图19.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分组标志和指标B分组标志和次数C数量分组标志数值和频数D品质分组标志属性和频数20.下列哪一种资料,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A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比较均匀B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的种类数较少C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21.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主要应用有(>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 D组距数列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E平衡检查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A数据分类 B数据筛选C数据审核 D数据订正E数据排序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D复合表 E综合表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D适用性 E代表性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11.某厂100名工人按工资额分为800以下、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以上等五个组。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B.指标值C.指标D.变量值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资料D.统计分析和预测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调查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统计推断法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 BCE)。

统计学习题答案 4~9章

统计学习题答案 4~9章
经管类 核心课程
统计学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 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 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 (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M 0 10,M e 10,x 9.6,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QL 5.5,QU 12,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n ( xi x )3 1.08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n 1)(n 2) s 4 2 2 n(n 1) ( xi x ) 3[ ( xi x ) ] (n 1)
3
(n 1)(n 2)(n 3)s
4
0.77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样本数据的均值为24岁,但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 年龄之间差异较大.
0
30
60
经管类 核心课程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 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 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调查结果如下表: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B C D B
A
D A B A E
SK 0.203,K 0.688
600以上
合计
11
120
(2) 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经管类 核心课程
统计学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4.7 为研究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状况,某研究所的 一位调查人员在某城市抽取100名7~17岁的少 年儿童作为样本,另一位调查人员则抽取了 10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请回答下 面的问题,并解释其原因。 (1)哪一位调查研究人员在其所抽取的样本中得到的 少年儿童的平均身高较大?或者这两组样本的 平均身高相同? (2)哪一位调查研究人员在其所抽取的样本中得到的 少年儿童身高的标准差较大?或者这两组样本 的标准差相同?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单选题]1.主要进行分组整理的数据是()。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品质数据D.数值型数据(江南博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对品质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中,取值不可能大于1的是()。

A.比率B.频数C.累积频数D.比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

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不可能大于1。

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知识点。

[单选题]4.某社区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100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

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A.8%B.82%C.92%D.1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小的一方向变量值大的一方累加频数),称为向上累积。

从调查结果可知,回答“满意”的占比=92%-82%=10%。

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知识点。

[单选题]5.()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A.频数分布B.累积频率C.数据分组D.组距分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组距分组。

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掌握“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知识点。

[单选题]6.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A.组数B.极差C.组距D.组中值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

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即每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

掌握“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知识点。

[单选题]7.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80,最小值为20,这组数据分为5组,那么每组的组距是()。

2022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1)

2022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1)

2022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1)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有哪几种各种含义之间有何关系2、统计工作过程有哪些?二、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要调查了解本地区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情况,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本地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B.本地区所有居民家庭C.某一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情况D.本地某一居民家庭2、在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80万个家庭中抽取1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100个家庭B.80万个家庭C.1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8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A.从数量上认识个体的特征和规律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C.从性质上认识个体的特征和规律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5、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

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6、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7、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8、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9、变量是变异的()。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0、最近互联网上的一份报告称,“由200辆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价格明显高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一结论属于()。

A.对样本的描述B.对样本的推断C.对总体的描述D.对总体的推断三、多项选择题:1、在第六次全国人中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性别比是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3、某家庭的三位成员的某月工资额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3000元,这里()A.有三个变量B.只有一个变量C.有三个变量值D.有一个变量值E.既有变量、也有变量值四、案例分析题:1、某地区统计部门提供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该地区某年末有商业零售企业5000个,就业人数60万人,该年实现销售利润300亿元,人均实现销售额5万元。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b5E2RGbCAP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p1EanqFDPw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异距数列 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 ABCD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C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第二章练习题

统计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①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②准确性、整体性、及时性③全面性、及时性、完整性④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2.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①调查项目的承担者②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③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④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①是一致的②是无区别的③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④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4.某地区对小学学生情况进行普查,则每所小学是()。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③填报单位④调查项目5.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①各百货商店②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③一个百货商店④每位工作人员6.对某停车场上的汽车进行一次性登记,调查单位是()。

①全部汽车②每辆汽车③一个停车场④所有停车场7.对国有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时,每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

①调查单位②填报单位 ③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④既不是调查单位又不是填报单位8.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

①所有工业企业②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③每个工业企业④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9.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

①只能进行全面调查②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③既能进行全面调查,也能进行非全面调查④以上答案都对10.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①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②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③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④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11.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 )。

①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的②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③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 ④是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12.统计报表大多属于()。

①一次性全面调查②经常性全面调查③经常性非全面调查④一次性非全面调查13.为了了解某商业企业的期末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方法是( )。

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一、单选题1. 调查单位指的是()。

A应登记的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搜集其统计资料的那些单位的总体C调查过程中应向其取得资料的总体的“基层组织”D作为应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和调查时进行核算的基础的原始要素2. 填报单位指的是()。

A应登记的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应搜集其统计资料的那些单位的总体C调查过程中应向其取得资料的总体的“基层组织”D作为应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和调查时进行核算的基础的原始要素3.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全部国有企业”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4.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5.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创汇”等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6. 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

这些都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7. 确定普查标准时间是意义是,减少或防止人口统计登记()。

A因自然变动(出生与死亡)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B因机械变动(人口流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C因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D因季节变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8.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9.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填报单位10. 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设20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分别是:
单位:%
6
2
9
4
25
4
10
27
9
8
12
8
17
16
10
18
14
24
11
9
具体分组如下:
序号
按产值利润率分组(%)
企业数(个)
1
0——10
9
2
10——20
8
3
20——30
3
产值利润率的取值范围从0——30%,使20个企业都有组可归,这就遵循了分组的“穷尽原则”。其中有两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为10%,该数值同时作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统计上规定“上限不在内”,把这两个企业列在第2组,这就遵循了“互斥原则”。
②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数据分析],调出“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直方图”选项,调出“直方图”对话框。
注意,若“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应先使用[工具][加载宏]命令来加载“分析工具库”。
③在“直方图”对对话框中,输入相关数据,见下图。
输入区域:$A$1:$A$51
接收区域:$B$1:$B$6(接收区域的数值应按升序排列)
包括折线图的直方图如下:
⑦对于曲线图。右键单击上图中的折线,在弹出式菜单中单击“数据系列格式”,在调出的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下,选中“平滑线”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结果如下图。
(4)累计曲线图
(5)根据频数分布曲线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类型属于钟型分布。
10236
4
20
27
86
合营饮食业
17
1144
17
1144


(完整版)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第⼀章导论⼀、填空题1.1.1 统计⼯作是⼈们对客观事物数量⽅⾯进⾏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

1.1.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字资料都是统计资料。

1.1.3 统计学是⼀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论科学,其⽬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1.1.4 统计数据按其采⽤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1.5 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某⼀类别的⾮数字型数据。

1.1.6 分类数据是按品质属性对事物进⾏分类的结果,反映各个类型的数量结果。

1.1.7 顺序数据是指归于某⼀有序类别的⾮数字型数据。

1.1.8 数值型数据是指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也就是直接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1.1.9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法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1.10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

1.1.11 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1.1.12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截⾯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1.13 截⾯数据是指对不同单位在同⼀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1.14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个单位的⼀个或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15 混合数据是指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数据成分的数据。

1.1.17 从统计⽅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18 从统计⽅法研究和统计⽅法的应⽤⾓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应⽤统计学。

1.1.19 根据⼀定⽬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

1.1.27 变量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1.28 根据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否有限,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

1.1.29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1 ⼈们对客观事物数量⽅⾯进⾏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是指(A )A.统计⼯作B.统计学C.统计资料1.2.2 统计学是⼀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A )A.⽅法论科学B.实质性科学C.实证科学1.2.3 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依据是(C )A.价值单位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7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其依据是(A )A.数值形式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9 如果要研究某市30万在校⾼等学校⼤学⽣的⽉消费⽀出情况,总体单位是(B )A.30万个⼤学⽣B.每⼀位在校⼤学⽣C.每⼀所⼤学1.2.11 如果要研究某市2万户贫困家庭的⽣活状况,总体是(B )A.每⼀户贫困家庭B.2万户贫困家庭C.所有贫困⼈⼝1.2.12 如果对连续⽣产线上的产品进⾏质量检验,那么研究对象是(A )A.⽆限总体B.有限总体C.抽样总体1.2.14 当研究对象为某班50名学⽣时,张三同学的年龄20岁是⼀个(B )A.变量B.变量值C.统计指标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少有⼆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3.1 当⼈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作B.统计整理C.统计资料D.统计学1.3.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 )A.统计数据B.统计图标C.统计软件D.统计年鉴1.3.3 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论科学B.统计学是⼀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C.统计学的研究⽬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套⽅法1.3.4 统计数据按其采⽤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截⾯数据1.3.5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B.实验数据C.时序数据D.混合数据1.3.6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观测数据D.混合数据1.3.8 从统计⽅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应⽤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1.3.9 作为⼀个统计总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BD )A.同质性B.变异性C.统⼀性D.⼤量性四、判断改错题1.4.1 统计资料是统计⼯作的成果,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字资料。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一、填空:1.统计数据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统计资料的过程。

2.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直接观察法,(2),(3)(4)。

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普查、、、。

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5.统计调查的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2),(3)(4)(5)(6)(7)。

6.数据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或是对已有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再整理。

7.数据整理的程序包括:(1)统计资料的审核,(2),(3)或绘制统计图,(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8.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9.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和。

10.统计上规定,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在不内”原则。

11.统计分组必须先对所研究现象的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及其内部差别,而后才能够选择出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

二、单选题1.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4.对银行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所有银行B.银行所有职工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5.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A.每一个人B.每一个家庭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6.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D.与调查单位相一致7.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一般采用()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8.在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对原始资料的审核,重点是审核原始资料的()A.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B.资料的完整性与代表性C.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D.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0.在统计分组时,若某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一组,归入其中11.在变量数列中,频率是指()A.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B.各组的比率相互之比C.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D.各组的单位数12.当某一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意味着()A.组距一定B.组数一定C.全距一定D.组限一定13.把保定市所有商店按商品销售额分组()A.只能进行单项式分组B.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C.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D.无法进行分组14. 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数字资料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5. 统计表的构成,从内容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指标数值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6.编制单项数列,作为分组依据的变量是:甲、离散型变量;乙、连续型变量。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单选题]1.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A.直方图B.折线图C.条形图(江南博哥)D.圆形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直方图的基本形式。

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单选题]3.关于等距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距=极差x组数B.组距=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C.组距与组数成正比D.为解决“不重”,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一组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组距=极差/组数,故选项A错误;组距与组数成反比,故选项C错误;为解决“不漏”,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一组,不能遗漏,故选项D错误。

[单选题]5.折线图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A.上限值B.下限值C.组中值D.组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它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即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

[单选题]6.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A.上组限不在内B.下组限不在内C.等距分组D.确定极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分组“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单选题]7.将某单位在职职工年龄数据分为4组,各组的组限依次为:“20~30”“30~40”“40~50”和“50~60”。

按照统计分组的习惯规定,50这一数值应计算在()这一组中。

A.“20~30”B.“30~40”C.“40~50”D.“50~6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分组。

采用组距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统计分组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单选题]8.下列统计图中,作为绘制折线图基础的是()。

A.圆形图B.条形图C.饼图D.直方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第2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2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选:1数据是(D178 ABC→分类整理)。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品质数据D、数值型数据2、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178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3C181 )。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1004、能反映总体构成或结构的指标是(C181 )。

A、比率B、频数C、比例D、频数分布5、关于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C181 ABD→比率)。

A、它的比值可能大于1B、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C、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D、它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6100就是(A181 )。

A、百分比B、比率C、平均数D、极差7、某年级一、二、三班人数之比属于(B181 )。

A、比例B、比率C、极差D、百分比8、我国人口中每100名女性对应于106名男性,这是(B181 )。

A、比例B、比率C、百分比D、平均指标9、积累率、积累与消费之比(C181)。

A、都是比例B、前者是比率,后者是比例C、前者是百分比,后者是比率D、都是比率10、下列关于比率的说法错误的是(D181→比例)。

A、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B、不是总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C、其值可以大于1D、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11、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C181 )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B、均值C、比率D、百分比15、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100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 C183 非常不满意→12% 不满意→30%-12%=18% 一般→82%-30%=52% 满意→92%-82%=10% 非常满意→100%-92%=8% 12%+18%+52%+10%+8%=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
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 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
A组数较多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D分组有粗有细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170,则末组组中
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 的工作过程。
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 所做
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 、和 。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
值为( )
A260B 215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正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 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
A标志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D统计对象 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
A左方B上端中部C右方D下方 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
A直方图B条形图C曲线图D折线图 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
A、定类型数据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D定序数据
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
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科学性E代表性 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
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
82
60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56
8l
77
73
65
66
83
63
89
86
95
92
84
பைடு நூலகம்85
79
70
学校规定: 60分以下不及格; 60—75分为中; 76—89分为良; 90— 100分为优。试把该班学生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四、判断题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4.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 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5.单项式频数分布的组数等于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
6.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7.次数密度表示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8.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9.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10.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11.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 ?简述统计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步骤。 2.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 ?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4.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
5.编制组距数列时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
六、计算题
1.有一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89
88
76
99
74
60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
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 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
分别为 和 。
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 、 和 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
计表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
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
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 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经济成分分组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
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 300-400、400-600、600-800 、800 以上等五个 组。这一分组( )
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800"元组内 12.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
12.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3.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4.统计数据的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 )。
15.圆形图是以圆的面积或圆内各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或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图形()。
16.绘制圆形结构图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各扇形的面积()。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 2);( 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 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
A变量分组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 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