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相关理论及焦虑应对
心理学理解并应对焦虑症
心理学理解并应对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可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焦虑症,心理学通过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观点对焦虑症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焦虑症的建议。
一、焦虑症的定义和症状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性的担忧和害怕感,它常常超出理性的程度,并且无法自我控制。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慌、呼吸困难、恶心和头痛等。
此外,焦虑症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以及社交回避等行为。
二、焦虑症的成因焦虑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
首先,基因和家族遗传可能对焦虑症有一定影响。
其次,环境因素,如童年早期经历和人际关系,也可能对焦虑症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后,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也对焦虑症的产生有所贡献。
三、心理学理解焦虑症的理论心理学对焦虑症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理论: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焦虑症是由不良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如过度解释、过度推理和灾难性思维等。
行为理论则认为焦虑症是由逃避和回避行为所触发的,逃避和回避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焦虑情绪的产生。
四、应对焦虑症的建议和方法1. 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改变负面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例如,学会辨别负面思维,并用更积极的思维替代它们。
此外,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对问题的理性看待也能帮助减轻焦虑。
2. 放松练习:学会放松身心,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症状。
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和瑜伽等技巧都是有效的放松方法。
3. 约束和暴露:通过暴露自己于焦虑源来逐渐减少对焦虑的恐惧。
从最少负担的开始,逐渐增加暴露的难度,并配合适当的约束。
这样的方法有助于适应和减少焦虑。
4. 社交支持:寻找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有时候,倾诉和得到理解本身已经能够带来减轻焦虑的效果。
五、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如果自己努力应对焦虑症无法取得显著效果,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学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和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焦虑的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
焦虑的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焦虑,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
这些理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焦虑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焦虑情绪。
下面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焦虑理论模型。
1. 健康焦虑和病理焦虑模型健康焦虑和病理焦虑模型是焦虑研究中的两个主要模型。
根据这两个模型,焦虑可以分为正常的健康焦虑和临床上的病理焦虑。
健康焦虑是一种适应性的情绪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和压力,而病理焦虑则是一种不适应的情绪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2. 心理动力学焦虑模型心理动力学焦虑模型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
根据该模型,焦虑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逃避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3. 认知焦虑模型认知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模式所导致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于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威胁和不确定性的过度解读和评估而引起的。
4. 行为焦虑模型行为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个体对于特定行为结果的担忧和恐惧所引起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会导致个体避免或逃避与焦虑有关的行为,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5. 生物学焦虑模型生物学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于个体神经生理系统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异常导致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物调节方法得到缓解。
通过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焦虑的起因和机制。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缓解焦虑。
无论是心理动力学的自我探索,还是认知行为治疗的行为干预,我们都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理论模型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启示,但每个人的焦虑经历和反应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实际处理焦虑问题时,个体化和专业的辅导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起来,焦虑的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焦虑现象的不同解释和理解。
了解这些理论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焦虑,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焦虑。
焦虑的心理咨询原理是啥
焦虑的心理咨询原理是啥
焦虑的心理咨询原理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旨在帮助个体理解和管理焦虑情绪。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焦虑心理咨询原理:
1.认知行为理论:焦虑与个体对于现实情况的认知评估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焦虑心理咨询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调整不合理的焦虑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来改善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2.生物心理学理论:焦虑与身体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变浅等)密切相关。
心理咨询可以教导个体有关身体反应和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提供调节生理反应的方法,如深呼吸和放松练习。
3.心理动力学理论:焦虑被认为是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的表现。
咨询师可以使用心理动力学理论,探索个体潜意识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并帮助他们增加对内心冲突和情绪的意识和理解。
4.情绪调节理论:焦虑可能是情绪调节困难的结果。
焦虑心理咨询致力于帮助个体发展情绪调节技能,如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5.人本主义理论:焦虑被视为个体内在需求和价值的不满足。
通过提供尊重、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发展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和寻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这些原理可能单独或结合使用,取决于咨询师的理论取向和个体的需求。
效果良好的焦虑心理咨询通常是一个定制化的过程,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处理。
焦虑的认知结构和应对方法
罗洛·梅(May,1953)认为焦虑是当个人的人格及生存之基本价值受威胁时所产生的忧虑。此处所说的威胁,可能是个人生存受到的威胁,如疾病、灾祸、死亡等;也可能是信念、理想等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如地位、名誉、职业、自尊、爱国、家庭、政治、宗教等受到的威胁。总之,只要个人主观认为属于自己的某个基本价值受到威胁,就足以产生强烈的焦虑[4]。
这提示我们,首先,同一应激情景下不同个体之间焦虑水平的差异,说明该刺激对不同个体心理应对水平的落差不同,其焦虑的程度应该与该落差的大小有关。同一个体前后焦虑水平的改变,则可能与对相关事件重要性评估的改变有关。因而,某一具体压力情景所能引起的焦虑程度不单单决定于该情景,也不单单决定于与“自我”相联系的诸种体验(如自我效能感),而与两者的落差相联系,也与对整件事的重要性评估有关。其次,焦虑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对刺激情景的认知和评价,适合于情绪认知理论来加以解释。最后,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对于理解“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仍不足以说明具体情景中焦虑水平的差异和变化、焦虑的构成成分,以及影响焦虑的若干因素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显然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焦虑的问题。
意识流理论理解焦虑情绪的根源
意识流理论理解焦虑情绪的根源意识流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人们的思维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同时,这一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焦虑情绪的根源。
本文将通过探讨意识流理论和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来揭示焦虑情绪的原因与产生。
一、意识流理论简介意识流理论最早由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后来被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进一步发展。
意识流理论指的是人的思维与意识是一种不停流动、变化的过程,思维内容在时间上连续而不规则。
二、焦虑情绪的定义与特征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人们在面临压力、紧张或担忧时常常会体验到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的特征包括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生理上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三、意识流理论与焦虑情绪的联系根据意识流理论,焦虑情绪可以被解释为思维过程中的一种干扰。
当人们意识流动的过程被内部或外部的干扰打断时,焦虑情绪便会产生。
1.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是指个体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内心冲突或自我质疑。
例如,当一个人在做决策时,内心可能会出现对自己判断的怀疑,这种自我质疑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2.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是指个体在思考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专注于当前任务。
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身边有嘈杂的声音或其他人的干扰,他的意识流便会被打断,焦虑情绪也会随之而来。
四、焦虑情绪的根源意识流理论为我们解释了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更深层次的探讨可以揭示焦虑情绪的根源。
1.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是影响焦虑情绪根源的重要因素。
有些人天生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更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而对于那些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即使面临着相同的压力,他们的焦虑情绪也会较低。
2.过去经历个体的过去经历也会对焦虑情绪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长期的生活压力等都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认知方式个体的认知方式也与焦虑情绪的根源有关。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往往会决定他们的情绪状态。
焦虑理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一般来说,在精神病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焦虑的定义有三个要件:(1)焦虑是一种烦躁、急切、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心境;(2)焦虑者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3)焦虑往往是没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和明确的内容。
但是迄今为止,对于焦虑的定义以及焦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这里,引用唐海波和邝春霞(2009)对焦虑的定义,即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在西方文化史中,正式地、深入地对焦虑进行研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深入研究焦虑的人是哲学家克尔凯戈尔(1944),在《恐惧的概念》一书中明确指出,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焦虑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弗洛伊德对焦虑也有系统的研究,他对焦虑症的临床影响仅次于其对癔症的影响。
20世纪曾被者称为“焦虑的时代(AGE OF ANXIETY)”。
对焦虑的神经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精神药理学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对焦虑的行为-认知治疗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也使焦虑的治疗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
在精神分析之后,其他各大流派也对焦虑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起源于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焦虑是潜意识中存在着危险的一个信号,为了回应这个信号,自我会动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从而防止那些不为人接受的冲动和欲望进入意识层面。
如果作为信号的焦虑不能激发起自我的防御或防御失败,那么就会出现持续的焦虑状态或者其他神经症的症状。
所以,焦虑既是冲突的产物又代表着自我为消除冲突所作的努力。
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尼和沙利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焦虑理论。
霍尼认为,她认为焦虑的形成分成三种:(1)原始焦虑——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引起;(2)惊时焦虑——突发性意外、陌生环境、恐怖的电影引起。
克服学习焦虑的七十个实用方法和策略
克服学习焦虑的七十个实用方法和策略学习焦虑是很多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当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时,学习焦虑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以及自信心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克服学习焦虑,我总结了七十个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整心态1.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学习难题和困难。
2. 正确认识焦虑:将焦虑看作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学会接受和管理它。
3. 设定合理目标: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和时间,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4. 实事求是: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状况,不用过分苛求完美。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任务。
6. 分解任务: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块,逐步完成,避免压力过大。
7. 制定学习规划: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规划,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8. 养成早起习惯:在早上保持充足的睡眠,早起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9. 坚持时间管理: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各项学习任务。
10. 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如排队、等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改善学习环境11. 创造安静的学习空间:找一个安静、整洁的地方进行学习,避免干扰和噪音。
12. 舒适的座椅和桌子:选用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姿势。
13. 保持良好的照明:保持学习环境的明亮程度适宜,避免对视力造成负担。
14. 使用高效的学习工具:如电子词典、学习软件等,提高学习效率。
四、改善学习方法15.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人适合听课,有人适合看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6. 多角度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内容,增强记忆效果。
17. 制作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笔记,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
18. 多交流互动: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学习问题和难点。
19. 注重实践操作:对于理论性知识,要进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理解和应对焦虑症的心理学观点
理解和应对焦虑症的心理学观点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适与困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焦虑症,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的心理学观点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从认知、行为和生物心理学观点出发,探讨理解和应对焦虑症的方法和策略。
1.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焦虑症主要源于个体对自身和外界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方式。
患者往往会过度担忧和猜测未来,且对风险和威胁的感知偏向负面。
因此,认知疗法试图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来减少焦虑症的症状。
认知疗法的主要策略包括:首先,意识到和辨别负面的自动思维。
患者应该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意识到其中的负面和错误思维。
其次,挑战和替换负面的思维。
患者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我有任何证据支持我的担忧吗?”、“这种负面思维对我有什么好处?”等等。
最后,采取积极的替代性思维。
通过替换负面思维为积极和现实的思维方式,患者可以减少焦虑症的症状。
2. 行为心理学观点行为心理学观点认为焦虑症是一种学习条件反射的结果。
患者在遭受焦虑刺激时会产生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
因此,行为疗法试图通过重新学习和改变患者的行为习惯来减轻焦虑症的症状。
行为疗法的主要策略包括:首先,暴露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暴露患者于焦虑刺激下的方法来减轻焦虑症状的治疗方式。
逐渐暴露于焦虑刺激,并通过正面反馈来降低患者的焦虑感。
其次,深度肌肉放松。
这是一种通过深度呼吸和放松肌肉来减轻患者身体紧张和焦虑感的方法。
最后,积极参与愉悦的活动。
通过参与一些积极的、感兴趣的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患者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感。
3. 生物心理学观点生物心理学观点认为焦虑症是由于大脑的生物化学异常引起的。
患者往往存在着神经递质不平衡、激素分泌异常等生理因素。
因此,生物疗法试图通过药物治疗和调整生物化学平衡来减轻焦虑症的症状。
生物疗法的主要策略包括:首先,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药物来调整患者的生物化学平衡,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焦虑的相关理论
焦虑的相关理论(1)存在主义学派的观点史上最早的焦虑理论的创作者是克尔凯戈尔,他在他的著作《恐惧的概念》中作了明确的说明,认为焦虑是个体在面对很多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体验,同时,指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焦虑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当幼儿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他们有的只是害怕的体验,而没有所谓的焦虑感,幼儿一旦有了自我意识,随之也就会有脱离亲人自己独立的意向,并还会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和方式,当成人满足不了自己的意愿时,焦虑慢慢的也就产生了。
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个体对威胁他的存在、他的价值的一种基本反应,具有不确定性,会有无依无靠的感觉,但它与恐惧不同,焦虑既影响人的生理系统,也影响人的心理系统,焦虑有正常与病态之分,是依据人对焦虑所作出的反应来划分的,正常的焦虑指的是个体积极面对,并采取建设性的措施来消除焦虑的;而病态的焦虑指的是个体消极面对,躲避其对他的伤害。
(2)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自从心理学脱离哲学以来,弗洛伊德最初利用心理学对焦虑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被压抑的“力比多”是最终转化为焦虑的首要原因,所以说焦虑的本源是“本我”,婴儿的出生创伤是最原始的焦虑,并且,这种最初的情绪体验会长时间的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里,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个体若遇到类似的问题情境,而超出其控制,因而无法应对处理时,这种焦虑感就会从潜意识里复现处理,并随着幼儿的心理的发展,出现更多的焦虑形式和种类。
然而,霍妮不赞同弗洛伊德的对焦虑的成因的论说,对他的本能决定论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对焦虑能产生影响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认为焦虑的成因可以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生活环境中去寻找,并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儿童焦虑的重要形成原因,尤其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若想降低儿童的焦虑感,那么成人在面对儿童的需要时,一定要给予儿童大量的支持和适时的帮助来满足儿童的心里诉求,而如果父母未能这样做,反而打骂和虐待儿童的话,会使得儿童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价值,儿童对外界就不信任,进而也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的情况若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儿童就会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和不良感觉,但由于儿童本身的弱小无助,他们就会压抑这种敌意,进而产生焦虑。
中医情志调理焦虑症的解决方案
中医情志调理焦虑症的解决方案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焦虑症多与情志失调有关。
情志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心理方面的因素,与人体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情志调理成为解决焦虑症的有效方案之一。
一、中医学对焦虑症的认识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焦虑症多由情志失调引发。
情志有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当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或持续处于某种特定情绪中,容易导致心气不和、气血不畅而出现病理变化,引发各类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
二、情志调理焦虑症的中医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学通过用药来调理情志失调引发的焦虑症。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白芍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解郁、舒筋活血的作用,可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焦虑症状。
2. 饮食调理中医学认为,焦虑症和饮食有一定的关系。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
推荐食用一些具有镇定、安神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莲子、枸杞等,有效缓解焦虑。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也是调理焦虑症的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可以疏通经气,安抚情绪,促进气血流通,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按、捏等,可经常自我按摩或求助于专业的中医按摩师。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使气血畅通,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
常用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气功运动以柔和的动作和平缓的呼吸为特点,能有效减缓焦虑症状。
5. 心理疏导中医情志调理焦虑症还包括心理疏导。
中医师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和内心体验,并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建议。
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心理疏导对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李女士,30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出现心慌、呼吸急促、失眠等焦虑症状,就诊于中医诊所。
中医师对其采取针灸、中药调理、按摩等多种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李女士坚持治疗后,焦虑症状逐渐减轻,心情放松,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焦虑症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
(2)系统脱敏:制定脱敏等级表:找出所有 让求助者焦虑的事件,并按照焦虑由水平由 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等级,然后从最不让求助 者紧张的那一级开始脱敏,咨询过程中采用 放松训练使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想象脱敏,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找机会接触这一事件, 即使有轻度的紧张也不要回避。第一级通过 了再做第二级,逐级脱敏。从而减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 2 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 下列2项: • ① 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 恐惧或提心吊胆; • ②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 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 个月。 • [排除标准] •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 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 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 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 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案例分析
一般资料
• 求助者:王某,女性,38岁,本科学历, 求助者:王某,女性,38岁 本科学历, 教师,已婚。父母为国家干部, 教师,已婚。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 调查, 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 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个人成长史
• 独生女,结婚前与父母祖母一起居住,父母亲工 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多与祖母一起生活。父 母关系好,对其要求高。自己也很懂事,处处严 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 十岁时登台演出,演唱时忘记歌词,当时觉得很 丢人,留下心理阴影。直到现在,都很少唱歌, 单位有活动,总说自己五音不全,唱不了。以后 象考试、登台演讲或表演、会见重要人物时,都 常有焦虑的体验。每到这时都感到不快,总想找 借口回避开这些事物。
心理学对于恐惧和焦虑的理解和应对
心理学对于恐惧和焦虑的理解和应对恐惧和焦虑是人类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它们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对恐惧和焦虑的理解和应对提供了有益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恐惧和焦虑的概念及其影响,以及心理学在应对恐惧和焦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一、恐惧和焦虑的概念及其影响1. 恐惧的概念:恐惧是一种对于真实或想象中的威胁或危险的强烈情绪反应。
它表现为身体上的紧张,如快速心跳、出汗、呼吸加快等,以及情绪上的不安和恐慌感。
2. 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一种对于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过度回应,通常与不确定性和失去控制感有关。
它表现为持续的担忧、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肌肉紧张等症状。
3. 恐惧和焦虑的影响:恐惧和焦虑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消化问题等。
此外,它们还会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社交障碍。
二、心理学在理解恐惧和焦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1. 神经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恐惧和焦虑与大脑的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等区域的功能异常有关。
杏仁核参与了恐惧的产生和应对,前额叶皮层则与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相关。
2. 学习理论角度:学习理论认为,恐惧和焦虑往往与某些刺激或经历形成关联,通过条件反射产生并得到强化。
此外,观察学习和社会交往也可能对恐惧和焦虑的形成起到作用。
3. 认知角度: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恐惧和焦虑源头的解释和评估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例如,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过度担忧会增加焦虑的程度。
三、心理学在应对恐惧和焦虑方面的建议和方法1.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通过帮助个体转变其对恐惧和焦虑的认知,减少过度担忧和消极自我评价。
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技术解构不合理的恐惧观念,以及学会应对负面自我对话。
2.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注重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减轻恐惧和焦虑。
例如,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于恐惧源,帮助个体逐渐适应并降低恐惧的程度。
3.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深呼吸、肌肉松弛等技术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
焦虑相关理论及焦虑应对
三、焦虑的防治与应对
1、焦虑对个体的影响。 消极影响:从焦虑的表现来看, 过度或长时间的 焦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其消极 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
精选可编辑ppt
15
a.焦虑可促使症状的形成。精神病学、生理卫生学 家、精神分析学都很重视焦虑研究, 一方面因焦虑 本身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另一方面, 焦虑又是许 多心理症状和一些生理症状的直接原因。许多 不适应行为的最初型态就是强烈的焦虑反应。如 果此时个体能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 那么 这种反应就会得到减轻甚至消失。否则就会随时 间而变换其表达方式, 逐渐变为看来似乎与焦虑毫 无关系的心理症状。
。
精选可编辑ppt
11
2、社会学习学派的焦虑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直接来源于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通过 学习获得的反应。 焦虑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内驱力 ,任何情况下的焦虑降低都有强化行为的作用。在行 为的挫折—攻击假说中,认为挫折会引起攻击和冷漠、 焦虑等情绪反应。就是说,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 个人动机性行为受到挫折。 虽然攻击有时能宣泄内 在的情绪,但在很多情况下,攻击反而会造成更大的 挫折,最后使人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冷漠和焦虑。
班杜拉:认为焦虑与自我效能有关系。 在个人感知到 自我无效能时,潜在的厌恶性刺激就会让人感到焦虑。 高自我效能的人,会防止、或终止厌恶性事件对自己 的威胁,增强处事效能可以消弱焦虑的唤起。
精选可编辑ppt
12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认为人的本质 就是其自身的存在,焦虑是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个 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
2、对焦虑消极影响的防治与应对 (1)改变价值观念,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威
胁或危险刺激是产生焦虑的基本原因, 而受威胁或 危险的感觉与个体的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例如: 一自私自立的人和大公无私的人在面对涉及利益 的问题时焦虑程度不同。所以, 改变一个人的价值 观念是克服焦虑的基本策略。
焦虑症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演示文稿
• 3、活动开始下一个就是自己唱歌 焦虑等级60分(中度)
• [排除标准]
•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 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 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 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 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案例分析
一般资料
• 求助者:王某,女性,38岁,本科学历, 教师,已婚。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 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 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16岁中考差两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最 后被师范学校录取。从此后更加努力读书, 在学校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分到城区 一所小学工作。工作中十分努力,受到领 导的重用。婚姻顺利,爱人是一所中学的 物理老师,夫妻关系融洽,儿子今年15岁。
主诉
近一年来整天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工作上总 感到能力有限,害怕工作做不好,被别人说长道 短。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明显下降。 对声音敏感,不能听钟表的正常声音,听到后心 脏不舒服,伴有失眠、多梦,经常因为一点点小 事向儿子发脾气;对刺激性气味敏感,并伴有过 敏反映。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 生。有过心跳过速、头痛、尿频、小便不自主排 出等症状,多次去医院内科检查,检查结果没有 发现明显器质性病症。由于工作上处处感到压力, 时时紧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心理十分痛苦, 已一个月没有上班。
要求:1、求助者必须先学会放松技巧,然 后构建焦虑等级逐级脱敏。2、等级构建不 能跨度太大。3、求助者必须自己构建焦虑 等级事件。4、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 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景不同而不同。
求助者设定引起焦虑的情景并且排一个顺
• 1、自己在去参加公司活动的路上:焦虑等级30分(轻度)
心理学揭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
心理学揭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焦虑。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还是种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焦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与行为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
本文将通过介绍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巧,为您分享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一、认知重构:改变思维方式人们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常常会陷入负面的思维模式,自己设下了许多虚幻的负面预期,从而加重了情绪的压力。
认知重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负面的想法和观念,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1. 寻找证据:当我们感到焦虑或者担忧时,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担心是真实的。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证据支持我们的担忧。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寻找相反的证据,从而平衡我们的思考。
比如,当我们担心自己工作会失败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成功经历,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2. 重新评估:我们经常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这会导致我们过度焦虑。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真实的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
例如,当我们感到压力山大时,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真的如此糟糕吗?它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通过重新评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轻焦虑的情绪。
3. 替代思维:替代思维是指用积极的、真实的观点来替代负面的观点。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消极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观点来代替。
比如,当我们对自己能否胜任一个新工作感到怀疑时,可以告诉自己:“我虽然面临挑战,但我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应对。
”二、放松训练:舒缓身心压力放松训练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各种放松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舒缓身心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1. 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呼吸几次,并尽量将呼气时间延长。
焦虑症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课件
诊断依据
(1)自知力完整,主动要求治疗。 (2)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3)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 2
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
提心吊胆; ②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心跳过速、
头痛、尿频、小便不自主排出等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经常 有不安感)
•焦虑症基本此求助者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
鉴别诊断
•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 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 虑药的戒断反应;
• (3)排除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 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自己全身放松。 • 第二步:开始想象自己构建的焦虑场景(从去参加公司
活动的路上……到唱歌忘词)从低级开始想象,每想到一个 场景保持30秒左右,想象要逼真、生动,像演员一样进入角 色,不能回避和停止。 • 第三步:如果想象到一个场景确实出现了紧张焦虑情绪时, 停止想象,就用学会的全身放松方法做放松训练来对抗紧张 焦虑,可反复训练。如果想象时没有紧张焦虑情绪应进行下 级场景训练。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 不感到紧张焦虑。如出现强烈反应应降级训练。
•焦虑症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
主诉 近一年来整天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工作上总 感到能力有限,害怕工作做不好,被别人说长道 短。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明显下降。 对声音敏感,不能听钟表的正常声音,听到后心 脏不舒服,伴有失眠、多梦,经常因为一点点小 事向儿子发脾气;对刺激性气味敏感,并伴有过 敏反映。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 生。有过心跳过速、头痛、尿频、小便不自主排 出等症状,多次去医院内科检查,检查结果没有 发现明显器质性病症。由于工作上处处感到压力 ,时时紧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心理十分痛 苦,已一个月没有上班。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前儿童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学前儿童由于缺乏独立经验和社交技能,经常出现入园焦虑的情况。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适应入园生活,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入园焦虑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生理层面的成因:1. 生理上的需求不满足:学前儿童可能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合理、生活规律不良等,导致生理上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加强对学前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饮食和规律的生活环境,满足学前儿童的生理需求。
2. 安全感缺乏:学前儿童可能出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分离的恐惧,导致入园时产生巨大的焦虑情绪。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建立稳定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增强学前儿童的安全感。
二、心理层面的成因:1. 自尊心受到伤害:学前儿童可能由于个体差异,如体貌特征、智力差异等,引发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入园焦虑。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增强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在教育和培养上尊重差异,关注每个学前儿童的个体需求。
2. 分离焦虑:学前儿童可能由于与父母和家庭分离,产生情感上的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入园焦虑。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在入园前提前进行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帮助学前儿童逐步适应分离过程,减轻分离焦虑。
三、社会层面的成因:1. 和同伴关系的压力:学前儿童可能由于与同伴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产生进入新环境的不安全感和入园焦虑。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创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开展团队合作和友好互助的活动,帮助学前儿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2. 角色转换的困惑:学前儿童可能由于角色转换的困惑,难以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的环境转变,导致入园焦虑。
对策建议:幼儿园应提前为学前儿童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工作,例如通过师生与家长的互动和讲解,让学前儿童了解幼儿园的角色和规则,逐步适应新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及其应对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及其应对方法一、学生考试焦虑现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重视考试的同时,学生也开始产生焦虑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压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情绪波动大、紧张、失眠、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但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那么,哪些因素导致学生的考试焦虑呢?首先,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学生觉得必须取得好的成绩来满足他们的期待,这种压力来源于外部,并非学生内在的需求。
其次,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可能导致考试焦虑。
比如,学生缺乏信心、自卑,害怕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些内在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表现。
二、学生考试焦虑应对方法学生考试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应对考试焦虑也极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应对方法:1.思维转换法学生可以通过思维转换法,将考试的重点转换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担心考试的结果。
在考试之前,可以试着想象考试时的情景,进行模拟练习,让自己更加熟悉考试过程,减少紧张情绪。
2.舒缓放松法学生可以通过娱乐活动、运动以及静心冥想等方法来消除考试焦虑,帮助自己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3.积极心态法学生应该尝试保持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考试,认真对待考试,这样可以增加自信心,减少考试焦虑。
4.分解压力法学生可以通过分解压力的方式来减轻考试焦虑。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用阶段性的目标来代替整体的目标,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减少抑郁情绪。
5.自我鼓励法学生可以通过自我鼓励的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减少考试焦虑。
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进步情况,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从而增强信心。
三、总结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思维转换法、舒缓放松法、积极心态法、分解压力法以及自我鼓励法来缓解考试焦虑。
应对考试焦虑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包括个人的生命和同生命有同等意义的价值 当自我力量对威胁无力解除时就会体验到焦虑。 观,当自我力量对威胁无力解除时就会体验到焦虑。 焦虑是对迫在眉睫的非存在的威胁的一种体验。 迫在眉睫的非存在的威胁的一种体验 (2)焦虑是对迫在眉睫的非存在的威胁的一种体验。 是个体觉知到其存在将被毁损, 是个体觉知到其存在将被毁损,将失去自我和世 将变为虚无时的主观状态。 界,将变为虚无时的主观状态。 焦虑是内部冲突的反映。 (3)焦虑是内部冲突的反映。是个体在实现自我的过 程中, 程中,在不同选择的权衡取舍中必然产生内部心理冲 是人的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冲突。 突,是人的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冲突。 梅从时代根源的角度, 罗洛 · 梅从时代根源的角度,认为以下几种原因导 致焦虑的产生:a.基本价值观的丧失 基本价值观的丧失。 致焦虑的产生:a.基本价值观的丧失。主要是竟争的 对信念的价值观;价值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观; 价值观 ;对信念的价值观;价值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观; 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使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感而产生焦虑。 感而产生焦虑。
二、关于焦虑的心理学理论
1、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 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 提出了焦虑的信号说 焦虑的信号说。 上,提出了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 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 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焦 虑是自我为影响快乐—痛苦机制而发出的一种信号。 虑是自我为影响快乐—痛苦机制而发出的一种信号。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受到压抑是焦虑产生的前提条件 认为本能受到压抑是焦虑产生的前提条件。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受到压抑是焦虑产生的前提条件。 当不被接受的无意识想法要以意识方式表达出来 ,这 种情感就会导致含糊的焦虑感。 种情感就会导致含糊的焦虑感。 焦虑发展的两个阶段: 焦虑发展的两个阶段:原始焦虑阶段和后续焦虑阶 前者是“创始状态” 利比多大量涌现, 段。前者是“创始状态”,利比多大量涌现,要求 满足,但自我却相对弱小,无法进行识别, 满足,但自我却相对弱小,无法进行识别,没有足 够的防御机制来压抑这些本能, 够的防御机制来压抑这些本能,因而陷入被动无能 的境地,个体产生强烈的痛苦和焦虑。 的境地,个体产生强烈的痛苦和焦虑。
2、社会学习学派的焦虑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直接来源于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直接来源于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通过 学习获得的反应。 焦虑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内驱力, 学习获得的反应。 焦虑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内驱力, 任何情况下的焦虑降低都有强化行为的作用。 任何情况下的焦虑降低都有强化行为的作用。在行为 挫折—攻击假说中 认为挫折会引起攻击和冷漠、 的挫折—攻击假说中,认为挫折会引起攻击和冷漠、 焦虑等情绪反应。就是说, 焦虑等情绪反应。就是说,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 个人动机性行为受到挫折。 个人动机性行为受到挫折。 虽然攻击有时能宣泄内 在的情绪,但在很多情况下, 在的情绪,但在很多情况下,攻击反而会造成更大的 挫折,最后使人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冷漠和焦虑。 挫折,最后使人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冷漠和焦虑。 班杜拉:认为焦虑与自我效能有关系。 班杜拉:认为焦虑与自我效能有关系。 在个人感知到 焦虑与自我效能有关系 自我无效能时,潜在的厌恶性刺激就会让人感到焦虑。 自我无效能时,潜在的厌恶性刺激就会让人感到焦虑。 高自我效能的人,会防止、或终止厌恶性事件对自己 高自我效能的人,会防止、 的威胁,增强处事效能可以消弱焦虑的唤起。 的威胁,增强处事效能可以消弱焦虑的唤起。
谁学会了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 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克尔凯戈尔 克尔凯戈尔
焦虑的理论研究 及焦虑的防治应对
发展教育心理学 20100268 田 伟
内容导航
一、焦虑的本质及表现 二、关于焦虑的心理学理论 三、本质 作为心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焦虑, 作为心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焦虑, 与平常所感觉到的 焦虑”不同, “焦虑”不同, 每个研究焦虑的心理学家对它都有严 格的限定。 格的限定。 克尔凯歌尔: 克尔凯歌尔: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 的心理体验。儿童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识, 的心理体验。儿童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识, 就会有独立 的倾向和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意愿, 焦虑也随之出现。 的倾向和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意愿, 焦虑也随之出现。 弗洛伊德:焦虑是被压抑的性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弗洛伊德 焦虑是被压抑的性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焦虑是被压抑的性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雅各布森: 雅各布森: 焦虑的实质是自我不能运用个体喜爱的行 动方式来解释本能。 动方式来解释本能。
由于原始焦虑对个体产生过影响, 由于原始焦虑对个体产生过影响,当这种类型的某 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自我便产生焦虑, 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自我便产生焦虑,以对它自身 提出回避的要求;或者自我从焦虑情感中获得量, 提出回避的要求;或者自我从焦虑情感中获得量, 并主动引起这种情感,以之作为对危险的一种警告 并主动引起这种情感, 信号,并作为促动快乐—痛苦机制的一种手段。 信号,并作为促动快乐—痛苦机制的一种手段。这 种作为信号的焦虑就是后续焦虑。 种作为信号的焦虑就是后续焦虑。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现实焦虑或客观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现实焦虑或客观 现实焦虑 它是在觉察到真实世界中的危险时作出的反应。 焦虑 ,它是在觉察到真实世界中的危险时作出的反应。 二是神经质焦虑 二是神经质焦虑 ,当不受欢迎的本我冲动快要侵入意 就能体验到神经质焦虑。三是道德焦虑 识的时候 ,就能体验到神经质焦虑。三是道德焦虑 ,本 我冲动违背了超我的严格道德规范时 ,就会产生道德 焦虑。 焦虑。
霍妮和沙利文: 霍妮和沙利文: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焦虑 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理论。更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理论。更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霍妮 和沙利文都重视社会文化环境、 和沙利文都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 对焦虑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其区别在于, 对焦虑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其区别在于,霍妮将个 体的环境一人际关系最终归结为亲子关系, 体的环境一人际关系最终归结为亲子关系,认为个体 好坏; 是否产生基本焦虑取决于亲子关系的 好坏;而沙利文 重要的他人”这一概念,包括了父母、教师、 提出 “ 重要的他人”这一概念,包括了父母、教师、 警察在内的所有对个体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 警察在内的所有对个体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十分强 调社会文化环境作用。 调社会文化环境作用。 总之,二者的理论保留了弗氏潜意识动机理论 意识动机理论和弗氏 总之,二者的理论保留了弗氏潜意识动机理论和弗氏 重视童年经验和亲子关系的传统 的传统, 重视童年经验和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他的本能 性欲论和人格结构论, 论、性欲论和人格结构论,将焦虑原因归结于人际关 系的损害。超越了只从个体心灵内部探索焦虑的局限。 系的损害。超越了只从个体心灵内部探索焦虑的局限。
(2)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 具有动机的意义。 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 具有动机的意义。 恐惧是对已面临的危险的一种紧张反应, 恐惧是对已面临的危险的一种紧张反应, 而焦虑是 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险的一种情绪反应。 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险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消极情 绪反应, 只要危险情绪继续存在, 焦虑便不会消失, 绪反应, 只要危险情绪继续存在, 焦虑便不会消失, 即降低或避免) 这种状态。 个体就需积极活动去改变 (即降低或避免) 这种状态。 因此, 焦虑是个体行为的驱动源泉之一。 因此, 焦虑是个体行为的驱动源泉之一。 (3)焦虑体验是通过自尊与能力的矛盾的认知评价获 (3)焦虑体验是通过自尊与能力的矛盾的认知评价获 取的。个体预料到模糊的、 取的。个体预料到模糊的、不确定的内外刺激对其 自尊产生威胁, 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便构成焦 自尊产生威胁, 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 虑情绪体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 虑情绪体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 确定自 己是否有能力来对付威胁则是由个体自我认知评价 来确定的。 来确定的。
(4)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变化和躯体内部的 (4)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变化和躯体内部的 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个性特点而异。 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个性特点而异。 比如抽烟、踱步、说话颤抖、脾气暴躁等等。 比如抽烟、踱步、说话颤抖、脾气暴躁等等。身体内 部的生理变化包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 部的生理变化包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心电的和脑 电的变化。个体体验到的这些变化会强化焦虑情绪。 电的变化。个体体验到的这些变化会强化焦虑情绪。 焦虑本质:个体通过认知评价, 焦虑本质:个体通过认知评价, 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 险刺激对自我的自尊产生威胁, 险刺激对自我的自尊产生威胁, 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 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 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 生理和行为变化。 生理和行为变化。 2、焦虑的表现 焦虑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焦虑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生理变化、情绪表现、行为反应。 生理变化、情绪表现、行为反应。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 存在主义立场上 人本主义心理学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认为人的本质 就是其自身的存在, 就是其自身的存在,焦虑是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个 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 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 罗洛. 罗洛.梅:焦虑是个人的人格及存在的基本价值受到 威胁所产生的忧虑。 威胁所产生的忧虑。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是发展 人的存在感对人的本性起整合的作用, 的,人的存在感对人的本性起整合的作用,它调 节和控制个体的行为,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节和控制个体的行为,使人达到自我完善。当人 的存在受到威胁,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 的存在受到威胁,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与人的 本性无法整合时,焦虑就会出现。 本性无法整合时,焦虑就会出现。 他认为焦虑的本质是( 焦虑是存在和基本价值 他认为焦虑的本质是(1)焦虑是存在和基本价值 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反应 时的一种反应。 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