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区域认知的理解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复习-区域认识讲座课件

地理高考复习-区域认识讲座课件

•1、一说到区域认知,大多数老师或学生,都会认为要学会区域地理。

这种想法是对的,但不是最经济有效的。

•2、对区域的认知,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单独再去把区域地理学习一遍。

因为现在的高考考查内容不是要记住区域里的现象或事物,而是通过告诉现象或事物,让我们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学会利用区域地图,将高中所学地理原理落实在区域地图中,才是最经济有效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中的信息解读•经度•1、主要反映海陆位置,主要用来判断区域是在大陆内部、大陆东岸或大陆西岸,以确定气候类型。

•2、偶尔用经度来计算时间以确定具体区域。

•3、确定海陆位置,就是确定风的干湿性质。

•4、确定洋流的分布规律。

•5、确定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特征等。

•6、确定海洋的价值及对外联系的途径。

区域地理中的信息解读•纬度•1、主要用来反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2、确定地球五带、以及热量带、确定气候类型•3、确定气压带和风带•4、确定距离热带气团与极地气团的远近关系。

区域认知最核心的是抓住区域特征位置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生物特征地质特征环境承载特征联系思维形成历史特征人口特征农业特征工业特征聚落特征交通特征商业特征旅游特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社会经济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三个效益:经济、社会、生态例1:(2017新课标II)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有人提议在建设白令海峡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有人提议在建设白令海峡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抓区域特征回答:•阿留申群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冰: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海峡宽: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纬度: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认识区域(共36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认识区域(共36张ppt)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
2.相同图幅下,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 观,反之,就越具体、越详细。
区域的类型
认识区域
1. 区域的划分: 阅读课本,举例划分区域的指标有哪些?
(1)单一指标: 综合指标:
(2)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热量带(积温)、干湿区 东亚文化区 (语言和宗教) 中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 (我国南方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
显著的特点之一。
3.开放性
(经济全球化)
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 都具有联系。
认识区域
三、区域的特征
(一)整体性
小组讨论: 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形成。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方法.
区域的划分目的 有的区域是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
A.经济发展
B.社会公平
C.环境保护
D.文化创新
4.全国主体功能区
(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 开发区域四类。
认识区域
5.区域空间尺度
区域的类型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指 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单一指标来划分,如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区域
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如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
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 文化区等。 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将 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按照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编高阶思维思维方式一区域认知pptx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编高阶思维思维方式一区域认知pptx课件

小空间 尺度
局部区域、小地形区、市区级行 局地热力环流、群落的
政区、小流域、山脉垂直自然带、 生物循环等
热力环流发生区
(3)时间尺度等级按自然界的时间节律(秒、分、时、日、月、季、年、百
年、万年、百万年、亿年等)进行划分。
时间尺度等级
尺度举例
尺度效应
亿年、百万年、万年、百年、
大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地质构造期、冰期、缓慢发展、作用持久
间冰期
中时间尺度 年、月、九十年代、
持续时间短、突发性
(4)每一种地理事象都有与之匹配的空间尺 度和时间尺度,关系如下图。
2.尺度关联与效应 (1)尺度关联 ①内涵:大尺度空间由若干个中等尺度空间及更多的小尺度空间镶嵌而成, 小尺度空间发生的现象受其所在的大尺度空间影响和制约, 大尺度空间是 中小尺度空间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这说明虽然大尺度 空间下的一般分布规律在某些小尺度空间不适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和制约着小尺度空间地理事物的分布。大尺度区域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认识小尺度内特殊地理分布现象的基础,它对后者的因果关系分析具有指 导意义。因此,在分析小尺度空间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时,不能脱离大尺度 区域背景。
3.局地尺度与全球尺度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冻土和冰川融化,释放大量甲烷 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又会进一步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 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升高,进一步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例如: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其西侧发育了沙岭沙山,沙山上发育了东 北—西南走向的垄槽相间地貌,据此推测此区域冬春季节盛行东北风。如 果从更大的区域(南方或者江西)推测,此区域冬春季节应盛行西北风。可 见,从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象的特点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在一种尺度所 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尺度。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就过程而言,可以分为自然过程(例如元素和水分的分布与迁移、物种 的分布与迁徙、径流与侵蚀、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等)和社会文化过程(例 如交通、人口、文化的传播等)。
➢——傅伯杰
案例:从大小——厚度、分布面积入手考查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 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 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 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 完成7~9题。
对此您有怎样的感悟?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 ➢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 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 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的理解
➢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即对某区域的认识。 ➢主要认识内容包括:筛选区域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 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 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总的“价值追求”是着眼总结地 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与空间规律。
要关注“格局与过程耦合”
案例:由分布格局推测其形成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 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 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 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 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雪,出现雪带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 特点,并解释原因。
格局与过程耦合
➢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 ➢就格局而言,可以从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空间组合上来进行描 述。

高中地理课件 认识区域共43页

高中地理课件 认识区域共43页
高中地理课件 认识区域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地理】认识区域ppt2

【高中地理】认识区域ppt2

区域内部
求大同存小异
任何区域内 部都具有相 对一致性, 是否内部就 没有差异性?
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
如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之间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
1、含义 2、结果 : 使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推进器) 国际贸易(表现) 跨国公司(主力和载体) 国家政策(保障)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二、区域的类型 三、区域的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含义: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 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 分出来的。 2、特点: 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 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 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案 例 分 析 : —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 望, 处 在广阔的南海西北部。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陆国土与海国土的结合部位,靠 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是连接亚洲 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海南岛地形与 矿产资源分布
海南岛交通的和旅游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高中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ppt11

【高中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ppt11

P3 活动3
地域 乡村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以农业活动为主
聚落规模小,以平房为 人口较少, 主,周围农田环绕,一 分布较稀 派田园风光 疏
城市
聚落规模较大,楼房林 人口规模 立道路交错 大,分布密 集
建筑物高大密集,白天 人口昼夜 人流和车流不息,经济 差别大 活动繁忙
以非农业活动为 主
以商务和服务活 动为主,楼房林
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力素质
2、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内 容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包括流通 部门和服务部门
3、产业结构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 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第 三 产 业 第一产业
P7 活动1
A地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 济发达; AB两地,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高; CD两地农业经济所占较大比重; D地经济相对落后,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 低。
P7活动2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 分散 特点
产业分布 面状 特点
相对密集 点状
非常密集
点状 第二、第三产 业都很发达 非常密切 大
产业结构 以第一产业 以第二产 特点 为主
业为主
对外联系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不密切 小
密切 大
P7活动3 5、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发展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最大 中期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 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服 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 晚期 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 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产业的产 值比重 一 三 二、 一二三 二 一三、 二三一 三二一

高二地理上学期必修课件认识区域

高二地理上学期必修课件认识区域

03
地形地貌影响人口分布、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
水资源分布对区域影响
1 2
水资源数量与区域发展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 接影响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区域水资源利用 方式和效率的差异。
3
水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有 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
02
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影响
气候条件对区域影响
气候类型与区域特征
不同气候类型下,区域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特征 各异。
气候要素与区域发展
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直接影响区域的农业、工业、交通等 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区域发展趋势
未来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建议与措施
为了适应未来区域发展的趋势,我建议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区域合 作与协调,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创新驱 动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同时,政府和企 业也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区域发
国内优秀城市规划案例
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海浦东新区、广州珠江新城等。
国外优秀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芳斯等。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及措施
重要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 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的基本含义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的基本含义PPT课件
4、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
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 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
[ 名师课 堂教学 ]湘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三第 一章区 域的基 本含义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 名师课 堂教学 ]湘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三第 一章区 域的基 本含义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 名师课 堂教学 ]湘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三第 一章区 域的基 本含义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D. 气候区域
3.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C )
①干湿地区
②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③文化区
④温度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C A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 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因素主要有: 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 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区域的划分:
区域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具体地区地理 环境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区 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地理学科。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 或界线。
知识点导航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 性和连续性
区域具有一定界限;区域之 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具 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 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 周边和相关地区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21张ppt)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共21张ppt)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 Region ):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 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 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
人 为 划 定 的 管 理 区
1、具有一定的域界线(明确和模糊)
2、 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差异性。
建筑物高大密集,白 天人流和车流不息, 经济活动繁忙
人口昼夜 差别大
以商务和服务活 动为主
二、区域空间结构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 空间分布形式。
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
区域空间结构类型:(按经济活动类型分)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大 地域范围 小

村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一产(%)
35 20
二产(%)
45 50
三产(%)
20 30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该国与中国同属于工业化国家 缅甸的第一产业比该国大,属于工业化尚未开始的发展中 国家, 美国的第一产业比该国小,第三产业比该国大,属于工业 化发达国家。


基础和依托


带动作用

二、区域空间结构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
农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点状 线状和网络状
面状 岛状
⑴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特点 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中期: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经济联系、地理环境的联系,等等

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素养--区域的概念及内涵 课件——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共19张ppt)

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素养--区域的概念及内涵 课件——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共19张ppt)
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 减少
全球变暖,冻土融化, 洼地变为沼泽;平地 耕地(旱田)减少, 主要是因为认为撂荒, (技术、;劳动力缺 乏等)短期内只能变 为荒地(草地)
2020/6/26
全球气候变暖
18
区域认知素养解读(一)区域概 念及内涵
EDUCATION
2020/6/26
19
区域的定义: 按照一定给的标准(自然、人文)将地理环境划分成的“内部具有相似性与一致性”彼 此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不同尺度大小的各具特色与功能的“空间地域”。
2020/6/26
4
≥10℃年积温
气温、降水、自然带
年降水量与蒸发量
2020/6/26
5
中国流域及内外流区图
2020/6/26
6
2020/6/26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2020/6/26
15
2020/6/26

16
2020/6/26
17
近年来 近10年来
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 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 变化
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2020/6/26
3
区域认知的表现: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如何划分区域: 1.以尺度大小为划分基准,将世界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等不通过级别的区域; 2.以地理事物的基本属性为基准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将世界划分为气候区、地形 区等自然区域,语言区、行政区等社会文化区域,工业区和农业区等经济区域等。 3.以区域的功能属性划分生态功能区、城市功能区等。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区域认知的理解 (共14张PPT)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区域认知的理解 (共14张PPT)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 “区域认知” 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
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应当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 经历解决有关总结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关联, 认识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与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过程,并在 这一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法与工具,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方 式与能力。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393千米 ➢地球如此之大如何认识它呢?
地理如何认识世界,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6:31:3406:31:3406:319/6/2021 6:31:3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606:31:3406:31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6:31:3406:31:3406:31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策略与思维方 式。 ➢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划分“区域”是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 需要,借助这种策略,可使地球表面的复杂多样性变得可以理解。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pptx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区域的含义和类型pptx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
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
1.下列关于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答案】C
空间
(2)区域占据一定的 ________范围。
过渡
(3)区域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具有 ________性的特点。
二、区域的划分
1.划分方法
一致性
(1)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 ________或相似性划分。
关联
(2)根据区域内部 ________特点划分。
2.区域尺度
量度
(1)概念:一般指区域空间尺度,它是区域空间大小的 ________。
对比不同尺度、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名称、特性变化,分析其
结合实例,
变化的原因。
说 明 区 域 [区域认知]以某一区域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说明该区域的
的 含 义 及 基础特征,解释该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与标准。
类型。
[地理实践力]结合自己的家乡展开调查,深入理解区域的含义及
类型。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区域的特点,形成正确的区域发展观。
发达”。
想一想:
我国有哪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是哪些?
【答案】我国有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
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
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
3 000米等高线;③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 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 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从地理空间分布的教学说起
依据地理学思想可以发现、总结地理空间分布教学的“方 法论”; 有了认识地理空间分布“方法论”的这把“利器”,我们 就会高效率地认识陌生地区空间分布的“秩序”。
如何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 布特点?
◦ (2013·安徽高考)下图为2001年4 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 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 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 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 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动态综合法
时段分析仅仅是某一时段内地理要素或现象的研究,因此需要 把时段分析的结果置于整个时间发展序列中进行动态综合,研究 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前后承袭、演替关系和时间变化节律。
这样不仅可以追溯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深刻地认识现状 特征, 而且可以预测将来的演变趋势,为人类更加合理地利用、 保护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案例:从“形状” 入手考查
一位地理学者在游记中写道:“在 新疆的那拉提草原,我看到远处的 山坡上,森林呈带状围绕在半山腰 上(图5-3)这种情况在新疆很常 见,在伊犁河谷,在天山的南北坡 我们都会看到森林如一条腰带系在 山腰上”。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 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 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 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的理解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优质课件(共5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优质课件(共54张PPT)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 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 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 特点
对外经济 联系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活动
2. 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 思考并完成表格。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 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 特点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活动
2. 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 思考并完成表格。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 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 特点
产业结构 特点
对外经济 联系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活动
2. 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 思考并完成表格。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和推进。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人口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产业活动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区域类型 景观
人口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产业活动
农业生产 (第一产业)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工业生产 (第二产业)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第二、三产业 (非农业产业)
制作 09
2010年下学期
区域产业结构
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高一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名师课件 湘教版 必修三

高一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名师课件 湘教版 必修三

界线有实有虚;
返回
点状 线状和网络状 面状 岛状
从交通运输、城市 发展的角度说明该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 化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城市区域
在地理景观(聚落、道 路等)、人口分布和产 业活动等方面说说这三 个区域有哪些差别?并 完成P7活动题2
“一 二 三”
“二 三 一”
“三 二 一”
区域产业结构概念: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比重大 2 、工业区域/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 3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
完成P7页课后活动题
区域界线明确,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 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空间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区域空间分类:

大 地域范围 小


基础和依托


带动作用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空间分布形式:
• 农业 • 交通运输 • 城市和工业 • 城市群和工业区
区域的基本含义
你用心感受过我们的家乡吗?
自然界中的地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共同造就了
绍兴的美!那么绍兴的美究竟表现在哪些方
面呢?说说看吧!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界线有实有虚;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连接
假如有一天你犯罪了,被流放了,选择下列一个 地方吧!带上你所有的行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区域认知”,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两个方面的涵义。
对“用区域的方式认识”的理解
➢将“区域认知” 理解为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和视 角,即: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球表面,将其“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组织为区域认识复杂的地表。
➢组织区域是为了方便进行空间概括,进而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 性井然有序”。
➢ 筛选区域的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 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 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总结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 序与空间规律。
对此您又有怎样的感悟?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异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 区域认知的理解
2020/9/25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393千米 ➢地球如此之大如何认识它呢?
地理如何认识世界,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对此,您的感悟是?源自怎样认识复杂的地球表层 ?
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 生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 式。
案例:体会如何运用“划区”认识的方法
• 相关表述: • 亚洲广大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洲东部和南部勇为于开季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风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 候… …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
➢对于如何“组织区域” 呢?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策略与思维 方式。
➢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划分“区域”是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 需要,借助这种策略,可使地球表面的复杂多样性变得可以理解。
➢ 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就应当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