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42 d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42 d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

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产后42 d盆底康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196例初产妇,均于产后42 d 入院复查,根据是否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盆底训练,n=98)与观察组(进行早期盆底康复,n=98),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产后42 d、产后3个月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BND、PUV A-S、PUV A-R及UVJ-M均显著小于产后42 d,而BSD-S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升高,平均肌电压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要低(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下腹酸胀、阴道松弛、尿频、尿急、阴道干涩等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42 d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盆底功能有效改善,且可有效减少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伴随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排尿困难、尿失禁、盆器官脱垂。妊娠分娩对女性盆底肌肉的损伤有以下几点:(1)阴部神经受损,促使神经萎缩,而损害骨盆肌肉;(2)机械因素导致盆底肌肉损害;(3)产科因素,如分娩次数、胎儿体重、会阴裂伤、第二产程等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和尿道横纹肌部分去神经化,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1]。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为产后42 d,若此时进行治疗,则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2-4]。近年来,盆底超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评估盆底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5]。本研究中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产后42d盆底康复评估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均于产后42 d入院复查,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顺产,体重指数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盆底训练,包括合理运动、常规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等。观察组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治疗时使用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从产后42 d开始分为两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采用生物反饋+电刺激治疗,参数:脉宽320~740 μs,频率8~33 Hz,时间:20 min/次,2次/周。第二阶段:二类肌纤维的初级训练,脉宽20~320 μs,频率20~80 Hz,时间:20 min/次,2次/周。两组治疗总时间均为3个月。

1.3 超声评估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730),频率5~9 MHz。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将阴道探头外覆避孕套,置于阴道外口

正下方及阴道口,经阴道口扫查矢状面,观察膀胱、膀胱颈、耻骨联合等盆腔脏器,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照点,观察压力状态及静息状态息下的膀胱内口、膀胱颈,并测量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S为压力状态下的值

(BSD-S),-R为静息状态下的值(BSD-R),下同;膀胱尿道后角(PUV A),即近端尿道与膀胱后壁间的夹角;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即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观察图像上尿道膀胱连接部(UVJ)的移动距离。膀胱颈下降值(BND)=(BSD-R-BSD-S),其中BND值>1.5 cm或UVJ-M>1.0 cm提示膀胱颈活动度增高。两组均于产后42 d、产后

3个月时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1.4 观察指标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并观察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变化。并观察两组产妇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肌力评估,0级:盆底肌收缩持续0 s;1级:盆底肌收缩持续1 s;Ⅱ级:盆底肌收缩持续2 s;Ⅲ级:盆底肌收缩持续3 s;Ⅳ级:盆底肌收缩持续4 s;Ⅴ级:盆底肌收缩持续不低于5 s[6]。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超声指标变化产后3个月,观察组的BND、PUV A-S、PUV A-R及UVJ-M均显著小于产后42 d,而BSD-S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超声图像,见图1。

2.2 产妇肌力与肌电压比较产后3个月,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升高,平均肌电压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下腹酸胀、阴道松弛、尿频、尿急、阴道干涩等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女性盆底由肌肉、筋膜及盆腔脏器等组成,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及神经功能的改变、子宫重力作用,以及分娩期间直接损伤肛提肌群等原因,使盆底组织的弹性和收缩力下降或盆底组织出现松弛,分娩后若通过自我恢复,盆底组织

仍不能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则发生PFD,尽管PFD不具有致命性,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临床研究表明,产后42 d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时期,若能在此阶段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则可明显降低PFD的发生率[9-11]。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电刺激治疗通过对产妇阴道施加不同强度的电流,对盆底肌肉神经进行一定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促进终末运动单位增加和肌纤维代偿性增生,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弹性,促进其肌力恢复[12]。另外电刺激能对膀胱兴奋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生物反馈是一种行为训练计术,通过操纵感觉不到或意识不到的肌肉生理活动形成视觉或听觉信号,并向患者反馈,使其确实感受到肌肉运动,并学会控制和改变生理过程,促进盆底张力的恢复,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3-14]。然而该病的治疗要求医师全面评估病情,评估尿失禁和盆腔器官的脱垂位置及程度,明确肌力受损部位[15]。

阴道超声不仅能显示各腔室的空间及位置关系,并对脱垂或膨出的器官能准确判断,对前腔室脱垂者植入网片的位置、移动度进行准确评估。经阴道口超声能够清晰观察到膀胱、尿道、耻骨联合等盆腔脏器,可在压力状态和静息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的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间距等在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16-17]。实时二维超声能在盆底肌肉收缩时期,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实时观察,而这对评估盆底功能十分重要。对于尿失禁,超声虽不能直接诊断,但可结合压力性尿失禁的解剖学改变和尿动力学参数来确诊。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超声表现为膀胱尿道后角>115°、59%的漏斗形尿道内口、尿道倾斜角度增大等改变[18]。膀胱膨出等前腔室盆腔器官的脱垂,在超声下表现为膀胱的后壁弧形可下降至耻骨联合下缘,尿道向后、向下移位[19-20]。本研究中,对196例初产妇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超声评估产妇的盆底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于产后42 d时,产后3个月的PUV A-R、PUV A-S及BND、UVJ-M均显著减小,BSD-S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显著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使产妇的盆底功能有效改善,降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而超声参数指标可有效评估盆底功能。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作用机制不同,损伤后Ⅱ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性功能障碍和控尿能力下降,Ⅰ类肌纤维肌力表现为持续漏尿、盆腔脏器脱垂。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压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盆底肌肉训练能显著改善盆底肌力,有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42 d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盆底功能有效改善,且可有效减少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少民.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6):1008-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