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喷泉实验”习题选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喷泉实验”的习题选编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邹标
1.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图1 2.如图2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 Y
A NH3H2O
B SO2NaOH溶液
C CO2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图2
3.(1)如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
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图3 图4
(2)如图4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利用如图(图5)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
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
“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
5.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试根据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NH3和H2O
C.NH3和苯D.CO2和烧碱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大理石与稀硫酸D.碳铵与稀硝酸
(3)若图B的锥形瓶内是无水酒精,水槽内是冷水,则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哪些物质也会产生喷泉现象?
A.浓硫酸B.生石灰
C.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
(6)图D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的一瓶乙烯,请你结合喷泉原理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图D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方案,使它产生喷泉,力求使水充满整个烧瓶。
简述操作过程。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常温下将H2S与SO2以1:1充满烧瓶,不久,烧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Cl2代替SO2,其余同上.观察到的现象与(1)相同和不同之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简要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0年湖南省重点示范高中高三冲刺模拟试题)氨是一种重要
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①右图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操作步骤是
。
②氨气使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4NH3+6Cl2=2NH4Cl+4H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
2.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3.(1)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2)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4.答案:(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
5、(1)C (2)D (3)ABD (4)B
(5)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6)先在一个气球内充入与烧瓶等体积的氯气或溴化氢,打开止水夹K,从图中乳胶管处将气球内气体缓缓送入烧瓶内。
6.(1)有黄色沉淀,有水珠,溶液喷入烧瓶内.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SO2 = 3S↓ + 2H2O
(2)相同点:有黄色沉淀. 不同点:没有喷泉现象.
原因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产生压强差.Cl2 + H2S = S ↓+ 2HCl。
7.(1)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
(2)①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加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K。
②NH 3 + H2O NH3·H2O NH4+ +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