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摘要】盐碱地土壤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利用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对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通过对现有盐碱地土壤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现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技术研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为盐碱地土壤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通过对不同改良技术的效果评价,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全面探讨了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利用和改良盐碱地土壤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利用、改良研究、进展、形成原因、特点、现状分析、改良技术、效果评价、展望、意义、不足之处、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概述盐碱地土壤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一种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不懈努力,已经证实了一些有效的改良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些研究进展为解决盐碱地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在过去的研究中,通过对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已经逐渐揭示了盐碱地土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盐碱地土壤利用现状分析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我们探索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2. 正文2.1 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过高或碱性过强的土地,主要形成原因包括长期过度灌溉、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土地退化等。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导致土壤结构疏松、通透性差、肥力低,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碱地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盐碱地上的盐碱物质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盐碱地上的植被覆盖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解决盐碱地带来的种种问题,盐碱地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有必要加强盐碱地治理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和恢复。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盐碱地形成的机制和规律:通过研究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盐碱地的特点和环境背景,从而为有效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盐碱地对农田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 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4.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进展和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盐碱地治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是指因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钠离子而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
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沿海平原、内陆草原及河谷等地区,其面积之大、占用耕地之多,导致
了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利用与改良研究。
盐碱地的利用可分为旱作、水浇、浅层井灌、深层井灌及塘泊灌溉等多种形式。
其中,深层井灌是将地下水超过盐碱地表土液面的深度灌溉到盐碱地表面,通过蒸散、潜流和排
泄等方式达到去除盐分的效果。
塘泊灌溉是将水收集在低洼地带形成湖泊,经日照蒸发、
生物竞争等作用,使盐分去除并降低土壤pH值,进而改善土壤质量。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主要有配方施肥、换土改良、耕作管理等。
其中配方施肥是一种利
用肥水结合施用具有生物工程特征的生物菌剂、有机肥料及矿物肥料等氮、磷、钾等营养
物质的方法。
换土改良是指将盐碱土壤表层去除后再进行底肥灌溉,进而减少钠占据交换
位置,并达到有效改善土壤质量的目的。
耕作管理则是利用水分管理、覆盖作物等方法,
来提高土壤质量并保持土壤水分。
需要指出的是,盐碱地土壤改良、修复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对于农民而言需要有耐
心和持久的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结果。
同时,进行盐碱地修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
总之,盐碱地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
解决方法,推广过程并不断完善技术和科学手段,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打下
坚实基础。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治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新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地。
这些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因此,对新疆盐碱地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新疆盐碱地的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文章将回顾新疆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近年来盐碱地的变化趋势。
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针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各种措施,包括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文章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新疆盐碱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盐碱地治理方法,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自治区,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独特性。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新疆盐碱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低洼地带。
这些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盐分容易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据统计,新疆盐碱地的总面积已达数百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相当大比例。
近年来,新疆盐碱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盐碱化程度的加深。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过量灌溉等,也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累积,进一步加剧了盐碱地的形成和扩张。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盐碱土地,是指表层土壤含有过多的盐分,且PH值偏高,土壤肥力低下的土地。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盐碱地的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盐碱地的治理不仅可以增加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肥力,还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各种具体措施也在不断研究和实施中。
本文将就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和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1. 盐碱地形成机理的研究盐碱地是由于土壤中盐分的过多积聚而形成的,而土壤中盐分的过多积聚往往是因为土壤地下水位过高、蒸发过大或排水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研究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对于盐碱地治理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水文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研究人员已经对盐碱地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由于盐碱地的土壤肥力低下,需要通过改良技术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目前,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等。
生物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栽培耐盐植物和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添加腐熟有机肥、石膏、磷酸盐等改良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3. 盐碱地治理模式研究盐碱地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地改良和土地利用三个方面。
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盐碱地治理模式,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盐碱地治理具体措施1. 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盐碱地治理中,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合理安排农作物轮作和休耕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肥力,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2.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盐碱地的土壤肥力一般都比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进展
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进展在农业发展中,盐碱地问题一直是一个阻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追求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以及农田排水工程的研究进展。
一、盐碱地改良的方法盐碱地改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排除,使土壤恢复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状态。
目前,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包括生物改良、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
生物改良是通过引入耐盐碱植物来改良盐碱地。
这些植物具有耐盐碱性能,能够把盐分和碱性物质浓缩在植株体内,并通过代谢将其有效地排除出来。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它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物理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来改善盐碱地。
一种常用的物理改良方法是淋洗法,即通过大量的水来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开沟、挖渠等方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减少地下水位对土壤的浸泡,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化学改良是指通过施加化学物质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性质。
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膏、硫酸铁和氯化镁等。
这些改良剂可以与盐分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变得不易溶解和迁移,从而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化学改良方法常用于盐碱地的短期治理,但需注意适量施用,以免对土壤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二、农田排水工程的研究进展农田排水工程是指通过不同的工程措施,调节、排除农田内的过多水分。
农田排水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消除积水、排除盐分和碱性物质,改善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目前,农田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开沟、挖渠、修建排水沟和建设排水泵站等措施。
开沟和挖渠是农田排水工程的基本手段,通过开辟排水通道,将农田内的过多水分排除。
修建排水沟能够更好地引导和集中水流,提高排水效率。
建设排水泵站能够将积水地区的水抽入排水渠道或引导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农田及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的盐分和碱性离子的土地,成为一大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尤其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盐碱地的面积还在不断地扩大。
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人们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适宜的种植方式,以下是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的简述:一、盐碱地改良技术进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改良盐碱地,应该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比如,蓖麻秸秆通过堆置有机化降解,同时利用蓖麻根系毛,提高盐碱地土壤结构改良,降低土壤全盐量;白羊草和苜蓿等植物则可以把盐碱地中的盐分有效吸收和转移,还能固定氮素和增加有机质,同时起到了抑制沙漠化侵蚀的作用;海碱草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具有可调节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沙漠化扩展等多方面的功能。
二、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管护措施为了降低盐碱地施肥耗费和土地利用成本,人们在根据不同类型盐碱地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各自的管护措施。
比如,在膏腴盐渍地,强化土壤灌溉管理,合理增施膏腴盐较小的含钾复合肥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碱渍土地,通过深耕翻耕和机械深松等措施,改善碱渍土松散性和通透性,可以提升生产效率。
此外,在不同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方面,利用一些水保工程,如塑隔离排、薄层浇灌、通渠作业等管护工程,可以扩展生产绿地面积,提高耕作质量和成功率。
三、营养改良技术盐碱地的土地肥力低下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一些营养改良技术,如耕种草作,特定微生物的施入,以及含钾、铁等元素的肥料添加,有助于提高盐碱地的肥力和土壤质量,增加生产效益。
比如,在盐碱地的改良中,可尝试一些精准化、均衡化、高产化肥料,如含钙的粘土矿粉,吸附剂和保水剂等,以及利于作物养分吸收的土壤调理剂等。
综上所述,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取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改良措施和方案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益。
中国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中国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一、中国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盐碱地开垦用途日益扩大,因此,探索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盐碱地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首先,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就改良利用盐碱地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改良利用技术。
其中,土壤咸淡改良技术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涉及土壤改良、渗透抑制剂的应用以及生物改良技术等。
其次,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技术也涉及有机肥料的应用。
在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过程中,应用有机肥料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盐度等。
此外,由于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普遍比较差,为改善其土壤性质,也采用了修复性土壤改良技术,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来实现。
此外,近年来,针对盐碱地环境改良,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发现,水资源调度和水土保持措施对环境改良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生产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等。
二、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不断完善。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许多地区的土壤出现盐碱化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生长,也造成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成为了当前土壤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盐碱地土壤的特点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一类土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盐碱化程度高、土壤结构疏松、水分利用效率低、植被覆盖度差等方面。
这些特点导致了盐碱地的土壤肥力低、农作物产量不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对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以适应盐碱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种植为主要目标。
研究表明,一些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种类,如盐蓬等,对盐碱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可以在盐碱地上获得一定的产量。
通过培育抗盐碱性强的杂交品种,也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科研人员还开展了对盐碱地土壤中盐碱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探索作物在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代谢途径,为解决盐碱地土壤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石灰施用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通过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有机质施用、生物修复、盐土旋耕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工作中。
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盐碱地土壤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盐碱土壤、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等方面。
四、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未来发展随着对盐碱地土壤利用和改良研究的深入,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作物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
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更多耐盐碱性强的作物品种,以提高盐碱地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利用效率。
2. 发展绿色环保的土壤改良技术。
在盐碱地土壤改良过程中,应重点发展生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技术,降低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无法生长作物的一种土地类型。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泛,占据农用地的1/4以上,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盐碱地的存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本文就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盐碱地治理研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学、植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盐碱、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
1.降低土壤盐碱度盐碱地的盐碱度过高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降低土壤盐碱度是盐碱地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主要的降盐碱措施包括水分管理、盐渍化物质的淋洗和添加复合材料等方法。
水分管理是指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提高土壤湿润度,减少土壤中盐分溶解度,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度。
盐渍化物质的淋洗是通过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将土壤中的盐渍化物质冲洗出土壤层,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累积。
添加复合材料是指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向土壤中添加一些改良剂,如有机肥、石灰粉等,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盐碱度。
2.改良土壤盐碱地的土壤肥力较低,改良土壤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改良土壤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灌溉改良水和开垦固碱地等方法。
施用有机肥是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灌溉改良水则是通过改变灌溉水的成分和质量,来减轻土壤中盐碱物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开垦固碱地是指在盐碱地上进行固碱地的改造,通过改变土壤盐碱度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环节。
当前,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种植抗盐碱作物及土地复垦等方面。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是指根据盐碱地的特点,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其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严重影响着土壤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及具体措施。
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盐碱土改良材料的筛选和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等。
盐碱土改良材料广泛使用于盐碱地的基础修复中,如石灰、石膏、草碱等。
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主要有覆盖法、添加法和混合法等。
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改良材料和施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的性质,提高其肥力和适宜性。
其次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植物来修复盐碱地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排放和土壤结构的改善。
常用的盐碱植物有盐碱蓬、碱蓬等。
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研究还包括植物改良剂的开发和使用,如生长调节剂、营养素添加剂等。
水分调控技术是盐碱地治理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调控盐碱地的水分状况,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常见的水分调控技术包括滴灌、渗灌等。
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位降低、井塘配套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壤的水分环境。
综合治理技术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合治理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盐碱地治理手段,由多种措施相互作用,提高治理效果的方法。
将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水分调控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治理方案。
这种综合治理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理效果。
盐碱地治理研究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水分调控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盐碱地的长期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确保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土壤是指含有较高盐碱度的土壤,由于盐碱的累积与排泄不平衡,土壤中的盐碱物质含量超过了作物生长的正常范围,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种植与生长。
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一直是农业科研的热点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盐碱地土壤利用研究进展1.作物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通过收集自然界中存在的耐盐碱性作物种质资源,通过繁育与培养这些耐盐碱作物品种,可以在盐碱地种植这些作物,提高盐碱地的利用价值。
2.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可以通过水分调控来减缓盐分积累速度,减轻盐分对作物的伤害。
合理灌溉可以帮助盐分迁移到土壤深层,减少对作物根部的影响。
3.土壤改良剂的应用: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变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石膏、腐烂有机物等。
4、土壤盐分淋洗技术:通过施加适量的水进行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排除,提高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二、盐碱地土壤改良研究进展1.土壤改良剂的选择:石膏是常用的土壤改良剂之一,它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水性。
腐烂有机物也是常用的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植被恢复与修复: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植物,通过植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作用,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适当进行耕作与翻土,加强土壤与植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盐碱土壤的改良与恢复。
3.生态修复与建设:通过生态工程手段修复盐碱地,比如建设湿地、洼地等,改善土壤盐碱环境,促进盐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研究是长期的工程,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要根据具体盐碱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与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与改良盐碱地的土壤。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养分含量低,PH值偏碱性的土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是全球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研究者和机构致力于盐碱地治理的研究,不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一、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1.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和人为因素。
气候干旱和高温,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地貌方面,地下水位的变化使得土壤盐分渗漏到表层;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灌溉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排水不畅,从而导致土地盐碱化。
2. 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盐碱地治理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主要的治理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改良和化学处理等。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土壤的盐碱化问题,物理改良则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水性等方法来治理盐碱地,而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物质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物质。
3. 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地下水管理。
土壤改良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或矿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植被恢复则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来恢复盐碱地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地下水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合理利用和调控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减缓土壤盐碱化的过程。
二、盐碱地治理的具体措施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对于盐碱地,适宜的植物包括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如碱蓬和海桐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抗逆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且积累盐分。
在种植盐生植物的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盐分,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循环利用,从而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和肥力。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超过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
这种土壤容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许多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方法。
一、土壤利用方法1. 海水灌溉:盐碱地土壤的盐分主要来自地下水,通过海水灌溉可以将地下水冲刷排出,降低土壤盐分。
但需要注意控制浓度,避免盐分过高,导致更严重的盐碱化。
2. 面积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将盐碱地用于牧草种植、沼气产业等,减少对经济作物种植的依赖,降低经济损失。
3. 调水排水:通过修建排水沟、渠道等排水设施,将盐分浓度较高的地下水排出,降低土壤盐碱度。
二、土壤改良方法1.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2. 施用石灰:盐碱地的碱性较高,通过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酸碱平衡,促进作物生长。
3. 施用石膏:石膏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盐类,减少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 淋洗法:通过灌洗大量的清水,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盐碱度。
5. 植物修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的耐盐植物,通过其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来修复土壤。
以上方法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多数方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劳动力,增加了种植成本。
有些方法的效果并不是长久的,需要长期不断的维护和修复。
还需要解决相关技术和政策的问题,加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促进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找到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盐碱地问题,同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做出贡献。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导致土壤碱化的一种特殊土地类型。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下水位高,地表水经浸泡沉积形成盐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河谷、泉眼溢泉区、冲积平原和海滨沙地等;二是地下水位较低,土壤中的盐分水分向上运动浓缩,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增加,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内陆地区的盐湖、盐泉以及河流冲积的岗丘盐漠带。
盐碱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一直是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改良技术:包括石灰施用、有机肥施用、矿物改良剂施用等。
石灰施用主要是通过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减少酸性物质对农作物的伤害。
有机肥施用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孔隙度,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矿物改良剂施用主要是通过添加矿物物质来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含量,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供应能力。
2.灌溉管理技术:包括渍水排放、精细灌溉、间歇灌溉等。
渍水排放是指将不适宜灌溉的含盐地下水排放到地面上,使盐分随水分排出土壤。
精细灌溉是指按照农作物的需水需盐量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间歇灌溉是指周期性地进行灌溉,使土壤中的盐分得到冲洗和稀释。
3.植物适应性改良技术:包括引种驯化、基因改良、无土栽培等。
引种驯化是通过引进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品种,利用其抗盐碱能力来改良盐碱地。
基因改良是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来改良植物的抗盐碱能力,提高植物对盐碱的忍受性。
无土栽培是指将植物种植在无土介质中,通过控制灌溉水中盐分的含量,使植物在无土环境中生长。
4.土地利用调整技术:包括改变作物结构、调整耕作方式、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
改变作物结构是指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对土壤中盐分的敏感程度。
调整耕作方式是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利用深翻、交替深翻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摘要】盐碱地土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盐碱含量较高,给农作物种植和生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本文主要对盐碱地土壤的特点、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
在盐碱地土壤利用方面,研究者们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入耐盐碱作物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利用价值。
而在盐碱地土壤改良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修复等技术来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作物产量。
本文还对未来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对于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利用、改良研究、特点分析、技术、重要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业生产中,盐碱地土壤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世界上大约有亿亩土地受到盐碱化影响。
盐碱地的出现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盐碱地土壤中盐分过高、PH值失衡、土壤结构疏松等特点,严重限制了植物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盐碱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将这片荒地重新变成肥沃的耕地。
了解盐碱地土壤的特点、探究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以及探索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土壤的不利影响已经被广泛认识到,而对盐碱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探讨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盐碱地土壤的特点,深入了解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2. 总结目前盐碱地土壤利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种植盐碱地适应性植物、改良土壤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应用效果与局限性。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盐碱地是“三北”地区面积较大的一种土地类型,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治理盐碱地,不断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针对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首先分析了盐碱地形成原因,接着介绍了现有的治理技术,并详细探讨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态修复方法。
对治理盐碱地投入产出效益进行了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提供参考,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生态修复,投入产出效益,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成分过高的土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三北”地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区域干燥少雨、地下水位高、气温高、蒸发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治理和利用盐碱地,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的发展,对于改善当地土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加快盐碱地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总结现有技术的优缺点,进一步挖掘新技术的应用潜力,为解决该地区盐碱地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治理技术的比较分析,寻求最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实现盐碱地的持续治理和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碱地治理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益,为政府和农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提供参考依据。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的土地,通常不适宜作为农田利用。
在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占据了我国土地总面积的5.6%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利用。
盐碱地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盐碱地的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成为了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户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番探讨。
一、盐碱地土壤的特点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通常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盐碱地的土壤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盐碱土壤呈碱性或中性偏碱性,PH值通常在8.5以上;2. 盐碱土壤中盐分含量高,有些地方甚至高达土壤总重量的10%以上;3. 盐碱土壤中的盐分主要为NaCl、Na2SO4等,对于植物生长不利,易导致植物生长停滞、凋零,甚至死亡;4. 盐碱土壤中铁、锰等微量元素通常含量较低,对于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方法针对盐碱地土壤的特点,科研工作者和农户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施用石灰:盐碱地土壤通常呈碱性或中性偏碱性,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的酸碱性,提高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2. 施用石膏:石膏含有硫酸钙,能够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钠,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盐碱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4. 种植耐盐碱植物: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盐碱蓬、碱蓬草等,这些植物对盐碱土壤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5. 排水改良:在盐碱地地块进行排水工程,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聚,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三、盐碱地土壤利用的研究进展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盐碱地土壤的利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盐碱地进行养殖:部分盐碱地地块对于作物生长并不适宜,但是却适合进行养殖业。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指由于长期受到海水浸泡和盐碱化学物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度较高的土地。
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滩涂盐碱地面积广大,约占整个滩涂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些盐碱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展开了探讨。
他们发现,滩涂盐碱地的形成主要与海水浸泡、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同时盐碱地的存在影响了植被生长、土壤肥力和水质等多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和影响,开展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有效的改良措施,可以减轻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和改良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其改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还会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以及进展,可以有效地解决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的改良也可以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增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简介上海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
滩涂是指潮汐作用下被海水淹没和暴露的一种特殊地貌,属于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滩涂中的盐碱地则是指受盐碱化影响而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由于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疏、土壤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开发利用。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含有过量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天然受限和农业开发过度,近年来我国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加快盐碱地的利用和开发,目前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成为热点。
盐碱地土壤利用研究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盐碱地土壤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秸秆覆盖、盐耐性植物种植、微生物改良等。
1. 秸秆覆盖技术秸秆是农户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生产的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覆盖物,在盐碱地上应用可以调控盐渍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等。
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能够降低盐碱土表层土壤温度,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
2. 盐耐性植物种植技术盐碱地的种子库和土地条件适合种植盐碱植物,这些植物具有适应高盐和高碱的特性,在盐碱条件下仍能存活和生长。
与传统作物相比,盐碱植物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吸收土壤里的盐分,同时通过根系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更新。
研究表明,种植铁线莲、狼尾草等盐碱生态工程植物在盐碱地上可实现良好改良效果。
3. 微生物改良技术微生物改良技术是指筛选和筛配适合盐碱地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建立适宜的微生物群落,活化盐碱土壤和调控土壤盐渍化和碱化反应。
研究表明,节律菌、灰胶菌等微生物可通过代谢产生酶解有机质和吸附Na+离子提高盐碱土壤肥力。
盐碱地的土壤改良研究主要是针对改良盐碱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土壤的肥力,调节盐碱土壤pH等问题,主要包括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生物改良等。
1. 化学改良化学改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善盐碱土壤条件,例如,添加石灰、硫酸镁、氨氮等化学物质来实现提高pH值和土壤肥力目的。
但长期使用化学改良会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 物理改良物理改良是指通过采用物理处理措施来弱化盐碱土壤的结构。
例如,超声波处理、热泵处理等方法能够对盐碱土壤结构进行改变,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调节是盐生植物对盐分胁迫适应性反 应。盐渍环境中渗透压高,细胞要失水、植物 则会因失水而死亡。所以,盐渍环境中生长的 植物必须通过调节自身的渗透压,才能使体内 液泡保持足够的压力,以防止细胞失水。盐生 植物是通过摄取高浓度盐分来实现调节渗透压 的,这些高浓度的盐分被限制在细胞中,并不 干扰细胞核外细胞质中各种主要酶促代谢活动。 细胞质和液泡的膨压必须保持平衡状态,使液 泡膜具有隔离作用,它不允许所含有的高浓度 盐分流入到细胞质中。渗透调节是通过某些特 性相似的有机物质如甘氨酸、脯氨酸、蛋白质、 甜菜碱等的增加来进行的。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植物学研究生 栾书荣
二00二年十二月 二年十二月
盐碱地的面积与分布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它是地球上广 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25%,总计约10余亿公顷,分布在世界各大 洲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欧亚大 陆、非洲和 北美西部。我国约有盐碱地0.27亿公顷,其 中0.06亿公顷耕地,0.21亿公顷盐碱荒地,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 长江以北沿海地带。
研究耐盐生理
盐碱地改良利用中,重要而积极的措施之一是 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 了解植物的耐盐机理。因此,对植物耐盐机理的 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 提高,对植物耐盐生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美国Staple报道,植物对盐分的胁迫反应除渗 透调节和干扰酶的活力外,基因的表达也有改变。 他们认为,整株植物的耐盐性,是多基因同时表 达的综合表现。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回顾
美国的科学家在盐害机理和植物耐盐机 美国的科学家 理方面做了比较突出的工作,提出了原初盐 害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 度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巴基斯坦、印度、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印度、 埃及、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 埃及、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等国 物耐盐性研究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盐水灌溉考虑的因素
盐水灌溉要考虑植物种类与土壤类型相适 应,合理设计排灌系统,并对盐渍化问题有 较精确的估计,预先确定必须的最少用水量, 在蒸发之外,考虑适当的淋洗,以减少植物 根区之内的盐分,并对土壤的盐渍化采取相 应的管理措施,可将盐渍程度减至最低限度。
盐水灌溉的意义
用盐水灌溉,使盐碱地区的盐水得 到应用,还能降低地下水位,是盐碱地 改良利用中一项很有前途的措施,值得 进行深入研究。
在多种植物中已经发现,盐分胁迫条件 下,植物细胞质内脯氨酸、甜菜碱的含量显著 提高。目前,已确认控制甜菜碱合成的渗透调 节基因是近一万个碱基对组成的DNA片段。也 已在细菌中发现了耐盐基因(OSM),此基因能 产生过量的脯氨酸。
检验植物耐盐性的方法也由过去的直接鉴定 法发展到间接鉴定法。 直接鉴定 是对作物在盐分胁迫条件下所受 的直接伤害程度进行的耐盐性评价,主要指标有 发芽率、死亡率、田间存活指数和产量等。 间接鉴定 是对作物品种大量快速而又准确 的进行耐盐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是用生理生化分 析手段,研究作物在盐分胁迫条件下生理代谢过 程中的物质变化而进行的耐盐性评价。主要的生 理指标有:脯氨酸、甘氨酰甜菜碱、脯氨酰甜菜 碱,细胞质膜差别透性,植物体内K+/Na+比值, 脱落酸、天门冬酰氨等。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回顾
我国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起步较晚。解放前, 我国 金陵大学在苏北盐碱地治理、改良利用方面做了一 些工作。大规模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主要是从 解放后开始的。50年代末到60年代,在盐碱地治理 上侧重水工措施,以排为主,重视灌溉冲洗。后来, 陈恩风教授提出了“以排水为基础,培肥为根本” 的观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和生物培肥 措施相互结合,综合治理。
采用新的化学改良方法
在一个较小区域内,针对某些特定的 盐碱成分,化学改良是有效的。过去一般 常用石膏,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用 1%的盐酸,在自由淋洗条件下改善石灰质 的钠化盐渍土壤,降低了土壤电解率、pH 值和氯化钠含量。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 在钠化盐渍土上,采用深翻与石膏相配合, 并采用水稻与小麦轮作制度,使土壤中可 交换性钠的百分率降低。
结束语
此外,在盐碱地林业利用、高矿化地下水 利用、沿海防护林建设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手 段将不断涌现,对耐盐的遗传基础、盐害机 理、耐盐生理等的研究会有更多的突破,从 而促进耐盐品种的选育工作,许多植物的耐 盐品种将应用于生产,这些必将加快盐碱地 改良利用的步伐。
选育耐盐品种( 选育耐盐品种(系)
对耐盐机理和耐盐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促进 了耐盐品种选育工作。 在盐渍条件下,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比较耐盐 的水稻、小麦、高梁、蕃茄等作物品种取得较好 效果。通过辐射育种,也获得了小麦抗盐品种。
美国Gamborg利用水稻、小麦、大麦等禾谷 美国 类作物的胚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产生了 3000个以上的耐盐植株。 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用小麦和水稻种子 巴基斯坦 进行组培,在含盐培养基中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并分化出小植株。 以色列的Wated等获得了栽培种烟叶耐1.0~ 1.0 以色列的Wated 1.16%NaCl的细胞系。 上海植生所以栽培烟草叶片为外植体,在含盐 上海植生所 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获得耐2.0%NaCl的愈 伤组织变异体,并分化出再生植株。山东农业大 学王存喜等以中华猕猴桃试管苗叶片作外植体, 在含盐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获得耐0.5~ 1.0%NaCl的变异细胞系及其再生植株。
种植耐盐植物
引进、种植盐生植物或水稻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重 要措施。巴基斯坦引进可以用作饲料的盐土植物千金子 属,在盐渍土上大量栽培繁殖,生长良好。还在盐渍土 上种植缤豆、木麻黄属等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它 们的生长被改善,并增加了种子产量。这些植物除可保 持水土外,同时期望利用它们的固氮性能改良土壤。埃 及与巴基斯坦等国收集盐土植物如滨黎属等,在高度盐 渍的非耕地上种植,也获得一些成功。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发盐碱滩地,大面积 种植水稻,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盐碱地 利用创出了一条新路,在有良好排灌系统的低洼易涝盐 碱区,种植水稻可使土壤脱盐和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谢谢大家!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回顾
山东省是国内开展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 山东省 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50年代在广北农场 建起滨海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对林业措施 改良盐碱地的途径以及树种选择等盐碱地 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大 促进了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工作,特别 是采用生物技术,使植物耐盐机理、耐 盐品种选育研究有了长足水灌溉 采用新的化学改良方法 选育耐盐品种( 选育耐盐品种(系) 种植耐盐植物 研究耐盐生理
利用盐水灌溉
盐水中含有许多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 一些国家正探讨盐水灌溉的可行性。埃及 国家研究中心用含1000ppmNaCl+CaCl2盐 水灌溉豇豆,30天后,用200ppmZnSO4 喷布植株,改善了豇豆生长,蛋白质含量 与产量也有提高。美国用总盐分4%的水分 灌溉10种滨黎属(Atriplex)植物,其中一些 植物每英亩干物质产量为17—23吨。
盐碱地的开发意义
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面 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高粮食总 产量,缓解粮食危机;而且可以扩大绿化 面积,改良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随 着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提高,人们还可 以从盐碱地中获取各种化工原料、食物和 燃料。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回顾
俄国150年前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主要目的 俄国 是防止风蚀、抵御干旱、抑制土壤流失,其中一部 分营造在盐碱地上。30年代以后,科技工作者针对 国内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从各方面探讨改善农业 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方法,把对盐碱地的 改良利用研究提到重要位置。从40年代以来,苏联 苏联 对植物耐盐性、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 选育耐盐植物、林带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位 与盐碱地的关系、树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土 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取得一系列成果。匈牙利 匈牙利也大体做了类似的工作。 匈牙利
Nabors等在水稻和小麦耐盐细胞的诱导中, 通过组织培养获得4000多个小植株,并证明 了耐盐性选择是可遗传的,其特性在再生植 物中是稳定的。也有人试验用DNA重组方法, 将常有耐盐基因的DNA片段转移到所需要的 作物品种上,以提高其耐盐能力。
用盐水灌溉筛选耐盐的作物品种也取得了显 著成绩。美国利用海水灌溉试种小麦成功,苏 联、印度和我国都筛选出了耐盐的小麦品种。 由于生物技术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 碍,经过组织培养可以无性繁殖和定向培育, 繁殖周期短、测定快,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时 间和空间,因而组织培养育种工作发展迅速, 应用此技术已培育出许多物种的耐盐植株。
盐碱地的特点
盐碱地所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适于机耕,具有潜在肥力。盐碱土含有 过量的盐分、有毒物质,以及碱度过大 及不良的土壤物理性状
盐碱地的危害 的危害
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 分,主要是靠细胞的渗透压。盐碱化土壤溶液中 易溶盐增加,浓度和渗透压增加,细胞很难吸收到 水分,会引起叶片变厚,气孔孔径减小,营养失调和 各种缺素症等症状的发生。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土地的盐碱化,减少了 地表植被,增大了蒸发量,造成局部地区湿度下降, 干旱的发生,形成干热风的危害,制约生态平衡的 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